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4-02-28
    论著
    恶性疟原虫ApiAP2蛋白与var基因内含子序列相互作用的体内鉴定
    韩世通,张青锋,潘卫庆*
    2014, 32(1):  1-01-05. 
    摘要 ( )   PDF (46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鉴定恶性疟原虫ApiAP2蛋白家族成员PF3D7_1107800与var基因内含子保守序列(iNPE)存在体内相互结合作用。  方法  提取恶性疟原虫标准株3D7基因组DNA,PCR扩增PF3D7_1107800基因5′端片段。扩增产物经双酶切后连接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E. coli)BL21(DE3),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蛋白表达情况,谷胱甘肽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20只BALB/c小鼠分为重组蛋白免疫组和PBS对照组,每组10只,免疫组小鼠每鼠背部皮下注射纯化的重组蛋白100 μl(约含蛋白20 μg),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PBS,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2周处死小鼠,收集血清。重组纯化蛋白G(Protein G)纯化2组小鼠血清,Western blotting鉴定免疫血清抗体情况。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获得恶性疟原虫DNA,qPCR检测PF3D7_1107800蛋白抗体组在C类var基因的内含子区域的富集情况。  结果  PCR扩增PF3D7_1107800基因5′端片段结果显示,在约345 bp处有一特异性条带,与理论值相符。重组表达载体pGEX-4T-1-PF3D7_1107800N经测序表明构建成功。重组蛋白经诱导表达和纯化后,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所获的重组蛋白为目的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37 000,与预测值一致。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获得抗体血清,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中抗体可与重组蛋白特异结合,在约Mr 200 000处有一目的条带,与预测值一致。ChIP实验产物经qPCR分析显示,在var基因内含子区域的相对富集程度为内参seryl-tRNA合成酶基因区域的2倍以上。  结论  恶性疟原虫ApiAP2家族成员PF3D7_1107800可在体内与C类var基因内含子区域结合。
    髓源抑制性细胞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脾脏及外周血富集的研究
    潘伟,沈玉娟,刘华,胡媛,姜岩岩,周何军,徐馀信,袁忠英,王燕娟,曹建平*
    2014, 32(1):  2-06-11. 
    摘要 ( )   PDF (58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分析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体内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的富集情况,初步探索其在抗血吸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方法  日本血吸虫尾蚴用腹部贴片法感染C57BL/6小鼠(20条/鼠)24只。感染后1、2、6和8周采集小鼠(各6只)外周血,感染6、8周组小鼠脱颈处死后取脾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各时段同时设健康对照组(各6只)。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组织和外周血中的Gr-1+细胞、CD11b+细胞及MDSC比例。通过CD4+ T细胞增殖抑制试验验证感染小鼠Gr-1+粒细胞的功能。  结果  感染后6周和8周组小鼠外周血MDSC、Gr-1+细胞、CD11b+细胞分别约占总单核细胞(MNC)的38.2%~57.8%和47.1%~77.6%,28.9%~44.6%和40.4%~72.9%,36.0%~48.1%和40.3%~68.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5.1%~20.4%,8.4%~17.3%,9.8%~22.6%)、感染后1周(16.2%~19.8%,13.0%~16.8%,17.6%~19.4%)及2周组(19.8%~29.5%,17.2%~22.2%和20.9%~33.3%)(P<0.01)。而感染后1周、2周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组织与外周血中的MDSC、Gr-1+细胞、CD11b+细胞变化趋势一致。此外,从感染小鼠脾组织分离到的Gr-1+细胞显著抑制刀豆球蛋白诱导的健康小鼠的CD4+ T细胞增殖能力。  结论  日本血吸虫感染可诱导小鼠体内MDSC富集,且感染Gr-1+细胞可抑制正常CD4+ T细胞增殖。
    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血清中脂质含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薛艳凤,沈利*
    2014, 32(1):  3-12-17. 
