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作者指南
稿约
出版伦理规范
同行评议流程
网络首发出版
图表要求
参考文献要求及格式
本刊常用缩略语
退修和校样须知
版面费及发票事宜
审稿指南
审稿须知
审稿指南
审稿流程
同行评议道德规范
诚邀审稿专家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关于我们
出版道德规范
编辑人员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外审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部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友情链接
国内外检索库
中国知网
万方
维普
PubMed
WILEY
ELSEVIER
ScienceDirec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国内外相关刊物
贫困所致传染病(英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热带医学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Parasitology
Royal Soc Trop Med Hyg
Southeast A sian J TMPH
J Parasitol
Inter J Parasitol
British Med J
Parasit Immunol
J Parasitol Res
Parasitology Research
Trends Parasitol
Acta Trop
Am J Trop Med Hyg
Korean J Parasitol
Malar J
Am J Pub Hlth
相关领导机构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编辑协会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中国期刊协会
上海市期刊协会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1989年 第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9-11-30
上一期
下一期
一九八八年全国疟疾形势
钱会霖
1989, 7(4): 241-244.
摘要
(
)
PDF
(3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过广大疟防人员和基层卫生人员的努力,克服各种困难,采取了更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1988年疟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除了南部地区疫情有波动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发病率继续大幅度下降。 一、防治工作 据疟区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1988年在疟疾流行休止期对有疟史者和重点
山西省武乡县白蛉监测调查初报
崔水柱,李同喜,张建平,李虎明,魏进才
1989, 7(4): 244-244.
摘要
(
)
PDF
(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西省向有黑热病散在发生。经过长期反复查治后,该病已基本控制。近数年仅在武乡县偶有黑热病零星病例。 为了查清在武乡县黑热病散在发生的山区贾豁乡阳村和未曾发生黑热病的丘陵区城关镇下村的白蛉种类和数量,于1986年6~7月间,对上述两个村内外的白蛉作了监测调查。
子胞蚴连同钉螺组织切片间接免疫酶染法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初步研究
向选东,周述龙,陈静卿
1989, 7(4): 245-248.
摘要
(
)
PDF
(11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子胞蚴连同钉螺组织行石蜡切片,初步探讨了幼虫抗原片间接免疫酶染法(IIPA-DS)在诊断日本血吸虫病中的价值.结果表明,此法对112例确诊血吸虫病患者的敏感性为94.6%,血清滴度范围自原液至1:160,几何平均滴度1:20。101例正常人血清及24例正常家兔血清均未出现假阳性反应,与24例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无交叉反应。IIPA-DS与IHA、COP及ELISA在检出率上符合程度高,在反应强度上一致性好。认为IIPA-DS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值得进一步研究。
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工作会议在泰安举行
蒋则孝
1989, 7(4): 248-248.
摘要
(
)
PDF
(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9年7月25日至28日在山东省泰安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各省(区、市)卫生厅(局)防疫处,或省地(血)办、省(区、市)卫生防疫站、寄生虫病研究所负责人或负责该项工作者,及卫生部寄生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其他寄生虫组”的咨询委员等,共78人。 卫生部防疫司副司长主持会议并讲了话。毛守白教授作了学术报告。回顾1986年(尤其是1988年)
分泌抗细粒棘球绦虫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胡庆和,王仙琴,赵瑞
1989, 7(4): 249-251.
摘要
(
)
PDF
(2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对包虫病的免疫诊断和免疫预防提供有价值的单克隆抗体,通过对骨髓瘤细胞SP2/0与用细粒棘球蚴囊液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融合试验及多次筛选、克隆,建立了分泌单克降抗体的细胞株NIA_2。用ELISA及免疫电镜等方法检测证实该细胞株有特异性。其培养上清分泌抗体滴度为1:2560,注入同系小鼠腹腔,诱生肿瘤和滴度为1:163840的腹水。免疫球蛋白鉴定表明是IgG_1,未见对囊虫的阳性反应。该杂交瘤细胞株经组织培养传代10个月,分泌抗细粒棘球绦虫抗体性能稳定。
猪带绦虫异位寄生两例报告
朱开行,高巨广
1989, 7(4): 251-251.
