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作者指南
稿约
出版伦理规范
同行评议流程
网络首发出版
图表要求
参考文献要求及格式
本刊常用缩略语
退修和校样须知
版面费及发票事宜
审稿指南
审稿须知
审稿指南
审稿流程
同行评议道德规范
诚邀审稿专家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关于我们
出版道德规范
编辑人员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外审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部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友情链接
国内外检索库
中国知网
万方
维普
PubMed
WILEY
ELSEVIER
ScienceDirec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国内外相关刊物
贫困所致传染病(英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热带医学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Parasitology
Royal Soc Trop Med Hyg
Southeast A sian J TMPH
J Parasitol
Inter J Parasitol
British Med J
Parasit Immunol
J Parasitol Res
Parasitology Research
Trends Parasitol
Acta Trop
Am J Trop Med Hyg
Korean J Parasitol
Malar J
Am J Pub Hlth
相关领导机构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编辑协会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中国期刊协会
上海市期刊协会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1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1-06-3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阿苯达唑乳剂治疗肝囊型包虫病212例临床疗效观察
柴君杰;孟贺巴特;焦伟;孙德玉;梁斌;石劲草;付承;李雄;毛一丁;王秀玲;多力坤;古丽拜尔;王燕春;高芳华;肖树华
2001, 19(3): 1-134.
摘要
(
)
PDF
(3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验证新剂型阿苯达唑乳剂对肝囊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2 12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用阿苯达唑 10 m g/ (kg· d)和 12 .5 mg/ (kg· d)两种剂量进行治疗。服药 3个月复查 1次为 1个疗程 ,各疗程之间不间断连续用药。以 B超影像特征为主判定疗效 ,观察不同疗程的效果。以停药时的检查结果为近期疗效。停药后随访 1~ 4年的结果为远期疗效。 结果 两个剂量组共 2 12例患者的平均近期疗效 :治愈率为74.5 % ,有效率为 99.1% ,无效率为 0 .9%。平均远期疗效 :治愈率为 83.1% ,有效率为 89.3% ,无效率为 0 .6 % ,复发率为 10 .2 %。以 12 .5 mg/ (kg· d)连续治疗 9个月的疗效较好。复发病例再治疗的效果良好。 结论 阿苯达唑乳剂对肝囊型包虫病的临床疗效超过当前包虫病药物治疗的最好水平 ,疗效稳定可靠 ,不良反应轻微 ,可成为治疗包虫病的首选药物。
抗日本血吸虫膜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的构建及表达
俞小淙;蒋欣;黄浩旻;张众;林晴;管晓虹;黄华樑
2001, 19(3): 2-140.
摘要
(
)
PDF
(4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用基因工程抗体技术构建抗日本血吸虫膜蛋白特异的单链抗体。 方法 用抗体框架区的通用引物 PCR扩增抗日本血吸虫膜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NP11- 4的 VH 及 VL 基因 ,测序分析其核苷酸序列。用VH 和 VL 基因在 p THA90质粒载体中构建成单链抗体基因并诱导表达。 结果 扩增获得 NP11- 4的 VH 和 VL基因 ,经测序分析确定为新发现的抗体可变区序列 ,构建成排列顺序为 VH- linker- VL 的单链抗体基因 ,经诱导表达出与硫氧环蛋白融合的单链抗体 ,大小约为 36 .2 k Da,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结论 成功地构建和表达了抗日本血吸虫膜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
阿苯达唑脂质体生发层单抗复合物治疗小鼠细粒棘球蚴病效果观察
牛荣丽;薛弘燮;莫红梅
2001, 19(3): 3-144.
