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6-30
    封面和目录
    封面和目录
    2021, 39(3):  0-0. 
    摘要 ( )   PDF (12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约综述
    疟疾疫苗研制及其存在的问题
    陈穗林, 刘太平, 徐文岳
    2021, 39(3):  283-295.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3.001
    摘要 ( )   HTML ( )   PDF (156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历史上,传染病的最终控制和消除均得益于有效疫苗的接种。60多年来,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有效疟疾疫苗的研制。近年来,亚单位疟疾疫苗RTS,S和减毒子孢子疫苗的临床试验效果使研究者们看到了研制安全、有效疟疾疫苗的希望。然而,有效疟疾疫苗的最终研制成功还存在诸多的技术问题和理论瓶颈。本文从疟原虫的生物学及其感染免疫学特点角度对目前疟疾疫苗研制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有效疟疾疫苗的最终研制成功提供参考和努力的方向。

    论著
    细胞外基质蛋白1在多房棘球蚴感染小鼠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李文定, 温浩, 侯娇, 王明坤, 李亮, 李静, 张传山, 孙兵, 王慧
    2021, 39(3):  296-303.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3.002
    摘要 ( )   HTML ( )   PDF (63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多房棘球蚴不同感染时间小鼠肝组织细胞外基质蛋白1(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 1,ECM1)的表达水平以及与肝纤维化过程的相关性。 方法 将40只雌性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多房棘球蚴感染组和对照组(20只/组),感染组经肝门静脉接种2 000个原头节/鼠,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感染后第1、6、12和24周,两组各取5只小鼠采集肝组织,切片后HE染色观察多房棘球蚴感染后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天狼星红染色以及α-SMA染色检测小鼠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中ECM1的表达水平与分布。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ECM1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多房棘球蚴感染后6周,小鼠肝组织内可见具有明显生发层结构的病灶形成,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且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肝组织内病灶周围胶原沉积面积占比在感染后1、6、12和24周分别为(6.97 ± 0.07)%、(10.39 ± 0.02)%、(17.31 ± 1.78)%和(22.24 ± 1.07)%,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α-SMA染色结果显示,感染组肝组织病灶周围α-SMA阳性染色面积占比在感染后1、6、12和24周分别为(5.31 ± 0.39)%、(9.97 ± 1.3)%、(16.16 ± 0.17)%和(19.01 ± 0.49)%,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且随着多房棘球蚴感染小鼠时间的延长病灶周围肝纤维化程度不断加重。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ECM1主要表达在病灶周围的炎性细胞带中,少量表达在肝窦;感染组ECM1阳性染色面积占比在感染后1、6、12和24周分别为(8.60 ± 0.44)%、(13.90 ± 0.57)%、(16.37 ± 0.77)%和(19.50 ± 0.50)%,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ECM1表达水平与天狼星红阳性染色区域面积( r = 0.900,P < 0.01)及α-SMA阳性染色区域面积占比( r = 0.941,P < 0.01)均呈正相关。 结论 ECM1在多房棘球蚴不同感染时间小鼠肝组织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并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黄腐酚对小鼠肝多房棘球蚴生长的抑制作用
    谭小武, 俞晓凡, 姜慧娇, 刑稚坤, 陈雪玲, 吴向未
    2021, 39(3):  304-310.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3.003
    摘要 ( )   HTML ( )   PDF (194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黄腐酚对小鼠肝多房棘球蚴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30只肝脏感染多房棘球蚴后30 d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感染组、溶剂组、黄腐酚组,每组10只;另设健康对照组(10只)。黄腐酚组每周经腹腔注射黄腐酚10 mg/kg,溶剂组腹腔注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DMSO),健康对照组和感染组不作任何处理。治疗60 d后安乐处死各组小鼠,称量各组小鼠肝湿重和多房棘球蚴囊湿重,计算囊湿重抑囊率。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制备肝病理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肝多房棘球蚴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肝多房棘球蚴组织中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VEGF和微血管密度-高度糖基化的I型跨膜蛋白(MVD-CD34)的蛋白表达水平,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为内参。结果 黄腐酚治疗60 d后,黄腐酚组小鼠囊湿重为(0.458 ± 0.068)g,低于感染组的(1.088 ± 0.274)g和溶剂组的(1.973 ± 0.213)g(均P < 0.05);黄腐酚组囊抑制率为57.7%(63/109),高于溶剂组的10.4%(11.5/109.8)和感染组的0(均 P < 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黄腐酚组小鼠血清中VEGF为(45.24 ± 1.93)pg/ml,低于感染组的(58.00 ± 5.56)pg/ml和溶剂组的(57.85 ± 16.00)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0.20 ± 3.24)pg/ml(均 P < 0.05)。