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作者指南
稿约
出版伦理规范
同行评议流程
网络首发出版
图表要求
参考文献要求及格式
本刊常用缩略语
退修和校样须知
版面费及发票事宜
审稿指南
审稿须知
审稿指南
审稿流程
同行评议道德规范
诚邀审稿专家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关于我们
出版道德规范
编辑人员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外审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部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友情链接
国内外检索库
中国知网
万方
维普
PubMed
WILEY
ELSEVIER
ScienceDirec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国内外相关刊物
贫困所致传染病(英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热带医学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Parasitology
Royal Soc Trop Med Hyg
Southeast A sian J TMPH
J Parasitol
Inter J Parasitol
British Med J
Parasit Immunol
J Parasitol Res
Parasitology Research
Trends Parasitol
Acta Trop
Am J Trop Med Hyg
Korean J Parasitol
Malar J
Am J Pub Hlth
相关领导机构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编辑协会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中国期刊协会
上海市期刊协会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1985年 第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5-11-30
上一期
下一期
1984年全国疟疾防治工作和发病情况
钱会霖
1985, 3(4): 241-243.
摘要
(
)
PDF
(2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疟疾防治工作 1984年疟防工作继续执行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方针,进一步抓好发热病人血检和现症病人治疗,以及南方地区的室内杀虫剂喷洒灭蚊,以减少休止期全民治疗和预防服药人数。据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1984年流行休止期治疗552.4万人,流行季节预防服药1,255万人,比1983年分别减
贵州省丝虫病流行特征及防治效果
陶增厚,郑惠君,何国柄,程文芳,李鸣皋,王世海,陈宪,方仁丽
1985, 3(4): 244-247.
摘要
(
)
PDF
(3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贵州省是我国防治丝虫病难度较大的省。防治前平均微丝蚴阳性率为9.86%,全省有丝虫病患者1,000,000余人。致倦库蚊和中华按蚊、雷氏按蚊嗜人亚种分别为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病的主要媒介。1970年以来,针对丝虫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点,制定了以治疗传染源为主的防治对策。至1984年,以大队为单位的微丝蚴阳性率均降至1%以下。近10余年的比较研究表明,在低度流行区,宜采用反复查治;在中、高度流行区宜反复查治结合全民服药或全民普服海群生药盐;在以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为主要媒介的马来丝虫病地区,在查治的基础上,可结合抗疟进行人房、畜圈滞留喷洒灭蚊,效果较为理想。
使用蚊帐与无蚊帐防蚊人群的疟原虫感染调查
林永建
1985, 3(4): 247-247.
摘要
(
)
PDF
(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百色县六食村于1982年曾发生疟疾暴发流行,我们对该村使用蚊帐和无蚊帐防蚊人群的疟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是逐家调查登记使用蚊帐与不使用蚊帐者,并分别采血镜检,比较两者的原虫率。
河南确山县班氏丝虫病传播强度的观察
史宗俊,袁以真,孙家振,郑学修,陈泽池,蔺西萌,石福田,边长志,郑秀芝,俞中保,黄倩,卫汴生,李振杰
1985, 3(4): 248-250.
摘要
(
)
PDF
(2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年传播潜势为指标,对确山县城郊公社三个大队的班氏丝虫病传播强度进行了观察。当地班氏丝虫病传播季节由6月下旬至10月上旬,约110天,以7月份传播强度为最高,每人可能被接种的感染期幼虫数为57条。三个大队的年传播潜势,在室外露宿者每人每个传播季节可能被接种的感染期幼虫数最高为95条,最低为12条,室内睡眠用蚊帐者最高为20条,最低为3条。
吡喹酮治疗日本血吸虫病合理剂量的探讨
陈名刚,华湘津,王鸣杰,许隆祺,余长葆,蒋寿柏,王梦成,王学贵
1985, 3(4): 251-253.
摘要
(
)
PDF
(2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00例粪孵阳性的日本血吸虫病患者,按分层随机抽样分为四组,分别采用吡喹酮总剂量60、50、40与30mg/kg-日疗法进行治疗;治毕6个月粪孵阴转率依次为79.8%、71.7%、78.8%与70.1%,各剂量组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建议,可以总剂量40mg/kg治疗慢性血吸虫病,并对30mg/kg总剂量作进一步研究。
第四次日中寄生虫病讨论会在日本召开
周肇西
1985, 3(4): 253-253.
