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作者指南
稿约
出版伦理规范
同行评议流程
网络首发出版
图表要求
参考文献要求及格式
本刊常用缩略语
退修和校样须知
版面费及发票事宜
审稿指南
审稿须知
审稿指南
审稿流程
同行评议道德规范
诚邀审稿专家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关于我们
出版道德规范
编辑人员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外审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部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友情链接
国内外检索库
中国知网
万方
维普
PubMed
WILEY
ELSEVIER
ScienceDirec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国内外相关刊物
贫困所致传染病(英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热带医学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Parasitology
Royal Soc Trop Med Hyg
Southeast A sian J TMPH
J Parasitol
Inter J Parasitol
British Med J
Parasit Immunol
J Parasitol Res
Parasitology Research
Trends Parasitol
Acta Trop
Am J Trop Med Hyg
Korean J Parasitol
Malar J
Am J Pub Hlth
相关领导机构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编辑协会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中国期刊协会
上海市期刊协会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1990年 第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0-11-30
上一期
下一期
一九八九年全国疟疾情况
钱会霖
1990, 8(4): 241-244.
摘要
(
)
PDF
(3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疟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及广大疟防人员、基层卫生人员,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继续贯彻执行《1986~1990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提出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克服种种困难,落实综合
山东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晚期丝虫病发病情况调查
崔子海,刘波,蔺心敬,高长兰,田桂明,王岱丽,邹中荪,谢超,史加平,宋师峰,董正献,郝秀泗,张其忠,王志美,宋觉民
1990, 8(4): 245-248.
摘要
(
)
PDF
(2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4~1988年,在原丝虫病严重流行的滕县、邹县等6个县(市)的252个村庄,发现的丝虫病人1038例中,象皮肿383例,乳糜尿357例,鞘膜积液298例。1983年前发病902例(86.9%);1984年后发病136例(13.1%),其中新发现乳糜尿患者125例,占新发病人的91.9%。结果表明,山东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已基本控制了象皮肿和鞘膜积液的发生,但仍继续出现乳糜尿新病人.因此在基本消灭班氏丝虫病的地区,应重点研究控制新病人和治愈原有病人的有效方法。
日本血吸虫cDNA基因库的构建
严维耀,高泽人,吴公责,刘述先,郑兆鑫
1990, 8(4): 249-252.
摘要
(
)
PDF
(11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一种简单的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克隆技术制备日本血吸虫的cDNA基因库.方法的主要过程如下:以血吸虫信使核糖核酸(mRNA)为模板,在禽成髓细胞白血病病毒(AMV)反向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第一股单链cDNA;用核糖核酸酶H和核糖核酸酶除去mRNA,并用AMV反向转录酶和T_4-脱氧核糖核酸(T_4-DNA)聚合酶催化合成第二股双链cDNA;通过耐克斯(NACS)小柱除去1千碱基对(kb)以下的cDNA片断:质粒pUC18作为载体,DNA末端转移酶催化加接寡聚鸟嘌呤核苷酸;血吸虫的cDNA加接寡聚胞嘧啶核苷酸。然后退火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菌株MC1061,得到日本血吸虫的cDNA基因库。克隆效率为10~4转化子/μg mRNA,有cDNA插入片段的转化子占30%。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酷似脑瘤的脑囊虫病两例
刘玲
1990, 8(4): 252-252.
摘要
(
)
PDF
(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例1系男性,34岁。两月前发现右侧肢体活动不便,头痛伴呕吐,日渐加重,头颅CT扫描疑右枕后胶质细胞瘤。1986年5月16日来院就诊。体检:右侧轻偏瘫,右侧巴氏征(±),双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余(-)。血及脑脊液(CSF)囊虫间接血
埃及伊蚊血淋巴被动传输后受体蚊对彭亨丝虫易感性的变化
黄炯烈
1990, 8(4): 253-255.