小鼠肝多房棘球蚴病灶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黄腐酚组炎性反应带窄,生发层紊乱。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示:黄腐酚组小鼠肝多房棘球蚴组织中NF-κB P65的评分为(2.65 ± 1.14),低于感染组的(9.46 ± 2.60)和溶剂组的(9.20 ± 1.64)(均 P < 0.05);黄腐酚组VEGF的评分为(1.80 ± 0.83),低于感染组(7.20 ± 1.30)和溶剂组的(7.43 ± 2.96)(均 P < 0.05);黄腐酚组MVD-CD34的评分为(16.40 ± 1.14),低于感染组的(40.60 ± 1.14)和溶剂组的(40.83 ± 2.16)(均 P < 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黄腐酚组小鼠肝多房棘球蚴组织中VEGF/GAPDH比值为(0.76 ± 0.82),低于感染组的(2.84 ± 0.33)和溶剂组的(2.47 ± 0.12),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63 ± 0.02)(均 P < 0.05),而感染组与溶剂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黄腐酚组中MVD-CD34/GAPDH比值为(0.40 ± 0.02),低于感染组的(1.11 ± 0.07)和溶剂组的(1.02 ± 0.14),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14 ± 0.02)(均 P < 0.05),感染组与溶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黄腐酚组中NF-κB P65/GAPDH比值为(0.24 ± 0.03),低于感染组的(0.61 ± 0.05)和溶剂组的(0.66 ± 0.13),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02 ± 0.01)(均 P < 0.05)。 结论 黄腐酚治疗肝多房棘球蚴感染小鼠60 d后,对肝多房棘球蚴的生长和血管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多房棘球蚴感染对小鼠脾自然杀伤T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
    李玲慧, 王伟, 侯昕伶, 施阳, 李德伟, 李亮, 王慧, 李静, 张传山
    2021, 39(3):  311-317.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3.004
    摘要 ( )   HTML ( )   PDF (587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多房棘球蚴感染对小鼠脾自然杀伤T细胞(NKT)及其亚群的影响。 方法 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低、中、高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低、中、高感染组每鼠分别经肝门静脉注射50、500、2 000个多房棘球蚴原头节,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感染后2周,无菌条件下取各组小鼠肝脏,制备肝组织切片,常规Masson染色后观察多房棘球蚴病灶和肝纤维化情况;取脾组织制备淋巴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NKT细胞不同亚群及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感染2周后,对照组小鼠肝无明显变化;低、中感染组小鼠肝组织仅可见少量肉芽肿,炎性反应较弱,向纤维化修复转变;高感染组肝病灶形成较小的生发层结构,周围炎性细胞分布密集,可见纤维结缔增生。中、高感染组脾NKT细胞绝对数分别为(6.32 ± 0.53)× 10 5、(7.37 ± 1.72)× 10 5,高于对照组的(5.02 ± 1.08)× 10 5和低感染组的(4.90 ± 1.27)× 10 5P < 0.01)。中、高感染组分泌γ干扰素(IFN-γ)的脾NKT1型细胞比例分别为(13.93 ± 1.61)%、(10.9 ± 3.04)%,低于对照组的(17.3 ± 3.18)%和低感染组的(19.42 ± 2.82)%( P < 0.01);低、中、高感染组分泌IL-4的脾NKT2型细胞比例分别为(5.62 ± 0.58)%、(5.86 ± 1.43)%和(5.92 ± 0.94)%,高于对照组的(4.37 ± 0.83)%( P < 0.05);低、中感染组分泌IL-17A的脾NKT17型细胞比例分别为(7.02 ± 1.19)%和(6.62 ± 0.41)%,高于对照组的(4.68 ± 0.73)%和高感染组的(3.73 ± 1.04)%( P < 0.01)。中、高感染组脾CD4 + NKT 细胞绝对数分别为(1.75 ± 0.36)× 10 5、(1.82 ± 0.24)× 10 5,高于对照组的(1.24 ± 0.26)× 10 5P < 0.05);高感染组脾DN NKT细胞绝对数为(2.15 ± 0.78)× 10 5,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27 ± 0.36)× 10 5、低感染组的(1.20 ± 0.49)× 10 5和中感染组的(1.43 ± 0.19)× 10 5P < 0.01)。低、中、高感染组分泌IFN-γ的脾CD4 + NKT1型细胞比例分别为(19.42 ± 2.82)%、(14.40 ± 1.81)%、(12.5 ± 2.96)%,低于对照组的(21.16 ± 2.83)%( P < 0.01);低、中、高感染组分泌IL-17A的脾CD4 + NKT17型细胞比例分别为(18.73 ± 1.99)%、(16.06 ± 1.42)%和(14.41 ± 3.55)%,高于对照组的(10.27 ± 1.79)%( P < 0.01)。低、中、高感染组分泌IFN-γ的CD8 + NKT细胞比例分别为(10.04 ± 0.92)%、(13.43 ± 0.92)%和(9.24 ± 1.37)%,低于对照组的(15.83 ± 1.59)%( P < 0.01);中、高感染组分泌IL-10的脾CD8 + NKT细胞比例分别为(4.07 ± 0.48)%、(3.92 ± 0.75)%,高于对照组的(2.85 ± 0.64)%( P < 0.05)。中、高感染组分泌IFN-γ的脾DN NKT细胞比例分别为(17.48 ± 2.50)%和(14.06 ± 3.95)%,低于对照组的(25.18 ± 5.78)%( P < 0.01)。 结论 小鼠感染多房棘球蚴后,脾NKT细胞及其亚群发生明显变化,其中低、中感染组小鼠以CD4+ NKT17型免疫应答优势对虫体起杀伤和清除作用,高感染组小鼠以CD4+ NKT17型、NKT2型和NKT10型细胞亚群的混合优势,且NKT细胞呈抑制性表型,使NKT1型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利于棘球蚴寄生。

