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作者指南
稿约
出版伦理规范
同行评议流程
网络首发出版
图表要求
参考文献要求及格式
本刊常用缩略语
退修和校样须知
版面费及发票事宜
审稿指南
审稿须知
审稿指南
审稿流程
同行评议道德规范
诚邀审稿专家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关于我们
出版道德规范
编辑人员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外审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部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友情链接
国内外检索库
中国知网
万方
维普
PubMed
WILEY
ELSEVIER
ScienceDirec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国内外相关刊物
贫困所致传染病(英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热带医学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Parasitology
Royal Soc Trop Med Hyg
Southeast A sian J TMPH
J Parasitol
Inter J Parasitol
British Med J
Parasit Immunol
J Parasitol Res
Parasitology Research
Trends Parasitol
Acta Trop
Am J Trop Med Hyg
Korean J Parasitol
Malar J
Am J Pub Hlth
相关领导机构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编辑协会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中国期刊协会
上海市期刊协会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1999年 第1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9-02-28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采用加强传染源防治结合健康教育的新对策控制海南山区疟疾的试点研究
陈文江;吴开琛;林明和;汤林华;顾政诚;王善青;蓝昌雄;蓝秀汉;李海平;黄明珊;陈雄;盛慧锋
1999, 17(1): 1-4.
摘要
(
)
PDF
(2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索与当前的流行病学条件相适应,并符合现代医学模式以及费用-效益原则的新的疟疾防治对策。方法:新的防治对策以高危村和高危人群为重点,结合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综合性措施,包括:在高危村进行健康教育,对高危村和曾在山上住宿的高危人群进行集体药物治疗,对疟疾病例进行追踪治疗,但不采用传统的杀虫剂喷洒或浸泡蚊帐。结果:采取新的防治对策措施后群众的疟疾知识、蚊帐使用率和治疗依从性有所提高,各项疟疾指数迅速下降至较低水平。全乡的年疟疾带虫发病率从1994年的3.5%下降至1996年的1.1%和1997年的0.8%;恶性疟带虫发病率从1.0%分别下降至0.3%和0.3%;疟原虫率从1995年5月的7.2%下降至1996年11月的2.1%和1997年10月的1.2%,其中恶性疟原虫率则从1.2%下降至0.1%;没有疟疾病例的村比例从18.6%上升到54.2%,发病率大于5%的高危村从14个减少至2个;费用-效益比率1995~1996年为1∶2.4,1997年为1∶4.4。结论:试点研究达到了预期效果,从而为进一步控制海南山区的疟疾提供了新的经验
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兔尿中循环抗原的研究
薛纯良;娄文娴;吴琛耘;张恩英;谢艳辉
1999, 17(1): 2-8.
摘要
(
)
PDF
(2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建立检测尿液中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方法。方法:从感染家兔尿中提取血吸虫循环抗原,并用所提取的抗原制备和筛选抗该抗原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用单抗二抗一步法酶联免疫试验检测感染家兔中的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结果:22只家兔感染前尿液中的循环抗原全部阴性;感染后尿液中循环抗原的阳性率与感染度及感染时间有关。感染25条尾蚴的家兔在感染后3wk未能测到循环抗原,而感染200条尾蚴的家兔在感染3wk和6wk的尿循环抗原阳性率分别为40%和100%。结论:用感染兔尿中提取的循环抗原所制备的单抗作为探针,可用于检测感染动物尿液中血吸虫循环抗原
日本血吸虫26 kDa基因重组蛋白免疫小鼠抗体内血吸虫生殖的作用
蒋健敏屠乐鸣张素娥徐敏源刘述先
1999, 17(1): 3-11.
摘要
(
)
PDF
(2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26kDa基因重组蛋白(rSjc26GST)抗日本血吸虫生殖作用及其免疫机制。方法:小鼠经rSjc26GST免疫,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1条,于6wk后解剖检虫体,计算虫数与肝组织和脾组织内的虫卵数,并对虫体主要生殖器官作透射电镜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证明rSjc26GST具有明确的抗生殖免疫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免疫鼠减虫率为30.0%,肝组织和脾组织内虫卵减少率分别为57.1%与79.9%,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免疫鼠体内雌虫的卵黄腺及雄虫的睾丸组织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卵黄细胞胞质中卵黄球、卵黄滴、脂滴和睾丸组织中精细胞、支持细胞胞质中的脂滴数量均有明显减少。结论:rSjc26GST有抗日本血吸虫生殖的作用,使虫体生殖器官受到损害
恶性疟原虫MSP1_(19)与PfCMR基因的体外重组与克隆鉴定
李学荣;余新炳;罗树红
1999, 17(1): 4-15.