摘要
(
)
PDF
(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四次日中寄生虫病讨论会于今年4月3日至5日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华医学会寄生虫病学代表团由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徐允盛、郑家骥、陶增厚、周肇西、黄琪林及牛忠玉组成。日方有33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的93名代表参加。我方有5篇论文在会上交流,日方交流19篇论文。双方均认为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日
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肝脏内的细胞反应
管晓虹,赵慰先
1985, 3(4): 254-258.
摘要
(
)
PDF
(11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C57BL/6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随着血吸虫及虫卵的发育,肝脏内产生相应的细胞反应。感染后第七天,肝窦及小叶间静脉周围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开始增加,在28天小叶间静脉周围开始出现浆细胞。提示宿主对童虫-成虫的反应是免疫反应。虫卵发育成熟后,肝窦内嗜酸性粒细胞再次升高,小叶间静脉周围各类细胞继续上升,提示宿主对童虫-成虫的反应与对虫卵的反应是分阶段的。本研究还发现,虫卵一旦发育成熟,肉芽肿迅速形成,推测虫卵成熟前宿主已处于致敏状态,宿主对童虫-成虫的免疫反应可能参与虫卵肉芽肿的形成。
美丽筒线虫病二例
张秀民,张利伟,许建伟,胡春,刘宗智
1985, 3(4): 258-258.
摘要
(
)
PDF
(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1 女性,38岁,1983年4月3日口腔一侧有灼热感,并见粘膜下有蠕动的线状异物。两小时后移至下唇内侧中部,取出后为长35mm,宽0.2mm白色线状虫体一条。当时虫体仍活动,几分钟后死亡。经白求恩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李芳
抗恶性疟原虫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李英杰,巢穗,欧阳明辉,刘燕,黄毅
1985, 3(4): 259-261.
摘要
(
)
PDF
(2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二次细胞融合中,经2~4次克隆后已建成28株抗恶性疟原虫(FCC-1/HN)的杂交瘤。其中针对裂殖子和成熟裂殖体抗原的McAb有9株,仅对裂殖体特异的有4株,对裂殖体和滋养体期原虫产生荧光反应的有15株。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检查这28株McAb对7种不同疟原虫的交叉反应。结果,仅有93D4和94B5属株特异性McAb,其余各株均对恶性疟原虫(安徽株)有明显荧光反应。有5株McAb(92A3,94A2,94A6,94B3和96B5)对间日疟原虫也有交叉,而96B5株还对诺氏疟原虫和含蟹猴疟原虫产生交叉反应。
检出微丝蚴与采血量的关系
李文备
1985, 3(4): 261-261.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群微丝蚴阳性率的高低及其条数的多寡,与采血量有关。我所在鲁南丝虫病的防治中,于晚8时至次晨2时对居民采血,取耳垂血分别涂3片,每片60mm~3,翌日常规染色、镜检计数微丝蚴。共查10,440人。结果60、120、180mm~3血液微丝蚴阳性人数分别为413、442和459人,阳性率分别为
日本血吸虫虫卵可溶性粗抗原及其主要血清学抗原的活性比较
洪静婉,河清,赵慰先
1985, 3(4): 262-265.
摘要
(
)
PDF
(2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曾进行日本血吸虫虫卵可溶性粗虫卵抗原(SEA_j)的血清学抗原分析,并用亲和层析法从粗SEA_j中分离获得主要血清学抗原(MSA)。本文进一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比较这两种抗原的血清学活性。结果表明,两种抗原与轻流行区血吸虫病人的粪检阳性符合率均为91.67%。SEA_j组的假阳性率为1.2%,MSA组则未出现假阳性。经棋盘滴定,SEA_j的最适抗原浓度为2.5μg/ml,MSA为1μg/ml。前者的抗原用量为后者的2.5倍,说明MSA具有较高的血清学活性。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动物某些生化指标的检测及其意义
徐麦玲,马德颖,魏承慈,徐肇玥,徐佩佩,戈顺娣,陆明廉
1985, 3(4): 266-268.
摘要
(
)
PDF
(2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察了血吸虫病家兔感染前后、形成肝纤维化前后和吡喹酮灌胃给药前后的血清单胺氧化酶、粘蛋白、血浆游离脯氨酸和羟脯氨酸的动态变化。感染后血清单胺氧化酶和粘蛋白明显升高,血浆游离羟脯氨酸和脯氨酸显著降低。治疗后血清粘蛋白迅速显著降低,并回复到正常水平;血清单胺氧化酶也显著降低,但未恢复正常。这些生化指标在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考核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
眼球裂头蚴病一例
莫景贵
1985, 3(4): 268-268.