摘要
(
)
PDF
(2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感染和未感染有彭亨丝虫微丝蚴的埃及伊蚊不易感株和易感株为供体,将其血淋巴转输入易感株埃及伊蚊,同时胸内接种微丝蚴。转输后第3、第4和第5d观察。结果表明,接受未感染微丝蚴的易感株、接受感染或未感染微丝蚴的不易感株埃及伊蚊血淋巴转输的受体蚊体内微丝蚴黑化率分别为21.2%、31.2%和31.1%。提示供体蚊不论经否做丝蚴感染刺激;其血淋巴转输入受体蚊后的作用相似;而不同易感性蚊株的血淋巴对受体蚊的易感性具有明显不同的作用(P0.01)。另外,黑化微丝蚴大部分集中于蚊腹部,约为64.3~73.6%;而存活幼虫和微丝蚴几乎全部集中在蚊胸部,达到98.4~99.8%,后者可能与幼虫选择发育部位有关。
结合代谢的抗疟药溶血毒性体外检测法
倪奕昌,徐月琴
1990, 8(4): 256-259.
摘要
(
)
PDF
(3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苯巴比妥i.p.60mg/kg×3d及单剂苯并黄酮i.p.80mg/kg诱导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摘肝制微粒体,加氧化型辅酶Ⅱ(NADP)等辅助因子,组成体外代谢系统。选取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偏低的兔血,制成1%红细胞悬液。不同剂量的伯喹、氯喹或三氟乙酰伯喹(M8506)分别于体外和肝微粒体代谢系统在37℃共同温育后,再取其上清液与1%红细胞悬液共同温育,测定温育后各管上清液的OD值。结果表明,在3×10~1~3×10~3μmol/L的浓度范围内,伯喹和M8506均可测出明显的溶血毒性,并呈一定的剂量一反应关系;而氯喹则无溶血毒性。提示本方法可用作抗疟药溶血毒性的
中华按蚊对周期型马来丝虫的实验感染指数及幼虫黑化现象的探讨
罗华,瞿逢伊
1990, 8(4): 260-263.
摘要
(
)
PDF
(3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用9种不同密度马来微丝蚴感染中华按蚊后,所进行的系列观察。结果表明;蚊体内微丝蚴的吸入量、感染强度与感染微丝蚴密度呈正相关;蚊虫存活率、宿主效率则与微丝蚴密度呈负相关。在本实验室条件下,蚊龄为3~5d、微丝蚴密度为200条/10μ1时,中华按蚊感染后可获较多三期幼虫。本文对幼丝虫的黑化现象、宿主效率降低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按Kartman和Wharton实验感染指数公式估算了基本实验数据,对两种指数进行了分析讨论。
用特异性抗体筛选日本血吸虫基因组DNA基因库
陶伊文,徐裕信,刘述先,郑兆鑫,严维耀
1990, 8(4): 264-266.
摘要
(
)
PDF
(10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酶免疫测定法筛选日本血吸虫(S.j.)基因组DNA基因库,先将λ噬菌体(λgt11),重组体噬菌斑的表达抗原转移至硝酸纤维(NC)膜,然后用经导入λgt11的大肠杆菌Y1090细胞裂解液吸收的感染兔血清(IRS)检测。结果,从97只平板初筛出8个可能阳性噬菌斑,经再次筛选,8个中2个仍为阳性。其中1个阳性克隆经纯化后导入Y1089细胞扩增,其表达产物经ELISA复筛进一步证实S.j.抗原阳性。表明该克隆编码S.j.抗原,该克隆的表达产物能被IRS识别。该免疫筛选方法能有效地分离单个编码S.j.抗原的克隆,且筛选效率高(每次可筛选1×10~5噬菌斑形成单位),结果可靠、特异,不需要同位素标记技
单克隆抗体Dot-ELISA检测血吸虫病人循环抗原
周蕊,缪德强,张声海,张一伟,朱瑞淑
1990, 8(4): 267-269.
摘要
(
)
PDF
(2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备抗日本血吸虫排泄分泌抗原单克隆抗体(McAb),应用于斑点酶联免疫吸咐试验(Dot-ELISA)检测血吸虫病人循环抗原.血吸虫病人血清的阳性率为80.9%(152/188),其中EPG为1~24、25~99和≥100的病人检出率分别为76.8%、86、6%和100%。血吸虫病人经吡喹酮治疗1年以上粪检阴性者50例,均为阴性.并殖吸虫病人、华支睾吸虫病人、丝虫病人和健康人血清均为阴性.McAb-Dot-ELISA操作简便,试剂用量少,肉眼判断结果,可用于血吸虫病的诊断和疗效考核。
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综合报道
1990, 8(4): 269-269.
