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我国重点寄生虫病疫情形势及防控工作重点
    王强, 许静, 夏志贵, 韩帅, 张仪, 钱门宝, 李石柱, 周晓农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 (1): 1-7.   DOI: 10.12140/j.issn.1000-7423.2024.01.001
    摘要178)   HTML37)    PDF(pc) (1524KB)(405)    收藏

    经过70余年有效防治,我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正向控制和消除目标迈进。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血吸虫病、疟疾、棘球蚴病、内脏利什曼病、华支睾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的疫情形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方向和重点任务,为加快推进全国重点寄生虫病控制和消除进程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2020年全国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分析
    张米禛, 黄继磊, 朱慧慧, 周长海, 诸廷俊, 钱门宝, 陈颖丹, 李石柱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 (3): 331-335.   DOI: 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3.011
    摘要373)   HTML26)    PDF(pc) (1511KB)(373)    收藏

    目的 了解我国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评估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工作开展情况、改进和完善防治策略提供支持。方法 2020年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08个人体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监测点开展监测工作。各监测点以县为单位,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等5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3周岁以上的常住居民200人,每个监测点共计调查1 000人。采集被调查者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查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的感染情况,并分别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采集调查点每个行政村田地或菜园土样,采用45 ℃、5%盐水鉴定土壤中钩蚴,采用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查土壤中人蛔虫卵。结果 2020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08个监测点人体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0.84%(3 485/415 672),其中感染率最高省份为海南(6.34%,199/3 141),其次为云南(5.80%,963/16 616)和四川(3.66%,592/16 168);女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0.91%(1 944/213 591),高于男性的0.76%(1 541/202 081)(χ2 = 27.20,P < 0.01);≥ 60岁年龄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1.26%(1 376/109 251),各年龄组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82.28,P < 0.01)。监测点钩虫、蛔虫和鞭虫的感染率分别为0.51%(2 016/415 672)、0.19%(805/415 672)和0.16%(673/415 672)。其中钩虫、鞭虫仅检出轻度感染者,蛔虫轻度和中度感染者占比分别为99.25%(799/805)和0.75%(6/805)。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监测点共检测土壤样品2 604份,土壤中人蛔虫卵阳性率为3.07%(80/2 604),钩蚴阳性率为2.42%(63/2 604)。结论 2020年全国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总体上继续维持较低水平,但地域差异仍较大,高感染率地区依然存在。需要加强对60岁以上人群、妇女和儿童等重点人群的防治工作,开展健康教育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慢性弓形虫感染对宿主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及其作用机制
    薛羽珊, 林萍, 程训佳, 冯萌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 (5): 527-531.   DOI: 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5.001
    摘要265)   HTML32)    PDF(pc) (1157KB)(351)    收藏

    刚地弓形虫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可引起人兽共患弓形虫病。脑内弓形虫感染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癫痫等症状。本文就弓形虫通过血脑屏障建立慢性感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脑部疾病的机制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食源性寄生虫病诊治专家共识(2023)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撰写组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 (6): 653-668.   DOI: 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6.001
    摘要149)   HTML26)    PDF(pc) (1553KB)(284)    收藏

    因摄入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和水而引起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仍是我国常见的寄生虫病,临床易误诊误治。在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下,编写团队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参考基于证据质量以外的其他因素(经济学、患者偏好和价值观、利弊权衡、可及性、公平性、可接受性等),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强度系统对推荐意见的级别和循证医学证据的质量进行评估,形成了24条共识,旨在指导并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综合诊治能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上海市市售海鱼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情况调查
    张瑞, 王子, 王佳慧, 李凤琴, 谢庆超, 赵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 (1): 117-120.   DOI: 10.12140/j.issn.1000-7423.2024.01.017
    摘要46)   HTML12)    PDF(pc) (2162KB)(271)    收藏

    为了解上海市市售海鱼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情况,2022年在上海市农贸市场、超市和海鲜市场中采集自东海海域捕捞的新鲜海鱼,解剖后分别在内脏和鱼肉中查找疑似异尖线虫的虫体,分别置于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分析海鱼的异尖线虫感染情况。共采集海鱼16种338尾,从6种116尾体内检出异尖线虫1 065条,总感染率为34.3%(116/338),平均感染度为9.2条/尾。其中鮟鱇鱼的感染率最高(11/12),小黄鱼的感染度最高(13.0条/尾)。海鱼异尖线虫感染率从春季到冬季逐渐升高,冬季的感染率和感染度最高,分别为51.1%(46/90)和12.3条/尾。异尖线虫寄生的主要部位是海鱼的肠道和腹腔,分别占检出异尖线虫总数的54.6%(582/1 065)和40.7%(433/1 065)。本研究结果提示,上海市市售海鱼存在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感染率较高的鱼种有鮟鱇鱼、小黄鱼等常见食用海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芽囊原虫体外培养特性的研究
    原慧真, 李栋梁, 程书琪, 菅复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 (5): 631-635.   DOI: 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5.016
    摘要120)   HTML16)    PDF(pc) (2102KB)(262)    收藏

