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6-30
    封面和目录
    第41卷第3期封面和目录
    2023, 41(3):  0-0. 
    摘要 ( )   PDF (29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视角
    基于全健康理念的气候变化下人兽共患病防控策略
    晁安琪, 李慧敏, 胡沁沁, 周晓农, 郭晓奎, 殷堃
    2023, 41(3):  263-269.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3.001
    摘要 ( )   HTML ( )   PDF (108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兽共患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气候变化通过影响病原体、宿主、媒介和人类活动加速人兽共患病的溢出与传播,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本文概述了气候变化对人兽共患病传播的影响,并基于全健康(One Health)理念探讨高效的应对策略,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导致的人兽共患病风险,促进人类健康发展。

    论著
    弓形虫慢性感染小鼠脑转录组分析及与抑郁相关的犬尿氨酸通路的验证
    张驰, 陈嘉婷, 辛紫萱, 杨莉莉, 杨梓瀚, 彭鸿娟
    2023, 41(3):  270-278.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3.002
    摘要 ( )   HTML ( )   PDF (356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筛选并分析刚地弓形虫慢性感染小鼠脑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DEG),分析与抑郁相关的犬尿氨酸(KYN)通路DEG的相对转录水平,为探究弓形虫慢性感染导致小鼠抑郁样症状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8只SV129雄性小鼠随机平均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组小鼠腹腔注射ME49株速殖子120个(200 μl),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磷酸缓冲液,感染后3个月收集感染组和对照组小鼠脑组织,提取小鼠脑组织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DEG,对DEG进行聚类分析、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选取与抑郁症相关的KYN通路的8个DEG,分别为γ干扰素(IFN-γ)、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IDO2、犬尿氨酸酶(KYNU)、犬尿氨酸-3-单氧化酶(KMO)、3-羟基邻氨基苯甲酸3,4-二加氧酶(3-HAO)、波形蛋白(Vim)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为内参,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个基因的相对转录水平。结果 感染组和对照组小鼠脑转录组的DEG共2 295个,其中上调2 016个,下调279个。GO分析结果显示,生物过程中富集最显著的是定位,共257个DEG;细胞组分中富集最显著的是蛋白复合物,共425个DEG;分子功能中富集最显著的是分子转导活性,共177个DEG。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富集DEG数量最多的分别是细胞过程、细胞组分和结合,分别有1 039、1 240、1 088个DEG。KEGG分析结果显示,功能注释分析上调居前3位的代谢通路分别为免疫系统、信号转导、病毒性传染病,下调居前3位的分别为信号转导、信号分子和相互作用、免疫系统;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77条通路富集显著。与抑郁症相关的信号通路有肿瘤坏死因子、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NF-kappa B、JAK-STAT、坏死性凋亡、细胞凋亡、趋化因子、KYN通路等。qRT-PCR结果显示,以对照组小鼠相对转录水平为100%,感染组小鼠IFN-γ、IDO1、IDO2、KYNU、KMO、3-HAO和Vim等7个基因的相对转录水平分别为3 023.08%、355.52%、190.17%、496.55%、339.92%、212.74%、507.34%,较对照组的转录水平显著上调(t = 3.782、3.749、3.226、2.908、2.533、5.656、2.948,均P < 0.05或0.01);BDNF的相对转录水平为63.32%,转录水平显著下调(t = 2.398,P < 0.05)。IFN-γ、IDO1、IDO2、KYNU、KMO、3-HAO、BDNF、Vim等8个基因qRT-PCR获得的差异倍数分别为4.96、1.74、0.89、2.10、1.60、1.06、-0.94、2.18,转录组测序获得的差异倍数分别为7.30、0.55、0.80、3.83、2.75、3.53、-0.86、1.93。qRT-PCR与转录组测序获得的转录趋势一致。结论 筛选获得刚地弓形虫慢性感染小鼠脑转录组DEG,弓形虫慢性感染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持续激活,与抑郁症相关的KYN通路的7个DEG的转录水平上调。