摘要
(
)
PDF
(2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构建编码恶性疟原虫复合多价保护性抗原的基因的重组质粒,为进行基因免疫提供条件。方法:设计一对特异引物P1与P2,采用PCR法扩增获取MSP1中C端19肽基因,纯化后用SalⅠ+XbaⅠ双酶切,把含复合基因PfCMR的重组质粒pWR450-1/PfCMR用EcoRⅠ+SalⅠ双酶切,回收复合基因PfCMR,将MSP119基因与PfCMR基因串联后与经EcoRⅠ+XbaⅠ双酶切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进行重组,转化大肠杆菌JM109,经电泳初筛、双酶切鉴定及PCR鉴定。结果:PCR扩增获得363bp的MSP119基因,重组克隆经双酶切鉴定及PCR鉴定后获得正确重组克隆子pcDNA3-PfCMR-MSP119(命名为pcDNA3-Pf8),Pf8基因长度为618bp。结论:成功构建编码恶性疟原虫多价保护性抗原的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3-Pf8。
伯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和抗性株在疟色素形成和致病性上的差异
严继舟;宋关鸿;龚志锦;陆月良
1999, 17(1): 5-20.
摘要
(
)
PDF
(2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伯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N)和抗性株(RC)在疟色素形成和致病性上的差异。方法:用伯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和抗性株分别感染IRC小鼠。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C),氯喹治疗对照组(CC),N株感染组(N),RC株感染组(RC)和RC株感染加氯喹治疗组(RCC),比较各组间末梢血中疟原虫的形态、原虫血症、肝脏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N组肝细胞损害较严重,细胞内线粒体肿胀融合,溶酶体增多,肝血窦内疟原虫少见。RC组炎症反应较突出,主要为单核细胞浸润以及枯否细胞活跃,大滋养体和裂殖体在肝血窦滞留;肝细胞损害较轻,表现为线粒体增生、肿胀及空泡化。N株疟原虫富含内食物泡,其内有疟色素颗粒,被寄生红细胞结构较完整;而RC株疟原虫外食物泡较多,位于疟原虫外围的红细胞胞质内,被寄生的红细胞呈蜂窝样改变,食物泡内无疟色素。结论:RC株疟原虫可能改变了原敏感株(N株)对血红蛋白的摄取和消化方式,从而阻碍了疟色素形成;N株和RC株疟原虫可能因诱导宿主免疫反应的明显差异,导致RC株较N株致病力为弱
雄性激素抑制感染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巨噬细胞的凋亡
乔中东;郭智勇;殷国荣;尹镭;赵嘉惠
1999, 17(1): 6-24.
摘要
(
)
PDF
(2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雄性激素对C57BL/6j雌性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溴化丙锭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特征性形态学变化。来自雄性激素和油处理过的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分别用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donovani)攻击24h后,检测特征性的DNA凋亡梯形。结果:在培养基中去掉M-CSF后可以诱导骨髓巨噬细胞的凋亡。DNA片段电泳提示:①在雄性激素和油处理组间凋亡细胞的量没有区别,然而②经杜氏利什曼原虫攻击后,雄性激素处理组的凋亡细胞数明显低于油处理组。结论:雄性激素可以抑制感染了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巨噬细胞的凋亡,不感染利什曼原虫时,这种抑制作用并不出现。雄性激素对骨髓巨噬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可能在雄性激素诱导的免疫抑制作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感染人肉孢子虫的临床症状及排孢子囊观察
陈新文左仰贤左薇薇
1999, 17(1): 7-27.
摘要
(
)
PDF
(2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要 目的: 观察人体感染人肉孢子虫(S arcocy stis hom inis) 的孢子囊排放情况和临床表现。方法: 志愿者通过生食含人肉孢子虫包囊的牛肉而感染。1名吞食自然感染的黄牛横纹肌内人肉孢子虫包囊约1 567个, 2名分别吞食实验感染的水牛肌肉中的人肉孢子虫包囊各约14 740个。用硫酸锌离心漂浮法逐日粪检。结果: 3名志愿者分别于感染后d11~ 40、d12~ 23和d10~ 30粪中排出成熟孢子囊和卵囊, 于d18、d14和d14达到排出高峰。并于感染后1 w k~ 4 w k出现腹痛、腹胀、腹泻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加。未经服药, 29 d 内自愈。结论: 人体感染人肉孢子虫后均出现消化道症状, 于d10~ 12粪中开始排出孢子囊和卵囊, 持续排出时间为11 d~ 29 d。
幼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旋毛虫病
崔晶;王中全;武峰;晋雪香;张鹏远;杨瑞琴;刘俊
1999, 17(1): 8-31.
