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2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1-10-30
    论著
    蓝氏贾第鞭毛虫alpha-8贾第素特异性锤头状核酶-GCV重组载体的构建
    魏超君, 卢思奇, 曹利静, 田喜凤
    2011, 29(5):  1-321-326. 
    摘要 ( )   PDF (2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蓝氏贾第鞭毛虫alpha-8贾第素(α-8 giardin)特异性锤头状核酶-GCV重组载体。 方法  采用RNA draw软件对蓝氏贾第鞭毛虫α-8贾第素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Y781323)的二级结构进行模拟分析,按照G ∶ C比例和锤头状核酶设计原则,选取合适的核酶切割靶点,设计特异性锤头状核酶(H8)序列,并将其与犬贾第虫病毒(GCV)连接,获得α-8贾第素特异性锤头状核酶-GCV重组载体(pGCV634/H8/1423)。将载体线性化体外转录产物电击转染至贾第虫滋养体细胞内。提取转染后24 h 的各组虫体总RNA,并以其为模板采用RT-PCR验证转染效果及对靶mRNA的切割效果。 结果  成功设计、合成了蓝氏贾第鞭毛虫α-8贾第素mRNA锤头状核酶序列(H8),将其与犬贾第虫病毒载体(GCV)连接,成功构建了pGCV634/H8/1423;RT-PCR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载体pGCV634/H8/1423转染贾第虫细胞后24 h可检测到核酶RNA的存在,并实现了对α-8贾第素mRNA高效、特异的切割作用。 结论  构建的pGCV634/H8/1423能有效转染至贾第虫细胞内,并在其细胞内对α-8贾第素基因的mRNA具有高效、特异的切割作用。
    小鼠感染弓形虫Prugniaud株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吴升伟, 包怀恩, 李小燕, 葛爽
    2011, 29(5):  2-327-332. 
    摘要 ( )   PDF (3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ICR小鼠感染Prugniaud株弓形虫后的症状和组织病理学动态变化。 方法  46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感染组(30只)和对照组(16只),感染组小鼠经腹腔注射弓形虫Prugniaud株包囊(10个/鼠,悬于0.5 ml PBS中),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PBS。每天观察小鼠发病情况,并于感染后第5、10、15、20、25、30、60和90 天,分别处死感染组小鼠3只和对照组小鼠2只,取小鼠肝、脾、肺、肾、心和脑组织制作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结果  感染组小鼠于第6天开始出现食欲减退、耸毛、抖动和腹泻等症状,死亡率为20.0%。HE染色镜检发现第5天至20天,肝组织结构破坏,少数肝细胞水肿,气球样变和小灶性肝细胞坏死,肝窦扩张充血伴有炎症细胞浸润等;脾脏可见脾小体破坏、消失,脾窦扩张充血,红髓增宽白髓萎缩等。肺组织结构破坏,出现间质性肺炎等病理改变。感染第20天后上述组织病理变化逐渐减轻至恢复。脑组织从感染第10天起出现神经元变性、坏死,第15天~90天出现神经胶质结节、血管袖套现象和珠网膜下腔炎症细胞浸润等,并可见弓形虫包囊,第90天珠网膜下腔内见肉芽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感染第5天内脏器官即出现弓形虫抗原,第10天最强,后逐渐减弱直至转阴,脑组织从感染10天起至90天均可见弓形虫抗原。 结论  ICR小鼠感染弓形虫Prugniaud株后早期出现速殖子所致的非特异临床表现及多脏器组织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此后表现为非特异性的脑组织感染与弓形虫包囊共存。
    隐性弓形虫感染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障碍研究
    周永华, 王小波, 蒋守富, 许永良, 陶建平, 张小萍, 张英, 高琪
    2011, 29(5):  3-333-338. 
