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9年 第1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1999-10-30
    专稿
    我国疟疾防治研究成就
    汤林华
    1999, 17(5):  1-259. 
    摘要 ( )   PDF (1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与防治研究进展
    郭家钢;郑江
    1999, 17(5):  2-263. 
    摘要 ( )   PDF (1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蚊类研究五十年
    瞿逢伊
    1999, 17(5):  3-266. 
    摘要 ( )   PDF (1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丝虫病防治研究五十年
    史宗俊;孙德建
    1999, 17(5):  4-270. 
    摘要 ( )   PDF (2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华支睾吸虫病防治的成就和经验
    刘宜升
    1999, 17(5):  5-273. 
    摘要 ( )   PDF (1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尘螨变应原诊断和免疫治疗哮喘与鼻炎安全性分析
    温廷桓;蔡映云;陈秀娟;项黎;王蓓玲;庄义军
    1999, 17(5):  6-276. 
    摘要 ( )   PDF (1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回顾性调查粉尘螨(Derm atophagoidesfarinae)变应原诊断和免疫治疗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的安全性。方法:问卷评估1974~1995 年用粉尘螨变应原(SMU-Df)诊断和免疫治疗变态反应的安全性。结果:统计分析846 342 例次。全身性不良反应共发生142 例次, 总发生率为1.68(CL= 1.4~2.0); 依次为全身性荨麻疹0.82、哮喘大发作0.77、过敏性休克0.07(CL= 1.4/百万~12.0/百万)、血管神经性水肿0.02。出现即时全身性反应在皮试或注射后30 m in 内有32例次,1 h 和2 h 各6 例次; 后期反应3 h~48 h 有88 例次, 以哮喘大发作的机率最高。发生的时期在皮试时共有18 例次,免疫递增期96例次, 维持期14 例次。共有6 例次过敏性休克立刻处理, 全部缓解。41 例次全身性反应的原因, 多半是在哮喘发作期或由于差错注射浓度过大及剂量过大。结论:22 年应用SMU-Df皮试和免疫皮下注射治疗,证明其疗效及安全性均高
    恶性疟原虫组氨酸富集蛋白II基因克隆及测序
    方建民;余新炳;罗树红;徐劲
    1999, 17(5):  7-281. 
    摘要 ( )   PDF (1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比较恶性疟原虫不同分离株组氨酸富集蛋白II( HRPII)基因全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方法: PCR扩增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CC1/HN)和越南株(VN)的HRPII基因全编码区, 其产物经HindIII和Bam HI双酶切,定向克隆入pUC19, 采用Sanger 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结果:FCC1/HN 株和VN 株HRPII基因均为1 020bp, 无内含子, 两者仅10 个碱基不同。FCC1/HN 株HRPII与VN 株、IMTM22 株和Itg2 株间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8% 、92.2% 和98.7% ; 4 株虫体均有拷贝数不等的丙氨酸-组氨酸-组氨酸(AHH)和丙氨酸-组氨酸-组氨酸-丙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AHHAAD) 重复序列, 具有相同的信号肽和糖基化位点。4 个分离株HRPII抗原表位相同,位于易曲性较高的5端非AHH 和AHHAAD 重复区。结论: FCC1/HN 株与VN 株的HRPII高度同源,与IMTM22 株和Itg2 株存在序列差异
    硝喹对体外培养的约氏疟原虫红内期膜磷脂的影响
    邓淑凤;胡友梅
    1999, 17(5):  8-284. 
    摘要 ( )   PDF (2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硝喹抗疟作用机理。方法:用蜡烛缸法体外培养约氏疟原虫红内期,以[3H]-乙醇胺掺入疟原虫膜磷脂作指标,观察硝喹对疟原虫膜磷脂合成的影响;以DPH作为荧光探针, 测膜荧光偏振度及微粘度。结果:硝喹明显抑制[3H]-乙醇胺掺入约氏疟原虫,并增高约氏疟原虫膜荧光偏振度和微粘度。结论:硝喹可明显抑制疟原虫膜磷脂的生物合成,并明显降低膜流动性
    恶性疟原虫cDNA克隆(CO111)的序列测定和分析
    王燕妮;黄燕;李明;孙万邦;谢毅;李英杰
    1999, 17(5):  9-287. 
    摘要 ( )   PDF (2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测定和分析cDNA 克隆(CO111)与抗恶性疟原虫兔血清和1株单克隆抗体呈阳性反应的序列。方法:采用PCR扩增CO111 克隆的cDNA 片段,纯化后经Klenow 酶补平,与M13m p18 载体连接,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 JM109。PCR筛选和鉴定M13单链,PEABI373ADNA自动测序仪测序,PC/GENE和GenBank (EM-BL)等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和比较。结果:CO111 cDNA克隆含有233对核苷酸对。与GenBank 数据库中恶性疟原虫DNA比较,未发现与该cDNA相同的序列。结论:分离出1 个新的与抗恶性疟原虫抗体呈阳性反应的抗原cDNA克隆
    日本血吸虫22.6kDa重组蛋白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研究
    苏川;马磊;王荣芝;胡雪梅;陈淑贞;邵莉君;吴海玮;沈蕾;张兆松;吴观陵
    1999, 17(5):  10-291. 
