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2019, Vol. 37 ›› Issue (6): 665-669.doi: 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6.008
李银龙1(), 余章科2,*(
), 李佑兴2, 艾丁华2, 章萍2, 李召军3, 林丹丹3, 许静1
Yin-long LI1(), Zhang-ke YU2,*(
), You-xing LI2, Ding-hua AI2, Ping ZHANG2, Zhao-jun LI3, Dan-dan LIN3, Jing XU1
摘要:
目的 分析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鄱阳湖区居民血清抗体水平现状,探索科学的血清抗体阳性者管理模式,为开展精准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6-2018年对江西省新建区2个重点流行乡南矶乡(向阳村、朝阳村、红卫村)和昌邑乡(昌北村、曹会村)6岁以上常住居民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法(IHA)开展血吸虫血清抗体水平检测。302名血吸虫抗体阳性者通过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联合组(吡喹酮化疗 + 健康教育)、化疗组(吡喹酮化疗)和健教组(健康教育)3组,连续3年观察不同组别间的血清抗体转阴率,并比较血清抗体平均滴度的差异。每年同步对各组进行1次问卷调查,比较血清抗体阳性者血防知识正确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的差异。 结果 调查对象以男性为主,年龄主要分布在40岁以上,文化程度以小学和初中为主,职业多为农民或渔船民。2017年联合组、化疗组和健教组的血清抗体转阴率分别为38.1%(37/97)、33.7%(32/95)、40.0%(38/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018年各组的血清抗体转阴率分别为47.9%(45/94)、45.3%(43/95)、51.7%(45/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017年联合组、化疗组和健教组的血清抗体平均滴度分别为1 : 22.5、1 : 26.6、1 : 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018年各组的血清抗体平均滴度分别为1 : 24.0、1 : 18.7、1 : 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016年联合组、化疗组和健教组的血防知识正确率分别为84.0%(79/94)、87.5%(84/96)、88.6%(78/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017年各组的血防知识正确率分别为85.9%(85/99)、90.7%(88/96)、90.2%(83/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018年各组的血防知识正确率均为100.0%。2016年联合组、化疗组和健教组的血防行为正确率分别为31.9%(30/94)、22.9%(22/96)、22.7%(20/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017年各组的血防行为正确率分别为42.4%(42/99)、44.8%(43/96)、45.7%(42/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018年各组的血防行为正确率分别为63.4%(64/101)、65.7%(65/99)、66.3%(65/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宜采用健康教育方式,在提高居民血防知识及行为意识的同时,可减少药物用量,节约成本,有利于实现对血清抗体阳性者的个案管理,使血吸虫病防治更加精准。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