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12-30
    封面和目录
    第41卷第6期封面和目录
    2023, 41(6):  0-0. 
    摘要 ( )   PDF (29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共识与指南
    食源性寄生虫病诊治专家共识(2023)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撰写组
    2023, 41(6):  653-668.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6.001
    摘要 ( )   HTML ( )   PDF (155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因摄入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和水而引起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仍是我国常见的寄生虫病,临床易误诊误治。在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下,编写团队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参考基于证据质量以外的其他因素(经济学、患者偏好和价值观、利弊权衡、可及性、公平性、可接受性等),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强度系统对推荐意见的级别和循证医学证据的质量进行评估,形成了24条共识,旨在指导并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综合诊治能力。

    论著
    2022年全国内脏利什曼病疫情特征分析
    李元元, 周正斌, 杨丽敏, 李中秋, 刘琴, 张仪, 李石柱
    2023, 41(6):  669-676.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6.002
    摘要 ( )   HTML ( )   PDF (191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2022年全国内脏利什曼病的疫情状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全国内脏利什曼病病例信息,剔除疑似病例、重复病例以及皮肤利什曼病病例,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内脏利什曼病报告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22年全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4个县共报告内脏利什曼病239例,其中犬源型流行区病例191例,野生动物源型流行区病例4例,人源型流行区病例2例,非流行区输入性病例42例。病例主要分布于山西(110例)、陕西(34例)、河南(23例)和河北(23例)等4个省,合计占全国报告病例总数的79.30%(190/239)。全国65个县为流行区,共报告本地感染病例197例;其余39个县为非流行区,共报告输入性病例42例。山西省平定县(25例)、阳泉市郊区(15例)、河北省井陉县(16例)和陕西省华州区(10例)为主要流行县,报告病例占全国总报告病例数的27.62%(66/239)。内脏利什曼病复燃流行县主要集中在山西省(沁水县、高平市、浮山县、侯马市、翼城县、绛县、垣曲县、文水县)、河北省(井陉矿区、赞皇县、临城县、信都区)、河南省(偃师区、上街区、淇滨区)、北京市(昌平区)和新疆(第一师2团),共报告本地感染病例23例。内脏利什曼病报告病例高峰为7月份,男女病例数比为1 ∶ 0.38。农民和婴幼儿是我国内脏利什曼病的高风险人群,分别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3.97%(129/239)和16.74%(40/239,≥ 15岁年龄组占81.17%(194/239)。结论 我国内脏利什曼病呈低度流行态势,但流行区范围逐渐扩大,犬源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报告病例数呈上升趋势。

    人源细粒棘球蚴囊壁与囊液中宿主蛋白的鉴定与分析
    李涛, 李子华, 张翠影, 赵巍
    2023, 41(6):  677-682.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6.003
    摘要 ( )   HTML ( )   PDF (344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对细粒棘球蚴囊壁及囊液中的宿主蛋白成分进行鉴定,进一步阐明细粒棘球绦虫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现象。方法 收集2022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10例细粒棘球蚴病患者手术摘除的具有活性的完整棘球蚴包囊,同时取患者血样。无菌抽取子囊中无色透明的囊液,离心收集上清液;子囊内壁反复冲洗后剪碎,裂解匀浆,收集上清液。用二喹啉甲酸(BCA)蛋白定量试剂盒提取囊液和囊壁全蛋白,经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电泳后,切取囊壁全蛋白泳道显著的蛋白条带,进行质谱检测,进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对患者血清和囊液的生化成分浓度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10例细粒棘球蚴病患者的肝脏功能为Child-Pugh A或B级。病灶直径为2.9~16.3 cm,为WHO-IWGE分型的CE2(多子囊型)或CE3(内囊塌陷型)。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显示,棘球蚴囊壁蛋白在相对分子质量(Mr)为70 000、50 000、25 000 处显示出清晰的蛋白条带,囊液蛋白在Mr 70 000显示出清晰的蛋白条带。蛋白质谱与Western blotting结果均显示,相对分子质量在约Mr 70 000的蛋白中包含人血白蛋白,约Mr 50 000的目标蛋白为人IgG重链,约Mr 25 000的目标蛋白为人IgG轻链。各生化指标中,囊液和血清中的中K+浓度分别为(5.53 ± 0.86)mmol/L和(3.92 ± 0.33)mmol/L,白蛋白浓度分别为(0.57 ± 0.46)g/L和(39.42 ± 2.77)g/L,胆固醇浓度分别为(0.03 ± 0.02)mmol/L和(3.79 ± 1.53)mmol/L,三者在囊液和血清中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56、43.71、7.74,P < 0.05)。结论 宿主来源的血清白蛋白和抗体是细粒棘球蚴囊壁和囊液中含量较高的宿主蛋白。

