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9-12-30
    封面和目录
    封面和目录
    2019, 37(6):  0. 
    摘要 ( )   PDF (14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江西省传染源控制策略示范区和推广区建设项目血防效果评估与分析
    葛军, 胡飞, 张利娟, 杭春琴, 刘克星, 李石柱, 林丹丹, 刘亦文
    2019, 37(6):  625-631.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6.001
    摘要 ( )   HTML ( )   PDF (1278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与分析江西省传染源控制策略示范区和推广区建设项目血吸虫病的防治效果。 方法 示范区和推广区建设项目于2011-2015年分期启动实施,开展耕牛(肉牛)淘汰、以机代牛、封洲禁牧、钉螺查灭、人畜查治、健康教育等传染源控制综合防治措施。以乡为单位,收集2010-2018年示范区和推广区疫情数据资料,用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以钉螺、人群、牛感染率为评价指标,比较示范区和推广区项目实施前后的人、牛感染及螺情变化情况,分析流行态势,评估防治效果。 结果 项目区共覆盖13县(市、区)69个乡(镇)672个村。示范区项目实施3年后,钉螺感染率从实施前2010年的0.22%(35/16 234)降为2014年的0(0/25 786),2015-2018年连续4年未查获感染性钉螺。示范区人群粪检阳性率和牛感染率在项目实施前(2010年)为1.12%(175/15 585)和2.95%(166/5 629),分别在项目实施4年后(2015年)和2年后(2013年)降为0。4期推广区均在项目实施1年后,钉螺感染率降为0,此后均未查获感染性钉螺;牛感染率在项目实施1~3年后降为0;2015-2018年,推广区仅发现粪检阳性者7例。结论 实施传染源控制示范区和推广区建设项目后,人群、牛和钉螺的血吸虫感染率均进一步下降,防治效果明显。

    江西省不同类型流行区血防健康教育材料使用现状调查及居民需求分析
    张晶, 李兰, 胡飞, 谌俊江, 曹淳力, 谢曙英, 刘跃民, 林丹丹, 许静
    2019, 37(6):  632-636.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6.002
    摘要 ( )   HTML ( )   PDF (1135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江西省不同类型流行区血吸虫病防治(简称血防)健康教育(简称健教)材料的可及性,以及居民对血防健教材料的接受度及需求,为今后血防传播材料的设计开发及制定血防健教传播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江西省湖沼型和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村各1个作为调查点,采用统一问卷形式对调查点20岁以上居民进行面对面询问式调查;同时,采用半结构化专题访谈的形式对调查点的基层公务人员(乡镇管理人员、乡村医生、乡村教师、县血防站防治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访谈。 结果 湖沼型和山丘型流行村分别问卷调查348人和309人,其中获取血防知识渠道有效问卷分别为347人和304人,血防健教传播材料的需求问卷全部有效;居民获得血防健康及疾病防治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平面类材料”,山丘型流行区“平面类健教材料”的可及率为85.5%(260/304),高于湖沼型流行区的60.8%(211/347)(P < 0.01);两种类型流行区“视频类健教材料”的可及率均较低,分别为湖沼型20.5%(71/347)、山丘型18.4%(56/304)(P > 0.05);湖沼型流行区“实用类健教材料”的可及率为57.4%(199/347),高于山丘型流行区的28.0%(85/304)(P < 0.01)。血吸虫病传播材料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有效调查问卷为348份和309份,湖沼型和山丘型流行区居民对“实用类健教材料”的需求分别为75.9%(264/348)和67.3%(208/309)(P < 0.05);对“平面印刷类材料”需求分别为12.6%(44/348)和10.4%(32/309)(P > 0.05);山丘型流行区居民对视频类材料的需求率为22.3%(69/309),高于湖沼型流行区的11.5%(40/348)(P < 0.05)。通过走访两地93名基层公务人员,共收集254条有效意见和建议,其中19.3%(49/254)认为低文化程度村民对文字多的平面印刷类材料接受信息有难度,偏好于实用类宣传材料,讲求实惠;13.4%(34/254)建议平面类健教材料应注重医生面对面解读环节;16.9%(43/254)建议视频多媒体类材料的设计要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场景,并增加病例案例;27.2%(69/254)建议(平面、视频、实用类)3种类型的血防健教材料应联合推广应用,以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23.2%(59/254)认为政府-社区-学校-家庭应该共同参与血防健康宣传,以树立良好的血防健康理念为导向。 结论 不同类型流行区居民均更愿意获取浅显易懂、直观、贴近流行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特点的血防信息,平面印刷类血防健教材料是两类流行区居民获得血防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