摘要
(
)
PDF
(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 福建省结肠小袋纤毛虫病一例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编辑部 赵欣花 患者,女性,4岁,福州市新店乡人。因发热、腹泻、恶心、呕吐和上腹痛1d,于1988年3月12日就诊。每天排出糊样大便4~6次,伴有少量粘液及
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品系的研究——Ⅱ.哺乳动物的易感性
何毅勋,郁琪芳,胡亚青,张永年
1990, 8(4): 270-273.
摘要
(
)
PDF
(2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了6种哺乳动物于人工感染安徽、湖北、广西、四川和云南5地日本血吸虫的虫体回收率及其虫卵开放前期。结果表明,C57BL小鼠、金黄仓鼠、长爪沙鼠、家兔和恒河猴均是中国大陆上述5地日本血吸虫的可容宿主,大鼠则是不可容宿主。各种动物感染大陆上述5地日本血吸虫的虫卵开放前期平均天数表明,C57BL小鼠、金黄仓鼠或恒河猴感染云南或广西两地血吸虫的虫卵开放前期均较四川的为长,差别显著。本文指出德国汉堡热带医学研究院提供的或由其转种而传代的日本血吸虫的平均虫卵开放前期明显地较中国大陆各地日本血吸虫自然隔离群的长5~8d,它已不能代表中国大陆品系日本血吸虫的生物学特性,建议将其称为“中国大陆Vogel品系”,以资与中国大陆的加以区别。
棘口吸虫感染一例
傅丽芳,马俊华,连自强,饶灿德
1990, 8(4): 273-273.
摘要
(
)
PDF
(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为41岁妇女,白族农民,居住大理市洱滨村。患者间歇性头昏、腹痛、腹泻近5年,有进食生螺狮史,粪检前2wk曾进食1次。体检、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1988年6月27日粪便普查中查见少量棘口吸虫卵。7月13日采用吡
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白蛉体内的前鞭毛体
瞿靖琦,许永湘,管立人,包意芳
1990, 8(4): 274-276.
摘要
(
)
PDF
(2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杜氏利什曼前鞭毛体为靶抗原的L12G9单克隆抗体(McAb),检测人工感染杜氏利什曼原虫的白蛉。当空腹雌蛉吸取病鼠血液后,分别饲养4、6、8和10d后解剖。吸血后4d,前鞭毛体较少。阳性率仅为15.9%;而10d,其感染程度较重,可获100%的阳性检出率。其阳性率与白蛉的感染程度呈正相关。另外又证明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时,原虫数不能低于11×10~7/ml,宜选择胃血完全消化后的白蛉,方可得到良好的效果。如捕获的白蛉,胃内前鞭毛体较少,则可经NNN基培养后,再进行检测,亦可获得同样效果。
单性和双性日本血吸虫感染兔特异性抗体的动态研究
朱家勇,李允鹤
1990, 8(4): 277-280.
摘要
(
)
PDF
(3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吸虫病鼠肝组织内虫卵及血吸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免疫酶染色试验(TEFS-IEST及AWFS-IEST)均能显示单性和双性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特异性抗体的动态,滴度高峰均在感染后10wk。特异性抗体水平与感染度及感染期密切相关,抗虫卵抗体水平高于抗成虫者,双性感染抗体水平高于单性感染者,TEFS-IEST的检测敏感性显著高于AWFS-IEST及双面胶纸条法环卵沉淀试验。
湖北省河滩地区矮围药浸灭螺的观察
李世雄
1990, 8(4): 280-280.
摘要
(
)
PDF
(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镇河滩地区有钉螺面积5794200m~2,占总有螺面积的93.5%。其地形与植被复杂,血吸虫病流行十分严重。以往灭螺大多采用人工雨前投放五氯酚钠,但效果不佳,疫情难以控制。为了寻找有效的灭螺方法,我们于1986年冬在部分滩地筑堤蓄
应用脐带血红细胞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的研究
李传明,苏天成
1990, 8(4): 281-283.
摘要
(
)
PDF
(2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新生儿脐带血红细胞代替成人红细胞,分别连续培养恶性疟原虫33d和50d。红细胞感染率每3~4d增加8~18倍,最高可达20%以上。与成人红细胞比较;培养48h、72h和96h时的脐带血红细胞感染率均高于成人红细胞(P0.01)。结果表明脐带血是体外培养疟原虫良好的红细胞来源。
先天性多囊肺合并肺蛔虫病一例尸检报告
姚庆端
1990, 8(4): 283-283.
