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作者指南
稿约
出版伦理规范
同行评议流程
网络首发出版
图表要求
参考文献要求及格式
本刊常用缩略语
退修和校样须知
版面费及发票事宜
审稿指南
审稿须知
审稿指南
审稿流程
同行评议道德规范
诚邀审稿专家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关于我们
出版道德规范
编辑人员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外审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部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友情链接
国内外检索库
中国知网
万方
维普
PubMed
WILEY
ELSEVIER
ScienceDirec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国内外相关刊物
贫困所致传染病(英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热带医学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Parasitology
Royal Soc Trop Med Hyg
Southeast A sian J TMPH
J Parasitol
Inter J Parasitol
British Med J
Parasit Immunol
J Parasitol Res
Parasitology Research
Trends Parasitol
Acta Trop
Am J Trop Med Hyg
Korean J Parasitol
Malar J
Am J Pub Hlth
相关领导机构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编辑协会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中国期刊协会
上海市期刊协会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1992年 第1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2-11-30
上一期
下一期
停用氯喹12年抗氯喹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的变化
刘德全,刘瑞君,任道性,高大庆,张春勇,邱持平,蔡贤铮,林翠芬,梁爱华,唐铣
1992, 10(4): 241-244.
摘要
(
)
PDF
(3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海南省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普遍产生了抗性,所以于1979年开始,在全岛范围内停止使用氯喹防治恶性疟。为了了解停止使用氯喹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的消长情况,作者以该省乐东县为观察点,于1981—1991年间,每隔2—3年测定1次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敏感性。结果发现,停止使用氯喹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抗性呈逐渐降低趋势,体外法测得的抗性率由1981年的97.9%,降至1991年为60.9%(P0.001),完全抑制裂殖体形成的平均剂量由1981年的10.46pmol/μl,降至1991年的3.02pmol/μl(P0.001),需用大剂量(6.4pmol/μl)才能完全抑制裂殖体形成的病例比例,由1
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品系的研究 XI.酶联免疫电转移印迹的分析
裘丽姝,薛海筹,张永红,诸陈文,何毅勋
1992, 10(4): 245-249.
摘要
(
)
PDF
(17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安徽、湖北、广西、云南和四川5地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与安徽、湖北、云南、四川4地钉螺的抗血清进行酶联免疫电转移印迹(EITB)分析的结果。安徽与湖北两地日本血吸虫EITB图谱基本相似。云南和四川的日本血吸虫EITB图谱虽相近,但在84kDa处云南雌虫呈现明显条带而四川雌虫则无此反应带。广西的日本血吸虫与云南的虫体一样,雌虫在84kDa处亦呈现明显的条带。广西的雄虫在与安徽的钉螺抗血清反应后在130kDa处有两条主要条带,这与安徽地区雄虫的一致且较之更为浓染致密,而云南、四川两地雄虫的则未见此条带。根据上述结果并结合以前有关大陆各地钉螺对日本血吸虫的易感性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单纯化疗阻断湖区重型疫区血吸虫病传播的探讨
王又槐,张希虹,王瑶,朱炉松,余跃红,秦兵,杨霞,陈梅亚,方春华,易诗礼,高伏民,叶久全,邓荷英
1992, 10(4): 249-249.
摘要
(
)
PDF
(1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鄱阳湖1/3地区水位未被控制,由于诸种原因无法灭螺,单纯化疗阻断措施对控制超重型疫区病情的研究尤为重要.我们在吴城镇荷溪村开展了这项研究。该村位于鄱阳湖中游呈孤岛状屹立湖中,大堤外有螺草洲11152亩,335户,1624人,耕牛379头,生猪852头。血吸虫感染率居民为67.7%,耕牛为24.5%,生猪为7.1%,哨鼠为100%,草洲钉螺阳性率为2.6%。阳性钉螺密度为0.12个/0.11m~2。
建立疟疾近期复发动物模型的研究 Ⅱ.食蟹猴疟原虫特殊的环状体原虫血症的持续现象
张家埙,林宝英,潘玉蓉,郑浩,方莹
1992, 10(4): 250-254.