    阻断半乳糖凝集素-受体相互作用对弓形虫感染小鼠小肠免疫病理的影响
    欧阳然, 刘星卓, 黄世光, 吕芳丽
    2023, 41(3):  279-285.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3.003
    摘要 ( )   HTML ( )   PDF (261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对弓形虫感染小鼠小肠免疫病理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18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未感染组(naive组)4只、α-乳糖组(lactose组)4只、弓形虫感染组(Tg组)5只和弓形虫感染+lactose组(Tg+lactose组)5只。Tg组和Tg+lactose组每鼠腹腔注射约1 000个弓形虫速殖子,naive组和lactose组腹腔注射PBS 0.2 ml。感染后当天开始,Tg+lactose组和lactose组每鼠腹腔注射0.2 mol/L的lactose 0.2 ml,naive组和Tg组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的PBS,早、晚各1次,连续注射7 d。感染弓形虫后,记录各组小鼠的生存时间。在感染后第7天处死小鼠,取空肠中段进行石蜡切片和HE染色,观察小鼠小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取小鼠空肠下段提总RNA后逆转录,以β肌动蛋白(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qRT-PCR检测小鼠小肠组织弓形虫表面抗原1(SAG1)、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ectin-9、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白细胞分化抗原137(CD137)、白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IL-10、IL-4、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趋化因子受体2(CCR2)、和几丁质酶3样分子3(Ym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感染弓形虫后,naive组和lactose组小鼠无死亡,Tg组小鼠的存活时间为182~188 h,Tg+lactose组小鼠的存活时间为180~182 h;两组小鼠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9.52,P < 0.05)。HE染色结果显示,naive组和lactose组小鼠的空肠组织未观察到炎症改变;Tg组和Tg+lactose组小鼠的小肠组织观察到肠绒毛缩短,肠隐窝变浅,绒毛顶端上皮细胞坏死,小肠黏膜组织中有炎症细胞浸润。与Tg组的相比,Tg+lactose组小鼠小肠组织的病理损伤更加严重。qRT-PCR结果显示,Tg+lactose组小鼠小肠组织SAG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9.17 ± 1.65,高于Tg组的1.00 ± 0.84(t = 4.40,P < 0.05)。naive组、lactose组、Tg组和Tg+lactose组小鼠小肠组织galectin-3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 ± 0.28、1.71 ± 0.31、2.46 ± 1.11和7.10 ± 1.57(F = 10.15,P < 0.01),galectin-9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 ± 0.31、1.44 ± 0.26、3.21 ± 1.01和7.00 ± 1.08(F = 14.53,P < 0.01),Tim-3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 ± 0.12、0.88 ± 0.28、1.64 ± 0.31和4.89 ± 0.69(F = 19.15,P < 0.01),CD137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 ± 0.42、1.03 ± 0.30、0.89 ± 0.11和3.84 ± 0.77(F = 8.46,P < 0.01),IL-12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 ± 0.35、1.14 ± 0.56、12.37 ± 4.43和18.42 ± 3.89(F = 10.18,P < 0.01),IFN-γ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 ± 0.56、1.65 ± 0.53、5.57 ± 1.84和21.26 ± 6.48(F = 10.38,P < 0.01),IL-10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 ± 0.20、1.10 ± 0.25、8.65 ± 2.52和21.98 ± 3.96(F = 20.84,P < 0.01)。小鼠小肠组织中IL-4、TGF-β和CCR2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naive组、lactose组、Tg组和Tg+lactos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1.09、4.74、2.03,均P > 0.05)。naive组和lactose组未检测到Ym1的mRNA表达,Tg组和Tg+lactose组Ym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24,P > 0.05)。结论 阻断半乳糖凝集素-受体相互作用后,弓形虫感染小鼠的小肠组织虫荷增加、病理损伤加重,galectin-3、galectin-9、Tim-3、CD137、IL-10和IFN-γ的表达上调。

    猪囊尾蚴排泄分泌抗原TPx对仔猪树突状细胞活化的影响
    叶井明, 何威, 刘慧媛, 鱼潇, 罗波, 刘美辰, 周必英
    2023, 41(3):  286-293.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3.004
    摘要 ( )   HTML ( )   PDF (304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猪囊尾蚴排泄分泌抗原(ESA)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TPx)对仔猪树突状细胞(DC)活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诱导培养健康仔猪髓源DC,培养7 d后,加入终浓度为100 ng/ml的脂多糖(LPS)刺激,继续孵育2 d,分别收集培养未成熟DC(imDC)和成熟DC(mDC),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培养1~9 d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物CD1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的表达情况。另收集培养后7 d的imDC,设阴性对照组、TPx组、排泄分泌抗原(ESA)组、LPS阳性对照组,分别加入RPMI 1640培养基、TPx(50 μg/ml)、ESA(50 μg/ml)、LPS(100 ng/ml)刺激48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标志物MHC-Ⅱ、CD80、CD86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DC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2的分泌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培养第1 天,imDC呈卵圆形,形态单一;随着培养时间延长,DC体积逐渐增大,出现伪足和刺突等,并从卵圆形变为不规则状。扫描电镜下可见,与imDC相比,mDC形态不规则,大致呈长梭形,从胞体辐射出众多长短不一的突起,呈树枝状分布,为典型的树突状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imDC中表达CD1、MHC-Ⅱ的DC占比分别为(0.113 ± 0.005)%、(0.430 ± 0.016)%,低于mDC的(21.400 ± 0.327)%、(21.333 ± 0.450)%(t = 130.341、92.906,均P < 0.05)。TPx组表达MHC-Ⅱ、CD80、CD86的DC占比分别为(15.300 ± 0.245)%、(22.900 ± 0.374)%、(13.033 ± 0.249)%,均低于LPS阳性对照组的(19.000 ± 0.374)%、(31.600 ± 0.082)%、(21.300 ± 0.245)%(t = 11.53、46.32、43.84,均P < 0.05)和ESA组的(18.365 ± 0.618)%、(40.400 ± 0.356)%、(30.300 ± 0.283)%](t = 9.55、93.17、91.57,均P < 0.05);TPx组表达MHC-Ⅱ的DC占比高于阴性对照组的(12.133 ± 0.492)%(t = 9.87,P < 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培养上清中,TPx组DC分泌IL-6水平为15.682 ± 0.660,低于阴性对照组的21.041 ± 0.901(t = 6.51,P < 0.05);分泌TNF-α、IL-6、IL-10和IL-12水平均低于LPS阳性对照组的169.037 ± 7.823、42.118 ± 1.932、34.730 ± 1.772、52.504 ± 2.431(t = 36.79、32.09、13.09、35.05,均P < 0.05);分泌IL-12水平低于ESA组的23.854 ± 1.020(t = 6.93,P < 0.05)。结论 TPx通过诱导DC表面MHC-Ⅱ高表达、CD80和CD86低表达,以及降低IL-6的分泌水平来介导免疫耐受。

