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8年 第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8-08-31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用于丝虫病诊断及监测的研究
    刘海云,王雷平,徐振刚,王兆刚,赵兰凤,金小林,郑长倩,李允鹤
    1988, 6(3):  161-165. 
    摘要 ( )   PDF (3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用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IFA。125例班氏微丝蚴血症阳性者的血清和干滴血阳性率分别为99.2%和96.8%;311例非丝虫病流行区健康者均为阴性。289例其它疾病患者,有0~7.1%的交叉反应率;用IFA与常规血检方法检查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居民共801人,阳性符合率为97.0%。62例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阳性者经海群生治疗后3个月,其抗体水平已显著下降,6个月后下降非常显著;原微丝蚴血症者治后9年(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和10年(班氏丝虫病流行区)的阳性率和抗体滴度已降至接近流行区的健康人群水平。以上表明,IF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和监测的方法。
    瑞列绦虫病综合报道
    1988, 6(3):  165-165. 
    摘要 ( )   PDF (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浙江省瑞列属缘虫病一例 浙江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王炳夫许阿莲 患儿系男性,18个月,浙江省宁波市人。因纳差、每日稀便2次伴米粒状虫体排出约1个月,于1986年2月10日就诊。粪检有白色米粒状孕节7个,长约3.15mm,宽1.36mm,能伸缩运动。挑破孕节,镜检可见大量卵袋,每个卵袋内有1~4个虫卵。计
    广西间日疟原虫潜伏期和复发规律的实验观察
    叶奕英,许政拱,赵忻
    1988, 6(3):  166-168. 
    摘要 ( )   PDF (2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广西间日疟原虫实验感染39名志愿者,32名感染成功。其中经短潜伏期(平均16.4d)发病者25例(78.1%);7例(21.9%)属长潜伏期,平均274.7±29.3d(238~314)。凡属短潜伏期初发者都经一长潜隐期后复发,复发率100%;大多数复发1~2次,少数复发3次。经长潜伏期发病的7例中,2例没有复发,余5例亦仅复发1次。实验证明,广西虽地处亚热带,当地间日疟原虫仍属典型温带型;但与滇南和河南间日疟原虫相比,仍有其生物学上的某些差异。
    西藏阿里地区尾蚴性皮炎调查
    邵冠男
    1988, 6(3):  169-170. 
    摘要 ( )   PDF (6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了在西藏阿里地区(海拔4050~4575m)的日土县多玛兵站、日土县郊和普兰县郊,发现尾蚴性皮炎。共查见4种淡水螺。在多玛,青海萝卜螺(Radix cucunouica)中检出4种尾蚴,经2名志愿者感染实验证实仅1种毛毕尾蚴(Trichobilharzia sp.)能引起典型的皮肤损害。该尾蚴与包氏毛毕吸虫(T.paoi)尾蚴形态近似,但腹吸盘无刺,且端部星瓣状乳突。此外,在昆沙、日土羊体普遍查到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Orientobilharzia turkestanica),估计在有耳萝卜螺(R.auricalaria)孳生的地段亦为病原之一。还对阿里及其邻近地区的疫源地,作简要讨论
    黑龙江省讷河县人群囊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徐之杰,刘桂菊,王德弟,赵庆凤,文景山,徐淑玉,陈源
    1988, 6(3):  171-173. 
    摘要 ( )   PDF (2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了黑龙江省讷河县人群囊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讷河县6个乡,共检查当地居民9832人,人群囊虫病IHA阳性率为0.84%。阳性率与性别、年龄和职业无明显相关性,而与居民生活水平、卫生习惯和卫生知识有关。人、猪囊虫病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薄膜干卵抗原片环卵沉淀试验诊断日本血吸虫病
    郑思民,汤淡云,龚玲妹
    1988, 6(3):  174-177. 
    摘要 ( )   PDF (2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环卵沉淀试验(COP)的操作方法加以改进和简化。建立了聚氯乙烯薄膜抗原片环卵沉淀试验(PVC-COP),经过薄膜片的选择和定型、混悬虫卵抗原方法的确定、抗原片保存条件的比较以及各批制备抗原片稳定性的观察等研究,最终确定了“PVC薄膜抗原片”成品的制备标准和操作规程。 对82例粪检阳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检测,获得阳性反应80例(97.6%);对361例无疫水接触史者的检测,出现假阳性反应6例(1.7%),两项结果与沿用的常规COP结果相近.对来自不同疫区(九江、孝感、常山、上海、武汉)694例血清与常规COP比较,两法之间的阳性率(t检验)和平均环沉率(X~2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证明PVC—COP除具有较理想的敏感性、特异性外,还有省工、省时、省物和便于邮递等优点,为基层开展应用环卵沉淀试验清查病人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婴儿钩虫病综合报道
    1988, 6(3):  177-177. 
