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作者指南
稿约
出版伦理规范
同行评议流程
网络首发出版
图表要求
参考文献要求及格式
本刊常用缩略语
退修和校样须知
版面费及发票事宜
审稿指南
审稿须知
审稿指南
审稿流程
同行评议道德规范
诚邀审稿专家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关于我们
出版道德规范
编辑人员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外审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部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友情链接
国内外检索库
中国知网
万方
维普
PubMed
WILEY
ELSEVIER
ScienceDirec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国内外相关刊物
贫困所致传染病(英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热带医学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Parasitology
Royal Soc Trop Med Hyg
Southeast A sian J TMPH
J Parasitol
Inter J Parasitol
British Med J
Parasit Immunol
J Parasitol Res
Parasitology Research
Trends Parasitol
Acta Trop
Am J Trop Med Hyg
Korean J Parasitol
Malar J
Am J Pub Hlth
相关领导机构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编辑协会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中国期刊协会
上海市期刊协会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1983年 第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3-08-31
上一期
下一期
消息
1983, 1(3): 128-128.
摘要
(
)
PDF
(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于1984年9月在加拿大召开的第11届国际热带医学及疟疾会议已初步拟出全体会议及小组会议的内容。在全体会议上报告的将有:热带地区的卫生促进—进展及问题,热带病—全球卫生的一个主要问题,预防还是治疗—热带地区的难题,热带地区的生物技术与卫生,卫生与发展过程,国际卫生基金—评议性回顾。分小组报告及讨论的将有:热带地区的生物技术与卫生促进,疟疾,卫生服务,妇幼卫生保健,人口动力学,营养,腹泻病,麻风,
河南郑州、上海、福建尤溪中华按蚊生命表特性的比较
苏寿(氵氏),曲传智
1983, 1(3): 129-133.
摘要
(
)
PDF
(3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相同时间、相同实验条件下,对河南郑州、上海、福建尤溪三地区中华按蚊进行了种 群动态的实验研究,求出各株的生命表和有关种群参数,以方差分析法进行相应生物学特性的显著 性检验,除两性按蚊寿命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外,其余各对应值均无显著差异,从而认为三 株中华按蚊的生命表特性非常相近。
氯喹与乙胺嘧啶对孕鼠和胚胎的毒性
邵葆若,湛崇清,哈淑华,倪奕昌
1983, 1(3): 134-137.
摘要
(
)
PDF
(12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0只大鼠经口给氯喹280mg/kg/d×3后,9只中毒死亡.孕鼠于D_8起给氯喹70mg/kg/d×3,其总剂量为临床总剂量的7倍时,有轻度胚胎毒性,表现为活胎率下降及胎仔平均体重减轻。氯喹剂量增至140mg/kg/d×3时,胎仔骨骼畸形发生率为29%(16/55),较对照组的明显为高,P0.01;若与乙胺嘧啶7mg/kg/d×3(总剂量相当临床总剂量的10.5倍)组相比,后者的胎仔骨骼畸变率69.2%(27/39)与侧脑室扩大率29%(9/31)又明显高于氯喹140mg/kg/d×3(总剂量为临床总剂量的14倍)组。此外,孕鼠服氯喹与乙胺嘧啶后,尚有阴道与眼眶出血等中毒症状。
伯氏疟原虫和约氏疟原虫经输血感染在小鼠体内自然消长的观察
戴祖瑞,严序川,陈林,龚建章
1983, 1(3): 138-140.
摘要
(
)
PDF
(2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约氏疟原虫对小鼠具有高度的感染力,每鼠接种5个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时,66.6%的小鼠出现原虫血症。伯氏疟原虫的接种剂量如低于1×10~6个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只能使部分小鼠出现原虫血症。两种鼠症原虫用相同剂量接种小鼠后,原虫血症的出现时间前者早于后者。接种约氏疟原虫的阳性小鼠能自然转阴,不引起小鼠死亡;但接种伯氏疟原虫后的阳性小鼠则不能自然转阴。
ABO血型对恶性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生长的影响
黄家章,尚风美,高徐生,滕翕和
1983, 1(3): 141-143.