    基于novel-miR1检测家兔豆状囊尾蚴感染的滚环扩增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陈国梁, 王立群, 李艳萍, 刘婷丽, 李红, 张少华, 骆学农, 强文军
    2023, 41(3):  294-299.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3.005
    摘要 ( )   HTML ( )   PDF (142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检测家兔豆状囊尾蚴感染的滚环扩增(RCA)方法。方法 以家兔血清中豆状囊尾蚴来源的novel-miR1为诊断靶标,设计连接序列和锁式探针,并对连接序列和锁式探针的比例、反应时间、酶用量、dNTP用量以及扩增反应时间等5个重要条件进行优化,建立检测豆状囊尾蚴感染的RCA方法。将novel-miR1标准品倍比稀释为1 fmol/L至100 nmol/L的9个不同浓度的样品,评价RCA方法的灵敏度。用优化后的RCA方法分别检测健康家兔和豆状囊尾蚴感染家兔血清miRNA各20份(实验室保存样品),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20只雌性家兔每只经口感染1 000个豆状带绦虫虫卵,采集感染前和感染后每个月的家兔血样制备血清miRNA,用优化后的RCA方法进行检测,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 电泳结果显示,RCA扩增产物的DNA停留在加样孔中,形成一条明亮条带。反应条件优化试验结果显示,连接序列浓度为2 μmol/L、锁式探针浓度为1 μmol/L(连接序列和锁式探针的比为2∶1)、T4 DNA连接酶为350 U、连接180 min时连接效率最高。在100 μl的扩增体系中,dNTP浓度为0.5 μmol/L,扩增240 min时,RCA扩增效果最佳。优化后RCA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0 pmol/L。RCA检测健康家兔和豆状囊尾蚴感染家兔血清miRNA样品的平均荧光值分别为53.298 ± 1.707和97.498 ± 5.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7.206,P < 0.01)。ROC分析结果显示,当阳性临界值为61.69时,RCA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5%,AUC为0.955 0,似然比为19.00。RCA检测豆状囊尾蚴感染后不同时间的家兔血清miRNA结果显示,20份感染前的血清中19份检测结果为阴性,1份为阳性;感染后1个月的血清中,17份为阳性,2份为疑似,1份为阴性;感染后2个月的血清,1份为阴性,其余为阳性;感染后3个月的血清,3份为阴性,其余为阳性。结论 建立了检测家兔豆状囊尾蚴感染的RCA方法,该方法在豆状囊尾蚴感染后3个月内的家兔血清中检出novel-miR1,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细粒棘球绦虫多肽-壳聚糖季铵盐纳米颗粒的制备
    吴晓莹, 胡媛, 曹建平
    2023, 41(3):  300-305.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3.006
    摘要 ( )   HTML ( )   PDF (182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以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ACC)和三聚磷酸钠(TPP)为载体,制备载有细粒棘球绦虫表位多肽FL46的纳米颗粒(NPs),筛选最优制备条件,对包封效果及形态表征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离子交联法,将FL46溶液缓慢滴加到HACC溶液中,以800 r/min转速搅拌并逐滴加入TPP溶液,制备FL46-HACC-NPs混悬液。使用纳米粒度电位仪检测平均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和表明电位(Zeta),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微观形态,二辛可宁酸(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计算包封率。以HACC浓度(0.25、0.50、0.75、1.00 mg/ml)、TPP浓度(0.25、0.50、0.75、1.00 mg/ml)、HACC与TPP质量比(8∶1、9∶1、10∶1、11∶1)进行三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单因素法考察对FL46-HACC-NPs表征的影响。结果 不同的HACC和TPP质量浓度及质量比下,FL46-HACC-NPs溶液可呈澄清、乳光、沉淀状态。经单因素实验,以粒径小、包封率高为筛选条件,筛选出的最优制备条件为HACC浓度0.25 mg/ml,TPP浓度0.50 mg/ml,HACC与TPP的质量比9∶1。最优条件下可制备类球形或多边形FL46-HACC-NPs,粒径为(307.37 ± 2.17)nm,PDI为(0.228 ± 0.008),Zeta电位为(29.77 ± 0.46)mV,包封率为(75.95 ± 1.60)%。透射电镜下显示,FL46-HACC-NPs形态结构大小均匀,呈类球形或多边形。结论 离子交联法可有效制备出优化的FL46-HACC-NPs,为细粒棘球绦虫多肽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提供基础。

