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抗菌肽的抗疟原虫活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郑文琪, 苏秀兰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8, 36 (6): 643-647.  
    摘要372)   HTML624)    PDF(pc) (5012KB)(11230)    收藏

    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类小分子多肽,是生物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抗菌肽能够有效杀灭细菌,对真菌、病毒、寄生虫甚至肿瘤细胞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研究证实,抗菌肽可通过基于细胞膜的膜攻击以及胞内杀伤两种机制抑制不同阶段疟原虫的生长,且疟原虫对抗菌肽不易产生耐药性,使其具有重要的抗疟价值。目前,被分离和鉴定的具有抗疟作用的抗菌肽有多种,其中作用于疟原虫红细胞内期的抗菌肽有dermaseptins及其衍生物dermaseptin S3、dermaseptin S4,天蚕素B及其衍生物SB-37、Shiva-1,防御素DefMT2、DefMT3与DefMT5等;作用于疟原虫有性生殖阶段的抗菌肽主要有duramycin、蜂毒肽、TP10与Vida1~Vida3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抗菌肽对疟原虫的抑制作用及其抗疟原虫机制的研究进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部分寄生虫病例误诊原因分析
    孙惠珍;常正山;邱持平;张永年;陈韶红;童小妹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4, 22 (3): 23-191.  
    摘要1077)      PDF(pc) (219KB)(10691)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青海人源两型棘球绦虫(棘球蚴)遗传多样性及分化时间研究
    毋德芳, 付永, 任宾, 张耀刚, 许晓磊, 庞明泉, 樊海宁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2, 40 (5): 610-615.   DOI: 10.12140/j.issn.1000-7423.2022.05.007
    摘要419)   HTML18)    PDF(pc) (3419KB)(8717)    收藏

    目的 分析青海人源细粒棘球绦虫(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绦虫(多房棘球蚴)遗传多样性、群体间遗传差异及分化时间,为青海省棘球绦虫溯源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6—2021年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棘球蚴病患者肝病灶样品50份,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线粒体脱氢酶1(nad1)基因,采用Clustal X v2.0软件对序列进行多重比对,应用ArcGIS软件进行患者居住地的地理信息学构图,应用DnaSP v6软件对序列单倍型进行分析,应用Modeltest 3.7软件及PAUP*4.0B10软件运行计算最小最适核酸进化模型,用MrBayes-3.2.7软件构建贝叶斯系统进化树,通过BEAST v2.6.3软件用贝叶斯方法估算系统进化树各节点的分化时间。 结果 成功鉴定出48份棘球蚴病灶样品,获得长度为894 bp的nad1完整基因序列。其中13份样品被鉴定为细粒棘球绦虫G1基因型,35份样品被鉴定为多房棘球绦虫。所有序列均与GenBank中的序列具有大于99%的相似度。两种棘球绦虫分别鉴定出4个单倍型H1~H4:细粒棘球绦虫以H3为主导单倍型(占10/13),分布在西宁、果洛、玉树、海东、海北和黄南等地;多房棘球绦虫以H2为优势单倍型(占51.4%,18/35),分布在西宁、果洛、玉树、海东等地。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细粒棘球绦虫与G1基因型聚为一支,多房棘球绦虫与亚洲株聚为一支。分化时间分析结果显示,棘球属中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福氏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最近共同祖先存在大约5.5百万年前(millions of years ago,Mya)(95%置信区间4.5~6.5 Mya),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分化的时间大约为2.5 Mya(95%置信区间2.3~4.1 Mya)。 结论 青海省人源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细粒棘球绦虫为G1基因型,以H3为主导单倍型,多房棘球绦虫以H2为优势单倍型,二者均广泛分布于青海各地。棘球属中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的亲缘关系较近且分化时间也较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CRISPR/Cas9系统在寄生虫领域的研究进展
    付益修, 孔庆明, 陆绍红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 35 (3): 299-304.  