    探究体外培养的芽囊原虫的形态、体外增殖规律及不同温度保存的降解情况。从腹泻患者芽囊原虫阳性粪便中分离芽囊原虫,在IMDM培养基中培养,观察虫体形态和生殖方式。采用显微镜计数法和荧光定量PCR法(qPCR)测定芽囊原虫18S小亚基核糖体DNA(SSU rDNA)的拷贝数分析体外培养芽囊原虫的增殖情况,绘制增殖曲线,分析两种方法的相关性。芽囊原虫分别置4 ℃、-20 ℃、-80 ℃保存,第1~7天和第1~5周,提取虫体DNA,qPCR法检测芽囊原虫SSU rDNA,分析芽囊原虫的降解情况。形态学研究结果显示,IMDM培养基培养的芽囊原虫,可观察到空泡形、颗粒形、阿米巴形和包囊等4种常见形态和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和胞内生殖等3种生殖方式。芽囊原虫体外培养的第3~7天为快速增长期,第7天虫体密度达到峰值,显微镜计数和qPCR法测定结果分别为2.5 × 106个/ml和1.1 × 106拷贝/μl。相关性分析显示,显微镜计数和qPCR法测定结果绘制的增殖曲线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95,呈高度相关。在4、-20和-80 ℃保存第7天,芽囊原虫SSU rDNA拷贝数分别为(2.75 ± 0.20)× 104、(6.84 ± 1.33)× 104、(1.39 ± 0.06)× 105 拷贝/μl,为第1天拷贝数[(2.36 ± 0.06)× 105、(2.39 ± 0.06)× 105、(2.23 ± 0.21)× 105 拷贝/μl)]的11.6%、28.3%和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30.67,P < 0.05);在4、-20和-80 ℃保存第5周时,芽囊原虫SSU rDNA拷贝数分别为(3.77 ± 0.23)× 104、(4.37 ± 0.59)× 104、(3.86 ± 0.26)× 105 拷贝/μl,为第1周拷贝数[(2.23 ± 0.21)× 105、(2.23 ± 0.21)× 105、(2.23 ± 0.21)× 105 拷贝/μl]的2.98%、3.41%和2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00.51,P < 0.05)。体外培养的芽囊原虫高峰期虫体形态多样,显微镜计数法和qPCR法均可用于芽囊原虫的定量,芽囊原虫在4、-20 和-80 ℃保存均会发生降解,-80 ℃保存的降解程度小于4、-20 ℃。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河南省信阳地区家畜寄生蜱感染巴贝虫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纪鹏慧, 蒋甜甜, 贺志权, 王丹, 岳思宁, 李素华, 杨成运, 王昊, 张红卫, 周瑞敏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 (5): 567-572.   DOI: 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5.007
    摘要110)   HTML16)    PDF(pc) (1414KB)(258)    收藏

    目的 了解河南省信阳地区家畜寄生蜱感染巴贝虫的情况。 方法 2022年6—8月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和商城县采集家畜动物体表寄生蜱,采用形态学和PCR扩增蜱虫16S rDNA鉴定蜱虫种类。提取蜱虫基因组DNA,采用巢式PCR扩增巴贝虫18S rRNA基因。目的条带经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分析,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MEGA7.0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 结果 共釆集335只蜱,形态学和PCR扩增鉴定结果显示,长角血蜱49只、微小扇头蜱208只、褐黄血蜱1只、具环扇头蜱34只、刻点血蜱43只。PCR扩增结果显示,335份蜱虫样品中有2份样品扩增出巴贝虫400 bp大小的目的条带,蜱虫巴贝虫总阳性率为0.6%。BLAST比对分析结果显示,1份样品扩增出的18S rRNA序列与GenBank中来自美国(MK609547)、泰国(MG199181)、中国(KU204794)的田鼠巴贝虫序列相似性均达99.26%;另1份样品扩增出的18S rRNA序列与GenBank中来自美国(MH620203)、印度(MN161136)和中国(KP666166)的吉氏巴贝虫序列相似性均达100%。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田鼠巴贝虫阳性样品与来自俄罗斯(KX987864)、中国(KU204794)、泰国(MG199179)等地的田鼠巴贝虫聚在同一分支上,同源性较高;吉氏巴贝虫阳性样品与来自中国(FJ769386)、美国(MH620203)和印度(KF606884)等地的吉氏巴贝虫聚在同一分支上,同源性较高。 结论 河南省信阳地区家畜寄生蜱存在田鼠巴贝虫和吉氏巴贝虫感染,可能对人和家畜有一定的致病风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弓形虫慢性感染小鼠脑转录组分析及与抑郁相关的犬尿氨酸通路的验证
    张驰, 陈嘉婷, 辛紫萱, 杨莉莉, 杨梓瀚, 彭鸿娟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 (3): 270-278.   DOI: 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3.002
    摘要194)   HTML188)    PDF(pc) (3566KB)(257)    收藏

