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作者指南
稿约
出版伦理规范
同行评议流程
网络首发出版
图表要求
参考文献要求及格式
本刊常用缩略语
退修和校样须知
版面费及发票事宜
审稿指南
审稿须知
审稿指南
审稿流程
同行评议道德规范
诚邀审稿专家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关于我们
出版道德规范
编辑人员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外审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部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友情链接
国内外检索库
中国知网
万方
维普
PubMed
WILEY
ELSEVIER
ScienceDirec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国内外相关刊物
贫困所致传染病(英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热带医学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Parasitology
Royal Soc Trop Med Hyg
Southeast A sian J TMPH
J Parasitol
Inter J Parasitol
British Med J
Parasit Immunol
J Parasitol Res
Parasitology Research
Trends Parasitol
Acta Trop
Am J Trop Med Hyg
Korean J Parasitol
Malar J
Am J Pub Hlth
相关领导机构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编辑协会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中国期刊协会
上海市期刊协会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7-10-3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日本血吸虫弹性蛋白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虫期特异性转录
黄成玉;卢艳;王玮;鞠川;冯正;杨忠;王升跃;胡薇
2007, 25(5): 1-363.
摘要
(
)
PDF
(2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弹性蛋白酶基因(
SjCE
-2b),纯化表达重组蛋白,并研究该基因在各虫期的转录情况。 方法 预测
SjCE-
2b基因的编码序列。绘制血吸虫尾蚴弹性蛋白酶家族成员系统进化树。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
SjCE
-2b基因在日本血吸虫各期转录的差异。将RT-PCR扩增得到的
SjCE
-2b基因亚克隆至载体pET28b,在大肠埃希菌中诱导表达得到重组蛋白r
SjCE
-2b,用组氨酸标签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产物,Western blotting分析其免疫原性。 结果 在虫卵、子胞蚴和成虫检测到
SjCE
-2b基因转录本(714 bp),表达的重组蛋白r
SjCE
-2b,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M
r
31 000,与预测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相符。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
SjCE
-2b/pET28b,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纯化后的重组蛋白r
SjCE
-2b可被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兔血清识别。 结论 在日本血吸虫虫卵、子胞蚴和成虫发现
SjCE
-2b基因转录本。SjCE-2b基因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日本血吸虫病疫苗候选抗原和药物及诊断靶点。
黄海和渤海经济鱼类感染内弯宫脂线虫的调查
李亮;徐真;张路平
2007, 25(5): 2-367.
摘要
(
)
PDF
(5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我国黄海、渤海经济鱼类感染异尖科内弯宫脂线虫(
Hysterothylacium aduncum
)状况。方法 购买石岛渔港销售的鱼类93种941尾,分别解剖收集消化道内线虫,标本经乳酚酸透明,光镜下观察鉴定,同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 结果 调查的93种鱼类中,有14种感染内弯宫脂线虫,占15.1%(14/93),其中感染率较高的为鮟鱇(
Lophius litulon
, 66.7%)、鳕鱼(
Gadus macrocephalus
, 47.5%)、马鲅(
Scomberomorus niphonius
,33.3%)等,首次发现内弯宫脂线虫可在软骨鱼史氏鳐(
Raja smirnovi
)体内寄生。此外不同宿主体内感染的内弯宫脂线虫形态特征有较大差异,如侧翼宽度以及肠盲囊的长度等有所不同。 结论 黄渤海经济鱼类感染内弯宫脂线虫的情况比较严重,不同宿主鱼类体内感染的内弯宫脂线虫可能是由不同虫体组成的复合体。
应用mtDNA-COⅠ基因序列研究我国大劣按蚊A、D群体的遗传差异
王冬;马雅军;周红宁
2007, 25(5): 3-371.