摘要
(
)
PDF
(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27岁。因发热、咳嗽、咯味臭、带血黄色脓痰20余天,于1986年8月25日入院。体检:急性病容,营养欠佳。体温38℃。胸廓略呈桶状,叩诊过度反响,双肺底浊音,以左肺为甚。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及弥漫性啰音。X线检查示双侧多
感染食蟹猴疟原虫的大劣按蚊血淋巴和胃水解物氨基酸分析
黄复生,祁兆平,周成贵,孙玮
1990, 8(4): 284-287.
摘要
(
)
PDF
(3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劣按蚊感染食蟹猴疟原虫B株后第10d,血淋巴内的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鸟氨酸、赖氨酸含量均较对照组低。第9d蚊胃水解物分析结果表明,感染蚊胃中的多数氨基酸含量增加,其中缬氨酸、蛋氨酸、酪氨酸的含量是对照组3倍以上,氨基酸的总量比对照组高70%以上。
26年后黑热病复发一例报告
张志恭
1990, 8(4): 287-287.
摘要
(
)
PDF
(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系男性,38岁,陕西省兴平县庄头镇人。于1982年6月,发热38.5℃,鼻衄,肝肋下2指,脾肋下4指。经髂骨穿刺,骨髓片查到大量利杜体。用斯锑黑克150mg/kg肌注,疗程6d,2个疗程后痊愈。 该患者12岁时。即1956年,曾患过黑热病,
约氏疟原虫感染大鼠和小鼠的红外期研究
张家埙,林宝英,潘玉蓉
1990, 8(4): 288-290.
摘要
(
)
PDF
(12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约氏疟原虫约氏亚种的子抱子经尾静脉接种大鼠和三株小鼠(ICR/JCL,C57BL,KM株)后42h,在大鼠和小鼠的肝连续切片中均查见红外期裂殖体(EE裂殖体),但在KM鼠株的切片中,正常的EE裂殖体甚少。不论宿主同否,EE裂殖体均大小不等,呈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分化程度不同,发育不完全同步。大鼠肝中的EE裂殖体可看到明显的外膜,周围并出现细胞反应。ICR/JCL、C57BL鼠株和大鼠肝中的EE裂殖体均较KM鼠株发育良好,数量较多,但大鼠中的红内期迅速消失。结果表明;ICR/JCL和C57BL鼠株用作约氏疟原虫—斯氏按蚊系统鼠疟模型的宿主较合适。
广州血管圆线虫幼虫和幼龄成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丁步兰,许世锷,沈浩贤,陆秀君,张大鹏
1990, 8(4): 291-294.
摘要
(
)
PDF
(15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扫描电镜对广州血管圆线虫各期幼虫和幼龄成虫的体表结构进行了观察.它的口腔在第1、2期幼虫时呈闭合的“Y”形,到幼龄成虫时才发育成熟。口腔周围有内外两圈乳突。每圈各6个;随着虫体的发育,外圈乳突逐渐退化,至成虫时已不易见到。第4期幼虫才明显看到。头感器开口两个,位于内侧乳突的外缘。在虫体前端腹面有一个排泄孔开口,仅在第3期幼虫观察到。雄虫的交合伞自第3期幼虫开始形成,到第25d的幼龄成虫才发育完成,本文对交合伞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描述。雌虫的生殖孔在第1期幼虫即能见到,但要到第4期幼虫才开始出现肛孔,两者到第11d的幼龄成虫才发育完成。
黑龙江短沟蜷充作横川后殖吸虫中间宿主的调查
蔡之宣,于小明,崔昱
1990, 8(4): 294-294.
摘要
(
)
PDF
(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龙江短沟蜷(Semisulcospira amurensis)充作横川后殖吸虫(Metagonimus yokogawai)的第一中间宿主,未见有报道,曾有报告其同属放逸短沟蜷(S.libertina)充当横川后殖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在我国横川后殖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有Mela-
阿苯达唑对华支睾吸虫体壁和肠管超微结构的影响
李秉正,庞昕黎,邓立军,于秀华,张致文,曹雅明,刘瑞德,张福惠,赵亚媛,苏若萍
1990, 8(4): 295-297.