    摘要 ( )   PDF (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婴儿钩虫病合并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一例报告 吉首大学医学系李人范 患儿,男性,90d。因面色苍白、吐奶、咳嗽、轻度气促和大便发黑约1.5月入院。本人及尿布未接触过泥土。母系农民,经常赤足下地劳动,浮肿已3年余,有嗜异癖,在怀孕期间曾先后3次感染钩虫幼虫致局部皮炎,大便钩虫卵阳性。体检:营养差,萎靡,迟钝,皮肤苍白,轻度气促。肝肋下
    疟疾镜检站在江苏省疟疾防治中的作用
    黄伯平,丁焕洪,张君炎,赵勇进,金刚,钱曼英,杨仲炎,周慧萱,王建平,钱维珍,杨存性
    1988, 6(3):  178-181. 
    摘要 ( )   PDF (2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了江苏省十余年来建立基层疟疾镜检站开展发热病人血检的工作。至1986年巳在1671个乡镇设立了疟疾镜检站,占全省乡镇总数的73.3%,在4610万人口的地区开展了发热病人血检,占全省总人口的74.5%。1986年血检发热病人达3909 441人次,占全省总人口6.3%,发现的疟原虫阳性病例占全省疟疾病例总数的64.9%,提高了疟疾诊断和疫情报告的准确性,从而在疟疾疫情监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黑热病综合报道
    1988, 6(3):  181-181.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黑热病一例报告 河北医学院附属三院内科 王麟士刘金星高彦荣 患者系女性,23岁,农民。甘肃省文县人,移居河北省冀县位屯乡3年余,未再返回原籍或旅居外地。因不规则发热4个月伴咳嗽、咳痰20d,于1986年2月19日入院。体检:体温38.8℃,营养欠佳,心界不大,心率110次/min,有频繁早搏约20次/min.肝肋下5cm,脾肋下11cm,质中,无压痛。
    十二指肠钩虫14日龄童虫体外培养至成虫的研究
    黄先翔,尹光耀,李明惠
    1988, 6(3):  182-185. 
    摘要 ( )   PDF (10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十二指肠钩虫幼虫人工感染幼犬后14d,从犬肠道获得体长约2mm、生殖器官尚未发育的十二指肠钩虫童虫共106条,经犬血清和等量的犬血清RPMI 1640培养基培养后,童虫生长发育良好,存活率达90%,生殖器官逐渐显现并发育成熟,雌虫在培养后24d开始排卵,最高日产卵数7000个。50%的童虫存活54d以上,最长可存活154d,体长达8~9mm。有两对童虫在体外发育成熟后出现交配,雌虫排出受精虫卵,将该虫卵培养后,并获得感染期钩虫幼虫,此种幼虫再感染幼犬,首次检获十二指肠钩虫成虫436条。
    输入性三日疟一例报告
    郑淑女,陈尧夫,周连鑫,马瞧勤,周志强
    1988, 6(3):  185-185. 
    摘要 ( )   PDF (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0年代三日疟在我国呈散在发生,以后病例很少,1984年全国仅有8例报告,其中6例均是输血感染,分布在广东、广西和湖南三省。1986年6月,在浙江省永康县发现一例输入性患者。 患者系男性,20岁,永康县石柱乡农民。因畏寒、发热和头晕10d,于1986年6月14日入院。患者每天上午畏寒,继以发热,持续3~4h,至午后退热。曾在当地血检,未查到疟原虫。6月13日通过对外出返回流动人口的主动侦查血检,查到典型的三日疟原虫,确诊为三日疟。患者曾于1986年3月4日至中缅边境,以镶牙为业,巡回于农村。当地蚊子
    日本血吸虫信使核糖核酸的分离和鉴定
    刘述先,吴公责,宋光承,郑兆鑫,严维跃
    1988, 6(3):  186-188. 
    摘要 ( )   PDF (2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盐酸胍/氯化铯超离法及Oligo(dT)柱层析法从日本血吸虫成虫中成功地分离出完整的mRNA。血吸虫mRNA在兔网状细胞溶解产物中能翻译蛋白质,使体外合成的蛋白质中(35)~S-甲硫氨酸的掺入增加。对流免疫电泳放射自显影的结果表明,血吸虫mRNA的翻译产物与感染兔血清产生沉淀,提示抗血吸虫血清能特异地识别上述蛋白质的决定簇。血吸虫mRNA的抽提成功为以后克隆日本血吸虫抗原的基因打下了基础。
    晚期血吸虫病与乙型肝炎关系的临床病理研究
    江顺林,曹慰祖,吴明明,陈继东,吴琳,洪曙天,何宏珍,钱元太,许家林
    1988, 6(3):  189-191. 
