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作者指南
稿约
出版伦理规范
同行评议流程
网络首发出版
图表要求
参考文献要求及格式
本刊常用缩略语
退修和校样须知
版面费及发票事宜
审稿指南
审稿须知
审稿指南
审稿流程
同行评议道德规范
诚邀审稿专家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关于我们
出版道德规范
编辑人员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外审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部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友情链接
国内外检索库
中国知网
万方
维普
PubMed
WILEY
ELSEVIER
ScienceDirec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国内外相关刊物
贫困所致传染病(英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热带医学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Parasitology
Royal Soc Trop Med Hyg
Southeast A sian J TMPH
J Parasitol
Inter J Parasitol
British Med J
Parasit Immunol
J Parasitol Res
Parasitology Research
Trends Parasitol
Acta Trop
Am J Trop Med Hyg
Korean J Parasitol
Malar J
Am J Pub Hlth
相关领导机构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编辑协会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中国期刊协会
上海市期刊协会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00年 第1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0-02-28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不同疟区恶性疟原虫地理株谷氨酸富有蛋白基因R2区序列分析及分型
诸欣平;张新梅;周蕾;高欣
2000, 18(1): 1-4.
摘要
(
)
PDF
(2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测定云南与海南两省不同疟区恶性疟原虫分离株谷氨酸富有蛋白 (GLURP)基因的部分序列及了解其分型。[方法 ]采用套式PCR方法特异性扩增GLURP基因R2区片段 ,并将该基因片段克隆于T载体 ,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不同长度的阳性克隆核苷酸序列 ,并应用DNAStar软件对云南与海南两省分离株GLURP基因及蛋白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首次发现云南与海南两省恶性疟原虫至少存有 7个大小不同的GLURP等位基因型虫株 ,其基因片段变化范围为 6 0 0~ 15 0 0bp。不同分离株的GLURP基因R2区具高度保守性 ,其由编码 19~ 2 0个氨基酸的碱基的基本重复单位构成 ,该基因具有长度的多态性 ,表现在碱基基本重复单位的数目不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不同分离株之间或同一地区不同株之间GLURP基因及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无明显的地理差异。 [结论 ]不同分离株GLURP基因结构的高度保守性及碱基重复片段数目的多态性 ,对研究疫苗候选抗原和建立疟原虫基因分型方法具有一定理论价值。
咯萘啶、甲氟喹和奎宁对青蒿琥酯敏感株与抗性株恶性疟原虫的体外作用
杨恒林;高白荷;黄开国
2000, 18(1): 2-7.
摘要
(
)
PDF
(1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青蒿琥酯敏感株与抗性株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甲氟喹和奎宁的敏感性 ;了解这 3种药物与青蒿琥酯伍用对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的体外抗疟作用。 [方法 ]应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定敏感株与抗性株原虫对上述 4种药物的敏感性 ,同时测定青蒿琥酯分别与咯萘啶、甲氟喹、奎宁伍用对抗性株原虫的敏感性。 [结果 ]咯萘啶、甲氟喹、奎宁和青蒿琥酯对敏感株的ID5 0 分别为 5 9 0、 6 9 7、 2 83 8和 9 6nmo1/L ;对抗性株的ID5 0 依次为 170 6、 6 3 2、 2 72 4及 85 1nmo1/L。咯萘啶与青蒿琥酯伍用 ,其ID5 0 分别为两药单用组的 1/4 7(36 6 / 170 6 )和 1/ 3 7(2 2 8/ 85 1)。甲氟喹与青蒿琥酯伍用中 ,其ID95 分别为两药单用组的 1/ 4(40 / 16 0 )和 1/ 12 5 (3 2 / 40 0 )。奎宁与青蒿琥酯伍用 ,其ID95 分别为单用组的 1/ 16 (80 / 12 80 )和 1/ 12 5 (3 2 / 40 0 )。 [结论 ]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对甲氟喹和奎宁无交叉抗性 ,这两种药物分别与青蒿琥酯伍用 ,对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有较明显增效作用。
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磺胺多辛/乙胺嘧啶敏感性体外测定方法的研究
韩祥录;刘德全;冯晓平
2000, 18(1): 3-10.
