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作者指南
稿约
出版伦理规范
同行评议流程
网络首发出版
图表要求
参考文献要求及格式
本刊常用缩略语
退修和校样须知
版面费及发票事宜
审稿指南
审稿须知
审稿指南
审稿流程
同行评议道德规范
诚邀审稿专家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关于我们
出版道德规范
编辑人员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外审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部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友情链接
国内外检索库
中国知网
万方
维普
PubMed
WILEY
ELSEVIER
ScienceDirec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国内外相关刊物
贫困所致传染病(英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热带医学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Parasitology
Royal Soc Trop Med Hyg
Southeast A sian J TMPH
J Parasitol
Inter J Parasitol
British Med J
Parasit Immunol
J Parasitol Res
Parasitology Research
Trends Parasitol
Acta Trop
Am J Trop Med Hyg
Korean J Parasitol
Malar J
Am J Pub Hlth
相关领导机构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编辑协会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中国期刊协会
上海市期刊协会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2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9-12-30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2008年全国疟疾形势
周水森;王漪;房文;汤林华
2009, 27(6): 1-457.
摘要
(
)
PDF
(1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根据2008年全国有疟疾发病的 22 个省(市、区)专业单位上报的年度疟疾防治工作总结和有关疫情报表(年报系统)汇总整理,除特别注明“网络直报”外,所有疫情数据均来自年报系统。
2008年全国疟疾报告疫情在2007年基础上继续下降,22个省(市、区)858个县有疟疾病例报告,病例总数为26 873例,较上年(50 148例)下降46.4%。云南、安徽、海南、广西、辽宁、湖北、上海、四川、浙江、江苏、河南、重庆、广东、江西和山东等15省(市、区)疟疾发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云南和安徽两省降幅达50%以上;海南、广西、辽宁等3省(区)降幅达40%以上。甘肃、福建、山西、贵州、湖南、西藏、陕西等7省(区)疟疾发病有所上升,其中甘肃省升幅达116.7%;福建省升幅达86.4%。云南、安徽、浙江和湖北等4省的10县24乡(镇)93村,约3.3万人口范围内发生疟疾局部暴发,暴发病例(266例)占发病总数的1.0%。
论著
亚洲带绦虫烯醇化酶基因的原核表达、鉴定与组织定位
杜武英;戴佳琳;黄江;胡旭初;徐劲;余新炳;廖兴江;郎书源
2009, 27(6): 2-462.
摘要
(
)
PDF
(3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表达亚洲带绦虫(
Taenia asiatica
,
Ta
)成虫烯醇化酶(enolase,ENO)基因,并对其进行组织定位和免疫反应性分析。 方法 通过大规模测序从亚洲带绦虫cDNA文库中确定ENO基因,PCR扩增目的片段,将其克隆至表达质粒pET-30a(+),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观察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蛋白,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该重组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将重组蛋白免疫SD大鼠制备免疫血清,ELISA检测抗体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确定ENO在亚洲带绦虫成虫组织中的定位。 结果 PCR、双酶切和DNA测序结果均表明,重组质粒pET-30a(+)-
Ta
ENO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蛋白
Ta
ENO的相对分子质量(
M
r)为47 000。经亲和层析获高纯度的蛋白,蛋白浓度为0.37 mg/ml。重组蛋白
Ta
ENO能被SD大鼠抗血清、感染亚洲带绦虫的猪血清和患者血清识别。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
Ta
ENO主要定位于成虫的表膜。 结论 纯化后的亚洲带绦虫成虫烯醇化酶重组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反应性,烯醇化酶主要定位于成虫表膜。
约氏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对TNF-α刺激人肝癌细胞株核转录因子活化的抑制作用
丁艳;陈继德;周桃莉;付雍;彭小红;徐文岳
2009, 27(6): 3-466.