    江西省鄱阳湖区不同年代钉螺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吕尚标, 袁敏, 胡飞, 吕山, 李宜锋, 杭春琴, 林丹丹
    2019, 37(6):  637-643.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6.003
    摘要 ( )   HTML ( )   PDF (1120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鄱阳湖区钉螺时空分布动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鄱阳湖区钉螺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鄱阳湖南湖区的赣江南支和北支、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与赣江汇合处5大入湖河流尾闾和北湖区入江水道的35块草洲为研究对象,分析草洲有螺面积、感染螺面积、活螺平均密度和感染螺平均密度等指标。同步收集各草洲3次钉螺普查数据、不同水文站水位数据、草洲高程及相关灭螺方式等信息,采用秩和检验法比较活螺平均密度和感染螺平均密度的差异。 结果 第一、第二和第三次普查(1982、2002、2017年)发现的有螺面积分别为8 574.5、9 014.3和5 099.8 hm2,感染螺面积分别为172.0、91.0和0 hm2;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7(48 833/69 750)、1.6(134 534/83 387)和0.3只/0.1 m2(33 189/97 315),感染螺平均密度分别为2.5 × 10-3(172/69 750)、1.1 × 10-3(91/83 387)和0只/0.1 m2。除1985年外,1980-2002年(横跨第一次、第二次普查)的平均年最高水位均超过草洲上高程(18 m),平均年最低水位低于草洲下高程(13 m);2003-2016年(横跨第二次、第三次普查),有7个年份的平均年最高水位低于草洲上高程,平均年最低水位低于1980-2002年结果。第二次普查后,水位因素导致鄱阳湖丰水期上高程的草洲难以被淹,枯水期低洼泥滩显露时间更长、草洲更干旱。鄱阳湖3次普查测得草洲的高程没有变化,根据草洲上高程平均值,由高至低排序,依次为信江(16.7 m)、赣江北支(16.5 m)、抚河(16.5 m)、修河与赣江汇合处(16.4 m)、赣江南支(16.3 m)、饶河(15.7 m)和入江水道(15.0 m)。第一次普查时灭螺草洲和自然草洲的活螺平均密度分别0.5只/0.1 m2(18 227/34 531)和0.9只/0.1 m2(36 605/35 219),感染螺平均密度分别为1.7 × 10-3只/0.1 m2(58/34 531)、3.2 × 10-3只/0.1m2(114/35 219);第二次普查时灭螺草洲和自然草洲的活螺平均密度分别1.1只/0.1 m2(37 494/34 755)和2只/0.1 m2(97 041/48 632),感染螺平均密度分别为1.7 × 10-3只/0.1 m2(58/34 755)和0.7 × 10-3只/0.1 m2(33/48 632);第三次普查时灭螺草洲和自然草洲的活螺平均密度分别0.3只/0.1 m2(15 180/44 417)和0.3只/0.1 m2(18 009/52 898),感染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鄱阳湖区钉螺消长受水位、草洲高程和人工干预灭螺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南湖区草洲高程较高区域的钉螺呈现往西北部和北湖区低高程草洲退移的趋势。药物灭螺措施可快速降低草洲活螺平均密度,但钉螺低密度状态下药物灭螺措施对草洲灭螺的效果不佳。

    2016-2018年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血防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余章科, 李佑兴, 艾丁华, 章萍, 林丹丹, 李召军, 曹淳力
    2019, 37(6):  644-647.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6.004
    摘要 ( )   HTML ( )   PDF (1024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血吸虫病重点流行区常住居民血吸虫病防治(简称血防)健康教育效果。 方法 2016-2018年,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南昌市新建区5个行政村(南矶乡的向阳村、朝阳村、红卫村,昌邑乡的昌邑村、曹会村)的常住居民为干预对象,连续3年通过发放宣传单、宣传册,张贴宣传画,建立血防健康教育微信群,播放血防微电影,定期查病、义诊等方式开展血防健康教育干预。在干预前(2016年)和干预后(2018年)对干预对象进行血防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分析干预前后其血防知识、态度、行为的变化情况。 结果 共对202名常住居民开展血防健康教育干预和调查。2016年干预前回收问卷182份,血防知识、态度及行为的正确率分别为86.3%(157/182)、98.4%(179/182)、28.0%(51/182);2018年干预后回收问卷199份,血防知识、态度及行为的正确率分别为100%(199/199)、100%(199/199)、24.1%(48/199);其中干预前后血防知识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防态度及行为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调查问卷中各问题回答情况分析结果显示,血防知识方面,干预对象对血吸虫病的易感季节、临床表现及儿童血吸虫病患者不治疗的后果三方面知识的正确率由干预前的43.4%(79/182)、91.8%(167/182)、86.3%(157/182)提高至干预后的99.5%(198/199)、100%(199/199)、100%(199/199);对患血吸虫病的原因、血吸虫病的中间宿主和治疗药物三方面知识正确率在干预前、后均为100%。干预后干预对象的血防态度正确率均在99.0%以上。血防行为方面,干预后干预对象对是否会去有感染血吸虫病风险的地带放牧、从事生活活动及生产活动的正确率分别为100%(199/199)、64.8%(129/199)、46.2%(92/199),均高于干预前的28.0%(51/182)、1.6%(3/182)、40.7%(74/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实施血防健康教育后,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程度明显提高。