摘要
(
)
PDF
(1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体外微量测定方法 ,以监测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 /磺胺多辛 /乙胺嘧啶敏感性的变化。 [方法 ]设计制作咯萘啶 /磺胺多辛 /乙胺嘧啶 3种药物伍用测定板 ,采用WHO推荐的Rieckmann体外微量法 (WHO标准化法 )测定涂药板效果。测得的原始数据采用W H Wernsdorfer的专门软件进行分析 ,判定用体外微量法测定恶性疟原虫对上述 3种药物伍用测定板敏感性的可行性 ,并依据分数抑制浓度 (FIC)判定咯萘啶与磺胺多辛 /乙胺嘧啶之间是否有协同效应。 [结果 ]3药伍用测定板效果稳定 ,其ED5 0 分别为咯萘啶 0 11pmol/井、磺胺多辛 2 15 12pmol/井和乙胺嘧啶 2 6 9pmol/井。同时证明 ,咯萘啶与磺胺多辛 /乙胺嘧啶之间有协同效应。 [结论 ]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 /磺胺多辛 /乙胺嘧啶的敏感性可用体外微量法进行测定。
斯氏按蚊血淋巴酚氧化酶与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的关系
时超美;黄复生;况明书;段建华
2000, 18(1): 4-13.
摘要
(
)
PDF
(2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酚氧化酶 (phenoloxidase,PO)与疟原虫卵囊黑化的关系。 [方法 ]以斯氏按蚊 /约氏疟原虫为模型 ,对 4组斯氏按蚊 (不吸血组、吸正常血组、吸感染血组和硝喹组 )血淋巴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和凝胶图像分析 ,检测单酚氧化酶 (monophenoloxidase ,MPO)和二酚氧化酶 (diphenoloxidase,DPO)活性。 [结果 ]吸正常血组和不吸血组蚊血淋巴中MPO及o DPO活性无明显差异 ;与吸正常血组或不吸血组相比 ,感染组MPO及o DPO活性无明显变化 ,但用药组d1 0 则显著增加 ,d1 5 显著降低。 [结论 ]斯氏按蚊血淋巴中PO活性变化与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在时间上一致。
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吡喹酮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
沈蕾;吴海玮;张兆松;RosemaryWeir;邵莉君;谢彰武;胡林生;陈淑贞;苏川;YaobiZhang;MartinGTaylor;吴观陵
2000, 18(1): 5-17.
摘要
(
)
PDF
(2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察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的细胞免疫应答状态及吡喹酮治疗对其影响。 [方法 ]采集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 12 9人 (粪检阳性者 6 4例 ,粪检阴性者 6 5例 ) ,吡喹酮治疗前及治疗后 45d的静脉血 ,以血吸虫成虫和虫卵抗原分别刺激诱生细胞因子 ,检测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IL 5、IL 10和IFN γ水平。 [结果 ]12 9例中 ,对血吸虫抗原刺激诱生的细胞因子水平粪检阴性组明显高于粪检阳性组 ;治疗后 ,细胞因子诱生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特别是IL 5和IFN γ。 [结论 ]流行区人群的细胞免疫应答显示总体下调趋势 ;吡喹酮治疗后出现细胞因子水平的明显升高。
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探讨
刘颖;袁鸿昌;林丹丹;刘跃民;胡飞;赵根明;姜庆五;张绍基
2000, 18(1): 6-20.
