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作者指南
稿约
出版伦理规范
同行评议流程
网络首发出版
图表要求
参考文献要求及格式
本刊常用缩略语
退修和校样须知
版面费及发票事宜
审稿指南
审稿须知
审稿指南
审稿流程
同行评议道德规范
诚邀审稿专家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关于我们
出版道德规范
编辑人员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外审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部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友情链接
国内外检索库
中国知网
万方
维普
PubMed
WILEY
ELSEVIER
ScienceDirec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国内外相关刊物
贫困所致传染病(英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热带医学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Parasitology
Royal Soc Trop Med Hyg
Southeast A sian J TMPH
J Parasitol
Inter J Parasitol
British Med J
Parasit Immunol
J Parasitol Res
Parasitology Research
Trends Parasitol
Acta Trop
Am J Trop Med Hyg
Korean J Parasitol
Malar J
Am J Pub Hlth
相关领导机构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编辑协会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中国期刊协会
上海市期刊协会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3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2-04-3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扫描电镜观察猴体内寄生的蛇舌状虫属若虫及基于其18S rRNA基因的种系发育关系分析
李健1, 石云良1, 施维1, 方芳1, 周庆安1, 李雯雯1, 何国声2, 黄维义1*
2012, 30(2): 1-81-85.
摘要
(
)
PDF
(3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运用扫描电镜观察食蟹猴(
Macaca fascicularis
)体内分离的蛇舌状虫属若虫虫体表面的超微结构,并基于其18S rRNA序列分析其分子种系发育关系。 方法 将从食蟹猴分离的蛇舌状虫属若虫用戊二醛与锇酸双固定法,置于扫描电镜下观察其体表超微结构。PCR扩增若虫18S rRNA基因并测序;运用序列比对软件ClustalX 1.83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所有已登录的孔头舌虫目(Porocephalida)内部虫种序列进行多重比对分析,并使用MEGA 4.0采用邻位相连法构建种系发育树进行分析。 结果 扫描电镜示,若虫呈圆柱状,前段略粗,末端变细。腹环由前向后逐渐增宽,至12~13腹环时趋于等宽,腹环与腹环之间,在前半段连接紧密,在后半段有一定间隔。头部腹面正中为口,呈圆形,口稍上方两侧各见一对钩,钩几乎在同一平行线上。两外侧钩的正下方,头胸部最后一节胸环上各有一个对称的大型感觉乳突,紧接的第一节腹环靠中线处有一对呈对称的大型感觉乳突,腹环数目由此算起共29个腹环(末端有2个腹面未连接的不完整腹环不计算在内)。若虫全身布满类圆形的感觉乳突,但在头部背面与末节腹面未见有此类乳突出现。末端腹面有一块状隆起上可见肛门开口。参照文献,暂将该若虫定为串珠蛇舌状虫(
Armillifer moniliformis
)的若虫。PCR测序后获得18S rRNA部分基因序列,长度为1 836 bp,提交GenBank后获得登录号为HM048870。种系发育树显示其与尖吻蝮蛇舌状虫(
A. agkistrodontis
)和腕带蛇舌状虫(
A. armillatus
)构成自展值为95%的分支。前两者又构成一个独立的自展值为75%的分支。 结论 自食蟹猴体内分离的蛇舌状虫属若虫暂定为串珠蛇舌状虫若虫。
刚地弓形虫磷酸甘油酸变位酶2基因片段克隆、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殷丽天1, 王芬2, 孟晓丽2, 王海龙2, 刘红丽2, 申金雁2, 殷国荣2 *
2012, 30(2): 2-86-89.
摘要
(
)
PDF
(2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克隆、表达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2(
Tg
PGAM2)基因片段,并分析其抗原性。 方法 提取弓形虫RH株速殖子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PCR扩增TgPGAM2基因。扩增产物经双酶切后连接入pET30a(+)载体,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
E. coli
)DH5α,阳性菌落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并测序。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pET30a(+)-
Tg
PGAM2转化至
E. coli
BL21并加入异丙基-β-
D
-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合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表达产物。以兔抗弓形虫血清为一抗,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蛋白的抗原性。 结果 PCR扩增产物约为750 bp。菌落PCR、双酶切和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T30a(+)-
Tg
PGAM2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显示,经IPTG诱导获得相对分子质量(
M
r
)约30 000的可溶性重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实其能被兔抗弓形虫血清识别。 结论 刚地弓形虫RH株
Tg
PGAM2基因片段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且该可溶性重组蛋白具有抗原性。
快速诊断多房棘球蚴病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高春花, 石锋, 汪俊云*, 杨玥涛, 朱慧慧
2012, 30(2): 3-90-94.