    2017—2019年河南省棘球蚴病患者医疗费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雅兰, 邓艳, 陈伟奇, 朱岩昆, 蔺西萌, 张红卫
    2021, 39(3):  321-326.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3.005
    摘要 ( )   HTML ( )   PDF (171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2017—2019年河南省棘球蚴病患者的医疗费用,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棘球蚴病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7—2019年河南省棘球蚴病病例信息,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及电话回访收集报告病例的一般信息和诊疗信息。采用SPSS 22.0软件对报告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两(多)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分析患者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7—2019年河南省共报告棘球蚴病病例51例,以新疆输入为主(34例)。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周口(25.5%,13/51),其次为南阳(17.7%,9/51)、商丘(11.8%,6/51)、驻马店(9.8%,5/51);报告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8 ∶ 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60岁年龄组。提供诊疗费用的40位棘球蚴病患者,最低花费0元,最高60.0万元,中位数为6.0万元;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诊疗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性别、疾病类型、病灶数量、是否复发、发病-确诊时间、确诊医院级别、转诊次数和手术次数(P < 0.05)。 结论 河南省棘球蚴病患者的医疗费用与疾病进展、就医行为等相关。

    新疆察布查尔县小型啮齿类动物多房棘球蚴感染情况调查
    郭宝平, 郭刚, 张莉, 向晶晶, 王小平, 任远, 齐文静, 张慧, 李军, 张文宝, 汪海燕
    2021, 39(3):  327-332.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3.006
    摘要 ( )   HTML ( )   PDF (167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新疆察布查尔县多房棘球绦虫流行区中间宿主——小型啮齿类动物的感染和分布情况,确定多房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种类,为当地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选择加尕斯台乡、琼博乐乡、四师和都拉塔口岸等4个调查点,使用板夹、弓形夹捕捉小型啮齿类动物。根据外形特点并结合头骨形态鉴定小型啮齿类动物的种类。取捕获的小型啮齿类动物疑似感染的肝脏分别进行HE染色及PCR方法扩增并测序确定其感染情况。不同地区和不同种群小型啮齿类动物感染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本调查共捕获小型啮齿类动物595只,经形态学鉴定分属7个种,其中普通田鼠464只、小林姬鼠84只、柽柳沙鼠14只、大沙鼠14只、坦氏鼹形田鼠8只、灰仓鼠6只和红尾沙鼠5只。67份疑似感染的肝脏样品可见多房棘球蚴病灶,HE染色结果显示,病灶组织可见多房棘球蚴原头节;PCR扩增结果和序列比对表明,该67只小型啮齿类动物均为多房棘球蚴感染,总感染率为11.3%。各种的感染率分别为普通田鼠12.8%(57/464)、小林姬鼠3.6%(3/84)、柽柳沙鼠1/14、大沙鼠2/14、坦氏鼹形田鼠2/8、红尾沙鼠1/5和灰仓鼠1/6。普通田鼠的感染率与小林姬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普通田鼠与其他5种小型啮齿类动物之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4个调查点中,以琼博乐乡捕获的小型啮齿类动物的感染率最高,为12.3%(49/398)。 结论 新疆察布查尔县所捕获的小型啮齿类动物主要为普通田鼠和小林姬鼠,前者多房棘球蚴感染率最高。