    摘要 ( )   PDF (47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血清中脂质含量的影响。  方法  24只ICR小鼠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喂食高脂鼠料和普通鼠料,4周后每组随机取6只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双性尾蚴(150条/鼠),42 d后摘眼球取血。另取36只ICR小鼠均分为3组,均喂食普通鼠料。第1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单性尾蚴(150条/鼠),42 d后摘眼球取血;第2组小鼠腹腔注射日本血吸虫虫卵10 000枚,注射后第3天眼内眦静脉取血,第6天摘眼球取血;第3组小鼠腹腔注射虫卵可溶性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每鼠1 mg/d,连续注射6 d后摘眼球取血。各组均设空白对照,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的含量。  结果  日本血吸虫双性尾蚴感染可降低高脂和普通鼠料喂养的小鼠血清中TC、TG、HDL和LDL含量(P<0.05),其中高脂鼠料喂养组的感染小鼠TC、TG、HDL和LDL含量分别为(1.45±0.31)、(0.17±0.06)、(1.11±0.26)和(0.44±0.15 )mmol/L,均低于对照组小鼠的(7.86±0.07)、(0.23±0.07)、(4.96±0.81)和(3.93±0.29)mmol/L(P<0.05),血清中TC、TG、HDL和LDL分别降低81.6%、26.1%、77.6%和88.8%;普通鼠料喂养组的感染小鼠TC、TG、HDL和LDL含量分别为(1.03±0.08)、(0.17±0.03)、(0.84±0.02)和(0.09±0.02)mmol/L,均低于对照组小鼠的(1.85±0.05)、(0.90±0.14)、(1.38±0.18)和(0.15±0.01)mmol/L(P<0.05),血清中TC、TG、HDL和LDL分别降低44.3%、81.1%、39.1%和40.0%。单性尾蚴感染以及腹腔注射虫卵的小鼠与对照组比较,血清中TC、TG、HDL和LDL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日本血吸虫SEA小鼠的血清TC、TG、HDL和LDL含量分别为(1.07±0.15)、(1.06±0.15)、(0.71±0.14)和(0.05±0.04),均低于对照组小鼠的(1.81±0.06)、(2.15±0.13)、(1.16±0.15)和(0.16±0.03)mmol/L(P<0.05)。与对照组相比,TC、TG、HDL和LDL分别降低40.8%、50.7%、38.8%和68.8%。  结论  日本血吸虫感染能降低小鼠血清中的脂质TC、TG、HDL和LDL含量。
    日本血吸虫醛糖还原酶基因RNA干扰效应的初步研究
    王树奇1,徐斌2,刘建1,王吉鹏1,胡薇1,2 *
    2014, 32(1):  4-17-21. 
    摘要 ( )   PDF (49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研究siRNA诱导的日本血吸虫醛糖还原酶(SjAR)基因转录本和蛋白水平的RNA干扰(RNAi)效应。  方法  设计并合成2条针对SjAR基因的siRNA(siRNA-1和siRNA-2)和1条阴性对照siRNA(siRNA-NC)。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4~6周龄雌性昆明鼠(800~1 000条/鼠),13 d后灌注小鼠肝门静脉收集童虫,每(120±10)条童虫为一组,分别采用电转法和浸泡法对各组童虫进行RNAi处理。电转处理法:向电击杯中分别加入5 μg siRNA-1、siRNA-2、siRNA-NC或等体积的焦碳酸二乙酯(DEPC)水(空白对照),经125 V 20 ms方波脉冲电击童虫1次后,继续培养48 h;浸泡处理法:向童虫培养基中加入siRNA-1、siRNA-2或siRNA-NC溶液至siRNA浓度为200 nmol/L,第3天时更换一半新鲜培养基并补充siRNA,共培养5 d。每处理设3个平行对照组。干扰结束后,采用TRIzol法提取虫体RNA和可溶性总蛋白,将RNA反转录为cDNA,以SjGAPDH基因为内参,实时定量PCR检测SjAR转录本相对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分析SjAR蛋白水平的变化。  结果  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采用siRNA-1、siRNA-2和siRNA-NC电转后,虫体SjAR转录本水平分别为(90.6±16.2)%、(84.2±7.3)%和(105.9±10.3)%,与空白对照组[(100.9±16.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siRNA-1、siRNA-2浸泡后,SjAR转录本水平为(48.6±8.2)%和(73.4±4.7)%,均较空白对照组[(100.0±3.3%)]显著下降(P<0.01),而阴性对照siRNA-NC浸泡后的虫体SjAR转录本的表达水平为(101.43±14.3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分析和条带定量结果显示,以空白对照组为标准,使用siRNA-1、siRNA-2和siRNA-NC浸泡后,SjAR蛋白水平分别为79.0%、97.8%和103.2%。  结论  使用浸泡法对日本血吸虫童虫SjAR进行RNAi处理可降低靶基因转录本和蛋白的表达水平。
    刚地弓形虫尿苷磷酸化酶的克隆、表达与免疫反应性检测
    殷丽天1,祝建疆2,李润花3,王海龙2,李雅清2,殷国荣2 *
    2014, 32(1):  5-24-28. 