    靶向调控蚊虫CYP450s基因的miRNA鉴定及分析
    武佳慧, 宋晓, 程鹏, 刘宏美, 郭秀霞, 王海防, 公茂庆
    2023, 41(6):  683-690.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6.004
    摘要 ( )   HTML ( )   PDF (222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筛选并鉴定靶向调控蚊虫细胞色素P450s酶系(CYP450s)基因的miRNA,分析差异表达miRNA及其靶基因的功能。方法 采集氯氰菊酯敏感(CS)和抗性(CR)品系的淡色库蚊Ⅲ、Ⅳ龄幼蚊各10只、羽化后3 d未吸血雌成蚊5只,分别提取总RNA并测序,采用DEGseq软件计算CS和CR品系miRNA的表达差异。使用RNAhybrid软件和miRanda软件筛选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显著性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选取5个可能调控CYP450s基因表达的差异表达miRNA(miR-11-5p、miR-317_3、miR-278-3p_1、miR-8-5p、miR-305-3p_5)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测序数据的准确性。qRT-PCR检测5个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CYP6a8CYP6BB1v2CYP6N22CYP6N26PCYP9b2)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CS、CR品系淡色库蚊间差异表达的miRNA共有196个,只在Ⅲ龄幼蚊中差异表达的占16.3%(32/196),只在Ⅳ龄幼蚊中差异表达的占20.4%(40/196),只在雌成蚊中差异表达的占26.0%(51/196),在3个阶段都差异表达的miRNA占12.2%(24/196)。Ⅲ龄幼蚊阶段差异表达的91个miRNA中,有45个上调、46个下调;Ⅳ龄幼蚊阶段差异表达的104个miRNA中,有59个上调、45个下调;雌成蚊阶段差异表达的98个miRNA中,有44个上调、54个下调。GO显著性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主要与细胞途径、代谢途径、单细胞生物途径等相关,分子功能主要为结合、催化活性、转运体活性等,主要富集在信号传输、传染性疾病、癌症、寄生虫病等相关通路。qRT-PCR结果显示,5个差异表达miRNA的上调、下调趋势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表达情况与其对应的靶基因(CYP6a8CYP6BB1v2CYP6N22CYP6N26PCYP9b2)的表达情况相反。结论 本研究所筛选的5个差异表达miRNA(miR-11-5p、miR-317_3、miR-278-3p_1、miR-8-5p、miR-305-3p_5)能够通过调节CYP450s基因表达来调控淡色库蚊的抗药性。

    药物调控PPAR-γ/RXR-α信号通路对改善丰宫并殖吸虫感染所致大鼠肺损伤的作用
    华丽娟, 李生浩, 常国楫, 刘思奇, 丁洁, 柏保利, 张露, 王晴晴
    2023, 41(6):  691-698.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6.005
    摘要 ( )   HTML ( )   PDF (346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通过药物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视黄醛X受体α(PPAR-γ/RXR-α)对改善丰宫并殖吸虫感染所致大鼠肺损伤的作用。方法 从云南省疫源地采集溪蟹,分离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于SD大鼠腹壁皮下注射后尾蚴(8条/鼠),感染大鼠分为高脂饮食组、罗格列酮组、蓓萨罗丁组,每组10只,分别予以高脂饮食(高脂饲料)、罗格列酮[3 mg/(kg•d)]、蓓萨罗丁[10 mg/(kg•d)]灌胃,连续给药7 d,以感染大鼠和健康大鼠分别为感染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首次给药后28 d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和心尖血液,制备肺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损伤情况,并进行肺泡炎半定量评分;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提取肺组织总蛋白,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PPAR-γ/RXR-α信号通路[PPAR-γ、RXR-α、脂肪酸转运蛋白3(FATP3)、载脂蛋白A1(ApoA1)]、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p65、激活子蛋白1(AP1)]和janus激酶(JAK)/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STAT)信号通路(JAK2、STAT3)关键靶分子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结果 除蓓萨罗丁组2只大鼠感染失败外,其余大鼠均被感染成功,肺脏可见寄生虫囊包或在胸腔中可查见寄生虫。HE染色显示,感染对照组大鼠肺泡间隔中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增厚,出现肺泡腔塌陷或闭合;高脂饮食组可见明显炎症损伤,与感染对照组相比较轻,肺泡腔充气略改善;罗格列酮组和蓓萨罗丁组肺泡间隔的炎性细胞较感染对照组明显减少,肺泡壁增厚程度明显减轻,肺泡腔充气明显改善。健康对照组、感染对照组、高脂饮食组、罗格列酮组、蓓萨罗丁组大鼠的肺泡炎半定量评分分别为(0.300 ± 0.053)、(2.200 ± 0.189)、(1.900 ± 0.320)、(1.300 ± 0.301)和(1.500 ± 0.112)分(F = 12.033,P < 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感染对照组、高脂饮食组、罗格列酮组、蓓萨罗丁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分别为(103.23 ± 3.37)、(111.59 ± 20.49)、(110.13 ± 12.95)、(89.91 ± 14.84)和(96.34 ± 19.03)pg/ml,TNF-α水平分别为(144.81 ± 1.35)、(180.21 ± 23.38)、(171.76 ± 27.83)、(155.37 ± 13.67)和(143.24 ± 23.66)pg/ml,5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7.236、13.558,均P < 0.05);其中,感染对照组IL-1β和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罗格列酮组和蓓萨罗丁组低于感染对照组(均P < 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感染对照组、高脂饮食组、罗格列酮组、蓓萨罗丁组大鼠肺组织中,PPAR-γ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51 ± 0.09、0.67 ± 0.06、0.75 ± 0.08、0.34 ± 0.02和0.56 ± 0.04,RXR-α分别为0.89 ± 0.05、0.15 ± 0.03、0.81 ± 0.09、0.22 ± 0.02和0.61 ± 0.10,FATP3分别为0.59 ± 0.06、0.64 ± 0.060、0.68 ± 0.09、0.59 ± 0.09和0.55 ± 0.03,ApoA1分别为0.58 ± 0.04、0.83 ± 0.11、0.92 ± 0.19、0.71 ± 0.04和0.63 ± 0.08,5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25.70、67.12、8.94、11.58,均P < 0.05);p65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25 ± 0.19、1.01 ± 0.21、0.27 ± 0.15、0.32 ± 0.01和0.22 ± 0.11,AP1分别为0.11 ± 0.09、1.12 ± 0.36、0.08 ± 0.02、0.03 ± 0.00和0.02 ± 0.01,JAK2分别为0.76 ± 0.18、1.11 ± 0.24、0.34 ± 0.06、0.42 ± 0.01和0.35 ± 0.04,STAT3分别为0.80 ± 0.33、1.11 ± 0.27、0.68 ± 0.22、0.77 ± 0.06和0.68 ± 0.19,5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43.77、85.19、37.22、17.63,均P < 0.05)。其中,感染对照组PPAR-γ、FATP3、ApoA1、p65、AP1、JAK2和STAT3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罗格列酮组和蓓萨罗丁组低于感染对照组;感染对照组RXR-α的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高脂饮食组、罗格列酮组和蓓萨罗丁高于感染对照组(均P < 0.05)。结论 建立了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肺损伤模型,药物调控PPAR-γ/RXR-α信号通路可通过抑制NF-κB和JAK/STAT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减轻肺损伤的严重程度。

