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作者指南
稿约
出版伦理规范
同行评议流程
网络首发出版
图表要求
参考文献要求及格式
本刊常用缩略语
退修和校样须知
版面费及发票事宜
审稿指南
审稿须知
审稿指南
审稿流程
同行评议道德规范
诚邀审稿专家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关于我们
出版道德规范
编辑人员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外审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部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友情链接
国内外检索库
中国知网
万方
维普
PubMed
WILEY
ELSEVIER
ScienceDirec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国内外相关刊物
贫困所致传染病(英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热带医学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Parasitology
Royal Soc Trop Med Hyg
Southeast A sian J TMPH
J Parasitol
Inter J Parasitol
British Med J
Parasit Immunol
J Parasitol Res
Parasitology Research
Trends Parasitol
Acta Trop
Am J Trop Med Hyg
Korean J Parasitol
Malar J
Am J Pub Hlth
相关领导机构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编辑协会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中国期刊协会
上海市期刊协会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1996年 第1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6-02-28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日本血吸虫感染中循环抗原动态变化及其机制研究
娄文娴; 张恩英; 俞安洲; 许东红; 杨士静; 沈大康; 朱旭明; 薛纯良
1996, 14(1): 5-10.
摘要
(
)
PDF
(3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中循环抗原动态变化及其机制。方法:感染日本血吸虫的BALB/c小鼠淋巴结B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株)融合,制备抗血吸虫循环抗原不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组合后为探针,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脾血和外周血;感染日本血吸虫兔和小鼠的门脉血和外周血。结果:获得9种抗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将其中抗不同抗原表位的单抗优化组合后使用,检测抗原的敏感性可提高4-8倍。用组合单抗建立的夹心ELISA和dot-ELISA检测慢性血吸虫病的敏感性分别为74%和84.2%,特异性分别为96.1%和95.7%。通过小鼠和家兔门脉血和外周血以及人的脾血和外周血循环抗原的比较研究表明,门脉血中的抗原水平明显高于外周血。结论:用组合单抗较用一种单抗提高检出率。dot-ELISA检测的不仅是循环抗原,同时还检测到免疫复合物,因此影响疗效考核。
论著摘要
应用等电聚焦技术分析六株旋毛虫分离株可溶性蛋白
张月清, 周茉, 王虹, 刘华, 王泽生
1996, 14(1): 10-10.
摘要
(
)
PDF
(1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我们从基因组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1]及同工酶两方面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宿主来源的旋毛虫分离株进行了比较研究,长春株(犬株)与其它来自天津、西安、河南及云南各(猪)株存在着明显差异。本文用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技术对我国6株旋毛虫肌幼虫的可溶性蛋白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
论著
在云南大理血吸虫病流行区用蒿甲醚预防血吸虫感染的观察
肖树华; 王家龙; 王存志; 杨忠; 褚波; 杨慧; 刘榆华; 郑江; 陈名刚
1996, 14(1): 11-14.
摘要
(
)
PDF
(1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在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观察蒿甲醚(Art)口服预防血吸虫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云南省大理市洱源县有血吸虫病流行的3个村为试点。该试点的钉螺感染率为8.7%,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2219只/0.11m2,人群感染率为16.4%。选择4-60岁经常接触疫水的村民,随机配对分为Art组和对照组,经查病后,血吸虫卵阳性者1次口服吡喹酮50mg/kg,阴性者服40mg/kg。受试村民于5月下旬接触疫水半个月后口服第1剂Art6mg/kg,以后每半个月重复给药1次,共服药4次,对照组口服相同剂型的安慰剂(淀粉),末次给药后25-32d作粪检复查。结果:Art组307人的粪检阳性率为4.2%,对照组306人的为15%,差异显著。此外,对照组有4例急性血吸虫病发生,而Art组则无。结论:口服蒿甲醚,对山区感染较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区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并可防止急性血吸虫病。
病例报告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出现口腔溃疡一例报告
罗晓苏
1996, 14(1): 14-14.
