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作者指南
稿约
出版伦理规范
同行评议流程
网络首发出版
图表要求
参考文献要求及格式
本刊常用缩略语
退修和校样须知
版面费及发票事宜
审稿指南
审稿须知
审稿指南
审稿流程
同行评议道德规范
诚邀审稿专家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关于我们
出版道德规范
编辑人员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外审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部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友情链接
国内外检索库
中国知网
万方
维普
PubMed
WILEY
ELSEVIER
ScienceDirec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国内外相关刊物
贫困所致传染病(英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热带医学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Parasitology
Royal Soc Trop Med Hyg
Southeast A sian J TMPH
J Parasitol
Inter J Parasitol
British Med J
Parasit Immunol
J Parasitol Res
Parasitology Research
Trends Parasitol
Acta Trop
Am J Trop Med Hyg
Korean J Parasitol
Malar J
Am J Pub Hlth
相关领导机构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编辑协会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中国期刊协会
上海市期刊协会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1984年 第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4-08-31
上一期
下一期
几种日本血吸虫病环卵沉淀试验方法的比较
环卵试验现场评价组
1984, 2(3): 129-132.
摘要
(
)
PDF
(3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在相同条件下,评价几种环卵沉淀试验(COPT)改进方法的诊断效果,全国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诊断组于1983年在江苏省常熟市组织了有七个单位参加的COPT现场对比试验,并以间接血凝试验(IHA)作为对照。共试验82倒粪检阳性血吸虫病人、51例经治疗后粪检阴性病人、51名健康输血员、5例华支睾吸虫病人及4例肺吸虫病人。试验时全部血清采用双盲法。结果:几种COPT改进法的阳性检出率为65.9~85.2%。酶联环卵法(ECOPT)和荧光环卵法(FCOPT)的检测效果与常规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对健康人的假阳性率为2.0~33.3%,其中常规法为2.0~7.8%。常规法COPT孵育72小时的结果(69.
日本血吸虫成虫在肾内的异位寄生
杨静姝,汪宪范,杨元清,钱庸达
1984, 2(3): 132-132.
摘要
(
)
PDF
(12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在进行实验性日本血吸虫病肾病光镜组织学观察时,于感染尾蚴100~500条后7~26周剖杀的33只家兔中,发现1兔的肾内有成虫异位寄生。该免于感染300条尾蚴后19周剖杀,膀胱尿液常规检查蛋白+++,透明管型+及少量红、白细胞。
用年发病率观测菲律宾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中防治措施的效果
田中宽,BayaniL.Blas,杨静姝
1984, 2(3): 133-135.
摘要
(
)
PDF
(2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等于1974~1983年对菲律宾莱特湾岛达加米市的九所小学1,800名学童用粪检和环卵沉淀试验进行了日本血吸虫病年发病率的随访观察。数据用计算机处理。1974年12月~1979年3月采取改造环境措施,1979年2月后对所有虫卵阳性者进行吡喹酮化疗。结果1975~1983年的年发病率依次为22.2%、24.2%、26.9%、9.6%、28.4%、8.4%(1981~1982年未检)和6.8%。结论认为小规模环境改造防制效果很小,群众性化疗效果显著。
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地区连续五年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李允鹤,杨光堡,殷水龙,胡永德,吴宗泉,钱铭,归福淳,郑效玉,吴建中
1984, 2(3): 136-139.
摘要
(
)
PDF
(2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地区应用环卵沉淀反应和酶标记抗原对流免疫电泳对219~453名粪检阴性包括有血吸虫病史者和无血吸虫病史者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两种血清学方法检测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可反映流行区的疫情趋势、考核防治效果、提高病人检出率,有综合查病的诊断价值。
丙硫苯咪唑治疗肠道线虫感染269例的疗效观察
陈兆浚,沈婷婷,牛安欧
1984, 2(3): 139-139.
