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9年 第1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9-08-30
    论著
    一九九八年全国疟疾形势
    钱会霖;尚乐园
    1999, 17(4):  1-195. 
    摘要 ( )   PDF (1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报
    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全基因克隆、测序及体内表达
    周生华;刘述先;宋光承;徐裕信
    1999, 17(4):  2-199. 
    摘要 ( )   PDF (1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将日本血吸虫大陆株副肌球蛋白( Sjc97) 编码区全基因克隆及测序, 并研究 Sjc97 全基因核酸疫苗在小鼠体内的表达。方法: 抽提日本血吸虫成虫总 R N A,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R T P C R) 扩增编码 Sjc97的全基因c D N A, 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 D N A 序列。构建含 Sjc97 全基因的质粒表达载体 (p C M V Sjc97) , 并用免疫荧光染色法研究p C M V Sjc97 在小鼠体内的表达特性。结果与结论: 用 R T P C R 扩增获得了 Sjc97 的编码区全基因c D N A, 并测定了该基因编码区的全序列。与日本血吸虫菲律宾株、日本株及曼氏血吸虫副肌球蛋白编码区全基因比较,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94 % 、992 % 和910 % ; 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7 % 、998 % 和960 % 。p C M V Sjc97 核酸疫苗能在注射的小鼠局部肌肉组织表达 Sjc97 。
    论著
    海南省与云南省两地微小按蚊杂交试验
    石焕焕;田春林;何登贤
    1999, 17(4):  3-202. 
    摘要 ( )   PDF (1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海南省与云南省两地微小按蚊之间是否存在种间差异。方法: 在两地牛房采集微小按蚊,单雌驯养繁殖, 用强迫交配方法进行杂交试验, 观察 F1 代的可育性。制作杂种 F1 卵巢营养细胞多线染色体标本, 观察染色体各区域的联会情况。结果: 云南省微小按蚊( Y) ♀×海南省微小按蚊( H) ♂杂交组卵孵化率为0 , 卵内无胚胎形成。( H♀× Y♂) F1 各回交组中, 大多数卵孵化率显著低于亲本。( H♀× Y♂) F1 雌蚊卵巢营养细胞多线染色体3 R 的29 区、36 区及37 区, X 性染色体的4 区和6 区出现恒定不联会。结论: 海南省与云南省两地微小按蚊已出现明显生殖隔离, 系两个不同的亲缘种。
    日本血吸虫感染兔唾液中循环抗体检测的可行性研究
    王兆军;娄文娴;张恩英;张湘燕;薛纯良
    1999, 17(4):  4-204. 
    摘要 ( )   PDF (1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唾液作为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体样本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血吸虫兔感染模型, 收集感染后不同时期、再感染及治疗后不同时期的唾液和血清, 用 E L I S A 检测其中的循环抗体及其效价, 并将检测结果加以比较。结果: 唾液与血清样本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947 % 与100 % , 经χ2 检验, 两者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唾液与血清样本检测的特异性均为947 % , 两者一致。结论: 唾液作为样本可用于日本血吸虫循环抗体的检测。
    日本血吸虫22.6 kDa重组抗原的高效融合表达及特性鉴定
    苏川;马磊;吴海玮;沈蕾;陈淑贞;张兆松;吴观陵
    1999, 17(4):  5-208. 
    摘要 ( )   PDF (2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大量获得纯化的日本血吸虫226 k Da 重组抗原。方法: 用 P C R 方法将其编码基因序列经改造后亚克隆入载体质粒p G E X1λ T 进行表达。结果: 得到了融合表达的蛋白抗原。此融合蛋白表达量大, 用凝血酶酶切后易大量制备纯化的重组226 k Da 抗原。结论: 以此融合蛋白免疫的小鼠抗血清进行免疫印迹试验, 表明 Sj226/ Sj26 G S T 融合重组蛋白具有与 Sj226 蛋白一样的免疫学活性。
    齿龈内阿米巴的连续培养及其生长情况
    陈金富;刘光英;温旺荣
    1999, 17(4):  6-211. 