    目的 筛选并分析刚地弓形虫慢性感染小鼠脑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DEG),分析与抑郁相关的犬尿氨酸(KYN)通路DEG的相对转录水平,为探究弓形虫慢性感染导致小鼠抑郁样症状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8只SV129雄性小鼠随机平均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组小鼠腹腔注射ME49株速殖子120个(200 μl),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磷酸缓冲液,感染后3个月收集感染组和对照组小鼠脑组织,提取小鼠脑组织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DEG,对DEG进行聚类分析、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选取与抑郁症相关的KYN通路的8个DEG,分别为γ干扰素(IFN-γ)、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IDO2、犬尿氨酸酶(KYNU)、犬尿氨酸-3-单氧化酶(KMO)、3-羟基邻氨基苯甲酸3,4-二加氧酶(3-HAO)、波形蛋白(Vim)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为内参,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个基因的相对转录水平。结果 感染组和对照组小鼠脑转录组的DEG共2 295个,其中上调2 016个,下调279个。GO分析结果显示,生物过程中富集最显著的是定位,共257个DEG;细胞组分中富集最显著的是蛋白复合物,共425个DEG;分子功能中富集最显著的是分子转导活性,共177个DEG。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富集DEG数量最多的分别是细胞过程、细胞组分和结合,分别有1 039、1 240、1 088个DEG。KEGG分析结果显示,功能注释分析上调居前3位的代谢通路分别为免疫系统、信号转导、病毒性传染病,下调居前3位的分别为信号转导、信号分子和相互作用、免疫系统;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77条通路富集显著。与抑郁症相关的信号通路有肿瘤坏死因子、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NF-kappa B、JAK-STAT、坏死性凋亡、细胞凋亡、趋化因子、KYN通路等。qRT-PCR结果显示,以对照组小鼠相对转录水平为100%,感染组小鼠IFN-γ、IDO1、IDO2、KYNU、KMO、3-HAO和Vim等7个基因的相对转录水平分别为3 023.08%、355.52%、190.17%、496.55%、339.92%、212.74%、507.34%,较对照组的转录水平显著上调(t = 3.782、3.749、3.226、2.908、2.533、5.656、2.948,均P < 0.05或0.01);BDNF的相对转录水平为63.32%,转录水平显著下调(t = 2.398,P < 0.05)。IFN-γ、IDO1、IDO2、KYNU、KMO、3-HAO、BDNF、Vim等8个基因qRT-PCR获得的差异倍数分别为4.96、1.74、0.89、2.10、1.60、1.06、-0.94、2.18,转录组测序获得的差异倍数分别为7.30、0.55、0.80、3.83、2.75、3.53、-0.86、1.93。qRT-PCR与转录组测序获得的转录趋势一致。结论 筛选获得刚地弓形虫慢性感染小鼠脑转录组DEG,弓形虫慢性感染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持续激活,与抑郁症相关的KYN通路的7个DEG的转录水平上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基于全健康理念的气候变化下人兽共患病防控策略
    晁安琪, 李慧敏, 胡沁沁, 周晓农, 郭晓奎, 殷堃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 (3): 263-269.   DOI: 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3.001
    摘要267)   HTML2537)    PDF(pc) (1085KB)(250)    收藏

    人兽共患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气候变化通过影响病原体、宿主、媒介和人类活动加速人兽共患病的溢出与传播,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本文概述了气候变化对人兽共患病传播的影响,并基于全健康(One Health)理念探讨高效的应对策略,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导致的人兽共患病风险,促进人类健康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上海市宠物犬和猫毕氏肠微孢子虫和卡耶塔环孢子虫感染情况及分子特性研究
    秦源, 刘华, 王雅雪, 张璟, 苏雅馨, 曹建平, 沈玉娟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 (1): 63-68.   DOI: 10.12140/j.issn.1000-7423.2024.01.009
    摘要57)   HTML1018)    PDF(pc) (1289KB)(245)    收藏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宠物犬、猫毕氏肠微孢子虫和卡耶塔环孢子虫感染情况及分子特征,评估人兽共患传播风险。方法 2021年11月—2022年6月,采集上海市某宠物医院犬和猫的新鲜粪样,提取粪样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毕氏肠微孢子虫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和卡耶塔环孢子虫小亚基核糖体RNA(SSU rRNA)序列,阳性产物经双向测序后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使用MEGA 11.0软件基于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本研究共采集145份粪样(犬粪样99份、猫粪样46份),毕氏肠微孢子虫总阳性率为4.1%(6/145),卡耶塔环孢子虫总阳性率为4.8%(7/145);犬的毕氏肠微孢子虫和卡耶塔环孢子虫阳性率分别为3.0%(3/99)和6.1%(6/99),猫的毕氏肠微孢子虫和卡耶塔环孢子虫阳性率分别为6.5%(3/46)和2.2%(1/46)。6条毕氏肠微孢子虫ITS序列与人源基因型A(GenBank登录号:MK982500)的序列一致性均为100%,归在组1;7条卡耶塔环孢子虫SSU rRNA序列与人源卡耶塔环孢子虫(GenBank登录号:KJ569533)的序列一致性均为100%。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毕氏肠微孢子虫分离株与已报道的人源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A分离株归为同一分支,卡耶塔环孢子虫的分离株与已报道的人源卡耶塔环孢子虫分离株归为同一分支。结论 上海市宠物犬、猫中存在毕氏肠微孢子虫和卡耶塔环孢子虫感染,均为人兽共感染型虫株。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2022年全国内脏利什曼病疫情特征分析
    李元元, 周正斌, 杨丽敏, 李中秋, 刘琴, 张仪, 李石柱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 (6): 669-676.   DOI: 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6.002
    摘要126)   HTML25)    PDF(pc) (1916KB)(242)    收藏