摘要
(
)
PDF
(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两例猪带绦虫异位寄生,临床上较罕见。 例1 患者.男,21岁,农民。因右大腿内上侧肿物逐渐增大并伴麻木感2年,于1984年5月14口入院。检查右大腿内上侧可见—约3×4.5×2cm肿物隆起,质中,无压痛,稍活动,与皮肤无粘连。术前诊断:右腿囊肿。在局麻下切开囊壁,见囊腔内有一卷曲成团,长15cm.宽0.3cm、尚能活动的带状虫体,切除囊壁,缝合切口。病理报告:猪带绦虫。随访3年无异常。
恶性疟原虫在大劣按蚊体内发育的观察
陈佩惠,郑璇,刘祥焜,孙如一,周远华,吴洪,王秀珍
1989, 7(4): 252-255.
摘要
(
)
PDF
(9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供血源来自5个贵州省的疟疾患者。疟原虫发育各期在光镜下的形态与平均大小为:雄配子呈丝状,长13.31±2.22μm;雌配子和合子呈卵圆形或圆形,其当量直径分别为4.36±0.59μm和3.39±0.39μm;动合子呈香蕉形,13.56±0.80μm×2.90±0.48μm;卵囊球形或椭圆形,最小者直径为7.086μm(2日龄),最大为72.6μm(11日龄)子孢子长为10.625±0.82μm×1.79±0.13μm。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孢子增殖晚期的形态,可见成孢子细胞体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从其表面长出子孢子芽;子孢子前端平齐,有些子孢子右近前端1/3处有一个微孔。对雌配子与合子的鉴别特征,以及卵囊疟色素的排列型式作了讨论。
吉林省部分农村猪囊尾蚴病流行病学调查简报
甘绍伯,王小平,栗绍刚,刘德惠,赵景才,石忠臣
1989, 7(4): 255-255.
摘要
(
)
PDF
(1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我国患猪囊尾蚴病的病人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该病在东北、华北地区较为多见。我们于1986年12月在吉林省农村选点进行了猪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就调查方法、调查结果的判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调查对象 吉林省扶余县三岔河镇郊大九号村农民1002人,小九号村农民524人,榆树县五棵树镇郊解放村农民574人。经调查后,选榆树县解放村代表猪囊尾蚴病的高发区,选扶余县大九号村代表猪囊尾蚴病的低发区。 调查方法 采用猪囊尾蚴皮试、间接血凝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简称皮试、间凝及酶标)三种免疫学检测手段,结合现场询问登记并对可疑患者进行
嗜人按蚊几项生化指标的比较研究
叶炳辉,朱昌亮
1989, 7(4): 256-258.
摘要
(
)
PDF
(2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比较研究了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蛋白质、多糖和酯酶同工酶IEF及二维电泳图谱。结果表明,两者电泳图式基本相似,但亦存在一定的差异。糖蛋白、脂蛋白、糖脂蛋白、单纯蛋白、多糖和脂酶同工酶IEF区带在嗜人按蚊分别为10、0、6、14、2和13条:中华按蚊分别为10、1、5、16、3和15条。嗜人按蚊显示多肽斑点234个,中华按蚊显示240个,两者平均差异点为27.8%。
小鼠初次和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皮肤内的细胞反应
吴珊珊,冯兰湘,赵慰先
1989, 7(4): 259-262.