摘要
(
)
PDF
(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丙硫苯咪唑(Albendazole)为一新型广谱抗蠕虫药(Am J Trop Med Hyg 31:263,1982)。1982年由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所仿制合成,我们用于治疗肠道线虫感染269例。 对象为郊区菜农(96例)、学生(143例)和幼儿园儿童(29例)。年龄2~60岁。289倒粪便经饱
吡喹酮治疗四川肺吸虫病的初步观察
谌取鼎,王汉勋,刘约翰,王其南,段明纲,王小根,曾凡荣
1984, 2(3): 140-143.
摘要
(
)
PDF
(13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8例四川肺吸虫病患者均有吃生蟹或饮生水史,并有典型临床表现和阳性皮内反应,计脑-脑膜型5例、眼型1例、肺-胸膜型3例、皮下包块型9例。用吡喹酮治疗,剂量为25mg/kg,日3次,连服2天为一疗程,服2个疗程的有脑-脑膜型3例,眼型1例,另2例脑-脑膜型患者分别服药3个疗程及1个疗程。洽后6个月随访,除1例脑型患者偶有癫痫小发作外,其余患者症状与体征均消失。吡喹酮副作用轻而短暂。
吡喹酮治疗日本血吸虫病发生严重副作用九例
曾一朗,楼永生,谢世芳,鲁云飞
1984, 2(3): 143-143.
摘要
(
)
PDF
(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用上海第十一制药厂生产的吡喹酮治疗日本血吸虫病1,530例。男819例,女711例;慢性血吸虫病1,443例,晚期血吸虫病87例。吡喹酮总剂量均为60mg/kg体重,分2天6次餐后半空腹服药。治疗结果无副作用者905例(59.2%)。一般
用K-ELISA法检测日本血吸虫抗原和抗体的活性
傅奇,徐肇玥,朱运松,顾天爵
1984, 2(3): 144-146.
摘要
(
)
PDF
(2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K-ELISA比较数种日本血吸虫抗原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内相应抗体的活性。以3例确诊患者的混合血清为标准血清,测得JAMAMA、SEA、JEU、JEC_1、JEC_2和JEC_3的抗原活性依次为2.0,8.0,4.0,4.0,5.0和10.0(ΔA460min×10~(-2)),以JEC_3的抗原活性为最高。30例慢血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各相应抗体活性:JAMA为8.1±0.3和3.0±0.2(12例);SEA为12.8±0.3和9.0±2.0(12例);JEU为6.2±0.6和3.8±0.4;JEC为6.8±0.6和4,8±0.4;JEC_3为11.7±0.8和2.1±0.4 ΔA46O/min×10~(-2);正常人(16名)的相应抗体为0.7±0.7: 1.5±0.5;2.8±0.6;1.8±0.2与2.0±0.4。检测结果提示JEC_3可能是较好的诊断用抗原,K-ELISA可同时测定抗原和抗体活性且结果准确,似为一较好的实验方法。
江西省于都县部分地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王裕泳,谢才通,易继律,刘深谋,曾东石
1984, 2(3): 146-146.
摘要
(
)
PDF
(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于该县西郊、城关镇古田大队、城关蔬菜场等地,捕获纹沼螺641只和赤豆螺184只,均未查见华支睾吸虫尾蚴。检查10种淡水鱼682条,其中草鱼222条,鳙鱼11和麦穗鱼295条,查出本虫囊蚴的分别为4、1和120条.检查犬8只,5只查
日本血吸虫微粒体抗原的研究——Ⅱ.成虫微粒体抗原的提取、分离及其化学和免疫学特性
裘丽姝,薛海筹,曾凯,陶义训,张永红
1984, 2(3): 147-149.