    吡螺脲硫酸盐可湿性粉剂在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灭螺效果评价
    朱泽林, 张瑕, 余章科, 郝瑜婉, 田添, 王强, 段李平, 李石柱
    2019, 37(6):  648-651.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6.005
    摘要 ( )   HTML ( )   PDF (1012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吡螺脲硫酸盐可湿性粉剂(WPPS)在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灭螺效果及其对鱼类的毒性,为该药在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鄱阳湖洲滩选取6块区域进行除障,计算钉螺自然死亡率。兑配25%WPPS溶于水中使最终浓度分别为1、2、4、8 g/m3,兑配杀螺胺乙醇胺盐(WPNES)溶于水中使最终浓度为1 g/m3,均匀喷洒施药,空白对照组施用清水,于施药后1、3、7 d,系统抽样法进行钉螺调查,压碎法鉴别钉螺死活,并记录处理螺数、死螺数。将湖北省垸内环境筑坝分隔成6段试验区,每段投放鲫鱼30条,并适应性饲养1 d。其中4段药物试验组施用2.5、5.0、7.5 g/m3 WPPS,药物对照组施用2 g/m3 WPNES,空白对照组施用清水,分别于施药后的1、2、3 d记录鲫鱼存活率。 结果 喷洒灭螺药物后1 d和3 d,5个施药组钉螺校正死亡率均超过85%以上,1 g/m3 WPPS和2 g/m3 WPPS处理下,3 d的死亡率(93.1%和95.0%)高于1 d的死亡率(88.2%和90.9%)。现场灭螺7 d后,1、2、4、8 g/m3 WPPS处理下的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0.4%、90.0%、90.3%、89.8%,均高于1 g/m3 WPNES处理后的钉螺校正死亡率(76.0%)(P ﹤ 0.05)。2 g/m3 WPPS处理1、3、7 d后的钉螺校正死亡率均高于90%,于第3天达到最大值(94.7%)。鱼毒性试验结果显示,2.5和5.0 g/m3 WPPS施药后1、2、3 d的鲫鱼死亡率接近空白对照组(0、3.3%和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7.5 g/m3 WPPS施药后2 d和3 d的死亡率均为50.0%。2.5、5.0、7.5 g/m3 WPPS处理下的鲫鱼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WPPS可有效杀灭钉螺且对鱼类生物安全性较高,可应用于洲滩以及鱼塘、虾塘等垸内环境。该药对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灭螺药物的选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15-2018年江西省血吸虫病国家监测点疫情分析
    袁敏, 李宜锋, 吕尚标, 胡飞, 杭春琴, 陈喆, 林丹丹, 党辉, 吕山
    2019, 37(6):  652-657.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6.006
    摘要 ( )   HTML ( )   PDF (998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江西省血吸虫病国家监测点疫情变化趋势,为全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在江西省39个流行县(市、区)设立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于2015-2018年每年的10-11月对监测区域的本地人群、流动人群、螺情和家畜等血吸虫病传播相关因素进行监测。采用间接血凝试验对6岁以上常住居民和流动人群进行血吸虫病血清学筛查,血清学阳性者采用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一粪三检)和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三检)进行粪检;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一粪三检)检测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采用解剖镜检法观察活螺感染情况,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钉螺体内血吸虫核酸。 结果 2015-2018年,江西省血吸虫病国家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人群和流动人群血清学检测分别45 086、31 272人次,检出阳性者分别2 080、556例,阳性率为4.61%、1.78%;不同年份本地人群和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为4.01%~5.58%、1.24%~2.36%,均以2017年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男性血检阳性率分别为5.41%(1251/23 124)、2.15%(394/18 322),均高于女性的3.77%(829/21 962)、1.25%(162/12 950)(P < 0.01)。> 55岁年龄组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6.22%(902/14 504)、2.37%(152/6 421),均高于其他年龄组(P < 0.01);农、渔职业组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6.06%(1 932/31 868)、3.09%(383/12 408),均高于他职业组的1.12%(148/13 218)、0.92%(173/18 864)(P < 0.01)。本地人群累计发现粪检阳性病例6例,男性和女性各3例,以55岁以上(5例)为主,全部为农渔职业(6例),均位于鄱阳湖周边地区;流动人口未发现粪检阳性者。2015-2018年累计监测家畜4 128头,未发现粪检阳性家畜。开展钉螺调查共10 510.11 hm2,查出有螺总面积2 907.58 hm2,活螺密度0.16~0.66只/(0.11 m2),LAMP检测活螺23 007只,检测混合样品935管,发现阳性混合样品4管(均来自2015年庐山市新华村东乌龟洲)。 结论 目前我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仍主要集中在鄱阳湖周边地区,流行区高危人群仍然以从事农渔职业、55岁以上、男性人群为主,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