    “夜逸蚴”日本血吸虫线粒体基因组特征与系统进化的关系
    王宁, 彭晗琪, 高常哲, 程羽珩, 吕大兵
    2023, 41(6):  699-707.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6.006
    摘要 ( )   HTML ( )   PDF (227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测定具有“夜逸蚴”特征的日本血吸虫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并探讨其与大陆其他日本血吸虫地域株的系统进化关系,为后续进行种群遗传结构与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新的数据。方法 2020年于安徽省石台县现场采集钉螺,实验室内分离感染性钉螺,逸出的尾蚴以腹部贴片法感染ICR小鼠,灌注法获取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处虫体,随机抽样进行测序。使用血液/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血吸虫DNA,采用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进行双末端测序,采用GetOrganelle软件组装线粒体基因组,使用MEGA 11软件分析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与碱基组成。选择已发表的中国地区17个日本血吸虫线粒体基因组序列,采用最大似然法(ML)和邻接法(NJ)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安徽省石台县分离的“夜逸蚴”日本血吸虫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4 085 bp(GenBank登录号:ON637109),编码36个基因,由12个蛋白编码基因(PCG),22个tRNA基因和2个rRNA基因组成。线粒体基因组A + T含量为71.35%,存在基因重叠区2处、基因间隔区29处;在22个tRNA基因中,除trnaCtrnaS1基因缺失二氢尿嘧啶(DHU)臂外,其余均能形成典型三叶草二级结构。蛋白编码基因中,cytbnad4nad2nad6基因的终止密码子为TAA,不同于以TAG为终止密码子的中国其他地域株。基于NJ法和ML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具有相似的拓扑结构,石台县“夜逸蚴”日本血吸虫分离株单独成一支;中国台湾血吸虫株与中国大陆其他地域株分离,形成一支。结论 安徽省石台地区的日本血吸虫分离株其终止密码子与中国其他地域株存在差异,线粒体基因组的系统进化地位分析,与其他地域株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差异较大。