    2017—2019年上海市各区疟疾实验室检测能力分析
    张耀光, 江莉, 王真瑜, 朱民, 朱倩, 马晓疆, 吴寰宇
    2021, 39(3):  337-342.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3.007
    摘要 ( )   HTML ( )   PDF (76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上海市疾控)对各区疾控送检的疟疾病例血样进行复核,并对复核结果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升各区疾控疟疾诊断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2017—2019年上海市疾控通过镜检和疟原虫核酸检测(巢式PCR)分别对各区疾控疟疾实验室送检的血涂片和血样进行复核。以市疾控结果为标准,分析各区疾控疟疾实验室镜检和疟原虫核酸检测的符合率,以及核酸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于2019年对各区疾控进行了一次疟原虫核酸检测盲样考核。结果 2017—2019年区疾控共送检疟疾复核病例样品232份,其中完整的样品225份(同时具备血涂片和血样),完整率99.1%(225/227)。225份完整的样品中,金山区占44.0%(99/225),静安区占15.6%(35/225),浦东新区占7.6%(17/225),虹口区占6.7%(15/225),青浦区和崇明区较少,分别为0份和1份,其余各区送样量均占比6.0%以下。225份样品中,区疾控与市疾控的镜检总符合率、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6.0%(216/225)、98.8%(170/172)和86.8%(46/53),疟原虫核酸检测的符合率为88.8%(103/116)。区疾控疟疾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PCR(qPCR)法,敏感性为76.6%(85/111),与市疾控巢式PCR法87.4%(97/111)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市区两级疾控的两种核酸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上述2种检测方法对225份样品进行综合评价,区疾控的符合率为96.9%(218/225);误判率3.1%(7/225),其中定性错误5份,定种错误2份。2019年,市疾控对区疾控进行的疟疾核酸盲样考核的总正确率为97.5%(78/80),其中恶性疟原虫样品的正确率为94.1%(32/34),与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原虫和阴性样品的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2017—2019年上海市各区疾控疟疾实验室的镜检能力较强,但疟原虫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尚待提高。

    2015—2019年上海市市售食品寄生虫感染监测分析
    王真瑜, 吴寰宇, 江莉, 马晓疆, 张耀光, 何艳燕, 朱倩
    2021, 39(3):  347-351.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3.008
    摘要 ( )   HTML ( )   PDF (65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上海市市售食品寄生虫感染状况,为制订食品安全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城区、郊区结合的原则,2015—2019年对上海市部分农贸市场和超市的市售淡水类水产品、海水类水产品、腌制品类产品、肉类和蔬果类等食品进行抽样,分别采用压片法和消化法检测淡水类水产品和腌制品类产品中的寄生虫囊蚴,解剖镜检法检测海水类水产品中的异尖线虫幼虫,压片法检测肉类中的带绦虫囊尾蚴和旋毛虫幼虫囊包,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肉类中弓形虫DNA,漂浮法检测蔬果类中的布氏姜片吸虫囊蚴和其他寄生虫虫卵。结果 2015—2019年共检测市售淡水类水产品1 125份,检出寄生虫囊蚴阳性9份,阳性率为0.8%。淡水鱼类585份,寄生虫囊蚴(华支睾吸虫)阳性率为1.5%(9/585),淡水鱼类中麦穗鱼的检出率较高(5/8);2015—2019年淡水鱼类阳性率分别为0.7%(1/144)、3.3%(4/121)、1.7%(2/120)、0(0/100)、2.0%(2/100)。淡水虾、蟹540份,未检出并殖吸虫囊蚴。检测海水类水产品35种591份,异尖线虫幼虫阳性率为31.1%(184/591),2015—2019年海水类水产品阳性率分别为36.0%(50/139)、37.1%(49/132)、29.2%(35/120)、39.0%(39/100)和11.0%(11/100)。青占鱼、小黄鱼和带鱼中异尖线虫幼虫的阳性率分别为72.5%(37/51)、70.1%(61/87)和50.0%(52/104),高于其他海鱼的19.1%(34/178)(χ2 = 33.9、48.3、13.2,P < 0.01)。检测腌制类样品443份,其中272份黄泥螺腌制品中查见棘口吸虫囊蚴,阳性率为61.4%(272/443),所有腌制类样品均未查见并殖吸虫囊蚴。检测猪、牛、羊、鸡、鸭等肉类样品253份,未检出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囊尾蚴,旋毛虫幼虫囊包和刚地弓形虫。检测蔬菜和可生食蔬果30份,均未检出布氏姜片吸虫囊蚴和其他寄生虫虫卵。 结论 2015—2019年上海市市售淡水类水产品、海水类水产品、腌制品类产品中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寄生虫感染。

    2010—2019年山西省人群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特征分析
    郑玉华, 白永飞, 帖萍, 闫昌福, 王婷, 王晶莹, 王三桃, 蔡剑
    2021, 39(3):  352-358.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3.009
    摘要 ( )   HTML ( )   PDF (257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掌握山西省人群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内脏利什曼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0—2019年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现住址为山西省的内脏利什曼病报告病例,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山西省内脏利什曼病病例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收集报告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分析流行县变化情况。结果 2010—2019年山西省累计报告内脏利什曼病140例,其中本地病例131例,输入性病例7例,2例感染来源不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04/10万。2010—2014年每年报告病例数不超过4例,自2015年起山西省内脏利什曼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2015—2019年报告发病数分别为8、9、18、37和52例,且疫情波及范围逐年扩大,2019年疫情较重的两个县(区)(平定县、阳泉市郊区)报告病例数均超过10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阳泉市、长治市、临汾市,3个市报告病例数占全省报告病例总数的92.14%(129/140)。阳泉市报告病例数增加较多,由2016年的4例增加至2019年的33例。2010—2019年山西省共8个新增流行县,分布在阳泉(3个)、长治(2个)、临汾(2个)和运城(1个)等4个市;6个复燃流行县分布在长治(1个)、晋中(1个)、阳泉(1个)、临汾(3个)等4个市。男性和女性分别为98例和42例,男女性别比为2.33 ∶ 1。0~2岁婴幼儿占全部报告病例的39.29%(55/140),发病高峰年龄为1岁组的婴儿。散居儿童和农民为内脏利什曼病的高风险人群,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1.13%(58/140)和28.37% (40/140)。现居住地为农村的病例最多,占85.00%(119/140)。结论 山西省内脏利什曼病疫情增长趋势明显,波及范围逐年扩大,不断出现新的流行区,部分地区出现疫情复燃,疫情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区性。