    云南省细粒棘球绦虫线粒体co1nd1基因序列分析
    李奔福, 王正青, 徐倩, 字金荣, 严信留, 彭佳, 李建雄, 蔡璇, 吴方伟, 杨亚明
    2023, 41(3):  306-311.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3.007
    摘要 ( )   HTML ( )   PDF (173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云南省细粒棘球蚴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1(co1)和NADPH脱氢酶第1亚基(nd1)的基因型和序列多态性。方法 动物源棘球蚴采自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大关县、洱源县、泸水市、维西县的屠宰场牛、羊和放养猪的肝脏或肺病灶组织分离的包囊,人源棘球蚴采自从剑川县、云龙县、隆阳区和玉龙县医院手术摘除的病灶组织。病原学鉴定后选取细粒棘球蚴,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co1nd1基因并测序,通过BLAST比对分析序列一致性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用MEGA-X软件采用邻接法构建基于co1nd1的系统进化树。结果 共采集62份棘球蚴样品,其中36份经病原学检测确定为细粒棘球蚴。co1基因测序成功32条,其中15条为G1型,17条为G5型,长度分别为824 bp和807 bp,提交至GenBank数据库获得的登录号分别为OP413393~OP413402、OP413498~OP413506和OP420520。nd1基因测序成功34条,其中11条为G1型,23条为G5型,长度分别为882 bp和888 bp,提交GenBank数据库获得的登录号为OP471626~OP471638。序列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co1的G1、G5型序列的变异位点分别占1.94%(16/824)、3.10%(25/807);nd1的G1、G5型序列的变异位点分别占0.45%(4/882)、2.93%(26/888)。基因型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co1基因共有6条同源序列,其中G1型4条,同源序列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 0~0.001 1、0.000 0、0.000 0~0.000 6和0.000 0~0.001 7;G5型2条,同源序列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 0~0.002 5和0.000 0~0.001 2。nd1基因共有3条同源序列,其中G1型1条,遗传距离为0.000 0~0.001 1;G5型2条,遗传距离为0.000 0和0.000 0~0.001 1。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基于co1nd1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均形成G1和G5型2个分支,G1型与中国中西部(青海、宁夏、甘肃、四川),不丹、中东地区伊朗和约旦等的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AF297617.1、KJ628328.1、EU072106.1、MW138946.1、AB688602.1)的亲缘关系较近;G5型与越南、中国广西、英国、波兰、赞比亚、法国、巴基斯坦、巴西、肯尼亚和纳米比亚等的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MW558412.1、MN058591.1、KU378107.1、MZ322608.1、KU743915.1、KU743919.1、MN886291.1、KX010903.1、KU743918.1和KX138068.1)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 云南省细粒棘球绦虫流行株的基因型为G1和G5型,co1nd1基因均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

    超声表现诊断肝多房棘球蚴病的效果评价及因素分析
    娆琬·托勒洪, 阿不都撒拉木·阿不力克木, 杨凌菲, 陈璐, 李钊, 贾芳, 宋涛
    2023, 41(3):  312-318.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3.008
    摘要 ( )   HTML ( )   PDF (160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肝多房棘球蚴病(HAE)病灶不同的超声表现,为提高HAE在常规超声下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常规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为HAE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性别、年龄、民族、超声影像学分型结果等相关资料。选取研究对象超声原始图像中HAE病灶最清晰完整的图像进行分析,记录病灶的超声表现(病灶位置、大小、边界和形态、实性部分回声、钙化情况、液化坏死情况、血流信号、胆管和血管的侵犯等)并赋值,多发病灶分开描述;结合手术后病理结果判定病灶超声诊断符合情况。对HAE病灶的各种超声表现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设为自变量,病灶超声诊断符合情况设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的结果构建列线图,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分析曲线评估其性能。结果 纳入研究的HAE患者数为141例,年龄分布在9~65岁,平均年龄(37.4 ± 13.6)岁;男性71例,女性70例;藏族患者87例,占61.7%。141例HAE患者中28例为单发病灶,113例为多发病灶,最终纳入标准的HAE病灶数为170个。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灶位置对超声诊断符合情况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χ2 = 1.952,P > 0.05),病灶大小、边界和形态、内部回声、钙化、液化坏死、血流信号、胆管和血管的侵犯等因素对超声诊断符合情况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39.026、18.601、15.743、47.205、34.151、6.597、21.766,均P < 0.05)。病灶大小(OR = 0.180,95% CI:0.020~1.645)、钙化情况(OR = 0.037,95% CI:0.002~0.590)、液化坏死情况(OR = 0.282,95% CI:0.042~1.867)、血流信号(OR = 20.746,95% CI:3.720~115.686)等4个因素与HAE病灶超声诊断符合情况存在相关性。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准确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回归模型灵敏度为96.7%(118/122),特异度为83.3%(40/48),阳性预测值为93.7%(118/126),阴性预测值为90.9%(40/44);ROC曲线下面积为0.918(95% CI:0.859~0.977),灵敏度为95.1%,特异度85.4%。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的列线图ROC曲线下面积为0.833,灵敏度为86.9%,特异度为70.8%;校准曲线与参考曲线接近,决策分析曲线均明显偏离两条参考线。结论 HAE患者的病灶大小、钙化、液化坏死和血流信号是影响超声诊断的重要因素。