摘要
(
)
PDF
(1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 [方法 ]日本血吸虫病 2级和 3级肝纤维化患者 81例 ,1级肝纤维化患者 6 1例和无肝纤维化的血吸虫感染者 5 0例 ,就可能影响肝脏损伤的因素进行研究 ,对所有因素用有序回归模型分析。 [结果 ]可能与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有关的危险因素有 :血吸虫病治疗次数(OR =1 75 ) ,血吸虫感染间期 (OR =1 40 ) ) ,经常饮酒 (每天多于 1次 ,5年以上 ) (OR =1 95 )和晚期血吸虫病 (巨脾型和腹水型 )家族史 (OR =2 11)。 [结论 ]血吸虫反复感染、感染间期越长、经常饮酒和有晚期血吸虫病家族史的血吸虫病患者肝组织发生纤维化的危险性也越大。
ALLOZYME-BASED GENETIC VARIATION WITHIN AN UNSTABLE “POPULATION” OF CHINESE ONCOMELANIA HUPENSIS (GASTROPODA: RISSOACEA: POMATIOPSIDAE)
2000, 18(1): 7-23.
摘要
(
)
PDF
(1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尿液中循环抗原和抗体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
张恩英;娄文娴;薛纯良;王兆军
2000, 18(1): 8-25.
摘要
(
)
PDF
(1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尿液中血吸虫循环抗原和抗体检测对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夹心 ELISA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尿液中循环抗原 ,间接ELISA检测尿液中特异性抗体。 [结果 ]10例急性血吸虫病和 6 1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尿液中循环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 6 0 %和 40 % ,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 80 %和 6 1 7%。两者联合检测的总阳性率分别为 10 0 %和 71 7%。 10 0例健康对照者尿液中仅 3%出现假阳性。 [结论 ]检测尿液中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和特异性抗体简便、实用 ,为一种非损伤性的血吸虫病诊断方法。
美洲钩虫第三期幼虫cDNA库的构建及分析(英文)
詹斌;JohnHawdon;单强;任海南;强慧琴;肖树华;李铁华;冯正;PeterHotez
2000, 18(1): 9-29.
摘要
(
)
PDF
(2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美洲钩虫cDNA库从而获得该钩虫的基因结构信息以便从中寻找目的基因。 [方法 ]从美洲钩虫第三期幼虫中提取mRNA ,以mRNA为模板合成cDNA并连接入载体λZAPII以构建cDNA库 ,随机从该cDNA库中挑选单克隆进行测序获得EST并与基因库中现有基因进行比较推导其编码蛋白。 [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美洲钩虫cDNA库 ,未扩增库的滴度为 1× 10 7,插入基因片断的大小为 75 0~ 30 0 0bp .,库的重组率高 ,并从库中获得 11个EST序列 ,其中 7个与现有基因库中的某些功能蛋白有同源性。 [结论 ]首次构建了代表性较高的美洲钩虫cDNA库并从中鉴定出某些功能基因。
硕大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的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成军;斯崇文;王勤环;刘妍;钟彦伟;杨继珍;洪卫国
2000, 18(1): 10-32.
摘要
(
)
PDF
(1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克隆硕大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 (amastin)的编码基因序列。 [方法 ]应用核苷酸序列数据库 (GenBank)和表达序列末端片段数据库 (dbEST)的计算机检索与DNA文库的杂交筛选方法。 [结果 ]从dbEST数据库中获得一段 30 9nt的来源于硕大利什曼原虫的基因片段 ,据此设计探针 ,筛选硕大利什曼原虫的DNA文库 ,获得硕大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的编码基因。其开放读码框架由 5 5 2个核苷酸组成 ,编码产物由18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序列分析表明 ,硕大利什曼原虫与锥虫无鞭毛体蛋白一级结构的同源性为 2 3 5 %。 [结论 ]克隆的基因系硕大利什曼原虫表面蛋白编码基因 ,即无鞭毛体蛋白的编码基因。
肝片吸虫和猪蛔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免疫小鼠对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的保护力
孙文宇;刘述先
2000, 18(1): 11-36.
