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毅, 蔡玉春, 陈家旭, 陈韶红, 俞英昉. 旋毛虫新生幼虫细胞外囊泡的分离鉴定及组学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2): 225-233. |
[2] |
郑广福, 刘现兵, 姜昱竹, 李新雨, 胡雪梅, 张海霞. 刚地弓形虫感染孕鼠胎盘组织中中性粒细胞和IL-17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1): 48-54. |
[3] |
黎嫦, 杜新月, 严敏, 王兆军.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2): 219-222. |
[4] |
石天琪, 陈军虎. 间日疟原虫入侵网织红细胞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2, 40(3): 396-401. |
[5] |
殷梦, 张皓冰, 陶奕, 姜斌, 刘华. 马拉龙和阿托伐醌 + 阿奇霉素在不同免疫状态小鼠体内的抗田鼠巴贝虫药效评价[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1, 39(5): 659-665. |
[6] |
李淑凝, 李汶霖, 沈海娥, 王洋, 田喜凤.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体外诱导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形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1, 39(4): 455-460. |
[7] |
徐枫雁, 杨勇, 高欣, 刘晓雷, 王洋, 刘明远, 张媛媛, 白雪. 寄生虫胞外囊泡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1, 39(4): 526-532. |
[8] |
史春丽, 杨慧, 潘雯, 张馨, 朱晓庭, 赵嘉庆. 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分泌的细胞外囊泡中人源蛋白质组学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6): 695-701. |
[9] |
高宇, 吴向未, 阿布都瓦依提, 刘桂生. 肝细粒棘球蚴包囊急性破裂入胆道21例临床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4): 524-527. |
[10] |
孙成松, 胡薇, 汪天平. 胞外囊泡介导血吸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3): 378-382. |
[11] |
杜云婷, 赵薇, 徐兰, 张学星. 青蒿琥酯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使用对小鼠脑型疟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9, 37(5): 525-531. |
[12] |
危芙蓉, 杨玥涛, 汪俊云, 王燕娟, 潘佳明, 曹建平. 婴儿利什曼原虫感染小鼠体内中性粒细胞形成胞外诱捕网能力的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9, 37(1): 18-22. |
[13] |
张小凡, 巩文词, 沈玉娟. 胞外囊泡在寄生蠕虫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8, 36(6): 648-654. |
[14] |
沈辉, 刘春英, 赵玉敏. 寄生虫细胞外囊泡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8, 36(4): 413-417. |
[15] |
张馨心, 楚瑞林, 玄英花, 程洋. 间日疟原虫入侵红细胞的相关蛋白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8, 36(2): 161-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