摘要
(
)
PDF
(2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单位Ⅰ(mtDNA-COⅠ)基因序列特征阐明我国大劣按蚊A、D群体的遗传差异和分化水平。 方法 研究样本包括大劣按蚊A海南群体(
n
=13),大劣按蚊D云南江城群体(
n
=17)和勐腊群体(
n
=17),所有样本均以rDNA-ITS2序列差异为依据,进行分子鉴别确认;扩增和测定mtDNA-COⅠ基因片段,用MEGA(Version2.1)、TCS(Version1.12)、ARLEQUIN(Version2.0)等软件对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 分析mtDNA-COⅠ基因中长度为959 bp的片段,显示大劣按蚊A的单倍型共3个,大劣按蚊D的单倍型共6个,均匀分布于3个群体。勐腊群体内错配平均数(7.441 2)明显大于江城群体(1.279 4)和海南群体(1.051 3),表明勐腊群体内个体间分化程度最大。分步AMOVA的计算结果显示群体间基因交流有限(
Fst
=0.799 9),群体间变异(79.99%)明显大于群体内变异(20.01%)。 结论 我国大劣按蚊A、D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小,个体间的分化水平较高。
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899例儿童肠道线虫感染的临床观察
肖树华;吴中兴;张剑辉;王善清;王世海;邱东川;王翀
2007, 25(5): 4-375.
摘要
(
)
PDF
(2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三苯双脒肠溶片(200 mg)治疗4~14岁儿童钩虫和蛔虫感染者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 在海南、四川和贵州等3个临床试验中心进行三苯双脒肠溶片开放临床试验,受治者用改良加藤法(Kato-Katz)粪检确诊为钩虫、蛔虫感染,钩虫与蛔虫混合感染或合并鞭虫感染等,共收治4~14岁儿童899例,采用三苯双脒肠溶片200 mg单剂口服治疗,观察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后3~4周用相同方法作粪检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 三苯双脒肠溶片200 mg对儿童钩虫感染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82.0%(433/528)和99.2%(524/528);对蛔虫感染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90.1%(576/639)和99.7%(637/639),而鞭虫感染治愈率仅为36.8%(112/304)。儿童顿服三苯双脒肠溶片200 mg的不良反应轻微和短暂,总的不良反应率为1.6%(14/899),主要为头晕、恶心和呕吐等。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影响。 结论 三苯双脒肠溶片200 mg治疗儿童钩虫和蛔虫感染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
白纹伊蚊蜕皮激素拮抗剂筛选酵母模型的建立
顾金保;孙彦涛;彭鸿娟
2007, 25(5): 5-380.
摘要
(
)
PDF
(2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毕赤酵母体内构建白纹伊蚊蜕皮激素转录活化系统, 建立高通量杀虫剂筛选模型,用于筛选蜕皮激素代谢途径拮抗药物。 方法 人工合成果蝇蜕皮激素响应元件(EcRE)5次重复的序列, 与果蝇热激蛋白基因启动子(pHSP27)序列连接, 以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 将EcRE-pHSP27-GFP片段亚克隆入pPIC3.5k, 整合入毕赤酵母染色体构建阴性酵母A。人工合成白纹伊蚊蜕皮激素受体(EcR)及超螺旋蛋白(USP)编码序列, 两个基因以双表达盒形式亚克隆入组成型表达质粒pGAPZ, 整合入酵母染色体的另一位点, 使EcR与USP在酵母中组成型表达, 构建模型酵母B。制备蜕皮激素拮抗剂虫酰肼悬液(浓度为0.83 mg/ml),分别施加于模型酵母B与阴性酵母A,荧光显微镜下目测荧光强度,与未施加药物的对照组比较。同时提取各组RNA,半定量RT-PCR检验GFP基因的转录效率。 结果 模型酵母B发出绿色荧光, 而阴性酵母A与空白酵母GS115未见荧光,表明在模型酵母体内表达的EcR与USP形成复合二聚体,作用于EcRE启动GFP报告基因表达荧光蛋白。施用虫酰肼,模型酵母B荧光强度明显减弱,表明GFP的表达量减少。施用虫酰肼的模型酵母B, GFP与内参灰度比值(为0.614)低于对照组(1.134),表明虫酰肼可降低模型酵母B体内GFP基因的转录水平。 结论 在酵母体内建立了白纹伊蚊蜕皮激素转录活化系统,该酵母模型可用于筛选作用于蜕皮激素代谢途径的药物。
日本血吸虫卵抗TNB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观察
莫红梅;刘文琪;雷家慧;程喻力;王成祖;李雍龙
2007, 25(5): 6-384.