摘要
(
)
PDF
(10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正常和慢性感染鼠,经耳廓皮肤分别初次和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15b后,慢性感染鼠皮肤内的嗜酸粒细胞(EOS)较初次感染鼠明显增加.两组鼠炎症细胞在童虫附近或包围完整及解体的童虫,形成粒细胞性微脓肿。超微结构显示,扁平的EOS紧贴童虫表面,并脱颗粒。粘附处局部皮层可见破坏现象。中性粒细胞(NEU)的粘附不如EOS紧密,未见脱颗粒现象,童虫皮层完整。结果提示,EOS是对日本血吸虫皮肤期童虫有效的杀伤细胞.
粉螨致肠道感染五例报告
童栽光
1989, 7(4): 262-262.
摘要
(
)
PDF
(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粉螨致肠道感染鲜见报道。我院曾于1986年6月至1987年7月先后发现5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6~34岁,其中儿童3例,成年女性1例,成年男性1例。临床症状计腹痛3例,腹泻2例,呕吐1例,发热(37.4℃)1例,食欲欠佳1例。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94~132g/L:白细胞6.3~8.1×10~9/L,中性粒细胞52~79%,淋巴细胞21
免疫酶染色试验及双面胶纸条法环卵沉淀试验诊断血吸虫病的比较
李允鹤,胡永德,许文美,杨光堡,殷水龙,龚唯,朱家勇,吴宗泉,骆伟
1989, 7(4): 263-266.
摘要
(
)
PDF
(3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及双面胶纸条法COPT(DGS-COPT),并以常规法DOPT(CV-COPT)为对照,采用单盲法比较检测120例血吸虫病人。120例经吡喹酮治疗后3~4年及≥5年的血吸虫病人和120名健康人的血清。三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IEST分别为91.7和95.8%;两种COPT分别为81.7~82.5和96.7~97.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3~8年血吸虫病人的阴转率分别为70.8%(IEST)、80.8%(DGS-COPT)和81.7%(CV-COPT)。表明IEST的诊断效果显著地高于两种COPT,并可弥补COPT漏检病人的缺陷。
南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的特点
曾繁荣
1989, 7(4): 266-266.
摘要
(
)
PDF
(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5~1986年,我们在南洞庭湖区按照统一的方案,选择29个村(洲垸亚型24个,湖汊亚型3个,洲滩亚型2个:总人口20510人)进行了现场观察。同时,对1980~1986年期间住院治疗,并经病原学确诊为急性血吸虫病患者976例资料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 一、80%以上的患者集中分布在防洪大堤500m以内。以防洪大堤为起点,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按居民住地与大堤的垂直距离远近划分为一层(0~200m)、二层(200~500m)、三层(500~1000m)、四层(1000m以外)。其病人分布特征为:(一)距大堤愈近,居民粪检阳性率愈高,感染度愈重。用尼龙袋集卵沉孵法对18456名3岁以上居民粪检结果,各层居民粪检阳性率和EPG为:一层23.55%(1916/
诱变剂NTG致弱尾蚴免疫小鼠后的体液和细胞免疫状况
刘述先,宋光承,丁丽韻,陈彩云
1989, 7(4): 267-270.
摘要
(
)
PDF
(6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NTG致弱尾蚴免疫小鼠后的体液和细胞免疫状况观察的结果表明.免疫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呈逐渐增高的趋势。不论NTG致弱15min pc免疫还是NTG致弱60min ip免疫的小鼠,免疫后7周ELISA检测抗体的滴度均达1:1280以上.IFA达1:1024。SDS-PAGE电泳的结果表明免疫鼠血清IgG在MW 50000及40000左右比感染鼠多1条蛋白带,从而提示NTG致弱尾蚴免疫后,不仅抗体滴度逐渐增加,且抗体的组成成分也有所不同。免疫后各周淋巴细胞对血吸虫抗原的增生应答水平不同,免疫鼠比感染鼠的淋巴细胞对SEA的应答要强得多,特别是淋巴结淋巴细胞。上述结果提示NTG致弱尾蚴作为免疫原免疫后不同时间攻击感染.其减虫率不同,免疫力的大小呈有规律的动态变化,这很可能是与NTG致弱尾蚴免疫后不同时间体液和细胞免疫状况有关。从而,为进一步研究以化学致弱新途径诱导日本血吸虫保护性免疫力提供一定的依据。
世界卫生组织举行血吸虫病疾病控制策略讨论会
陈名刚
1989, 7(4): 270-270.