    摘要 ( )   PDF (3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物体识别试验和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隐性弓形虫感染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方法  36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弓形虫包囊感染组(低感染组)和高剂量弓形虫包囊感染组(高感染组),每组12只,低感染组和高感染组每鼠分别经口感染弓形虫Prugniaud (PRU)弱毒株6个和12个包囊。感染后第63天进行物体识别试验,通过第1天的适应期和第2天的熟悉期,于试验第3天记录小鼠对新旧不同物体的探究时间,计算分辨指数(DI)。感染后第66天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分别通过定位航行试验、空间搜索试验和工作记忆试验检测各组小鼠的空间记忆获得能力、空间记忆保持能力和工作记忆能力。于水迷宫试验结束当天,即感染后第74天处死小鼠,取左侧脑组织固定,切片,伊红?鄄苏木素染色后,镜下观察病理改变。右侧脑组织用于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  物体识别试验结果显示,高感染组和低感染组小鼠的分辨指数分别为(14.3±5.2)%和(17.5±5.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8.9±7.1)%](P<0.01)。在定位航行试验中,两个弓形虫感染组小鼠找到平台的逃避潜伏期均长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第2天和第3天感染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间搜索试验中,高感染组和低感染组小鼠穿越原平台所在象限的距离占游泳总距离的(19.9±5.0)%和(23.9±6.8)%,与对照组[(27.4±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工作记忆试验中,试验第4天高感染组和低感染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36.5±14.2) s和(35.3±13.7) s]均比对照组[(30.4±12.5) s]显著延长(P<0.05)。所有试验中,低感染组和高感染组小鼠各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弓形虫感染小鼠的脑组织切片中均见弓形虫包囊,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小血管周围间隙增宽,出现“血管袖套”现象。高感染组和低感染组小鼠脑组织SOD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DA含量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2个感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隐性弓形虫感染可导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障碍。
    重组果糖二磷酸醛缩酶SjLAP和亮氨酸氨基肽酶SjFBPA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和疗效考核的评价
    Faustina Halm-Lai, 罗庆礼, 钟政荣, 宋晓蓉, 陈兆武
    2011, 29(5):  4-339-347. 
    摘要 ( )   PDF (2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重组亮氨酸氨基肽酶(rSjLAP)和重组果糖二磷酸醛缩酶(rSjFBPA)抗原用于诊断人血吸虫感染以及疗效考核的价值。  方法  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pET-28a-rSjLAP/BL21和pET-28a-rSjFBPA/BL21表达目的蛋白,组氨酸标签亲和纯化柱纯化rSjLAP和rSjFBPA蛋白。88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A、B和C组(各21只小鼠),D组(25只小鼠)。A、B和C组分别感染5、15和25条日本血吸虫尾蚴。D组为不感染对照组,在实验的第1天全部处死。A、B和C组在感染后第3、7、10、14、20、30和60天,分别处死小鼠3只,采眼球血制备血清,检测其抗体水平。采用单独或联合rSjLAP和rSjFBPA为抗原,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急性血吸虫病(38份)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96份)血清中的抗体,以健康人(90份)血清为对照,同时检测华支睾吸虫病(33份)、卫氏并殖吸虫病(40份)和钩虫病患者(37份)血清,并检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吡喹酮治疗(60 mg/kg,2次/d×2 d)后1年的血清(36份)、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吡喹酮治疗(剂量,疗程同前)后1年(36份)和2年(64份)的血清。 