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谭百宏, 王艳玲, 郑敬彤.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新时代的挑战和发展方向[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2, 40(5): 635-641. |
[2] |
邹伟浩, 周丽娟, 彭鸿娟, 佟矿. 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学寄生虫学的混合式教学[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2, 40(4): 507-510. |
[3] |
张可心, 刘文娟, 张心雨, 张倩, 张瑞玲, 张忠. 实验室品系家蝇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分离、鉴定与产消化酶活性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2, 40(3): 355-361. |
[4] |
陈琳, 邱竞帆, 周莎, 刘新建, 徐志鹏, 季旻珺. 《一带一路与全球健康》通识教育与寄生虫学教学的融合式设计[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1, 39(4): 501-504. |
[5] |
闫宝龙, 梁韶晖. 《医学寄生虫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及应用[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1, 39(3): 376-379. |
[6] |
杨小迪, 王雨航, 程洋, 袁圆, 褚亮, 张翮, 常雪莲, 陶志勇, 李徽徽, 李坤龙, 姜辉, 孙思颖, 郑冬雪, 夏惠, 方强, 陈兴智. 多模式人体寄生虫学基于问题的学习案例库的建立与完善[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6): 737-741. |
[7] |
王国英, 陈丹丹, 郑学礼, 李祥会, 张浩, 张军, 滕铁山. 旋毛虫成囊幼虫的感染性与其发育阶段的关系[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6): 785-788. |
[8] |
马淑兰, 冯萌, 蔡俊龙, 付永锋, 毛佐华, 程训佳. 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4): 469-472. |
[9] |
衣凤芸, 张争艳, 陈勤, 杨帆, 盛慧锋.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8-2018年出版时滞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4): 473-476. |
[10] |
马茜, 孙晓敬, 姚佳, 徐文, 李薇, 刘丽君, 汪洋. 多形式混合教学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实践探索[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2): 234-237. |
[11] |
张雨璐, 王洋, 白雪, 唐斌, 胡晓祥, 张春玲, 刘明远, 刘晓雷. 旋毛虫和伪旋毛虫肌幼虫时期排泄分泌产物iTRAQ法蛋白质组学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1): 47-53. |
[12] |
羊正纲, 翟爱霞, 窦豆, 张建业, 漆智, 季晶, 闫章才. 2009-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寄生虫学相关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9, 37(4): 458-463. |
[13] |
王国英, 李祥会. 旋毛虫肌幼虫在小鼠体内发育的实验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9, 37(2): 235-237. |
[14] |
宋健, 裴迎新, 郭卫东, 姜晓峰, 王立英. 2011-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棘球蚴病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8, 36(6): 560-564. |
[15] |
王振生, 毛映红, 魏春燕, 王恒. 整合式病例素材的教学模式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8, 36(6): 632-6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