    2019—2022年江苏省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茅范贞, 李雪诚, 徐祥珍, 戴洋, 刘耀宝, 曹俊
    2023, 41(6):  708-717.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6.007
    摘要 ( )   HTML ( )   PDF (171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江苏省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现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调整与推进儿童蛲虫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2022年的每年9—10月,在江苏省的南、中、北部分别抽取至少1个县(市、区)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抽取2个幼儿园(包含1个农村性质、1个城镇性质幼儿园,规模均为200人以上)开展整群抽样,每个幼儿园至少调查200名包含大、中、小班儿童。对儿童进行肛拭法采样,若显微镜下查见蛲虫卵,即判定为蛲虫感染阳性。对儿童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基本信息、蛲虫感染相关卫生习惯、家庭情况和家长对蛲虫病的知晓情况等。结果 2019—2022年在江苏省21个县(市、区)累计调查15 669名幼儿园儿童,总感染率为0.7%(111/15 669),逐年感染率分别为1.2%(44/3 678)、0.5%(13/2 568)、0.7%(27/3 802)和0.4%(22/5 621),呈下降趋势(χ2 = 14.46,P < 0.05);农村幼儿园逐年感染率分别为2.1%(41/1 981)、0.2%(2/833)、1.0%(8/824)和0.6%(19/3 271),呈下降趋势(χ2 = 17.34,P < 0.05),城区幼儿园分别为0.2%(4/1 697)、0.6%(10/1 635)、0.7%(20/2 987)和0.2%(6/2 650),趋势检验无统计学差异(χ2 = 0.04,P > 0.05)。2019—2022年苏南、苏中、苏北的总感染率分别为1.0%(56/5 698)、0.5%(32/6 135)和0.5%(22/4 136)。2019—2022年,大班儿童的感染率分别为1.8%(23/1 266)、0.8%(8/998)、1.4%(16/1 167)和0.6%(10/1 796),呈下降趋势(χ2 = 8.01,P < 0.05),普遍高于中班儿童的1.0%(13/1 325)、0.5%(4/871)、0.5%(9/1 687)、0.5%(10/2 063)和小班儿童的0.8%(9/1 087)、0%(0/699)、0.3%(3/948)、0.3%(5/1 762)。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9—2022年幼儿园儿童吸吮手指的比例分别为20.8%、17.4%、20.5%和19.4%,吸吮玩具/文具的比例分别为12.5%、9.3%、10.1%和12.6%;幼儿园儿童家长对蛲虫病的主观知晓率(是否知道蛲虫病)分别为61.9%、76.0%、78.5%和70.3%,呈上升趋势(χ2 = 202.86,P < 0.05)。年龄越大(OR = 1.447,95% CI = 1.186~1.764,P < 0.05)、洗晒频率越低(OR = 1.121,95% CI = 1.002~1.225,P < 0.05)、幼儿园性质为农村的(OR = 0.509,95% CI = 0.333~0.776,P < 0.05)儿童感染蛲虫的风险越高。结论 2019—2022年江苏省幼儿园蛲虫感染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且呈下降趋势,但仍存在不良的卫生习惯、家长相关知识知晓率不高等现象。年龄、洗晒频率、幼儿园性质为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的影响因素。

    2016—2022年云南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吴方伟, 彭佳, 字金荣, 李奔福, 严信留, 蔡璇, 王正青, 徐倩, 李建雄, 杨亚明
    2023, 41(6):  718-724.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6.008
    摘要 ( )   HTML ( )   PDF (137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云南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及流行趋势,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22年,按照《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在云南省各州(市)至少抽取1个县(市、区)设立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各监测点根据地理方位划分为5个片区(东、西、南、北、中),每个片区随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开展监测,以3周岁及以上本地常住居民为监测对象,每个行政村整群抽取监测对象不少于200人,每个监测点监测人数不少于1 000人。采集监测对象的粪样(约30 g),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一粪两检)检测土源性线虫(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虫卵,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钩虫卵阳性者粪便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3~9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感染情况。感染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16—2022年在云南省共设立71个监测点,监测108 221人,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7 475例,总感染率为6.91%(7 475/108 221),其中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的感染率分别为3.75%(4 056/108 221)、1.68%(1 817/108 221)、2.23%(2 408/108 221)和0.11%(121/108 221)。试管滤纸培养法培养出钩蚴1 288份,其中美洲钩虫感染1 199份,十二指肠钩虫感染79份,两者混合感染10份。2016—2022年,云南省各年度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2.03%(1 606/13 350)、8.67%(1 317/15 195)、7.10%(1 095/15 425)、5.37%(897/16 693)、5.83%(969/16 617)、5.77%(922/15 967)和4.47%(669/14 974),各年份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80.360,P < 0.01)。检测的16个州(市)中,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西双版纳州(26.21%,1 312/5 006),最低为丽江市(0.15%,6/4 041),不同州(市)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 081.151,P < 0.01)。女性和男性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7.40%(4 276/57 812)和6.35%(3 199/50 409)(χ2 = 46.198,P < 0.01)。不同人群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中,年龄分布以10~19岁年龄组最高(8.56%,1 249/14 592),民族分布以布朗族最高(30.20%,778/2 576),职业分布以学生最高(7.96%,1 638/20 588),文化程度分布以文盲和半文盲人群最高(10.06%,1 078/10 719);不同年龄、民族、职业和文化程度间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9.432、8 546.389、324.218、833.291,均P < 0.01)。结论 2016—2022年云南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部分地区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应继续加强对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农民、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土源性线虫病综合防治工作。

