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亦文, 葛军, 林丹丹. 江西省消除血吸虫病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8, 30(6): 610-614.
|
[2] |
吕山, 许静, 曹淳力, 等.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70年历程与经验[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9, 37(5): 514-519.
|
[3] |
李林瀚, 杨东见, 周艺彪, 等.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演变[J]. 上海预防医学, 2019, 31(9): 705-716.
|
[4] |
陈红根, 辜小南, 曾小军, 等. 江西省2002-2012年血吸虫病流行动态与防治形式[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3, 31(6): 458-463.
|
[5] |
张利娟, 徐志敏, 郭婧怡, 等. 2018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J/OL].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9. .1374.2019247.
|
[6] |
金嘉宁, 党辉, 张利娟, 等. 2016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 35(6): 542-548.
|
[7] |
李华忠. 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解析[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5, 13(1): 1-3.
|
[8] |
刘晓君, 胡永新, 袁兆康, 等. 江西省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现况分析与问题探讨[J]. 中国卫生经济, 2016, 35(3): 56-59.
|
[9] |
陈喆, 林丹丹. 江西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监测现状及面临挑战[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6, 28(4): 456-460.
|
[10] |
陈艳艳, 蔡顺祥, 刘建兵, 等. 2005-2010年湖北省血吸虫病国家监测点疫情评估[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4, 26(3): 260-264.
|
[11] |
张键锋, 李伟, 冯云, 等. 2011-2018年江苏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J/OL].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9. .1374.2019164.
|
[12] |
关周, 吕山, 李石柱, 等. 我国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控挑战[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 35(6): 598-603.
|
[13] |
王强, 冯婷, 秦志强, 等. 基于抗体阳性率的催化模型评估血吸虫病的传播风险[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6, 34(5): 418-423.
|
[14] |
胡飞, 李召军, 李宜锋, 等. 血吸虫病不同流行程度流行区IHA法阳性诊断阈值的研究[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6, 28(6): 644-647, 682.
|
[15] |
何家昶, 张世清, 王天平, 等. IHA筛查结果作为血吸虫病疫情判定指标应用价值探讨[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7, 15(2): 96-98.
|
[16] |
林矫矫. 我国家畜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及防控进展[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9, 31(1): 40-46.
|
[17] |
孟晓军, 宗胜华, 高东林, 等.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风险评估[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 35(6): 626-628.
|
[18] |
吕尚标, 李宜锋, 陈喆, 等. 江西省血吸虫中间宿主分布现状研究II钉螺孳生环境时空分布分析[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8, 30(4): 396-403.
|
[19] |
褚秀娟, 郭家钢. 气候变暖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及相关研究技术的应用[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9, 27(3): 267-271.
|
[20] |
吕超, 周理源, 幸小英, 等. 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示范区血吸虫病传播高危风险因素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8, 36(4): 333-339
|
[21] |
胡飞, 吕尚标, 李宜锋, 等. 江西省血吸虫中间宿主分布现状研究Ⅰ鄱阳湖区钉螺分布态势分析[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7, 29(5): 544-549.
|
[22] |
周晓农, 许静, 吕山, 等. 中国消除血吸虫病的进程与科技成果[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9, 23(7): 749-7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