    摘要 ( )   PDF (53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预测刚地弓形虫尿苷磷酸化酶(uridine phosphorylase,TgUPase)基因编码蛋白的主要特性和抗原表位,克隆、表达TgUPase基因,并检测其免疫反应性。 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程序和软件预测TgUPase蛋白的理化性质和抗原表位。提取RH株弓形虫速殖子总RNA。根据TgUPase基因全长编码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DQ385446.1)的开放阅读框设计引物,并用RT-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双酶切后连接入pET-30a(+)载体。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E. coli)DH5α,阳性菌落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pET-30a(+)-TgUPase转化至E. coli BL21(DE3),并加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合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表达产物,分别以抗His标签抗体和人抗弓形虫血清为一抗,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蛋白及其免疫反应性。 结果  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TgUPase蛋白由303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Mr)为33 042.9,为可溶性蛋白,有3个潜在的T/B细胞联合抗原表位。RT-PCR扩增产物约为921 bp。菌落PCR、双酶切以及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ET-30a(+)-TgUPase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经IPTG诱导获得约Mr 38 000的可溶性重组蛋白(带His标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能被His标签抗体和人抗弓形虫血清识别。 结论  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0a(+)-TgUPase,获得刚地弓形虫重组尿苷磷酸化酶,且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
    刚地弓形虫棒状体蛋白17(ROP17)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及其激酶活性分析
    王海龙1,殷丽天2,张铁娥1,关丽1,3,孟晓丽1,刘红丽1,殷国荣1 *
    2014, 32(1):  6-29-33. 
    摘要 ( )   PDF (50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构建刚地弓形虫RH株棒状体蛋白17(ROP17)真核表达载体,对表达产物进行激酶活性的检测和功能分析。  方法  根据刚地弓形虫ROP17蛋白编码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AM075203.1)设计引物,以弓形虫RH株速殖子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3×Flag-CMV-14,构建重组质粒p3×Flag-CMV-14/TgROP17。经菌液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用脂质体法转染至人胚肾细胞(HEK 293T),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达产物;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激酶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ROP17对转染宿主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  RT-PCR结果显示,从RH株弓形虫速殖子中扩增出约1 850 bp的基因片段。菌落PCR、双酶切和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3×Flag-CMV-14/TgROP17构建成功且序列正确。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转染p3×Flag-CMV-14/TgROP17的细胞中有TgROP17的表达,基因片段大小为1 850 bp,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70 000,而转染空质粒组未见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ROP17可以磷酸化c-Jun蛋白;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ROP17抑制喜树碱(CPT)诱导的细胞凋亡,6 h和12 h的抑制率分别为20.6%和24.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3×Flag-CMV-14/TgROP17,其表达产物具有激酶活性且能够抑制细胞凋亡。
    弓形虫棒状体蛋白2多克隆抗体制备纯化及其在免疫荧光定位中的运用
    张丽, 廖启彬, 胡琳, 陈艾媛, 魏海霞, 彭鸿娟*
    2014, 32(1):  7-34-37. 