    摘要 ( )   PDF (2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00例临床诊断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肝活组织病理检查、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检查结果对照分析,发现100例中病理诊断为单纯血吸虫病仅12例,血吸虫病伴有乙型肝炎(乙肝)53例,单纯乙肝35例。血清HBV标志阳性率为67.1%,肝活组织地依红染色HBsAg阳性38%,提示临床诊断晚血的绝大多数患者伴有HBV感染。
    血吸虫病兔的心脏病变
    须大卫,包献清,沈怡萍,指导者,景维新,周瑶玺
    1988, 6(3):  192-194. 
    摘要 ( )   PDF (10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家兔,结果发现86.8%(33/38)感染家兔的心脏组织有病变,表现为心内膜炎、心肌炎和心脏血管周围炎,还发现心血管内有血栓形成,然而在心脏组织内未发现成虫或虫卵.间接和直接免疫酶标组织定位,发现心脏组织内有血吸虫抗原和宿主抗体沉积,其阳性变化过程提示上述心脏组织病变有可能是免疫复合物沉积,继而发生的一系列免疫致病过程的结果。
    无锡和郑州中华按蚊蛋白质多肽点的比较研究
    叶炳辉,朱晓龙,赵学忠,沈士弼,赵慰先,朱昌亮
    1988, 6(3):  195-198. 
    摘要 ( )   PDF (2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卧式平面二维电泳,并用敏感的银染色方法,首次比较了两个地区(无锡和郑州)中华按蚊的蛋白质多肽点的差异。全虫匀浆可查出142~144种蛋白质或多肽,两者之间有35点差异,其中2点为量的差异,33点为不同的多肽点。无锡的中华按蚊共有142个多肽点,差异点为16个,占11.3%;郑州的中华按蚊共有144个多肽点,差异点为19个,占13.2%。其总的差异点为12.2%。
    苏鲁豫皖鄂五省疟疾联防经验交流会简讯
    钱会霖
    1988, 6(3):  198-198. 
    摘要 ( )   PDF (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8年4月2~6日在河南省开封市召开此会,参加会议的有五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防疫站、寄生虫病研究所以及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局、部分医学院校、寄生虫病研究所的代表共110人。五省分别介绍了1987年的疟防工作情况,讨论和分析了当前的疟防形势,研究了1988年的防治对策,商讨了在新形势下继续搞好疟疾联防的有关事宜。
    宫颈异位血吸虫病一例报告
    许炳基
    1988, 6(3):  198-198. 
    摘要 ( )   PDF (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性,67岁,浙江人,已婚。因宫颈括片病理学检查为鳞状上皮细胞轻度间变而要求手术,在本院作了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 病理检查:全子宫7×3×2cm,内膜萎缩,宫颈除糜烂外,未见其他显著异常。沿宫颈外口,在不同部位取8块米粒大组织常规石蜡切片,HE染
    驱钩虫新药三苯双脒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观察
    任海南,杨元清,成宝珠,郭惠芳,杨惠中,庄兆农,张超威,陆晓艳
    1988, 6(3):  199-201. 
    摘要 ( )   PDF (2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驱钩虫新药三苯双脒为阿米登太的类似物。单剂25mg/kg对大鼠巴西日本圆线虫和犬钩虫的驱虫有效率分别为99.3%和91.9%。驱尽仓鼠体内美洲钩虫的剂量为顿服150mg/kg。三苯双脒一次口服对大、小鼠的急性LD_(50)分别为2001±79mg/kg和950±207mg/kg。小鼠一次腹腔注射急性LD_(50)为277±27mg/kg。大鼠和犬每天分别口服三苯双脒125~750mg/kg(治愈剂量的5~30倍)和30~120mg/kg(相当拟推荐临床治疗剂量的5~20倍)连续14d时,对血液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对肝、胃、小肠及肾等脏器仅有轻微可逆性病理损害。犬口服大剂量的兰苯双脒可发生
    兔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内胶原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刘平,张礼邦,刘成,徐列明,薛惠明,唐民圭,阮望春,洪嘉禾,俞广声,李文,王玉润
    1988, 6(3):  202-204. 
    摘要 ( )   PDF (2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兔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第8周,其肝内胶原含量增加至正常值的2倍,11周时为正常值的3倍;杀虫治疗后14周仍为正常值的2.5倍左右。血清MAO活性在第4周已显著增高,杀虫治疗后便回复到正常范围。肝组织胶原活性在第8周时,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11周时显著下降,18周(杀虫治疗后1周)对进一步低下,显著低于正常值(P0.01)。肝组织胶原酶活性与肝内胶原含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0.647,P0.01).表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内胶原代谢的异常,似与血吸虫卵引起的肉芽肿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提示对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除给予病原治疗外,尚须设法提高肝组织胶原酶活性,促进已沉积于肝内
    圈形盘尾丝虫成虫抗原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诊断丝虫病的观察
    韩家俊,李雍龙
    1988, 6(3):  205-207. 