    江西省瑞昌市2009-2017年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吕超, 周理源, 陈锐, 幸小英, 陈涛, 柯寒臣, 张智勇, 祝红庆, 许静
    2019, 37(6):  658-664.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6.007
    摘要 ( )   HTML ( )   PDF (953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掌握江西省瑞昌市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今后开展精准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收集瑞昌市2009-2017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及相关数据,主要包括每年人群查病、治疗及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患者情况,家畜查病情况,以及中间宿主钉螺的控制情况,以乡(镇)为单位建立针对人、畜疫情及螺情的数据库,统计人群血检阳性率、家畜粪检阳性率、有螺面积及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等主要指标,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与分析。 结果 2009-2017年,全市累计查病736 216人次,血清学检查703 121人次,血清学抗体阳性者合计6 404例,血检阳性率为0.40%~1.48%,各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016年水灾后,人群血检抗体阳性率升高,2017年升至1.45%(701/48 458),与2015年的0.40%(357/90 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累计粪检107 318人次,阳性者292例,人群粪检阳性率为0~1.24%, 各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粪检阳性者主要分布在夏畈(25.68%,75/292)、范镇(21.23%,62/292)、码头(15.75%,46/292)、桂林(12.33%,36/292)、高丰(11.99%,35/292)、横岗(8.90%,26/292)、南阳(3.42%,10/292)等7个乡(镇)。9年间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报告,自2015年后全市未发现粪检阳性者。瑞昌市现存晚血患者209例,主要分布在夏畈(73例,34.93%)、高丰(51例,24.40%)、范镇(24例,11.48%)、黄金(22例,10.53%)和码头(15例,7.18%)等5个乡(镇)。2009-2017年共计查牛36 460头次,查出病牛258头,治疗262头次,扩大化疗29 750头次,病牛主要分布在夏畈(87头,33.72%)、高丰(48头,18.60%)、黄金(62头,24.42%)、武蛟(29头,11.24%)等4个乡(镇)。2009-2015年全市钉螺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2015年降至584.11 hm2,但与2009年的615.99 h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有螺框出现率从20.56%下降至10.78%(P < 0.01),钉螺密度从0.34只/框下降至0.16只/框(P < 0.05)。受2016年水灾影响,瑞昌市有螺面积大幅度增加,较2015年增加了43.60%(838.76 hm2, P < 0.01),灾后当年(2016年)有螺框出现率、钉螺密度变化不大,2017年有螺框出现率达27.94%、钉螺密度达0.56只/框,均高于2015年的10.78%和0.16只/框(P < 0.01)。桂林、码头、高丰、夏畈、范镇、横岗、南阳、武蛟和黄金等9个乡(镇、街道)的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均在水灾后呈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人和牛粪检阳性率、人群血检抗体阳性率与查出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及活螺密度等指标两两之间相关系数较低(r为-0.199~0.202),无相关性。 结论 瑞昌市血吸虫病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但码头、高丰、范镇、夏畈、横岗、桂林街道仍是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较高乡(镇)。钉螺控制受水灾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防治成果不易巩固,因此亟需建立灾后应急预案与良好的灾后监测体系,防止疫情回升。

    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江西省鄱阳湖区血清抗体阳性者管理模式的探讨
    李银龙, 余章科, 李佑兴, 艾丁华, 章萍, 李召军, 林丹丹, 许静
    2019, 37(6):  665-669.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6.008
    摘要 ( )   HTML ( )   PDF (834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鄱阳湖区居民血清抗体水平现状,探索科学的血清抗体阳性者管理模式,为开展精准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6-2018年对江西省新建区2个重点流行乡南矶乡(向阳村、朝阳村、红卫村)和昌邑乡(昌北村、曹会村)6岁以上常住居民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法(IHA)开展血吸虫血清抗体水平检测。302名血吸虫抗体阳性者通过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联合组(吡喹酮化疗 + 健康教育)、化疗组(吡喹酮化疗)和健教组(健康教育)3组,连续3年观察不同组别间的血清抗体转阴率,并比较血清抗体平均滴度的差异。每年同步对各组进行1次问卷调查,比较血清抗体阳性者血防知识正确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的差异。 结果 调查对象以男性为主,年龄主要分布在40岁以上,文化程度以小学和初中为主,职业多为农民或渔船民。2017年联合组、化疗组和健教组的血清抗体转阴率分别为38.1%(37/97)、33.7%(32/95)、40.0%(38/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018年各组的血清抗体转阴率分别为47.9%(45/94)、45.3%(43/95)、51.7%(45/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017年联合组、化疗组和健教组的血清抗体平均滴度分别为1 : 22.5、1 : 26.6、1 : 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018年各组的血清抗体平均滴度分别为1 : 24.0、1 : 18.7、1 : 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016年联合组、化疗组和健教组的血防知识正确率分别为84.0%(79/94)、87.5%(84/96)、88.6%(78/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017年各组的血防知识正确率分别为85.9%(85/99)、90.7%(88/96)、90.2%(83/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018年各组的血防知识正确率均为100.0%。2016年联合组、化疗组和健教组的血防行为正确率分别为31.9%(30/94)、22.9%(22/96)、22.7%(20/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017年各组的血防行为正确率分别为42.4%(42/99)、44.8%(43/96)、45.7%(42/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018年各组的血防行为正确率分别为63.4%(64/101)、65.7%(65/99)、66.3%(65/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宜采用健康教育方式,在提高居民血防知识及行为意识的同时,可减少药物用量,节约成本,有利于实现对血清抗体阳性者的个案管理,使血吸虫病防治更加精准。

    2015年贵州省农村地区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调查
    朱爱娅, 姚丹成, 李安梅, 戴佳芮, 李杨, 黄雨婷, 师伟芳, 佘丹娅
    2019, 37(6):  670-675.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6.009
    摘要 ( )   HTML ( )   PDF (819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贵州省农村地区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为制定全省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5年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和实施细则要求开展调查。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全省12个县(市、区)抽取30个农村调查点,每个调查点人数不少于250人。调查对象为农村常住人口。收集受检者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土源性线虫(蛔虫、钩虫、鞭虫、蛲虫)虫卵并计数,3~6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 结果 共调查7 572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4.9%(1 127/7 572),蛔虫、鞭虫、钩虫、蛲虫感染率分别为8.1%(614/7 572)、2.2%(163/7 572)、6.3%(477/7 572)、0.3%(21/7 572)。12个县中,贞丰县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30.8%(160/519);思南县最低,为5.2%(13/25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男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2.6%(472/3 756),低于女性的17.2%(655/3 816)(P < 0.01)。各年龄组均有感染者,以70岁以上年龄组感染率最高,为21.0%(111/528);职业分布中以农(牧、渔)民感染率最高,为15.8%(780/4 946);民族分布中以仡佬族人群感染率最高,为22.9%(63/275);文化程度以文盲人群感染率最高,为18.9%(214/1 133);不同年龄组、职业、民族、文化程度间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贵州省农村地区土源性线虫感染以蛔虫和钩虫为主,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女性、70岁以上老人、农(牧、渔)民、仡佬族、文盲人群是重点防治对象。