摘要
(
)
PDF
(2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约氏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人肝癌细胞株HepG2核转录因子-κB (NF-κB)活化的影响。 方法 以约氏疟原虫BY265株子孢子总RNA为模板,用RT-PCR扩增CSP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并克隆至pFLAG-CMV8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FLAG-CMV8-CSP。以兔抗CSP多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pFLAG-CMV8-CSP能否在HepG2细胞中正确表达,及其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分为3组,A组(阴性对照组)为转染质粒pFLAG-CMV8的HepG2细胞,B组以100 ng/ml TNF-α刺激转染质粒pFLAG-CMV8的HepG2细胞,C组以100 ng/ml TNF-α刺激转染质粒pFLAG-CMV8-CSP的HepG2细胞。采用双荧光素酶试验和凝胶迁移试验(EMSA)检测NF-κB 的核转位及其活化,观察pFLAG-CMV8?鄄CSP对于TNF-α刺激HepG2细胞活化NF-κB是否具有抑制作用。 结果 质粒pFLAG-CMV8-CSP主要在HepG2细胞胞浆中表达。 检测HepG2细胞浆中NF-κB活性,C组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与海肾荧光素酶活性比值为0.228±0.029,明显低于B组(0.571±0.030)和A组(0.438±0.085)(P<0.05)。EMSA结果显示,C组的条带明显弱于B组。 结论 位于细胞浆中的疟原虫CSP蛋白通过抑制NF-κB核转位, 从而抑制TNF-α刺激HepG2细胞活化NF-κB。
湖南省永州市华支睾吸虫病高度流行区的流行病学调查
段绩辉;唐小雨;王巧智;唐阳;张宗四;李正祥;刘爱华;伍艳君;陈文华;黄奇荣
2009, 27(6): 4-471.
摘要
(
)
PDF
(3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湖南省永州市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现状和流行因素。 方法 于2006年11~12月对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和祁阳县各1个自然村的1周岁以上常住居民,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三检)检查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情况,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保虫宿主(狗和鼠类)和中间宿主的感染情况。 结果 共调查777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75.4%(586/777);平均克粪虫卵数451个,轻、中、重度构成比分别为85.5%(501/586)、14.0%(82/586)和0.5%(3/586);其中男性感染率为76.9%(316/411)、女性为73.8%(270/36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1.013, P>0.05)。各年龄组均有感染,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其中以70~79岁组感染率最高,为85.7%(30/35)。不同职业人群均有感染,农民、医生、教师和干部分别为82.5%(447/542)、 79.3%(42/53)、 73.7%(28/38)和73.5%(25/34)。 中间宿主和保虫宿主的调查结果显示,纹沼螺(
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
)和长角涵螺(
Alocinma longicornis
)的感染率分别为17.4%(29/167)和7.4%(2/27); 鲫鱼(
Carassius auratus
)和鲤鱼(
Cyprinus carpio
)的感染率分别为69.2%(9/13)和5.3%(1/19);剖检3只家犬均有感染。居民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居民不知晓食生鱼会感染华支睾吸虫,95.6%(153/160)的农民和56.7%(349/616)的学生有食生鱼片史;当地使用未经处理的粪便施肥和在鱼塘洗刷粪桶的现象较普遍。 结论 湖南省祁阳县和冷水滩区为华支睾吸虫病高度流行区。居民普遍有食生鱼片和使用未经处理的粪便施肥等习惯,是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洱海周边地带小兽体表蚤类调查
董文鸽;郭宪国;门兴元;龚正达;吴滇;张政昆;张丽云
2009, 27(6): 5-475.
摘要
(
)
PDF
(2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洱海周边地带小兽体表蚤类寄生状况与分布、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点,探讨蚤类与小兽宿主间的生态关系。 方法 选取洱海周边的不同地理方位作为野外抽样调查地点,用鼠笼加食饵诱捕小兽,每天早晨检查捕获情况并更换诱饵。按“一兽一瓶”的原则采集小兽体表寄生的蚤类。选用丰富度指数(
S
)、群落均匀度(
J′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H′
)、生态优势度指数(
C′
)、体表寄生蚤类总侵染率(
Rft
)、蚤类总指数(
Ift
)和群落内各个种类构成比(
Cr
)进行群落结构计算。 结果 在调查点共捕获小兽3 303只,属4目(啮齿目、食虫目、攀鼩目和食肉目)7科15属21种,除白尾鼹和巢鼠外,其余19种小兽体表都有蚤类寄生。采集到小兽体表寄生蚤类3 243只,属4科11属13种。洱海南边发现21种小兽和12种蚤,在3个方位中其物种多样性最高。洱海东边发现17种小兽和8种蚤,洱海西边发现13种小兽和7种蚤。大部分小兽宿主体表寄生两种以上的蚤类且群落结构复杂。不同方位的蚤类和它们相对应宿主的分布不均匀,洱海南边小兽宿主与体表寄生蚤类的物种数高于洱海周边其他两个方位。 结论 洱海周边小兽体表蚤类寄生普遍,小兽体表蚤类的物种多样性、物种构成、群落结构和分布主要由宿主体表微环境和宿主所栖息的生境大环境决定。
日本血吸虫体表蛋白rSj29的保护性效果
陈虹;傅志强;陈雷;邱春辉;付光伟;李晔;邵东华;冯新港;林矫矫
2009, 27(6): 6-482.