摘要
(
)
PDF
(1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会议于1989年10月10日至13日在日内瓦举行。参加会议的有WHO美洲、非洲、东地中海和西太平洋地区负责寄生虫病的官员,埃及、摩洛哥、坦桑尼亚、阿尔及利亚、巴西、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科研人员或卫生部官员.瑞士、美国和英国这方面的专家,资助机构(美国克拉克基金会、西德技术合作署、世界银行和国际开发署)的代表以及WHO寄生虫病规划司、热带病研究与培训规划署、药物行动规划署等
小鼠抗日本血吸虫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的研究
张进顺,朱静和
1989, 7(4): 271-275.
摘要
(
)
PDF
(3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用小鼠动物模型。在体外特异性抗血吸虫血清(Ab)存在下,巨噬细胞(Mφ)、嗜酸粒细胞(Eos)和中性粒细胞(Neu)均可粘附于童虫表面,使童虫死亡率显著增高。加入葡萄球菌A蛋白(SPA),可使童虫表面粘附细胞数及粘附细胞的童虫数显著降低。表明细胞的粘附至少部分地是通过IgG抗体的Fc段与效应细胞上Fc受体的桥连而实现的。将童虫与抗体和/或细胞体外作用18h后接种于小鼠腹腔,6wk后的成虫回收率Eos+Ab和Mφ+Ab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Neu+Ab组在体外试验虽有一定作用,但体内试验无效。
三苯甲咪唑对阿米巴培养中的白色念珠菌的作用
赵子鹏,张有植,陈志强
1989, 7(4): 275-275.
摘要
(
)
PDF
(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色念珠菌对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培养不利,吖啶黄虽可清除人芽生菌,但对白色念球菌无清除作用。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三苯甲咪唑可清除白色念珠菌,从而促进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长繁殖。 三苯甲咪唑悬液配制 三苯甲咪唑片剂(Clotr mazole)系上海黄河制药厂产品,批号760901,每片含三苯甲咪唑25mg,将500mg投入10ml溶组织内阿米巴双相培养基覆盖液内,于蒸气高压下制成悬液。于4~8℃冰箱内可保效5年以上。当发现标
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体外培养的进一步研究
郑惠君,陶增厚,张晓辉,Willy F.Piessens
1989, 7(4): 276-279.
摘要
(
)
PDF
(10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4种培养系统中,马来丝虫Ⅲ期幼虫在改良RPMI1640、20%小牛血清和人胚肾细胞系为饲养层的培养系统中生长发育良好,可以从Ⅲ期幼虫蜕皮2次发育到童虫,最长存活时间为54d。在单纯改良RPMI1640、TC199和20%小牛血清中培养,从Ⅲ期幼虫发育到童虫的最长存活时间为42d。班氏丝虫Ⅲ期幼虫在上述2种培养系统中,分别存活57和36d,从Ⅲ期幼虫蜕皮进入Ⅳ期幼虫和童虫。对马来丝虫幼虫体外培养蜕皮时间、虫体大小与沙鼠体内发育情况进行了比较。
30例乳房丝虫性结节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周学莲,刘一
1989, 7(4): 279-279.
摘要
(
)
PDF
(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2年以来.我院检验科细胞室.用针吸活检细胞学诊断方法,检查各种乳房肿块患者650例。本文对其中乳房丝虫性结节30例的标本采集与显微镜观察作一报道。 材料与方法 30例病人均用6.5~7号针头5ml注射器以针吸法采集标本,按常规制片,瑞氏染色镜检。对其中25例标本中直接检见微丝蚴和成虫的片段,伴有散在分布的体核者,送检15例活体组织做病理诊断,结果与吸检相符。5例吸检阴性但血检时均找见微丝蚴,表明针吸法具有操作简便、经
皮内试验应用于丝虫病纵向监测的评价
石福田,蔺西萌,施恒华,黄倩,史宗俊
1989, 7(4): 280-283.