    摘要685)   HTML7)    PDF(pc) (2227KB)(5191)    收藏

    【提要】 CRISPR/Cas9是一种有效的基因组靶向修饰系统,能够实现对基因组特定位点的基因敲除、定点插入和基因修复等遗传操作,为寄生虫的基因功能分析、药物靶点和疫苗分子筛选等研究提供了技术创新平台。本文对CRISPR/Cas9系统的原理及其在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疟原虫(Plasmodium)、锥虫(Trypanosoma)和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等重要寄生虫研究中的新进展进行综述,分析讨论现阶段该系统在寄生虫研究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东洞庭湖区渔民血吸虫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喻鑫玲1,周杰1 *,何永康1,黄民主2,李岳生1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3, 31 (4): 13-307-309.  
    摘要699)      PDF(pc) (10273KB)(5153)    收藏
    目的  了解东洞庭湖区专业渔民血吸虫感染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09年在湖南省岳阳县抽取两个渔民聚集村的275名渔民为调查对象,进行血吸虫病病原学检查和问卷调查。对粪检阳性渔民作B超影像学检查。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渔民血吸虫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果  渔民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为40.4%(111/275),感染度几何均数为17.4±4.4;肝肿大率、脾肿大率、门脉扩张率和肝实质纤维化率分别为35.1%(39/111)、19.8%(22/111)、9.9%(11/111)和58.6%(65/11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东洞庭湖区渔民血吸虫病病情的因素有年龄(OR=0.630)、捕捞工作年限(OR=2.470)、化疗次数(OR=0.425)和2008年化疗情况(OR=0.290)(均P<0.01)。  结论  东洞庭湖区渔民血吸虫感染率与血吸虫病导致的肝脾损害依然严重,需进一步加强监测和控制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6. 我国人体内寄生虫的虫种概况(续)
    许隆祺;蒋则孝;姚民一;周长海;张雪强;诸宪祖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8, 16 (5): 388-393.  
    摘要2579)      PDF(pc) (347KB)(4802)    收藏
    本文上篇(本刊15311,1997)概述了我国已报告的人体内寄生的原虫和蠕虫,现将我国报告的寄生人体的软体动物、舌形动物、刺胞动物和节肢动物整理如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2002年全国疟疾形势
    盛慧锋;周水森;顾政诚;郑香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3, 21 (4): 1-196.  
    摘要791)      PDF(pc) (321KB)(3773)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不同发育阶段广州管圆线虫的抗原分析
    李华;陈晓光;沈浩贤;彭鸿娟;赵醒村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5, 23 (1): 9-39.  
    摘要1581)      PDF(pc) (376KB)(3119)    收藏

    目的 分析不同发育阶段广州管圆线虫抗原差异 ,筛选优势诊断抗原分子。 方法 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广州管圆线虫的虫体蛋白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 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蛋白质谱大致相同 ,SDS PAGE中出现的少数差异带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ting)中无明显差异。各期虫体抗原相对分子质量为Mr 40 000、50 000、 66 000和 80 000的 ,与感染大鼠和正常大鼠血清均出现反应条带。 2~3周幼虫Mr 104 000与 2周感染血清出现明显反应条带。雌虫Mr 33 000及所有虫体的Mr 32 000抗原与感染后 2周血清出现反应条带 ,与感染 3周~5月的大鼠血清均出现明显反应 ,与正常大鼠血清均无明显反应。 结论 Mr 40 000、50 000、66 000和80 000抗原可能在以虫体粗抗原作探针的免疫诊断中引起非特异性反应。幼虫Mr 104 000、雌虫Mr 33 000和所有虫体的Mr 32 000可作为广州管圆线虫病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候选抗原分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艾琳1, 2, 陈韶红1, 陈家旭1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1, 29 (1): 13-58-63.  
    摘要1588)      PDF(pc) (285KB)(2623)    收藏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基因组学的研究已从结构基因组学转向功能基因组学,对于基因功能的研究也由单一基因转向大规模、批量分析。为促进我国寄生虫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本文介绍几种重要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技术方法,并对近几年来一些重要寄生虫功能基因组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10. 刚地弓形虫基因型和与基因型相关的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王林1,2,沈继龙2,3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3, 31 (4): 16-319-324.  
    摘要811)      PDF(pc) (25128KB)(2618)    收藏
    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引起的呈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弓形虫属仅有刚地弓形虫一种,经多重酶切电泳分析(MLEE),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微卫星分型等研究发现,各地刚地弓形虫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已知不同基因型弓形虫株的致病机制不同。本文对世界各地区弓形虫株基因型及基因型与毒力间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办公室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5, 23 (增刊): 4-339.  