    摘要 ( )   PDF (1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齿龈内阿米巴( Entamoeba gingivalis, Eg) F J4 的连续培养方法, 并观察其生长情况。方法: 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观察 Eg虫体大小及其存活时间。结果: Eg在改良的 Lockeeggserum 与改良的yolkeggserum 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建立了福建3 株 Eg( F J2 、 F J3 及 F J4) , 虫体大小均值为1319 μm ~4393 μm ×988 μm ~3074 μm 。 Eg最适宜培养条件为p H 在64 ~67 、改良的 Lockeeggserum 或蛋黄液含20 % 小牛血清加青霉素、链霉素及米粉。虫体繁殖高峰为d4 , 其在上述培养液体中可存活120 h ~168 h 。结论: Eg在 Lockeeggserum 与 Yolkeggserum 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每4 d 转种1 次, 可达到长期培养的效果。
    并殖吸虫中间宿主感染与其生态环境的关系
    程由註
    1999, 17(4):  7-214. 
    摘要 ( )   PDF (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并殖吸虫中间宿主感染与其生态环境关系。方法: 选择福建省具有代表性地理地貌的卫氏并殖吸虫与斯氏狸殖吸虫流行区设点( 村) , 调查螺、蟹宿主感染及与感染相关的自然环境因素; 采检螺、蟹,以不同孳生环境螺的尾蚴阳性率与阳性蟹的囊蚴平均感染度进行比较。结果: 在岭阳村, 溪流型水流缓慢的Ⅰ段溪蟹的卫氏并殖囊蚴感染度为7239 个/ 只, 比水流较急的坑沟型Ⅱ段溪的1426 个/ 只高出5 倍; 在溪口村,1996 年放逸短沟蜷螺尾蚴阳性率与溪蟹卫氏并殖囊蚴感染度分别为4 . 9 % 与1 7383 个/ 只, 比1982 年的02 %与2047 个/ 只分别高出289 倍与85 倍; 在氵示上村, 常年渗水洼地流水浅水坑Ⅲ号沟拟钉螺尾蚴阳性率与溪蟹斯氏狸殖囊蚴感染度分别为43 % 与3554 个/ 只, 比同一水系的Ⅱ号沟的1 % 与429 个/ 只分别高出43 与83倍。结论: 卫氏并殖吸虫分布有一定的水系特征, 以水流缓慢小型水体处感染率居高。斯氏狸殖吸虫通常无明显水系分布特点, 而微型水体分布特征更为突出。适宜螺与蟹孳生的微型环境, 也是并殖吸虫完成其生活史循环适宜场所。对第一中间宿主的选择性及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猪囊尾蚴抗原cC1与γ-干扰素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郭瀛军;吴丹;孙树汉
    1999, 17(4):  8-217. 
    摘要 ( )   PDF (2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含猪囊尾蚴抗原c C1 c D N A 与猪γ干扰素( I F Nγ) 的融合表达载体。方法: 从已克隆的含人猪囊尾蚴共通抗原c C1 的质粒中, 用 P C R 方法扩增出含酶切位点及接头的c C1 和 I F Nγc D N A, 两c D N A 经接头融合后构建成融合形式的原核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 X L Blue。结果: 经酶切分析, 表明重组载体中含15kb 插入片段。 S D S P A G E 显示一52 k Da 的诱导产物。结论: 猪 I F Nγ和猪囊尾蚴抗原c C1 融合c D N A 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
    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在家蚕细胞及幼虫中的表达
    刘金明;蔡学忠;林矫矫;杨冠珍;沈小川;傅志强;施福恢;沈纬;李铭;苑纯秀;李浩;蔡幼民;吴祥甫
    1999, 17(4):  9-221. 