    黔东南地区侗族人群芽囊原虫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琳, 朱爱娅, 蔡玉春, 俞铖航, 陈木新, 田利光
    2023, 41(6):  725-732.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6.009
    摘要 ( )   HTML ( )   PDF (128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2022年贵州省侗族人群芽囊原虫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2年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黔东南侗族地区黎平县芒岭村和地青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和卫生习惯、有无胃肠道症状等,并采集粪样,提取粪样芽囊原虫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芽囊原虫小亚基核糖体RNA(SSU rRNA)基因片段序列。取阳性产物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序列比对,确定芽囊原虫感染基因亚型。采用MEGA 7.0软件,用邻接法构建基于芽囊原虫SSU rRNA基因的系统进化树。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纳入本研究居民芽囊原虫感染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调查了329名居民,女性200人(60.8%)、男性129人(39.2%),平均年龄(47.95 ± 20.39)岁,侗族占98.5%(324/329)、汉族占1.2%(4/329)。PCR结果显示,有16份粪样扩增出芽囊原虫SSU rRNA基因片段,大小约1 100 bp。芽囊原虫总阳性率为4.9%(16/329)。其中男性阳性率为3.1%(4/129),女性阳性率为6.0%(12/20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425,P > 0.05)。> 69岁年龄组阳性率较高,为8.1%(3/37),不同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3.927,P > 0.05)。芽囊原虫阳性者职业均为农民,阳性率为6.1%(16/261),不同职业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3.865,P > 0.05)。家庭人口数为6人及以上居民阳性率最高,为12.7%(7/55),不同家庭人口数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 = 13.957,P < 0.01)。测序结果显示,芒岭村和地青村居民感染的芽囊原虫基因亚型有ST2、ST3、ST6、ST10等4种,其中ST6型最多(8/16),其次为ST3型(4/16)。BLAST比对分析结果显示,16份芽囊原虫阳性序列与参照序列的序列相似性均为90%以上。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各基因亚型与其参照序列聚为一支,亲缘性较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用水来源、家庭人口数、每日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对芽囊原虫感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778、9.552、7.384、15.680,均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饮用非开水[OR = 18.347,95% CI:(3.754,89.673)]是农村居民感染芽囊原虫的危险因素。结论 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侗族居民的芽囊原虫总阳性率较高,主要基因亚型为ST6。饮用非开水是农村居民感染芽囊原虫的主要危险因素。

    山西省绵羊捻转血矛线虫的感染现状及遗传变异分析
    马志雅, 谢世臣, 贺渊惠, 高文伟, 刘卿, 朱兴全, 郑文斌
    2023, 41(6):  733-738.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6.010
    摘要 ( )   HTML ( )   PDF (166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山西省绵羊捻转血矛线虫的感染现状及遗传变异情况。方法 采集山西省晋北的山阴县、晋中的祁县和晋南的稷山县绵羊粪样,并提取粪样基因组DNA。利用捻转血矛线虫种特异性引物,扩增样品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2(ITS-2)部分序列,经凝胶电泳观察和DNA测序分析鉴定其种属,评估不同地区绵羊捻转血矛线虫的感染现状。取PCR阳性样品,采用扩增捻转血矛线虫ITS全长序列的保守引物,PCR扩增ITS全长序列并测序,在DNAMAN 9.0中与GenBank中已公开的捻转血矛线虫ITS-2和ITS全长序列进行比对,查找碱基变异位点。使用DNAstar 7.1软件计算捻转血矛线虫ITS序列的碱基含量,并对GenBank中已报道的不同地区、不同宿主来源的18条捻转血矛线虫ITS全长序列及本研究获得的2条ITS全长序列进行序列相似性分析,用最大似然法构建基于ITS全长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捻转血矛线虫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 共采集401份绵羊粪样,其中69份粪样扩增出ITS-2片段(占17.2%);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的ITS-2部分序列与捻转血矛线虫(GenBank登录号OQ674251)的序列相似性为100%,故鉴定为捻转血矛线虫。其中山阴县、稷山县和祁县的绵羊捻转血矛线虫阳性率分别为47.4%(64/135)、3.0%(5/169)和0(0/97)。69份ITS-2阳性的粪样中,4份样品成功扩增出ITS全长序列,其存在两种基因型,且这两种基因型之间仅在ITS-1序列中226 bp处存在1个碱基差异。基于捻转血矛线虫ITS全长序列的序列相似性分析发现,两种基因型之间的变异率仅为0.1%;18条不同地区和不同宿主来源的捻转血矛线虫的序列间变异率为0~2.6%。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中鉴定的序列(GenBank登录号OP518297和OP518298)与来自美国(GenBank登录号EU086378)、老挝(GenBank登录号AB908961)和中国其他地区(GenBank登录号HQ844231)的序列处于同一分支上;捻转血矛线虫的群体遗传结构无明显的地理和宿主相关性。结论 山西省调查地区的绵羊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率较高,捻转血矛线虫的遗传变异率较低,与其他地区、不同宿主来源的捻转血矛线虫之间无明显差异。