摘要
(
)
PDF
(13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差速离心和琼脂糖CL-2B柱层析方法自日本血吸虫成虫匀浆中提取和分离微粒体抗原,用ELISA法对微粒体粗抗原(JAMA-C)、尿素溶解部分(JMC)和提纯的微粒体抗原(JAM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比较。在动力学一ELISA测定中JAMA抗原对同种抗体呈现出高的活力,达到8.8单位。试验蛔虫、肝吸虫、肺吸虫病患者血清各3份,旋毛虫病猴血清1份,结果均低于1单位,未出现交叉反应。在微量滴定板ELISA中亦呈现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证明经过纯化,特异性活力增加。与微粒体抗原相比,胞液及尿素溶解性核抗原的活力很低。SDS-聚丙烯酰胺电泳及SDS-PAGE的电泳转移酶标免疫印斑的结果证明JAMA是由分子量14,400至200,000道尔顿以上的蛋白分子组成的不均一体,主要抗原成分的分子量在43,000道尔顿以上。
青少年血吸虫病性侏儒症患者的内分泌改变——附28例分析
何运钰,张立,刘英,陈惠云,陆仁康,李竞,张庆堂,闵传庆,徐志群
1984, 2(3): 150-153.
摘要
(
)
PDF
(3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28例青少年血吸虫病性侏儒症患者的内分泌改变。男性患者血浆睾酮、雌二醇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值;女性患者血浆睾酮显著高于对照值,雌二醇低于对照值,但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血清黄体生成素、甲状腺素。血浆皮质醇、生长激素浓度均在正常范围。促黄体素释放激素垂体兴奋试验,女性6例中有2例呈低差反应,男性7例中有5例反应异常。血吸虫病性侏儒症患者的骨生长与性发育障碍可能与失长介质素合成与分泌不足及性腺发育不良有关,并与垂体性侏儒症的内分泌功能状态有一定的差异。
吡喹酮治疗姜片虫病人后驱出虫体的扫描电镜观察
冯兰湘,丁绍铎,黄立,夏明玉
1984, 2(3): 153-153.
摘要
(
)
PDF
(10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吡喹酮对多种扁形动物门的寄生虫均有良好的杀虫作用。近年来国内研究证明该药驱治姜片虫的效果也很好。关于姜片虫在人体内受本药作用后光镜下形态学的变化,沈一平(1981)已有报告。本文报道用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 姜片虫病人顿服吡喹酮10mg/kg,约12小时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的初步研究
严自助,LucH.Perrin,ElbeRamirez,PaulH.Lambert
1984, 2(3): 154-157.
摘要
(
)
PDF
(14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BALB/c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条后25~80天的同种小鼠脾细胞进行细胞杂交,获得了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童虫或成虫冰冻切片的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能用作过筛特异性抗体的方法。在成虫切片上,发现3种不同的单克隆抗体的免疫荧光反应类型。制备了2株单克隆抗体。其中一株对童虫及对成虫的某些体细胞呈现阳性的免疫荧光反应,其免疫球蛋白亚类分型为IgG_1;另一株对成虫的肠管呈现阳性的免疫荧光反应,其免疫球蛋白亚类分型为IgG_3。
岳阳市湖水退落期捕虾扩散钉螺调查
黎申恺,张楚霜
1984, 2(3): 157-157.
摘要
(
)
PDF
(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79~1982年的7~12月,我们在东洞庭湖岳阳市君山和楼西湾及市区进行了钉螺扩散的调查。 一、捕虾扩散钉螺的时期与持续时间 每年湖水退落时期,人群捕虾频繁,当岳阳水位降至29.0~24.5m时,到湖滩捕虾的人数最多。因受气候、水位和降雨量的影响,各年湖水的退落时间和持续时
已控制和尚未控制的血吸虫病地区患者的环卵沉淀反应
叶嘉馥,张崇峙,朱荫昌,李亚芳,蔡德弟
1984, 2(3): 158-160.