    目的 了解2022年全国内脏利什曼病的疫情状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全国内脏利什曼病病例信息,剔除疑似病例、重复病例以及皮肤利什曼病病例,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内脏利什曼病报告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22年全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4个县共报告内脏利什曼病239例,其中犬源型流行区病例191例,野生动物源型流行区病例4例,人源型流行区病例2例,非流行区输入性病例42例。病例主要分布于山西(110例)、陕西(34例)、河南(23例)和河北(23例)等4个省,合计占全国报告病例总数的79.30%(190/239)。全国65个县为流行区,共报告本地感染病例197例;其余39个县为非流行区,共报告输入性病例42例。山西省平定县(25例)、阳泉市郊区(15例)、河北省井陉县(16例)和陕西省华州区(10例)为主要流行县,报告病例占全国总报告病例数的27.62%(66/239)。内脏利什曼病复燃流行县主要集中在山西省(沁水县、高平市、浮山县、侯马市、翼城县、绛县、垣曲县、文水县)、河北省(井陉矿区、赞皇县、临城县、信都区)、河南省(偃师区、上街区、淇滨区)、北京市(昌平区)和新疆(第一师2团),共报告本地感染病例23例。内脏利什曼病报告病例高峰为7月份,男女病例数比为1 ∶ 0.38。农民和婴幼儿是我国内脏利什曼病的高风险人群,分别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3.97%(129/239)和16.74%(40/239,≥ 15岁年龄组占81.17%(194/239)。结论 我国内脏利什曼病呈低度流行态势,但流行区范围逐渐扩大,犬源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报告病例数呈上升趋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刚地弓形虫感染对小鼠脑组织转录本m6A甲基化修饰的影响
    解晓曼, 孙航, 代莉莎, 朱文菊, 王利磊, 谢环环, 董宏杰, 张俊梅, 王琦, 周贝贝, 赵桂华, 徐超, 尹昆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 (1): 27-35.   DOI: 10.12140/j.issn.1000-7423.2024.01.004
    摘要45)   HTML15)    PDF(pc) (1494KB)(233)    收藏

    目的 分析刚地弓形虫感染对小鼠脑组织转录本的N6-甲基腺苷(m6A)甲基化修饰水平的影响。方法 20只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TgCtwh6感染组(7只)、LHG感染组(7只)和对照组(TgCtwh6感染组、LHG感染组的对照各3只)。TgCtwh6感染组、LHG感染组分别灌胃接种中国Ⅰ型wh6株(TgCtwh6)和中国Ⅲ型LHG株刚地弓形虫感染小鼠脑组织悬液0.2 ml(20个包囊/鼠),对照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接种后15、30 和45 d,用抽签法随机抽取感染组小鼠各1只,麻醉后处死,取脑组织,于显微镜下分别记录大脑皮层区、海马区和嗅球区的包囊数。感染后45 d每组分别取3只小鼠的全脑组织,提取总RNA,制备基因组文库,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甲基化位点(DML),统计感染组和对照组的mRNA的差异m6A甲基化位点及其所在转录本;对甲基化位点所在转录本进行基因本体功能注释(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对甲基化差异转录本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选取甲基转移酶样3(METTL3)、肥胖相关蛋白(FTO)和YTH结构域3(YTHDF3)等3种m6A甲基化修饰蛋白基因,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为内参,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检测其相对转录水平。结果 感染组小鼠均感染成功。感染后45 d,大脑皮层、海马和嗅球的包囊数分别为(5 676 ± 10)、(4 773 ± 9)、(243 ± 10)个。感染组和对照组共检出760 650个甲基化位点,其中GGACA、GGACC、GGACT、ACGAT等4种m6A模体的甲基化水平分别占16.8%(127 923/760 650)、4.6%(35 164/760 650)、3.8%(28 983/760 650)和0.4%(3 122/760 650);共检出高甲基化位点所在转录本127 016条,其中GGACA、GGACC、GGACT和ACGAT所在的转录本分别为71 727、27 754、24 556和2 979条。感染组与对照组小鼠脑组织转录组中ACGAT、GGACA、GGACC、GGACT等4种m6A模体的DML位点总数为9 233,其中高甲基化位点4 832个,低甲基化位点4 851个。GO分析结果显示,DML所在转录本显著富集于生物过程中的细胞过程、细胞组分中的细胞和分子功能中的结合等功能。DML所在转录本的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分子间相互作用网络主要富集在溶酶体、剪接体和多巴胺能突触信号通路等途径中。对生物过程的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ML所在的转录本中,生物过程相关的部分转录本主要富集于蛋白糖基化、神经元凋亡负调控、蛋白质的入核转运等过程。GSEA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和两个感染组的组间差异甲基化高分富集于成纤维细胞增殖负调控通路和Hippo信号通路相关的转录本子集中,其中筛选出ENSMUST00000105393、ENSMUST00000006523、ENSMUST00000055261和ENSMUST00000038658等4个关键转录本,分别编码共刺激因子配体(ICOSL)、富含半胱氨酸肠蛋白1(CRIP1)、MOB激酶激活剂1A201(MOB1A201)和MOB1A202,与对照组相比,TgCtwh6感染组、LHG感染组的这4个基因表达均上调。qRT-PCR结果显示,TgCtwh6感染组、LHG感染组小鼠脑组织mettl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5.47 ± 1.09、1.63 ± 0.06,与对照组(1.01 ± 0.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4.05、5.03,均P < 0.05);ythdf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3.57 ± 0.08、1.80 ± 0.25,与对照组(1.01 ± 0.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18.95、2.85,均P < 0.05);fto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41 ± 0.04、0.60 ± 0.12,与对照组(1.00 ± 0.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7.67、2.99,均P < 0.05);qRT-PCR结果与转录组测序获得的转录趋势一致。结论 弓形虫慢性感染可导致小鼠脑组织转录本m6A甲基化修饰水平升高,并可能通过对icoslcrip1mob1a等关键差异转录本的修饰调控,造成宿主脑组织内与精神行为相关的生物学进程和信号通路的改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脑室型脑囊尾蚴病伴脑积水1例
    刘文虎, 黄铭, 梁金, 刘建雄, 温兆孟, 马少波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 (5): 644-646.   DOI: 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5.019
    摘要129)   HTML19)    PDF(pc) (1211KB)(232)    收藏