    肝毛细线虫体外培养及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
    张雅兰, 朱岩昆, 高丽君, 王磊, 邓艳, 陈伟奇, 许汴利, 蔺西萌, 张红卫
    2019, 37(6):  676-680.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6.010
    摘要 ( )   HTML ( )   PDF (802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肝毛细线虫感染的小鼠模型,为肝毛细线虫病的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在洛阳鼠密度较高地区捕鼠,以人工消化法收集肝毛细线虫阳性鼠肝内的虫卵。将虫卵以不同密度(1 000、5 000和10 000个/孔)分为3组,每组2孔,于28 ℃培养至感染期,观察并计数不同培养时长时(18、21、23、25和29 d)感染期虫卵的比例。将感染期虫卵分为两组,分别置于蒸馏水和人工胃液中37 ℃培养,定期观察有无幼虫孵出。将4周龄雄性昆明小鼠分为8组,每组3只,按5、10、20、60、100、200、500和800个虫卵/只将感染期肝毛细线虫卵通过灌胃感染小鼠,观察小鼠感染后存活情况及是否能成功感染肝毛细线虫。另以16只昆明小鼠作为发育观察组,以60个虫卵/只的感染,分别于感染后14、18、21、29、35、55、90和365 d取2只小鼠处死,解剖取肝脏镜检,观察肝毛细线虫在小鼠体内的发育及繁殖情况。 结果 共捕鼠17只,肝毛细线虫感染阳性鼠5只,阳性率为5/17;所有阳性鼠均为褐家鼠,褐家鼠阳性率为5/8。新鲜收集的肝毛细线虫虫卵内的卵细胞多处于Ⅲ或Ⅳ细胞期,培养1 d后分裂加速,至第16天开始出现感染期虫卵。1 000、5 000和10 000个/孔体外培养18、23、25和29 d时虫卵中感染期虫卵的比例分别为:39.6%(67/169)、35.2%(45/128)、21.4%(98/458),74.0%(148/200)、75.1%(411/547)、60.9%(340/558),88.0%(125/142)、89.2%(140/157)、79.3%(168/212)和94.9%(131/138)、97.0%(254/262)、88.6%(140/158),各时间点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10 000个/孔密度条件下的比例均最低。分别在蒸馏水和人工胃液中培养感染期虫卵均无幼虫孵出。感染剂量在200个/只及以下的小鼠均可成功感染肝毛细线虫且未出现死亡;500和800个/只的剂量组小鼠均出现死亡。发育观察组于感染后14 d鼠肝压片查见肝毛细线虫幼虫,未见雌雄分化;感染后18、21和29 d,肝压片可见肝毛细线虫孕虫;感染后35和55 d均见大量肝毛细线虫虫卵及虫体片段;感染后90 、365 d仅见肝毛细线虫虫卵,无虫体残余组织。 结论 体外培养可获得感染期肝毛细线虫虫卵,小鼠可作为肝毛细线虫感染的动物模型。

    2018年青海省久治县人群肝棘球蚴病流行现状分析
    高伟, 王浩, 马有良, 赵顺云, 阿吉德, 杨金煜
    2019, 37(6):  681-684.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6.011
    摘要 ( )   HTML ( )   PDF (764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青海省久治县肝棘球蚴病的流行及分布情况。 方法 2018年7-12月,在久治县6个乡(镇)(智青松多镇、门堂乡、白玉乡、索呼日麻乡、哇尔依乡、哇塞乡),对6岁及以上常驻居民开展腹部超声检查,同时对同意采血样者ELISA检测血清抗棘球蚴IgG抗体,分析久治县肝棘球蚴病流行现状。 结果 腹部超声共检查23 505人,检出肝棘球蚴病患者345例,检出率为1.47%。其中细粒棘球蚴病患者126例,检出率为0.54%,多房棘球蚴病患者219例,检出率为0.93%。多房棘球蚴病检出率高于细粒棘球蚴病(P < 0.05)。男性和女性检出率分别为0.86%(99/11 560)和2.06%(246/11 945)(P < 0.01)。久治县哇尔依乡、白玉乡棘球蚴病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89%(147/3 782)和3.01%(149/4 949),明显高于其他乡(镇)(P < 0.01)。职业人群中其他(个体商户及无业人员)和家务者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0.40%(20/98)、17.39%(60/345),明显高于其余职业人群(P < 0.05)。不同年龄组中20~29和30~39岁组人群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01%(112/5 563)和2.16%(189/8 756),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 < 0.01)。腹部超声检查的23 505人中,7 845人接受了抗棘球蚴IgG血清抗体ELISA检测,2 305例阳性,阳性率为29.38%,其中107例腹部超声检出患者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00%。345例肝棘球蚴病患者中,126例为细粒棘球蚴病,其中49例(占38.9%)的包囊直径 > 10 cm;219例为多房棘球蚴病患者,其中浸润型116例,钙化型34例,液化空洞型69例。 结论 青海省久治县肝棘球蚴病检出率较高,是以多房棘球蚴病为主,细粒棘球蚴病为辅的混合流行区。哇尔依乡、白玉乡,中青年人群,女性、家务人员及其他职业人员应列为重点防治地区和人群。