摘要
(
)
PDF
(3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犬恶丝虫提纯多肽抗原(FPT)皮内试验(IT)为免疫学监测方法,对河南省确山县班氏丝虫病流行区观察点人群丝虫特异性免疫水平在海群生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进行纵向观察。经海群生有效治疗后,人群速发型超敏反应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以调查人群速发型超敏反应阳性率、强阳性反应出现频率及追踪观察人群速反型超敏反应转阳率等三项指标综合评价能较好地反映出特定时段内丝虫病传播状况及传播趋势。
薄膜过滤法应用在丝虫病普查中对组成混合标本的最佳人数的探讨
金红,徐季德,刘海云,仲崇祜
1989, 7(4): 284-287.
摘要
(
)
PDF
(3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合血液标本检查法已在丝虫病防治效果考核及调查中广泛应用。本文探讨了该方法实际工作量的数学模式及组成混合标本最佳人数的求法。作者通过计算,列了一张不同微丝蚴率、不同人口数的单位内可估计出现病人数的表,还介绍了一种用查表后计算混合标本的最佳人数的简易计算方法。
中华按蚊唾腺染色体3R上的一个倒位
孙延昌,M.Coluzzi
1989, 7(4): 288-288.
摘要
(
)
PDF
(8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深入调查中华按蚊的种内变异,本人利用1978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引进的上海中华按蚊室内品系的四龄幼虫制备,观察了大量唾腺染色体标本。方法是:在偏低温(24~26℃)条件下给予充足饲料培养幼虫,选择肥大的四龄幼虫,在5%醋酸中解剖出唾腺,再用50%醋酸固定1~2min,然后用2%地衣红(由50%醋酸和50%乳酸配制)染色。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油镜照相。
血吸虫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屠聿脩
1989, 7(4): 289-291.
摘要
(
)
PDF
(2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吸虫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V感染)、肝癌三者在我国南方地区均十分常见,而病变主要集中在肝脏,三者的相互关系值得研究,现复习国内外文献资料,并进行初步分析,若干机理尚未阐明,有待进一步研讨。 国外报道肝脾型曼氏血吸虫病患者血清HBV感染标志物(HBVM)-五项指标检出结果显著多于献血员。Nuti曾引用Lyra(1976)的报道,肝脾型血吸虫病HBsAg出现率高;提示可能为肝损害的更重要因素。国内亦有诸多报道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HBsAg阳性率显著地高于正常人。我们
感染日本血吸虫病动物的血清酸溶性蛋白的动态变化
王静,曾国琦,叶庆林,林昌盛
1989, 7(4): 292-293.
摘要
(
)
PDF
(1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感染日本血吸虫动物的血清酸溶性蛋白(ASP)浓度的动态变化,以及吡喹酮抗日本血吸虫病的疗效与血清ASP的关系,以探讨血清ASP作为日本血吸虫病病程和疗效观察指标的实用价值。 材料和方法:将26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13只家兔,乙组为正常组,甲组兔每只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50±1条,于感染前及感染后第4d、7d、14d、19d、24d、30d各取13只兔血,第36d、42d、50d分别各取11、10、6
深圳市疟疾暴发流行及防治效果
曾冠帆
1989, 7(4): 293-293.
