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作者指南
稿约
出版伦理规范
同行评议流程
网络首发出版
图表要求
参考文献要求及格式
本刊常用缩略语
退修和校样须知
版面费及发票事宜
审稿指南
审稿须知
审稿指南
审稿流程
同行评议道德规范
诚邀审稿专家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关于我们
出版道德规范
编辑人员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外审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部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友情链接
国内外检索库
中国知网
万方
维普
PubMed
WILEY
ELSEVIER
ScienceDirec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国内外相关刊物
贫困所致传染病(英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热带医学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Parasitology
Royal Soc Trop Med Hyg
Southeast A sian J TMPH
J Parasitol
Inter J Parasitol
British Med J
Parasit Immunol
J Parasitol Res
Parasitology Research
Trends Parasitol
Acta Trop
Am J Trop Med Hyg
Korean J Parasitol
Malar J
Am J Pub Hlth
相关领导机构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编辑协会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中国期刊协会
上海市期刊协会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1996年 第1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6-05-31
上一期
下一期
用移植胞蚴技术建立日本血吸虫克隆的研究
夏明仪,朱雪花
1996, 14(2): 85-88.
摘要
(
)
PDF
(1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尝试不使用脊椎动物宿主,在钉螺内建立日本血吸虫单性克隆。方法:应用Jour-dane显微外科移植胞蚴技术将单个毛蚴感染钉螺发育而获得的血吸虫子胞蚴供体连续植入正常钉螺头足窦内。结果:被移植的子胞蚴供体能继续无性繁殖产生新一代胞蚴,然后产生尾蚴,成功地建立了日本血吸虫雄性克隆AHSP和雌性克隆AHSP♀。植入雄血吸虫的雌、雄受体螺存活率分别为80%和78%。植入雌血吸虫的雌、雄受体螺存活率为83%和85%。雌、雄血吸虫克隆的尾蚴逸出前期分别为71±6.3d和68±4.1d。AHSP的移植感染率为60%,AHSP♀的感染率为42%。结论:供体子胞蚴性别与移植感染率有关,AHSP的感染率明显高于AHSP♀的感染率。而受体螺的性别、供体虫龄和移植的代序都与移植感染率无关。本技术不使用脊椎动物,有希望用于在实验室建立并保持不同生物特性的虫株。
猪囊尾蚴特异性抗原编码cDNA的阶段特异性表达
王俊霞,彭郁葱,姚玉霞,孙树汉
1996, 14(2): 89-93.
摘要
(
)
PDF
(1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分析猪囊尾蚴特异性抗原编码cDNA的阶段特异性表达机制。方法:用猪囊尾蚴特异性抗原编码cDNA(λcC28)及抗λcC28单表位抗体作探针,采用Northernblot、Southernblot和Westernblot分子杂交技术分析了λcC28编码cDNA在猪带绦虫各发育阶段的特异性表达。结果:猪囊尾蚴和成虫不同节片抗原蛋白具有阶段特异性,λcC28cDNA编码的28kDa抗原蛋白只在囊尾蚴阶段表达,成虫幼节、成节、孕节都不表达。结论:猪囊尾蚴阶段特异性抗原的编码基因存在于囊尾蚴阶段和成虫的幼节中,但仅有囊尾蚴阶段的mRNA表达28kDa抗原蛋白。
肠阿米巴病误诊为直肠癌两例报告
朴海子,郭兮钧,金华,刘艳秋,张玉华,陈平
1996, 14(2): 93-93.
摘要
(
)
PDF
(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例1系男性,55岁。因腹痛、腹泻1年,于1989年6月8日就诊。大便每日7—8次,大便中带血和粘液,呈紫红色,糊状。曾服过各种抗生素均无效。粪便常规检查:WBC+++,RBC++,原虫和细菌培养均阴性,纤维结肠镜检查:距肛缘5cm-6cm处有2cm×...
广西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
潘士贤,谢祖英,麦富珍,吕先纲,李惠扬,杨小春
1996, 14(2): 94-97.