摘要
(
)
PDF
(2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了使用不同血型的红细胞,对同一株恶性疟原虫进行体外连续培养,比较各血型红细胞的原虫感染率。结果表明4种血型的红细胞均对恶性疟原虫敏感。在培养的第7天(D_6)以B型血的原虫感染率较高,O型血感染率较低,两者差别显著:A型和AB型居B型和O型之间。混合血和频繁改变血型对恶性疟原虫的生长无明显影响。
云南西北部15个县(市)人体肠带绦虫感染的调查
曾祥光
1983, 1(3): 143-143.
摘要
(
)
PDF
(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西北部的人群,有因吃生猪肉而感染带绦虫。我所对该地区15个县(市)人群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采用粪便直接涂片和沉淀两种方法,每份标本涂片3张镜检。用两种方法调查了15个县(市)的76,075人,绦虫感染率为3.1%。其中以大理、下关、盈江、梁河、保山、洱源等县(市)的感染较重。
脲酶结合物ELISA测定法在日本血吸虫病诊断中应用的初步报告
裘丽姝,薛海筹,陶义训,张永红,朱震霞
1983, 1(3): 144-146.
摘要
(
)
PDF
(2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系用脲酶结合物系统进行ELISA测定诊断血吸虫病的初步报告。自巨豆粉中制得的脲酶结晶,用戊二配合一步法与羊抗人IgG结合制成结合物。酶底物为溴甲酚紫—尿素溶液,作用后产生的氨使pH发生改变,溶液中的溴甲酚紫指示剂由黄色转变为紫色,目测观察对比分明。脲酸不存在于一般的细胞和组织中,不受内源酶的干扰,不为NaN_3所抑制,在试剂和样本中可加防腐剂易于保存。对36份血吸虫病人血清和36份正常人血清用本法进行测定,结果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物的常规目测法一致。
斯氏肺吸虫后尾蚴感染家猫获得成功
向选森,唐德华,伍明民
1983, 1(3): 146-146.
摘要
(
)
PDF
(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发现斯氏肺吸虫后尾蚴在自然水中,温度23℃时,可存活66小时。为了进一步观察此种脱囊的后尾蚴能否感染动物,将囊蚴47个置自然水中,脱囊后,取12个后尾蚴,用1ml毛细吸管注入瘦肉喂饲家猫,实验前该家猫粪检未发现肺吸虫卵。喂后
酶联环卵沉淀试验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
郑思民,汤淡云,石恭芬,龚玲妹,周特雄
1983, 1(3): 147-149.
摘要
(
)
PDF
(2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热处理超声干卵抗原环卵沉淀试验结合酶联技术的酶联环卵沉淀试验(ELCOPT),与常规环卵沉淀试验(COP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了比较。在粪检阳性患者327例中,ELCOPT阳性率为96.0%(314/327),COPT阳性率为94.2%(308/327),P0.05,无显著意义。平均环沉率前法为27.9%,后法为15.7%,P0.01,有极显著意义。ELISA阳性率为89.6%(293/327),P0.01,有极显著意义。随机抽双港大队106例,IHA阳性率为82.1%(87/106),与ELCOPT阳性率92.5%(98/106)比较,P0.05,有显著意义。用ELCOPT检测43例正常人,结果全部阴性。本文采用板井法ELCOPT,可提前24小时出报告,底物以0.4%联苯胺为宜。本法适宜作为大规模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工具。
左旋咪唑对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影响
张龙兴
1983, 1(3): 150-153.
摘要
(
)
PDF
(10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30μg日本血吸虫卵可溶性抗原(SEA)皮下致敏的小鼠,按von Lichtenberg法在尾静脉注入虫卵后不同时期中所形成的虫卵肉芽肿比未致敬小鼠的平均增大40%,且肉芽肿峰值的出现提前。第64天后,上述两组小鼠的虫卵肉芽肿均自然趋小。以每次5mg/kg体重,1日3次,每周连用2天剂量的左旋咪唑给予致敏和未致敏小鼠,在第1~96天内,均可使虫卵肉芽肿受到明显抑制,尤以致敏组为甚;并使致敏组虫卵肉芽肿内的嗜酸粒细胞绝对数减少。
睑缘阴虱一例报告
杜源耀,胡铮,曹兴午
1983, 1(3): 153-153.