    摘要 ( )   PDF (2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2.6 kDa 抗原作为血吸虫病疫苗候选分子的潜能,并探讨Sj22.6/Sj26 GST 融合蛋白作为复合疫苗的可能性。方法:用亲和层析法制备Sj22.6/Sj26 GST融合蛋白。将这两种蛋白分别免疫BALB/c小鼠后进行攻击感染试验。结果:Sj22.6 重组蛋白和Sj22.6/Sj26 GST 融合蛋白分别可诱导小鼠产生32.1% (P< 0.005) 和34.9% (P< 0.02)的成虫减虫率, 28.4% (P< 0.02)和45.1% (P< 0.005)的总减卵率。结论:rSj22.6 与Sj22.6/Sj26 GST融合蛋白均有疫苗应用价值
    阿苯达唑脂质体对小鼠细粒棘球蚴囊超微结构的影响
    邵英梅;刘文杰;温浩
    1999, 17(5):  11-293. 
    摘要 ( )   PDF (2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阿苯达唑脂质体(liposom alalbendazole,L-ABZ)及其联合西咪替丁(cim etidine,CTD)治疗小鼠细粒棘球蚴病的病理形态变化。方法:将阿苯达唑脂质体及西咪替丁(1.5% 乳液阿苯达唑200 m g/kg,西咪替丁100 m g/kg),经口灌喂感染小鼠3个月后,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小鼠肝、腹细粒棘球蚴囊结构的病理改变。结果:以阿苯达唑脂质体联合西咪替丁治疗组细粒棘球蚴囊组织变性坏死改变最为显著,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脂质体包封阿苯达唑,可提高阿苯达唑的抗细粒棘球蚴作用,西咪替丁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恶性疟原虫中国海南株裂殖子表面蛋白1 基因的序列分析(英文)
    江钢锋;刘瑞梓;ClaudiaA.Daubenberger;GerdPluschke
    1999, 17(5):  12-297. 
    摘要 ( )   PDF (3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测定恶性疟原虫中国海南分离株MSP1 基因的全序列,并进行多态性分析。方法:来自海南省保亭县2 例恶性疟患者的血样(分别滴在滤纸上)直接制备基因组DNA 后,用MSP1 基因特异的5 对寡核苷酸引物在体外扩增目的基因,用ABIPRISMTM末端标记循环测序试剂盒进行直接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已知的等位基因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获得了2 个恶性疟原虫中国分离株MSP1 基因的全序列,与已知的MSP1 等位基因型进行序列比较,证实其属于MAD20 型。推导其氨基酸序列除了第2 区、第4 区和第8 区以外,其余序列完全一致。其中HN2 的第4 区含K1 型序列。结论:两株恶性疟原虫海南株的MSP1 基因属于MAD20 型,与MAD20 等位基因比较,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存在一些小差异。本文首次提供了恶性疟原虫中国(海南)分离株MSP1 基因多态性的依据
    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过程中VI型胶原的表达变化
    施光峰;徐肇玥;翁心华;朱运松;马瑾瑜
    1999, 17(5):  13-301. 
    摘要 ( )   PDF (2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阐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时肝脏Ⅵ型前胶原m RNA表达和胶原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Northern核酸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结果:小鼠感染后8 wk 时,肝内α1(Ⅵ)前胶原m RNA的表达量显著增加,10 w k时,其表达值达高峰,12~16 w k,略有下降,但直至20 wk 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肝内Ⅵ型胶原在感染后8 wk 时出现于中央静脉周围和肝窦壁,10 w k 时,在肝组织内继续增多,12 w k 时虫卵肉芽肿内明显着色,16 w k 时,其含量达高峰,20 wk 时,广泛分布于汇管区、虫卵肉芽肿内及其周围,并形成致密的网络间隔。结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脏α1(Ⅵ)前胶原m RNA 表达和胶原含量均有显著增加,表明Ⅵ型胶原的检测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评估可能有重要价值
    实验研究
    以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的17区片段基因为基础的复合核酸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反应的研究
    缪军;李珣;薛采芳;甄荣芬;刘忠湘;秦恩强;喻启桂
    1999, 17(5):  14-304. 