    花椒乙醇提取物体外抗蓝氏贾第鞭毛虫的作用
    黎敏, 骆清清, 房辉, 曹晓琴
    2021, 39(3):  359-364.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3.010
    摘要 ( )   HTML ( )   PDF (214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花椒乙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滋养体的抑制作用和结构变化,探讨花椒体外抗贾第虫的作用效果。 方法 将7.5 × 10 5~2.5 × 10 6个/ml贾第虫滋养体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花椒乙醇提取物和阿苯达唑,花椒乙醇提取物组的终浓度分别为0.05、0.50、5.00、50.00、250.00 mg/ml,阿苯达唑组终浓度分别为0.04、0.40、4.00、40.00、200.00 mg/ml,同时设空白对照组。采用改良TYI-S-33培养基37 ℃厌氧培养24 h,计数并观察两种药液对贾第虫的作用效果,每个浓度重复3次。采用SPSS 22.0软件计算花椒乙醇提取物和阿苯达唑的半抑制浓度(IC50)。取IC50浓度的花椒乙醇提取物加入体外培养的贾第虫滋养体中,37 ℃分别培养1、3、7、15、24 h后观察虫体活力、形态结构变化,计算虫体致死率,另设空白对照组,每个时间点重复3次。扫描电镜观察虫体形态变化。 结果 空白对照组贾第虫生长状态良好,虫体饱满并且数量多,而不同浓度花椒乙醇提取物和阿苯达唑组的贾第虫生长均受到抑制。与空白对照组比,花椒乙醇提取物浓度为5~250 mg/ml,阿苯达唑为0.04~200 mg/ml时,虫体形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PSS统计得到花椒乙醇提取物的IC 50为4.57 mg/ml,阿苯达唑的IC50为0.07 mg/ml。当给予两种药液IC50浓度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对虫体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给药后培养7 h,致死率均超过50%;给药后培养15 h,致死率均超过70%;给药后培养24 h,花椒乙醇提取物组致死率达(80.03 ± 3.62)%;阿苯达唑组致死率达(91.70 ± 4.9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给予花椒乙醇提取物后7 h时,虫体变形,表面凹凸不平,但鞭毛还清晰可见;给药后12 h以上,整个滋养体停止生长,鞭毛受到明显损伤,腹吸盘表面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外溢,细胞失去支撑而变得扁平;给药后24 h,虫体表面破损严重,虫体表膜皱缩,进而导致虫体立体结构改变,胞质耗空,最后仅剩下躯壳而死亡。 结论 花椒乙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贾第虫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药液浓度的增高,对虫体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

    信息交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重点寄生虫病防控工作的影响
    朱慧慧, 诸廷俊, 陈颖丹, 邓卓晖, 许静, 周长海, 钱门宝, 秦志强, 黄继磊, 吕超, 张米禛, 李石柱
    2021, 39(3):  365-369.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3.011
    摘要 ( )   HTML ( )   PDF (69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增加了人与人接触的传播风险,给重点寄生虫病防控工作增加了难度,也提供了机遇。在开展防控工作的过程中,现场调查及干预、接触粪样、接触人群中的无症状感染者均能产生风险。为了有效的防范风险,现场调查前、调查及干预过程、样品运送和检测过程中均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本文分析了上述过程中的风险及防控措施,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给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带来的机遇。

    中国疟疾研究的国际合作:基于WoS核心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
    杜炎秋, 赵苏宁, 黄葭燕, 曹俊
    2021, 39(3):  370-374.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3.012
    摘要 ( )   HTML ( )   PDF (178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1980—2019年中国疟疾相关科研工作的国际合作特征与趋势,为下一步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在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中检索获取1980—2019年中国作者参与发表的学术论文,分析其发表年份和期刊分布情况。利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重点对2000—2019年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关于合作国家、资助来源、合作机构的分析,并利用Citespace软件构建国家共现、机构共现网络图。本研究共检获1 500篇中国作者参与发表的疟疾相关学术论文。《Malaria Journal》是发文累计最多的期刊(161篇),其次是《PLoS One》(60篇)。论文发表数量在2006年开始呈暴发式增长,2006—2018年年度平均涨幅达到31.9%。每5年的基金资助记录数由2005—2009年间的176快速上升至2015—2019年间的2 098。国家共现分析结果显示,2015—2019年,与中国作者合作发文的国家超过25个,居前5的分别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泰国、日本。机构共现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中介中心性最高的国内机构,牛津大学是最高的国外机构。综上,2000年以来中国疟疾科研国际合作显著增长,资助来源持续增加,合作国家呈现多元化趋势,合作关系构建主要集中于少数国内外重点机构。