摘要
(
)
PDF
(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7岁,其父代诉右眼球外侧红肿半年。检查见右眼球结膜外侧有两肿块,充血,呈叶状突起,上下排列,小指头样大,稍软。于右眼距角膜外缘5mm处作弧形切开球结膜,分离出两个肿块;一附于外直肌头端,紧贴球壁;另一处于外直肌与下直肌之间。 病理检查:肿块圆形囊状,0.9×0.7×0.3cm,
溴乙酰胺对妊娠大鼠及其胚胎的毒性
邵葆若,湛崇清,哈淑华
1985, 3(4): 269-271.
摘要
(
)
PDF
(2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妊娠6日的大鼠,每日喂溴乙酰胺≥24.8mg/kg(≥1/5LD_(50)),连续12日后,活胎率下降,胎鼠有外观畸形的8.5%。孕大鼠喂五氯酚钠≥25.1mg/kg(≥1/9LD_(50))连续12日,活胎率较溴乙酰胺组明显降低,外观畸形率(55%)及骨骼畸形率(75%)均明显升高。
带绦虫病150例的治疗
张文忠,路应连,张青云,肖蔼祥,王昌敬,田庆云,殷润华,梁玉萍,辛忠明,赵斌
1985, 3(4): 271-271.
摘要
(
)
PDF
(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是山西省常见的人体绦虫。我们收治病人150例,其中猪带绦虫141例,牛带绦虫9例,采用南瓜子、槟榔和灭绦灵驱虫,结果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对象 共收治粪便找到绦虫节片或绦虫卵患者150例,其中猪带绦虫141例,牛带绦虫9例。男性72例,女性78例,年龄为1.5岁至63岁。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疟疾抗体
李学忠,金淑仙,杨平方,余文祥
1985, 3(4): 272-275.
摘要
(
)
PDF
(2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采自我省不同疟区162份干血滴,包括恶性疟51例与间日疟111例,采用由当地分离的恶性疟原虫可溶性抗原进行ELISA试验,并用食蟹猴疟原虫(P.cynomolgi)替代抗原作对比,结果显示使用两种抗原的阳性符合率基本一致,但是用P.f抗原的几何平均滴度显著高于用P.c抗原者(371.76,324.68;P0.05),用P.f抗原测恶性疟患者血清阳性几何平均滴度显著高于用P.c抗原(527.8,383.71:t=1.72 P0.05)。在单纯间日疟区采集的49份血样使用P.c抗原的抗体阳性几何平均滴度显著高于P.f抗原,前者为388.84,后者为250.79(t=2.91 P0.01。)
昆明市农贸市场销售肉类旋毛虫感染的调查
张国华
1985, 3(4): 275-275.
摘要
(
)
PDF
(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自1964年2月西藏首次报道人体旋毛虫病病例后,黑龙江等地亦相继报道。1982~1983年作者对昆明市五个农贸市场进行了调查。 方法与结果 从猪、狗、牛、羊膈肌的不同部位、背肌、肋间肌、前肢或后肢,各剪取2×2cm的肌肉2块。每块剪成24小块,压片镜检旋毛虫囊包。检查猪254只、狗102只、牛30只、羊16只,猪和狗的感
海南岛保亭县恶性疟原虫对磷酸喹哌的敏感性
黄家章,兰秀汉,徐文章
1985, 3(4): 276-277.
摘要
(
)
PDF
(1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南岛保亭县南林公社罗葵大队连续使用磷酸喹哌(或含喹哌的防疟片3号)10年后,目前该地区恶性疟原虫对喹哌的敏感性与10年前使用时的疗效相似。单独使用喹哌对恶性疟原虫配子体无抑制生长作用,而与伯喹合用时,可阻断配子体生长,对外周血液配子体的清除时间为2~4天(平均2.8天)。
豫南地区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敏感性
黄在松,沈大勇,刘中霞,傅哲安,胡学光,代芝芳,李洪,黄应尧
1985, 3(4): 278-280.
摘要
(
)
PDF
(2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南省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敏感性如何,过去未经调查。1982年与1983年先后在豫南固始县和淮滨县,用28天体内试验法,测定了52例恶性疟现症患者,平均退热时间为46.4小时.原虫转阴时间平均为59.0小时。其中有2例延长到第6和第7天才转阴。同时用体外微量法成功地测定了9例,其中3例在含氯喹8微微克分子井才完全抑制裂殖体生成。此3例中有1例体内法测定第6天,原虫才转阴。本试验结果显示,豫南地区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抗性已处于初始阶段。
伯氏疟原虫ANKA株抗喹哌系红内期超微结构的观察
陈林,戴祖瑞,钱永乐,李泽琳,张奎汉,戴宝强,刘泽甫,王京玲
1985, 3(4): 281-283.