    患者,男,53岁,农民,甘肃宕昌人。2021年11月19日因“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1周”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入院颅脑CT平扫示透明隔结节状稍高密度灶,头颅MRI示脑室轻度扩张。行腰椎穿刺术,颅内压180 mmH2O(1 mmH2O = 9.779 Pa);取脑脊液进行检测,总蛋白0.74 g/L。次日再行腰椎穿刺术,颅内压为300 mmH2O,遂转至神经外科作进一步治疗。患者颅压高,呈嗜睡状态,唤醒后不能正确对答,复查CT提示侧脑室扩张,考虑脑积水形成,存在脑疝风险。患者近年来有食未熟肉史,有肝棘球蚴病史。为降低患者颅压,11月26日行第1次脑室穿刺引流术,术后予重症监护。期间血清学检查提示猪囊尾蚴IgG抗体和弓形虫IgG抗体阳性,予吡奎酮(400 mg/8 h)和阿苯达唑(0.4 g/d)治疗3个疗程(7 d/疗程,疗程间隔5 d)。为改善患者脑积水症状,12月13日行第三脑室造瘘术(ETV),术后予驱虫治疗的同时行腰大池引流,但治疗效果不佳。12月28日和2022年1月11日行第2、3次脑室穿刺术以降低颅内压,术后驱虫治疗的同时予替加环素(50 mg/12 h)和舒普深(3 g/8 h)抗感染。1月25日患者颅内感染指标转阴,增强颅脑MRI未见明显脑囊尾蚴病灶。考虑堵管概率小,1月27日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患者意识清楚,复查头颅CT示脑室积水较前明显改善。患者于2月11日出院,出院时患者神志清楚,无明显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癫痫等症状。出院3个月后随访,患者病情恢复良好,生活可自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2015—2022年江西省疟疾疫情特征分析
    龚艳凤, 李紫芬, 唐乖, 黄美琴, 周炳华, 胡强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 (5): 586-592.   DOI: 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5.010
    摘要108)   HTML22)    PDF(pc) (1288KB)(228)    收藏