摘要
(
)
PDF
(3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在食蟹猴疟原虫(引自越南)-斯氏按蚊系统的猴疟模型上,利用抗疟药的持效作用,观察到一种特殊的环状体原虫血症,此系红外期裂殖子从肝脏持续释放至血循环中的表现,已获结果显示,环状体原虫血症最长的达53d。经本文研究,此种环状体原虫血症持续现象得到进一步证实。环状体原虫密度随时间的变化,符合Verhulst模型,可用灰色微分方程作数学描述。结果提示,迟缓释放的红外期裂殖子可能为近期复发之源。
上海市区并殖吸虫病六例报道
朱道韫,徐文成
1992, 10(4): 254-254.
摘要
(
)
PDF
(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1年以来,在收治的并殖吸虫病中有6例系在上海市区内感染,现报道如下。 6例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为10—61岁;均居住在上海市区,未去过外地。患者发病前均有进食醉或盐腌溪蟹史,进食少者1只,多者达350g左右。溪蟹购自上海市区农贸市场的外地商贩2例,安徽铜陵3例,浙江1例。
水网地区低密度钉螺自然增长情况
曹奇,顾伯良,杭美娣,王栋,黄轶昕,孙乐平,钟艺兵,柯土驯,杜松如,何尚英
1992, 10(4): 255-257.
摘要
(
)
PDF
(2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1987—1990年在无锡、如东、如皋3个市县的现场实验和河沟钉螺调查。发现低密度钉螺的消长与环境因子密切有关,只要环境适宜,即使留下1对钉螺,也能大量繁殖增长。实验沟放置有1、5和10对钉螺的螺笼经3年后,钉螺密度各增长了171.9倍、69.5倍和28.4倍。其螺口数分别增长了354倍、135倍和75倍,其中2条积水沟的1对钉螺组螺口数增长543和426.5倍。在现场1条水沟钉螺密度增长了34倍,1条河钉螺密度没有增长,但都没有自然消亡。提示当“基本消灭”或“消灭”以后,应重视低密度钉螺的清查,坚持长期监测,一旦发现钉螺,要及时杀灭。
溴乙酸胺对钉螺卵发育的影响
张仪,郭源华
1992, 10(4): 258-262.
摘要
(
)
PDF
(8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0.0343ppm-0.067ppm溴乙酰胺浸泡钉螺卵后,从单细胞期发育到原肠胚期,其形态出现畸形;但发育到担轮-缘膜幼虫期和完成变态的缘膜幼虫期螺卵出现畸形胚所需浓度比囊胚期、原肠胚期螺卵出现畸形胚的浓度为高。溴乙酰胺浸泡螺卵,时间相同,浓度越高,滞育率越高,而时间越长,阻碍螺卵发育所需浓度越低,孵化率也越低。经溴乙酰胺作用后,雌螺产卵量明显降低,成熟钉螺卵巢明显萎缩。用~3H标记的溴乙酰胺浸泡钉螺,表明溴乙酰胺可进入钉螺体内的螺卵中,其放射性含量随浸泡钉螺的药物浓度增高而增多。这一结果为以后研究灭螺药对螺卵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常德市市区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王建新,殷乾纲
1992, 10(4): 262-262.
摘要
(
)
PDF
(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德市市区1972年已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指标。1989年3—12月,选择市区机关349个单位,统一综合查病方案,开展普查工作。 调查方法 凡以往粪检阴性到过疫区及有疫水接触史者均为调查对象。采用综合查病包括体检、皮试、COPT、IHA、粪检和直肠镜检查6种。诊断标准参考1976年11月南方十二省市区血吸虫病防治诊断协作会议综合查病组讨论的“关于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地区现阶段综合性查病诊断病人标准的试行意见”。
克拉玛依地区的利什曼病 Ⅺ.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接种猴和人后发生皮肢利什曼病
管立人,杨元清,许永湘,吴嘉彤
1992, 10(4): 263-266.