    信息交流
    江西省鄱阳湖区生态环境改造对血吸虫病控制的影响
    李召军, 刘亦文, 胡飞, 刘跃民, 许静, 林丹丹, 李石柱
    2019, 37(6):  685-689.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6.012
    摘要 ( )   HTML ( )   PDF (750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建设工程对血吸虫病的传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鄱阳湖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生态建设一直未停止过,围湖造田、圩堤建设、高滩垦种、水利枢纽工程能够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而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和旅游开发则有利于血吸虫病传播。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加强血吸虫病传播的卫生学评估,因地适宜地采取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策略和措施,方能达到血吸虫病生态防治的效果。

    江西省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平台的建设
    兰炜明, 谢曙英, 秦志强, 徐银, 曾小军, 林丹丹, 许静
    2019, 37(6):  690-693.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6.013
    摘要 ( )   HTML ( )   PDF (737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回顾了江西省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平台的建设情况,分析了基于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平台的网络实验室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实验室的发展提出建议。江西省自2015年起先后在环鄱阳湖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开展网络平台建设,建立了16个诊断网络实验室,在血防专业机构建成了一批规范、标准、适用的网络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江西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血吸虫病防治目标的顺利实现。但建成后的网络实验室在运行、管理、人员技能和熟练程度等方面参差不齐,亟待加强。

    江西省协作创新示范区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目标的SWOT分析
    李宜锋, 周理源, 余章科, 许静, 陈锐, 章萍, 刘亦文, 林丹丹, 李石柱
    2019, 37(6):  694-698.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6.014
    摘要 ( )   HTML ( )   PDF (726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和九江市瑞昌市分别为湖沼型和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综合防治示范区,至2020年底前要实现传播阻断目标,但目前两个示范区在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均存在薄弱环节,要实现传播阻断目标面临一定难度。本文应用SWOT分析法,对示范区实现传播阻断目标所面临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威胁进行客观的总结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为如期实现目标提供参考。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WS 261-2006)的实施评价
    谢曙英, 张晶, 郑彬, 胡飞, 许静, 兰炜明, 袁敏, 杭春琴, 林丹丹
    2019, 37(6):  699-702.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6.015
    摘要 ( )   HTML ( )   PDF (667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7年4-9月,采用问卷形式对江西省南昌、九江、上饶、景德镇、宜春、赣州、鹰潭和吉安等8个地市的39个流行县(市、区)的血吸虫病防治(以下简称血防)(疾病预防控制,以下简称疾控)机构、卫生计生行政机构和医疗机构血防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调查,使用软件EPI data 3.0建立数据库,SPSS Statistics 20.0进行数据分析。答题正确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共624人次接受调查,有效问卷450份。其中男性251人,女性199人,年龄19~61岁。疾控、行政和医疗机构人员分别占66.0%(297/450)、4.7%(21/450)和29.3%(132/450)。疾控机构人员每次或经常使用诊断标准比例最高,为69.7% (202/290),其次为行政机构66.7%(14/21)、医疗机构25.6%(32/125);医疗机构几乎不用和偶尔使用者分别占29.6%(37/125)和44.8%(56/125)。标准实施后,1.8%(8/450)的被调查者所在单位未对标准采取过相关宣贯措施;69.3%(312/450)的被调查者所在单位举办过标准宣贯培训等活动,平均培训次数(1.96 ± 5.13)次;55.3%(249/450)的被调查者所在单位派人参加过其他机构组织的标准宣贯培训活动,平均参加培训(5.59 ± 18.98)次;15.1%(68/450)的人不清楚相关情况。不同学历、工作岗位、单位级别、单位类型人员答题正确率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教育程度与答题正确率之间呈正相关性(r = 0.97, P < 0.05)。82.3%(52/61)的人认为现行标准可操作性非常好,“血防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及配合程度”是影响标准实施的重要因素,现行标准存在有关概念不明确、诊断依据不严谨等问题。《血吸虫病诊断标准》(WS 261-2006)在江西省市、县(乡)级血防相关机构贯彻应用情况不够理想,应加强标准宣贯工作。

    2012-2018年江西省瑞昌市“秋季灭螺大会战”效果分析
    周理源, 吕超, 祝红庆, 许静, 幸小英, 陈锐, 张智勇, 周庆圣, 柯国荣, 吕尚标, 林丹丹
    2019, 37(6):  703-708.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6.016
    摘要 ( )   HTML ( )   PDF (644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收集2012-2018年瑞昌市“大会战”开展的乡村、参与单位、各单位参与人员、投入资金和螺情等数据,以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及活螺平均密度等3个主要指标对“大会战”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2-2018年瑞昌市市长挂帅参与“大会战”,7年累计动员333个(次)单位,技术人员187人次,累计投入资金291.38万元,投放悬浮剂药物58.46 t、粉剂12.96 t。累计完成药物灭螺4 986.67 hm2,2012-2015年灭螺面积超过当年查出的有螺面积,2016-2018年灭螺面积均未超过当年查出的有螺面积,其中2016年差距最大。2012-2018年,在开展“大会战”灭螺区域,有螺环境数逐年下降,2017年最低。累计查螺面积21 218.00 hm2,查出有螺面积4 611.41 hm2,2012-2015查出有螺面积逐年下降,2015年达到最低(561.62 hm2),与2012年(572.74 h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016年水灾后钉螺面积显著增加,为78.72 hm2,与2012年和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017年达到峰值(789.31 hm2),2016-2018年3年有螺面积相差较小。2012-2015年有螺框出现率从16.66%下降至11.59%,各年间有螺框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016年洪水过后有螺框出现率回升,2017年增至最高30.30%,与2015(11.59%)、2016年(13.2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018年有螺框出现率较2017年略有下降,为28.96%。2012-2015年,活螺平均密度从0.26只/0.1 m2下降至0.17只/0.1 m2,水灾过后活螺平均密度逐渐上升,2016年为0.19只/0.1 m2。2017年最高,为0.61只/0.1 m2。2018年略有下降,为0.53只/0.1 m2。较2017年下降幅度不大。开展“大会战”在一定程度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部门的积极参与,但连续多年开展后,容易造成部门积极性以及完成任务量和质量的下降。单纯依靠“大会战”能降低钉螺密度和控制病情,但压缩有螺面积的效果不显著,水灾等自然灾害容易造成钉螺扩散和有螺面积的反弹,造成前期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等灭螺资源的浪费。