摘要
(
)
PDF
(1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监测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远期效果及流行动态,为消灭丝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常规进行血检微丝蚴、蚊媒个体解剖检查幼丝虫和IFAT检测人群丝虫抗体水平。结果:病原学监测11—20年,微丝蚴率由基本消灭后第1年的0.021%,逐年下降至第9年的0.001%,第10—20年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10年内监测覆盖率分别占乡、村和流行区人口的71.4%、29.9%和14.6%,11年以后覆盖率分别为37.0%、8.5%和3.8%,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蚊媒监测,每县、市3个以上村,共解剖人房致倦库蚊711823只、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13007只,未发现人体幼丝虫感染。IFAT检测259934人(次),年平均抗体阳性率为1.69—3.90%,与非丝虫病流行区抗体水平2.47%相近。结论:广西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达到了消灭丝虫病的指标。
美丽筒线虫感染一例报告
孙伟元,汤瑞玲,赵承亮
1996, 14(2): 97-97.
摘要
(
)
PDF
(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50岁,司机。因下唇内麻木、微痛10d,于1995年4月就诊。体检:下唇粘膜内有一线状虫体,向前蠕动。遂于其头部将粘膜挑破,完整取出虫体,症状即消失。待虫体完全回缩后,粗测长约120mm,后将虫体置95%酒精内固定,经寄生虫学教研室鉴定为美...
基本消灭日本血吸虫病地区人群循环抗原的检测
娄文娴,俞安洲,许东红,沈中伟,王金荣
1996, 14(2): 98-100.
摘要
(
)
PDF
(1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在基本消灭日本血吸虫病地区检测循环抗原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夹心ELISA和斑点ELISA检测抗原,用IHA检测抗体,抗原阳性者进一步测COPT。结果:在1100份样本中,夹心ELISA的阳性率为5.1%,斑点ELISA的阳性率为6.5%,两者均阳性者46例,两者均阴性者1019例,两者符合率为96.8%。IHA检测抗体的阳性率为25.3%。有治疗史人群中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治疗史者。结论: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抗原,不能反映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实际情况,抗原检测似为可取的诊断方法。尤其是无治疗史人群抗原阳性与COPT阳性的符合率较高,说明抗原检测的可靠性。
太湖德永摇蚊变应原免疫化学特征鉴定
周承,温廷桓
1996, 14(2): 101-105.
摘要
(
)
PDF
(1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太湖德永摇蚊(TokunagayusurikataihuensisWenetal.,1994)变应原组成和生物活性,进行免疫化学特征鉴定。方法:太湖德永摇蚊浸液(Tokt)经SephadexG-150凝胶过滤,作等电聚焦(IEF)分析蛋白质组分及其等电点、放射变应原吸附抑制试验(RAST-inhibition,RI)测定各组分的变应原活性、建立兔抗Tokt血清库以作交叉免疫电泳(CIE)和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定各组分中的免疫原性和主要变应原的分子量。结果:Tokt经SephadexG-150得2个蛋白洗脱峰(t1,t3);IEF至少可分离出15种组分,在pI4.0-8.75之间,大部分是酸性蛋白质,pI5.4-7.5,其中主要组分为t1;RI检测凝胶过滤4种组分(t1-t4)变应原活性,以t1最高而向t4逐一下降,在IEF各组分中有3种>25%,4种10%-15%;CIE分析Tokt显示至少含20条沉淀线,其主要组分亦位于t1。SDS-PAGE测得MW40-106kDa。结论:太湖德永摇蚊Tokt变应原组成复杂,至少有6-7种不同等电点的蛋白质具有变应原活性,pI4-5
云南山区血吸虫病流行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
郑江,王险峰,王延安,华政辉,祝红庆,吴兴,邱宗林
1996, 14(2): 106-110.
摘要
(
)
PDF
(1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阐明云南山区血吸虫病流行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方法:通过云南4个山区自然村居民的问卷调查资料,对影响血吸虫病流行的有关社会经济因素作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女性血吸虫病病史率显著高于男性,文化程度、经济收入高者的病史率显著低于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低者,防护意识强者病史率低,经常换工的人群病史率亦高。有病史人群接触疫水及野粪的频率均显著高于无病史人群。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换工、接触沟渠水、菜园地排野粪、生活用沟水和水稻田劳动是影响病史率高低的重要因素;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家畜及使用泉水也是影响病史率的危险因素。结论:云南大山区血吸虫病的流行显然受当地社会经济因素及独特的行为习惯的影响。
我国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文献在期刊中的分布
李成建,柯银花,刘宁宁,李芳芳,张慧
1996, 14(2): 110-110.
摘要
(
)
PDF
(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使广大专业工作者和图书情报人员及时了解掌握我国寄生虫病方面的研究进展,我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本学科的期刊文献分布作了初步调查,即对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的1991—1993年《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简称目录)中有关寄生虫病...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粪便中微小隐孢子虫
马良,陈雅棠,刘约翰
1996, 14(2): 111-114.