    摘要 ( )   PDF (2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圈形盘尾丝虫成虫和马来丝虫成虫抗原致敏绵羊红细胞作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以诊断丝虫病。对84例马来微丝蚴阳性血清标本检测,结果圈形盘尾丝虫成虫抗原阳性率为90.5%(76/84);马来丝虫成虫抗原阳性率为93.8%(78/84),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x~2=0.312,P0.05)。两种抗原对52例正常人血清检测的假阳性率均为7.7%(4/52),结果说明圈形盘尾丝虫成虫可作为异种抗原用于丝虫病诊断。
    首次自上海无脑儿分离出弓形虫一例报告
    徐克继,杨惠珍,费冲
    1988, 6(3):  207-207. 
    摘要 ( )   PDF (5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从弓形虫感染无脑儿死胎中分离到病原体,为上海市首例报道。 死胎为第一胎第一产。其母,27岁,某电阻厂工人,预产期1986年12月29日,因B型超声波提示胎儿畸形于1986年11月1日入院待产。怀孕早期有明显妊娠反应,伴咽痛、咳嗽一月余,未服用药物.妊娠18周开始有胎动,27周下肢轻度浮肿,蛋白尿(一),血压正常。32周曾作B型超声波检查,提示
    伯氏疟原虫感染和免疫状态下小鼠腹腔细胞产生活性氧能力的变化
    李明,李英杰
    1988, 6(3):  208-211. 
    摘要 ( )   PDF (2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化学发光(CL)技术观察伯氏疟原虫感染和免疫状态下小鼠腹腔细胞(PEC)产生活性氧能力的变化,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伯氏疟原虫感染早期PEC的CL反应增强,后期则受到明显的抑制。免疫鼠PEC的CL反应显著增强,细胞表面Fc和C_3受体的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内过氧化物酶活性亦同步增高。
    阿苯达唑治疗肺囊虫病两例报道
    苏佩芬,牛安欧,顾寄真
    1988, 6(3):  211-211. 
    摘要 ( )   PDF (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猪囊尾蚴多侵犯人体皮下组织、肌肉及脑部,侵犯肺部者罕见,现报道阿苯达唑治疗的两例。 例1为女性,23岁,汽车司机。因间歇性头痛3年余,近2月加重,伴视力障碍,于1984年6月23日入院。患者出现头痛后,体表出现结节22个,结节活检病理报告为猪囊尾蚴。1984年4月,脑CT检查为脑囊虫病。入院后,胸片示两肺二前肋间,
    胶乳凝集试验在消灭血吸虫病地区应用价值的初步探讨
    李洪兴,万杏英,丁焕洪
    1988, 6(3):  212-213. 
    摘要 ( )   PDF (1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消灭血吸虫病地区自然人群947人胶乳凝集试验的检测效果,并与环卵沉淀试验作了对比观察。胶乳试验的阳性率为7.3%,接近于交叉反应率,人群几何平均阳性滴度倒数较低(1:5.3),与COP相似,能反映出达到消灭血吸虫病地区较低的人群抗体水平.胶乳试验在低年龄组(15岁组)的阳性率(1.6%)和几何平均滴度倒数(1:5.06)都较低,与COP相似,亦可证明当地血吸虫病传播已阻断,与粪检结果相符。证明胶乳凝集试验操作简便、快速,便于现场应用,可作为消灭血吸虫病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人诊断的辅助方法。
    吡喹酮对犬斯氏狸殖吸虫作用的透射电镜观察
    郑时春,张敏如
    1988, 6(3):  214-216. 
    摘要 ( )   PDF (8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吡喹酮对犬斯氏狸殖吸虫作用的透射电镜观察。动物一次口服吡喹酮120mg/kg后24h,皮层细胞质突起肿大,基质中分泌体减少,线粒体固缩;合体细胞核仁及染色质溶解,内质网减少;实质细胞核肿大,胞质中糖原颗粒减少;肌纤维肿胀、溶解,肌微丝排列紊乱;肠上皮细胞核及核仁肿大,染色质凝集,胞质中分泌体消失,表面微绒毛粘连,断裂。
    脐旁静脉壁日本血吸虫卵沉积一例报告
    伏云芳
    1988, 6(3):  216-216. 