    综述
    抑制蛋白在寄生虫感染与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秦飞宇, 宋海桐, 张昕, 李雨迪, 原飞, 何成, 刘转转
    2019, 37(6):  709-712.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6.017
    摘要 ( )   HTML ( )   PDF (627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抑制蛋白(profilin)是参与调节肌动蛋白动力学的小分子蛋白质,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中,结构高度保守。profilin作为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可通过调节肌动蛋白的聚合和解聚,影响寄生虫的运动、入侵及宿主的免疫应答等。本文就profilin的结构与功能、在寄生虫感染与免疫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作为疫苗靶点和佐剂的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免疫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孙钰浚, 李钊琪, 吕芳丽
    2019, 37(6):  713-717.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6.018
    摘要 ( )   HTML ( )   PDF (613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宿主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虫卵可沉积于宿主的肝脏和肠壁等组织,引起Th2型为主的免疫应答,导致虫卵肉芽肿的形成和纤维化。该过程涉及多种类型的细胞参与,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B细胞(包括调节性B细胞)、T细胞[包括辅助性T细胞(Th)1、2和17等细胞亚型]、调节性T细胞、肝星状细胞和肝细胞等。本文综述了参与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免疫反应的细胞类型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研究简报
    云南省藏东-川西生态区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
    李奔福, 吴方伟, 严信留, 字金荣, 彭佳, 保雪莹, 蔡璇, 王正青, 杨亚明
    2019, 37(6):  718-722.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6.019
    摘要 ( )   HTML ( )   PDF (553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云南省藏东-川西生态区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现状,于2015年根据《第三次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选取云南省藏东-川西生态区的香格里拉市、贡山县开展人体重点寄生虫病调查,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测肠道蠕虫卵。钩虫卵阳性粪样(一粪一检)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进行钩蚴培养,鉴别钩虫种类。采用碘液和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查原虫包囊和滋养体。3~6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和带绦虫卵。结果显示,共调查香格里拉市和贡山县5个村1 271人,发现肠道寄生虫感染458例,总感染率为36.0%。共检出肠道寄生虫12种,其中蠕虫5种,原虫7种。2种及以上混合感染的肠道寄生虫、蠕虫、原虫分别占15.9%(202/1 271)、15.1%(192/1 271)、0.2%(2/1 271)。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31.9%(406/1 271),其中鞭虫感染率最高,为23.1%(294/1 271)。贡山县土源性线虫感染率50.0%(383/764)高于香格里拉市的4.5%(23/507)(P < 0.05)。原虫总感染率为5.9%(75/1 271),其中人芽囊原虫感染率最高(2.2%,28/1 271)。香格里拉市原虫感染率为10.1%(51/507),高于贡山县的3.1%(24/764)(P < 0.05)。土源性线虫感染主要以轻度为主,轻、中、重度感染构成比分别为78.7%(509/647)、19.3%(125/647)、2.0%(13/647)。男性和女性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36.3%(206/567)和35.8%(252/704)。0~9岁年龄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为50.0%(95/190)。学龄前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为50.0%(84/168)。高中、中专文化人群肠道寄生虫和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均为41.2%(14/34)。独龙族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为84.0%(225/268)。不同年龄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民族间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云南省藏东-川西生态区香格里拉市、贡山县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率仍较高,应加强对农民、学生、妇女和儿童等重点人群寄生虫病防治。

    慢性腹泻患者艰难梭菌、人芽囊原虫和隐孢子虫感染的研究
    周亚玲, 吴亮, 阴晴, 吴瑶, 何蕾, 邹治情, 戴晓玥, 夏雯
    2019, 37(6):  723-726.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6.020
    摘要 ( )   HTML ( )   PDF (494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收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收治的慢性腹泻患者粪样,涂片镜检并提取粪样DNA,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粪样中艰难梭菌16S rDNA基因、毒素A(tcdA)基因、毒素B(tcdB)基因和二元毒素(cdtAcdtB)基因;常规PCR检测人芽囊原虫SSU rRNA基因;巢式PCR检测隐孢子虫SSU rRNA基因。96份慢性腹泻患者粪样中,检出艰难梭菌16S rDNA基因64份,阳性率为66.7%;艰难梭菌阳性粪样中,tcdA基因24例,tcdB基因18例,未检出单独携带tcdB基因粪样,产毒株携带率为37.5%,所有粪样中均未检出cdtA基因和cdtB基因;镜检结果显示,人芽囊原虫粪样16份,检出率为16.7%;PCR结果显示,21份粪样扩增出人芽囊原虫SSU rRNA基因,检出率为21.9%,镜检阳性粪样PCR检测也为阳性;未检测到艰难梭菌和人芽囊原虫混合感染;未检出隐孢子虫SSU rRNA基因。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慢性腹泻患者中主要检出的病原体为艰难梭菌和人芽囊原虫。