摘要
(
)
PDF
(1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原理建立一种敏感且特异的方法检测人和动物粪便标本中的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parvum,C.p.)。方法:从含有C.p.卵囊的人和豚鼠粪便标本中直接提取DNA用作PCR的模板。用一对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序列作为PCR引物,扩增长为452bp的C.p.目的DNA片段。扩增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检测。结果:从感染C.p.的人和豚鼠粪便标本DNA抽提物中均扩增出目的片段,而从其他几种寄生虫、肠道微生物或宿主DNA中均不能扩增出目的片段。本方法的敏感性比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高约100倍。结论:PCR技术检测人和动物粪便中的C.p.,具有敏感性高且特异性强的特点,有希望成为隐孢子虫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有力手段。
疟疾发病人数灰色预测模型中参数稳定性的探讨
方莹,汤林华,顾政诚
1996, 14(2): 115-118.
摘要
(
)
PDF
(1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建立参数稳定的疟疾发病人数灰色预测模型的方法。方法:用经病例增长率处理数据的RCI.GM(1,1)法建模来取代直接的GM(1,1)法建模。结果:RCI.GM(1,1)建模法改善了模型稳定性,即RCI.GM(1,1)的模型值不会因数据稍有波动而受严重影响。同时也减少建模误差率和预测误差率。结论:RCI.GM(1,1)法建模稳定性好,因此能提高预测模型的实用意义。
粉尘螨Derf4变应原的提纯及其淀粉酶活性分析
谢建云,温廷桓
1996, 14(2): 119-123.
摘要
(
)
PDF
(1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采用上海医科大学(SMU)医学螨类研究室培养的粉尘螨(Dermatophagoidesfarinae)提纯粉尘螨4类变应原(Derf4),并对其作淀粉酶活性分析。方法:首次运用20%-50%饱和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G-150与G-50凝胶层析、聚丙烯酰胺凝胶制备电泳(PAGE)等方法相结合,系列分离纯化粉尘螨代谢培养基(Df)中的Derf4。提纯过程中每步都作蛋白质含量测定,并作淀粉酶活性分析。对纯化的Derf4进行理化性质的鉴定。结果:(1)从Df经系列分离纯化粉尘螨代谢培养基获得SMU-Derf4,最终得率为0.98%;(2)淀粉酶的比活性从0.09U/mg增加至4.61U/mg,淀粉酶的纯化倍数为51.2倍,得率为43.1%;(3)在SDS-PAGE电泳上只显示一条蛋白质条带,分子量MW58kDa;(4)在等电聚焦电泳(IEF)上显示多个蛋白质条带,呈异质性,等电点pI5.18—7.20。结论:SMU-Derf4有淀粉酶活性,其理化性状符合Derf4的特性。改用分离一般蛋白质常用的方法提取Derf4得率较国外报道的糖原-淀粉酶乙醇沉淀法为高。
结肠小袋纤毛虫病一例报告
刘宇刚
1996, 14(2): 123-123.
摘要
(
)
PDF
(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系男性,3岁,四川省昭觉县人。因发热、腹痛、水泻,于1995年6月6日住院。家长叙说患儿8d前曾跌入厕所。粪检为带粘液水样便,白细胞+。初诊为幼儿腹泻,治疗3d无效,于6月9日再次粪检,查到椭圆形小虫,根据其特点,诊断为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经甲...
弓形虫cDNA文库的构建
夏爱娣,王克敏,赵涵芳,陈诗书,徐克继,杨惠珍
1996, 14(2): 124-127.
摘要
(
)
PDF
(1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建立弓形虫cDNA文库。方法:用异硫氰酸胍酸性一步法提取弓形虫(RH株)RNA,含PolyU的mRNA亲和膜分离Poly(A)+RNA,进而合成双链cDNA。将cDNA与EcoRI/NotI接头连接,再与表达载体λgt11DNA臂连接,经体外包装,感染大肠杆菌Y1090。以32p标记的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为探针,对重组噬菌斑进行原位杂交。结果:cDNA产物分布在0.5-2kb,得到6.97×105重组子,重组率为98.73%,克隆效率为6.97×106克隆/μgcDNA。噬菌斑原位杂交的阳性斑点占重组克隆95.2%。结论:用异硫氰酸胍酸性一步法提取弓形虫RNA简便有效,已建立了一个容量大、质量好的弓形虫cDNA文库。
贵州省凯里等12个基本消灭疟疾县(市)的监测结果
张培轩,刘祥,王小力,向建伟,陈远芳,徐建军,王秀珍,周红波,褚作全,杨茂文,潘光先
1996, 14(2): 128-131.