摘要
(
)
PDF
(2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卵对2,4,6 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抑制作用。 方法 50只6~8周龄BALB/c 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乙醇对照组、虫卵对照组、结肠炎组和虫卵免疫结肠炎组,10只/组。虫卵免疫结肠炎组以日本血吸虫卵经腹腔注射免疫小鼠 4次,10 000个卵/鼠,每次间隔1周,末次免疫后6 d用TNBS诱导结肠炎模型。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的体重、结肠病理改变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结果 结肠炎组小鼠经TNBS诱导后,出现明显的粘液血便、体重下降、结肠充血水肿,肠黏膜呈现严重炎性浸润伴溃疡,IFN-γ水平为(3.47±0.87) ng/ml,IL-4水平为(146.06±45.76) pg/ml。虫卵免疫结肠炎组小鼠症状较轻,体重恢复较快,IFN-γ表达被明显抑制,其水平为(1.53±0.51) ng/ml,IL-4水平显著升高至(598.50±135.90) pg/ml。 结论 日本血吸虫卵对TNBS诱导的BALB/c小鼠结肠炎具有抑制作用。
“引江济淮”工程对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蔓延的影响
操治国;汪天平;吴维铎;张世清;吕大兵;方国仁;赵峰;凌先胜;沙建军;汪峰峰;朱磊
2007, 25(5): 7-389.
摘要
(
)
PDF
(3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论证“引江济淮”工程能否造成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蔓延。 方法 调查工程途经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包括常规方法调查钉螺分布情况,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居民血清中血吸虫抗体,尼龙绢集卵孵化法检查耕牛血吸虫感染情况;现场螺笼放养,定期观察巢湖实验区钉螺的生存繁殖情况,为期1年,同时设立对照区。 结果 工程引水口附近江外滩钉螺密度最高达326只/框。工程途经的无为县、和县钉螺分布广,居民IHA血吸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1%(168/760)和18.6%(37/199),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2.4%(9/371)和0.2%(2/997)。工程沿线巢湖市居巢区和芜湖市裕溪口地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3%(46/3 598)和10.5%(310/2 960)。在巢湖2个实验区放养肋壳钉螺和光壳钉螺各100只,1年后回收活螺分别为6~189只和20~47只,放养期间查见幼螺;2个实验区和对照区肋壳钉螺的产卵季节存活率分别为11.3%(6/53)~16.7%(10/60)、 3.0%(1/33)~20.8%(11/53)和4.7%(2/43)~14.7%(10/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
=0.093,0.760,
P
>0.05;
χ
2
=0.647,0,
P
>0.05);光壳钉螺分别为24.1%(14/58)~44.4%(32/72)、 37.8%(17/45)~67.3%(37/55)和86.3%(44/51)~93.1%(5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9.575,5.302,
P
<0.05;
χ
2
=56.863,36.218,
P
<0.05)。产卵季节(放养1个月)的雌螺卵巢含卵量,2个实验区和对照区肋壳钉螺为5.90±1.64个、3.00±2.41个和4.44±2.65个(t=1.396,1.460,P>0.05);光壳钉螺同地卵巢含卵量为3.52±3.90个、2.92±3.36个和3.42±2.40个(t=0.656,0.201,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钉螺可在巢湖环境中存活、繁殖;“引江济淮”工程可引起钉螺扩散,相关地区开始具备血吸虫病传播条件。
实验研究
华支睾吸虫F
0
-ATP合酶b亚基基因的克隆表达和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分析
周红娟;胡旭初;胡凤玉;徐劲;马长玲;郑小凌;陈晓湘;余新炳
2007, 25(5): 8-393.
摘要
(
)
PDF
(2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华支睾吸虫F
0
-ATP合酶b亚基(CsF
0
-ATP-synt_B)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及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分析。 方法 以华支睾吸虫成虫cDNA文库中含有F
0
-ATP合酶b亚基基因的质粒为模板,扩增该基因(去除线粒体靶向序列的成熟肽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经亲和层析获得的纯化表达产物免疫SD大鼠,制备抗血清。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 结果 华支睾吸虫F
0
-ATP合酶b亚基成熟肽基因的编码区含813个碱基,编码27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
M
r)为31 171.9。经亲和层析获得的重组蛋白可被其免疫的大鼠血清识别。 结论 华支睾吸虫F
0
-ATP合酶b亚基基因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获得具有免疫原性的高效表达。
腐食酪螨种群消长与生态因子关联分析
陶莉;李朝品
2007, 25(5): 9-396.