摘要
(
)
PDF
(14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了伯氏疟原虫ANKA株抗喹哌系(PR Line)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形态特征,如食物泡数量增多,泡膜明显增宽,并出现螺纹膜,线粒体数量增多,核膜肿胀,间隙增宽,并有圆或椭圆状色素颗粒呈团块凝集。
肺吸虫所致胸腔积液一例
邱美颂
1985, 3(4): 283-283.
摘要
(
)
PDF
(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22岁。因1982年11月发现右阴囊肿块于同年12月4日入院。患者于同年8月曾吃油炸蟹,2周后出现发热、咳嗽、气促和全身荨麻疹,5~6天后症状逐渐缓解。幼年有吃蟹史。体检:右肺底呼吸音稍弱,肝肋下1.5cm,无压痛。右腹股沟内侧至阴囊根部有1.5×1.0cm皮下结节3个。实验室检
肺吸虫病三例
李理,吴辛金
1985, 3(4): 283-283.
摘要
(
)
PDF
(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例1 男性,13岁。起病时低热、头昏、双脚无力,继而不能行走,以左侧为重。发病前4个月食过生蟹,无外伤史。体检:体温37.5℃,腰椎1~4脊突有压痛,下肢轻瘫,双大腿及腓肠肌有压痛,左侧为甚,皮肤温觉、痛觉尚存。腹壁及提睾反射减弱,双膝腱反射消失,跟腱反射左侧消失,右侧减弱。白细胞17,000,嗜酸40%;肺吸虫抗原皮试(简称“皮试”)阳性(卅),ELISA阳性(+)。脑脊液:
免疫抑制血吸虫感染动物增高肝内血吸虫虫卵得量的研究
胡永德,李允鹤,杨光堡,殷水龙,吴宗泉,骆伟,钱铭,吴建中,郑效玉
1985, 3(4): 284-286.
摘要
(
)
PDF
(2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感染日本血吸虫家兔分为每日、间日注射醋酸可的松(ACT)25mg和对照组3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注射ACT者,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受到显著抑制;其中每日注射者肝组织内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病变的减弱程度和血吸虫虫卵的活性与得量的增高,均较间日注射者为显著。因此,可应用免疫抑制方法提高感染兔肝组织内的虫卵得量,以供免疫学研究应用。
问题解答
1985, 3(4): 286-286.
摘要
(
)
PDF
(1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卵沉淀反应(COP)孵育时间,究以48小时抑72小时为适宜?(无锡县卫生防疫站杨树男) 目前在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地区进行COP时,以孵育72小时为宜。由于这类地区血吸虫病人血清中的抗体水平较低,必须延长孵育时间,才能提高其阳性检出率。苏州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和常熟市
日本血吸虫染色体的初步研究
许阿莲,王炳夫
1985, 3(4): 287-289.
摘要
(
)
PDF
(9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染色体的数目为2n=16,n=8。其核型分为三组:第一组,1~2号染色体,1号为大的亚端部着丝点。2号为大的亚中部着丝点,系性染色体,雌性为异配性别(ZW):雄性为同配性别(ZZ)。第二组,3~5号染色体,为亚端部着丝点。第三组,6~8号染色体,为亚端部和中部着丝点。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核型与曼氏血吸虫核型有明显不同,符合亚洲组裂体吸虫表现。
卫生部对贵州省凯里等十二个县(市)基本消灭疟疾考核总结会简讯
钱会霖
1985, 3(4): 289-289.
摘要
(
)
PDF
(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卫生部组织的疟疾考核组,1985年9月1日至15日对贵州省凯里等十二个县(市)基本消灭疟疾进行了考核。考核组由十八个省、市、自治区和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寄生虫病研究所选派的22名专业人员组成。经过重点考核四个县(市)和对其余八个县的考查,考核组认为这十二个县(市)已达到
分泌抗弓形虫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陈彩华,傅翠娥,蒋柏鸣,范黎
1985, 3(4): 290-292.