    摘要1806)      PDF(pc) (370KB)(2564)    收藏
    目的 为了解和分析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态势,评估近十年来的防治效果,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卫生部于2001年6月~2004年底在全国(除台湾、 香港、 澳门外)进行了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 方法 按照对总体率进行估计的随机抽样样本量计算公式,确定全国调查的样本量及各省(区、市)调查的样本量,然后根据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这两个特征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三步抽样,分别到县(市)、 乡(镇)和点。在已知有华支睾吸虫流行的27省(区)同时另行抽样作“流行区调查”,样本量为217 829。土源性线虫、带绦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等采用病原学检查,棘球蚴病、囊尾蚴病(囊虫病)、并殖吸虫病、旋毛虫病和弓形虫病以血清学检查为主。 结果 以病原学检查方法在全国31个省(区、市)共检查356 629人,查出感染蠕虫26种,其中福建发现的东方次睾吸虫和埃及棘口吸虫为国内外人体感染首次报告,广西发现的扇棘单睾吸虫为国内人体感染首次报告。蠕虫总感染率为21.74%,其中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9.56%(包括钩虫6.12%、蛔虫12.72%、鞭虫4.63%),推算全国感染土源性线虫人数约为1.29亿(钩虫、蛔虫、鞭虫感染人数分别约为3 930万、8 593万、2 909万);带绦虫感染率为0.28%,推算全国感染带绦虫人数约为55万;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58%;流行区(27省、 区、 市)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2.40%,推算感染华支睾吸虫人数约为1 249万。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0.28%。棘球蚴病、囊尾蚴病、并殖吸虫病、旋毛虫病和弓形虫病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2.04%(4 796/39 826)、 0.58%(553/96 008)、 1.71%(1 163/68 209)、 3.38%(3 149/93 239)和7.88%(3 737/47 444)。 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与1990年全国性调查的相比,钩虫、蛔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下降60.72%、71.29%和73.60%,感染人数显著减少。广东、广西、吉林等3省(区)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明显上升,分别为182%、164%和630%。四川、西藏两省(区)的带绦虫感染率上升幅度最为明显,分别为98%和97%。棘球蚴病在西部地区流行仍较严重。许多寄生虫病仍在农村和牧区广为流行,农、牧民的寄生虫感染率、患病率较高,并导致一定的病死率,尤其对女性和儿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表位疫苗:疫苗研制新策略
    王新军;张兆松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4, 22 (6): 13-367.  
    摘要839)      PDF(pc) (384KB)(2564)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吉曼尼兹(Gimenez)染色法快速筛选阿米巴滋养体内嗜肺军团菌
    沈洁;姜庆五;李勤学;陈洪友;李子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5, 23 (4): 13-242.  
    摘要1591)      PDF(pc) (200KB)(2500)    收藏
    目的寻找简便、有效的染色方法,用于快速筛选阿米巴滋养体内嗜肺军团菌。方法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与多噬棘阿米巴(Acanthamoeba polyphaga)共培养,取不同时点的共培养物制作涂片,采用革兰氏染色、吉曼尼兹(Gimenez)染色、姬姆萨(Giemsa)染色、免疫荧光染色等多种方法,用光学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鉴别阿米巴滋养体与其胞内嗜肺军团菌,并比较这些染色方法的效果。结果Gimenez染色方法效果较好。虫体呈蓝色、嗜肺军团菌呈红色,两色分明。在共培养初期即可观察到阿米巴滋养体胞内少量的杆状嗜肺军团菌。本法灵敏度高,省时、耗材少,操作简便。结论Gimenez染色对阿米巴滋养体胞内嗜肺军团菌形态学检测具有实用价值,适合于实验室检测和临床诊断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摄食海鱼与异尖线虫病
    黄维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8, 16 (4): 300-303.  