摘要
(
)
PDF
(11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苯达唑对实验大鼠体内华支睾吸虫体壁和肠管影响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该药对虫体皮层和肠绒毛,在给药1h即出现皮层突起肿胀、粘连和肠绒毛肿胀,其内的点线模糊不清。给药24h损害已相当严重,皮层突起出现坏死、崩溃,部分肠绒毛溶解、坏死。而且皮层和肠管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同步的。可以认为阿苯达唑是通过对皮层和肠管的双重损害,进而影响其生理机能,使虫体死亡的。
肩胛骨并殖吸虫病一例
权宽宏,付改发,刘锦程,刘敏,吴超群
1990, 8(4): 297-297.
摘要
(
)
PDF
(9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性,8岁,陕西省镇安县人。因右背部肿块疼痛20d于1987年7月8日入院。体检:右背肩胛骨下角处有一5cm大小肿块,局部皮肤无红肿,固定于肩胛骨,质地坚硬,有压痛,可随肩胛骨活动。余无异常发现。实验检查:血红蛋白11.5g/L,红细胞388万,白细胞7000,中性75%,
肝细粒棘球蚴病超声影象的病理基础探讨
吕健,邹培范,王云海
1990, 8(4): 298-301.
摘要
(
)
PDF
(3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98例原发性肝细粒棘球蚴病人,149个肝包虫囊肿进行了超声影象学分型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超声分型基本上可反映肝细粒棘球蚴囊肿发展阶段的病理特征,可看出随着患者年龄增长,包虫囊肿有由Ⅰ型至Ⅴ型转化的趋势。组织学观察表明,这一转化过程伴随着细粒棘球蚴囊肿自身损伤的逐渐加重。反映了肝细粒棘球蚴囊肿发生、发展和衰亡的规律。结果还表明,在肝细粒棘球蚴病例中,活力基本正常、损伤和死亡的囊肿约各占1/3。上述结果可供肝细粒棘球蚴病化疗中评价疗效时参考。
血吸虫病合并肝脏炎性假瘤一例
戴钧铎
1990, 8(4): 301-301.
摘要
(
)
PDF
(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系男性,47岁,于1988年4月入院。因26d前出现上腹隐痛不适伴不规则发烧、纳差、乏力,B超与CT检查均提示为“右肝占位病变”,要求手术而入院。1962年在粪检普查中发现患有血吸虫病,当时曾进行锑剂治疗。1968年曾患急性肝炎。体检:
含肿瘤坏死因子血清导致恶性疟原虫危象的研究
姚彦明,侯广培,王梅英,崔祖让,蔡访勤
1990, 8(4): 302-304.
摘要
(
)
PDF
(2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就含肿瘤坏死因子的肿瘤坏死血清(TNS)对恶性疟原虫的影响进行了体外研究。TNS来自卡介苗和细菌内毒素刺激后的兔血清。结果表明:当TNS稀释度为1:3、1:6和1:12时,6h即对恶性疟原虫发生作用,12h后红细胞感染率下降,疟原虫裂殖体退化,裂殖子数目减少,24h后1:3稀释度的TNS仍使红细胞感染率下降,裂殖体呈现固缩状态。
瑞列属绦虫病两例报告
戴世忠,黄文达,吴文辉,陈荣健,朱康乐
1990, 8(4): 304-304.
摘要
(
)
PDF
(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于1980年及1987年在湛江各遇瑞列属绦虫病1例。 病例1,女性,6岁,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县人。因常有腹痛、腹泻和纳差,大便时发现白色能活动、米粒或串珠状的虫体排出,于1980年1月6日入院。住院后,每天排稀便1~2次,均有节片排出,多时达十余节。经我室压片、卡红染色检查,鉴定
丝虫与媒介的相互作用
毛守白
1990, 8(4): 305-307.
摘要
(
)
PDF
(2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蚊(蝇)类对丝虫的易感与否是人体丝虫被发现后最先引起生物医学界注意的问题之一。国内外的研究都证明昆虫种或株的易感性不同,甚至可有株内差别。近30年来开始对易感性不同的原因作探讨。根据现有资料,作者认为。影响媒介宿主传播丝虫作用诸因素可分为表型因子、遗传因子及免疫因子,但并不排除其他因子受遗传因子的支配。国外资料不多,但已显示对丝虫与其媒介在分子与细胞水平上的相互作用的兴趣正在逐步提高。国内在这方面的探讨基本上尚未开展,为此综合介绍,并对各种因子分别举例说明,以引起国内学者的注意。
吡喹酮治疗急性脑型血吸虫病一例
周林
1990, 8(4): 307-307.