摘要
(
)
PDF
(3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评价幼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诊断旋毛虫病的价值。方法:应用纯净幼虫冰冻切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感染旋毛虫小鼠和旋毛虫病患者血清中的抗旋毛虫抗体,在患者发病后及应用阿苯达唑治疗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清,以其他寄生虫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为对照。结果:15只小鼠感染旋毛虫后2wk即可检出抗体,467例旋毛虫病患者的抗体阳性率为86.5%,而丝虫病、包虫病患者各45例和健康人血清56份均为阴性。48份并殖吸虫病患者的交叉反应率为16.67%。旋毛虫病患者发病后1wk的抗体阳性率为70.21%,至发病后2wk、3wk及4wk则分别升至91.0%、95.8%及100%。幼虫冰冻切片的抗原活性于-20℃可保存至5年。旋毛虫病患者治疗后1wk抗体阳性率从治疗前的87.5%上升到100%,血清抗体滴度比治疗前也有明显升高,治疗后1个月的抗体转阴率为24%,至治疗后4个月达75%。结论:幼虫冰冻切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旋毛虫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可用于疗效考核
海南省乐东县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的变化
刘德全;蔡贤铮;任道性;刘瑞君;林世干;曾林海;唐铣
1999, 17(1): 9-34.
摘要
(
)
PDF
(1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监测海南省停用氯喹后抗氯喹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的消长。方法:选择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有高度抗性且恶性疟发病率较高的海南省乐东县为观察点,采用WHO标准体外微量法和体内四周法,间隔一定时间检测一次。结果:停用氯喹18年,体外法,抗性率由1981年的97.9%下降至1997年的26.7%(P<0.001),完全抑制裂殖体形成的平均药浓度由10.46±7.14pmol/μl血降至1.63±1.47pmol/μl血(P<0.001);体内法,抗性率由1981年的84.2%降为1997年的18.4%(P<0.001),RⅢ占抗性病例的比例由53.1%降为14.3%。结论:海南省停用氯喹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逐渐恢复了敏感性
三氯苯达唑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感染的实验观察
高劲松;刘约翰;王小根;余登高;舒群;刘成伟
1999, 17(1): 10-38.
摘要
(
)
PDF
(2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三氯苯达唑对大鼠斯氏狸殖吸虫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从四川威远县和重庆万盛区采集的溪蟹中分离斯氏狸殖吸虫囊蚴,腹腔内注射感染大鼠。感染后1月和2月分别用总剂量为300mg/kg,2d分服,450mg/kg,3d分服和600mg/kg,3d分服的三氯苯达唑治疗。结果:治后1月解剖,活虫减少率依次为50%、80%和87%,并在肌肉、肝脏、腹腔、胸腔和肺部均发现虫体明著缩小(约1.5mm)呈灰白色的死虫。对照组大鼠肺部可见较大的黑色虫囊,内含活的成虫及虫卵。治疗组大鼠肺部虫囊大多数萎缩,成为出血及坏死性病灶。结论:三氯苯达唑对斯氏狸殖吸虫有良好的杀虫作用。
猬迭宫绦虫幼虫一个含重复序列的cDNA的分子克隆
刘殿武;刘殿军;冷双英;刘树贤
1999, 17(1): 11-42.
摘要
(
)
PDF
(2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猬迭宫绦虫幼虫-裂头蚴的某些蛋白抗原的基因结构。方法:用鼠抗猬迭宫绦虫裂头蚴多克隆抗体筛选裂头蚴cDNA文库,筛选出的阳性克隆经亚克隆,测序后,用微机分析其一级结构。并用Northern杂交实验检测与cDNA杂交的mRNA长度。结果:从cDNA文库中筛选出一个长度为1084bp的克隆,此克隆的开放读码框为828bp,编码276个氨基酸。开放读码框内有一个由123个核苷酸组成的重复单位,此重复单位在开放读码框内重复5次。重复单位编码的41个氨基酸内疏水性氨基酸占53.7%。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在1.1kb处有一个很强的杂交带,1.7kb处有一个弱的杂交带。1.1kb处的杂交带与cDNA克隆的长度几乎相等。结论:裂头蚴在宿主体内移行或停留时,这些含重复序列的抗原性多肽可能作为逃避抗原,使裂头蚴在体内逃避免疫系统的杀伤作用。
实验研究
云南省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氨酚喹、哌喹、甲氟喹、奎宁敏感性的体外测定
杨恒林;刘德全;黄开国;杨亚明;杨品芳;廖明铮;张春勇
1999, 17(1): 12-45.