摘要
(
)
PDF
(7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克拉玛依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4个分离株接种一猴的皮下后,其中2个分离株使猴产生了皮肤利什曼病,利什曼原虫在猴的皮肤组织内可保持1年以上。另有一分离株接种至人的前臂皮下后128d,在接种部位产生了含虫的溃疡。从而证实当地大沙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能使人致皮肤利什曼病,推测鼠体内的利什曼原虫是当地人体皮肤利什曼病的病原。
除去沉积组织中碘化汞的简易方法
李道宁
1992, 10(4): 266-266.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含昇汞类固定液,是一种良好的固定剂,为大家所常用。由于组织固定后,需用碘酒精来除去沉积在组织中的汞盐,在这种处理过程中,往往会发生红色、黄色的碘化汞结晶体沉积在容器的底部、组织表面和内部,极易受其影响,甚致标本报废。对难得的、珍贵的标本,实难舍弃。为此,进行了多年的摸索。
DNA探针用于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分类研究
牛玲玲,袁征,蔡国英,C. A. Molcolm
1992, 10(4): 267-270.
摘要
(
)
PDF
(6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项研究首次报道了我国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DNA基因库的建立,并从中华按蚊DNA基因库中筛选出一特异的DNA片段,以此为DNA探针,分别与中华按蚊DNA和嗜人按蚊DNA进行斑点杂交试验,其结果证明该DNA探针可与任何发育期的中华按蚊DNA杂交而不与嗜人按蚊DNA杂交,该探针敏感性高,可检测出7.5ng的中华按蚊DNA,大约相当于1个蚊虫总DNA的1/150,可用于区别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出现少见副反应三例报告
董泽萍
1992, 10(4): 270-270.
摘要
(
)
PDF
(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36岁,干部。1989年6月25日因间接血凝和环卵沉淀试验均为阳性入院。无血吸虫病治疗史。7月5日给吡喹酮总量按60mg/kg,两日疗法.患者于第1次服药后2h感双侧膝关节酸胀、疼痛,继之膝关节活动受限,双下肢无力,站立不稳,扶墙曲膝行走。查血沉和抗“O”均无异常。膝关节正侧位X线摄片亦未见异常。停药后2d症状自行消失。
用ELISA进行丝虫病血清流行病学监测
邓珊珊,王芃芃,严晓岚,沈慧英,沈中立,宋昌存
1992, 10(4): 271-274.
摘要
(
)
PDF
(3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4—1990年在马来丝虫病基本消灭地区余杭县,对6个村的人群,用马来丝虫成虫可溶性抗原的ELISA检测血清抗体,进行纵向及横向血清流行病学监测。结果表明在丝虫病基本消灭5年后,人群微丝蚴血症率下降至0,ELISA阳性率和平均消光值均与非丝虫病流行区人群的阳性率(2.53%)和平均消光值(0.17±0.13)相近。纵向监测点检测结果表明10岁以下儿童的ELISA阳性率下降最明显,在丝虫病基本消灭后第3、5年均未检出阳性反应者。同时用ELISA检测班氏丝虫病家及其周围人群的血清抗体,其阳性率为8.33%,且在10岁以下儿童测得阳性反应者。我们认为用马来丝虫成虫抗原的ELISA检测人群血清抗体
福建南靖县并殖吸虫病1例报告
李安华,黄其炯
1992, 10(4): 274-274.
摘要
(
)
PDF
(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吕建华于1962年在福建建瓯县首次发现当地村民有肺吸虫感染者。1975—1976年本省者卫生防疫站和厦门大学生物系作了大量调查,高韵苕等(1978年)报道闽北、闽东及福州市周围各县系肺吸虫流行区,但漳州市及其市辖8县均未见该病报道。现将在南靖县发现1例并殖吸虫病患者报告如下。
抗疟药伯喹的肝微粒体体外代谢的研究
倪奕昌,王鸣杰,徐月琴,胡铃
1992, 10(4): 275-278.
摘要
(
)
PDF
(3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硅胶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研究了伯喹的肝微粒体体外代谢的主要代谢产物谱。结果表明肝微粒体代谢可同时产生伯喹的喹啉环氧化代谢产物——5-羟基伯喹(5-OH PQ)与侧链氧化脱氨基代谢产物——羧酸伯喹(CPQ);定量比较研究表明在微粒体代谢中前者的生成量远大于后者。
济南市小学生头虱感染情况的调查
孙启燕,王桂英,王建敏,张莲英,郑从英
1992, 10(4): 278-278.