摘要
(
)
PDF
(3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快速、简便诊断多房棘球蚴病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方法。 方法 提取多房棘球蚴原头节总RNA,通过RT-PCR获得编码
Em
18基因片段并克隆入pGEX-3X表达载体,异丙基-β-
D
-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得到重组蛋白;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标记抗人IgG单克隆抗体;将重组
Em
18抗原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适当位置,制成检测特异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用该试条检测多房棘球蚴病(56份)、细粒棘球蚴病(87份)、囊尾蚴病(30份)、日本血吸虫病(10份)和弓形虫病(10份)患者血清,以及健康人(50份)血清,以评价其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用ELISA法进行平行检测,以评价该试条的诊断性能。 结果 以重组蛋白Em18为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检测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血清,敏感性为92.9%(52/56)。与细粒棘球蚴病和囊尾蚴病患者血清分别存在9.2%(8/87)和3.3%(1/30)的交叉反应,与健康人血清存在8.0%(4/50)的假阳性率,与日本血吸虫病和弓形虫病患者血清则无交叉反应,特异性为93.0%(174/187)。ELISA法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6%(54/56)和92%(172/187),与试条法比较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kappa
分析结果显示,试条法与ELISA法检测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结果高度一致(
κ
=0.98)。 结论 以重组Em18抗原建立的快速诊断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检测多房棘球蚴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福建省土源性线虫感染流行现状分析
李莉莎*, 陈宝建, 张榕燕, 程由注, 林陈鑫, 林开铅, 李燕榕, 方彦炎, 郑国斌, 江典伟
2012, 30(2): 4-95-99.
摘要
(
)
PDF
(2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福建省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现状。 方法 2007-2009年对全省9个地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确定调查点,调查对象为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用Kato-Katz法(一粪一检)粪检蛔虫、钩虫和鞭虫虫卵,分别计算3种虫卵的每克粪便虫卵数(EPG),同时收集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并将本次调查结果与1992年和2003年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本次共调查了9地市49县(市、区)185乡(镇)610村的93 833人。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10.14%(9 511/93 833),与1992年和2003年的比较,分别下降了86.88%和71.84%。蛔虫、钩虫和鞭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32%(1 234/93 833)、7.31%(6 863/93 833)和1.73%(1 622/93 833)。蛔虫、钩虫和鞭虫感染者的平均EPG分别为9 556、526和156。男性和女性感染率分别为9.48%(4 385/46 246)和10.77%(5 126/47 587),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42.84,
P
<0.01);各年龄组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1 626,
P
<0.01);不同教育程度的人群感染率不同,教育程度越高,感染率越低(
χ
2
=1 107,
P
<0.01)。 结论 福建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感染率仍然较高,钩虫感染率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黄淮流域疟疾传播与土地利用状况变化关系的研究
张少森, 周水森*, 汤林华, 黄芳, 郑香
2012, 30(2): 5-102-108.
摘要
(
)
PDF
(3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状况变化与疟疾发病趋势的关系,探讨土地利用状况变化对黄淮流域疟疾传播的影响,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疟疾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安徽省怀远县、河南省永城市(县级)和桐柏县1990-2006年的疟疾疫情和土地利用状况数据,计算1990-1995年和1996-2000年两个时间段的土地利用变化,及1996-2000年和2001-2005年时间段的疟疾发病变化。鉴于土地利用变化对疟疾传播的影响显示为滞后效应,故将前一时间段的土地类型变化率与后一时间段的疟疾发病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和趋势分析。 结果 河南省桐柏县1990-1995年水田面积和旱耕地面积变化率分别为 3 265.79%和 -90.42%,该县1996-2000年的疟疾发病变化率为2 799.70%,疟疾发病增加与水田面积扩大相关。安徽省怀远县和河南省永城市在1990-1995年旱耕地面积变化率分别为 -0.27%和 -0.78%,在下一时间段(1996-2000年)的疟疾发病变化率则分别为206.25%和0;两县1996-2000年的旱耕地面积变化率分别为-0.08%和-0.50%,在下一时间段(2001-2005年)的疟疾发病变化率则分别为153.22%和2 500.00%,表明怀远县和永城市疟疾疫情明显回升与土地类型变化无明显相关。 结论 尽管桐柏县20世纪90年代的土地利用状况变化与疟疾发病变化分析显示有相关关系,但是尚不足以说明整个黄淮流域土地利用状况变化与2001年以来的疟疾回升有关。
日本血吸虫虫卵cDNA文库的免疫筛选和阳性克隆的鉴定
卢艳1, 徐斌2, 鞠川2, 莫筱瑾2, 陈绅波2, 冯正2, 王小宁1, 胡薇1
2012, 30(2): 6-109-115.