摘要
(
)
PDF
(2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天然肝片吸虫谷胱甘肽转移酶 (FhGST)和猪蛔虫谷胱甘肽转移酶 (AsGST)免疫的小鼠对日本血吸虫大陆株尾蚴攻击感染的保护力。[方法 ]从肝片吸虫和猪蛔虫中提取天然谷胱甘肽转移酶 (GST) ,免疫 3次 ,间隔时间为 14d和 7d。第 3次免疫后 5d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大陆株日本血吸虫尾蚴 30条 鼠。感染6wk后用肝门静脉灌注法收集成虫 ,分别计数肝脏、脾脏和大肠组织沉积虫卵数 ,并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结果 ]3个免疫组 (FhGST、AsGST和日本血吸虫rGST)分别与佐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的减虫率分别为2 7 8%、 37 9%、 33 1%和 31 3%、 41 0 %、 36 4% (P <0 0 1)。肝脏的EPG减卵率为 13 5 %~ 17 7% (佐剂对照组 ,P <0 0 5 )和 2 3 9%~ 2 7 6 % (空白对照 ,P <0 0 1)。脾脏的EPG减卵率为 30 4%~ 5 9 6 % (P <0 0 5 ) ,大肠的为 38 7%~ 6 2 3% (P <0 0 1)。 [结论 ]FhGST和AsGST具有明显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力。
猪囊尾蚴抗原cC1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及高效表达
陈蕊雯;林懿;孙树汉
2000, 18(1): 12-39.
摘要
(
)
PDF
(2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克隆及高效表达猪囊尾蚴抗原cC1。 [方法 ]将cC1cDNA片段以BamHI和PstI克隆到pGEM 3Z载体 ,改换限制性内切酶位点成BamHI和PstI,加上人工接头PstI BamHI XhoI后 ,克隆到pGEX 5T ,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 X5T cC1。 [结果 ]培养 3h、IPTG诱导 6h ,cC1表达量最高 ,表达量占细菌总量的 5 7% ,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猪囊尾蚴抗原cC1蛋白与囊尾蚴病猪血清有特异性的结合条带。 [结论 ]猪囊尾蚴抗原cC1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
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免疫应答
刘斌;何礼贤;瞿介明;胡必杰;王葆青;李锡莹
2000, 18(1): 13-42.
摘要
(
)
PDF
(1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应用糖皮质激素 (GC)诱发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Pneumocystiscariniipneumonia ,PCP)的免疫应答。 [方法 ]SD大鼠皮下注射GC建立免疫抑制PCP模型 ,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CD4+ T细胞 /CD8+ T细胞比例 ,肺泡灌洗液 (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 ,BALF)中淋巴细胞比例、sIL 2R和TNF α值。 [结果 ]①免疫抑制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CD4+ T细胞 /CD8+ T细胞比例降低 ,BALF中淋巴细胞比例、TNF α、sIL 2R均降低 ;②BALF中TNF α、外周血CD4+ T细胞 /CD8+ T细胞比值在PCP组中最低 ;③PCP组的BALF中淋巴细胞比例比PC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 [结论 ]使用GC造成大鼠免疫抑制 ,诱发PC感染后 ,CD4+ 减少及TNF α分泌降低。
SPA-ELISA检测弓形虫感染鼠尿中的循环抗原
金武官;李云珠;俞善昌;杨惠珍
2000, 18(1): 14-45.
摘要
(
)
PDF
(1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弓形虫感染早期诊断的简便方法。 [方法 ]用SPA ELISA检测轻度、中度和重度感染弓形虫鼠尿中弓形虫循环抗原 (TCA)。 [结果 ]轻度、中度和重度感染弓形虫 3组鼠尿中均检出TCA ,上述 3组分别于弓形虫感染后d6 、d3和d4显示阳性斑点。 [结论 ]SPA ELISA能检出弓形虫感染鼠尿中的弓形虫循环抗原 ,可用于弓形虫感染的早期诊断。
实验报道
三种凝集试验检测弓形虫抗体的定性和定量比较
张述义;魏梅雄
2000, 18(1): 15-48.