    摘要 ( )   PDF (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性,55岁,湖南临湘人。1956年粪检发现血吸虫卵,诊断为血吸虫病脾肿大。曾于1956、1959年两次锑剂治疗。因脾脏逐渐肿大20余年,伴腹胀、鼻衄、头昏和乏力而住院。体检:腹部膨隆,腹壁静脉稍充盈。于1983年10月行切脾和肝活检术。术中见肝脏轻度萎缩,质硬,表面有大小不等、形状不整的结节突起,肝圆韧带增粗,直径约1cm,其内的附脐静脉充盈怒张:脾充血肿大,胃小弯处血管增粗弯曲,腹腔内有少量腹水。关闭腹腔时,见左侧腹壁脐旁静脉壁上有5×2×3cm肿块,再行肿块切除术。病理检查示血吸虫病肝硬变和脐旁
    溶组织内阿米巴经仓鼠肝脏传代后对其毒力的影响
    孙加任,黄美玉
    1988, 6(3):  217-218. 
    摘要 ( )   PDF (1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不同来源的两株溶组织内阿米巴(E.h)研究经金黄仓鼠肝脏传代对阿米巴毒力的影响。同时用仓鼠肝脏和豚鼠盲肠内接种以及白细胞毒性试验测定虫株的毒力,并比较这三种方法的实用意义。 材料与方法 一、虫株与实验动物 B株是在1980年从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粪便中分离而得,系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提供。B_0株系指未经肝脏传代者。B_1株系指将B_0株经仓鼠肝脏传代一次者,B_2株系传代二次者。C株是在1984年从带包囊者粪便分离而得,北京
    间日疟原虫子孢子在大劣按蚊体内的寿命及活力
    郑璇,刘祥焜,陈远芳,陈兆义
    1988, 6(3):  218-219. 
    摘要 ( )   PDF (1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近对间日疟原虫敏感蚊媒的研究,多见于嗜血习性、卵囊感染度、子孢子进腺时间及子孢子低温保存等方面,而对进腺后子孢子在唾腺内存活时间及其活力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1986年5月~1987年6月对此进行观察,为流行病学提供这方面的依据。
    前列腺液中发现班氏微丝蚴一例报告
    李培根
    1988, 6(3):  219-219. 
    摘要 ( )   PDF (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班氏微丝蚴主要寄生于下肢深层淋巴管.在前列腺液中查见,较为罕见。现病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43岁,工人。成都市金牛人,家居农村。1986年底,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曾在内江市服兵役5年,退伍后常出差到省内的奉节、乐山等县。体检:左下肢腘窝处淋巴结肿大,1.2×1.5cm。前列腺呈Ⅰ度增生。Hb12g%,
    马来丝虫致淋巴管串珠样肉芽肿一例报告
    胡怀玉,王伯礼
    1988, 6(3):  219-219. 
    摘要 ( )   PDF (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性,30岁,干部。因发热、食欲不佳、消瘦、乏力2月;1月余来,左上臂出现皮下结节,逐渐增多呈串珠状,于1985年5月3日就诊。患者居住丝虫病流行区,曾多次发过流火。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均触及,左上臂5个结节呈串珠状排列,腹股沟、腋窝和胸锁乳突肌两侧淋巴结成簇聚集,3~
    丝虫引起血性胸腔积液一例报告
    王声均
    1988, 6(3):  219-219. 
    摘要 ( )   PDF (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性,48岁,已婚,务农,安徽省无为县人。因左胸痛伴干咳、低热3月入院。入院前1月,在当地胸透发现胸腔积液,给予雷米封和链霉素治疗20d,无效。体检:左下胸廓饱满,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腹平软,肝脾未及,两侧腹股沟触及蚕豆大小淋巴结数枚,余无异常。Hb 10g%,
    猪囊尾蚴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等电聚焦分析
    连建安,李淑红,崔黎明
    1988, 6(3):  220-221. 
    摘要 ( )   PDF (1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猪囊尾蚴粗抗原在进行人体囊虫病的免疫诊断中有比较好的效果。但猪囊尾蚴抗原成分复杂,为了进一步提高阳性率,减少交叉反应,需要纯化抗原,分离出特异的抗原组分。我们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薄层水平等电聚焦(IEF)对猪囊尾蚴的囊液、头节囊壁和全囊抗原蛋白质组分进行了比较分析。
    烟酰苯胺大面积喷洒灭螺效果观察
    杨昌淦,万鹏程,曾凡银,耿良琛,葛应璋
    1988, 6(3):  221-221. 
    摘要 ( )   PDF (1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烟酰苯胺(Nicotinanilide)经实验性灭螺和小面积现场灭螺证实,是一种高效低毒的灭螺新药~[1]。我们于1985年7月在嘉鱼县百里长渠进行了烟酰苯胺大面积喷洒灭螺效果的观察。该渠建于1961年,全长54230m,上宽14m,深4m,底宽5m,坡斜45°。主要引三湖连江水(非疫水)灌溉农田。如遇干旱,则启用长江干堤上的立新闸、双益闸引江水灌溉,致使外滩钉螺向渠内扩散。1983年首次在长渠的群光闸段发现了钉螺,由于未能采取有效措施,
    安徽省繁昌县农村人群蛲虫感染的调查
    许隆祺,余森海,蒋则孝,周莉,徐伏牛,王富民,张秀兰,苗一龙,沈光金
    1988, 6(3):  222-222. 