摘要
(
)
PDF
(2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仓储害螨优势种腐食酪螨种群消长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方法 在安徽淮南地区粮仓,自2005年3~11月每月5、15、25日定点采集样本,测定并记录仓温及相对湿度,鉴定腐食酪螨及其天敌并计数。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腐食酪螨种群数量高峰期在6月下旬和9月中旬,捕食螨对该螨有较为明显的跟随效应。3种生态因子与腐食酪螨幼螨量消长的关联度依次为仓温>天敌数量>相对湿度;与若成螨量消长的关联度依次为相对湿度>天敌数量>仓温;与整个种群数量关联度依次为相对湿度>仓温>天敌数量。结论 相对湿度、仓温、天敌数量为影响腐食酪螨种群消长的重要生态因子。
弓形虫棒状体蛋白2和膜表面蛋白1重组嵌合抗原免疫血清的制备与鉴定
李文姝;朱珊丽;王鹏飞;张丽芳;闵太善;黄伟达
2007, 25(5): 10-400.
摘要
(
)
PDF
(2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制备与鉴定弓形虫棒状体蛋白2(ROP2)和膜表面蛋白1(P30)重组嵌合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兔血清。 方法 将已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8b/ROP2-P30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Codon Plus(DE3)-RIL菌株,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后,分离上清液和包涵体,包涵体用2 mol/L和4 mol/L尿素梯度洗涤去杂蛋白,最后用8 mol/L尿素溶解洗涤后的包涵体,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割胶回收目的蛋白,研磨成乳浊状后以背部多点注射免疫大白耳兔,制备免疫兔血清,以免疫扩散试验检测生成的特异性抗体,间接ELISA法测定免疫血清的抗体效价,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免疫血清的抗体特异性。 结果 免疫结束后,通过对流免疫扩散试验检测到了针对rROP2-P30的特异性抗体,间接ELISA法测定到其抗体滴度最高可达1 ∶ 12 800,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此免疫血清与可溶性的重组蛋白、包涵体形式的重组蛋白均能特异性结合。 结论 得到了针对rROP2-P30重组嵌合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血清。
棉子酚、 吡喹酮、 蒿甲醚对重组日本血吸虫乳酸脱氢酶的作用
吕刚;胡旭初;黄灿;谢红艳;徐劲;陈守义;吴忠道;余新炳
2007, 25(5): 11-405.
摘要
(
)
PDF
(2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棉子酚、吡喹酮、蒿甲醚对重组日本血吸虫乳酸脱氢酶(r
Sj
LDH)活性的影响。 方法 在已建立的r
Sj
LDH标准酶活性测定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棉子酚(0~0.10 mmol/L)、 吡喹酮(0~0.20 mmol/L)及蒿甲醚(0~0.10 mmol/L),以相应药物溶剂作对照,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对r
Sj
LDH活性的影响。用SPSS13.0软件统计结果,计算药物对酶活性的相对抑制率。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0.04 mmol/L棉子酚对rSjLDH催化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及乳酸氧化为丙酮酸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59.1%和34.4%(
P
<0.01),0.10 mmol/L棉子酚分别为91.3%和89.1%(
P
<0.01);0.06 mmol/L吡喹酮分别为5.77%和41.4%(
P
<0.05),0.20 mmol/L吡喹酮分别为83.8%和72.2%(
P
<0.01)。0.10 mmol/L蒿甲醚对r
Sj
LDH则无抑制作用(
P
>0.05)。 结论 棉子酚及吡喹酮对r
Sj
LDH活性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SjLDH可能是吡喹酮的分子靶标之一。
日本血吸虫成虫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的构建
孙毅;贾人初;刘金明;苑纯秀;石耀军;陆珂;傅志强;孙焕;蔡幼民;林矫矫
2007, 25(5): 12-410.