摘要
(
)
PDF
(1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评价本地区基本消灭疟疾9年来的监测结果。方法:采用传统的疟疾度量调查各项指标。结果:(1)年带虫发病率波动在0.0056‰至0.00033‰间;(2)居民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平均为0.73,居民普查原虫率平均为0.82;(3)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及原虫率分别为413.1和7.06;(4)在994个疫点中,活动性疫点占10.7%。结论:输入病例是疟疾病例的主要来源(93.4%),仍需继续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
海南省陵水县黎族人群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基因频率调查
陈炳元,颜天明,廖礼乐,邓昌贤,符丽群
1996, 14(2): 132-134.
摘要
(
)
PDF
(1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在疟疾流行区建立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个人档案,以预防伯氨喹溶血反应的发生。方法:用四氮唑蓝(NBT)法测定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结果与结论:2439名黎族人群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基因频率为0.1759,其女性杂合子发生率为28.33%,纯合子发生率为3.09%。
河南省细粒棘球蚴病一例报告
魏效森,王静丽,张道忠,赵相聪
1996, 14(2): 134-134.
摘要
(
)
PDF
(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性,44岁,河南省孟县城关镇人,务农。因间断发热及大便排出囊泡状物月余于1989年1月17日住院。患者1个多月前出现寒颤、发热(T39-40℃)、全身不适及气急,经对症处理及应用多种抗菌素疗效不佳,病情时轻时重。其间曾数次由大便排出大小不等的乳...
人群蠕形螨寄生生态的观察
李朝品,王克霞,成云
1996, 14(2): 135-138.
摘要
(
)
PDF
(1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为了探讨蠕形螨的有关生态问题。方法:对正常体温和高于正常体温的不同人群作了人体蠕形螨检出率的比较。结果:毛囊蠕形螨多数寄生在毛囊内,颚体朝向毛囊底,少数朝向毛囊侧壁及毛囊口;皮脂蠕形螨皮表分布与毛囊蠕形螨大致相同,只是寄生毛囊内的皮脂蠕形螨的颚体仅见出或入皮脂腺方向。蠕形螨检出率夜间(74%)比白天(52%)高,体温增高(体温≥38℃)者(91.1%)比正常体温(66.7%)高,浴后(60.9%)比浴前(29.9%)高,环境温度0±1℃、10±1℃、20±1℃、30±1℃的检出率依次为28%、52%、62%和76%。各组间差别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宿主体温及环境温度的变化
幼儿结膜吸吮线虫感染一例报告
吕延福
1996, 14(2): 138-138.
摘要
(
)
PDF
(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性,1岁,出生于广州市。1994年9月,患儿因右眼流泪伴分泌物较多、上眼睑结合膜外侧有一米粒大小的结节而就诊。在右眼睑内取出白色线虫4条,经用可卡因溶液滴眼和3%硼酸水冲洗,又发现2条。其中2条经第一军医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沈树满主管实验师鉴定为...
环孢菌素A和吡喹酮联合应用预防小鼠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研究
赵雪云,陈静卿,苏天成,倪永晖,黄安生,盛琴华
1996, 14(2): 139-142.
摘要
(
)
PDF
(1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环孢菌素A和吡喹酮联合应用对小鼠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感染第5wk末给药,吡喹酮800mg/kg1次喂服及环孢菌素A30mg/kg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5日。结果:联合用药组血清游离羟脯氨酸水平在9、12、15wk分别为7.91±0.21、9.03±1.66、9.69±1.23μmol/L,显著低于单独应用吡喹酮组的10.13±1.45、11.23±1.34和11.89±1.62μmol/L(P<0.01或P<0.05);第9wk时肝脏虫卵肉芽肿面积(1.08×105μm2)和其中胶原纤维的百分含量(18.91%±7.82%),分别显著小于单独应用吡喹酮组(1.72×105
口腔细粒棘球蚴病一例报告
葛春鸣
1996, 14(2): 142-142.