摘要
(
)
PDF
(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圳市在1983年开始发生了间日疟暴发流行,发病4341人,发病率为89.92(?),1984年流行更为严重,病人数增至7427例,发病率为109.39(?),严重地影响特区经济建设。经过1985~1987年连续三年的积极防治,有效地控制了暴发流行,大幅度地降低了发病率,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一、流行因素分析 深圳原为疟疾流行区,经过50和60年代防治,至70年代发病率已降至1(?)以下,但传疟媒介仍然存在,是一个可接受性的低
稻田湿润灌溉灭蚊研究
孙日快,王大宽,贾家祥,潘尚德,聂兆宏,王文良,李继波,徐仁修,姜玛球,吴至庆
1989, 7(4): 294-295.
摘要
(
)
PDF
(1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田是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和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等蚊虫幼虫的主要孳生地.中华按蚊是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主要媒介.三带喙库蚊是乙脑传播的主要媒介。稻田灭蚊是急需研究的课题.一直为国内外有关专家所关注。为此,我们于1982、1984和1985年在江苏省赣榆县结合水稻生态.改变灌溉方法,进行控制蚊类幼虫孳生实验。 试点概况 班庄乡泉坡村位于北纬34°86′,东经118°85′,海拔41.4m,沙浆土质,属平原地带.水利排灌系统较完善,年平均气温13.5℃,年降雨量约
用双向电泳鉴定恶性疟原虫海南株蛋白组分
朱晓龙,叶炳辉,李军,赵学忠,邓小昭
1989, 7(4): 296-297.
摘要
(
)
PDF
(1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控制和消灭疟疾,了解疟原虫的蛋白组分非常重要。Tait报道用S~(35)蛋氨酸标记疟原虫,再用双向电泳分析其蛋白组分。我们用银染色法代替同位素标记法,用双向电泳分析恶性疟原虫海南株蛋白多肽组分取得成功。 材料和方法 一、疟原虫可溶性蛋白制备 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CC-1/HN)取自海南恶性疟病人血液,在第二军医大学抗疟药研究室作体外
循病查螺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李树柏
1989, 7(4): 297-297.
摘要
(
)
PDF
(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西省宜春地区1977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后,在疫区反复查治病人和查灭钉螺的同时,开展了对非疫区接触疫水人群即到过疫区、从疫区迁入、肝脾不明原因肿大人群的查病,分析病情,循病查螺,结果发现三个新疫区。 一是高安县独城乡曹家自然村,原是无螺有病人(到远处种田感染的成年病人)的输入型疫区,七十年代复查复治中查出11个儿童患病,年龄最小为4岁,有一户7口人全患病。对村周围环境反复查
双甲脒体外杀灭人体蠕形螨的观察
王景源
1989, 7(4): 298-299.
摘要
(
)
PDF
(1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新合成杀虫剂双甲脒对人体蠕形螨进行体外药物敏感的研究,发现有显著的杀螨作用。 材料和方法 用拇指挤压法检查本院皮肤病研究所门诊病人,由额、鼻尖、鼻沟及颏4个部位取材。计数毛囊蠕形螨(以下简称Df)和皮脂蠕形螨(以下简称Db),Df活动数20条以上者为试验对象。每例设对照组。 试用药物双甲脒(Amitraz)为上海人民制药厂提供.药物混于植物油中,药物浓度分10、5、1、
人体蠕形螨的移动能力及其在皮肤表面的分布
丁晓昆,李芳
1989, 7(4): 299-299.
摘要
(
)
PDF
(1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挤压法和透明胶带法,对两种人体蠕形螨的移动能力和在皮表的分布进行了观察。 材料和方法 一、用挤压法取皮脂分泌物于载玻片上,再覆盖一载玻片,轻轻加压使分泌物展开。立即在装有网格式目镜测微尺的显微镜下观察。用秒表计时,测量虫体在网格范周内(网格长度为841μm)一次直线移动的最大距离所用的时间,每虫测3次,取其中值。
斯氏狸殖吸虫G带染色体的初步研究
杨连第,胡明
1989, 7(4): 300-301.