摘要
(
)
PDF
(3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成虫T7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 方法 用Trizol试剂提取日本血吸虫成虫总RNA,分离纯化mRNA,经随机引物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在双链cDNA末端加上定向
Eco
RⅠ/
Hin
dⅢ接头,再用
Eco
RⅠ和
Hin
dⅢ消化,使其成为两端分别带有
Eco
RⅠ和
Hin
dⅢ粘性末端的双链cDNA。收集300 bp以上的双链cDNA片段,与T7Select 10-3b载体连接,经体外包装后,以大肠埃希菌BLT5403为宿主菌构建T7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通过滴度测定及PCR技术鉴定文库质量,用7种特异性引物以PCR法从文库中钓取目的基因以检测文库的代表性。 结果 原始文库的库容量为4.98×10
6
pfu,扩增后文库滴度为3.85×10
11
pfu/ml。对随机挑取的96个噬菌斑进行PCR鉴定,重组率为93.8%,其中95.6%的插入片段大于300 bp。7种特异性引物均能从文库中钓取到日本血吸虫成虫相关基因。 结论 构建了日本血吸虫成虫T7噬菌体展示cDNA文库。
氯代水杨胺灭螺效果的实验研究
金伟;杜金奎;元艺;魏凤华;刘伟;王辉;李桂玲;徐兴建
2007, 25(5): 13-414.
摘要
(
)
PDF
(2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氯代水杨胺的灭螺效果和对鱼苗的毒性。 方法 配制不同浓度的氯代水杨胺,用浸泡法、喷洒法观察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的灭螺效果,并进行鱼苗毒性实验。氯硝柳胺乙醇胺盐作对照。 结果 氯代水杨胺的浓度为0.25和0.5 mg/L,浸泡48 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7.8%、100%,半数有效致死浓度(LC
50
)为0.067 4 mg/L;氯硝柳胺乙醇胺盐浓度为0.25和0.5 mg/L,浸泡48 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22.2%、66.7%,LC
50
为0.3976 mg/L。药物浓度为0.4 mg/L喷洒1、3、7和15 d,氯代水杨胺的灭螺率分别为90%、100%、100%和10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的灭螺率分别为60%、70%、70%和50%。0.25 mg/L浸泡48 h,氯代水杨胺和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刺激钉螺离水上爬率分别为32.2%和46.7%。0.4 mg/L药物作用72 h,氯代水杨胺和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的鱼苗死亡率分别为50.0%和100%。 结论 氯代水杨胺有灭钉螺作用,对鱼苗毒性比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略低,并有抑制钉螺上爬作用。
快速诊断疟疾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汪俊云;石峰;杨玥涛;高春花;包意芳;汤林华
2007, 25(5): 14-418.
摘要
(
)
PDF
(2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一种能区分恶性疟的快速、简便诊断疟疾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 方法 筛选基于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对,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筛选到的单克隆抗体F4H12、G4C9和D8F7,并将其吸附于样品垫;将单克隆抗体B2G10(针对恶性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和D6A7(只针对恶性疟原虫)分别划线包被于同一硝酸纤维素膜适当位置,制成免疫层析检测试条。用该试条检测疫区非疟疾发热病人血样(107份)和内脏利什曼病患者血样(17份)以评价其特异性,检测确诊的疟疾患者血样(间日疟110份, 恶性疟54份)以评价其敏感性。均用单盲法检测。 结果 检测107份疫区非疟疾发热病人血样和17份内脏利什曼病患者血样,有119份显示为阴性,特异性约为96.0%;其中17份内脏利什曼病患者血样全部为阴性。检测164份疟疾患者血样,阳性153份,敏感性为93.3%,其中间日疟检出率为92.7%(102/110),恶性疟检出率为94.4%(51/54)。 结论 研制出的快速诊断疟疾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综述
转运通路——疟疾治疗药物新靶点
徐涛综述;朱淮民审校
2007, 25(5): 15-421.
摘要
(
)
PDF
(2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处于红内期的疟原虫为摄取营养,在红细胞产生新的转运通路。由于其转运通路具有一系列生物学特性,故既可以作为直接的药物靶点,也可以作为药物寻靶途径间接引导细胞毒药物到达细胞内的作用位点,发挥抗疟作用。研究并应用该运转通路是抗疟药的研究方向之一。
日本血吸虫候选疫苗研究现状与展望
闻礼永综述;吴观陵审校
2007, 25(5): 16-425.
摘要
(
)
PDF
(2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吸虫病疫苗的研制工作已纳入WHO和我国主要疾病防治规划并取得了显著进展。近年来开展的血吸虫免疫机制和血吸虫基因组研究对血吸虫疫苗的研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对血吸虫蛋白疫苗、DNA疫苗和多价疫苗候选抗原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肝细粒棘球蚴病的免疫研究进展
吕海龙;彭心宇
2007, 25(5): 17-429.