摘要
(
)
PDF
(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于1990年4至5月对济南市历下、天桥、市中及槐荫4个市区小学学生进行了头虱感染情况的调查。每区随机抽查2所小学,每所小学随机抽查2—3个班级,共查8所小学16个班级1083名学生,其中男生556名,女生527名。以在头发发现虱卵为阳性者42例,阳性率为3.9%。其中除1例为留长发的男生外,其余41例均为女生。男、女生阳性率分别为0.2%和7.8%,经统计学处理两者间有极显著性差异(n=6.46,P0.01)。4个市区均有发现,
伊维菌素驱除肠道线虫的临床观察
夏昭华,苏应龙,姚善滢,沈炳荣,闻礼永,宋昌存,吴周库,邹以朝,孟见常,杨华林,陈炳寅
1992, 10(4): 279-282.
摘要
(
)
PDF
(3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166例肠道线虫感染者分成3组,其中2组口服不同剂量的伊维菌素,另1组口服噻嘧啶为对照。结果:顿服伊维菌素0.1mg/kg组55例,蛔虫、钩虫和鞭虫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100%,3.8%和50%;顿服伊维菌素0.2mg/kg组54例,蛔虫、钩虫和鞭虫卵的阴转率分别为95.5%、11.8%和76.5%;对照组顿服噻嘧啶10mg/kg组57例,蛔虫、钩虫和鞭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5.5%,29.6%和31.6%。3个组的副作用均轻微短暂。
闽南驻军人员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黄其炯,庄立琳,俞维章,卢海成,郭忠福,曾海勇,吴锦江,张木勇
1992, 10(4): 282-282.
摘要
(
)
PDF
(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闽南驻军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我们于1990年4至9月,组织军民协作,采用碘液直接涂片法检查肠道原虫,用加藤厚涂片法检查肠道蠕虫,对驻军现役人员进行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共检查军人2433名,其中除11名女性外,均为男性,年龄17—41岁。
应用气相色谱法鉴别海南省大劣按蚊
崔可伦,王志光,李明馨,王木森,洪楠,何桂铭
1992, 10(4): 283-286.
摘要
(
)
PDF
(3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劣按蚊是海南省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本文应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海南省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大劣按蚊的皮质烃类。经统计学分析,它们的成分无显著性差异。应用聚类分析法,它们的距离系数很接近。提示海南省的大劣按蚊很可能是同一种。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学寄生虫学分会医学扁虫学组第二届学术讨论会在湖南召开
任燕芬
1992, 10(4): 286-286.
摘要
(
)
PDF
(1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扁虫学组第二届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0月19—21日在湖南省大庸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上海、湖南、福建、湖北、深圳市、江苏、安徽、河南、山东、陕西、新疆及黑龙江12个省、市、自治区22个单位共计40位代表。会议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医学寄生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医学扁虫学组组长李允鹤教授主持。共交流论文54篇,包括血吸虫病、棘球蚴病、囊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和并殖吸虫病等。内容涉及流行病学、病原生物学、免疫诊断、药理及临床治疗等。会议还进行了一次座谈讨论和血吸虫病快速ELISA诊断试剂盒的示
广西武宣县一学校师生患毒隐翅虫皮炎的报告
陈世新
1992, 10(4): 286-286.
摘要
(
)
PDF
(1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武宣县新龙中心学校为一所新建学校,教室周围三面为水田。全校师生共333人,其中学生318人,教师15人。1990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该校师生发生毒隐翅虫皮炎,先后发病者106例,发病率为31.8%。
广西和云南两地微小按蚊的杂交试验
叶奕英,许政拱,黄若密,赵忻
1992, 10(4): 287-289.
摘要
(
)
PDF
(6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广西和云南两地微小按蚊进行杂交试验。结果杂种F_1雌蚊都能育,卵巢发育正常。(Y×G)F_1雄蚊均不能育,其睾丸畸形胀大。(G×Y)F_1雄蚊虽能育,但睾丸略显萎缩,与亲本回交所产的卵孵化率均极低。杂种雌蚊卵巢营养细胞多线染色体的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均有不联会区段,以38区的不联会最为恒定。上述结果表明两地微小按蚊已出现不完全生殖隔离现象,有可能是微小按蚊复合体的两个亲缘蚊种。
吡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病合并脑囊虫病出现颅内高压一例报告
舒晶,文景山,李一宏
1992, 10(4): 289-289.