    摘要 ( )   PDF (44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制备弓形虫棒状体蛋白2(ROP2)多克隆抗体并纯化。  方法  将已构建的重组质粒pET32a-ROP2转化入大肠埃希菌(E. coli)BL21(DE3)中,用0.5 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ROP2,分离上清和包涵体,包涵体洗涤后,用尿素溶解;取纯化蛋白与等体积福氏完全佐剂或不完全佐剂混合,背部皮下免疫新西兰大白兔3次,200 μg/次,3次免疫之间分别间隔14 d和19 d,末次免疫10 d后收集兔血清,亲和纯化柱纯化,并用间接ELISA检测抗体效价,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抗体特异性。将弓形虫速殖子感染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FF细胞),利用制备所得的多克隆抗体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ROP2在感染细胞中的定位。  结果  通过诱导表达,获得重组蛋白ROP2,制备的兔源性ROP2抗体纯化后为单一蛋白抗体。间接ELISA结果显示,抗体滴度为1 ∶ 102 400;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抗体特异性良好。同时,免疫荧光定位试验结果显示,ROP2定位在弓形虫的纳虫泡膜上。  结论  本研究制备并纯化了抗弓形虫ROP2的兔源性多克隆抗体,并成功应用于ROP2在弓形虫纳虫泡膜上的免疫荧光定位试验。
    淡色库蚊转铁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及其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吴松泉1 *,王光丽1,周武1,钟石根2
    2014, 32(1):  8-38-41. 
    摘要 ( )   PDF (39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利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分泌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转铁蛋白(Transferrin,Tsf),并初步研究其抑菌活性。  方法  RT-PCR扩增淡色库蚊转铁蛋白的编码基因序列,并克隆至毕赤酵母组成型表达载体pGAPZα-A的α-factor信号肽序列下游,构建pGAPZα-A-Tsf重组分泌表达载体。重组载体经XhoⅠ和XbaⅠ双酶切和测序正确后,采用BlnⅠ线性化处理,电击转化毕赤酵母GS115感受态细胞,转化子经Zeocin抗性筛选和菌落PCR构建pGAPZα-A-Tsf/GS115工程菌。重组转铁蛋白表达上清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达上清经镍-氨三乙酸亲和层析柱(Ni-NTA)纯化后,磷酸缓冲液(PBS)稀释为1.000、0.500、0.250和0.125 mg/ml,采用琼脂糖扩散抑菌圈法进行抑菌实验。 结果  RT-PCR结果显示,转铁蛋白基因片段大小为2 100 bp,与预期结果一致。pGAPZα-A-Tsf重组载体双酶切获得2 127 bp条带,与预期结果一致,测序结果表明其构建成功。菌落PCR结果显示,pGAPZα-A-Tsf/GS115工程菌构建成功。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转铁蛋白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80 200的蛋白产物,与预期大小一致。Ni-NTA纯化后重组转铁蛋白的抑菌实验表明,添加1.000、0.500、0.250 mg/ml重组转铁蛋白的平板上均有明显的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为0.250 mg/ml。  结论  淡色库蚊转铁蛋白可通过基因重组方式从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具有抑菌活性的转铁蛋白。
    补体成分Ficolin-A抗小鼠感染伯氏疟原虫的研究
    向田1,刘杲1,戴万案1,李宗清1,陈凡2 *
    2014, 32(1):  9-42-45. 