摘要
(
)
PDF
(4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克隆表达日本血吸虫体表蛋白Sj29基因,分析其表达特性和免疫保护效果。 方法 根据日本血吸虫体表蛋白Sj29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Y814537)设计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生物信息技术分析序列特性。将目的基因部分片段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c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c-Sj29,将其转至大肠埃希菌后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组氨酸(His)柱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其免疫原性。30只雌性BALB/c小鼠均分3组,实验组每鼠皮下多点注射重组蛋白rSj29共100 μl(0.1 mg/ml,用206佐剂配制)、佐剂对照组和空白(PBS)对照组,分别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2周用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小鼠,每鼠40±2条,感染后第53天剖杀,收集虫体计算减虫率;取肝脏和粪便计算减卵率。ELISA法检测实验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Sj29蛋白在各期虫体的定位,荧光定量PCR法分析各期虫体及攻击感染后42 d虫体Sj29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 获得576 bp的Sj29基因。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M
r)为22 900,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表明,重组蛋白可被免疫小鼠血清和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血清识别。攻击感染后42 d,小鼠体内Sj29基因转录水平分别为佐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虫体的9.1倍和51.8倍。实验组小鼠成虫数(15.4±5.9)、肝组织虫卵数(40 143.3±2 995.9)和粪便虫卵数(3 803.9±110.9)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显示,免疫小鼠可产生高滴度(1 ∶ 32 000)特异性IgG抗体。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重组蛋白rSj29可在7、14 d童虫,28、32 d成虫和42 d雄、雌虫的体表表达。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虫龄为32 d的日本血吸虫成虫Sj29基因转录水平最高。 结论 重组蛋白rSj29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
阴道毛滴虫半胱氨酸蛋白酶3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免疫原性分析
贾万忠;李志;赵亮;聂芳芳;伦照荣
2009, 27(6): 7-487.
摘要
(
)
PDF
(2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小鼠对阴道毛滴虫(
Trichomonas vaginalis
)半胱氨酸蛋白酶3(TvCP3)重组蛋白的免疫应答。 方法 用PCR方法从阴道毛滴虫基因组DNA扩增TvCP3基因编码序列,分别用编码前体酶和成熟酶的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b-TvCP3和pET28b-TvCP3C,转化入大肠埃希菌(
E. coli
)BL21(DE3)后进行诱导表达,通过金属螯合层析法(immobilized metal affinity chromatography,IMAC)纯化表达产物重组蛋白,复性后免疫BALB/c小鼠。BALB/c小鼠分为TvCP3免疫组、TvCP3C免疫组和对照组3组,每组6只,分别用TvCP3重组蛋白、TvCP3C和PBS免疫小鼠。第1次25 μg/只,福氏完全佐剂乳化;第2次25 μg/只,福氏不完全佐剂乳化;第3次与第4次12.5 μg/只,水剂。前3次免疫间隔2周,第4次间隔1周。末次免疫后1周用ELISA测定血清抗体滴度。采集高滴度小鼠血清制备免疫血清,通过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抗体所识别的阴道毛滴虫虫体或其分泌物中的特异性抗原组分。 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 pET28b-TvCP3和pET28b-TvCP3C均能在
E. coli
BL21(DE3)中高效表达,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25%以上;ELISA结果显示,纯化的重组蛋白TvCP3和TvCP3C免疫小鼠4次后血清抗体效价分别达1︰204 800和1︰102 400;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小鼠免疫血清能特异性识别表达产物中的目的蛋白,以及阴道毛滴虫虫体或分泌物中的特异性抗原组分。 结论 重组表达质粒pET28b-Tvcp3和pET28b-Tvcp3C可在
E. coli
BL21(DE3)中高效表达,纯化的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蚊期和红内期持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约氏疟原虫
付雍;丁艳;周桃莉;陈继德;彭小红;徐文岳
2009, 27(6): 8-491.