    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技术在输入性疟疾诊断中的应用
    李仁清, 王小梅, 孙玉兰, 吕燕宁, 窦相峰, 王全意
    2019, 37(6):  727-729.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6.021
    摘要 ( )   HTML ( )   PDF (466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1例自非洲输入的疟疾病例血液样本进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测,探讨mNGS在实验室检测疟疾上的可行性。采集患者外周血,制备厚、薄血膜,显微镜观察疟原虫感染情况。提取患者全血样本核酸,进行疟原虫核酸实时荧光PCR检测。将提取的患者全血样本核酸同步构建文库,采用Illumina Miseq二代测序仪进行mNGS检测。采用Megan6软件分析测序数据及重叠群序列的BLASTn比对结果,分配模式为对齐碱基模式。镜检结果显示,患者为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混合感染,其中恶性疟原虫密度 ≥ 100 000/μl,三日疟原虫密度 ≥ 300/μl。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显示,恶性疟原虫核酸阳性,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原虫核酸均为阴性。mNGS获得了271 526条测序数据,其中合格序列有254 674条。剔除与人类参考基因组匹配的序列后,最终得到1 833条测序数据,其中非人源数据只占总合格数据的0.7%。将上述序列拼接后,获得408条100个核苷酸以上长度的重叠群数据。Megan6分析结果显示,恶性疟原虫的测序数据分别占到总对齐碱基的44.7%(29 667/66 374),其重叠群数据占重叠群总对齐碱基的34.5%(22 885/66 376),因此恶性疟原虫是最优势的病原微生物。基于测序数据和重叠群数据,该病原可溯源到恶性疟原虫标准株3D7。

    广西146例华支睾吸虫疑似感染者粪样虫卵和血清IgG抗体的检测分析
    曾雪梅, 蒋智华, 申继清, 杨庆利
    2019, 37(6):  730-732.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6.022
    摘要 ( )   HTML ( )   PDF (377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检测广西华支睾吸虫疑似感染者粪样华支睾吸虫/扇棘单睾吸虫虫卵和血清华支睾吸虫IgG抗体,分析二者的相关性,为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监测和诊断提供参考。收集2017年3-9月于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性健康体检科就诊的疑似华支睾吸虫感染者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三检)检查华支睾吸虫/扇棘单睾吸虫虫卵并计算每克粪样虫卵数(EPG)。同步收集粪检阳性患者的血液标本,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华支睾吸虫IgG抗体。分析EPG值与IgG抗体A450值的相关性,并根据华支睾吸虫感染度分类标准,分析轻度、中度和重度感染者EPG值与血清IgG抗体阳性率以及IgG抗体定性结果与EPG值的关系。在146份华支睾吸虫/扇棘单睾吸虫虫卵阳性粪样中,EPG最大值为21 502,最小值为8。血清华支睾吸虫IgG抗体阳性率为84.9%(124/146),男、女性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6.0%(111/129)和13/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感染者EPG值和IgG抗体A450值呈正相关性(rs = 0.436,P < 0.01)。轻度、中度和重度感染者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8.4%(69/88)、96.0%(48/50)和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华支睾吸虫血清IgG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粪样几何均数(GM EPG)值分别为736和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提示在华支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共感染的广西,粪样虫卵镜检和血清华支睾吸虫IgG抗体检测结果呈正相关;但单独粪便虫卵检查用于华支睾吸虫监测和诊断会存在误判,应辅助IgG抗体等血清学检测。

    病例报告
    并殖吸虫病误诊为结核性浆膜炎1例
    邱寒玉, 张晓梅
    2019, 37(6):  733-733.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6.023
    摘要 ( )   HTML ( )   PDF (343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感染1例
    樊春红, 王辉
    2019, 37(6):  734-735.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6.024
    摘要 ( )   HTML ( )   PDF (225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周血发现滋养体的恶性疟死亡病例1例
    刘艳霞, 石亚玲, 黄颖, 区静怡
    2019, 37(6):  736-736.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6.025
    摘要 ( )   HTML ( )   PDF (205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细粒棘球蚴、多房棘球蚴混合感染1例
    阿吉德, 柴金萍, 高伟, 彭哲, 赵顺云, 田青山
    2019, 37(6):  737-738.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6.026
    摘要 ( )   HTML ( )   PDF (128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20年征稿启事
    2019, 37(6):  698-698. 
    摘要 ( )   PDF (9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曼氏热带病》预征订通知
    2019, 37(6):  722-722. 
    摘要 ( )   PDF (13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9年《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核心影响因子再创新高
    2019, 37(6):  739-封二. 
    摘要 ( )   PDF (45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与国家寄生虫病所“协作创新寄生虫(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成果的专题报道
    2019, 37(6):  740-Ⅰ. 
    摘要 ( )   PDF (220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刊2019年第37卷文题索引
    2019, 37(6):  741-Ⅲ. 
    摘要 ( )   PDF (3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刊2019年第37卷作者索引
    2019, 37(6):  742-Ⅵ. 
    摘要 ( )   PDF (3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