    新疆红狐体表犬硬蜱的分子生物学和雄蜱形态学研究
    李逢时, 赵姗姗, 谭文波, 吾热力哈孜·哈孜汗, 谷新利, 王素文, 刘钢, 王远志
    2023, 41(6):  739-743.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6.011
    摘要 ( )   HTML ( )   PDF (157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来源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的野外红狐尸首体表的疑似硬蜱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于2018—2019年采集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的野外红狐尸首体表的硬蜱,体视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选取5只代表性成蜱(3♂, 2♀),分别提取DNA,PCR扩增线粒体基因片段16S rDNA并测序,序列采用BLAST进行比对,采用最大似然法建立系统进化树,利用MEGA 7.0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共采集38只硬蜱,雌雄分别36、2只。镜下可见蜱假头基明显,呈孔区卵圆形,须肢和口下板细长,排列不紧密,口下板长度和假头基宽度大约相等,气门板呈圆形,中心凹陷,盾板无缘垛,无花斑,无眼,肛沟为前沟型,足表面覆盖棕红色釉质,相对纤细,体表附大量细毛。雌蜱盾板覆盖盾板的前半部,生殖孔边缘有生殖帷;雄蜱盾板全部覆盖,肛沟为前沟型,肛侧板和肛板明显,与犬硬蜱雄蜱的形态特点相符。PCR扩增结果显示,5只蜱DNA均扩增出460 bp的目的条带。序列分析结果显示,5只代表蜱的16S rDNA序列相同,与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来源的犬硬蜱(GenBank登录号为MG651937)序列一致性高达99.47%,与英国、德国和法国来源的犬硬蜱(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Y962071、KY962069、KY962074)序列一致性均为99.20%。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5只代表蜱的序列与中国新疆和法国来源的犬硬蜱聚为一支,与嗜鸟硬蜱、青紫硬蜱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 应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了新疆红狐体表的犬硬蜱,该犬硬蜱与欧洲来源的犬硬蜱有较高同源性。

    基于国际贸易关系的我国输入性疟疾风险来源分析
    杨硕, 夏尚, 闫书宁, 薛靖波, 史本云, 郝瑜婉, 李梦茹, 梁家瑞, 夏志贵, 郑彬
    2023, 41(6):  744-748.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6.012
    摘要 ( )   HTML ( )   PDF (126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常态下我国与全球疟疾流行国家之间跨境人口流动情况,评估我国输入性疟疾风险来源地,为输入性疟疾主动监测和早期预警提供方法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全球81个疟疾流行国家疟疾疫情数据、中国海关货物进出口数据以及相关社会、经济和人口数据,构建国际贸易关系驱动的跨境人口流动分析模型,分析全球疟疾流行国家对我国输入疟疾的风险分级。结果 全球81个疟疾流行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45个,占55.6%)、亚洲(17个,占21.0%),全球疟疾疫情高发国家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我国与全球疟疾流行国家均有贸易往来,其贸易额占比31.0%。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非洲中部、西部、拉丁美洲中西部以及东南亚地区是我国输入性疟疾的主要来源地,拉丁美洲南部和大洋洲国家对我国输入性疟疾风险较低。81个疟疾流行国家中,对我国输入性疟疾风险最高的3个国家为南亚的印度、南美洲的巴西和非洲的尼日利亚。结论 随着国际交流和人员往来恢复常态,来自非洲中西部和拉丁美洲中西部疟疾流行区以及东南亚疟疾流行区的国家将是我国输入性疟疾的高风险来源地,需要对这些地区的入境人员开展重点监测和防控。

    综述
    miRNA在顶复门寄生虫感染中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马悦, 赵保才, 周佳丽, 胡峻豪, 赵洪喜
    2023, 41(6):  749-755.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6.013
    摘要 ( )   HTML ( )   PDF (12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RNA是一种人和动物体内含量丰富的小型单链非编码RNA,可调控细胞能量代谢、细胞增殖和凋亡、肿瘤发生和病毒入侵等过程。顶复门寄生虫是一种严格寄生于细胞内的专性原虫。近年的研究发现,miRNA在顶复门寄生虫感染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miRNA不仅可作为一种新型标志物,用于监测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预后,还作为新型调控因子参与宿主与寄生虫的相互作用,影响宿主细胞的正常生理过程。本文对miRNA在顶复门寄生虫感染中的调控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索顶复门寄生虫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研究简报
    基于COⅠ的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系统进化分析
    高澜琳, 谢汉国, 林陈鑫, 江典伟, 蔡武卫, 郑丹
    2023, 41(6):  756-759.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6.014
    摘要 ( )   HTML ( )   PDF (135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福州褐云玛瑙螺感染的广州管圆线虫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并探讨其与5大洲地区广州管圆线虫分离株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在福州市市区各大公园、市民居住地附近的垃圾场、草丛和菜地等环境,采集褐云玛瑙螺,匀浆法收集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并进行形态学鉴定。提取幼虫DNA,PCR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序列,测序后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采用MEGA软件,以血管圆线虫为外群,用邻接法构建基于广州管圆线虫COⅠ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共采集褐云玛瑙螺103只,19只感染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感染率为18.4%。检获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1 081条。PCR扩增条带长450 bp。BLAST比对结果显示,本研究获得的COⅠ序列与福建连江广州管圆线虫(GenBank登录号:AB684364.1)的序列一致性为98.2%。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获得的序列与福建分离株的序列聚在一个进化分支上,再与来自北美洲(GenBank登录号:MH069731.1)、南美洲(GenBank登录号:MW390969.1)、大洋洲(GenBank登录号:KU532144.1)和欧洲(GenBank登录号:MN227185.1)的参比序列聚为一个分支。福州广州管圆线虫分离株仍属于亚洲地理株,遗传分化稳定。