摘要
(
)
PDF
(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系男性,14岁,霍城县学生。口底无痛性肿块5年,进行性增大3年。近半年来,因肿块增大而出现语言不清。曾在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无效。有经常接触狗、羊史。体检:心、肝、肺未见异常。颌下明显隆起。可触及4.5×4×4cm3的肿块,活动,无痛,表皮正常。拟...
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检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循环抗原的研究
谢有祥,廖静怡,邵迎春,徐德柱,万立新,王丰乡
1996, 14(2): 143-145.
摘要
(
)
PDF
(1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疗效考核价值。方法:检测用吡喹酮治疗前后72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清。结果: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阳性率93.1%(67/72),血清循环抗原水平与每克粪便内虫卵数(EPG)无明显相关,正常人血清假阳性率3.2%(3/95),10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中有1例阳性,其他病患者11例血清均阴性。血吸虫病患者治疗后3个月,粪检阴转者中80.7%(46/57)血清抗原亦转为阴性,粪检阳性者血清抗原检测仍为阳性,所有阳性血清抗原滴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能用于血吸虫病诊断和疗效考核,并有简易、快速和费
曼氏裂头蚴病一例报告
李端方
1996, 14(2): 145-145.
摘要
(
)
PDF
(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性,7岁,因右上腹皮下包块于1992年8月7日就诊。体检:右上腹壁有3×5cm包块,无红肿,质软,轻压痛。于局麻下切开包块,内见隧道,从其内取出乳白色扁平带状完整虫体1条,长5cm,宽0.1cm,厚0.07cm。经同济医科大学鉴定为曼氏裂头蚴。...
三种类型酒渣鼻病与蠕形螨寄生的关系
杨黎青,徐昌泰,徐菱,于华策
1996, 14(2): 146-148.
摘要
(
)
PDF
(1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3型酒渣鼻病与人体蠕形螨感染的关系。方法:观察酒渣鼻病人的临床表现和进行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酒渣鼻病的临床表现,将490例酒渣鼻病分成皮炎型、痤疮型和鼻赘型3种类型,其蠕形螨感染率分别为89.3%、58.7%和36.4%,前两型蠕形螨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结论:皮炎型酒渣鼻病的主要病因是蠕形螨的感染,另两型酒渣鼻病的发病与人体蠕形螨感染也有关。
弓形虫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996, 14(2): 149-152.
摘要
(
)
PDF
(1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弓形虫于1908年由Nicole和Manceaux发现[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寄生原虫,能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世界首例病人报道于1920年,我国第1个病例发现于1964年。以前由于病例少见,症状轻微,故弓形虫及弓形虫病一直未引起人们的足...
蛔虫性肝脓肿一例报告
贾佑华
1996, 14(2): 152-152.
摘要
(
)
PDF
(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系女性,52岁。因阵发性右上腹疼痛并向右侧腰部放射3d、伴发热、呕吐,于1994年4月27日入院。体检:体温38.7℃,心肺无异常。上腹部胆囊区有压痛。B超示胆囊结石。实验室检查:WBC:12.0×109/L,N0.76,L0.24。临床诊断为胆...
新疆北部荒漠地区继续检获都兰利什曼原虫
许永湘,管立人,包意芳,瞿靖琦
1996, 14(2): 153-153.
摘要
(
)
PDF
(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疆克拉玛依地区,从大沙鼠体内查见都兰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turanica)后[1],我们又先后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缘的奇台县和阜康县进行调查,共捕大沙鼠24只,从其耳组织分离获得9株利什曼原虫,又在鼠洞口安装捕蛉器,从蒙古白蛉(Phle...
17例小儿斯氏狸殖吸虫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潘同国,陈宝芳
1996, 14(2): 154-154.
摘要
(
)
PDF
(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斯氏狸殖吸虫性心包炎临床易误诊,早期诊断和治疗与预后密切相关。近10年我们收治17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男12例,女5例;年龄3—12岁,平均8.8岁。病程5d—2年。均有生食溪蟹史,1∶2000并殖吸虫抗原皮试均强阳性。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各9...
四川省南充地区毛毕吸虫的发现
王天顺
1996, 14(2): 155-156.
摘要
(
)
PDF
(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包鼎成等(1957)[1]在重庆鸭体内发现包氏毛毕吸虫成虫以来,尚无人对四川锥实螺体内的毛毕属吸虫尾蚴进行具体描述,为此,于1988-1991年对南充地区尾蚴性皮炎进行调查。方法和结果1终宿主检查1.1耕牛检查共取鲜牛肝54个,分别用刀切数下而不切...