摘要
(
)
PDF
(2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蚊期、红内期持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约氏疟原虫BY265株。 方法 用
Sac
Ⅱ酶酶切含有伯氏疟原虫
ssu-rrna
基因和
GFP
基因的重组质粒pl0017使之线性化,用电转化的方法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入红内期约氏疟原虫BY265株,获BY265-EGFP重组疟原虫,尾静脉注射感染昆明小鼠,24~30 h后用乙胺嘧啶饲喂小鼠5~6 d,鼠尾静脉采血涂片观察原虫感染率。以疟原虫基因组DNA为模板,PCR鉴定转染重组质粒pl0017的约氏疟原虫。斯氏按蚊叮咬感染BY265-EGFP重组疟原虫的小鼠,按蚊血餐后第7天和第16天解剖蚊胃和唾液腺,观察疟原虫能否在蚊体内正常发育。 结果 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呈绿色荧光的红内期各期形态正常的约氏疟原虫。PCR检测结果表明,
GFP
和
ssu-rrna
基因已成功整合到约氏疟原虫基因组中。按蚊感染实验证实重组BY265株能在蚊体内正常发育。 结论 构建了蚊期、红内期持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约氏疟原虫。
实验研究
卡氏肺孢子虫p55抗原片段免疫原性的研究
陈金铃;段义农;王建新;朱丹丹;秦永伟
2009, 27(6): 9-497.
摘要
(
)
PDF
(2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卡氏肺孢子虫p55基因片段重组质粒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 方法 原核表达质粒pGEX-570的表达产物融合蛋白GST-p55/570,经谷胱甘肽(GST)琼脂糖凝胶纯化后,十二烷基硫酸钠?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观察。将33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13只),分别用GST?鄄p55/570(50 μg/只)、GST(50 μg/只)和PBS免疫,每2周1次,共4次。末次免疫后7 d,分离小鼠脾细胞,用噻唑蓝(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分别于免疫前和初次免疫后14、28、42和49 d,采血分离血清,ELISA检测血清中GST-p55/570抗体水平。用GST-p55/570组初次免疫后49 d的血清分别与GST-p55/570和GST反应,进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 结果 表达产物GST-p55/570的相对分子质量(
M
r)约为47 000。MTT法结果显示,GST-p55/570组小鼠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2.063 0±0.160 2)显著高于GST组(1.134 5±0.073 5)和PBS组(1.124 8±0.041 6)(P值均<0.01)。免疫后14~49 d,GST-p55/570组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GST组和PBS组(P值均<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免疫后血清能与GST-p55/570发生特异性反应。 结论 融合蛋白GST-p55/570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疟疾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在间日疟流行区的诊断评价
汪俊云;王建军;石锋;许娴;杨玥涛;高春花;郑香;葛军;汤林华
2009, 27(6): 10-502.
摘要
(
)
PDF
(2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现场评价疟疾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 (简称试条) 的诊断性能。 方法 2008年9~10月采集安徽省间日疟流行区蒙城县5个乡镇医院门诊部所有就诊的发热病人血样,用双盲法比较镜检法和试条测试的结果。 结果 共采集发热病人血样292份,镜检法检出疟原虫阳性181份,均为间日疟;试条检出疟原虫阳性163份,亦均为间日疟。两法检测结果一致的血样占92.8%(271/292),其中均为阳性的163份,均为阴性的108份。两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21份血样中,镜检阳性的、试条检测阴性的有18份,镜检阴性的、试条检测阳性的有3份。原虫密度在>1 000 个/μl、100~1 000 个/μl和<100 个/μl时,试条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3.5%(115/123)、86.0%(43/50)和62.5%(5/8)。 结论 该快速诊断疟疾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在疟疾流行区对间日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中华白蛉微卫星DNA序列的分离和多态位点筛选的初步研究
张丽;樊勇;马雅军
2009, 27(6): 11-507.