    摘要 ( )   PDF (40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探讨免疫系统补体成分Ficolin-A抗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感染的效果。  方法  克隆扩增伯氏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MSP119基因,构建pGEX-KG-MSP119质粒。将pGEX-KG-Ficolin-A质粒和pGEX-KG-MSP119质粒分别转染至大肠埃希菌(E. coli)BL21,1 mmol/L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胶4B柱纯化重组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鉴定蛋白表达情况。4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Ficolin-A蛋白组和MSP119蛋白组小鼠每次注射蛋白20 μg,MSP119蛋白+Ficolin-A蛋白组小鼠每次注射2种蛋白各20 μg,PBS对照组和GST对照组小鼠每次各注射PBS 200 μl和GST 20 μg,各组小鼠每2周免疫1次,共免疫4次。末次免疫后2周,各组小鼠腹腔注射感染伯氏疟原虫的红细胞300 μl,分别于注射感染后第2、4、6、8和10天每组各取3只小鼠,尾静脉采血涂片,吉氏染色后,显微镜下计数感染的红细胞,计算疟原虫密度。感染疟原虫后第20天统计各组小鼠的存活数量。  结果  测序结果表明,pGEX-KG-Ficolin-A和pGEX-KG-MSP119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Ficolin-A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69 000,MSP119融合蛋白约Mr 41 000,均与预测值相符。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感染后第2、4、6、8和10天,MSP119蛋白+Ficolin-A蛋白组小鼠的疟原虫密度均略低于其他4组,至感染后第10天,疟原虫密度为(22.2±1.7)%,略低于MSP119蛋白组[(33.4±2.7)%]、Ficolin-A蛋白组[(36.2±3.1)%]、GST对照组[(43.8±4.8)%]和PBS对照组[(45.3±3.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第20天,PBS对照组8只小鼠均死亡,Ficolin-A蛋白组存活小鼠数量(3只)与GST对照组(2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P119蛋白+Ficolin-A蛋白组存活小鼠数量(6只)显著高于GST对照组(P<0.05)。  结论  补体成分Ficolin-A对降低小鼠疟原虫密度效果不明显,联合MSP119使用可提高小鼠感染疟原虫后的生存机会。
    2012年河南省疟疾流行三类县专业人员疟疾知识和检验技能评估分析
    周瑞敏,刘颖,钱丹,苏云普,贺丽君,颜秋叶,鲁德领,杨成运,赵玉玲,许汴利,张红卫*
    2014, 32(1):  10-46-49. 
    摘要 ( )   PDF (37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对2012年河南省疟疾流行三类县(以下简称疟疾三类县)专业技术人员的疟疾检测能力进行考核评估,了解其当前的疟原虫检测能力。  方法  2012年9~12月,对河南省疟疾三类县(市、区)疾控中心和辖区内医疗机构中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能力考核评估,考核内容包括疟疾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疟疾病原学、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和流行病学等基础知识;计满分100分,60分为及格)、血片制作(每位技术人员在1 h内制作4张血片,并吉氏染色;计满分40分,24分为及格)和镜检读片(每位技术人员镜检6张标准血片,每张血片计时8 min,进行定性和虫种鉴别;计满分60分,36分为及格),用SSPS17.0软件分别从技术人员的性别、年龄、职称、单位级别和单位类型等方面对其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有891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考核,成绩合计平均分为162.1分,最高者200分(满分),最低者96分,及格(平均120分以上)人数为871人,占97.8%。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单位级别和单位类型人员之间的血片制作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技术人员间的理论成绩和镜检成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技术人员的合计成绩(162.97±17.64)高于男性(159.01±20.33)(P<0.05)。>50岁技术人员的理论成绩(84.38±9.41)低于≤30岁(89.91±7.81)和31~40岁(89.96±7.74)(P<0.05);>50岁技术人员的镜检读片成绩(34.62±14.82)和合计成绩(144.62±20.33)均显著低于其他3个年龄组(≤30岁:45.75±13.58和162.50±18.90;31~40岁:46.53±12.72和163.51±17.77;41~50岁:46.22±13.38和159.80±17.32)(P<0.05)。初级、中级和高级职称技术人员的理论成绩(88.33±8.23,90.00±7.76和92.37±7.29)、镜检成绩(44.88±13.62,46.59±12.88和49.57±11.98)和合计成绩(159.61±18.37,163.81±18.03和169.15±16.38)均依次递增,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乡级、县级和省市级技术人员的理论成绩(88.28±8.30, 90.84±7.32, 93.54±6.10)、镜检成绩(44.54±13.14, 47.69±13.40, 52.62±11.04)和合计成绩(159.48±18.33, 165.92±17.31, 171.97±15.53)均依次递增,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控中心和医疗机构技术人员的各项成绩差异均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河南省疟疾三类县专业技术人员对疟疾诊治的总体水平均衡,需加强对初、中级职称和基层医疗单位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
    两种疟疾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效果的比较
    王真瑜,江莉,张耀光,张小萍,蔡黎*
    2014, 32(1):  11-50-53. 