摘要
(
)
PDF
(1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用于检测弓形虫抗体的我室改良凝集试验 (MAT 1)、日本的胶乳凝集试验 (LAT)和法国的改良凝集试验 (MAT 2 )的实用价值。 [方法 ]用 3种试验对 2 88份人血清进行检测 ,比较阳性检出率与符合率等 ,并对检测的半定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种试验的阳性率 (9 7%、 8 9%和 8 1% )无显著性差异 (χ2 =0 392 ,P >0 0 5 )。平行检测相同对象的结果显示 :MAT 1与LAT的总符合率为 93 7% ,两法的相关系数r =0 6 13;LAT与MAT 2的总符合率为 94 5 % ,两法的相关系数r =0 5 5 1;MAT 2与MAT 1的总符合率为97 3% ,两法的相关系数r =0 841。应用配对资料的卡方检验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结果均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而且 ,3种凝集试验中任两法间的正相关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结论 ]检测弓形虫抗体的MAT 1、LAT和MAT 2具有很好的符合性 ,提示 3种方法用于常规普筛和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时可以相互替代。
防治经验
食蟹猴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两种抗原检测不同疟区人群中间接荧光抗体的实用性
罗曼珍;郑香;尚乐园;陈继峰;祝卫东;汤林华
2000, 18(1): 16-51.
摘要
(
)
PDF
(1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食蟹猴疟原虫 (P c.)和恶性疟原虫 (P f.)两种抗原在不同疟区人群疟疾抗体检测的实用性。 [方法 ]1997年 5~ 10月在海南省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流行区及河南省单纯间日疟区用P c 和P f 两种抗原测试人群疟疾抗体。 [结果 ]在海南省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流行区P c 和P f 两种抗原检测人群疟疾间接荧光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37 4%和 31 3% ,其阳性符合率为 83 9% ;河南省单纯间日疟流行区的P f和P c两种抗原阳性率分别为 2 3 0 %和 9 7% ,阳性GMRT分别为 42 9%和 2 9 3%。 [结论 ]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流行区P f和P c两种抗原均可用于人群疟疾抗体的检测 ,而单纯间日疟地区则以P c 抗原为优。
综述
血吸虫基因组研究进展
高馨;冯正
2000, 18(1): 17-54.
摘要
(
)
PDF
(2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讲座
孕期弓形虫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薛纯良
2000, 18(1): 18-57.
摘要
(
)
PDF
(2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摘要
N-吡啶-3-N’-苯基脲盐酸盐杀螺效果及抑制钉螺上爬作用的初步研究
鲍子平;黄立新;朱丹;朱达培;谢法仙;倪传华
2000, 18(1): 19-29.
摘要
(
)
PDF
(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在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实施全民药物治疗居民依从性的分析
郭家钢;胡广汉;熊玉龙;王延安;郑江
2000, 18(1): 20-59.
摘要
(
)
PDF
(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摘要
初步建立丝虫病数据管理信息系统
邹义洲;孙德建;刘文
2000, 18(1): 21-61.
摘要
(
)
PDF
(1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刺蛾过敏性荨麻疹的心电图改变
李朝品
2000, 18(1): 22-62.
摘要
(
)
PDF
(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班氏丝虫病鞘膜积液的手术治疗效果
陶增厚;郑惠君;陈宪;方仁丽
2000, 18(1): 23-51.
摘要
(
)
PDF
(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报
济南军区学校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的调查
赵普干;刘晓平;盛云杰;张桂珍;王宜军
2000, 18(1): 24-17.
摘要
(
)
PDF
(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省安溪县1950~1997年疟疾流行概况
廖亚华
2000, 18(1): 25-32.
摘要
(
)
PDF
(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状腺疾病患者感染弓形虫的调查结果
程晓莉;王海荣;汪长银
2000, 18(1): 26-59.
摘要
(
)
PDF
(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南省农垦系统6年疟疾病例调查结果
段景山;张宇滨;陈世裕;刘家敬;张世平
2000, 18(1): 27-61.
摘要
(
)
PDF
(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脑囊尾蚴病引起硬膜下积液一例
乔梁;邬祖良;潘云曦
2000, 18(1): 28-4.
摘要
(
)
PDF
(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丽筒线虫病一例
卢致民;安峰;张进顺;张振明
2000, 18(1): 29-36.
摘要
(
)
PDF
(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