摘要
(
)
PDF
(2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木文分别在三个日本血吸虫病控制情况不同的地区:1.当年仍有血吸虫病传播;2.传播控制近l年和3。消灭钉螺达6年以上,对324倒粪检阳性的血吸虫病患者作了COP检测、Kato-Katz法粪便虫卵计数(EPG)、病史和体检。结果发现:1.COP在已控制和尚未控制或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流行区,与粪检的阳性符合率都在95%以上,但反应强度差异显著。在血吸虫病未控制的地区,70%的COP阳性强度为中等(++)或强阳性(+++),而在已控制传播6年的地区,弱阳性(+)占84.8%。如以环沉率≥5%作为阳性诊断标准,则钉螺已控制或基本消灭地区,分别有43.5%及56.3%的患者漏检。2.三个地区患者粪检EPG
女性生殖系统血吸虫异位损害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
杨惠玲
1984, 2(3): 160-160.
摘要
(
)
PDF
(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女性生殖系统血吸虫异位损害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并非罕见。本病可导致输卵管妊娠,或临床表现酷似后者。为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作者根据观察到的1例,结合国内迄今报道的4例作一综合。5例年龄33~43岁。平均36.4岁。其中1例有血吸虫病史,3例有疫水接触史。3例有停经史,其中
日本血吸虫病患者T淋巴细胞酸性α-醋酸萘酯酶活性变化的初步观察
傅翠娥,陈彩华,查鑑良,范黎
1984, 2(3): 161-163.
摘要
(
)
PDF
(2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日本吸血虫病患者T淋巴细胞酯酶标记试验的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阳性百分率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淋巴细胞转化率较正常人均有下降趋势,且两法的测定结果是相关的。初步认为酯酶标记试验测定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高低可作为估价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一种参考指标。
直肠显微镜在直肠四壁检出血吸虫卵机率的比较
孙汝,戎国荣,张均霞,曹明祥,潘永霞
1984, 2(3): 163-163.
摘要
(
)
PDF
(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3年10月,我们在海安县某农场用直肠显微镜检查血吸虫病人,并将直肠四壁粘膜检出虫卵的机率作了比较。 对象和方法 经抗原皮试和体检筛选疑似血吸虫病患者199例作为受检对象。按常规将直肠镜筒插入受检者直肠距肛门10cm左右深处,再用直肠显微镜(徐州医用光学仪器厂生产,ZX80-1型)分
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的实验治疗二、秋水仙碱对肝纤维化的作用
莫若明,杨维禾,孙世正,雷学熹,平伯荣,沈祥裕
1984, 2(3): 164-166.
摘要
(
)
PDF
(13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兔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个月发生肝纤维化后,分为3组。22只兔给以吡喹酮100mg/kg,其中9只兔每日服秋水仙碱1mg, 连服3个月,13只兔不给秋水仙碱。其余6只兔不给吡喹酮,也不给秋水仙碱为感染对照。另有6只兔为正常对照。在秋水仙碱治疗前后,手术切取病兔部分肝组织作胶原定量和病理观察。 结果可见治疗后病兔肝胶原量明显减少,从43.07±4.25mg/g湿重减至15.79±2.66mg/g湿重,差异显著(P0.05)。镜下观察可见治疗后病兔肝汇管区门静脉分支周围间质内纤维组织明显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不明显,部分肝小叶结构已恢复或接近正常,表明秋水仙碱为一较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
蒿甲醚对日本血吸虫体表抗原显露的作用
乐文菊,尤纪青,梅静艳
1984, 2(3): 167-169.
摘要
(
)
PDF
(11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一次口服蒿甲醚混悬液100、300和600mg/kg治疗后,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法(IFA)检测其体内血吸虫体表抗原显露情况。结果,300mg/kg组小鼠于服药后1天和5天,分别有部分雌虫和雄虫显露体表抗原。雌虫和雄虫分别出现荧光的虫数以服药后5天和9天为最多,荧光程度亦较强;至服药后12天,仍有部分虫出现荧光。600mg/kg组雌、雄虫显露体表抗原的时间和荧光程度较100mg/kg组出现得较早且强。
嘉鱼县江心芦洲变化及钉螺分布的调查
曾凡银,方天起
1984, 2(3): 169-169.