    摘要 ( )   PDF (2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家蚕细胞和幼虫中表达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 Sj14) 基因。方法: 将该基因克隆于昆虫病毒转移载体p Bac P A K His1 中, 再与修饰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Bm N P V) 线性化 D N A 共转染家蚕细胞,经体内重组得重组病毒 Bm Sj14 , 再将 Bm Sj14 感染家蚕细胞和幼虫以表达 Sj14 , 用 Western blot 和间接 E L I S A测定表达产物的抗原性。结果: Bm Sj14 感染家蚕细胞和幼虫后 Sj14 获得较高表达; 表达产物r Sj14 ( His) 为18k Da 的融合蛋白, 在家蚕细胞中的产量约为100 μg/1 ×106 细胞, 在培养上清中产量为33 μg/ml; 在家蚕血淋巴中得量为4 mg/ml; 在家蚕幼虫组织的得量为46 mg/g 组织。 Western blot 和间接 E L I S A 显示r Sj14 ( His) 具有较高抗原性。结论: Sj14 在家蚕细胞和幼虫中获得高效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较高抗原性。
    曼氏血吸虫表膜两型转糖蛋白在日本血吸虫表膜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江家婉;钟慈声;齐玲;俞永富
    1999, 17(4):  10-224. 
    摘要 ( )   PDF (2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曼氏血吸虫表膜两型转糖蛋白( S G T P1 和 S G T P4) 分子在日本血吸虫成虫表膜上的分布,确定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的 S G T P 是否有同源性。方法: 采用超薄切片技术制备日本血吸虫超薄冷冻切片。在电镜下观察曼氏血吸虫的 S G T P1 和 S G T P4 抗体对日本血吸虫的相应抗原的免疫标记定位。结果: 免疫定位显示 S G T P1 定位于日本血吸虫成虫表膜基底部质膜及其反褶的质膜上, S G T P4 定位于成虫表膜顶部质膜及其内陷质膜上。结论: 两型转糖蛋白分子在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表膜上的定位相同。表明此两种血吸虫两型表膜的转糖蛋白分子有很大同源性。
    弓形虫病IgM免疫吸附凝集试验(ISAGA)的建立
    张述义;魏梅雄;赵惠芬;石恭芬
    1999, 17(4):  11-227. 
    摘要 ( )   PDF (1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建立检测弓形虫 Ig M 抗体的免疫吸附凝集试验 ( I S A G A) 。方法∶ U 型微孔板以适宜浓度的羊抗人 Ig M 抗体包被, 用1 % 牛血清白蛋白封闭, 洗板后加入待测血清, 在37 ℃孵育后洗涤, 加入弓形虫( R H 株) 速殖子抗原悬液, 置37 ℃过夜后观察结果。将其与丹麦的 I S A G A 和 E L I S A 检测的结果以及玻片 E I A 检测的结果作比较。结果∶本法与丹麦的试验检测丹麦孕妇44 份血清, 总符合率为932 % ;与玻片 E I A 检测丹麦和上海孕妇67 份血清, 总符合率为925 % , 两法的滴度之间明显相关 (γ= 0589 , P< 0001) , I S A G A 滴度较玻片 E I A 高18 倍; 用 W H O 国际生物标准化实验室提供的标准的抗弓形虫人血清定量测得其灵敏度为008 I U/ ml。结论∶ Ig M I S A G A 具有敏感性、特异性高, 操作简便等优点, 不仅可作为弓形虫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活动期的一种检测手段, 而且适用于弓形虫感染调查的大规模筛选。
    伯氏疟原虫氯喹结合蛋白的分离与定量
    王琴美;王鸣杰;常惠玲;杨彬
    1999, 17(4):  12-230. 