    教学研究
    《医学寄生虫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及应用
    闫宝龙, 梁韶晖
    2021, 39(3):  376-379.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3.013
    摘要 ( )   HTML ( )   PDF (51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寄生虫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融合“以学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采用随时随地的个性化线上学习,达到掌握医学寄生虫学核心知识的学习目标;再辅以案例引导的线下小班讨论课和虚实结合的实验课,达到核心知识内化、知识的应用和深度学习的学习目标;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形成性评价贯穿课程学习全过程。课程以医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有效培养医学生的医学知识运用与终生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综述
    蠕虫及其来源分子干预炎症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陈玉莹, 王晓婷, 戴洋, 曹俊
    2021, 39(3):  380-385.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3.014
    摘要 ( )   HTML ( )   PDF (7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炎症是由机体应对病原体入侵或组织损伤产生的一种复杂的保护性反应,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哮喘、肥胖症等均为炎症相关疾病。近年来,大量证据表明,蠕虫及其来源分子对炎症性疾病具有有效的干预作用,故提出了“蠕虫疗法”这一概念。由于接种活体蠕虫面临较大伦理及安全性方面的争议,目前研究热点聚焦于蠕虫源性抗炎效应分子的筛选、结构解析、抗炎活性的鉴定及验证等方面。本文对蠕虫来源的抗炎活性分子及其干预炎症性疾病作用机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实体器官移植与弓形虫病
    黄子芸, 吕芳丽
    2021, 39(3):  386-392.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3.015
    摘要 ( )   HTML ( )   PDF (73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刚地弓形虫(简称弓形虫)后通常是无症状的,但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可能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导致致命的后果。由于器官移植者实体移植器官的多样性、免疫抑制程度的差异性以及弓形虫病发病率相对较低等特点,临床上对器官移植受者弓形虫感染的风险认识不足。因此,本文就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弓形虫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上实体器官移植后的弓形虫病诊治提供参考。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治疗疟疾的研究进展
    杨博, 孙毅凡, 雷瑶, 程洋
    2021, 39(3):  393-402.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3.016
    摘要 ( )   HTML ( )   PDF (281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蒿素是一种安全性良好的抗疟药物,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用药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治疗恶性疟的一线方法。然而,青蒿素在治疗疟疾的过程中已产生耐药性,并已逐渐成为疟疾控制的主要威胁。青蒿素类药物以其速效、低毒等特点备受关注。近年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正在不断开展与深入,本文对近年来青蒿素类药物的抗疟机制、耐药现象及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研究简报
    2014—2018年南昌市疟疾疫情分析
    钱科, 胡主花, 彭国华, 刘玥, 冯小武
    2021, 39(3):  317-320.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3.017
    摘要 ( )   HTML ( )   PDF (104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分析2014—2018年南昌市疟疾疫情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市制定合理的疟疾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南昌市疟疾疫情报表及流行病个案调查表中收集2014—2018年南昌市疟疾病例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运用ArcGIS10.1软件分析疟疾病例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2014—2018年南昌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14例,全部为境外输入性病例。其中从非洲国家输入110例(96.49%),亚洲国家3例(2.63%),大洋洲国家1例(0.88%);疟原虫虫种以恶性疟原虫(65例,57.02%)和间日疟原虫(30例,26.32%)为主;各月均有病例报告,发病季节不明显。男性病例107例(93.86%),女性病例7例(6.14%),男女性别比为15.3 ∶ 1;发病平均年龄为39.81岁。111例(97.37%)疟疾病例集中在20~39岁、40~59岁两个年龄组。职业以境外务工人员(工人44例,38.59%;农民37例,32.46%)为主。从发病到确诊的中位时间为3 d。无复发、再燃、死亡及输入性继发病例发生。进贤县、青山湖区、新建区为南昌市疟疾报告病例数前3的县(区)。ArcGIS10.1软件所制热点图显示,南昌市区和进贤县为点病例集中地区。提示南昌市做好输入性疟疾防控是今后工作的重点,进贤县为重点县。