摘要
(
)
PDF
(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嘉鱼县的长江洲滩多为江心芦洲。这种芦洲都有钉螺孳生,且钉螺分布面积不断扩大。我们选择7个江心洲(6个洲有芦,1个洲无芦),于1971、1976、1980及1982年的春季,测量面积,等距设框调查钉螺分布情况,结果如下: 一、江心芦洲高程增高情况:4年内6个江心芦洲的高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最低处的高程由
贾第虫的培养及其分裂繁殖情况的观察
张月清,王正仪,卢思奇,温艳,桂淑环,赵森林
1984, 2(3): 170-172.
摘要
(
)
PDF
(11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于单栖培养的贾第虫株系从患者粪便中分离包囊,用蔗糖梯度离心提纯后感染家兔,再从感染兔肠粘膜取滋养体,接种在同时种有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悬液的培养基中,37℃培养24小时,生长最旺,此后虫体随酵母的增多而减少。用于纯培养的虫株及TPS-1培养基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供。在5个月内传代32次。用扫描电镜和光镜观察了虫体分裂繁殖的某些形态特点。
免疫荧光环卵沉淀反应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
杨兆莘,蒋美荣,陈树仁,李家泉,江宝玲
1984, 2(3): 173-175.
摘要
(
)
PDF
(2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粪检阳性率为74.4%的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如以环沉率≥1%为阳性反应,则免疫荧光环卵沉淀反应(IFCOP)和常规环卵沉淀反应(COP)与粪检阳性的符合率均在90%以上;环沉率≥6%者的符合率均为69.5%,无显著性差异。粪检阳性率为15.4%的轻流行区如以环沉率≥1%为阳性反应,则两种方法与粪检阳性的符合率分别为88.9%和6.7%,差异显著:环沉率≥5%者,分别为39.7%和41.3%。提示在轻流行区IFCOP对抗体水平低的患者,其敏感性要高于常规COP,并表明若以环沉率≥5%为阳性界限,两法均有相当多的病人被漏诊。
吡喹酮治疗121例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观察
陈光贵,廖光生
1984, 2(3): 175-175.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2年6~7月,我们用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121例。全部患者为男性农民和农村学生,年龄12~65岁,青少年占82.8%,均于同年4~5月有下疫水摸蚌史。62.8%的患者有尾蚴性皮炎。主要症状为发热、乏力、头昏、腹痛、腹泻、食欲减退、咳嗽、肝肿等。根据《血吸虫病防治手册》临床分型:重型23例(19%);中型44例(36.4%);轻型54例
曼氏血吸虫尾蚴钻腺分泌物的免疫原性
何毅勋,S.Y.LiHsü,H.F.Hsü,W.R.Clarke
1984, 2(3): 176-178.
摘要
(
)
PDF
(2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F1小鼠经3次肌肉注射大剂量X线照射的曼氏血吸虫童虫后对同种尾拗的攻击感染具有明显的免疫保护作用,注射合钻腺分泌物童虫样机体的保护作用较注射不含钻腺分泌物童虫的更强。与对照组相比,前者的减虫率为66.6%,后者的为42.8%。经统计分析,各组回收虫数的均值差异存在显著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尾蚴钻腺分泌物是一种保护性免疫原物质。
红内期食蟹猴疟原虫的连续体外培养
周肇西,李国茹,叶金生,席芸华,黄瑞芝
1984, 2(3): 179-181.
摘要
(
)
PDF
(2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Trager-Jensen的方法,略加改进,用脱纤维蛋白猴血及其血清培养一株来自越南的食蟹猴疟原虫128天以上。多数疟原虫大滋养体的阿米巴状明显,寄生的红细胞也显著胀大。经过培养80天的疟原虫在液氮中保存11天后又复苏培养,原虫生长良好。培养100天的疟原虫对恒河猴仍有感染力。经过长期培养的原虫已陆续保存于液氮内。
感染鼠肝脏切片免疫酶染色法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初步研究
周维立
1984, 2(3): 182-184.