摘要
(
)
PDF
(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31岁,已婚。以上腹部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低热来卫生院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肝肋下30cm、脾肋下1.5cm。华支睾吸虫皮内试验强阳性。粪便镜检,查见华支睾吸虫卵。确诊为华支睾吸虫病。曾吃过生鱼。过去身体健康。口服吡喹酮片(200mg),1次2片,tid,饭后1h服,
青蒿明胶丸的抗疟作用研究
万尧德,臧其中,王杰生
1992, 10(4): 290-294.
摘要
(
)
PDF
(4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明胶丸对小鼠的LD_(50)剂量为162.5±10.1g(生药)/kg,对伯氏敏感株鼠疟原虫的半数转阴剂量ED_(50)为11.9±2.4g(生药)/kg,化疗指数为13.6,明胶丸的抗疟效价比青蒿素大3.5倍;对鼠疟、人间日疟的治愈率为100%,与青蒿浸膏、氯喹相同;退热时间及转阴时间均快于氯喹,但近期复燃仍较高,当延长服药天数至6d,增加日服药次数至4次或与伯氨喹伍用,可显著降低近期复燃率。该制剂生产成本大大低于青蒿素,服药量及毒副反应小于青蒿浸膏片,易于推广,病人乐于接受。
斯氏狸殖吸虫虫体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
李建华,包怀恩
1992, 10(4): 295-297.
摘要
(
)
PDF
(8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免疫组织化法显示了斯氏狸殖吸虫虫体抗原存在的部位,并分析了该抗原的组织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斯氏狸殖吸虫虫体抗原主要定位于肠道和皮层表面,另在排泄囊、子宫、咽及口吸盘等处亦有一定程度的抗原活性。组织化学分析表明这些抗原物质分别具有较强的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且富含糖原、蛋白质及酸性粘多糖等。
灭滴灵一次性阴道喷药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李柱
1992, 10(4): 297-297.
摘要
(
)
PDF
(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滴虫性阴道炎为妇科常见病。为此,作者起试用灭滴灵一次性喷药治疗新方法,以期提高疗效、减少药物副反应,经治疗77例,效果满意。 病例来源与方法 1990年8月至1991年8月对在本院妇科门诊用白带悬浮法(叶英1964)镜检出阴道毛滴虫而确诊的77例滴虫性阴道炎已婚患者,进行治疗观察。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以2%软皂水消毒外阴及阴道,放入窥阴器,以1%灭滴灵棉球,从宫颈外口至
注射感染马来丝虫微丝蚴在蚊虫体内早期发育的观察
金立中,许锦江
1992, 10(4): 298-300.
摘要
(
)
PDF
(2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经注射感染的马来丝虫微丝蚴在幼龄中华按蚊、幼龄致倦库蚊和老龄致倦库蚊体内早期发育变化的情况。接种后60h,幼丝虫在这三类蚊虫体内的发育已有明显差异。幼龄中华按蚊体内正常发育的幼丝虫比例最高(72.3%);幼龄致倦库蚊体内黑化幼丝虫的比例最高(75.4%);而老龄致倦库蚊体内以滞育或畸形的幼丝虫比例最高(67.1%)。实验表明,蚊虫的免疫是影响幼丝虫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免疫反应的强度在不同的蚊种间有显著差异,且随蚊虫日龄的增加而下降。
少数民族地区阴道滴虫病98例分析
尹维成
1992, 10(4): 300-300.
摘要
(
)
PDF
(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滴虫性阴道炎是常见的妇科疾病。近年来对门诊妇女作了阴道分泌物的常规涂片检查,在妇科疾病中由毛滴虫引起的阴道炎患者为最常见,并多发于16—25岁的年轻女性。共检查2978名门诊妇女,其中汉族女性2603人,彝族女性375人,年龄为16—54岁。结果在2978名妇女阴道分泌物涂片中,查见毛滴虫者98例,其阳性率为3.3%。汉族和彝族女性毛滴虫阳性率分别为2.7%(71/2603),7.2%(27/
日本血吸虫胞蚴电镜的进一步观察
胡敏,周述龙,李瑛
1992, 10(4): 301-303.