    不同时间段石渠县棘球蚴病患者特征分析
    廖沙, 喻文杰, 张光葭, 何伟, 王奇, 李调英, 陈兴旺, 王谦
    2021, 39(3):  332-336.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3.018
    摘要 ( )   HTML ( )   PDF (56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0—2002年和2014—2017年分别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石渠县7、8个乡镇中的行政村进行调查,采用超声影像学检查辅以血清学检测的方法对棘球蚴病患者进行诊断,比较两时间段内棘球蚴病患者性别、年龄、病灶大小、分型等的构成特点。2000—2002和2014—2017年分别调查416例和2 090例棘球蚴病患者。石渠县细粒棘球蚴病(CE)患者比例由2000—2002年的51.9%(216/416)下降至2014—2017年的39.8%(832/2 090),多房棘球蚴病(AE)患者比例由2000—2002年的48.1%(200/416)上升至2014—2017年的57.4%(1 200/2 090)(P < 0.05);CL、CE1、CE2患者比例由2000—2002年的2.4%(10/416)、18.0%(75/416)、13.0%(54/416)分别下降至2014—2017年的0.7%(14/2 090)、4.6%(96/2 090)、6.0%(125/2 090)( P < 0.05),CE3、CE4、CE5患者比例由2000—2002年的5.5%(23/416)、11.5%(48/416)、1.4%(6/416)分别上升至2014—2017年11.1%(232/2 090)、14.1%(294/2 090)、3.4%(71/2 090)( P < 0.05);AE钙化结节型患者比例由2000—2002年的10.3%(43/416)上升至2014—2017年的21.2%(444/2 090)( P < 0.05),AE液化空洞型患者比例由2000—2002年的18.3%(76/416)下降至2014—2017年的13.6%(284/2 090)( P < 0.05),且病灶直径< 5 cm的AE患者比例由2000—2002年的15.1%(63/416)上升至2014—2017年的25.7%(523/2 032)( P < 0.05);CE患者比例,21~30岁年龄组2000—2002年(10.6%,44/416)高于2014—2017年(4.5%,92/2 032)( P < 0.05),41~50岁及≥ 61岁年龄组2000—2002年(8.7%,36/416;5.3%,22/416)低于2014—2017年(9.8%,199/2 032;6.9%,141/2 032)( P < 0.05)。石渠县经过十余年的综合防治,棘球蚴病患者的构成情况呈现CE患者比例降低,AE患者比例增高,病灶分型、大小、年龄构成也有相应变化。

    2016—2019年广西百色市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邓积广, 余水兰, 农智, 蒋智华
    2021, 39(3):  342-346.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3.019
    摘要 ( )   HTML ( )   PDF (59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按照《广西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监测调查实施方案》调查要求,2016—2019年广西百色市对调查点人群开展人体土源性线虫病(包括钩虫病、蛔虫病、鞭虫病、蛲虫病)和华支睾吸虫病的调查。每个调查点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200 人,采集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一粪二检,镜检土源性线虫、华支睾吸虫等虫卵并计数;土源性线虫调查点加做钩蚴试管滤纸培养法并鉴定粪样中的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3~12岁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查蛲虫卵。结果显示,百色市2016—2019年共开展人体寄生虫病调查14 524人次,感染人数为1 464人,总感染率为10.08%;2018年感染率最高,为16.72%(508/3039),2016年感染率最低,为6.79%(283/4 168)。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最高,为4.96%(721/14 524),其次为钩虫3.48%(80/14 524)。男性人体寄生虫感染率为6.94%(452/14 524),女性为12.63%(1 012/14 524)(P < 0.01);13~20岁年龄组、常住地为农村、职业为农民、文化水平为文盲、田阳区的人群感染率较高,分别为21.46%(362/1 268)、 29.58%(1 039/3 512)、13.39%(641/4 787)、19.96%(641/3 211)、13.50%(561/4 155)。4年内共检查2 485名儿童,蛲虫感染者166例,感染率为6.68%;其中7岁组儿童感染率最高,为10.45%(23/220);男童感染率为5.83%(69/1 184),女童感染率为7.46%(97/1 301)。2016—2019年百色市人体寄生虫感染率总体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高,土源性线虫感染以钩虫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13~20岁年龄组、农村、农民、文盲、田阳区等重点人群的治疗与宣传教育工作。

    基于LAMP微流控芯片检测蓝氏贾第鞭毛虫方法的建立
    于铭川, 杨忠委, 王华然, 师丹阳, 周树青, 尹静, 孙树民
    2021, 39(3):  402-405.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3.020
    摘要 ( )   HTML ( )   PDF (56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择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磷酸丙糖异构酶(TPI)基因作为靶基因设计引物,以包含TPI基因序列的人工合成质粒为模板,建立基于介导等温扩增(LAMP)微流控芯片的贾第虫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建立的贾第虫LAMP微流控芯片检测方法可在30 min内完成核酸的扩增,检测敏感性可达4.0 × 10拷贝/μl和0.01 ng核酸/μl。隐孢子虫、旋毛虫、艾美耳球虫、戊肝病毒和粪肠球菌核酸均不能扩增,对贾第虫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以不同稀释浓度重组质粒为模板进行稳定性和重复性实验,结果显示核酸浓度与反应时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阳性粪样的检测结果显示扩增信号。建立了基于LAMP微流控芯片的贾第虫核酸检测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强。