结果  BALB/c小鼠在感染后第10天,rSjLAP和rSjFBPA单独或联合使用均可检测到小鼠血清中的IgG抗体;B组(0.535±0.053,0.595±0.033,0.696±0.104)和C组(0.548±0.060,0.608±0.063,0.621±0.090)早期抗体水平明显高于A组(0.415±0.038,0.455±0.056,0.498±0.077) (P<0.05)。用rSjLAP为抗原可检测急性血吸虫病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阳性率分别为97.4% (37/38)和87.5% (84/96) (P>0.05);用rSjFBPA为抗原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94.7% (36/38)和88.5% (85/96) (P>0.05);用rSjLAP 和 rSjFBPA联合为抗原检测,则其阳性率分别为94.7% (36/38)和85.4% (82/96)(P>0.05)。rSjLAP或联合抗原的特异性均为96.7% (87/90),而rSjFBPA的特异性为97.8% (88/90)。给予吡喹酮治疗后,rSjLAP和rSjFBPA单独或联合使用检测急性血吸虫病血清(0.236±0.212,0.287±0.191,0.235±0.120)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0.266±0.124,0.261±0.143,0.265±0.140;0.204±0.074,0.176±0.074,0.176±0.073),抗体滴度普遍下降,与对照组(0.188±0.056,0.173±0.045,0.184±0.05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jLAP和rSjFBPA单独为抗原检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交叉反应率为15.2% (5/33)和12.1% (4/33),两者联合则为9.2% (3/33)。rSjLAP检测卫氏并殖吸虫的交叉反应率为15.0% (6/40),rSjFBPA为12.5% (5/40),两种抗原联合检测为15.0% (6/40)。上述抗原单独或联合检测钩虫的交叉反应率均为8.1% (3/37)。上述各组阳性率与健康人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显示该重组抗原在其他蠕虫检测中存在一定的交叉反应。  结论  用rSjFBPA和 rSjLAP作为抗原的ELISA法诊断血吸虫病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浙江省金华地区并殖吸虫自然宿主调查及虫种鉴定
    楼宏强, 胡野, 金耀建, 余新图, 王岚, 何旭英, 屠平光
    2011, 29(5):  5-348-352. 
    摘要 ( )   PDF (2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浙江省金华地区并殖吸虫自然中间宿主和终宿主感染情况,并确定并殖吸虫虫种地位。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金华市的9个区(县)中,各随机抽取3个乡镇(街道),共27个调查点。现场采集标本,剖检淡水螺类,检查并殖吸虫尾蚴感染情况。以双筛水洗法检查溪蟹并殖吸虫囊蚴感染情况。从囊蚴检查阳性的调查点收集猫、狗和溪边山坑的流浪猫粪便,以水洗沉淀法检查并殖吸虫虫卵。用分离自溪蟹的并殖吸虫囊蚴人工感染家犬获取成虫。测量尾蚴、囊蚴、虫卵和成虫的大小。提取成虫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殖吸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COI)和核糖体DNA第二间区(ITS2)的基因,测序后用BoiEdit软件分析其与其他11株并殖吸虫的同源性,利用MEGA软件构建种系发生树。 结果  金华市婺城区沙畈乡和琅琊镇与武义县白姆乡均发现并殖吸虫,第一、二中间宿主分别是放逸短沟蜷和浙江华溪蟹。婺城区沙畈乡的螺类和溪蟹的感染率分别为0.2%(2/1 088)和76.7%(46/60),溪蟹的感染指数为2.0。琅琊镇的螺类和溪蟹的感染率分别为0.1%(1/1 683)和53.0%(32/60),溪蟹的感染指数为0.9。武义县白姆乡的螺类和溪蟹的感染率分别为0(0/575)和30.0%(18/60),溪蟹的感染指数为0.1。沙畈乡和琅琊镇各在1份流浪猫粪便中检出并殖吸虫虫卵,检出率分别为8.3%(1/12)和0.6%(1/17)。金华市并殖吸虫尾蚴、囊蚴、虫卵和成虫的大小以及形态与卫氏并殖吸虫基本一致。PCR结果显示,COI和ITS2片段大小分别为390 bp和363 bp,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11株卫氏并殖吸虫的同源性分别为88.2%~98.2%和86.5%~88.1%。在种系发生树上,金华地区的并殖吸虫位于福建闽清和日本Mie与Chiba地理株之间,与前者最为接近。  结论  浙江省金华地区存在自然感染并殖吸虫的螺、蟹和家猫宿主,虫种为卫氏并殖吸虫,在进化和亲缘关系上与福建闽清卫氏并殖吸虫非常接近。
    复频高能聚焦超声治疗小鼠泡球蚴病的实验研究
    叶华, 王炜, 景涛, 韩俭, 包根书, 范临兰, 梁晓萍, 鲁俊
    2011, 29(5):  6-353-357. 