摘要
(
)
PDF
(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性,56岁,经免疫学诊断为慢性血吸虫病入院治疗。吡喹酮(上海天平制药厂产品)剂量为60mg/kg,分2d口服,服药次日上午,患者诉左面颊内搔痒,口腔内有异物感及微痛。
论著
旋毛虫ES抗原特异性蛋白两个结构基因的序列分析及重组质粒的构建
阎玉河, 许威光, 陈辉, 马增全, 李春华, 张洪权, 朱元晓, 卢景良
1996, 14(1): 15-19.
摘要
(
)
PDF
(3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获取旋毛虫ES抗原的结构基因,对其鉴定和克隆,并研制旋毛虫基因重组抗原。方法:先用反转录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经序列测定和酶切分析后,再用重组DNA技术分别将目的基因与融合表达载体pEX31C、pEX31B及表达载体pBV220连接,评价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效果和鉴定表达产物的特异性。结果:获得了编码ES抗原特异性蛋白成分的两个结构基因(0.7kb和0.95kb),其序列与文献报道的稍有差异。共构建3个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相应分子量大小的重组蛋白,均能被猪旋毛虫病阳性血清所识别,但非融合蛋白的特异性强于融合蛋白。在相同条件下,融合蛋白的表达量高于非融合蛋白,而表达蛋白的分子量大小与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结论: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3种重组蛋白是研制旋毛虫基因重组抗原的良好候选抗原蛋白。
不同地理株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多态性的特征
黄天谊, Victoria H Mann, 程勤, 黄亚铭, Allan Saul
1996, 14(1): 20-25.
摘要
(
)
PDF
(2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多态性的地理特征及其实用意义。方法:用DNA的PCR扩增与电泳切带纯化法,获得所研究的基因片段;用引物标记周期反应测序法,测定DNA序列;用图解法分析比较各地CSP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化。结果:所测定的中国、菲律宾和所罗门的15个间日疟分离株均属PV-1型,但各株有较明显的地理性变异。6个中国株与NK株相似,其中C-2与NK株完全一致,而与其他Ⅰ型株有明显区别。结论:根据CSP基因中央重复区及重复后可变区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异情况,在Qarit和Mann的分组基础上,迄今已发表的所有Ⅰ型株可归纳为2族6个组。分组序列特征有可能用于不同地理株的检出和鉴定,从而在疟疾的流行病学与防治上有实用价值,并将有助于疟原虫的生物学、分类学和种系发生的研究。
来稿摘登
恶性肿瘤患者弓形虫抗体的调查
彭丽娟, 鲍杨漪, 许兰芳, 朱晓梅, 陈红宇, 金运松, 汤冬生, 徐颖, 许涛
1996, 14(1): 25-25.
摘要
(
)
PDF
(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对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弓形虫感染已引起关注。本文对合肥地区某些医院恶性肿瘤患者的弓形虫抗体进行了调查。
论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白蛉的地域分布与地理景观的关系
管立人, 柴君杰, 杨利普
1996, 14(1): 26-32.
摘要
(
)
PDF
(3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新疆境内白蛉的地域分布与地理景观的关系。方法:综合白蛉地域分布的调查材料,配以各调查地点的景观特征,分析各种白蛉的地域分布格局与地理景观之间的关系。结果:在不同的区域地带,均有1-2种对该区环境有较强适应性的代表蛉种。山地景观地带(棕钙土)以中华白蛉长管亚种为主要蛉种,与山麓相衔接的砾漠地带(棕漠土),亚历山大白蛉占蛉种组成的69.7%-100%,古老绿洲地带(绿洲潮土/黄土)以中华白蛉长管亚种为优势种,胡杨荒漠地带(荒漠森林土)以硕大白蛉吴氏亚种的比例为大(60.9%77.6%),其次为微小司蛉新疆亚种(14.3%-39.1%),梭梭荒漠地带(半固定风沙土)安氏白蛉占85.2%-97.9%,而在植被主要是琵琶柴混生红柳的地带(灰漠土),蒙古白蛉占67.3%-84.4%,在海拔低的盐土荒漠地带,地表散见骆驼刺,阿帕克司蛉为唯一的蛉种。结论:不同的地理景观地带有不同的蛉种,反映了各种白蛉对生存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感染旋毛虫小鼠的细胞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
蓝雁; 姜洪杰; 卞英华
1996, 14(1): 33-36.