摘要
(
)
PDF
(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系男性,31岁,农民。因发热、脓血便1wk,于1988年7月10日入院。患者5月初曾两次到疫区采芦叶,同去兄弟四人均同时发病。体检:体温39.4℃,表情淡漠,神志清楚,心肺正常,肝肋下4cm,剑下7cm,脾未扪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阿本达唑对小鼠细粒棘球蚴的作用
温浩,姚秉礼,邹培范,丁兆勋
1990, 8(4): 308-308.
摘要
(
)
PDF
(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国内外应用阿苯达唑(ABZ)治疗人体细粒棘球蚴病获得一定疗效。但棘球蚴在人体发病时间难以确定,该病病程较长,影响因素较多,对药效评价有一定局限性。本文试图通过小鼠的药物实验,对ABZ治疗细粒棘球拗病的效果提供某些佐证。 材料与方法 1 药物 杭州药厂生产的ABZ原粉1.7g,加
华支睾吸虫实验感染长爪沙鼠
高广汉,王运章
1990, 8(4): 309-309.
摘要
(
)
PDF
(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往曾用猫、豚鼠、家兔、大鼠、小鼠、仓鼠等为实验动物,对华支睾吸虫进行研究。许英桂等用长爪沙鼠(下称沙鼠)感染华支睾吸虫成功。本文进一步用沙鼠为实验动物,对该虫虫卵出现时
口腔颌面囊虫病14例
吕春
1990, 8(4): 310-310.
摘要
(
)
PDF
(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囊虫病14例中男、女性各7例,年龄3~34岁,病程5d~3年,囊虫结节直径多为1cm。舌体7例,唇4例,左颊、眶上和额部各1例。除1例舌体为多发(三个结节)外,均为单发。 口腔颌面血运丰富,给囊虫寄生提供了有利条
溴氰菊酯浸泡蚊帐毒杀大劣按蚊的效果
蔡贤铮,梁泽堂,王元清
1990, 8(4): 310-310.
摘要
(
)
PDF
(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索海南岛应用溴氰菊酯乳剂浸泡蚊帐防制大劣按蚊的合适剂量,于1986~1989年在岛中部山区毛阳现场进行测试。 材料和方法 溴氰菊酯乳剂(商品名敌杀死)含有效成份2.5%,由法国罗素——优克福公司南京技术服务处提供。浸泡蚊帐用中号棉纱帐,按15mg、20mg和25mg
湖滩型疫区转变为渠网型后血吸虫病流行的特点
王文梁
1990, 8(4): 311-311.
摘要
(
)
PDF
(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中部,历史上是湖滩型血吸虫病重疫区。全市所辖16个乡、镇、农场,除2个乡、镇外,均有血吸虫病流行。经过30多年大规模的防治工作,到1987年底,钉螺面积从2.90亿m~2减少到2954.21万m~2,减少了89.8%;病人数从
中国医疗队在苏丹感染疟疾情况调查
杨海
1990, 8(4): 312-312.
摘要
(
)
PDF
(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出国人员疟疾感染情况,采用调查表方式,对1974~1982年,西安市派往苏丹的90名医务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 苏丹地处非洲东北部,是以恶性疟(97%)为主的高疟区,全年无休止期,传疟媒介以冈比亚按蚊为主。90名医务人员分布在喀土穆、阿布舍尔、朱
急性并殖吸虫病集体发病8例报告
吕建华
1990, 8(4): 312-312.
摘要
(
)
PDF
(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并殖吸虫病在我省少见,近年来收治集体发病8例,现报道如下。 8例患者,来自福建省政和县外屯乡伐木场工人的两家成员。其中一家5人;成人4人,儿童1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0年第8卷文题索引
1990, 8(4): 313-316.
摘要
(
)
PDF
(2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0年第8卷作者索引
1990, 8(4): 317-320.
摘要
(
)
PDF
(2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球形芽孢杆菌BS-10简介
苏寿泜
1990, 8(4): 320-320.
摘要
(
)
PDF
(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球形芽孢杆菌BS-10是江苏省里下河农业科学研究所戴承镛研究员等于1982年从扬州市郊分离而得。1985~1987年在南京、扬州、苏州等地300万m~2以上的水体面积中进行灭蚊幼试验的结果表明:BS-10对杀灭蚊类幼虫,尤以对污水型蚊种二龄以上的蚊幼特别敏感,投BS-10混悬剂后2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