    摘要 ( )   PDF (3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复频高能聚焦超声治疗昆明小鼠皮下泡球蚴病灶的效果。 方法  将皮下接种泡球蚴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用不同强度的复频聚焦超声照射小鼠的泡球蚴病灶。对照组(A组)未照射,其他实验组均一次性照射5 min。其中小功率联合照射组(B组)的3个换能器的照射功率为4 W+4 W+5 W,大功率联合照射组(C组)换能器的照射功率为10 W+11 W+10 W。治疗后用透射电镜观察泡球蚴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用美兰染色法观察原头节存活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泡球蚴组织中的线粒体含量。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检测泡球蚴的总蛋白含量。用琥珀酸脱氢酶试剂盒检测泡球蚴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 结果  复频聚焦超声照射后,透射电镜观察显示,B组和C组泡球蚴生发层细胞减少,线粒体肿胀破裂,内质网扩张,核膜不清,微绒毛变短或消失,且C组较B组损伤更严重。原头节存活率,B组(70.50%)和C组(59.83%)与A组(82.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蛋白含量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B组(3.07 mg/ml,2.15 U/mg)和C组(2.87 mg/ml,1.87 U/mg)与A组(3.83 mg/ml,3.50 U/m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粒体含量,B组(105.46 a.u./个)和C组(70.90 a.u./个)较A组(133.45 a.u./个)均下降,且C组与A、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复频高能聚焦超声可对小鼠皮下泡球蚴病灶造成损伤,对其有一定治疗效果。
    入境黄鳝颚口线虫检疫及虫种鉴定
    李树清, 李雯雯, 陈志飞, 李健, 陈韶红, 张永年, 黄维义, 王巧全
    2011, 29(5):  7-358-362. 
    摘要 ( )   PDF (2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查进口黄鳝(Monopterus albus)体内的颚口线虫Ⅲ期幼虫,并鉴定虫种。 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间从上海口岸入境的10批黄鳝进行颚口线虫寄生情况检疫。采样52尾,3~10尾/批,分别来自菲律宾(25尾)、印度尼西亚(24尾)和孟加拉国(3尾),分尾解剖、切碎、蛋白酶消化后,悬液用10目铜筛过滤,取滤液沉淀。体视镜下挑出完整虫体,进行形态学鉴定,并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提取颚口线虫基因组DNA,PCR扩增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 2,ITS2)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1,cox1)基因,对产物进行电泳和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相应序列进行多重序列比对。 结果  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进口的黄鳝中均检出有颚口线虫Ⅲ期幼虫寄生,阳性率分别为36.0%(9/25)和50.0%(12/24),平均感染度分别为7.8 (70/9)和2.8 (34/12)。孟加拉国进口的黄鳝采样中未检出虫体。镜下显示,检获的虫体有头球,头球上有4环小钩,体表有横纹和小棘,体前部棘明显大而密,体后部棘渐小而疏。有1对颈乳突和4个颈囊。形态学特征与棘颚口线虫(Gnathostoma spinigerum)Ⅲ期幼虫相似。PCR结果显示,ITS?鄄2和cox1扩增产物的长度分别为647 bp和441 bp,与预期大小一致。经测序后比对分析结果显示,2个扩增产物分别与棘颚口线虫ITS?鄄2(GenBank登录号为AB181155和Z97175)和cox1(GenBank登录号为AY501388、AB180099和AB551552)基因片段序列一致性为99%~100%。 结论  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进口黄鳝中检出的颚口线虫均为棘颚口线虫。
    GST沉降技术验证弓形虫醛缩酶与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
    郑斌, 尹志奎, 何蔼, 李卓雅, 詹希美
    2011, 29(5):  8-363-367. 