摘要
(
)
PDF
(2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感染旋毛虫小鼠的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重感染组、轻感染组及对照组,于感染后不同时间随机取脾细胞制备悬液,分别以旋毛虫抗原及ConA刺激后,检测白细胞介素IL-2及IL-6的活性、IgG抗体水平以及CD4
+
、CD8
+
T细胞含量。结果:感染早期脾细胞以IL-2的分泌为主,而感染晚期以IL-6为主,重感染组比轻感染组的IL-2与IL-6分泌多。感染后7d血清中出现IgG抗体,28-35d达高峰;感染后14-21d,CD4
+
含量逐渐减少,21d后又逐渐上升,而CD8
+
的含量却持续增多。结论:感染4wk后,IL-6的诱生水平持续增高,可能对旋毛虫病的获得性免疫起重要作用。IL-2活性与CD8
+
T细胞百分率的增高,可能提示Th1产生的细胞因子促进IL-2活性与CD8
+
T细胞活化。
我国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的现状
刘德全, 刘瑞君, 张春勇, 蔡贤铮, 唐铣, 杨恒林, 杨品芳, 董莹
1996, 14(1): 37-41.
摘要
(
)
PDF
(2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恶性疟原虫对各种常用抗疟药的敏感性,以指导合理应用抗疟药。方法:采用WHO标准体外微量法。结果:甲氟喹和奎宁分别测定36例和33例,未发现抗性病例。氯喹、氨酚喹和哌喹抗性率分别为84.6%、86.1%和38.0%。有8.3%病例对咯萘啶有抗性,少数病例对青蒿素类药物敏感性下降。结论:云南和海南两省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氨酚喹和哌喹有高度抗性,但停用氯喹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敏感性有所恢复。对哌喹抗性率和抗性程度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对咯萘啶和青蒿素类药物的敏感性在逐渐降低。上述抗疟药抗性之间有一定交叉关系。
云南西部小兽革螨群落相似性及分类研究
郭宪国, 叶炳辉, 顾以铭, 陈渊民
1996, 14(1): 42-45.
摘要
(
)
PDF
(3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云南西部9种主要小兽体表革螨群落之间的相似性及移行规律,并对其进行数量分析。方法:模糊聚类分析。结果:黄胸鼠、褐家鼠及小家鼠体表革螨群落之间的相似性大,基本属于家鼠型革螨群落;卡氏小鼠、齐氏姬鼠及大绒鼠体表革螨群落为典型的野鼠型革螨群落;大足鼠、灰麝鼠句及大臭鼠句体表革螨群落界于两者之间,呈一过渡移行型。整个聚类过程显示出家鼠型革螨群落向野鼠型革螨群落逐级并类的趋势。结论:小兽宿主的生境分布对其体表革螨群落类型的影响突出,在生境选择相近的前提下,小兽宿主在动物分类上的关系越近,其体表革螨群落相似程度越高。
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疟疾流行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顾政诚, 司有忠, 汤林华, 吴开琛, 邓达, 罗丕文, 曾林海, 蔡贤铮, 陈继峰, 盛慧锋
1996, 14(1): 46-49.
摘要
(
)
PDF
(1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海南省东方县东方镇社会经济因素及人的行为对当地疟疾流行的影响。方法:将所调查的6项对疟疾流行有关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单因素χ
2
检验和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两种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从6项因素中选出3项对疟疾流行影响较大的因素。结论:当地黎族同胞的上山住宿行为,疟防知识和蚊帐使用对当地的疟疾流行影响较大,为今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研究简报
蠕虫卵玻片标本制作方法的改进
文景山, 李一宏, 舒晶, 王光岳
1996, 14(1): 49-49.
摘要
(
)
PDF
(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标本质量,我们对蠕虫卵玻片标本制作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取得较好效果。改进的制片法为甘油清漆单层盖玻片法。
论著
淋巴丝虫感染中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白细胞介素2和γ干扰素的体外诱生分析
陈志琳, 沈一平, 陈淑贞, 张耀娟, 管晓虹, 尤丽芬, 杨维平, 王增贤
1996, 14(1): 50-53.