    目的 对2015—2022年江西省疟疾疫情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报告地为江西省、终审日期为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疟疾病例,统计病例资料。按确诊病例(省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镜检和/或PCR疟原虫检测结果为阳性)、临床诊断病例(医疗机构血检结果为阳性但省级参比实验室镜检和PCR均为阴性)、重症病例(存在并发症)进行分类整理。采用SPSS 26.0软件,以LSD-t法和mann-whitney Test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5—2022年江西省共报告疟疾病例241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疟疾,无死亡病例报告。各年报告病例分别为53、52、30、41、46、12、3和4例。其中确诊病例240例,临床诊断病例1例(2015年报告)。在确诊病例中,恶性疟153例(占63.75%)、间日疟50例(占20.83%)、卵形疟31例(占12.91%)、三日疟5例(占2.08%),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感染1例(占0.41%)。感染来源分布于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等34个国家,其中非洲(共27个国家)占92.53%(223/241)。各月份均有病例报告,各月累计以1月、6月和9月病例较多,10月、11月和12月病例较少。2015—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疫情发生前]和2020—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月平均报告病例数分别为3.7例和0.53例(t = 6.369,P < 0.05)。江西省11个设区市均有病例报告,报告病例居前3位的设区市分别是南昌市(51.45%,124/241)、赣州市(15.77%,38/241)和宜春市(7.05%,17/241);报告病例前3位的县(市、区)分别是南昌市青山湖区(33.19%,80/241)、南昌市东湖区(9.54%,23/241)和赣州市章贡区(7.88%,19/241)。报告疟疾病例中男性占95.44%(230/241),女性占4.56%(11/24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50岁(97.11%,234/241),主要由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疾病控制中心报告(99.59%,240/241)。发病到初次就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 d;新冠疫情发生前平均数为(2.76 ± 5.00)d,新冠疫情期间平均数为(1.79 ± 1.8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0.155,P > 0.05)。初诊到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2 d;新冠疫情发生前平均数为(3.36 ± 3.30)d,新冠疫情期间平均数为(2.74 ± 2.9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0.103,P > 0.05)。重症病例28例(11.62%),非重症病例213例(88.38%)。重症病例发病到确诊间隔时间(中位数 6 d)与非重症病例(中位数4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1.242,P > 0.05)。 结论 疟疾消除后阶段,江西省输入性疟疾引起输入再传播风险仍然存在,应当继续加强监测,防止重症疟疾和死亡的发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2015—2022年江苏省棘球蚴病网络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倪碧娴, 徐祥珍, 张强, 唐凤, 张嘉尧, 茅范贞, 戴洋, 刘耀宝, 曹俊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 (5): 636-639.   DOI: 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5.017
    摘要89)   HTML15)    PDF(pc) (1307KB)(226)    收藏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5—2022年江苏省棘球蚴病报告病例资料并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选择既往疑似本地病例集中出现的溧阳市及宜兴市2个棘球蚴病重点地区开展中间宿主、终末宿主感染情况调查,每年在两市屠宰场抽取100~200份羊脏器样品,采用内脏剖检法检查羊棘球蚴感染情况,采集1~3个行政村不少于100只家犬的粪样,ELISA检测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采用PASW 18.0对报告病例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诊疗情况和中间宿主、终末宿主监测结果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2015—2022年,江苏省累计报告棘球蚴病病例29例,其中确诊病例占62.07%(18/29),临床诊断病例占37.93%(11/29)。疑似本地感染病例共14例,外地输入性病例共15例。输入性病例中12例来源于新疆,2例来源于西藏,1例来源于巴基斯坦。常州市报告病例数最多,为13例(其中10例为溧阳市的疑似本地感染病例)。报告的29例病例中,男性、女性报告病例数分别占34.48%(10/29)和65.52%(19/29);40~60岁报告病例数最多,占51.73%(15/29);职业以农民为主,占41.38%(12/29)。报告病例均为细粒棘球蚴病,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出现最多,占51.72%(15/29),主要寄生部位为肝(93.10%,27/29)。75.86%(22/29)的病例接受了手术治疗。终宿主犬棘球绦虫粪抗原阳性率为0.74%(15/2 028),且在其中的2份犬粪中发现了疑似棘球绦虫虫卵。2015—2022年江苏省每年均有棘球蚴病病例报告,除输入病例外,还存在疑似本地感染病例,局部地区可能存在棘球蚴病传播链,后续应强化棘球蚴病监测,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积极开展棘球蚴病筛查和健康教育工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2022年全国棘球蚴病防治工作进展
    蒉嫣, 薛垂召, 王旭, 刘白雪, 王莹, 王立英, 杨诗杰, 韩帅, 许学年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 (1): 8-16.   DOI: 10.12140/j.issn.1000-7423.2024.01.002
    摘要89)   HTML18)    PDF(pc) (2113KB)(224)    收藏

    为掌握全国棘球蚴病防治进展,总结防治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对2022年全国棘球蚴病防治工作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370个棘球蚴病流行县(市、区、旗)29 926个流行村。2022年全国流行县(市、区、旗)现有棘球蚴病患者25 227例,平均患病率为58.35/10万(25 227/43 232 609)。细粒棘球蚴病15 554例,多房棘球蚴病8 169例,混合感染255例,未分型1 249例。新发现棘球蚴病患者1 270例,其中细粒棘球蚴病991例,多房棘球蚴病89例,混合感染5例,未分型185例;< 12岁人群102例,≥ 12岁人群1 168例。2022年,全国棘球蚴病流行省(自治区)共开展人群腹部超声筛查3 576 121人次,其中,< 12岁人群筛查751 440人次,≥ 12岁人群筛查2 824 681人次;血清学检测超声筛查疑似人员17 404人次。2022年370个监测点< 12岁人群超声筛查患病率为0.02%(60/287 437),其中新发现患者占患者数的40.00%(24/60)。Ⅰ、Ⅱ类流行县(市、区、旗)监测点≥ 12岁人群超声筛查患病率为0.29%(772/270 407),新发现患者占患者数的8.29%(64/772)。2022年开展药物治疗18 354人,肝肾功能检查及不良反应处置16 625人,手术治疗1 418人[细粒棘球蚴病患者占69.82%(990/1 418),多房棘球蚴病患者占26.52%(376/1 418)]。2022年随访结果显示,治愈999例,治疗有效20 599例,治疗无效2 546例,死亡(非棘球蚴病死因)374例,排除239例,失访372例,未到随访时间884例,病例外迁他地170例。2022年全国流行乡(镇)共有犬2 478 608条,其中登记管理的犬2 250 694条。共34 646个村开展了犬驱虫工作,药物驱虫犬次数24 289 457次。野外犬科动物驱虫投药119 473份。采集并检测家犬粪样394 851份,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1 756份,阳性率为0.44%。采集并检测野外犬科动物粪样62 884份,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1 201份,阳性率为1.91%。2022年抽查屠宰的家畜117 303头,患病率为0.88%(1 038/117 303)。检查野外啮齿类动物43 705只,患病率为0.92%(403/43 705)。2022年我国棘球蚴病流行态势得到基本控制,但防治工作还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继续加强棘球蚴病防治工作力度,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完善疾病监测体系,发挥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全面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华支睾吸虫体内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分布
    刘柳, 张静, 李健科, 张浩, 张凤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 (1): 78-82.   DOI: 10.12140/j.issn.1000-7423.2024.01.011
    摘要36)   HTML11)    PDF(pc) (2219KB)(217)    收藏