摘要
(
)
PDF
(1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云南省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氨酚喹、哌喹、甲氟喹及奎宁的敏感性。方法:采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定采自云南省瑞丽11个县、市的恶性疟原虫对以上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云南省南部、东南部及西部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率分别为96.7%、78.9%及95.7%,ID50依次为125nmol/L、136nmol/L、及176nmol/L;对氯酚喹的抗性率分别为100%、85.3%及88.9%,ID50依次为52nmol/L、54nmol/L及72nmol/L;对奎宁均为敏感,ID50依次为480nmol/L、352nmol/L及608nmol/L。南部及东南部原虫对哌喹的抗性率分别为68及88nmol/L;结论:云南省恶性疟原虫对4-氨基喹啉类药物普遍产生抗性,其抗性程度来自滇西及其相连的缅甸感染的疟原虫明显高于滇东南;对奎宁及甲氟喹敏感。氯喹、氨酚喹及哌喹目前已不适应于云南恶性疟的治疗
新视野
昆虫细胞色素P450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朱昌亮;吴观陵;张兆松
1999, 17(1): 13-49.
摘要
(
)
PDF
(2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弓形虫株毒力差异的分子机制
马鑫;陈晓光
1999, 17(1): 14-53.
摘要
(
)
PDF
(2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吸虫病对人群生长、体能和劳动力的影响
吴晓华
1999, 17(1): 15-57.
摘要
(
)
PDF
(1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摘要
云南省1964~1997年人群旋毛虫病暴发流行资料分析
庞颜坤;张莉莉
1999, 17(1): 16-59.
摘要
(
)
PDF
(1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血吸虫蛋白水解酶对不同宿主血红蛋白降解作用的研究
宋文剑冯友仁孔争杨金荣
1999, 17(1): 17-60.
摘要
(
)
PDF
(1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弓形虫病30 例临床分析
沈铭程汪延智陈敏敏张小辉
1999, 17(1): 18-62.
摘要
(
)
PDF
(1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报
宁波市基本消灭丝虫病10 年后监测结果
叶丽萍许国章王仁元李加成祝传根唐世苗孙亚维
1999, 17(1): 19-8.
摘要
(
)
PDF
(1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磷酸萘酚喹治疗恶性疟101例的效果
叶丽萍;许国章;王仁元;李加成;祝传根;唐世苗;孙亚维
1999, 17(1): 20-20.
摘要
(
)
PDF
(1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滩河沿岸疟疾调查
李兴亮杨沧江李宗惠
1999, 17(1): 21-53.
摘要
(
)
PDF
(1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26膜检测江滩水体中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初步观察
周云;夏登华;曾光兴;言明文;甘承新;蔡士椿
1999, 17(1): 22-63.
摘要
(
)
PDF
(1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都市城区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石绍荣谢贤桂蓝晓辉
1999, 17(1): 23-64.
摘要
(
)
PDF
(1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黑龙江省发现输血引起间日疟一例
王光岳李懿宏范树奇
1999, 17(1): 24-27.
摘要
(
)
PDF
(1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镜病理切片证实钩虫病一例
牛安欧方正明
1999, 17(1): 25-34.
摘要
(
)
PDF
(1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囊虫病患儿五例报告
周东元;严颖煦;王祥;郝艳秋
1999, 17(1): 26-38.
摘要
(
)
PDF
(1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弓形虫病一例
赵建玲
1999, 17(1): 27-42.
摘要
(
)
PDF
(1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赤尾胃蝇致胃蝇蛆病一例
马志华
1999, 17(1): 28-57.
摘要
(
)
PDF
(1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支睾吸虫病误诊一例
蔡雄;王国俊;薛塔塔
1999, 17(1): 29-59.
摘要
(
)
PDF
(1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例间日疟的临床特殊表现
黎永成
1999, 17(1): 30-62.
摘要
(
)
PDF
(1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都市城区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石绍荣谢贤桂蓝晓辉
1999, 17(1): 31-64.
摘要
(
)
PDF
(1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