摘要
(
)
PDF
(2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肝脏肉芽肿切片,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间接染色法检测62例急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人及50例正常人。结果表明,该法对急性与慢性早期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硫双二氯酚治疗23例卫氏肺吸虫病的随访
廖林贵,郭唐启,张水扬,朱裕琛,陈敦国,张衡山
1984, 2(3): 184-184.
摘要
(
)
PDF
(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79年周述龙等在鄂东南的大冶县发现有卫氏并殖吸虫后,我们同湖北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和附属二院内科一起对该县大簊铺公社付家山大队进行人群调查,发现卫氏肺吸虫病44例,用硫双二氯酚50mg/kg/d×10天治疗。18个月后,随访复查23例。男16例,女7例。学龄儿童6~15岁15例(65.2%)。治
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测定
匡天兴,杜泽民,王若霜,朱时钰,沈昂石 ,蒋士祥,徐琴秋,孙正德
1984, 2(3): 185-187.
摘要
(
)
PDF
(2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定了各期血吸虫病患者与健康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结果;早期血吸虫病患者(19例)为983U/ml,晚期血吸虫病患者(43例)为486U/ml,晚期血吸虫病基本治愈者(9例)为617U/ml,健康人(30名)为1,411U/ml。统计处理表明健康人与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酶活力有极显著差异(P0.001),早期血吸虫病患者与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酶活力也有极显著差异(P0.001)。对超氧北物歧化酶在血吸虫病肝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苏州地区1982年再现螺点浅析
吴金陵
1984, 2(3): 187-187.
摘要
(
)
PDF
(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州地区1982年春季共查出螺点286处,其中有208处(88.1%)属于历史螺点再现,分析这些螺点的情况,有助于找出查灭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改进工作。 一、再现历史螺点的分布区域:208个螺点分布在6个县、52个公社、116个大队,分别占全区全部查出螺点分布县、社、队数的100%(8/6)、92.9%
10例血吸虫病人的16个月粪便虫卵计数观察
何尚英,李亚芳,刘惠生,许正元,沈明学
1984, 2(3): 188-189.
摘要
(
)
PDF
(1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10例日本血吸虫病人、每月3次连续16个月作粪便定量虫卵计数的观察,结果发现在不同月份的粪便定量虫卵计数在相同病人间无显著差别,而在不同病人间则有非常显著的差别,表明日本血吸虫病人在一定时间内的粪便排卵量具有稳定性。
四川省垫江县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封厚培
1984, 2(3): 189-189.
摘要
(
)
PDF
(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该县砚台、汪家、包家三个公社中的8个生产队,对一岁以上者用小并倒置沉淀法粪检1,884人,华支睾吸虫卵阳性者303人,感染率为16.1%(5.9~46.1%)。年龄最小2岁,最大77岁。5~15岁感染率最高(21.1~22.7%)。检查纹沼螺2,400只,
晚期血吸虫病肝脏病理变化及分型的探讨
范锡兰,程和健
1984, 2(3): 190-192.
摘要
(
)
PDF
(13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我院1977~1981年106例临床诊断为晚期血吸虫病手术时所取肝组织活检结果。其中67例(63.2%)确诊为单纯血吸虫病性肝硬变,39例(36.3%)为血吸虫病混合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变。后者的血吸虫卵沉积数较少而肝脏实质性损害较为明显。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后发生过敏反应一例
刘同
1984, 2(3): 192-192.
摘要
(
)
PDF
(1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46岁。因患慢性血吸虫病,于1982年6月14日住院接受吡喹酮治疗,总剂量60gm/kg,二天疗法。患者服首剂2片(400mg)后10分钟,突发腹
国外吡喹酮临床研究的一些进展
陈名刚
1984, 2(3): 193-195.