摘要
(
)
PDF
(1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并殖吸虫虫种复杂,单从形态学角度分类,争论颇多。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力求从遗传学角度,寻找分类依据,进行了并殖吸虫生殖细胞染色体核型、C带染色体的研究。但尚未见有并殖吸虫G带染色体的报道。湖北省存在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为了从遗传学角度探讨虫种间的差导,在两种并殖吸虫染色体核型分析基础上,进行了斯氏狸殖吸虫G带染色体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自鄂西利川斯氏狸殖吸虫流行区采得溪蟹,分离囊蚴,感染实验动物家犬后取得成虫。为了鉴别
采用间接血凝试验和环卵沉淀试验在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地区查病增值的探讨
秦风根
1989, 7(4): 301-301.
摘要
(
)
PDF
(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九江县是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地区,用常规粪检法已很难查出血吸虫病人。为了探索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地区的查病方案,力求检出率高,工作量小,既省时间,又节约经费的诊断方法,我们于1987年对部分人群,先行皮试过筛,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和环卵沉淀试验(COPT)进行现场查病观察. 材料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选九江县城子镇、涌泉、洗心桥等十个乡6岁以上的人群26853人。
江都县吉家村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查治报告
杨维平,张德盱,沈一平,蔡士椿,邵靖鸥,贺小明,叶小平,董恺
1989, 7(4): 302-303.
摘要
(
)
PDF
(1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7年间,我们对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吴堡乡吉家村1227人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进行了综合查治。调查中发现缩小膜壳绦虫感染者5例,且均混合有肠道线虫的感染。 材料和方法 一、碘液直接涂片法 以卢戈氏碘液按常规涂片1张镜检,遇腹泻者再作生理盐水涂片1张。 二、改良加藤法 粪便经100孔/时铜丝布过滤后填入定量板模孔,取粪量为56mg,置于载玻片上。覆以经甘油——孔雀绿溶液(甘油50ml、/水49ml.3%孔雀绿1ml)浸泡24h以上的亲水玻璃纸,用有机玻璃板压薄粪膜,置室温下透明2h后镜检。每
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检查血吸虫病
唐澄宇,张弟,王兴华,杨兴国
1989, 7(4): 303-303.
摘要
(
)
PDF
(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我国接近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地区应用常规粪便孵化法难以查出病人。我们在市郊双流县团结乡七村的普查中,比较了我省研究改进的塑料杯顶管孵化法与常规法的检出效果。 材料和方法 一、塑料杯顶管装置 采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设计的改良型,杯为聚丙烯制品,直径为9.5cm,高9.5cm,容量约800ml。盖呈伞状,倾斜度为30°,有1.5cm垂直边缘,套在杯口上.盖顶有一开口的圆型颈领,高1.2cm,内径为
快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脑囊虫病人血清抗体的实验观察
张永浩,王健,李小其
1989, 7(4): 304-304.
摘要
(
)
PDF
(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6年我们在常规ELISA基础上进行改进,建立块速ELISA方法,一次试验仅需1h。在脑囊虫病临床诊断中,取得了满意结果。 材料和方法 一、抗原 抽取猪囊尾蚴囊液,经透析、离心、收集上清液,置低温冰箱保存备用。 二、试验血清 脑囊虫病人血清选择病史及临床症状可疑,间接血凝试验阳性者。阳性对照血清是用囊液抗原感染健康家兔制备出兔抗囊血清。阴性对照血清采自血库献血员。 三、酶结合物(一)酶标羊抗人IgG:自制。
汉北河滩钉螺纵向观察
黄友阶,万振国,高万成,万会成,刘杰
1989, 7(4): 305-305.