    摘要 ( )   PDF (2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GST沉降技术(GST pull-down)验证刚地弓形虫醛缩酶(aldolase)与肌动蛋白(actin)的相互作用。 方法  PCR扩增弓形虫cDNA中aldolase 和actin基因,分别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GEX?鄄4T?鄄1和pET30a,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1 mmol/L异丙基?鄄β?鄄D?鄄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产物。采用腹部皮内多点注射免疫SD大鼠15只,首次免疫Actin-His6蛋白量为200 μg/只,第2次起免疫蛋白量为100 μg/只,共免疫4次,每次间隔7 d,末次免疫后5 d收集心脏血,制备Actin-His6抗血清。以纯化的GST-Aldolase蛋白作为探针蛋白与Actin-His6蛋白液进行GST沉降实验,实验产物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鄄PAGE)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 结果  获得了弓形虫aldolase和actin基因序列,构建了相应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了GST-Aldolase和Actin-His6蛋白。Actin-His6蛋白免疫SD大鼠后获得其抗血清,经抗体亲和纯化柱纯化,获得Actin-His6多克隆抗体。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 结果显示,GST沉降实验产物中的蛋白条带可被Aldolase-His6多克隆抗体和Actin-His6多克隆抗体识别。 结论  弓形虫醛缩酶与肌动蛋白存在相互作用。
    不同理化因素对曼氏裂头蚴感染性的影响
    唐贵文, 陈艳
    2011, 29(5):  9-368-371. 
    摘要 ( )   PDF (1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不同理化因素对曼氏裂头蚴感染性的影响。  方法  取含有裂头蚴的黑斑蛙肉(约1 cm3),分别经不同温度(-20 ℃、4 ℃、37 ℃和56 ℃)或不同乙醇浓度(20%、30%、40%、50%和60%)处理1、2或3 h,或经生姜汁、食用醋(总酸浓度4.5%,pH 3.05)或食用酱油(含19.3% NaCl)浸泡3、6、12或24 h,同时均设20 ℃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种条件分别处理含30条裂头蚴的蛙肉,喂饲10只昆明小鼠(3条/只)。另将含20条裂头蚴的蛙肉机械匀浆处理3 min后平均喂饲10只小鼠。所有处理组喂饲1周后剖杀,计数阳性感染鼠数和小鼠体内的裂头蚴数。 结果  裂头蚴于-20 ℃处理2 h,无小鼠感染;56 ℃处理2 h或3 h后,所有小鼠均被感染,分别检获裂头蚴18和13条,具有感染性的裂头蚴所占比例分别为60%和43%,与对照组(均为90%,27/30)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裂头蚴于60%乙醇中浸泡2 h,无小鼠感染;60%乙醇中浸泡1 h,或者50%乙醇中浸泡2 h或3 h后,所有小鼠均被感染,分别检获裂头蚴18、17和15条,具有感染性的裂头蚴所占比例分别为60%、57%和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为93%,28/30)(P<0.05)。裂头蚴于食用醋中浸泡24 h,或食用酱油中浸泡6 h后,无小鼠感染。裂头蚴经生姜汁浸泡24 h后的感染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裂头蚴的蛙肉匀浆后感染小鼠,其中5只小鼠被感染,检获6条裂头蚴。  结论  -20 ℃或60%乙醇处理2 h,食用酱油中浸泡6 h,或食用醋中浸泡24 h,均可使1 cm3蛙肉中的裂头蚴对小鼠的感染性完全丧失。
    临床研究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缅甸拉咱市恶性疟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孙晓东, 张再兴, 王剑, 邓艳, 杨沅川, Lasi Ja-hkawn, 孙晓英, 王恒
    2011, 29(5):  10-372-375. 