    摘要 ( )   PDF (35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比较两种疟疾快速诊断试剂盒(RDTs)检测疟疾患者血样的效果。  方法  在云南采集流行区疟疾患者血样200份,上海地区采集健康者血样60份,以显微镜镜检为金标准,比较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和瑞士产OptiMAL试剂盒检测疟原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用这两种RDTs试剂盒分别检测10份原虫密度梯度样品,比较其疟原虫最低检出限并分析检测效果。  结果  本次共检测血样260份,镜检确诊为恶性疟原虫阳性100份,间日疟原虫阳性100份,阴性60份。GICA检测疟疾患者血样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175/200)和93.3%(56/60),恶性疟和间日疟患者血样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0%(83/100)、89.0%(89/100)和96.9%(155/160)、98.8%(158/160)。OptiMAL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5%(191/200)和100.0%(60/60),恶性疟、间日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0%(90/100)、96.0%(96/100)和99.4%(159/160)、97.5%(156/160)。两种试剂盒检出疟原虫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3,P<0.05)。两种试剂盒检测恶性疟(χ2=2.10)和间日疟(χ2=3.5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ICA检测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3个级别原虫密度血样的检出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ptiMAL检测间日疟原虫不同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检测恶性疟原虫不同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原虫检出率较高。两种试剂盒检测疟原虫的最低检出限约为100~200个/μl血。  结论  OptiMAL试剂盒检测疟原虫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检出率均高于GICA试剂盒,GICA检测疟原虫的最低检测限较低,且重复性较好。
    浙江省1例输血性疟疾病例的溯源调查与诊断
    阮卫1,雷永良2 *,姚立农1,张玲玲1,刘晓红2,项晓青3,梅建华2,朱海博3,於洋2,曾长佑2
    2014, 32(1):  12-54-57. 
    摘要 ( )   PDF (47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对1例感染源不明的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溯源调查与实验室检测,以明确其传播方式和传染源。  方法  收集该病例临床资料,并开展流行病学溯源调查。采集患者和疑似传染源(供血者)的血样,采用血涂片镜检、快速疟疾诊断试剂条(RDT)和巢氏PCR等3种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  该患者无疟疾流行区外出史,因手术输血后,出现畏寒、发热,骨髓片和外周血涂片镜检均诊断为恶性疟原虫感染,RDT检测恶性疟原虫阳性。经溯源调查,疑似传染源的供血者为非洲务工返乡人员,在献血前曾有似疟疾样发病,自行服用抗疟药后参与无偿献血,RDT检测血站存留血样为恶性疟原虫阳性,后采集该供血者血样涂片镜检为恶性疟原虫阳性,将患者血样和供血者血样进一步进行巢式PCR检测均为恶性疟原虫阳性,2份血样的正反两段Small subunit rRNA(SSU rRNA)序列比对相似率均为100%,且均为恶性疟原虫K1型和MAD20型混合感染。  结论  该病例为输血性恶性疟,因输入非洲返乡人员的血液而感染恶性疟原虫。
    感染泡球蚴大鼠经门静脉灌注化疗栓塞后肝组织的病理变化
    朱帝文1,张海潇1,任伟新1 *,熊进2,徐晓辉2,温浩3
    2014, 32(1):  13-58-61. 