摘要
(
)
PDF
(2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弓形虫速殖子可溶性抗原对BALB/c小鼠免疫所得脾细胞与NS-1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分泌抗弓形虫抗体阳性杂交瘤11个,阳性率为5.1%。选择强阳性杂交瘤1个进行克隆化培养,获得1株稳定分泌特异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ELISA测试该株杂交瘤细胞接种BALB/c小鼠诱生腹水抗体效价为1:51,200。此株分泌抗弓形虫单克隆抗体鉴定属IgG_(2a)亚型。
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后出现精神异常一例
金宏地,陈月祥
1985, 3(4): 292-292.
摘要
(
)
PDF
(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32岁。因粪孵血吸虫毛蚴阳性于1982年4月25日住院采用吡喹酮总剂量60mg/kg,分二天治疗。治后第四天,因患者兴奋躁动、焦虑紧张、行为反常而转来我院。患者以往有头昏、眩晕、失眠史。入院时表现为焦虑紧张、思维散漫和言语增多,
猪巨吻棘头虫染色体核型的初步观察
何麟,刘国章,闵秀婷,许派波,吕慧英,李文盛
1985, 3(4): 293-294.
摘要
(
)
PDF
(10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猪巨吻棘头虫成虫的卵细胞染色体进行了观察,其染色体为6对(2n=12,n=6)。其中大型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对,中型中部着丝粒染色体3对,小型亚端着丝粒染色体1对和小型端部着丝粒染色体1对。
西伯利亚紫堇治疗继发性小鼠包虫病的效果
叶于聪,陈钦铭,寇星灿,许子俊,王志刚,熊素梅,张荣泉,方明明,阎风菊
1985, 3(4): 295-297.
摘要
(
)
PDF
(12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伯利亚紫堇的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和总生物碱,不论腹腔注射或口服均有抑制小鼠体内棘球蚴生长发育的作用。表现为囊肿减轻率70~85.2%,血清抗体滴度较对照组为低。扫描电镜可见蚴囊表面呈斑块状剥蚀及喷火口样凹陷。透射电镜观察到生发膜皮层细胞微绒毛发育不良,微管扩张、破裂、线粒体肿胀。作者认为西伯利亚紫堇中确实存在抗细粒棘球蚴的活性物质。
广西贺县裂头蚴病一例与虎斑蛙自然感染的调查
文超福
1985, 3(4): 297-297.
摘要
(
)
PDF
(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3年我们在贺县桂岭镇发现裂头蚴病一例。患者为女性,41岁。因右眼胀痛、反复流脓,继以失明和周围皮肤溃烂而就诊。1982年来患者曾多次用当地虎斑蛙肉贴敷右眼附近溃烂处,曾见有乳白色小虫钻入皮内。检查:右眼上下睑肿胀。右眼球高度突出,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有溃疡。视力丧
新疆肝泡状棘球蚴病43例的临床观察和治疗
姚秉礼,富立民,徐德征,李俊,丁兆勋,蔡世烈
1985, 3(4): 298-300.
摘要
(
)
PDF
(10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3例肝泡状棘球蚴病均经剖腹探查和病理检查证实,主要症状为右上腹包块,其中能作根治切除术者5例;姑息性切除者6例,其中4例用福尔马林药液冲洗坏死腔并引流,均获明显改善。不能手术而采用甲苯咪唑治疗13例,成人剂量1.2~1.5g/日,30日为一疗程,间隔1周至1月重复治疗,共治疗1~16个月,病情改善,包块缩小;无明显副作用。
尸检发现4,604条鞭虫寄生一例
杨维平,张跃,於朝荣
1985, 3(4): 300-300.
摘要
(
)
PDF
(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鞭虫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我们在尸检中发现一例鞭虫寄生数达4,604条,且合并感染蛔虫和十二指肠钩虫。 尸号扬医72,女性,约40岁,双下肢残缺,生前以双膝行走,死于1983年。死后以20%福尔马林液固定保存。1984年三月尸检时发现肠道内有大量鞭虫寄
我国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和防治对策的探讨
张建中
1985, 3(4): 301-303.
摘要
(
)
PDF
(2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大山区血吸虫病的流行情况及防治现状,对今后的防治策略进行了讨论。在钉螺分布广、灭螺难度大、又不易调动劳动力进行防治工作的情况下,大山区防治血吸虫病的策略似应作适当调整。由于近年来治疗药物和查病方法的改进,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又大都呈局灶性分布,人群流动少,钉螺分布呈单元性,野生动物在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中的意义不大,可以把病人和病畜的化疗作为防治重点。近几年大山区防治血吸虫病研究试点资料表明:应用吡喹酮反复治疗病人、病畜,可以大幅度降低人群和家畜的感染率,从而有可能达到控制血吸虫病。在消灭传染源的同时,还应消灭易感地带的钉螺:对有螺无病地区的钉螺,可进行定期监测。
RPHA检测日本血吸虫病病人HBsAg时嗜异性抗体的干扰
刘中起,李之舜,魏望远
1985, 3(4): 304-305.