摘要
(
)
PDF
(10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钉螺体内人工感染大陆品系日本血吸虫的35d、52d、70d龄母胞蚴及其体内未成熟子胞蚴、迁移中的子胞蚴和已到螺肝组织内子胞蚴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除了一些与前人在曼氏血吸虫或日本血吸虫胞蚴所报道相似外,首次提出母胞蚴体表微绒毛聚合池、子胞蚴体棘的发生、子胞蚴体被的多膜囊、各型胞蚴实质细胞的胞浆含有丰富的α糖原颗粒和迁移中子胞蚴的前端及到达肝组织子胞蚴狭窄区的肌纤维束走向。
小鼠细粒棘球蚴不育囊的超微结构观察
康金凤,刘文杰,薛弘燮
1992, 10(4): 304-306.
摘要
(
)
PDF
(9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小鼠细粒棘球蚴不育囊的超微结构。其囊壁由角皮层和生发膜构成,角度层含有纤维基质和不规则形颗粒,生发膜又可分皮层区和细胞区。在皮层区基部见到线粒体,微毛间见到“吞饮泡”样质膜凹陷;在细胞区主要有皮层细胞、肌细胞、含糖原细胞等,在有的含糖原细胞中还见到“核仁管系统。”
阿苯达唑驱虫治疗出现胆道蛔虫症一例报告
张德洪,陈亚伟,李明惠,刘相富
1992, 10(4): 306-306.
摘要
(
)
PDF
(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性,65岁,四川省内江县凌家区永安乡农民。粪便检查查见有蛔虫卵和鞭虫卵,作为驱虫药物疗效考核,于1989年10月18日起,以阿苯达唑400mg/d·3进行驱虫治疗。18日服首剂药后出现腹部隐痛,19日服第2剂药后发生轻度腹痛伴腹泻并排出蛔虫1条,20日上午腹泻5次,11时许服第3剂药,中午照常进食,下午腹泻8次,17时许腹痛加剧,继而产生腹部绞痛,送入该乡医院观察。患者
泡球蚴冰冻保存后感染力的初步观察
蒋次鹏
1992, 10(4): 307-310.
摘要
(
)
PDF
(11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泡球蚴保存于-10℃130d后,再移植至小鼠腹腔内,并分别于接种后第67d和225d剖检,均见虫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有的形成淋巴性坏死、坏死腔、钙颗粒,示泡球蚴已丧失活力;而将泡球蚴保存于-30℃200d后,在接种后第157d剖检,可见囊壁角质层、生发膜清晰,囊内有多个原头节及其小钩结构、母囊泡、子囊泡和大小不等的钙颗粒等,表明其有活力和感染力。结果提示冰冻保存离体泡球蚴的活力与温度有关,-30℃比-10℃更有利于泡球蚴的存活。
日本血吸虫大陆株GST抗原
刘述先,宋光承,丁丽韵,徐裕信,蔡志红,杨文,D.McManus
1992, 10(4): 311-312.
摘要
(
)
PDF
(4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谷胱苷肽转移酶(GST)是以谷胱苷肽为共同底物的一组具有解毒功能的同工酶。国外研究证明血吸虫的GSTs含量丰富,是研究日本血吸虫疫苗的主要侯选抗原之一。有关日本血吸虫大陆株GST抗原的研究,作者曾在日本血吸虫24—26kDa和90kDa蛋白质“靶抗原”的抗原性研究,应用24—26kDa和90kDa蛋白质“靶抗原”免疫小鼠研制抗血吸虫“靶抗原”单克隆抗体,24—26kDa和90kDa蛋白质抗原用于血吸虫病诊断的可能性探讨,日本血吸虫24—26kDa抗原和重组Sj26抗原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比较研究等论文以及有关血吸虫疫苗研制的综
眼眶曼氏裂头蚴并发感染一例报告
徐虹
1992, 10(4): 312-312.
摘要
(
)
PDF
(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46岁,四川省铜梁县人.右下睑每隔半个月反复出现红、肿、胀痛及虫爬样瘙痒感5个月。半年前患者因右侧牙痛曾用6条生青蛙腿贴敷患处3次,1个月后出现上述症状。因在当地用消炎药物不能根治,于1976年12月18日到我院诊治。同年12月20日局麻下在右下睑眼轮匝肌深部切除一约
本刊1992年第10卷文题索引
1992, 10(4): 312-315.
摘要
(
)
PDF
(2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刊1992年第10卷作者索引
1992, 10(4): 316-318.
摘要
(
)
PDF
(1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