摘要
(
)
PDF
(3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阿苯达唑免疫脂质体 (IL - Alb)治疗小鼠细粒棘球蚴病的效果。 方法 每只小鼠感染约 10 0 0个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 ,80天后随机分为 5组 ,4个治疗组分别给予阿苯达唑 (Alb)、阿苯达唑脂质体 (L-Alb)、阿苯达唑亚砜脂质体 (L - Albso)及 IL - Alb,按原药 10 0 m g/ (kg.d)× 5 d ip,连续 3个疗程 ,另 1组为对照组。治疗效果按囊重抑制率、常规病理切片、超微结构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囊药含量 4个指标综合评价。 结果 L - Alb治疗组 ,囊重抑制率为 80 .3% ,囊药含量为 2 .18μg/ g,优于 Alb组囊重抑制率为 6 1.2 % ,囊药含量为 0 .76μg/ g;而 IL- Alb组的囊重抑制率为 91.45 % ,囊药含量为 5 .15 μg/ g。组织病理损伤以 IL- Alb组较重。 结论 免疫脂质体作为 Alb载体 ,可增加药物的靶特异性 ,提高 Alb治疗细粒棘球蚴的疗效。
浙江省第二次人体寄生虫虫种分布抽样调查
屠兴国;姚立农;黄学敏;陈华良;余可根;蒋妙根;朱文明;陈玉满;刘北斗;雷昌球
2001, 19(3): 4-148.
摘要
(
)
PDF
(2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为查明浙江省人体寄生虫感染新情况 ,于 1998~ 1999年开展了第二次虫种分布抽样调查。 方法 根据《抽样调查国家标准》,在原 2 8县按片区比例随机抽取 10县 30个点 ,按《全国人体寄生虫虫种分布调查方案》进行了调查。 结果 共调查 15 6 98人。总感染率为 2 2 .84% ,较 1989年下降 71.5 1%。查见 17种寄生虫 ,较 1989年减少 9种。 结论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 ,并采取以集体化疗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浙江省人体寄生虫感染已较大幅度地降低。
约氏疟原虫孢子增殖特异18S核糖体DNA部分序列及其检测应用
徐晓春;瞿逢伊;宋关鸿
2001, 19(3): 5-152.
摘要
(
)
PDF
(3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测定约氏疟原虫 By2 6 5株 S型 18S r DNA序列 ,并用于蚊体内疟原虫的分子检测。 方法 根据伯氏疟原虫 S型 18S r DNA序列 ,合成一对保守区引物 ,从感染约氏疟原虫 7d后的斯氏按蚊中肠组织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扩增约氏疟原虫 S型 18S r RNA片段并测序 ,据此序列合成约氏疟原虫 S型 18S r D-NA种型特异引物 ,与保守的逆转录引物配伍 ,对感染后 1~ 7d蚊体内约氏疟原虫 S型 18S r RNA表达量进行RT- PCR检测。 结果 扩增的约氏疟原虫 S型 18S r DNA片段长度为 92 0 bp,与伯氏疟原虫 S型和约氏疟原虫A型的同源性分别为 95 .3%和 94.0 %。 RT- PCR检测结果显示卵囊密度与扩增带强度明显一致 ,且敏感性高于解剖镜检方法。感染后 3d即可检出蚊体内疟原虫 ,而此时卵囊在光镜下尚难识别。 结论 测定了约氏疟原虫S型 18S r DNA的部分序列 ,将其作为分子指标 ,可早期、敏感、特异和半定量检测蚊体内感染的疟原虫。
东方田鼠天然抗体相关的日本血吸虫抗原基因筛选和克隆
阎玉涛;刘述先;宋光承;徐裕信;何永康
2001, 19(3): 6-156.
摘要
(
)
PDF
(2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东方田鼠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天然抵抗力的蛋白分子基因。 方法 用未感染日本血吸虫的东方田鼠血清免疫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 c DNA文库 ,将阳性重组子克隆及测序。利用软件和互联网对核酸序列进行分析 ,确定目的基因。 结果 筛选出编码东方田鼠天然抵抗力相关的 7种蛋白分子基因 :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热休克蛋白、 2 2 .6 k Da膜相关抗原、副肌球蛋白、细胞色素 C及组织蛋白酶 B。 结论 东方田鼠对日本血吸虫的天然抵抗力可能有许多蛋白分子参与。
日本血吸虫10.6 kDa膜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沈际佳;蒋作君;余新炳;汪学龙;王维
2001, 19(3): 7-159.