    摘要 ( )   PDF (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离伯氏疟原虫敏感株( C S) 与抗氯喹株的氯喹(chloroquine C Q) 结合蛋白。方法: 给两株感染鼠ig C Q400 mg/kg , 3 h 后, 收集伯氏疟原虫用( Ultrogel R) Ac A34 凝胶柱分离蛋白, 按 Bergqvist 法抽提与蛋白结合的 C Q, 然后用 H P L C ( 外标法) 定量。结果: C S 有58 个蛋白峰, 均与 C Q 结合, 其中以 No64 ~86部分( 峰9) 结合的 C Q 量最多, 占总结合量的164 % 。抗氯喹伯氏疟原虫( C R) 有40 个蛋白峰, 除8 个峰外,均与 C Q 结合, 结合量最多的蛋白部分与 C S相同, 在 No60 ~83 部分( 峰6 及峰7) , 但是它与 C Q 的结合能力( C Qnmol/ mg 蛋白) 显著高于 C S。结论: 分离与测定了 C S和 C R 两株疟原虫各个蛋白峰的分布与定量, 及其与 C Q 结合的能力。在同一株疟原虫中, 各蛋白与 C Q 的结合能力存有差异, 在 C S与 C R 间此差异更大。
    简报
    蒿甲醚对日本血吸虫核苷摄入和核酸含量的影响
    翟自立;梅静艳;尤纪青;姚民一;肖树华
    1999, 17(4):  13-234. 
    摘要 ( )   PDF (1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蒿甲醚( Art) 对日本血吸虫核苷摄入和核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感染小鼠1 次灌服(ig) Art 300 mg/kg 后24 h 或48 h , 分别测定雌虫( ♀) 、雄虫( ♂) 的 R N A 和 D N A 含量。另取经 Art 作用24 h 后的♀及♂虫体, 作体外培养2 h 或4 h , 测定虫体对3 H 腺苷、[53 H] 尿苷和[ 甲基3 H] 胸苷的摄入量以及上述3 H 标记核苷摄入虫体核酸的量。结果: 经 Art 体内作用48 h 后, 血吸虫♀虫的 R N A 和 D N A 含量分别较对照组减少516 % 和235 % , 差异均显著, 而♂虫 R N A 含量减少424 % 。♀及♂虫体经 Art 作用后移置体外培养2h 或4 h , ♀虫对3 种3 H 标记核苷的摄入量均较对照组的明显为少, 减少率达352 % ~501 % 。体外培养2 h ,[ 甲基3 H] 胸苷掺入♀虫 D N A 的量较对照组减少714 % , 培养4 h 后, [3 H] 腺苷掺入♀虫 R N A 和 D N A 的量较对照组减少652 % 与500 % 。结论: Art 对日本血吸虫, 尤其是♀虫的核酸代谢有抑制作用。
    论著
    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诊断恶性疟和间日疟的效果评价
    郑香;汤林华;许永湘;蒙锋;祝卫东;顾政诚;钱会霖
    1999, 17(4):  14-236. 
    摘要 ( )   PDF (1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 I C T) 在疟区诊断恶性疟和间日疟的效果。方法: 以疟原虫镜检结果为标准, 用 I C T 检测门诊“四热”病人中的恶性疟和间日疟。结果: I C T 检测恶性疟与间日疟的敏感性分别为967 % 和904 % , 特异性为986 % 。与原虫镜检结果的符合率为947 % 。恶性疟与间日疟之间无交叉反应。结论: 免疫色谱测试卡可同时检测恶性疟和间日疟, 较镜检法快速、简易。
    实验研究
    利什曼原虫抗原对草原兔尾鼠感染婴儿利什曼原虫的免疫保护作用
    柴君杰;KwangPooChang;左新平;严雷;侯岩岩;张松;茹孜古丽;蒋卫;张兰英
    1999, 17(4):  15-240. 