摘要
(
)
PDF
(2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淋巴丝虫感染中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机制。方法:检测安徽省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人群及感染马来丝虫的长爪沙鼠体外诱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结果:对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PHA及ConA的刺激,各组人群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产生IL-2及IFN-γ水平无显著差异。对马来丝虫成虫抗原的刺激,微丝蚴血症者PBMC产生IL-2及IFN-γ水平比流行区无症状、无微丝蚴血症者显著低下,长爪沙鼠实验结果与人群的相似。结论:本实验提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微丝蚴血症者及马来丝虫微丝蚴血症长爪沙鼠的T细胞对丝虫抗原处于一种低应答状态,且这种受抑制的T细胞主要是Th1亚群细胞。
来稿摘登
急性血吸虫感染与不同职业的关系
刘汉成, 陈伟, 蔡顺祥, 苏卓娃, 方天起, 傅义, 冯冬初, 刘利铭
1996, 14(1): 53-53.
摘要
(
)
PDF
(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湖北省枝江、监利、阳新及武穴4个县(市)的血吸虫病防治医院诊断为急性血吸虫感染者1261例进行调查,以病原学或两项血清学检查阳性为指标,确认急性感染者875例,其中粪检阳性815例,IHA与COPTPT两项检查阳性60例。
论著
感染弓形虫小鼠早期细胞免疫的探讨
吴少廷, 吕芳丽, 石佑恩
1996, 14(1): 54-57.
摘要
(
)
PDF
(2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对感染弓形虫小鼠的早期细胞免疫进行探讨。方法:采用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NK细胞杀伤活性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测定及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测定等方法。结果:小鼠感染弓形虫早期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血清中TNF含量增高,IgG抗体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小鼠感染弓形虫早期,其抵抗弓形虫感染的免疫应答中,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存在着协同作用,且细胞免疫较体液免疫有效。
研究简报
湖南省桑植县中华按蚊生态习性的调查
杜礼义, 彭清荣
1996, 14(1): 57-57.
摘要
(
)
PDF
(1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桑植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为了解本地区中华按蚊生态习性,作者在全县9个乡进行了调查。
论著
松萝酸抗弓形虫速殖子作用的体外实验和电镜观察
吴杰, 程彦斌, 杨少毅
1996, 14(1): 58-62.
摘要
(
)
PDF
(4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目的:了解松萝酸在试管内杀弓形虫速殖子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将松萝酸(终浓度5-50μg/ml)加入小鼠腹水中(含虫1×106个/ml),以螺旋霉素作对照。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并将药物作用4h的速殖子接种于小鼠以观察虫体能否复苏。结果:经10μg/ml松萝酸作用30min,即可见速殖子的棒状体后段中央部分被溶解,细胞膜相结构和子虫的细胞膜断裂。经50μg/ml松萝酸作用4h的虫体在小鼠体内未能复苏。螺旋霉素的杀虫效果不及相同浓度的松萝酸。结论:松萝酸在体外对弓形虫速殖子有杀灭作用,可以抑制速殖子的侵袭力和繁殖。该药的杀虫力与药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趋势。松萝酸的杀虫效果优于螺旋霉素。
研究简报
细粒棘球绦虫DNA探针pHD5特异性的研究
陈伟, 薛海筹, 裘丽姝, 诸陈文
1996, 14(1): 62-62.
摘要
(
)
PDF
(1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构建的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库中
[1]
我们筛选到一个细粒棘球绦虫特异的DNA片段pHD5,该片段长约3.6kb,亚克隆于phagemid载体pBSSK
[2]
,Southernblot杂交分析表明它不与多房棘球绦虫DNA杂交
[3]
。本文对此探针是否与其他绦虫及吸虫DNA 杂交进行了进一步的特异性分析。
论著
肠螨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李朝品, 王克霞, 徐广绪, 李琳, 王健, 李忠东
1996, 14(1): 63-65.
摘要
(
)
PDF
(1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调查肠螨病在安徽省淮南地区部分人群中的流行情况及病原螨的种类。方法:询问病史、粪检(饱和盐水漂浮法)及对部分螨阳性者进行血检(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对3312人作粪检,螨阳性者218例,检出率6.6%。检出的螨经鉴定的有7种,即粗脚粉螨、腐酪食螨、粉尘螨、屋尘螨、乳果螨、家甜食螨和谷跗线螨。肠螨病患者中有30例作了嗜酸性粒细胞检查,计数均数为0.71×10
9
/L(0.32-0.78×10
9
/L),分类中其构成比均数是0.09(0.04-0.11)。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泻、脓血便等。结论:对特定职业人群及儿童应加强预防本病的知识教育,对特定职业人群要加强劳动保护。
临床研究
蠕形螨感染与酒渣鼻关系的研究
孙秀琴, 王家玮, 蔺淑芳, 赵素云
1996, 14(1): 66-71.