新杀螺药溴乙酰胺对水蚤的毒性
蔡立群,鲍子平,朱达培
1996, 14(2): 157-157.
摘要
(
)
PDF
(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溴乙酰胺是我所研制的新型灭螺药,具有杀螺高效而对鱼类低毒的优点,近年来在疫区推广应用中,得到好评。但溴乙酰胺对其他水生生物的毒性,特别是对可作为鱼类食料的水蚤的毒性尚未研究。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1989年颁发的《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规定,我...
灭疟后期间日疟暴发流行因素及防治对策
何荣斌,吴惠枫,吴金有,许崇森
1996, 14(2): 158-159.
摘要
(
)
PDF
(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省建瓯市七十年代是福建省疟疾重点流行区。1989年经考核为基本消灭疟疾达标市。1991年在迪口镇可建村发生间日疟暴发。1992—1994年我们对该暴发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点概况可建村位于建瓯市的最南部,与南平县和古田县交界,属丘陵区,有7个自...
脑曼氏裂头蚴病一例报告
周永庆,吕源波
1996, 14(2): 159-159.
摘要
(
)
PDF
(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系男性,23岁,浙江遂昌农民。因左侧肢体发作性抽搐1年、左侧肢体进行性肌无力1月、阵发全身抽搐1周,于1990年7月7日住院。既往无癫痫病史。无外敷或生食蛙、蛇肉史,但有饮用生塘水史。体检:神志清楚,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左侧中枢性面瘫,颈软,左上...
PVC薄膜三联抗原片免疫酶染试验对流动人口的调查
吴英泽,郑效玉,孙国祥,吴国强,陈君稼,陈建亚,孙英,陆梅根
1996, 14(2): 160-160.
摘要
(
)
PDF
(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进入九十年代,常熟市境内每年流动人口500—1000万人次,其中暂居3个月以上外地人口已超过7万人。鉴于常熟市已分别于1984年、1988年、1989年经省级考核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基本消灭疟疾和消灭血吸虫病,继而经逐年监测及防治,本地居民血、丝、疟...
各期日本血吸虫病236例B型超声检查的结果分析
易哲生,黄令霞,黄文光
1996, 14(2): 161-162.
摘要
(
)
PDF
(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78年FaridAbdel-Wahab首先报道B型超声检查应用于曼氏血吸虫病的诊断,以后国内外学者也相继报道[1-3]。现将236例各期日本血吸虫病检查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36例中急性血吸虫病(急血)58例,慢性血吸虫病(慢血)57例,晚期血...
快速诊断内脏利什曼病的Dipstick方法
瞿靖琦,左新平
1996, 14(2): 162-162.
摘要
(
)
PDF
(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ipstick为近年来新发展的诊断方法之一,操作简便,敏感性高。我们采用利什曼原虫类Kinesin基因中编码39个氨基酸的重组基因片段产物rk39为抗原制备成Dipstick。首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郊3个农业生产大队进行黑热病普查。选择7例肝...
血吸虫性肝硬变血清三型前胶原肽含量的变化
李忆梅,刘启立
1996, 14(2): 163-163.
摘要
(
)
PDF
(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可以导致血吸虫病患者肝内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硬变。目前临床上对于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演变过程尚无特异性非损伤性的检查方法。现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73例不同病期的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三型前胶原肽(PⅢP)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并与...
湘西山区一自然村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传播丝虫病作用的观察
罗亨桥,曾祥卫,李正祥,向华清,姚本华,段绩辉
1996, 14(2): 164-165.
摘要
(
)
PDF
(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对残存的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5条/60μl)的传播作用,已有诸多研究[1,2]。证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可在3-5年内陆续转阴。亦有学者报道,当微丝蚴率在1%以下,微丝蚴密度较高(36条/60μl)的情况下,仍可查出新的微丝蚴血症者,...
贵州省铜仁地区灭疟后期疟疾疫情分析
陶国华
1996, 14(2): 166-166.
摘要
(
)
PDF
(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铜仁地区位于黔东北部,辖9县1特区,总面积17838km,1993年总人口3294649。间日疟是本地区单一的疟疾流行虫种,中华按蚊是唯一的传播媒介。1990年基本消灭疟疾达标后,继续在全地区进行全面监测管理,并在9县1特区及各乡、镇设专职疟原虫镜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