摘要
(
)
PDF
(4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寻找可用于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或疗效考核的抗原分子。 方法 在安徽省安庆市某现场,采集经粪检(Kato-Katz法,2送6检)日本血吸虫卵阳性的10份患者血样,患者年龄13~64岁,EPG为4~172;并收集该10例患者经吡喹酮(60 mg/kg×2 d)治疗6个月后的血样,将吡喹酮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各10份分别混合,分别筛选虫卵cDNA文库,将所获阳性克隆分类,测定阳性克隆插入片段的DNA序列,经BLAST程序分析同源性,并利用在线的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阳性克隆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结果 初次筛选共获得75个阳性克隆,其中46个阳性克隆吡喹酮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反应一致(为Ⅰ类),21个阳性克隆吡喹酮治疗前的血清强于治疗后的(为Ⅱ类);8个阳性克隆吡喹酮治疗后的血清强于治疗前的(为Ⅲ类)。结合反应强度、分类和插入片段的大小选择了14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多数阳性克隆插入片段均属于虫卵毛蚴抗原家族,1个阳性克隆的插入片段与含EF-hand结构域的钙结合蛋白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分值=143),1个阳性克隆的插入片段与应激反应组分1前体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值=487),其余阳性克隆的插入片段仅与假定蛋白有一定的同源性,蛋白功能无明确注释。 结论 用吡喹酮治疗前后的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筛选虫卵cDNA文库,获得的29个阳性克隆在吡喹酮治疗前后有差异。
1 例人感染巴贝虫的诊断与病原体鉴定
姚立农1, 阮卫1, 曾长佑2, 李祖火2, 张轩1, 雷永良2, 陆巧绎1, 陈华良1
2012, 30(2): 7-118-121.
摘要
(
)
PDF
(2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首诊为疟原虫感染的巴贝虫感染者进行确诊及临床诊治情况分析。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发病资料,并对患者及其居住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骨髓样和血样,吉氏染色涂片后镜检;并以巴贝虫(
Babesia
)18s核糖体RNA属和种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患者血样基因组DNA,扩增产物测序后进行BLAST分析。 结果 该患者反复发热20余天,出现贫血(红细胞2.59×10
12
和血红蛋白5.5 g/L),CT示肝脾肿大。骨髓涂片和外周血涂片吉氏染色后镜检,发现有疑似恶性疟原虫或巴贝虫感染。经流行病学调查,该患者无外出史,但有输血史和被蜱叮咬史。患者血样经巴贝虫属和种特异性引物扩增,分别出现约400 bp和1 600 bp条带。测序的序列经BLAST分析,与田鼠巴贝虫(
Babesia microti
)的同源性为99%,登录号分别为JQ609305和JQ609304。 结论 结合患者的临床发病资料、流行病学史、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确诊为田鼠巴贝虫感染。
应用多重PCR法分析西藏察隅疟疾流行区按蚊吸血习性
郭绍华1, 周水森1 *, 黄芳1, 郑香1, 武松2, 周华云3, 卓玛央金4
2012, 30(2): 8-122-126.
摘要
(
)
PDF
(3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用多重PCR法分析西藏疟疾流行区察隅县常见按蚊的吸血习性,为下一步研究传疟媒介提供参考。 方法 2011年7~8月选择察隅县不同生态环境的3个自然村(日玛村、塔玛村和京都村),每个村在人房和畜舍选择8个点,采用诱蚊灯全通宵(20 ∶ 00至次日08 ∶ 00)诱捕法捕捉按蚊,次日清晨收集诱捕的蚊虫,经形态学鉴定蚊种,分析按蚊组成。收集饱血按蚊,分别提取单只蚊胃血的DNA,采用基于不同动物mtDNA?鄄cytb序列差异的多重PCR法鉴定各蚊胃血源,计算人血指数,分析按蚊的吸血习性。 结果 共捕获按蚊1 442只,经形态学鉴定,多斑按蚊种团占99.6%(1 436/1 442),带足按蚊和腹簇按蚊占0.4%(6/1 442)。多斑按蚊种团中,伪威氏按蚊占85.5%(1 228/1 436),威氏按蚊占14.5%(208/1 436)。用多重PCR检测202只多斑按蚊种团(伪威氏按蚊188只和威氏按蚊14只)的饱血蚊胃血,结果显示,伪威氏按蚊兼吸牛/猪血和人血,人血指数为0.35,威氏按蚊吸食猪血和人血,人血指数为0.29。 结论 西藏察隅县2种常见按蚊(伪威氏按蚊和威氏按蚊)均兼吸人畜血,伪威氏按蚊的人血指数较高。
现场研究
青海省儿童棘球蚴病的地域分布
蔡辉霞1, 官亚宜1*, 王虎2, 伍卫平1, 韩秀敏2, 马霄2, 王立英1, 李俊1
2012, 30(2): 9-127-130.