摘要
(
)
PDF
(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阴虱(Phthirus pubis)寄生于睫毛者国内已报道2例。最近我院诊治1例,报告如下: 劳××,女性,25岁,大学生,未婚,某国人.病案号e262317。1982年9月30日来我院就诊。主诉左眼上睑奇痒1周,昨晚加重,自行揉擦,发现擦下昆虫1只.患者随父母来中国旅游,到北京2天。检查:视力双0.1,J1,右眼不充血。左眼结膜轻度充血,上睑缘潮红,稍浮肿,睑缘中部有黄色痂
对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形成的人工诱发特异性免疫调节
张悟澄,陈金华,曾庆仁,冯棣朝,蔡光斗,伍海南
1983, 1(3): 154-157.
摘要
(
)
PDF
(2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不同剂量的日本血吸虫虫卵可溶性抗原(SEA)免疫正常小鼠,诱发其对虫卵的特异耐受性,结果显示小鼠经低剂量抗原连续皮下注射后可诱发出一定程度的低量免疫耐受性,使嗣后注入的日本血吸虫卵所引起的虫卵肉芽肿反应减弱,为利用SEA诱发宿主对虫卵肉芽肿应答的免疫耐受性研究提供了新线索。
四种粪检阿米巴方法的比较
刘鸣一,商南华,王行仁
1983, 1(3): 157-157.
摘要
(
)
PDF
(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选择简便实用,检出率高,适用于大宗标本检查粪内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与滋养体的方法,我们在浙江舟山、白泉地区流行病学调查中对直接涂片、浓集与培养等方法进行了比较. 采用方法有:直接涂片、三次换水沉淀、醛醚沉淀及改良培养法四种(以下简称直涂、水沉、醛沉、培养)。除直涂与培养法适用于包囊与滋养体检查外,其他只适于包囊检查。粪便新鲜程度在1~
日本血吸虫嘧啶合成代谢及其抑制的研究
黄左钺,常惠玲,周依燕,莫启忠
1983, 1(3): 158-163.
摘要
(
)
PDF
(4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证明标记物[~(14)C]碳酸氢钠、[5-~3H]乳清酸和[5-~3H]尿嘧啶都能掺入日木血吸虫虫体,并进入核酸。匀浆的酶活力测定,证明了虫体存在嘧啶自身合成途径的酶系: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Ⅱ-氯甲酰天冬氨酸转移酶(ATCase)-二氢乳清酸酶酶组,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HOdehase)以及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OPRTase)-乳清酸核苷-5′-磷酸脱羧酸酶(ODCase)组。虫体还存在补救途径的酶。对这两条途径在虫体嘧啶合成代谢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讨论。感染日本血吸虫病的小鼠口服硝唑咪和硝硫氰胺后,对血吸虫的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乳清酸核苷-5′-磷酸脱羧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酶组有可能作为抗
日本血吸虫肺期童虫体外培养的初步研究
林建银,李瑛,周述龙
1983, 1(3): 164-167.
摘要
(
)
PDF
(3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比较了日本血吸虫肺期童虫在甲、乙两种培养基中的存活情况、生长速度和发育情况,表明乙培养基较甲培养基为宜。童虫在乙培养基中可存活30天,达生殖器官发育期,其大小为培养零天时的童虫大小的5倍。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童虫体外培养方法简单易行,可用于血吸虫免疫学、生理生化学和抗血吸虫药物筛选等研究,并提出了评价肺期童虫体外培养效果的标准。
湘潭地区七个县疟疾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言昌言,黎金莲,季述智
1983, 1(3): 167-167.
摘要
(
)
PDF
(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湘潭地区地处湖南东部和中部,全区7个县,503万人,酃县、茶陵、攸县、浏阳4县为湘东山地,湘潭、湘乡、醴陵属湘中丘陵平原地区。农作物以双季水稻为主,杂有部分大豆、花生、红薯等旱作物。居住条件及防蚊设施较好,居民无露宿习惯。山地4县在历史上曾为高疟区,其他为中疟区,传
肺吸虫新种—江苏并殖吸虫初报
曹公柱,刘济民,赵惠芬,仇锦波
1983, 1(3): 168-171.