    摘要 ( )   PDF (1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测定利什曼原虫主要表面分子抗原对内脏利什曼病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用重组利什曼原虫表面糖蛋白r G P63 和脂磷酸聚糖( L P G) 为抗原, 以短棒状杆菌菌苗( C P) 为佐剂免疫草原兔尾鼠后, 用婴儿利什曼原虫强毒株攻击, 观察免疫保护效果。结果: r G P63 加 L P G 加 C P 抗原组合免疫后用2 ×107 前鞭毛体攻击, 免疫动物的肝印片上 L D 数量明显降低, 减虫率为898 % 。 L P G 加 C P 免疫组减虫率为606 % 。r G P63 包涵体加 C P 免疫组减虫率为424 % , 而纯化r G P63 加 C P 免疫组未显示保护作用。以r G P63 加 L P G 加 C P 免疫后用1 ×106 , 5 ×106 和1 ×107 前鞭毛体攻击时, 感染率亦有明显降低。结论: 利什曼原虫主要表面分子抗原 G P63和 L P G 在以 C P 为佐剂的条件下, 对草原兔尾鼠婴儿利什曼原虫有明显的免疫保护效果。
    防治经验
    现场应用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
    徐明生;张世清;李思温;汪天平;陈季然;欧能;方国仁;汪奇志;李均田;章新生
    1999, 17(4):  16-243. 
    摘要 ( )   PDF (1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现场应用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方法: 1997 年7 ~9 月, 分别在望江县杨河试区及贵池市沙山试区选择易感人群562 例与218 例, 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 按双盲法分服青蒿琥酯和安慰剂, 剂量均为6 mg/kg 顿服, 受试者在接触疫水后2 wk 开始服药, 每2 wk 1 次, 连服4 次, 接受全程试验者末次服药后4 wk , 用尼龙绢集卵法加改良加藤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杨河试区服药组273 例中2 例孵化阳性,阳性率为07 % ; 对照组289 例粪检阳性11 例, 阳性率为38 % , E P G 为2640 ±149 个。沙山试区服药组107例粪检均为阴性, 对照组111 例粪检阳性7 例, 感染率为63 % , E P G 为1423 ±214 个。两试区青蒿琥酯预防血吸虫感染的保护率分别为809 % 与100 % 。结论: 口服青蒿琥酯能有效地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
    综述
    溴乙酰胺的杀螺作用及其毒性
    朱达培;姚佩佩;鲍子平等;蔡诗文;印建业;王霭;王根法
    1999, 17(4):  17-246. 
    摘要 ( )   PDF (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疟疾基因工程重组疫苗表达体系的研究进展
    黄亮;林澄涛;袁建刚;王恒
    1999, 17(4):  18-251. 
    摘要 ( )   PDF (2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资源开发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
    郭家钢;郑江
    1999, 17(4):  19-255. 
    摘要 ( )   PDF (1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摘要
    化疗降低洞庭湖区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及传播的作用
    周艺彪;陈焱;谢木生;吴昭武;刘启立;卓尚炯
    1999, 17(4):  20-243. 
    摘要 ( )   PDF (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报
    浙江省湖州市1990~1998年的疟疾监测
    陆锦明
    1999, 17(4):  21-199. 
    摘要 ( )   PDF (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并殖吸虫囊蚴污染溪水的实验报道
    黄立听
    1999, 17(4):  22-202. 
    摘要 ( )   PDF (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厚血膜疟原虫染色法
    徐华么
    1999, 17(4):  23-221. 
    摘要 ( )   PDF (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炎一例
    张贵堂;王祥华
    1999, 17(4):  24-208. 
    摘要 ( )   PDF (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氟哌酸治疗重症疟疾41例
    焦海胜
    1999, 17(4):  25-214. 
    摘要 ( )   PDF (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先天性脑弓形虫病一例
    李建生;杨晓萍;路珑;李康印
    1999, 17(4):  26-217. 
    摘要 ( )   PDF (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男婴尿路阴道毛滴虫感染一例
    韦仁杰;韦立功
    1999, 17(4):  27-234. 
    摘要 ( )   PDF (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液中查见异形吸虫卵一例
    孙建方;张卫清;金长顺;仇锦波
    1999, 17(4):  28-251. 
    摘要 ( )   PDF (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