摘要
(
)
PDF
(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消灭河滩钉螺制定对策,于1981~1986年选择汉北河滩应城市王台村段面进行了钉螺纵向观察。 一、观察方法 汉北河滩王台村段面的防浪林、堤套、草滩、沟渠等四类环境均有钉螺分布。1981~1986年每年4~5月汛期前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的方法查清各类环境的钉螺的分布情况.计算有螺面积。1983年用五氯酚钠对防浪林、草滩、
各地旋毛虫病病例综合报道
吴新洋,李茂昶,范瑞,王欣勤,张维真,赵普干,李东阳
1989, 7(4): 306-307.
摘要
(
)
PDF
(1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旋毛虫病60例临床分析 我院于1982年在湖北省十堰市发现人体旋毛虫病60例,于此作一报道。 一般资料 男42例,女18例,年龄2~63岁,以青壮年最多。均有吃爆炒猪肉片及未熟透的猪肉饺子史。 临床表现 58例有发热,多在38~40℃,超过40℃有6例,最高达41.2℃,为不规则发热或弛张热,持续3~26d,平均1wk左右,其中伴畏寒出汗者42例。眼睑浮肿52例,其中兼有双下肢肿17例。病人多于晨起发现眼睑浮肿,严重者眼睑鼓起,球绐膜似水囊状。部分病人有结膜充血,出血、畏光及流
各地钩虫感染调查的综合报道
张其凤,李健昌,杨军,李金根,艾水根,王路,程莉华,刘能斌
1989, 7(4): 307-308.
摘要
(
)
PDF
(1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浙江平湖县4个村钩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1938年4月我站在浙江医学研究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的指导下,用改良洪氏虫卵计数法对曹乔乡勤安、百家湾、陈家浜、石龙4个村3岁以上的人群3112例进行粪检,并作虫卵计数。钩虫感染程度分别为克粪虫卵数1~999个为Ⅰ度;1000~2999为Ⅱ度:3000~9999为Ⅲ度;10000以上为Ⅳ度。取钩虫卵阳性者粪便用玻管滤纸培养法培养钩虫幼虫,鉴定虫种。 结果:3112例中,钩虫感染者1948例.感染率
各地儿童蛲虫感染调查的综合报道
阿学静,张锋,樊立平,赵萍,于桂兰,赵砚曼,王瑞琴,李同京,佟凤英,王福安,李桂英,李红,周建华,阎惠安,王晓萌,苏平,孙毓伦,朱金炎,董崇慧
1989, 7(4): 308-309.
摘要
(
)
PDF
(1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北京地区幼儿蛲虫感染情况的调查于桂兰 赵砚曼) 1987年5~8月,我院寄生虫室与地段保健室合作,用透明胶纸肛拭法,在北京对合同单位较大的幼儿园(日托、全托)进行了蛲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共检查350人。 1.5~3岁,男46人,女41人;4~6岁,男129人,女134人。一次检查阳性者共68人,阳性率为19.4%:其中男31人,占45.6%(31/68);女37人,占54.4%(37/68)。 凡蛲虫卵阳性者均用噻嘧啶治疗。剂量为1~3
中华按蚊幼虫密度对其生长的影响
徐大刚,陶鸿章,张群刚
1989, 7(4): 309-309.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实验饲养中华按蚊过程中,发现蚊幼虫密度影响蚊虫的生长发育。为此,我们采用相同的温度、营养和水体等条件,观察蚊幼虫密度对其蛹化、羽化和成蚊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选用实验驯化的上海株中华按蚊。将雌蚊在24h内产出的卵置于6~8℃冰箱内24h后,予以孵化。随机取24h内孵出的一龄幼虫,按不同实验组,每盆放置幼虫75、150、300和600条,每组2~3盆。搪瓷盆内水表面为15cm直径(幼虫密度分别约为0.42、0.85、1.69和3.39条/cm~2),水深3cm。室温控制在28±1℃,相对湿度为70~80%。按常规方法饲养:
本刊1989年第7卷文题索引
1989, 7(4): 310-314.
摘要
(
)
PDF
(3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刊1989年第7卷作者索引
1989, 7(4): 315-318.
摘要
(
)
PDF
(2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