摘要
(
)
PDF
(1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进一步了解酒渣鼻与蠕形螨的关系及研制有效的治疗药物。方法:用透明胶纸法检查面部和一侧鼻沟处蠕形螨。结果:120例酒渣鼻患者中,伴有痤疮或有痤疮史者占91.7%。随颜面病变加重,酒渣鼻病变也加重。患病10年以上鼻赘较多。分别检出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3821及413只。用自制肤敌美容霜治疗总有效率98.0%。结论:蠕形螨感染是导致酒渣鼻的重要原因;皮脂蠕形螨鼻部多于面部;肤螨敌美容霜治疗酒渣鼻疗效较佳。
综述
血吸虫病再感染免疫状态的研究
吴海玮, 吴观陵
1996, 14(1): 68-71.
摘要
(
)
PDF
(2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简报
中缅边境不同人群疟疾的调查
陈于文
1996, 14(1): 71-71.
摘要
(
)
PDF
(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与缅甸相接壤的云南省瑞丽市及南坎地区,两国边民可自由通婚通商。改革开放以来,边民往来更为频繁,年均流动人群约达600万人次,为当地疟疾防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为掌握疟疾发病情况,于1989-1992年进行了调查。
论著摘要
黔桂灭疟联防区广西12县疟疾防治效果
王槐芳,石维志, 杨韵希,冯通桂,李凤文,李锦辉,覃业新, 郭传坤
1996, 14(1): 72-73.
摘要
(
)
PDF
(2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黔桂边境6地(州)24县1976年成立灭疟联防区,广西片包括隆林、西林、田林、乐业、天峨、东兰、南丹、环江、罗城、融安、融水和三江等12县,人口317万,是以微小按蚊或嗜人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流行的高疟区
[1,2]
,也是广西疟疾流行最严重的地区。
研究简报
人群感染弓形虫病与布鲁氏菌病关系的探讨
张国华, 艾宗品, 王荣华, 浦中梁
1996, 14(1): 73-73.
摘要
(
)
PDF
(1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布鲁氏菌病与弓形虫病均属人畜共患病,其感染与密切接触动物及畜产品有关。为探讨两者的关系,我们在云南省10个县(区)对与家畜或畜产品密切接触,如放牧、饲养、屠宰、兽医等职业,包括制革、洗选羊毛、毛纺、挤奶、生乳加工等高危人群2711例血清进行了检测。
论著摘要
江西二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大鼠及其活力与侵袭力的研究
严涛, 张惠群, 董苌安
1996, 14(1): 74-75.
摘要
(
)
PDF
(1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卫氏并殖吸虫染色体核型有两型,即二倍体型(2n=22)和三倍体型(3n=33)。两型并殖吸虫在宿主特异性、宿主相容性及致病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不同品系的卫氏并殖吸虫在大鼠体内的发育,不尽相同。同一品系、不同地理分布的卫氏并殖吸虫,在大鼠体内的发育也有差异。本文报道用江西二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大鼠的实验结果, 并通过宿主转换,观察了童虫的活力与侵袭力。
病例报告
旋毛虫病引起糖尿病加剧一例
朱耀国
1996, 14(1): 75-75.
摘要
(
)
PDF
(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性,30岁。2年前确诊为糖尿病。采用胰岛素治疗,每日用量20-30U,症状控制,血糖、尿糖基本正常。入院前1wk出现颜面、下肢浮肿及小腿酸痛,伴发热、乏力、纳差、口渴、多饮及多尿。体检:T37.8℃,眼睑及双下肢轻度浮肿,双侧腓肠肌压痛。
论著摘要
簊蛭涡虫侵入人体2例报道
李道宁
1996, 14(1): 76-76.