    摘要 ( )   PDF (2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中缅边境地区缅甸拉咱市恶性疟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2008年9~12月,在缅甸拉咱市及隶属于该市的4个自然村开展临床试验,选择2~60岁、原虫密度≥250个/μl血、单纯恶性疟现症病例,用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每片含双氢青蒿素40 mg,磷酸哌喹320 mg)2天4次疗法治疗,总剂量因体重而异,如50 kg体重患者总剂量8片均分4次口服,每次2片,每次间隔8~10 h,按体重剂量表给药。于服药当天、服药后的第1、2、3、7、14、21和28天随访观察患者症状、原虫密度、体温和药物不良反应。用WHO抗疟药治疗效果分类、退热时间、无性体原虫转阴时间和配子体转阴率评价其疗效。 结果  共64例完成全程随访,100%完全临床原虫治疗成功,平均退热时间为(22.5±8.2) h,无性体原虫转阴时间中位数为30.0 h[(17.1~168.2) h];服药后第3天和第7天无性体原虫转阴率和退热率分别为(93.8%、100%)和(100%、100%),服药后第28天配子体转阴率为75.0%;仅7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9.9%(7/71)。 结论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缅甸拉咱市恶性疟安全有效。
    综述
    刚地弓形虫感染对宿主细胞信号转导的影响
    罗济璇, 朱国辉, 吴永坚, 彭鸿娟
    2011, 29(5):  11-378-384. 
    摘要 ( )   PDF (2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刚地弓形虫在入侵和寄生于宿主细胞,引起急性与慢性感染的过程中,对宿主细胞进行精细的、整体的调控,在激发和抑制宿主免疫反应之间保持一个精细的平衡,保证弓形虫在宿主细胞内成功地生存增殖,并有机会传播给终末宿主;在此过程中宿主细胞的信号转导发生广泛的应激变化,在弓形虫入侵、寄生过程中及与弓形虫?鄄宿主相互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拟从5个方面综述弓形虫感染对宿主细胞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① 弓形虫分泌蛋白调控宿主细胞信号转导,② 弓形虫调节宿主天然免疫、保护性免疫相关的细胞信号通路,③ 弓形虫调控与抗凋亡及细胞周期相关的宿主细胞信号转导,④ 弓形虫调节宿主细胞钙离子信号通路,⑤ 弓形虫调节与细胞结构重组相关的宿主细胞信号转导。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带绦虫鉴别中的应用
    李彦, 刘航, 杨毅梅
    2011, 29(5):  12-385-388. 
    摘要 ( )   PDF (2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统的带绦虫鉴别方法是根据成虫和其囊尾蚴的形态特征,但对于形态学特征相似的虫种鉴别较为困难。分子生物学技术提供了一种从分子水平来鉴别带绦虫的方法,使虫种鉴定结果更为客观。本文综述了DNA序列分析、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带绦虫虫种鉴别中的应用。
    Toll样受体激动剂作为佐剂成份在疟疾红内期疫苗中的应用
    谢创波, 钱锋, 徐沪济
    2011, 29(5):  13-389-393. 
    摘要 ( )   PDF (2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oll样受体是一类模式识别受体,与其配体结合可激活先天性免疫系统,继而启动获得性免疫反应。因此,一些Toll样受体的配体或激动剂可作为佐剂成份用于多种疫苗的制备。恶性疟原虫蛋白AMA1和MSP1是疟疾红内期疫苗的2个主要候选抗原,但对人体是弱免疫原。为提高这两种蛋白的免疫原性,将Toll样受体激动剂作为佐剂成份,添加到以这两种蛋白为抗原所制备的疫苗中,用于临床试验。本文对Toll样受体激动剂在疟疾红内期疫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教学研究
    基于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的学生实验报告提交方式
    梁裕芬, 陈海英, 韦俊彬
    2011, 29(5):  14-397-398. 