    2020年青海省棘球蚴病监测结果
    王威, 蔡辉霞
    2023, 41(3):  319-324.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3.009
    摘要 ( )   HTML ( )   PDF (149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青海省棘球蚴病的流行情况,为优化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在青海省39个棘球蚴病流行县(Ⅰ类32个、Ⅱ类7个)开展居民、小学生、中间宿主、终末宿主监测和小学生问卷调查。每个监测县随机抽取1个或相邻几个行政村(自然村)为监测点,监测点5年内不重复,每个监测点监测人数不少于1 000人。采用腹部超声检查居民棘球蚴病患病情况;每个监测县在监测点附近抽取1~5所小学,对1年级和6年级的所有学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人数不少于500人。在监测县集中屠宰场抽检本县饲养的牛或羊300~500头,肉眼观察或触摸肝、肺囊状物或硬结并进行剖检判定感染情况。多房棘球蚴病流行的监测县每个县选取10个有人群活动的区域捕捉小型啮齿类动物,每个区域不少于50只,剖检肝、肺判定多房棘球蚴感染情况。在监测县所有流行乡的每个行政村随机抽取10户养犬户,每户采集1份新鲜家犬粪样,Ⅰ类县增加无主犬、野外犬科动物粪样采集,用犬粪抗原试剂盒检测粪样棘球绦虫抗原。在开展监测的学校3~6年级抽取若干个班进行棘球蚴病防治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每个县不少于300人。结果 2020年,青海省共B超检查73 191人,检出棘球蚴病患者294例(含新发病例5例),总患病率为0.40%,居民和小学生的患病率分别为0.59%(276/46 922)和0.07%(18/26 269),其中Ⅰ类县居民和小学生的患病率分别为0.70%(276/39 364)和0.08%(18/22 646),Ⅱ类县居民和小学生均未检出棘球蚴病患者,Ⅰ类和Ⅱ类县居民棘球蚴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3.32,P < 0.01)。共检查家畜11 626头,棘球蚴总感染率为0.55%(64/11 626);其中羊的感染率为0.28%(18/6 491),牛的感染率为0.89%(46/5 135)。在多房棘球蚴病流行县共调查小型啮齿类动物7 121只,多房棘球蚴感染率为0.38%(27/7 121)。检测家犬粪样38 496份,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为0.54%(208/38 496),其中Ⅰ类和Ⅱ类县家犬阳性率分别为0.63%(177/27 882)和0.29%(31/10 614)(χ2 = 0.07,P > 0.05);检测无主犬和野外犬科动物粪样7 253份,阳性率为0.65%(47/7 253),其中Ⅰ、Ⅱ类县的阳性率分别为0.63%(43/6 853)、1.00%(4/400)(χ2 = 0.82,P > 0.05)。共12 216名小学生参加问卷调查,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7.8%(11 944/12 216),优秀率为88.6%(10 827/12 216)。Ⅰ类和Ⅱ类县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7.7%(9 865/10 096)和98.1%(2 079/2 120)(χ2 = 1.01,P > 0.05),优秀率分别为89.0%(8 986/10 096)和86.8%(1 841/2 120)(χ2 = 8.16,P < 0.01)。青海省Ⅰ类流行县不同地形区棘球蚴病流行情况分析结果显示,青南地区、柴达木盆地、环湖地区和河湟谷地人群患病率分别为1.00%(261/25 980)、0.22%(21/9 354)、0.06%(10/17 200)和0.02%(2/9 446),4种地形区居民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71.31,P < 0.01);青南地区、柴达木盆地、环湖地区和河湟谷地家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分别为0.56%(34/6 043)、0.92%(21/2 283)、0.94%(62/6 613)和0.46(60/12 943),环湖地区与青南地区、河湟谷地,柴达木盆地与河湟谷地之间家犬粪抗原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5.90、15.86,7.64;P < 0.05或P < 0.01);无主犬和野外犬科动物粪抗原阳性率分别为0.75%(24/3 190)、0.38%(3/800)、0.72%(13/1 812)和0(0/1 051),青南地区、环湖地区与河湟谷地之间无主犬和野外犬科动物粪抗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95、7.58,P < 0.01)。柴达木盆地牛的感染率最高,为1.71%(12/700),与青南地区(0.87%,20/2 307)、环湖地区(0.57%,7/1 228)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22、6.58,P < 0.05)。多房棘球蚴病流行县主要分布在青南地区和环湖地区,其小型啮齿类动物棘球蚴感染率分别为0.39%(24/6 121)和0.60%(3/500)(χ2 = 0.49,P > 0.05)。结论 青海省棘球蚴病患者和新发病例均分布于青南地区的Ⅰ类流行县,传播循环尚未完全阻断,人群感染风险仍持续存在。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家犬粪便寄生虫病原调查
    谢宜, 王莹, 王旭, 施丹丹, 付梅花, 李春阳, 伍卫平, 丹巴泽里, 廖沙, 张凯歌, 邓雪莹, 官亚宜
    2023, 41(3):  325-330.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3.010
    摘要 ( )   HTML ( )   PDF (176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大兴安岭地区家犬寄生虫感染情况,为当地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0年9月在大兴安岭地区加北村、白桦村、东山村、图强镇、幸福村和古源镇等6个自然村的养犬户院内收集新鲜家犬粪便,提取粪样总DNA,使用顶复门(Apicomplexa)、阿米巴属(Amoeba)、双滴虫目(Diplomonadida)、动质体目(Kinetoplastida)、毛滴虫属(Parabasalia)、线形动物门(Nematoda)、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和小孢子虫目(Microsporidia)等8个分类学群的13对寄生虫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高通量测序后获得目的基因片段,产物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分析以鉴定虫种,统计家犬粪便的寄生虫检出率。结果 202份家犬粪便中有37份检出寄生虫DNA,寄生虫总检出率为18.32%。共计检出7个门15个科的19种寄生虫,不同虫种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69.488,P < 0.05)。检出原虫13种,蠕虫6种。其中,以原虫眼虫门动质体纲Parabodonida科的Parabodo caudatus检出率最高,为6.44%(13/202)。在37份检出寄生虫DNA的样品中,混合检出阳性占比为32.43%(12/37),其中检出1种寄生虫的占72.97%(27/37),同时检出2种、3种、4种寄生虫的分别占27.03%(10/37)、0.27%(1/37)和0.27%(1/37)。家犬粪便寄生虫DNA检出率以加北村最高,为37.70%(23/61),其次为图强镇,检出率为36.36%(20/55),白桦村未检出(0/13)。不同采样点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9.717,P < 0.05)。结论 大兴安岭地区家犬体内存在多种寄生虫感染,且部分地区检出率较高,当地居民存在一定的犬源性寄生虫感染风险。