摘要
(
)
PDF
(2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吡喹酮已广泛用于各种吸虫病和线虫病治疗。现将近几年来国外临床研究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一、血吸虫病 吡喹酮对寄生人体的五种血吸虫——日本、埃及、曼氏、湄公与间插血吸虫,均有良好疗效,对不同地理株血吸虫的疗效无明显差别。埃及与曼氏血吸虫混合感染、尿中排间插血吸虫与埃及血吸虫杂交卵的患者和耐羟氨喹和/或海蒽酮的巴西
吡喹酮抗血吸虫作用机制的研究
肖树华
1984, 2(3): 196-198.
摘要
(
)
PDF
(2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吡喹酮是七十年代中期发展的新型抗绦虫药物1977年发现该药对人体的3种血吸虫病均有效,我国于1977年合成,临床证明对日本血吸虫病具有高效低毒和疗程短等优点。该药对囊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和姜片虫病等,亦有较好疗效。本文综述国内外有关吡喹酮抗血吸虫作用机制研究的结
血吸虫虫卵抗原及血吸虫、肺吸虫、肝吸虫成虫抗原的氨基酸组成
陆钟灵,张崇峙,钱奕铭,叶嘉馥,罗珊珊,陈志民
1984, 2(3): 199-199.
摘要
(
)
PDF
(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放射免疫法诊断寄生虫病,需用同位素标记各种寄生虫抗原。无论用氯胺-T法或过氧化物酶法标记,同位素碘主要被结合在酪氨酸苯环的羟基上;此外,碘还可以被取代在组氨酸的咪唑基或半胱氨酸的巯基上。为了解常用寄生虫抗原的氨基酸组成,我们对血吸虫虫卵抗原及血吸虫、肺吸虫、肝吸虫的成虫抗原作了氨基酸测定。
吡喹酮对华支睾吸虫的皮层、表皮细胞和肌肉影响的超微结构观察
李秉正,刘铁聪,邓立军,高俊峰,赵雅元,赵燕妮
1984, 2(3): 200-200.
摘要
(
)
PDF
(11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在进行吡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实验研究中,发现感染大鼠一次口服吡喹酮300mg/kg后12小时,虫体即发生明显的挛缩、卷曲,表皮有轻重不同的皱褶,这提示本药对虫体体壁有损伤作用。关于本药对华支睾吸虫超微结构的影响,迄今只见Rim等的报道,本文对吡喹酮损害的华支睾吸虫的皮层、表皮细胞和肌纤维进行了动态观察。
广西壮族自治区四个县钉螺齿舌的观察
鲍正鹰,兰春庚,梁坚
1984, 2(3): 201-201.
摘要
(
)
PDF
(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内外学者对以钉螺外形和齿舌作为钉螺分类的依据有分歧意见。为此,我们采集平果、东兰、都安和宾阳4个县残存的活螺80只,分别测量其长度、宽度及螺层数,并解剖分离出完整的齿舌带,在高倍镜下逐行观察并记录每横列上全部齿舌的齿数,列出公式,统计出各自所占的百分数,从而了解其是否有规律性,并对广西四个县和四川彭县的钉螺各
三水县六和公社消灭血吸虫病的措施和效果
许国煌,黄士龙
1984, 2(3): 202-202.
摘要
(
)
PDF
(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六和公社属迳口草塘,7个大队中4个是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面积4,295亩,平均密度3.14只/市尺~2,最高密度173只/市尺~2,居民平均感染率57.0T%,累计病人6,194人。二十多年来,采取水利、垦荒、种植、灭螺、治疗病人、病牛、管水、管粪综合防治措施,于1974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为实现完全消灭,以改造环境消灭钉螺为主要环节,灭螺和查治
山丘型地区平果县消灭血吸虫病的对策
陈德义
1984, 2(3): 203-203.