    摘要 ( )   PDF (1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据Schmidt(1977)估计,全世界蛲虫病受染者不少于5亿人。国内有关蛲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多见于儿童,对农村全人群的调查报道尚少。为此,于1985年9月,在安徽省繁昌县作了农村人群蛲虫感染的调查。
    两种类型卫氏并殖吸虫寄生小鼠适宜性的比较研究
    袁建华,王勇军,曾小军,邬子清
    1988, 6(3):  223-224. 
    摘要 ( )   PDF (6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70年代中期发现卫氏并殖吸虫存在二倍体型和三倍体型两种类型以来,有关两型对不同动物宿主的寄生适宜性研究方面,已有石蟹猴、貉、犬、猫和大鼠作为实验动物的报告~[1~5]。本文报告两种类型卫氏并殖吸虫实验感染小鼠的比较研究结果。
    贾第虫实验感染小鼠的研究
    马杏宝,黄德生,陈义生,周文英
    1988, 6(3):  225-226. 
    摘要 ( )   PDF (1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贾第虫病的转归和排包囊的周期性,我们于1985和1987年,分别进行过2次实验,用人体贾第虫包囊感染小鼠,建立动物模型。 方法 包囊系从贾第虫带囊者新鲜粪便中用蔗糖漂浮法分离获得。小鼠为本所动物室自行繁殖。第1次实验用小鼠10只,体重20±2g,雄性,实验感染前连续3d用醛醚浓集法粪检,均未查见贾第虫。第2次实验用小鼠36只,体重18±2g,雌雄各半,实验
    江西省鄱阳湖周围地区疟疾媒介调查
    钱会霖,顾政诚,林丹丹,方继行,王腊梅,陈年高
    1988, 6(3):  226-226. 
    摘要 ( )   PDF (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鄱阳湖地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北纬28°05′~29°45′,包括周围20个县.农作物以双季水稻为主.年平均气温16~19℃,7~9月最高气温可达38~40℃,盛夏季节大部分居民在室外露宿。近10年来,该地区疟疾流行程度有所降低,但仍是我国主要疟区之一~[1],发病人数占该省发病总数的80%以上。为判定传疟媒介,了解流行因素,1985年进行此项调查。
    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与伯喹溶血关系的临床研究
    谢钦杰,梁森镇,陈图奇,骆锦泉,黄秀光,谢兴镛,徐新为,张丽环,温新中,朱师晦
    1988, 6(3):  227-227. 
    摘要 ( )   PDF (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伯氨喹啉现今仍为根治间日疟的首选药物,但对遗传性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者可致急性血管内溶血,使其在间日疟的常规应用中受限制。为寻求防止伯喹溶血反应措施,我们于1984年7~8月对海南岛127例疟疾患者作G6PD活性测定,观察G6PD缺陷与伯喹溶血关系,并在1985年给治前检测G6PD正常的104,例进行伯喹治疗反应观察,取得了满意效果~[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治疗后血吸虫病人的抗体动态变化
    张素娥,汤益,蒋柏鸣,张海龙,屠乐鸣,裘祖祎
    1988, 6(3):  228-228. 
    摘要 ( )   PDF (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已证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检测血吸虫病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但考核疗效的效果尚不够满意。本实验旨在比较虫卵抗原、膜抗原和TCA提取抗原-ELISA考核疗效的效果,以选出一种较好的抗原。
    海南省不同流行程度疟区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陈文江,柳坚,马汉彩,刘之友,邓吉令,伍柱,吴开琛
    1988, 6(3):  229-229. 
    摘要 ( )   PDF (1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进一步研究血清学方法如何应用于海南省疟疾调查和监测,并尝试应用血清学结果拟合数学模型推算疟疾年感染概率,我们于1986年3月选择琼中县毛阳乡、万宁县南桥和三更罗乡三个不同流行程度疟区,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进行血清学调查。
    鄱阳湖区急性血吸虫病的调查
    钟久河,张绍基,刘志德,熊玉霞,黄席珍,严均林,刘荣辉,丁冲,彭伯轩,刘玉明,徐观谷
    1988, 6(3):  230-230. 
    摘要 ( )   PDF (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2~1984年,鄱阳湖区的南昌、新建、进贤、余干、波阳、都昌、星子、永修8县,发生急性血吸虫病人1983例,随访调查到1889例,结果如下: 一、人群分布 在1889例中,男性1489例,占78.8%;女性400例,占21.2%。性别比为3.7:1。1877例的年龄为3~68岁。按0~10、11~20、21~30、31~40、41~50及51~68岁分组的病例数(%)依次为247(13.2)、894(47.6)、486(25.9)、178(9.5)、50
    儿童外耳道蜱寄生一例报告
    夏顺寅
    1988, 6(3):  231-231. 