    摘要 ( )   PDF (1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应用于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学生可采用直接绘图、提交纸质文件和拍摄标本图像、提交电子文件两种方式提交实验报告。直接绘图、提交纸质文件可促使学生仔细观察标本,加深对寄生虫形态结构的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认真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但完成实验报告花费的时间较多。拍摄标本图像、提交电子文件可减少完成实验报告的时间,提高效率,使学生有时间观察更多标本,但学生观察标本可能不够仔细。因此,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使用两种提交方式,即要求学生采用直接绘图纸质文件的方式提交重点学习内容的实验报告,采用电子文档网上作业系统提交非重点学习内容的实验报告。
    研究简报
    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脂质变化的研究
    刘兴辉, 周必英, 戴晓煌
    2011, 29(5):  15-375-377. 
    摘要 ( )   PDF (2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4只SD大鼠分为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感染组(18只)和健康对照组(6只)。感染组以地塞米松磷酸钠3.5 mg/(只·次),每周2次,连续8周腹股沟皮下注射SD大鼠,建立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动物模型。肺组织印片六亚甲基四胺银染色和肺组织病理切片伊红?鄄苏木素(HE)染色观察实验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肺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过氧化脂质(LPO)含量。结果显示,感染组大鼠可见卡氏肺孢子菌包囊并发现典型病理改变;感染组SOD值[(31.49±7.18) U/mgprot]与健康对照组[(54.41±8.97) U/mgpro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组LPO值[(2.26±0.21) nmol/mgprott]与健康对照组[(1.63±0.01) nmol/mgpro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云南省19县(市)小板纤恙螨地区分布及宿主选择研究
    詹银珠, 郭宪国, 左小华, 王乔花, 吴滇
    2011, 29(5):  16-393-396. 
    摘要 ( )   PDF (2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云南省不同地理方位、地形地貌、气候与生态等特点,于2001-2009年选取19县(市)为调查点,诱捕小兽,收集其耳廓和外耳道的全部恙螨,分析小板纤恙螨(Leptotrombidium scutellare)在不同宿主、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结果,在捕获的4目7科18属30种9 838只小兽体表采集到小板纤恙螨16 491只,占所有恙螨的17.73%(16 491/92 990)。在调查的19县(市)中,12个县(市)有小板纤恙螨分布,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和南部的高海拔、低气温、低降水量地区。小板纤恙螨寄生宿主广泛,主要宿主为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和齐氏姬鼠(Apodemus chevrieri)。
    一种获得高纯度包涵体蛋白的简便方法
    刘镕, 钟沁萍, 蒋明森, 董惠芬
    2011, 29(5):  17-399-封三. 
    摘要 ( )   PDF (2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日本血吸虫SjBMP基因部分编码序列构建SjBMP?鄄pET-28a(+)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并转化至大肠埃希菌(E. coli)BL21(DE3)进行原核表达。将经过鉴定的目的蛋白rSjBMP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诱导菌样通过Ni2+-NTA Agarose亲和纯化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切胶再纯化。用该纯化蛋白制备免疫血清,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免疫反应性。结果显示,经Ni2+-NTA Agarose亲和纯化和SDS-PAGE切胶再纯化,获得高纯度的目的蛋白,回收率>11.0%。用该纯化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免疫血清,获得的血清效价高于1 ∶ 1 280;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用该免疫血清去识别表达的重组蛋白,出现特异的单一条带,表明该纯化蛋白仍保持其抗原性,可用于免疫学相关实验研究。因此,SDS-PAGE切胶纯化后电渗、透析回收是纯化重组包涵体蛋白有效、简便的方法。
    病例报告
    1例混合感染3种土源性线虫病报告
    葛国兴, 钟亚萍
    2011, 29(5):  18-332,338. 
    摘要 ( )   PDF (1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穿刺活检诊断内脏利什曼病2例
    刘真真, 吕晓菊
    2011, 29(5):  19-347,352. 
    摘要 ( )   PDF (1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肠道多发性息肉合并鞭虫感染1例
    范久波, 丁祥武
    2011, 29(5):  20-封二. 
    摘要 ( )   PDF (1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