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姜唯声, 陈红根, 曾小军, 等. 江西省土源性线虫流行状况的变化[J]. 江西医药, 2004, 39(增刊): 10-13. | [2] | 许隆祺, 余森海, 徐淑惠, 等. 中国人体寄生虫分布与危害[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 [3] | 魏庆宽, 徐凤全, 黄炳成, 等. 济宁市1981-2000年儿童肠道原虫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 2003, 3(6): 758-760. | [4] | 余森海, 许隆棋, 蒋则孝, 等. 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的报告I. 虫种的地区分布[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4, 12(4): 241-247. | [5] | 周宪民, 吴忠道, 汪维周, 等. 江西景德镇市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报告[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4, 12(S1): 216-218. | [6] | 蒋则孝, 许隆祺, 余森海, 等. 中国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的状况[J].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1997, 10(4): 264-268. | [7] | 黄文长, 石焕焕, 宾正凤, 等. 南昌市肠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J].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87, 27(3): 70-73. | [8] | 廖红群, 邱伟, 王玲, 等. 反复腹痛儿童肠道原虫的检测及临床研究[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0, 30(6): 876-878. | [9] | 田利光, 周晓农. 艾滋病患者几种易被忽视的肠道寄生虫感染[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8, 26(5): 376-381. | [10] | 国家卫计委办公厅.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的通知[J]. 首都公共卫生, 2014, 8(6): 241-244. | [11] | 杨树森.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作用[J]. 生物学通报, 1996, 31(8): 8-10. | [12] | 胡缨, 李艳文. 常见人体肠道原虫感染的临床概述[J]. 蛇志, 2013, 25(1): 54-57. | [13] | 卢思奇. 国内蓝氏贾第鞭毛虫研究[J].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1999, 6(4): 193-200. | [14] | 滕雪娇, 陈家旭, 田利光. HIV/AIDS患者合并肠道原虫感染状况[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 35(6): 607-614. | [15] | 刘颖, 李素华, 张雅兰, 等. 河南省人体肠道原虫感染现状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8, 36(3): 280-285. | [16] | 买买提江·吾买尔, 陈晓英, 伊斯拉音·乌斯曼, 等. 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体肠道原虫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6, 34(4): 361-365. | [17] | 陈宝建, 谢汉国, 张榕燕, 等. 福建省人体肠道原虫病调查分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8, 34(6): 542-545, 549. | [18] | 李顺平, 袁方曙, 李连信. 寄生虫病的社会经济学研究[J].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1995, 8(2): 143-145. | [19] | 胡缨, 黎学铭, 张鸿满, 等. 南宁市城区人群人芽囊原虫感染情况调查[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3, 8(6): 547-548, 555. | [20] | 李玉民, 赵宝福, 李文, 等. 人群感染肠道寄生虫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1, 15(5): 20-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