    华支睾吸虫感染对小鼠肝纤维化和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
    赵磊, 李佳, 莫刚, 李醇, 黄国洋, 彭小红
    2023, 41(6):  760-765.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6.015
    摘要 ( )   HTML ( )   PDF (249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进一步了解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过程中的肝纤维化情况和免疫调节变化,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感染组小鼠胃饲200 μl含150个华支睾吸虫囊蚴的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于感染后第1、2、4、8和16周随机各取6只,称体质量后取肝、脾和血清。取小鼠肝组织,石蜡切片后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沉积情况。小鼠肝组织总RNA逆转录后qRT-PCR检测肌成纤维细胞标志α-肌动蛋白(ACTA2)基因的相对转录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ACTA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取小鼠脾组织,称重并计算每10 g体质量的脾质量(脾脏指数,mg/10 g)。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脾CD4+ T细胞、辅助性T1(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和调节性T(Treg)细胞的动态变化。取小鼠血清,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IL-2、IL-4、IL-10和IL-17A等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使用GraphPad Prism 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双向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显示,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后体质量降低、脾指数升高,感染后各时期肝组织皆可见炎症病灶。HE染色结果显示,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后第1周,肝胆管周围可见华支睾吸虫幼虫,幼虫周围出现炎症细胞浸润。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后各时期,胶原纤维沉积相对面积均高于对照组(F = 20.190,P < 0.05)。qRT-PCR结果显示,感染后第2、4和16周,感染组小鼠肝组织ACTA2基因相对转录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 = 2.042、2.475、1.634,均P < 0.01);第8周低于对照组(t = 2.758,P < 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后各时期,感染组小鼠肝脏ACTA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F = 3.225,P < 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脾CD4+ T细胞占比在感染后第2周降低至(13.4 ± 1.8)%,16周升高至(22.4 ± 1.5)%;Th1细胞占比在感染后第2周升至(16.9 ± 5.3)%,第16周降低至(3.9 ± 2.6)%;Th2细胞占比在感染后第4周降低至(2.3 ± 0.6)%,第4周后逐渐升高;Th17细胞占比在第8周时升至(5.3 ± 3.4)%,第16周下降至(2.4 ± 1.4)%;Treg细胞占比在第4周降至(7.3 ± 1.5)%,第16周升至(13.9 ± 1.2)%。感染组小鼠血清TNF水平在感染后第1周时升至(35.16 ± 11.28) pg/ml,第8周起降至正常水平[(8.98 ± 1.66) pg/ml];血清IL-6水平在感染后各时期均高于对照组(t = 2.095,P < 0.05);血清IL-2水平在感染后第8周降至(0.09 ± 0.18) pg/ml,但在第16周升高至(3.81 ± 2.79) pg/ml;感染组小鼠血清IFN-γ、IL-4、IL-10和IL-17A水平随着感染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F = 8.726、8.068、6.795、14.840,均P < 0.05)。本研究结果提示,CD4+ T细胞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与华支睾吸虫诱导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016—2021年云南省贡山县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段承丽, 何冬梅, 杨舒, 张妍黎, 罗自荣, 雄碧才, 字金荣, 彭佳, 吴方伟
    2023, 41(6):  766-771.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6.016
    摘要 ( )   HTML ( )   PDF (137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贡山县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及流行趋势,2016—2021年,根据《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按照地理方位将贡山县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年在每个片区随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为调查村,调查对象为调查村3岁及以上本地常住人口。收集调查对象的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虫卵并计数,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3~9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记录感染虫种和人数,计算感染率,感染率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共粪检6 175人,土源性线虫感染928例,总感染率为15.03%(928/6 175),其中蛔虫、鞭虫、钩虫和蛲虫的感染率分别为7.92%(489/6 175)、8.87%(548/6 175)、3.27%(202/6 175)和0.19%(12/6 175)。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3~9岁儿童823人,检出蛲虫感染6例。对202例钩虫感染者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进行钩虫虫种鉴别,其中美洲钩虫感染89例,十二指肠钩虫感染72例,两者混合感染1例,分别占44.06%(89/202)、35.64%(72/202)和0.50%(1/202)。钩虫、蛔虫和鞭虫轻度感染者分别占81.19%(164/201)、69.33%(339/489)和78.29%(429/548)。2016—2021年贡山县各年度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38.78%(389/1 003)、14.76%(156/1 057)、6.53%(68/1 042)、13.15%(134/1 019)、11.89%(121/1 018)和5.79%(60/1 036),各年度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81.98,P < 0.01)。调查的5个乡(镇)中,独龙江乡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32.07%(398/1 241),茨开镇最低,为9.09%(112/1 232),不同乡(镇)间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59.24,P < 0.01)。女性感染率17.81%(637/3 577)高于男性感染率11.20%(291/2 598)(χ2 = 51.49,P < 0.01)。各年龄组均有感染者,以3~9岁年龄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8.21%,244/865);民族分布以独龙族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30.39%,392/1290);职业分布以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7.78%,170/612);文化程度分布以学龄前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27.48%,169/615)。不同年龄、民族、职业和文化程度间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172.16、310.89、195.59、197.59,均P < 0.05)。监测结果显示,2016—2021年贡山县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应继续加强对独龙族、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土源性线虫病综合防治工作。