摘要
(
)
PDF
(13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了于苏南山区发现的肺吸虫新种——江苏并殖吸虫的各期形态特征,并与斯氏狸殖吸虫作了比较、成虫长叶状,长宽比值2.65,体末宽钝,腹吸盘大于口吸盘,位于体前1/3处;体棘单生,卵巢及睾丸都有3~4级分支。囊蚴多为椭圆形,大小494.76±82.53×446.85±74.57μm,囊壁两层,很薄,后尾蚴收缩状,肠管粗大,排泄囊狭长。第二中间宿主为长江华溪蟹,人工感染猫、大均获成功。
吡喹酮对牛肉绦虫作用的形态和组织化学观察
包怀恩
1983, 1(3): 172-175.
摘要
(
)
PDF
(15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服吡喹酮驱出的牛肉绦虫虫体先挛缩僵直,继而伸长瘫痪。其形态和组织化学变化为:实质肌和精子挛缩;皮层和实质内出现空泡、肿胀、溃破和脱落;皮层的碱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减弱:实质内糖原减少和消失;DNA和RNA解聚和减少;碱性蛋白质的汞-溴酚蓝反应显著增强。
日本血吸虫病家兔转移因子的抗感染实验观察
邹如金,宋宝云,邱宗林,连自强
1983, 1(3): 175-175.
摘要
(
)
PDF
(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和人初次感染血吸虫后可产生伴随免疫,对血吸虫的再感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种免疫力能否由免疫介质转移因子转移给受体动物?Mad-dison等曾报道感染曼氏血吸虫恒河猴转移因子的抗感染研究。为了探讨血吸虫病转移因子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我们对急性血吸虫病家兔脾脏制备转移因子(STF),进行了实验研究。
新疆肺、肝包虫囊的病理学研究
卢慎
1983, 1(3): 176-177.
摘要
(
)
PDF
(12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20例肺、肝包虫外囊及16例包虫内囊的形态学变化。包虫囊在生长过程中,不仅引起周围肺组织不张或灶性肝硬化,而且使宿主产生免疫应答、多核巨细胞噬食内囊角质层导致破损、红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出现在内囊角质层等变化。
尘螨抗原分析 Ⅱ.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测定粉尘螨浸液的活性
瞿国英
1983, 1(3): 178-181.
摘要
(
)
PDF
(3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PAGE从粉尘螨Dermatophagoides farinae浸液中分离出11条蛋白质区带。挑刺试验证明,其中7条区带的洗脱液含有过敏原,能使171例吸入型哮喘病人呈阳性反应,以6号区带洗脱液的过敏反应最强,阳性率达49.1%。全部区带洗脱液不能使所有病人都呈现阳性反应;每一过敏患者仅对其中某些区带的洗脱液出现过敏。用对流免疫电泳(CIE)证明3种区带洗脱液含有沉淀抗原,但只合少量过敏原,过敏性最强的6号区带洗脱液不含沉淀抗原。用不连续PAGE从粉尘螨浸液中分离出21种蛋白质组分,其中6种含糖蛋白,4种含脂蛋白。应用SDS-PAGE可测得40余种蛋白质组分。
河南省商丘地区肝包虫病一例报告
万运松,白晏然,刘飞涯
1983, 1(3): 181-181.
摘要
(
)
PDF
(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包虫病在商丘地区尚未见有报道,现报告一例如下: 陈×,女,15岁,学生,汉族,于城县城关镇人。因右上腹部间歇性钝痛及乏力一年余,于1982年8月2日入院。近半年来发现右上腹比左侧饱满,并扪及肿块,余无其他不适。体检:体温37℃,肝于肋下触及5cm,质软,表面光滑,有压痛,肝上界第5肋间,脾未扪及。既往无痢疾史。系当地世居
用酶联葡萄球菌A蛋白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的研究
谷宗藩,王尊哲,冯瑞珍,崔巍,王士谔,陶兴元,黄红
1983, 1(3): 182-184.