    摘要 ( )   PDF (40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  观察经门静脉途径灌注阿苯达唑脂质体和碘化油混悬液后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过程,探讨其治疗效果。 方法  将20只感染泡球蚴的Wistar大鼠分为治疗组(19只)和感染对照组(1只),治疗组大鼠经门静脉穿刺灌注阿苯达唑脂质体和超液态碘化油混悬液0.2 ml,分别于治疗后4、7和10 d处死大鼠6、5和5只,取各组大鼠泡球蚴组织,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  结果  感染对照组大鼠泡球蚴组织结构正常,治疗组大鼠经治疗后4 d,泡球蚴组织结构基本正常。7 d以变性改变为主,10 d以坏死改变为主。7和10 d均可见脂质体和碘油颗粒大量在泡球蚴组织内沉积,并引起肝泡球蚴组织结构破坏,囊泡塌陷,生发层、角质层结构退变。  结论  门静脉途径介入治疗肝泡球蚴病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技术方法。
    综述
    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及其基因检测体系的研究进展
    李美,夏志贵*,汤林华
    2014, 32(1):  14-64-67. 
    摘要 ( )   PDF (37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要】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以核糖体RNA小亚基(SSU rRNA)为标记基因的巢式PCR体系进行检测时,部分镜检卵形疟原虫阳性血样的结果呈阴性,主要原因是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Plasmodium ovale wallikeri)的存在。为此本文综述近20年来卵形疟原虫wallikeri亚种的发现和确认的过程,以及在该过程中,开发应用的各种检测卵形疟原虫的方法和体系,为疟疾诊断尤其是卵形疟诊断方面提供技术参考。
    疟色素在疟原虫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姚美雪,王恒*
    2014, 32(1):  15-68-71. 
    摘要 ( )   PDF (40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要】  疟色素是疟原虫消化分解血红蛋白的最终代谢产物,是亚铁血红素在蛋白酶和脂质体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转变为不溶性高铁血红素聚集物。疟色素的发现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甚至早于疟原虫本身,直到近年来,发现疟色素对疟原虫的诸多重要影响,渐被人们重视。本文主要介绍疟色素在临床或实验室疟原虫检测方面的重要应用。
    复配氯硝柳胺杀灭钉螺的研究进展
    孙锋,张剑锋,闻礼永*
    2014, 32(1):  16-72-75. 
    摘要 ( )   PDF (41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要】  氯硝柳胺是WHO惟一保留推荐使用的灭螺药物,具有良好的杀螺效果,但同时存在着若干缺陷。因此,如何使氯硝柳胺在杀螺增效的同时减少其缺陷是血防科研的目标与发展方向。本文就复配氯硝柳胺杀灭钉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探索新的复配制剂提供科学参考。
    研究简报
    湖北钉螺糖原浓度的季节变化
    黄春兰1,周书林1 *,李朝品1,赵劲松1,杨进孙2
    2014, 32(1):  17-21-23、28. 