    湖北省输入性卵形疟的实验室检测能力分析
    吴冬妮, 孙凌聪, 张华勋, 万伦, 张娟, 曹慕民, 夏菁
    2021, 39(3):  406-409.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3.021
    摘要 ( )   HTML ( )   PDF (119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评估湖北省2种输入性基因型卵形疟原虫的实验室检测分型能力。收集2015—2018年全省输入性疟疾病例的血样,湖北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采用显微镜镜检法和巢式PCR检测进行复核分型。以巢式PCR复核卵形疟原虫阳性结果为准,与显微镜镜检和快速诊断检测(RDT)结果进行比较。2015—2018年,湖北省共复核确诊疟疾病例494例,湖北省疟疾参比实验室使用巢式PCR复核,共检测出卵形疟原虫感染76例(15.38%),其中经典亚种(卵形疟原虫柯氏亚种)50例(65.79%),变异亚种(卵形疟原虫沃氏亚种)26例(34.21%)。对于卵形疟原虫柯氏亚种,省级镜检检出48例卵形疟,符合率为96.00%,RDT的符合率为64.00%;对于卵形疟原虫沃氏亚种,省级镜检检出23例为卵形疟,符合率为88.46%,RDT的符合率为80.77%。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镜检检出37例卵形疟,符合率仅为48.68%。97.36%(74/76)的输入性卵形疟病例来自非洲国家。提示需加强对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镜检培训,提高针对卵形疟原虫的鉴定能力;持续推广镜检与RDT相结合的方式,对输入性卵形疟病例进行诊断。

    河南省洛阳市1例新发本地内脏利什曼病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李云霞, 程睿, 周瑞敏, 杨成运, 张红卫, 田利光, 艾琳
    2021, 39(3):  410-413.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3.022
    摘要 ( )   HTML ( )   PDF (92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2020年洛阳市1例新发生的内脏利什曼病患儿的发病经过和可能的感染来源,监测可疑人群和可疑犬只,并对可疑对象进行rK39抗体和PCR检测,调查监测村庄环境中的内脏利什曼病媒介白蛉,根据传染源、白蛉孳生环境及媒介分布评估传播风险。调查监测结果显示,患儿居住地洛阳市高新区引驾沟七组犬只rK39抗体阳性率为27.27%(9/33),全村住户的所有犬只rK39抗体阳性率为7.60%(13/171);患者的居住村内查见媒介中华白蛉。患儿及病犬的血样经PCR检测,扩增出的序列与婴儿利什曼原虫相应序列的相似性均为99%。本例病例为洛阳市60年来首个新发生的本地内脏利什曼病病例,患者从病犬获得感染的可能性较大。提示内脏利什曼病在本地存在较高的传播风险,需进一步对周边县区扩大监测并采取防控措施,以防止内脏利什曼病续发传播。

    病例报告
    内镜下诊治食管美丽筒线虫感染1例
    尹凯歌, 杨靖, 马会会, 张伟娟, 李志荣, 强翠欣
    2021, 39(3):  374-375.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3.023
    摘要 ( )   HTML ( )   PDF (47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胸腺瘤并发弥漫性粪类圆线虫感染1例
    蒋艺, 庞冲敏, 龚道元, 杨兴林, 陈玲
    2021, 39(3):  414-415.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3.024
    摘要 ( )   HTML ( )   PDF (423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市65年来首例输入性内脏利什曼病病例报道
    郑余超, 金凯, 张京欣, 杨明珍, 刘云, 沈燕华, 向伦辉
    2021, 39(3):  416-417.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3.025
    摘要 ( )   HTML ( )   PDF (73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腰椎、肺部及右下肢肌间棘球蚴感染1例
    陈小彬, 皮世政, 许召君, 梅学鹏, 陈峙橦, 庞明泉, 徐贺, 王志鑫, 樊海宁
    2021, 39(3):  418-419.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3.026
    摘要 ( )   HTML ( )   PDF (79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棘球蚴病误诊肝癌1例报告
    徐凯, 王志鑫, 樊海宁, 侯立朝, 任宾, 张灵强, 周留馨, 王海久
    2021, 39(3):  420-421.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3.027
    摘要 ( )   HTML ( )   PDF (193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21—2022年度继续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收录
    2021, 39(3):  326-326.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3.028
    摘要 ( )   PDF (8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不忘初心、服务基层
    2021, 39(3):  364-364. 
    摘要 ( )   PDF (5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继续入编2020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9版),2019年度核心影响因子再创历史新高(封二)
    2021, 39(3):  0-封二.  doi:10.12140/j.issn.1000-7423.2021.03.029
    摘要 ( )   PDF (36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