摘要
(
)
PDF
(2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棘球蚴感染过程中,宿主的免疫应答机制十分复杂,免疫保护和免疫损伤并存。研究肝细粒棘球蚴免疫机制,将有助于阐明肝棘球蚴病的病理机制及调整恢复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为预防和治疗肝棘球蚴病提供一定的依据。
研究简报
26例肺部疾病患者合并蠊缨滴虫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石玉玲;李林海;廖扬;李新妮;黄晓燕;刘坚;王艳;曹诚
2007, 25(5): 18-431.
摘要
(
)
PDF
(2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26例痰中检出蠊缨滴虫的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探讨蠊缨滴虫的致病性特点。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胸闷气短及白色黏液丝样痰。实验室检查,痰涂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镜检见活体蠊缨滴虫。影像学检查,双肺可见肺间质性改变及肺泡渗出,斑点状透光影及纤维条索影,肺门密度增高。甲硝唑抗虫治疗有效。
金华哮喘患儿的尘螨过敏测定
赵仕勇;韦翊;李小兵;陈菊萍;包云光;张静
2007, 25(5): 19-433.
摘要
(
)
PDF
(1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5年10月~2006年9月,采用皮肤点刺试验测定并比较金华地区哮喘患儿对户尘螨、粉尘螨及热带剥爪螨(热尘螨)等3种尘螨变应原的反应性。结果显示哮喘患儿对户尘螨、粉尘螨变应原的阳性率分别为80.6%、77.8%,其中强阳性分别占65.5%和64.3%;热尘螨的阳性率为61.1%,低于户尘螨和粉尘螨(
χ
2
=21.39,
P
<0.05),且几乎无强阳性者。热尘螨阳性者对户尘螨、粉尘螨变应原的阳性率分别高达100%(44/44)和95.9%(42/44);热尘螨阴性者对户尘螨、粉尘螨变应原的阳性率均为28.6%(8/28)。结果表明户尘螨、粉尘螨是金华地区儿童哮喘的重要变应原,该组患儿对热尘螨的阳性率61.1%不能排除户尘螨、粉尘螨变应原交叉反应的干扰。
肝囊型棘球蚴囊周肝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张示杰;吕游;孙红;杨宏强;彭心宇
2007, 25(5): 20-436.
摘要
(
)
PDF
(2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透射电镜观察8例肝脏细粒棘球蚴囊肿周围肝组织及6例正常肝组织的肝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到细粒棘球蚴囊周围肝细胞坏死、萎缩和死亡。肝细胞坏死、萎缩等是肝脏细粒棘球蚴病肝脏损伤的重要基础。
补骨脂与鸦胆子对感染卡氏肺孢子虫大鼠IL-2水平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
戴晓冬;秦元华;周长海;郑莉莉;邵伟军;陶琳;崔昱
2007, 25(5): 21-438.
摘要
(
)
PDF
(2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药补骨脂(10.0 mg/kg)、鸦胆子(1.2 mg/kg)及两药合剂(补骨脂5.0 mg/kg,鸦胆子0.6 mg/kg)治疗PCP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大鼠。通过检测脾NK细胞活性和血清IL-2水平,探讨两药对PCP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与PCP模型对照组比较,补骨脂治疗组血清IL?鄄2诱生水平(526.1±5.5) pg/ml和脾NK细胞活性(27.1%±0.8%)均显著升高(
P
<0.01),两药合剂组其次[(314.7±6.7) pg/ml, (22.9%±0.9%)(
P
<0.05)],鸦胆子组较低[(285.4±6.1) pg/ml, (20.7%±1.0%) (
P
<0.05)]。补骨脂和鸦胆子具有增强PCP大鼠免疫调节的作用。
病例报告
多发性内脏裂头蚴病1例报告
郑南才;黄宝明;许峰;陈瑞
2007, 25(5): 22-405.
摘要
(
)
PDF
(1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8 例呼吸道滴虫感染误诊分析
吕章春
2007, 25(5): 23-414.
摘要
(
)
PDF
(1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幼儿眼结膜吸吮线虫幼虫感染1例
王爱华
2007, 25(5): 24-418.
摘要
(
)
PDF
(1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裂头蚴侵入人体椎管1例报告
郭俭;常正山;张永年
2007, 25(5): 25-封三.
摘要
(
)
PDF
(1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