    摘要 ( )   PDF (36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要】  于2012年8月到2013年7月每个月月初,采集安徽芜湖青弋江滩上的钉螺,压碎螺壳,分离其肝脏和头足部肌肉,用滤纸吸干组织外水分,收集各部分组织并称重,用硫酸-蒽酮比色法测定湖北钉螺各月份的肝、头足肌和整体软体组织的糖原浓度。结果显示,9月至次年的6月,整体软体组织和肝的糖原浓度逐月下降;6月雌性整体软体组织糖原浓度最低(0.55 μg/mg),而雄性则在4月降至全年最低值(0.88 μg/mg),雌、雄螺整体软体组织年平均值分别为2.99 μg/mg和3.39 μg/mg。肝糖原浓度5月最低(♀=0.29 μg/mg,♂=0.22 μg/mg),至8月同时达到最高(♀=2.49 μg/mg,♂=2.78 μg/mg),雌、雄螺肝糖原年平均值分别为1.09 μg/mg和0.89 μg/mg。头足肌糖原浓度从2月到6月逐月下降,6月最低(♀=0.25 μg/mg,♂=0.41 μg/mg),12月达到最高(♀=16.59 μg/mg,♂=10.06 μg/mg),雌、雄螺头足肌糖原年平均值分别为7.99 μg/mg和6.05 μg/mg。整体软体组织糖原浓度与肝糖原浓度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且具有与肝糖原相似的月份变化规律。雌、雄螺的头足肌糖原浓度与整体软体组织和肝的糖原浓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头足肌糖原与整体软体组织和肝糖原浓度变化规律有部分相同。
    河南省3例输入性三日疟的诊治分析
    邓艳,周瑞敏,张红卫*,钱丹,刘颖,陈伟奇,赵旭东
    2014, 32(1):  18-61-63. 
    摘要 ( )   PDF (30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要】  采用吉氏染色镜检、CareStartTM疟疾快速诊断试剂盒和巢式PCR等3种方法,对2011年河南省3例自安哥拉和赤道几内亚归国的三日疟患者血样进行检测。2例自安哥拉归来的患者分别于回国后15 d和27 d发病;另1例患者曾在赤道几内亚发病,归国2个月后再次发病。3例患者均有发热、头痛和畏寒等症状,但发热规律不典型。2例患者出现总胆红素升高、脾大等临床表现。3例患者镜检均可见典型的三日疟原虫形态,巢式PCR检测均扩增出与三日疟预期一致的特异性条带,但CareStartTM疟疾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3例患者均经复方青蒿素类药物(ACT)治愈。
    应用多重PCR法鉴定分析云南4县按蚊胃血源
    张井巍1,姜进勇2,王学忠2,曾旭灿2,郑宇婷2,周红宁1,2 *,李鸿斌3,龙智4,杨太专5
    2014, 32(1):  19-76-77. 
    摘要 ( )   PDF (20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要】  2012年6~8月采集云南元江县、巧家县、永善县和景洪市牛棚和人房周围附近环境的饱血按蚊,制作蚊胃血滤纸血膜。多重PCR法检测采集的按蚊胃血样品,分析不同按蚊在当地的嗜血习性。采集的145只按蚊中,中华按蚊123只(占84.8%),微小按蚊22只(占15.2%)。145份按蚊胃血样品中,共134份扩增出相应条带,其中猪血源104份,牛血源22份,犬血源4份,人血源2份,猪和牛混合血源1份,猪和人混合血源1份。中华按蚊人血指数0.018,微小按蚊人血指数0.045。
    甘肃省白银市2011年棘球蚴病流行情况调查
    赫永虎,强丽红
    2014, 32(1):  20-78-79. 
    摘要 ( )   PDF (16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要】  2011年6~12月在白银市白银区、平川区、靖远县、会宁县和景泰县开展了棘球蚴病流行情况调查,对当地人群和小学生进行B超查病和血清学检测,对当地的羊和犬进行剖检和粪抗原检测。结果显示,人群棘球蚴病患病率为0.29%(52/17 699),在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县(区)和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患病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棘球蚴抗体阳性率为2.98%(198/7 376),羊感染率为2.83%(142/5 026),犬粪抗原阳性率为3.84%(73/1 902)。
    病例报告
    输入性卵形疟1例
    王加志*,尹雪梅,王继琼,宋建成
    2014, 32(1):  21-80. 
    摘要 ( )   PDF (9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4年征稿启事
    2014, 32(1):  22-11. 
    摘要 ( )   PDF (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致作者 · 读者函
    2014, 32(1):  23-33. 
    摘要 ( )   PDF (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