摘要
(
)
PDF
(3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离中华白蛉的微卫星DNA序列,并筛选其中具有多态性的位点。 方法 应用中华白蛉基因组DNA的酶切片段与生物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AAT)
17
、(GA)
25
、(CCT)
17
和(TG)
18
杂交,亲合素富集和超滤离心浓缩目的片段,扩增放大后克隆并测序,构建中华白蛉微卫星DNA库。挑选合适的微卫星位点,建立PCR扩增体系。应用中华白蛉现场标本对不同的微卫星DNA进行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筛选具有多态性的位点。 结果 本研究分离中华白蛉微卫星DNA的方法效率高,重组克隆阳性率为78.6%。构建的微卫星DNA库含有118条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FJ919812~FJ919932(登录号为FJ919833、FJ919836和FJ919869除外),其中典型微卫星DNA序列72条(占61.0%),非典型序列46条。在构建的中华白蛉微卫星DNA库中选择22个位点进行多态性筛选,电泳结果显示14个为多态位点,双核苷酸重复的位点比三核苷酸和多核苷酸重复位点的多态性高。 结论 首次构建了含有118条序列的中华白蛉微卫星DNA库,共获得14个新的多态微卫星位点。
现场研究
我国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分布首次调查
张仪;吕山;杨坤;刘和香;胡铃;李莉莎;邓卓晖;张鸿满;胡锡敏;姚立农;曾小军;李正祥;陈朝0;王立英0;周晓农
2009, 27(6): 12-512.
摘要
(
)
PDF
(3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我国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的分布。 方法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借用主要中间宿主螺类有效累积温度模型参数,预测和绘制我国主要中间宿主螺类及广州管圆线虫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地图。根据绘制的预测地图,以区域抽样法,按栅格总数5%比例进行随机抽样。随机抽取55个调查点于2006年9~10月开展主要中间宿主分布及感染率调查。 结果 我国大陆潜在分布小管福寿螺的有19个省(市、区),其中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8个省(区)已证实有小管福寿螺自然分布。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广东、广西和海南等7个省(区)有广州管圆线虫自然感染,其中,福建建瓯、江西兴国、浙江瑞安、湖南汝城、广东化州、广西上思和海南五指山等地的小管福寿螺自然感染率较高,分别为36.6%、19.9%、16.0%、5.0%、6.3%、39.1%和25.0%。 结论 证实小管福寿螺自然感染有广州管圆线虫的7个省(区)均存在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
综述
甲苯达唑治疗棘球蚴病的疗效、代谢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展
刘丛珊;张皓冰
2009, 27(6): 13-519.
摘要
(
)
PDF
(3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苯达唑是治疗棘球蚴病的有效药物,但其肠道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为了提高甲苯达唑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近年来对其剂型进行了一些研究。本文综述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中国西部地区牛带绦虫的分子鉴定和生物行为研究进展
包怀恩;牟荣
2009, 27(6): 14-526.
摘要
(
)
PDF
(3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近年来涉及中国西部7省(区)10县(市)的牛带绦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驱虫治疗、成虫标本的形态学观察、11个地理虫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牛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感染中间宿主猪和牛后囊尾蚴的发育和生物行为观察,以及中间宿主组织病理学变化的比较等进行综述,认为将亚洲带绦虫定为新物种比作为牛带绦虫的亚种更合适。
鸡卵黄免疫球蛋白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蔡玉春;陈家旭
2009, 27(6): 15-530.
摘要
(
)
PDF
(2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卵黄免疫球蛋白(egg yolk immunoglobulin,IgY)是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主要免疫球蛋白。IgY稳定性好,具有不激活补体系统、不与类风湿因子和蛋白A、G结合等免疫学特性,且产量高、易提取纯化。该蛋白已广泛应用于兽医学、功能食品和生物制品等方面,且在疾病预防控制和治疗方面开发潜力广阔。本文就从IgY在生物学特性、提取、纯化,以及其在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研究简报
丁香花蕾油对粉尘螨杀灭活性的研究
李静;吴海强;刘志刚
2009, 27(6): 16-493,.