    摘要 ( )   PDF (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儿系女性,5岁,襄樊市郊人。因左外耳道奇痒、胀痛4月余就诊。体检:左外耳道被一黑褐色光亮之异物阻塞,滴2%地卡因后,用耵聍钩取出一外形如蓖麻子样虫体,头、胸、腹融合,前有口
    大劣按蚊在实验条件下早期交配活动的观察
    刘连珠,黄复生,况明书
    1988, 6(3):  231-231. 
    摘要 ( )   PDF (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劣按蚊系重要的媒介种类,由于其野栖习性,在自然界的交配活动甚难了解。1981年,在实验室饲养成功,并获自然交配成功~[1]。现在实验条件下对其早期交配活动进行观察。
    吡喹酮作用后鼠体内的残存血吸虫
    王晓勤
    1988, 6(3):  232-232. 
    摘要 ( )   PDF (5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感染中国大陆株日本血吸虫28d后的C_(57)BL雄性小鼠用吡喹酮150mg/kg顿服治疗.在治毕4周后,收集残余血吸虫。发现2条雄虫分别合抱细小的雌虫,另1条雄虫同时合抱3条雌虫(图1)。
    芬苯达唑治疗9例棘球蚴病的初步观察
    蒋次鹏,钟惠澜
    1988, 6(3):  232-232. 
    摘要 ( )   PDF (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芬苯达唑(苯硫咪唑,Fenbendazole,FBZ)是一种毒性较小的广谱抗蠕虫药.Hinz、Barandun和Eckjert曾用其实验治疗分别接种感染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小白鼠和长爪沙鼠,均获良好效果。我们于1983~1984年治疗9例棘球蚴病病例,结果如下。
    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联合吡喹酮治疗肠蠕虫感染效果观察
    刘晓钟,瞿光泽,沈一平,蔡士椿,雷振岳,林绍之,杨建斌,蒋勤康,陈振兴,程进山,易优良
    1988, 6(3):  233-233. 
    摘要 ( )   PDF (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于1986年6月,在南通县平南乡采用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联台吡喹酮治疗肠蠕虫感染者,结果如下: 治疗对象 对该多3所小学和一所初中的在校学生,用定量透明法粪检,一次2张涂片,将查出的阳性者268例作为治疗对象,其中男性132例,女性136例,年龄在7~17岁之间。
    安徽省安庆市丝虫病的调查
    王炳荣
    1988, 6(3):  233-233. 
    摘要 ( )   PDF (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5年12月至1986年1月,对长江沿岸水网地带的安庆市进行丝虫病调查,检查27223人,结果查见班氏微丝蚴139例。调查结果表明,城乡微丝蚴率有明显差别,以市区的微丝蚴阳性率0.05%(2/4154)为最低,其次为近郊的0.2%(15/6656),远郊0.7%(132/16413)为最高。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43.74,P0.005).在139例微丝蚴阳性者中,年龄为2~69岁,19岁以上者108例,占总数的
    低密度马来丝虫微丝蚴血症者自然转阴的观察
    虞昌根,朱启汉,汪维德,成雪华,孙令尚
    1988, 6(3):  234-234.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人群微丝蚴阳性率降至0.5%以下的马来丝虫病流行区,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能否自然转阴,我们于1982至1985年,在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指标的浙江省临海市,对11例马来丝虫微丝蚴血症阳性者进行观察,其微丝蚴密度为1~10条/60μ1,平均5.3条。以后每年1次,连续4年晚上9点后定量采血120μl,制作2片厚血膜,经美蓝染色,每片检查2次,结果如下:
    间日疟原虫寿命的观察
    张克仁,耿章文,杨遵善,王恒礼,史冬元
    1988, 6(3):  234-235. 