摘要
(
)
PDF
(2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联葡萄球菌A蛋白(HRP-SPA)为第二抗体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华支睾吸虫卵阳性病人血清的检出率为88.8%,滤纸干血的检虫率为95.7%。138份健康人血清和滤纸干血的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5.7%和98.6%,与羊抗人IgG检测的结果相近。在现场普查中,HRP-SPA-ELISA检测滤纸干血样本与粪检虫卵的阳性符合率为90.3%,本法检测滤纸干血,可用于华支睾吸虫病的普查。
胶东地区发现肝片吸虫病一例
王景源
1983, 1(3): 184-184.
摘要
(
)
PDF
(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例4岁女孩,因发热、阵发性腹痛50余天,于1979年9月27日入院。起病初每日体温38~39℃,阵发性咳嗽、咯粘痰。曾在外院诊断为“百日咳”、“肝炎”和“吕弗勒氏综合征”,经治疗无效。以往健康,无外出史。夏初有食水草史(当地名三棱草)。体检:面色苍白,心肺无明显异常。腹部较饱满,肝肋下3cm,质较硬,表面粗糙,明显叩痛,脾可触
吡喹酮治疗三例猪囊尾蚴病具有的假性肌肥大
朱道韫,徐文成
1983, 1(3): 185-186.
摘要
(
)
PDF
(9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例猪囊尾蚴病引起的假性肌肥大患者,采用吡喹酮总剂量120~t80mg/kg治疗,疗程8天~1月。治后1/2~2月,肌肥大明显改善,肌力恢复,1例活动受限消失。4~9月后随访,疗效巩固,体表结节减少,神经精神症状改善。
抗疟新药甲氟喹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
薛纯良
1983, 1(3): 187-190.
摘要
(
)
PDF
(3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60年代初首次在哥伦比亚发现抗氯喹恶性疟以来,抗性株已延及亚洲、南美洲和非洲的24个国家。我国云南等5省的20个县也出现了抗氯喹恶性疟。Fansidar(乙胺嘧啶-周效磺胺)曾用作治疗抗氯喹恶性疟的有效药物,近年来也发现了对该药的抗性,还出现了对奎宁敏感性下降的多抗性虫株。
广西百色两类地区按蚊种群组成及夜间活动的调查
刘政儒,林永建
1983, 1(3): 190-190.
摘要
(
)
PDF
(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1年7~10月对百色、靖西、德保、西林、凌云、田东等6个县13个公社的13个自然屯进行了泥山和岩溶石山两个地区人房、畜舍内的按蚊种群组成的调查及按蚊夜间活动的通宵观察。
异睾狸殖吸虫体棘的扫描电镜观察
周述龙,彭德华,向选森
1983, 1(3): 191-191.
摘要
(
)
PDF
(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过去报道了肺吸虫一新种异睾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heterorchis Zhou,Pang &Hiang,1982)。根据其块状和多态的睾丸以及混生型体棘等特点,认为与已报道的肺吸虫种类不同。本文进一步用扫描电镜观察异睾狸殖吸虫的体棘,同时将过去在湖北地区收集的斯氏狸殖吸虫和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标本进行观察,以资比较。
吡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病后发生癫痫大发作一例报告
苏之常,蒙日康
1983, 1(3): 192-192.
摘要
(
)
PDF
(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李××,男,35岁,已婚,横县校椅公社商店职工。于1982年12月4日因粪检发现华支睾吸虫卵住我站治疗。患者自1976年以来吃鱼生20余次。平时常感脐周隐痛。13岁时曾患黄疸型肝炎。本人及家族均无癫痫史,无排线虫节片史。体检:血压110/70,发育营养中等,神清。心肺正常,腹部(一)。体重53kg。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SGPT 127u,
曼氏裂头蚴病一例报告
伊品融,姜红,杨华
1983, 1(3): 192-192.
摘要
(
)
PDF
(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1882年Manson氏在我国厦门发现裂头蚴(Spirometra mansoni)以来,在我国南方省区,不断有感染病例的报告。1974年中国医科大学石树敏报告来自辽宁和吉林的2例患者。1981年我院又发现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