摘要
(
)
PDF
(2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索氏提取法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制备丁香花蕾中的挥发油组分,用直接接触法和熏蒸法分别测试不同剂量和不同作用时间丁香花蕾油对粉尘螨的杀灭活性,结果显示12.20 μg/cm
2
丁香花蕾油直接接触粉尘螨后2.5 h死亡率即达100.0%,相同剂量的丁香花蕾油在相对封闭的容器中熏蒸24 h后,螨虫死亡率为100.0%,表明丁香花蕾油对室内粉尘螨具有较好的杀灭活性。
3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棘球蚴病回顾性分析
田笑;殷小平;周欢;梁广路
2009, 27(6): 17-499,.
摘要
(
)
PDF
(2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棘球蚴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均行64排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 其中多子囊型肾棘球蚴病2例,单纯囊肿型肾棘球蚴病1例。1例术前作出正确诊断,另2例分别被误诊为肾囊肿及肾错构瘤。通过观察肾棘球蚴病的CT征象并结合患者病史能提高对肾棘球蚴病诊断的准确性。
微小牛蜱Bm86基因的原核表达与表达条件的优化
马米玲;关贵全;李有全;刘爱红;任巧云;牛庆丽;殷宏;罗建勋
2009, 27(6): 18-533.
摘要
(
)
PDF
(2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微小牛蜱Bm86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在重组质粒pMD18-T-Bm86中克隆,并将其定向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株,用不同浓度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在不同时间进行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37 ℃条件下经1 mmol/L IPTG诱导8 h后,目的重组蛋白表达量最大,表达相对分子质量(
M
r)约为94 000的包涵体蛋白,与预期大小一致,目的蛋白约占蛋白总量的29%。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可被兔抗微小牛蜱全蜱阳性血清所识别。
日本血吸虫体表蛋白Tetraspanin 2-A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其对小鼠的免疫试验
张鹏;张薇娜;任翠平;刘淼;沈际佳
2009, 27(6): 19-536.
摘要
(
)
PDF
(2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PCR法扩增日本血吸虫体表四跨膜家族蛋白2-A(SjTsp2-A)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SjTsp2-A,将其转至大肠埃希菌DH5α制备DNA疫苗pcDNA3.1(+)/SjTsp2-A。24只BALB/c小鼠均分3组,每鼠于左股四头肌注射0.5 mg/ml盐酸布比卡因50 μl。次日,A组同法注射DNA疫苗pcDNA3.1(+)/SjTsp2-A,B组注射重组质粒pcDNA3.1(+)/SjGST,C组注射空质粒pcDNA3.1(+)。注射剂量均为100 μg/只。每隔2周注射1次,共3次,末次免疫后2周各组均经腹部皮下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2条/鼠,45 d后剖杀,计数减虫率和减卵率。ELISA检测抗体效价,A组化分析股四头肌局部组织蛋白表达情况。结果A组的平均检虫数和每克肝组织虫卵数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值均<0.05),A组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为44.4%和28.4%。A组血清抗体效价高达1 ∶ 25 600。A、B两组局部组织均有特异性蛋白表达。DNA候选疫苗pcDNA3.1(+)/SjTsp2-A能诱导小鼠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江苏省溧阳市小学生棘球蚴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黄立中
2009, 27(6): 20-537.
摘要
(
)
PDF
(1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8年在溧阳市曾有病例报告的3个乡(镇)及周边随机选取5个乡(镇),进行7~12周岁小学生棘球蚴病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血清IgG阳性率为0.9%(25/2 768),血清阳性率在城乡地区(χ
2
=2.82, P>0.05)及性别(χ
2
=0.32, P>0.05)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病例报告
云南腾冲县内源型三日疟1例
王加志;刘慧;李新和;樊大宏;尹雪梅
2009, 27(6): 21-482.
摘要
(
)
PDF
(1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
新书《临床寄生虫检验学》出版
2009, 27(6): 22-471.
摘要
(
)
PDF
(1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第四届编委会工作会议纪要
2009, 27(6): 23-491.
摘要
(
)
PDF
(1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沉痛悼念裘明华教授
2009, 27(6): 24-507.
摘要
(
)
PDF
(1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征稿启事
2009, 27(6): 25-512.
摘要
(
)
PDF
(1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8年《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被引率
2009, 27(6): 26-封二.
摘要
(
)
PDF
(7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刊2009年第27卷文题索引
2009, 27(6): 27-Ⅲ.
摘要
(
)
PDF
(4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刊2009年第27卷作者索引
2009, 27(6): 28-封三.
摘要
(
)
PDF
(1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