摘要
(
)
PDF
(1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寻找新的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疫苗候选分子。 方法 用具保护性的抗血吸虫膜单抗及免疫血清筛选日本血吸虫 c DNA文库 ,PCR扩增 c DNA插入片段 ,A - T连接法将筛选获得的 3个基因片段克隆到p GEM- T载体上 ,自动测序仪测序 ,序列送 BL AST基因服务站进行同源性分析。重新设计引物扩增编号为 B8克隆的开放阅读框碱基序列 ,先将其克隆入 p GEM- T载体质粒 ,再定向亚克隆入 p BK- CMV表达质粒 ,IPTG诱导表达后用 SDS- PAGE和 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达产物。 结果 经双酶切及 PCR法均证实基因重组成功。其特异性表达产物约为 10 .6 k Da蛋白抗原。表达产物可被免疫血清及单抗识别。 结论 构建了编码日本血吸虫 10 .6k Da蛋白基因表达克隆。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灭蚴宁)治疗蠕形螨病疗效观察
袁方曙;郭淑玲;仇祯绪;邓树海;黄桂华
2001, 19(3): 8-162.
摘要
(
)
PDF
(3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灭蚴宁治疗蠕形螨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单盲、平行对照试验 ,将螨性痤疮81例和酒渣鼻 6 2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涂抹灭蚴宁和新肤螨灵 ,每天早、晚各 1次 ,连续 6 wk。 结果灭蚴宁对痤疮的基本控制率、显效率、好转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5 3.7%、41.5 %、4.9%和 10 0 % ,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对酒渣鼻的基本控制率、显效率、好转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40 .6 %、40 .6 %、18.8%和10 0 % ,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试验组未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 灭蚴宁治疗蠕形螨病安全有效。
溶组织内阿米巴半胱氨酸蛋白酶的纯化及其活性的初步研究
严哲;陈绳亮;毛孙忠
2001, 19(3): 9-165.
摘要
(
)
PDF
(1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溶组织内阿米巴通过基底膜进入固有膜的机制 ,了解其半胱氨酸蛋白酶 (cysteine pro-teinase,CP)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 方法 阿米巴裂解液通过 laminin- Sepharose亲和层析和分离纯化 ,经分子量测定、测序及抑制剂实验 ,证明为 CP,以凝胶电泳测定其水解活性。 结果 纯化的 CP与 laminin有较强亲和力 ,其分子量为 2 7k Da,被 EC- 6 4所抑制 ,并具水解活性。 结论 溶组织内阿米巴半胱氨酸蛋白酶与胞外基质lam inin特异性结合 ,起水解作用 ,可能是入侵肠粘膜细胞基底膜的关键。
实验报道
重组犬钩虫分泌蛋白抗血清的免疫反应性
闻礼永;HotezPJ
2001, 19(3): 10-168.
摘要
(
)
PDF
(1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重组犬钩虫分泌蛋白抗血清与钩虫不同种、期抗原的免疫反应性。 方法 用微型垂直电泳槽进行 SDS- PAGE,以低分子量标准蛋白作参照。EL IB试验 :以重组犬钩虫分泌蛋白 - 1(Ac- r Asp- 1)或重组犬钩虫分泌蛋白 - 2 (Ac- r Asp- 2 )免疫鼠血清作第一抗体 ,羊抗鼠 Ig G- HRP作第二抗体 ,用 Western blotting发光底物试剂反应 ,全自动摄影 ,按照底片中显示带的位置测出相应分子量。 结果与结论 Ac- r Asp- 1组分为 45k Da,其免疫血清能识别犬钩虫第 期幼虫 (Ac- L3)抗原和 Ac- r Asp- 1,不与十二指肠钩虫成虫 (Ad- A)、十二指肠钩虫第 期幼虫 (Ad- L3)、美洲钩虫成虫 (Na- A)、犬钩虫成虫 (Ac- A)、巴西日圆线虫成虫 (Nb- A)抗原和 Ac- r Asp- 2起反应 ;Ac- r Asp- 2组分为 2 4k Da,其免疫血清能识别 Ad- A、Ad- L3、Na- A、Ac- A、Ac- L3抗原和 Ac- r Asp- 2 ,不与Nb- A抗原和 Ac- r Asp- 1起反应。
人芽囊原虫的形态与超微结构
何妮;张月清;洪明理;丛敏
2001, 19(3): 11-172.