摘要
(
)
PDF
(2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00-2010年青海省辖区内不同地形区儿童棘球蚴病的流行状况,明确儿童棘球蚴病的地域分布。 方法 对青海省青南高原、祁连山地-河湟谷地和柴达木盆地等3类地形区的6~15岁儿童采用ELISA和B超进行棘球蚴病感染和患病情况的调查。 结果 共B超调查20 730名儿童,总患病率为1.5%(320/20 730),其中细粒棘球蚴病患病率为1.0%(206/20 730),多房棘球蚴病患病率为0.6%(114/20 730);ELISA检测血清总阳性率为6.5% (1 024/15 762)。青南高原、祁连山地-河湟谷地和柴达木盆地的血清阳性率和患病率分别为9.5%(707/7 453)和2.3%(269/11 618)、3.8%(289/7 544)和0.6%(50/8 275)、3.7%(28/765)和0.1%(1/837)。而青南高原儿童棘球蚴病的血清阳性率和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2个地形区,三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儿童多房棘球蚴病仅在青南高原发现,患病率为1.0%(114/11 618);直线回归分析表明,不同平均海拔与儿童棘球蚴病血清阳性率(
r
=0.96,
P
<0.05,
R
2
=0.93)和患病率(
r
=0.82,
P
<0.05,
R
2
=0.67)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结论 儿童棘球蚴病的流行在青海省具有明显地域分布特征。
综述
甲氟喹抗血吸虫及其他蠕虫作用的研究进展
肖树华, 薛剑
2012, 30(2): 10-131-138,145.
摘要
(
)
PDF
(3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要】 近年来抗疟药甲氟喹,一种氨基乙醇化合物,被发现具有很强的抗血吸虫作用,其特点是对不同发育期的血吸虫童虫和成虫的杀灭作用相仿。本文对近3年有关甲氟喹抗血吸虫和其他蠕虫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基于水解酶的抗寄生虫前药研究
温爱丹, 张皓冰*
2012, 30(2): 11-139-145.
摘要
(
)
PDF
(3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要】 前药策略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基于药剂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药物优化。多数涉及前药转化的酶都属于水解酶,其中以酯水解酶和酰胺水解酶的研究最为广泛。本文综述了基于这两种水解酶的抗寄生虫前药的研究进展。
寄生性线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姚菊霞, 付宝权*
2012, 30(2): 12-146-151.
摘要
(
)
PDF
(2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要】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eine protease inhibitor,CPI或cystatin)是半胱氨酸蛋白酶可逆性紧密结合的天然抑制剂。寄生性线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不仅具有独特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活性,而且还可以调节宿主免疫反应,在寄生虫逃避宿主免疫应答,适应寄生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基本类型、结构特征和作用机制,以及寄生性线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信息报道
与抗寄生虫药物阿苯达唑相关的中国发明专利
赵军, 高惠静, 王建华*
2012, 30(2): 13-152-156,159.
摘要
(
)
PDF
(3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要】 本文对在中国已授权的阿苯达唑药物发明专利进行综述,从专利角度反映抗寄生虫药物阿苯达唑的研究现状,为从事阿苯达唑药物研究或申请有关发明专利的研究人员提供资料。
教学研究
题库命题法下不同专业《医学寄生虫学》试卷结构差异成因分析
贾林芝1, 马雅军2 *, 曹毅2, 钱锋2, 李翔宇2
2012, 30(2): 14-160-163.
摘要
(
)
PDF
(2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要】 本研究对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3个不同专业《医学寄生虫学》课程通过题库命题组成的试卷及其实测数据进行了各项质量指标的比较分析。各专业试卷的α信度系数均大于0.70,试卷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基本均衡,其中专业2试卷的信度系数较低,主要是因试题本身质量及题库指标未能及时修订等造成。本研究通过分析表明,根据实测数据对题库中的试题及其指标进行修订,可提高题库命题质量,减小试卷间差异。
研究简报
我国4种白蛉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2区PCR-RFLP多态性分析
顾灯安1, 张仪1 *, 兰勤娴1,
2012, 30(2): 15-100-101,108.