    摘要 ( )   PDF (2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以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 的17 区片段基因为基础的复合核酸疫苗VR1012/TPA/HG-MSP1-17(分泌性)和VR1012/HG-MSP1-17(非分泌性)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反应。方法: 分别用分泌性与非分泌性核酸疫苗肌注免疫小鼠。用间接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的特异性抗体。结果: 每只小鼠经3 次100 μg/100μl非分泌性核酸疫苗免疫后, BALB/c小鼠和C57BL/6 小鼠均产生明显的抗HG和抗真菌表达的MSP1 17 区蛋白(YMSP119 )抗体。但总体抗体水平不高。BALB/c小鼠经3 次200 μg/100 μl非分泌性核酸疫苗免疫后, 产生较高的抗HG抗体, 但抗MSP1-17 的抗体无明显变化。经3 次200 μg/100 μl分泌性核酸疫苗免疫后, 只产生较低的抗HG抗体。结论: 非分泌性核酸疫苗较分泌性核酸疫苗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
    浙江省周期型马来丝虫等位基因酶谱研究
    邓珊珊;王芃芃;曾肖芃;严晓岚指导者陈翠娥
    1999, 17(5):  15-307. 
    摘要 ( )   PDF (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浙江省周期型马来丝虫等位基因酶谱。方法:用微量平面淀粉凝胶电泳法,检测浙江省周期型马来丝虫成虫180 条(雌60,雄120),微丝蚴0.4 m l(约32 000 条)及感染期幼虫约1 500条的Acph 等14 种酶的同工酶的等位基因酶谱。结果:浙江省周期型马来丝虫的3 个生活期虫体呈现13 种酶的同工酶的27个等位基因位点,多数位点为纯合子型,仅2 个位点(MPI,MDH-2)为杂合子型(占7.4% )。成虫、微丝蚴及感染期幼虫分别呈现16、16 及9 个等位基因位点。同时用相同的方法对实验室传代的周期型马来丝虫等位基因酶谱进行比较检测。结论:浙江省与实验室传代的周期型马来丝虫的同工酶等位基因酶谱基本相似
    动物模型
    家兔棘阿米巴角膜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邓新国;郭雪;庞广仁;田小莉
    1999, 17(5):  16-310. 
    摘要 ( )   PDF (1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建立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动物模型。方法:在6 只新西兰家兔角膜基质层内注射地塞米松3 d 后,再注入棘阿米巴原虫悬液。结果:6 只家兔均发生角膜炎。经家兔角膜刮片用10% 氢氧化钾封片镜检、角膜组织原虫培养和病理切片染色检查证实,成功地建立了家兔棘阿米巴角膜炎动物模型。结论:通过角膜基质内注射建立的家兔棘阿米巴角膜炎动物模型,方法简便又易于操作
    新视野
    EST技术在寄生虫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司进;朱荫昌
    1999, 17(5):  17-314. 
    摘要 ( )   PDF (2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摘要
    长乐市基本消灭丝虫病后鞘膜积液发病情况的追踪调查
    杨发柱;屠昭平;郑国斌;叶道光;林金财;陈利民
    1999, 17(5):  18-315. 
    摘要 ( )   PDF (1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报
    永康市8年来输入性疟疾的监测
    周志强;徐芬莲;陈寿江
    1999, 17(5):  19-266. 
    摘要 ( )   PDF (1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琼中县一起间日疟暴发流行的控制
    段景山;张于滨;梁焕金;陈关元;朱木发
    1999, 17(5):  20-270. 
    摘要 ( )   PDF (1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哈尔滨市学生牛带绦虫感染调查
    尹燕双;关静岩;赵秀梅;王新华;张艽野
    1999, 17(5):  21-301. 
    摘要 ( )   PDF (1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牛带绦虫六钩蚴静脉注射小牛后检出牛囊尾蚴
    康金凤;吾拉木·马木提;伊滕亮
    1999, 17(5):  22-314. 
    摘要 ( )   PDF (1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佛山市华支睾吸虫病的调查与治疗
    伍德娥;胡汝深;魏光群
    1999, 17(5):  23-316. 
    摘要 ( )   PDF (1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乌鲁木齐市育龄妇女和新生儿弓形虫感染调查
    欧阳小梅;邓锡栋
    1999, 17(5):  24-317. 
    摘要 ( )   PDF (1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寄生虫感染与卫生习惯的关系
    黄德生;蔡黎;马杏宝;傅韵芳
    1999, 17(5):  25-318. 
    摘要 ( )   PDF (1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枕大池囊尾蚴病5例分析
    张佳栋;楚功仁;殷大力
    1999, 17(5):  26-273. 
    摘要 ( )   PDF (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50例肝及腹腔细粒棘球蚴病临床分析
    李纪忠
    1999, 17(5):  27-319. 
    摘要 ( )   PDF (1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儿脑型斯氏狸殖吸虫病33例
    宋朝政;谭安萍
    1999, 17(5):  28-320. 
    摘要 ( )   PDF (1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