摘要
(
)
PDF
(2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人芽囊原虫的形态与超微结构。 方法 对人芽囊原虫培养 4~ 5 d的培养物进行多种染色后置光镜下观察形态结构 ,同时经过 4%的戊二醛固定处理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 结果 人芽囊原虫形态有空泡型、颗粒型、阿米巴型、复分裂型及包囊型等。分裂方式有二分裂方式及孢子分裂方式。透射电镜下可见虫体内含有细胞核、线粒体、粗面内质网、脂滴和溶酶体等细胞器 ,泡状结构内含有糖原颗粒。 结论 人芽囊原虫空泡型的泡状结构可能与储留排泄物有关 ,阿米巴型可能系该虫的致病类型。
用PCR技术检测大鼠弓形虫DNA
耿志辉;何成彦;张永生;李淑红;杜军;刘利;方艳秋;朱刚;李佳和
2001, 19(3): 12-175.
摘要
(
)
PDF
(2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伯氏疟原虫ANKA株染色体核型分析
陈颖丹;张家埙;林宝英
2001, 19(3): 13-178.
摘要
(
)
PDF
(2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伯氏疟原虫 ANKA株染色体分子核型 ,确定染色体的数目与大小。 方法 用脉冲凝胶电泳 (PFGE)方法对伯氏疟原虫 ANKA株进行核型分析。 结果与结论 伯氏疟原虫 ANKA株染色体共 14条 ,其大小为 0 .6~ 3 Mb。第 5~ 7和第 9~ 12条染色体在电泳中表现为共迁移。为利用多种特异性基因制作探针进行杂交 ,并对特异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提供参考。
湖北钉螺卵的扫描电镜观察
夏全斌;阮幼冰;刘冰;谈佩萍
2001, 19(3): 14-181.
摘要
(
)
PDF
(2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包裹钉螺卵的泥皮结构和泥皮下胶质膜 (三级卵膜 )表面构造。 方法 自东洞庭湖草滩钉螺孳生地采集泥皮无破损湖北钉螺螺卵 ,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与结论 钉螺卵泥皮呈蜂窝状 ,由无定形腐植质小块和直径约 2 .6~ 9.2 μm的土壤颗粒粘接而成。泥皮有许多小洞 ,洞壁有细小皱褶。泥皮厚度约 6 0 μm,泥皮与内侧胶质膜接触面布满圆形或不规则圆形凹陷 ,未见小洞穿通迹象。胶质层表面有蛋白质纤维呈网状覆盖 ,并有锥状突起形成。
综述
青蒿素类抗疟药的作用机制
翟自立;肖树华
2001, 19(3): 15-185.
摘要
(
)
PDF
(3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摘要
1518例细粒棘球蚴病综合治疗效果观察
唐群科;张瑛;王校智;李永寿
2001, 19(3): 16-186.
摘要
(
)
PDF
(1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报
实验教学中寄生虫虫卵标本的回收再利用
王唯唯;陈传;黄文达
2001, 19(3): 17-165.
摘要
(
)
PDF
(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显像对51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门脉高压的诊断分析
杨军;张命生
2001, 19(3): 18-175.
摘要
(
)
PDF
(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许昌市48年疟疾防治工作回顾
温红伟;韩灿宇;韩庆宇;从克;郭影;赵书锋
2001, 19(3): 19-185.
摘要
(
)
PDF
(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洛阳市城乡小学生蛲虫感染情况调查
王新彩;刘润芳
2001, 19(3): 20-187.
摘要
(
)
PDF
(1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州市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监测
陆锦明
2001, 19(3): 21-188.
摘要
(
)
PDF
(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肠蛔虫病长期误诊病例分析
高磊;韩明锋
2001, 19(3): 22-190.
摘要
(
)
PDF
(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铜陵县1996~2000年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金江;潘新平
2001, 19(3): 23-191.
摘要
(
)
PDF
(1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泡球蚴病62例治疗体会
梁东;李桂萍;傅振超;俞天生;王学德;石瑜岚
2001, 19(3): 24-封三.
摘要
(
)
PDF
(1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眼蝇蛆病2例报告
张劭茹;齐月梅
2001, 19(3): 25-140.
摘要
(
)
PDF
(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尿道铁线虫病1例报告
钟建安;杨发柱
2001, 19(3): 26-178.
摘要
(
)
PDF
(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间日疟1例
邹银双
2001, 19(3): 27-181.
摘要
(
)
PDF
(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椎管内猪囊尾蚴病3例报告
张占普;王涛;李明洙;武文元;富春雨
2001, 19(3): 28-189.
摘要
(
)
PDF
(1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