    2020年全国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分析
    张米禛, 黄继磊, 朱慧慧, 周长海, 诸廷俊, 钱门宝, 陈颖丹, 李石柱
    2023, 41(3):  331-335.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3.011
    摘要 ( )   HTML ( )   PDF (151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我国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评估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工作开展情况、改进和完善防治策略提供支持。方法 2020年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08个人体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监测点开展监测工作。各监测点以县为单位,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等5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3周岁以上的常住居民200人,每个监测点共计调查1 000人。采集被调查者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查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的感染情况,并分别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采集调查点每个行政村田地或菜园土样,采用45 ℃、5%盐水鉴定土壤中钩蚴,采用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查土壤中人蛔虫卵。结果 2020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08个监测点人体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0.84%(3 485/415 672),其中感染率最高省份为海南(6.34%,199/3 141),其次为云南(5.80%,963/16 616)和四川(3.66%,592/16 168);女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0.91%(1 944/213 591),高于男性的0.76%(1 541/202 081)(χ2 = 27.20,P < 0.01);≥ 60岁年龄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1.26%(1 376/109 251),各年龄组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82.28,P < 0.01)。监测点钩虫、蛔虫和鞭虫的感染率分别为0.51%(2 016/415 672)、0.19%(805/415 672)和0.16%(673/415 672)。其中钩虫、鞭虫仅检出轻度感染者,蛔虫轻度和中度感染者占比分别为99.25%(799/805)和0.75%(6/805)。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监测点共检测土壤样品2 604份,土壤中人蛔虫卵阳性率为3.07%(80/2 604),钩蚴阳性率为2.42%(63/2 604)。结论 2020年全国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总体上继续维持较低水平,但地域差异仍较大,高感染率地区依然存在。需要加强对60岁以上人群、妇女和儿童等重点人群的防治工作,开展健康教育等。

    土源性线虫感染对农村学龄前儿童喘息、哮喘和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的影响
    李芳, 王淑芳, 贺朋飞, 徐淑慧
    2023, 41(3):  336-343.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3.012
    摘要 ( )   HTML ( )   PDF (66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农村母亲和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对学龄前儿童喘息、哮喘和皮肤点刺试验(SPT)阳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4月—2021年3月在运城市中心医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居住在农村地区的学龄前儿童及其母亲。通过问卷收集母亲与儿童基本资料,及关于喘息/哮喘的情况。收集研究对象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并进行SPT试验,收集研究对象过敏特应性数据。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儿童哮喘、喘息、SPT阳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研究中儿童及其母亲各2 014人,母亲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4.40%(290/2 014),学龄前儿童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7.99%(161/2 014)。有喘息症状的儿童117例,发生率为5.81%(117/2 014);哮喘149例,发生率为7.40%(149/2 014);SPT阳性304例,阳性率为15.09%(304/2 014)。早产儿、母亲有过敏史、家中有人吸烟是儿童喘息的危险因素(P < 0.05,OR > 1);儿童性别为女、完全母乳喂养是儿童喘息的保护因素(P < 0.05,OR < 1)。母亲有过敏史、家中有人吸烟、家中种植花草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P < 0.05,OR > 1);儿童性别为女、完全母乳喂养是儿童哮喘的保护因素(P < 0.05,OR < 1)。母亲有过敏史是儿童SPT阳性的危险因素(P < 0.05,OR > 1),儿童性别为女、儿童有土源性线虫感染、母亲有土源性线虫感染是儿童SPT阳性的保护因素(P < 0.05,OR < 1)。结论 母亲和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可能会降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速生薄口螨成螨的形态观察和系统进化分析
    汤非凡, 蒋峰, 汪梅青, 王澜, 曹佳诚, 夏钰婷, 王婧璇, 唐礼庆, 湛孝东
    2023, 41(3):  344-348.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3.013
    摘要 ( )   HTML ( )   PDF (169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速生薄口螨成螨扫描电镜下形态特征,并探讨该物种与粉螨中其他螨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方法 从纯培养的速生薄口螨中分离出成螨,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外部形态。提取该螨的DNA,PCR扩增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1(cox1)基因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并测序,与GenBank上8种粉螨的ITS序列和cox1序列进行比对,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扫描电镜下可见速生薄口螨的腹面表皮内突较发达,足Ⅰ表皮内突愈合成胸板,足Ⅱ表皮内突伸达中央,未连接;腹面有2对几丁质环,雄螨位于足Ⅱ~Ⅳ基节之间;雌螨前对几丁质环位于足Ⅱ~Ⅲ之间,后对几丁质环位于足Ⅳ基节水平;雄螨可见生殖褶、叶状瓣及阳茎等结构。PCR扩增和测序结果显示,cox1序列长539 bp,ITS基因片段序列长1 633 bp,与预期一致。ITS序列比对结果显示,速生薄口螨与热带无爪螨(GenBank登录号为KC215362)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0.41%,与其他粉螨序列相似性为83.33%~89.73%。cox1序列比对结果显示,速生薄口螨与害嗜鳞螨(GenBank登录号为MT075728)序列相似性最高,为83.55%,与其他粉螨序列相似性为79.78%~82.12%。基于ITS和cox1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在拓扑结构上存在差异:在cox1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上,速生薄口螨为一单支,与其他8种粉螨不在同一进化支上,与形态学分类较为接近;在ITS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上,速生薄口螨与罗宾根螨聚为一支,与形态学分类存在差异。结论 扫描电镜下可清晰观察到速生薄口螨雌雄成螨的形态结构。基于cox1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速生薄口螨与其他粉螨的亲缘关系较远。