    目的 了解华支睾吸虫体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的分布规律。方法 从感染麦穗鱼中消化分离华支睾吸虫囊蚴,以灌胃方式感染90只昆明小鼠(40~50个囊蚴/鼠),分别于感染后第10、20、30天安乐死处死小鼠,从肝门静脉收集虫体。醋酸洋红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发育阶段虫体内各器官发育情况;同时进行5-HT免疫荧光染色,在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内5-HT的分布情况。结果 醋酸洋红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感染后华支睾吸虫d10幼虫中,消化、排泄器官基本发育成熟,生殖器官未完全发育成熟,子宫内可见散在分布的虫卵;d20幼虫中,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子宫中虫卵数量增多,睾丸分支增多;d30成虫中,消化、排泄、生殖系统均发育成熟,子宫内虫卵较d20幼虫排列更紧密,睾丸增大且分支明显。5-HT免疫荧光染色后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可见,d10幼虫的中枢经系统节、神经联合、口吸盘处荧光染色较强,在虫体内部器官中呈点状分布;d20幼虫的口吸盘附近神经联合处观察到少量神经细胞,除中枢神经系统外,虫体的排泄囊及排泄孔、生殖器官中出现5-HT荧光染色;d30虫体的消化、排泄、生殖器官中均出现5-HT荧光染色,睾丸的荧光染色较肠支、口腹吸盘等部位更强,虫体中存在较多神经细胞。结论 5-HT广泛存在于华支睾吸虫虫体内,主要分布于肌肉组织丰富的器官及内脏。5-HT在同一发育阶段虫体内不同器官中的分布存在差异,在相同器官的不同发育阶段也存在差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基于虫卵内转录间隔区2序列分析诊断麝猫后睾吸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
    蔡长煌, 张芝平, 卓鸣莺, 郭理平, 傅志辉, 刘亦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 (4): 427-433.   DOI: 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4.005
    摘要122)   HTML12)    PDF(pc) (5453KB)(212)    收藏

    目的 通过小型吸虫虫卵形态学检测、虫卵内转录间隔区2(ITS-2)序列扩增测序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诊断并区分麝猫后睾吸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 方法 收集经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出的6例吸虫虫卵阳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连续3 d采集阳性病例粪样,采用水洗沉淀法收集虫卵进行镜检。提取虫卵DNA,采用rDNA ITS-2区域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并测序,产物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比对以鉴定虫种,采用邻接法构建基于ITS-2序列的系统进化树。根据虫卵形态学、基因序列比对结果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诊断。 结果 镜下可见,病例1~3粪样中的虫卵在外壳、形态、颜色、卵盖、肩峰、毛蚴和虫卵底部小疣等均与病例4~6的虫卵极其相似。病例1~3粪样中的虫卵长、宽、长宽比分别为(26.94 ± 2.28)μm、(14.43 ± 1.22)μm、1.88 ± 0.18,与病例4~6的(29.70 ± 1.21)μm、(14.36 ± 0.70)μm、2.07 ± 0.14比较,长和长宽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318、4.816,P < 0.01);前者较后者短而宽,两种虫卵的浮德-梅勒尼指数(FMI)分别为5 676.69 ± 1 317.97和6 134.25 ± 626.27(t = 0.428,P > 0.05)。PCR和测序结果显示,病例1~3粪样中虫卵分别扩增出长度为355、362、359 bp的ITS-2片段,与麝猫后睾吸虫(GenBank登录号为MK886663)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9.14%、98.86%、99.39%;病例4~6粪样中虫卵分别扩增出长度为394、395、396 bp的ITS-2片段,与华支睾吸虫(GenBank登录号为OK103575.1)序列一致性分别为100%、99.49%、100%。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病例1~3的ITS-2序列与麝猫后睾吸虫聚在一个分支上,病例4~6的ITS-2序列与华支睾吸虫聚在一个分支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病例1~3均为来自柬埔寨的外籍移民妇女,从小有食用腌制河鱼的习惯;病例4~6均为本地居民。结合虫卵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病例1~3为输入性麝猫后睾吸虫感染,病例4~6为华支睾吸虫感染。 结论 在形态学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虫卵ITS-2序列扩增测序诊断能够有效鉴别麝猫后睾吸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粪类圆线虫感染性Ⅲ期幼虫和寄生性雌虫miRNA的鉴定
    覃裴溪, 周彩显, 鲁志刚, 张碧瀛, 周涛勋, 胡敏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 (4): 412-420.   DOI: 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4.003
    摘要134)   HTML24)    PDF(pc) (2009KB)(200)    收藏