    摘要 ( )   PDF (1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我国间日疟原虫在人体内的自然寿命,我们用人工感染中华按蚊直接叮咬志愿者。志愿者均系卫生防疫人员,居住在无疟的城镇,并有严密的防蚊措施。在感染前均作健康检查,无任何疾病,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阴性。从感染前1d开始,每天从志愿者耳垂涂制厚薄血膜和滤纸干血滴各2份、1个月后改为每月1次,发热时则随时采血检查,藉以观察原虫开始出现时间和初次发病时间,同时了解身体抗体情况。发病时仅用氯喹1.5g(基质)3d分服作抑制性治疗,观察原虫在人体内存活时间。
    囊虫病165例结节活检结果分析
    张嘉龄,何瑛,甘洁梅
    1988, 6(3):  234-234.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63~1986年,我院对囊虫病病例165例进行结节活检,其中男性99例,女性66例;年龄3~62岁;汉族148例,傣族14例,景颇族2例,侗族1例。外科就诊147例,口腔科14例,眼科4例。结节位于皮下107例,肌肉50例(包括舌肌3例),腹腔大网膜1例,乳腺1例,后者寄生于乳腺小叶间,
    吡喹酮治疗12例贾第虫感染病例的疗效观察
    郑芝甫,马杏宝
    1988, 6(3):  235-235.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吡喹酮为广谱抗蠕虫药,对吸虫、绦虫疗效显著,已广泛用于血吸虫病治疗。本文报道用该药治疗贾第虫病的疗效。 治疗对象为上海市宝山县庙行乡、用醛醚集卵法粪便普查发现的贾第虫感染者,儿童10例,成人2例。10例儿童中,8例有腹痛史,6例有腹泻史,3例有消化不良及便秘史,发育与营养均属
    12例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病原治疗后随访结果
    高剑峰,吴维铎
    1988, 6(3):  235-235.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4年采用吡喹酮治疗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2例,进行了连续一年的随访观察。 治疗对象和方法 12例中,5例粪孵阳性,7例COP阳性(环沉率5%)。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30~60岁,农民。腹水大多持续半年以上,1例长达7年。腹围在78~91cm间.均有腹胀,10例伴腹泻或下痢。肝左叶肿大10例;脾肿大9例,余2例因腹水多或脾切除而未扪及;5例贫血,多数纳差、消
    并殖吸虫病并发出血性心包炎一例报告
    刘明达
    1988, 6(3):  236-236. 
    摘要 ( )   PDF (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性,21岁。因发热、胸痛、咯血7d,于1983年11月19日入院。有生食石蟹史。当地为卫氏并殖吸虫病流行区。体检:T 37.8℃,心肺无异常发现,肝肋下1.5cm.白细胞12000,嗜酸粒细胞50%。血痰中找到大量卫氏并殖吸虫卵及夏科雷登氏结晶。并殖吸虫抗原皮试++。胸片示右肺下部囊状阴影,心电图正常。经吡喹酮总剂量100mg/kg;分3d治疗后,体温正常,血痰消失,痰卵明显
    替硝唑的毒性实验观察
    许永湘,贾家祥,吴惠敏
    1988, 6(3):  236-236. 
    摘要 ( )   PDF (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替硝唑(Tinidazole)是一种咪唑类的新药,化学名为1-[2(乙砜基)乙基]-2-甲基-5-硝基-咪唑,治疗阿米巴病、毛滴虫病及贾第虫病都有显著效果。本文对该药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毒性进行了实验观察。
    乳腺包虫病一例报告
    边纶
    1988, 6(3):  237-237. 
    摘要 ( )   PDF (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性,23岁,因左乳房包块一年余,于1985年12月10日入院。既往有狗、羊接触史.体检:左乳房外上象限,距乳头2.5cm处有一圆形肿块.肿块直径4cm;质硬,边界清,基底可活动,与表皮无粘连,表面皮肤正常。乳头无内陷,腋窝淋巴结不肿大。肝、肺B型超声波及X线检查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术中见肿物为囊性,不慎切破囊壁,流出澄清无色液体,后将囊壁和部
    横结肠蛔虫卵性肉芽肿一例报告
    曹可用
    1988, 6(3):  237-237. 
    摘要 ( )   PDF (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性,36岁,农民。因腹痛伴脓血便2月,于1986年4月22日住院。体检:右中上腹触及成人拳头大小肿块。X线、超声波等检查诊断为横结肠肿瘤。血象正常。粪检发现蛔虫卵。经驱虫治疗排出数十条蛔虫。于5月7日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横结肠肝曲处有15×10cm大小肿块,并与腹壁、胆囊广泛粘连,呈结节状,质地硬,胃肠浆膜及壁腹膜密布白色粟粒结节,大小不等,淋巴结肿大不明显。术中考虑为恶性肿瘤或结核,而行右半结肠切
    肾膨结线虫感染一例报告
    陈鸿雏,刘光惠
    1988, 6(3):  237-237. 
    摘要 ( )   PDF (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肾膨结线虫(Dioctophyma renale)的人体感染甚为罕见,我国仅有4例报道,现将四川省的首例报告如下: 患儿,男性,6岁,四川省眉山县人。因2年余来乏力、低热、食欲减退、腰痛、尿频、尿急和嗜酸粒细胞增多,自行服用噻嘧啶1.2g(基质0.4g).服药后3d,尿中排出活线虫一条.虫肉红色,在尿中呈蛇样活动。酒精固定后,虫为灰白色,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