摘要
(
)
PDF
(1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79年我们用反向被动血凝试验(RPHA)检测日本血吸虫病病人HBsAg时,发现其阳性率较一般人群高,特别是急性期患者。1980年以来,我们对此作了进一步观察,并探讨了其原因。材料和方法 一、血清标本: (一)929例各期血吸虫病病人:其中急性期146例、晚期236例、慢性早期547例。均系确诊住
蝲蛄体内卫氏并殖吸虫囊蚴的分布及其囊蚴壁的扫描电镜观察
李得垣,孔庆长,刘玉珍,刘瑞德,王继春,张丹姝,张传生
1985, 3(4): 306-307.
摘要
(
)
PDF
(3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在蝲蛄体内的分布,过去调查的结果不尽相同。原亲雄(1916)报告以寄生于肌肉尤以近关节处居多。阿部和浅田(1939)报告多寄生于内脏和鳃。作者等(1958)在辽宁凤城和宽甸的调查以头胸部肌肉最多,鳃和内脏最少。其寄生部位在不同地区是否相同,有进一步探明的必要。此外,囊蚴壁的层数和厚度在并殖吸虫虫种鉴
结膜吸吮线虫感染二例
王安民,樊兰亭,胡以懋
1985, 3(4): 307-307.
摘要
(
)
PDF
(2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例1 男,9个月,河南省午阳县人。因6天来发现患儿眼内有丝状物蠕动,于1983年9月12日就诊。曾先后于左、右眼内取出3条和2条白色线虫。家中及邻居均有犬,但无直接接触。检查:眼
1984年全国疟疾疫情分析讨论会简讯
钱会霖
1985, 3(4): 307-307.
摘要
(
)
PDF
(2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会议于1985年5月6日至9日在上海市召开。参加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生防疫站或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卫生部卫生防疫司、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及其所属的寄生虫病研究所等单位代表,以及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疟疾专题委员会部
长膜壳绦虫病一例及虫体形态变异
周慧娟,梁幼生,孙人杰
1985, 3(4): 308-308.
摘要
(
)
PDF
(10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膜壳绦虫首先由0lfer(1766)于鼠体内发现,人体首例由Rudolpbi(1819)报告,至今国外报道有200多例;国内病例报道53例(附表)。1984年3月,我们发现长膜壳绦虫病一例,用槟榔南瓜子驱出成虫 并进行虫体测量和观察。
蛔虫与华枝睾吸虫感染的血清IgE水平
刘兆铭,连建安,白功懋,李淑红
1985, 3(4): 309-309.
摘要
(
)
PDF
(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就长春地区蛔虫与华枝睾吸虫单独感染或合并感染者的血清IgE水平检测结果,简报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被检血清:通过粪检虫卵确诊有蛔虫、华枝睾吸虫单独或合并感染而无其他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成人血清,从中选取HBsAg,抗HBc阴性血清置-20℃冰箱保存备用。 二,冻干马抗人 IgE诊断血球:购自北京生物制品所,批号82—4,经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参考
缅怀著名寄生虫学家洪式闾教授
徐陬
1985, 3(4): 310-310.
摘要
(
)
PDF
(2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洪式闾教授逝世已经30周年.他1917年毕业于北京医学专门学校。1920年赴德国进修病理学,后因决心以消灭寄生虫病为终身事业而改为专攻寄生虫学。1923年回国,先后曾担任北京医科大学教授兼校长,创办杭州医院和热带病研究所,担任南通学院教授兼医科主任和江苏医学院教授兼寄生虫学部主任,并曾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5年第3卷文题索引
1985, 3(4): 311-314.
摘要
(
)
PDF
(3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5年第3卷作者索引
1985, 3(4): 315-318.
摘要
(
)
PDF
(2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读者·作者·编者
1985, 3(4): 320-320.
摘要
(
)
PDF
(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刊创刊三年来,承蒙广大读者与作者热情关怀、大力支持,并对本刊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与建议,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创刊三年来,本刊由64页版面增为80页版面出版,由每期20篇增至每期40篇以上。目前本刊已进入与寄生虫学及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