摘要
(
)
PDF
(1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箕土蛭涡虫属涡虫纲(Turbelaria)中的三肠目(Tricladida)三肠亚目(Tericola)箕土蛭科(Bipaliidae)中的一些虫种。涡虫纲多在海水、淡水和潮湿的土壤中营自由生活,绝大多数为夜行性捕食肉食性的动物,小型虫种以捕食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线虫和环虫等为食料; 大型者能捕食蚯蚓、蜗牛、昆虫及其幼虫、小型甲壳虫, 鱼类及蛤蜊等。
研究简报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猪囊虫病患者血清中循环抗原的研究
张达琳, 徐之杰
1996, 14(1): 77-77.
摘要
(
)
PDF
(1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循环抗原(CAg)的检测对寄生虫感染早期诊断、感染度的估计和疗效考核有明显的实用价值。目前国内外对囊虫病患者CAg的检测已有许多报道
[1,2]
,但用铬离子-单克隆抗体(Cr
+++
-McAb)鞣酸法致敏绵羊红细胞(RBC)作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检测囊虫病患者血清中CA g 的报道尚未见到。本文报道一种简便、快速、稳定的囊虫病诊断和疗效考核方法。
东茛菪碱加地塞米松佐治儿童凶险型恶性疟的临床观察
屈玉霞, Ayfokir Bogale
1996, 14(1): 78-78.
摘要
(
)
PDF
(1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疟疾是多个脏器受累的全身性疾病。凶险型疟疾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SOF),可引起较高的病死率(20-63%)。埃塞俄比亚的埃塞纳市地处热带,海拔1500-2000m,每年9-10月为疟疾发病高峰季节。该市哈丽玛姆医院儿科1991年9月至1993年12月共收治恶性疟102 例, 其中51 例为凶险型。31 例单用抗疟药治疗, 20 例在应用抗疟药的同时, 佐用东茛菪碱和地塞米松, 以减轻炎症反应、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收到较好效果。
血吸虫虫卵沉积性阑尾炎84例分析
顾爱平, 李明利
1996, 14(1): 79-79.
摘要
(
)
PDF
(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院于1980-1993年,在经病理检查的1725例阑尾标本中,发现213例阑尾有血吸虫虫卵沉积,其中84例既往无血吸虫病症状,而以阑尾炎发病。为了和无血吸虫病的阑尾炎患者比较,以同期无虫卵阑尾炎患者100例作对照进行分析。
病例报告
猪带绦虫感染的家庭聚集性
傅丽芳, 连自强, 方翠
1996, 14(1): 79-79.
摘要
(
)
PDF
(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省大理地区是猪带绦虫感染高发区。有关绦虫感染的家庭聚集性,未见报道。我们在大理市郊华营乡普和村进行了调查。用常规沉淀法检查。凡粪检发现绦虫卵或肉眼观察有排绦虫节片者诊断为绦虫病。
研究简报
免疫酶染色法中抗原片稳定性的研究
陈河, 何加玗, 顾启章
1996, 14(1): 80-80.
摘要
(
)
PDF
(1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血吸虫薄膜超声干卵石蜡切片-免疫酶染色法(IEST)是以PVC薄膜代替载玻片,用热处理超声干卵作石蜡切片检测血吸虫病的一种免疫酶染色法[1]。作为一种血清学方法,其抗原的活性和稳定性是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本文对IEST 法在不同条件下保存的抗原片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病例报告
华支睾吸虫感染合并肝门部胆管癌一例报告
戴显伟, 刘金刚, 薛金晶, 舒红, 姜风英, 王之章
1996, 14(1): 81-81.
摘要
(
)
PDF
(1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支睾吸虫感染引起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已见报道。但是,华支睾吸虫感染致肝门部胆管癌却很少见
[1]
。作者于1993年7月收治一例。
论著
大山区高原峡谷与高原平坝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的比较研究
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及防治对策研究组
1996, 14(1): 1-4.
摘要
(
)
PDF
(1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为制定大山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四川省西昌市川兴村(高原平坝)和云南省巍山县中和村(高原峡谷)两个有代表性的试区进行了系统的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两个试区不仅地理地貌不同,而且主要传染源种类、血吸虫病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粪便污染水源方式、钉螺和感染性螺的分布及居民感染方式均显著不同。结论:可将高原山区概括地划分为高原平坝和高原峡谷两类流行区,建议结合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而制定针对性的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