摘要
(
)
PDF
(2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弥渡县带绦虫感染状况调查
方文1 *, 刘宏坤1, 李科荣1, 罗华2, 徐新 3, 陈凤1, 李荣1, 刘继兵2, 黄明皓1, 李素梅1
2012, 30(2): 16-116-117,121.
摘要
(
)
PDF
(2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要】 2010年10~12月采用自然沉淀法查粪便中带绦虫卵,结合询检、问卷调查和槟榔南瓜子驱虫治疗法,对大理州弥渡县格者村进行带绦虫流行状况及虫种调查。结果显示,人群带绦虫感染率为15.7%(65/414),其中40~岁组和50~岁组的阳性率分别高达24.7%(21/85)和26.3%(15/57)。对26例粪检阳性者和47例有排节片史者进行驱虫治疗,前者全部有虫体驱出,后者23例有虫体驱出;驱虫最多的1例共排出11条,另有1例排出2条,其余均为1条。共收集到15条有头节和成熟孕节的虫体,经形态学鉴定为亚洲带绦虫。该地区居民的亚洲带绦虫感染率较高可能与村民的饮食习惯(喜食生猪肉和生猪肝)、生活习惯(野外大小便)和环境污染(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外排)有关。
弓形虫对4种肿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武欣1, 孙黎2, 张力3, 刘正泉4, 罗强2, 张林西2 *
2012, 30(2): 17-157.
摘要
(
)
PDF
(2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要】 用1×10
4
个/ml~32×10
4
个/ml 6个不同浓度刚地弓形虫RH株速殖子体外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乳腺癌MCF-7、前列腺癌DU-145、食管癌EC-109和肺癌A549细胞(5×10
4
/ml) 24 h,运用CCK-8法测定弓形虫对上述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计算细胞抑制率。用1×10
4
、2×10
4
和4×10
4
个/ml弓形虫速殖子体外作用于A549细胞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抑制基因P53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基因所编码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随着弓形虫速殖子浓度升高,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增高,其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1×10
4
个/ml弓形虫速殖子即对MCF?鄄7、DU-145、EC-109和A549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19.7%、4.5%、28.0%和20.8%。各实验组肿瘤细胞增殖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细胞凋亡,凋亡率上升,且p53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
旋毛虫肌幼虫囊包标本的复染制作方法
李丹1, 杨丁1, 皮本伟1, 牛利娜1, 张莹1, 王国英2 *
2012, 30(2): 18-164-封三.
摘要
(
)
PDF
(2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要】 本研究采用单染和复染两种方法对旋毛虫肌幼虫囊包标本进行染色。单染方法:制片经甲醛、乙醇和冰醋酸溶液固定,用乙醇硼砂卡红染色液(4%硼砂水溶液100 ml,卡红1 g,70%乙醇100 ml)染色。复染方法:制片经甲醛、乙醇和冰醋酸溶液固定,用乙醇硼砂卡红染色液和固绿染色液(固绿0.1 g,95%乙醇100 ml)染色。结果显示,单染标本,囊包与周围肌细胞着色无明显差别,结构不清晰,不易观察,囊内幼虫可辨认。复染标本,囊包结构清晰;囊内幼虫、囊包和肌细胞呈不同的颜色,囊包梭形显著,囊内幼虫特征典型。与单染标本相比,复染标本着色适度,染色效果好,易于观察。
病例报告
广东输入性恶性疟1例
于彦杰1, 曹红2, 陈淑如2, 李美玉1, 杨潇1, 詹希美1 *
2012, 30(2): 19-94,99.
摘要
(
)
PDF
(1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滴虫性阴道炎合并淋病感染1例
旷凌寒, 胡正强*
2012, 30(2): 20-115.
摘要
(
)
PDF
(1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化道感染铁线虫1例报告
杨增茹, 满永宏, 张驰, 宋彬
2012, 30(2): 21-126.
摘要
(
)
PDF
(1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室间隔细粒棘球蚴病1例
晋萍1, 黄云超1, 陈安宁1, 魏永丽1, 魏万里1, 谭会1, 雷玉洁1, 董莹2 *
2012, 30(2): 23-封二.
摘要
(
)
PDF
(1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继续以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入编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011年版
2012, 30(2): 24-英文目录页.
摘要
(
)
PDF
(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