    教学研究
    基础-临床协作的双师同堂教学模式在《医学寄生虫学》课堂教学的探索
    沈燕, 王军, 梁姣, 赵亚, 李英辉
    2023, 41(3):  349-354.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3.014
    摘要 ( )   HTML ( )   PDF (141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阻碍学生将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融会贯通,也使得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长期割裂,基础教师与临床教师缺乏沟通和知识的互补。通过双师同堂教学模式在长学制《医学寄生虫学》课程的初步尝试和探索,包含从内容选取、病例筛选到课堂设计全程,在总结教学效果成效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双师同堂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的课堂主体,增加主体间的互动性,由“师师”对话引发“师生”互动,继而带动“生生”互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多元的思辨能力,促进知识的多向流动,弥补目前医学基础教育的局限性,丰富学生的临床知识和早期临床诊疗思维的渗透。双师同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默契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督促基础教师和临床教师通过充分沟通和相互学习,提高教学能力,重新梳理课堂设计,实现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相长。同时,双师同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临床知识储备以及课前、课中、课后学习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有利于临床思维的培养。

    综述
    我国旅游开发对血吸虫病防治的影响
    李婕, 文雨松, 李召军
    2023, 41(3):  355-360.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3.015
    摘要 ( )   HTML ( )   PDF (125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中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正从传播控制、传播阻断向消除阶段迈进。然而,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对流行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的巩固和消除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本文对中国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和流行区旅游开发情况进行综述,总结旅游开发对流行区血吸虫病防治的影响,对进行旅游开发的流行区提出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的新模式,探索适应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血吸虫病防治政策。

    脑型疟辅助治疗研究进展
    曹伟, 王一, 张熙致, 仝国栋, 杨超, 沈燕, 赵亚
    2023, 41(3):  361-373.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3.016
    摘要 ( )   HTML ( )   PDF (282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型疟是恶性疟原虫感染的主要致死性并发症之一,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研究多认为,被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黏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引发的脑部微循环阻塞,以及由此产生的脑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和炎细胞浸润共同导致的免疫病理损伤,协同造成血脑屏障破坏和脑水肿,是脑型疟最主要的发病机制。因此,脑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受损的程度是决定脑型疟进展、结局的关键因素之一。现有临床研究证明,即便给予积极有效的青蒿素类药物杀虫治疗也不能完全缓解脑型疟症状和可能继发的神经组织损伤,而联用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副作用大。脑型疟辅助治疗研究涉及其发病机制的多个环节,但由于恶性疟原虫生活史特点和高度抗原变异等诸多因素影响,现有辅助治疗方法均未获预期疗效,亟待探索脑型疟辅助治疗新方法。本文主要以保护脑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从提升内皮细胞的自我保护功能和抑制其他炎细胞或有害因子2个方面对内皮细胞损伤的脑型疟辅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恶性疟原虫重复散布家族基因转录调控的研究进展
    徐少杰, 陈绅波, 陈军虎
    2023, 41(3):  374-379.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3.017
    摘要 ( )   HTML ( )   PDF (179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恶性疟原虫在人体内编码变异型表面抗原,可能引起其对人体进行免疫逃避。重复散布家族(rif)基因是编码变异型表面抗原的第一大家族,研究rif基因的调控如组蛋白修饰、阻遏元件调节、表达蛋白参与了免疫逃避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调控rif基因机制的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探究恶性疟原虫的致病过程。

    研究简报
    1例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者的虫种分子鉴定及基因溯源
    王丹, 贺志权, 刘颖, 刘灵芝, 陈慧慧, 蒋甜甜, 纪鹏慧, 钱丹, 杨成运, 张红卫
    2023, 41(3):  380-383.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3.018
    摘要 ( )   HTML ( )   PDF (163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1例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者进行虫种分子鉴定并分析其感染来源。收集患儿与其父母、保姆的新鲜粪样,碘液染色后镜检,提取粪样DNA,采用巢式PCR扩增贾第虫磷酸丙糖异构酶(tpi)、谷氨酸脱氢酶(gdh)、β-贾第素(bg)基因并测序,通过BLAST、ChromasPro和MEGA 11.0等软件对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并判断其集聚体类型。结果显示,镜下可见患儿粪样中有贾第虫滋养体和包囊。巢式PCR均扩增出约500 bp的条带,与贾第虫属tpigdhbg基因片段一致,确认该患儿为贾第虫感染;患儿父母和保姆均无腹泻症状,但在其父亲粪样中发现贾第虫包囊,结合巢式PCR与测序结果分析,其父为贾第虫带虫者。基因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患儿父子二人粪样扩增出的tpigdhbg基因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9.8%、100%和98.5%,其中tpi基因序列与贾第虫集聚体AⅡ型(GenBank登录号:LC183963)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100%、99.8%,gdh基因序列与贾第虫集聚体AⅡ型(GenBank登录号:KF843931)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9.6%、100%,患儿bg基因序列与集聚体AⅢ型(GenBank登录号:LC183968)的序列一致性为99.2%,患儿父亲bg基因序列与集聚体AⅡ型(GenBank登录号:LC183975)的序列一致性为100%。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患儿与其父亲所感染的贾第虫均与集聚体A型虫株聚在一支,且以tpigdh为靶基因进行亚型分析均与贾第虫集聚体AⅡ型聚在一支。由此判断患儿为贾第虫集聚体AⅡ型感染,且可能为家庭内部传播导致的家庭聚集性感染。