    目的 鉴定粪类圆线虫感染性Ⅲ期幼虫(iL3)和寄生性雌虫(pF)的微小RNA(miRNA),分析差异表达miRNA及其靶基因的功能。 方法 从粪类圆线虫感染犬粪便中收集iL3。取4 000~5 000条iL3于颈后皮下注射感染健康犬,感染后21 d,从肠道中采集pF。提取iL3和pF的总RNA并测序。测序数据与粪类圆线虫基因组和鼠类圆线虫miRNA比对筛选保守的miRNA,用miRDeep2通过颈环结构分析、成熟序列比对筛选miRNA。分析iL3和pF的miRNA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miRNA,预测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对log2(差异倍数)> 1和每百万转录本上的读数(TPM)> 1 000的未注释miRNA的靶基因功能进行分析。用ClusterProfiler对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选取11个未注释或保守的差异表达mi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以粪类圆线虫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GenBank登录号:BI773092.1)为参照基因,计算差异表达miRNA的相对转录水平。 结果 共鉴定出265个miRNA,包括130个保守的miRNA和135个未注释的miRNA。其中,134个miRNA在iL3和pF之间差异表达(包含77个保守的miRNA和57个未注释的miRNA),251个为iL3和pF所共有,10个为iL3特有,4个为pF特有。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预测结果显示,57个未注释的miRNA中,有12个差异倍数 > 2且TPM > 1 000,有248个靶基因与秀丽隐杆线虫同源,其中35.08%(87/248)的靶基因与发育相关,其余与应激、运动和蜕皮等相关。大部分在pF高表达未注释的miRNA靶向SSTP_0000114700。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的GO分析结果显示,共5 595个靶基因被富集,其中富集靶基因数居前5位的分别为膜组成成分(1 821个)、核酸结合(561个)、细胞核(450个)、蛋白质水解作用(365个)和信号传导(284个)。qRT-PCR验证结果显示,sst-miR-86-5p、sst-84-5p、sst-novel-104、sst-miR-92-3p、sst-miR-34a-3p、sst-miR-81a-5p、sst-miR-1-3p、sst-novel-108、sst-miR-124-5p、sst-miR-50-3p、sst-novel-51的log2(差异倍数)分别为-2.13、6.39、4.46、-3.69、-3.69、2.34、-2.48、-2.41、-2.30、2.25、-3.32,转录组分析获得的log2(差异倍数)分别为-3.05、4.98、4.07、-4.9、-3.66、0.98、-3.79、-2.61、-0.99、0.63、-1.55。qRT-PCR与转录组分析获得的上调、下调趋势结果一致。 结论 获得粪类圆线虫感染性Ⅲ期幼虫和寄生性雌虫的miRNA表达谱和差异表达miRNA,差异表达miRNA与粪类圆线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功能相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内蒙古乌审旗地区牛、羊片形吸虫感染情况及分子鉴定
    李娜, 藏达热, 乌日力格, 阿拉腾布日古德, 海鹰, 哈斯苏荣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 (1): 36-41.   DOI: 10.12140/j.issn.1000-7423.2024.01.005
    摘要43)   HTML14)    PDF(pc) (1618KB)(196)    收藏

    目的 了解内蒙古乌审旗地区牛、羊片形吸虫感染情况。方法 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在乌审旗嘎鲁图、苏力德苏木、乌兰陶勒盖、乌审召和图克镇采集牛、羊血样和粪样,间接ELISA检测血清抗肝片形吸虫抗体,随机抽取部分血清抗体检测样品对应的牛、羊粪样,采用虫卵沉淀法定性检查虫卵,对血清抗体检测和粪样虫卵检查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2023年4月,在嘎鲁图、苏力德苏木和图克镇因感染片形吸虫死亡牛、羊尸首的肝脏和胆汁中采集片形吸虫成虫和虫卵,提取虫体和虫卵DNA,PCR扩增片形吸虫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2(ITS2)并测序,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地区的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共采集825份牛、羊血样,其中295份血清肝片形吸虫抗体阳性,总阳性率为35.8%(295/825),羊、牛阳性率分别为34.7%(227/655)、40.0%(68/170)。羊血清阳性率以苏力德苏木最高[81.8%(45/55)],乌审召镇最低[22.0%(27/123)],不同地区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3.93,P < 0.05)。牛血清抗体阳性率以嘎鲁图镇最高[65.1%(28/43)],图克镇最低[19.2%(5/26)],不同地区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1.50,P < 0.05)。共抽取88份牛、羊粪样(羊粪样59份,牛粪样29份)检查,其中1份羊粪样、5份牛粪样检出肝片形吸虫虫卵,4份牛粪样检出同盘吸虫虫卵。88份牛、羊血样、粪样样品中,血清肝片形吸虫抗体的阳性率为29.5%(26/88),粪样肝片形吸虫卵的阳性率为6.8%(6/88),kappa值为0.086,两种方法的一致性为微弱。从2头牛体内收集到成虫和虫卵,从2头羊体内收集到成虫。共取5条成虫和2份虫卵提取DNA,PCR扩增共获得7条约550 bp的条带。BLAST比对分析结果显示,4条序列与来自中国的巨片形吸虫ITS2(GenBank:HQ700438)的序列一致性分别96.62%、95.91%、95.74%和92.97%,鉴定为巨片形吸虫;3条序列与来自中国的肝片形吸虫ITS2(GenBank:JF496717)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5.69%、99.80%和99.23%,鉴定为肝片形吸虫。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鉴定的肝片形吸虫与来自中国(GenBank: JF496717)、肯尼亚(GenBank:MZ396926)、埃及(GenBank:MW620063)的肝片形吸虫聚在同一分支上;巨片形吸虫与来自中国(GenBank:HQ700438)和印度(GenBank:OL691113)的巨片形吸虫聚在同一分支上。结论 内蒙古乌审旗地区牛、羊均存在肝片形吸虫和巨片形吸虫感染,片形吸虫的感染率较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