    甘肃省47例儿童内脏利什曼病病例临床特征及诊疗效果分析
    成利, 杨成明, 张妮, 徐晓楠, 李元枭, 李艳, 马汉伟, 刘慧, 戴星星
    2023, 41(6):  772-775.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6.017
    摘要 ( )   HTML ( )   PDF (123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47例儿童(< 15岁)内脏利什曼病病例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特点。结果显示,47例患儿均有流行区旅居史;其中,男童26例(占55.3%),多于女童(21例,占44.7%);3岁以下婴幼儿居多,为28例(占59.6%);夏季发病人数最多,17例(占36.2%),其余月份均有散发。临床表现以反复发热(44例,占93.6%)、贫血(45例,占95.7%)、腹胀(35例,占74.5%)为主,伴脾肿大(38例,占80.9%)、肝肿大(34例,占72.3%)及淋巴结肿大(16例,占34.0%)。实验室检查以贫血(45例,占95.7%)、全血细胞减少(31例,占66.0%)、炎性指标升高(43例,占91.5%)为主。47例患儿均行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其中46例(占97.9%)利什曼原虫抗体阳性;38例患儿行骨髓穿刺物涂片检查,其中23例(占60.5%)发现利杜体。共45例患儿接受锑剂治疗,其中36例经锑剂标准治疗(葡萄糖酸锑钠总量150~200 mg/kg,分6 d静脉滴注)后治愈,5例患儿追加3~6日治疗后好转,锑剂治疗的有效率为91.1%;1例死亡,3例复发,复发率为6.7%。提示对有流行区旅居史的、符合内脏利什曼病临床表现的患儿,应尽早行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结合骨髓穿刺检查,早诊断并予以规范锑剂治疗;锑剂标准治疗无效时,建议追加锑剂治疗天数。

    病例报告
    误诊为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内脏利什曼病1例
    贾晓霞, 邓春青
    2023, 41(6):  776-779.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3.06.018
    摘要 ( )   HTML ( )   PDF (253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74岁,农民,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人。2023年1月因咳嗽、咳痰伴全身乏力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支原体、新型冠状病毒等合并肺部感染伴轻度贫血,予持续吸氧、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暂时好转。后患者仍因反复全身乏力,于多家医院治疗长达6月余,7月10日至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就诊。入院查体:间断低热,贫血貌,全身皮肤可见搔抓后瘢痕伴色素沉着,腹软、膨隆,肝、脾大,双下肢轻度水肿。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2.4 × 109/L,血红蛋白62.0 g/L,红细胞计数2.09 × 1012/L,血小板计数94 × 109/L;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腹部CT示,肝硬化、肝大、脾大;腹部彩超示,腹腔积液;肝脏瞬时弹性硬度值24.7。初步诊断为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行骨髓穿刺,涂片示粒细胞胞浆内可见中毒颗粒,未见利什曼原虫。7月17日复查,ELISA检测结果示丙型肝炎病毒抗原及抗体均为阴性,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为丙型肝炎病毒核酸低于1.0 × 103 IU/ml,发现初诊有误。患者曾多次因贫血输血,有多次流浪犬接触史,白蛉叮咬史不详。血清经内脏利什曼病rK39免疫层析试纸检测为阳性,全血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示利什曼原虫属DNA序列数检出4 101条,其中婴儿利什曼原虫DNA序列数检出95条,最终确诊为内脏利什曼病。予葡萄糖酸锑钠注射液肌肉注射1疗程(6 ml/d,10 d),同时保肝、补充人血白蛋白、输注浓缩红细胞、补液、利尿等治疗共15 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B超检查示肝脏及脾脏体积明显缩小,皮肤瘙痒及皮损改善,病情稳定后出院。

    消息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24年征稿启事
    2023, 41(6):  676-676. 
    摘要 ( )   PDF (8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3年《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又有进步
    2023, 41(6):  0-Ⅲ. 
    摘要 ( )   PDF (7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刊2023年第41卷文题索引
    2023, 41(6):  0-Ⅰ. 
    摘要 ( )   PDF (7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刊2023年第41卷作者索引
    2023, 41(6):  0-Ⅳ. 
    摘要 ( )   PDF (7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