摘要
(
)
PDF
(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果县属于山丘型地区,血吸虫病仅流行于海城公社、6个大队、45个自然村,有螺面积526,973m~2。钉螺孳生环境多属岩溶地貌,地下河交错伏流;钉螺分布在海拔251~385m间,呈分散、孤立、小片状或带状。钉螺平均密度为0.31只/市尺~2,阳性率3~13%。居民平均感染率14%,病人年龄4~80岁。有病牛23头。于1957年起开展了综
大脑血吸虫卵性肉芽肿一例报告
虞枝生,林鸿民
1984, 2(3): 204-204.
摘要
(
)
PDF
(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型血吸虫病迄今据查到的文献经病理证实者31例,其中活检23例,尸检8例。脑型血吸虫病急性期可类似脑(膜)炎,慢性多有局限性癫痫或类似脑瘤的表现。肉芽肿多属慢性型,易误诊为脑瘤。1979年我院外科曾遇到一例误诊为脑肿瘤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19岁,安徽巢县,工人.因经常头昏、头痛逐渐加剧年余,进食后频繁呕吐半月,于1979年
急性血吸虫病并发脊髓功能障碍一例
王典主
1984, 2(3): 205-205.
摘要
(
)
PDF
(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性,11岁,学生。于1982年10月22日因不规则发热19天,尿潴留15天入院。患者在暑假期间曾多次到湖边捕鱼,下水后两下肢出疹发痒,未治而愈。10月3日开始发热,午后体温88.5~39.7℃,曾用抗疟药治疗无效。发病第3天排尿困难,尿量约50ml.后未再自解小便。10月9日住县医院,入院第2天不能翻身、坐起及站立,并有
毛守白教授荣获1984年里昂·伯尔纳基金奖
姚民一
1984, 2(3): 206-206.
摘要
(
)
PDF
(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今年五月十四日,第三十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授予我国预防医学中心寄生虫病研究所所长、本刊主编毛守白教授里昂·伯尔纳奖金和奖章。一百六十四个成员国的代表出席了大会。大会主席吉列尔莫·索艾隆先生宣读了毛守白教授在社会医学,尤其是在防治血吸虫病等方面的事迹,强调指出:本年度
全国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诊断组会议在上海市青浦县召开
裘丽姝
1984, 2(3): 206-206.
摘要
(
)
PDF
(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4年4月11日至13日,全国血研会在上海市青浦县召开了诊断组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全国血研会委员和承担诊断科研课题的医学院校、专业所、站的科技人员及有关单位的代表共46人。会议由诊断组组长李允鹤主持。中央血防办公室副主任郑岗参
全国山丘地区血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四川省温江县召开
张建中
1984, 2(3): 207-207.
摘要
(
)
PDF
(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4年6月下旬,中央血防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四川温江召开了山丘地区血防工作经验交流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12个省、市、自治区血防办公室的负责人,22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县、市的血防所、站长,四川、福建、广西等省、区的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和浙江卫生实验院、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专家、专业研究人员。中央血防办公室主任鲁
悼念汪民视教授
郭源华,谭鸿群
1984, 2(3): 208-208.
摘要
(
)
PDF
(1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著名的血吸虫病专家汪民视教授,因病于1984年1月23日在上海逝世,终年79岁。 汪民视教授在193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1934年赴德国汉堡大学攻读热带病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浙江省卫
乳腺血吸虫病伴乳腺癌一例
吴德明,唐学恒
1984, 2(3): 208-208.
摘要
(
)
PDF
(13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性,54岁,江苏常熟市人,因主乳房肿块进行性增大半年而行乳房肿块局部切除。患者于10~18岁期间,曾居住血吸虫病流行区常熟莫城公社,1957年粪检查见血吸虫卵,曾接受锑剂治疗。切除的送验组织,直径约4cm,切开后见中心有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