    摘要913)      PDF(pc) (336KB)(2492)    收藏
    异尖线虫病是误吃了海鱼体内的异尖线虫科(Anisakidae)某些种的Ⅲ期幼虫而引起的急腹症。由于虫体钻入消化道及其他组织器官造成机械性损伤,或因重复感染引起过敏性反应[1,2],患者腹痛剧烈。本病易与其他原因的急腹症相混淆。在日本,每年发生病例数百以至千余, 1989 年达2 000 余例[3 ]。至1990 年止, 日本已报道16 090 例, 其他国家和地区共559 例[4 ]。本科幼虫以多种海鱼为第二中间宿主, 分布于全球各大水域, 某些鱼种感染率高达90% - 100%; 感染度视鱼种不同, 少则十余条, 多则百余条。作者在法国曾从一条欧洲无须鳕(M erluccis m erluccius) 鱼肉内找出954 条[5 ]。因此, 80年代中期此病在欧洲曾引起一时恐慌, 使鱼市销量下降, 甚至引起进出口商业纠纷。待了解其病原及致病条件后, 才有了正确的对待。我国对此病报道较少, 缺乏防治经验。为此, 作者特将有关报道及本人所做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8)
    15. 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SWOT分析
    朱慧慧,周长海,陈颖丹*,臧炜,肖宁,周晓农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6. 我国医学寄生虫学发展百年历史回顾与评述
    瞿逢伊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7, 25 (4): 1-273.  
    摘要1828)      PDF(pc) (592KB)(2372)    收藏
    【提要】 本文对我国近百余年间(1871-2006)人体寄生虫与寄生虫病代表性研究文献作历史性回顾与评述。从学科发展的视角,对我国医学寄生虫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背景,学科在酝酿、创建及发展等阶段的特征作了讨论。对1871-2006年我国人体寄生虫病首例记录作了校订,128个病原虫种列表作了说明,其中38种为本文新订正的记录。Faust(1923)的引文证实以往“胰阔盘吸虫香港1例”记录是一个荒谬的错误。林几(1924)在北京发现阔节裂头绦虫,犬弓蛔虫,微小三齿线虫等肠道寄生虫的人体感染者,均为我国首次报道。洪式闾(1944)报道重庆疑似疟原虫1例,经分析订正为我国巴贝虫病首例记录。以上实例表明,真实的病原虫种记录是寄生虫病发现史的重要基础。本文还对不同历史时期人体寄生虫病研究进展作了评述,认为我国医学寄生虫学学科的发展与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研究工作呈同步发展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9)
    17. 生物分类学进展与人体寄生虫分类——介绍一种新的寄生虫学分类系统
    张进顺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6, 24 (6): 15-470.  
    摘要1311)      PDF(pc) (260KB)(2371)    收藏
    随着对生物认识的深入和生物技术的进步,国际上对生物及寄生虫的分类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我国所用寄生虫的分类体系仍然是25年前确立的。本文概述了生物分类学的进展,并介绍了Cox的新的寄生虫分类体系,以期推动我国寄生虫学研究的深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
    18.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控
    汪天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 恶性疟原虫含s48/45结构域蛋白家族的研究进展
    樊艳婷1,2,尤平1,陈军虎2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3, 31 (4): 15-315-318.  
    摘要788)      PDF(pc) (17163KB)(2057)    收藏
    s48/45结构域表现为β三明治结构,一般含有6-半胱氨酸(6-Cys)。含s48/45结构域的蛋白存在于疟原虫发育阶段的各个时期,而且在虫体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蛋白分子的特征和功能,发现s48/45蛋白家族可作为恶性疟原虫不同时期(如蚊期、红细胞外期和红细胞内期)的疫苗候选分子。本文主要阐述了恶性疟原虫含s48/45结构域蛋白家族的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多克隆与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循环抗原
    裘丽姝;冯正;张永红;李浩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0, 18 (2): 8-93.  
    摘要1205)      PDF(pc) (124KB)(1984)    收藏
      [目的 ]检测血吸虫病患者的循环抗原。 [方法 ]用多抗与单抗夹心 EL ISA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循环抗原。 [结果 ]用于检测 15 0例血吸虫病患者的循环抗原 ,其敏感性平均为 84.7% (72 .0 %~ 91.0 % ) ,40例正常人未出现假阳性反应 ,74例其他寄生虫感染者中 ,有 2例并殖吸虫病患者阳性 ,其余均未出现交叉反应。 [结论 ]多抗与单抗夹心 EL ISA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循环抗原检测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