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2022, Vol. 40 ›› Issue (1): 84-87.doi: 10.12140/j.issn.1000-7423.2022.01.012
CHEN Yun-hong(), XIE Han-guo*(
), XIE Xian-liang, JIANG Dian-wei, ZHANG Rong-yan
摘要:
目的 了解福建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与防治成果,为制订土源性线虫病的传播控制与阻断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2017—2019年,在福建省10个市的29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为调查点,每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不少于200人,每个监测点不少于1 000人。收集调查对象的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一粪二检)镜检粪样中的虫卵,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虫种类。感染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共检查30 614人,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326例,总感染率为1.1%。其中,钩虫、鞭虫和蛔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0%(295/30 614)、0.1%(28/30 614)和0.0%(3/30 614)。2017—2019年,福建省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3%(130/9 668)、1.0%(109/10 417)和0.8%(87/10 529),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各年度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79,P < 0.01)。10个地级市中,感染率居前3位的分别为三明(3.5%,154/4 343)、平潭(2.0%,22/1 113)和南平(1.6%,49/3 054);其余7个市的感染率均小于1.0%。钩虫感染者中,轻、中、重度感染者分别占71.5%(211/295)、26.4%(78/295)和2.0%(6/295);28例鞭虫感染者中,轻、中度感染者分别占85.7%(24/28)和14.3%(4/28);3例蛔虫感染者中,2例为轻度感染,1例为中度感染。未发现鞭虫和蛔虫重度感染者。男性、女性感染率分别为0.8%(139/14 782)、1.1%(187/15 83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2,P < 0.05);≥ 65岁年龄组人群的感染率最高,为3.2%(171/5 373),不同年龄组人群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Z = 30.32,P < 0.01);农民的感染率最高,为1.8%(289/15 644),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87.91,P < 0.01);文盲人群的感染率最高,为1.5%(113/7 351),不同文化程度人群感染率随文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Z = 15.41,P < 0.01)。 结论 2017—2019年,福建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和感染程度均呈明显下降趋势,7个地级市的感染率降至1%以下,达到传播控制标准。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