    2017—2021年贵州省疟疾疫情分析
    耿燕, 兰子尧, 李杨, 戴佳芮, 蔡姗, 卢丽丹, 黄雨婷, 师伟芳, 佘丹娅
    2023, 41(3):  384-388.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3.019
    摘要 ( )   HTML ( )   PDF (141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2017—2021年贵州省疟疾病例流行特征,收集2017—2021年贵州省疟疾疫情数据和个案流调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所有病例的感染虫种、感染来源、三间分布、就诊及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7—2021年贵州省共报告疟疾病例84例,以恶性疟病例为主(69.0%,58/84)。所有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感染来源主要为非洲国家(91.7%,77/84),其余由亚洲和大洋洲国家输入。2017—2021年每月均有疟疾病例报告,其中1月累计报告病例数最多(15.5%,13/84);报告病例在全省9个市(州)均有分布,以贵阳市报告的病例数最多(41.7%,35/84);病例以男性为主(92.9%,78/84);年龄集中在30~49岁(69.0%,58/84)。对病例就诊和诊断情况分析结果显示,病例初诊正确诊断占比为73.8%(62/84),其中县级疾控机构正确诊断占比最高,达15/15。病例从发病到初诊时间中位数为1 d,初诊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3 d。所有病例24 h上报率为100%(84/84),3 d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完成率为90.5%(76/84),7 d内疫点调查处置完成率为98.8%(83/84)。贵州省应继续加强输入性病例监测和处置,提升医疗机构诊治能力,加强出境人员健康教育,以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2022年北京市犬猫刚地弓形虫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杜鹃, 李佳, 吴迪, 余琦, 张玮, 白如念, 郭俊林, 刘庆斌, 雷琪莉, 谷传慧, 王萌, 赵浩军
    2023, 41(3):  389-392.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3.020
    摘要 ( )   HTML ( )   PDF (56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北京市犬、猫刚地弓形虫感染情况,根据“2022年北京市动物疫病监测实施方案”,从全市不同区域的散户、动物医院、养殖场采集并提取犬血清920份、猫血清816份,采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犬和猫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48/920)和7.5%(61/816)。秋季犬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6.8%(30/440),高于春季的3.8%(18/480),具有中等强度关联(χ2 = 4.37,P < 0.05,0.4 < OR < 0.6);秋季猫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12.5%(50/401),也高于春季的2.7%(11/415),具有强关联(χ2 = 28.42,P < 0.05,0.1 < OR < 0.3)。不同来源中,动物医院的犬、猫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均为最高,分别为8.0%(47/590)和8.5%(61/715)(χ2 = 25.31、9.31,均P < 0.05)。城六区犬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1.4%(40/350),远郊区的为1.4%(8/570),具有强关联(χ2 = 44.07,P < 0.05,3.0 < OR < 9.9);城六区猫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0.3%(37/360),远郊区的为5.3%(24/456),具有中等强度关联(χ2 = 7.31,P < 0.05,1.5 < OR < 2.9)。该调查结果为北京市弓形虫病的防治提供数据参考。

    病例报告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巴贝虫感染1例
    徐以勒, 李江峰, 张家祺, 余向华, 阮卫
    2023, 41(3):  393-396.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3.021
    摘要 ( )   HTML ( )   PDF (221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57岁,温州市鹿城区人。2021年9月28日因胸闷头晕10余天到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入院体查:慢性病容,意识清楚,皮肤黏膜无黄染,无水肿,有瘢痕,以“胸闷待查”收住心内科治疗,后因癌性胸水在院内转化疗科。10月8日起出现反复发热。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6 g/L,红细胞计数2.74 × 1012/L,中度贫血;白细胞计数12.7 × 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数10.6 × 109/L,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轻度升高;尿液培养检出3种以上细菌,尿隐血持续2 +。10月25日进行血涂片瑞氏染色镜检,查见部分红细胞内有1~4个紫红色核、蓝色胞浆环状体,考虑寄生虫感染。患者长期居住于温州市区,无国内、外旅居史,无明确蜱虫叮咬史。患者曾于2005年行左乳癌保乳术,2014—2021年因多次发现肺部转移灶入院进行化疗与靶向药物治疗;2021年6—10月先后进行12次输血治疗。取患者外周血液提取DNA,经巴贝虫属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后测序,所获序列与田鼠巴贝虫(GenBank登录号:MG674832.1)的序列一致性高达99.43%。确诊该患者为田鼠巴贝虫感染。患者经口服磷酸氯喹片(0.5 g/d,首剂加倍,连服5 d)和克林霉素(600 mg/d + 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连续10 d)治疗,症状有所缓解,5 d后血涂片镜检仍查见巴贝虫。巴贝虫感染导致的高热、黄疸、溶血等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患者终末期癌症病情的发展,于11月8日因多器官衰竭抢救无效而死亡。

    消息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23年征稿启事
    2023, 41(3):  396-396. 
    摘要 ( )   PDF (7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健康生活方式系列海报: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2023, 41(3):  0-封三. 
    摘要 ( )   PDF (29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