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4年 第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4-02-28
    1982年全国疟疾防治工作和发病情况
    钱会霖
    1984, 2(1):  1-2. 
    摘要 ( )   PDF (1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2年我国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大部分地区的疟疾发病率有较大幅度下降,为完成1983~1985年的全国疟疾防治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华按蚊媒介能量组成因子的调查及其定量分析
    钱会霖,邓达,关德海,姜本启,周士兰,刘俊旭,顾政诚,潘嘉云,施文琦,何菊菊
    1984, 2(1):  3-8. 
    摘要 ( )   PDF (4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1979~1981年在江苏邳县李集公社对中华按蚊媒介能量组成因子的现场调查结果。从室外人饵诱捕法调查结果表明,叮人率调查既可代表种群消长的自然趋势,亦可大略地反映人蚊接触的定量关系;但对人群的实际吁人率尚需寻找更有代表性的调查方法。中华按蚊羽化后完成第一个生殖营养周期约需3.5天,其后续各生殖营养周期平均为2.5天。通过检查雌蚊卵巢气管技或卵小管膨大部,求得年平均经产蚊比率为0.581~0.621,推算每天存活率为0.856~0.879。从白天栖息场所采集标本进行胃血沉淀反应试验测得的结果,结合中华按蚊夜间吸血趋向性调查进行适当的校正,推算其人血指数平均为0.104。
    湖北省江陵县马山砖厂一号战国楚墓古尸发现寄生虫卵
    雷森,胡书仪
    1984, 2(1):  8-8. 
    摘要 ( )   PDF (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2年湖北省江陵县马山砖厂发掘出一座经考证为公元前三世纪左右的战国中期楚墓。棺内女尸除头部和双手较完整外,躯体、肢体组织和脏器全部腐败,但骨架完好。在第3、4骶椎前有一团灰黑色胶状物。我们对此物及各骨骼表面的附着物进行了寄生虫卵检查。
    影响约氏疟原虫孢子增殖的因素
    李从军,龚建章
    1984, 2(1):  9-12. 
    摘要 ( )   PDF (3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对影响约氏疟原虫——斯氏按蚊系统鼠疟模型中孢子增殖因素的观察结果显示,小鼠切脾后,输血接种约氏疟原虫,原虫血症出现早,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动物死亡数增加。正常小鼠输血感染后第2~4天对斯氏按蚊的感染力最高,以后开始下降;但切脾小鼠输血感染后至第10天供蚊叮咬尚获得较高的腺感染率。以0.05%对氨基苯甲酸(PABA)在蚊血餐前后饲蚊,蚊胃的卵囊感染数均增加。约氏疟原虫的输血接种时间对斯氏按蚁的感染力有显著的影响,接种时间在12:00时,感染高峰在夜间20:00~24:00;而接种时间在24:00时,则感染高峰在上午8:00~12:00时。
    全国丝虫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会在青岛市举行
    孙德建
    1984, 2(1):  12-12. 
    摘要 ( )   PDF (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东省是我国丝虫病流行最严重的一个省。全省74个县、市有班氏丝虫病流行,估计有丝虫病人约500万,占全国丝虫病人数的六分之一。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治,1983年10月,卫生部对该省防治丝虫病效果进行了考核,证实已达到全省范围基本消灭丝虫病的要求。这是山东省继1958年基本消灭黑
    日本血吸虫病血清流行病学研究——Ⅰ.三个不同流行区人群抗体反应的年龄分布调查
    陈淑贞,吴观陵,许生,肖相祖,褚和生,郭镇泰,赵慰先
    1984, 2(1):  13-16. 
    摘要 ( )   PDF (3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了应用日本血吸虫肠相关抗原的间接血凝试验(IHA),对一个现存的和两个已经基本控制传播的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进行血清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发现现存的流行区的人群抗体水平较其他两个地区明显为高。而且三个地区人群抗体阳性者的抗体滴度平均水平(GMRT)的年龄分布曲线也具不同的特征,现存流行区的低年龄组GMRT较高年龄组为高,而已经控制传播的地区低年龄组抗体水平则为0。认为分析当地低年龄组人群抗体水平,似可作为评价传播是否阻断的依据,并可作为监测流行趋势的工具。
    新杀螺药溴乙酰胺的研究
    朱达培,顾金荣,印建业,洪国宝,陈溥林,郭源华
    1984, 2(1):  17-20. 
    摘要 ( )   PDF (3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实验室和现场试验表明,溴乙酰胺具有良好的杀灭钉螺和螺卵作用、对鱼类的相对毒性较低、易溶于水和使用方便等优点。现场用0.5ppm浸杀钉螺效果较好,用1ppm浸杀、1g/m~2喷洒和1g/m铲草皮沿边药浸均可得到良好的杀螺效果。其杀螺作用比常用的杀螺药五氯酚钠和巴报道的氯乙酰胺高10倍。现场用6ppm(为现场浸杀灭螺浓度的6倍)未见杀死鱼类。因此,溴乙酰胺是一种较理想的新杀螺药,特别适用于养鱼水域灭螺。该药对哺乳动物有一定毒性,喷洒灭螺剂量对植物有害;但用10ppm灌溉,对秧苗无毒害作用。
    日本血吸虫表皮膜蛋白的分离与免疫活性鉴定
    李筠,赵惠芬,叶雪玲,沈菊英,杜端杰
    1984, 2(1):  21-24. 
    摘要 ( )   PDF (13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血吸虫表皮膜粗制剂,用阴离子去垢剂十二烷基磺酸钠提取,除去水溶性杂蛋白及其他疏松结合于膜上的蛋白,离心后分离得到紧密结合于脂双层膜中的膜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主要为5个蛋白质条带,其分子量分别为:Ⅰ64,000;Ⅱ58,000;Ⅲ39,000;Ⅳ27,000;Ⅴ18,7000。其中Ⅰ、Ⅲ、Ⅳ3个蛋白含有糖。应用固定化葡萄球菌A蛋白吸附~(125)Ⅰ标记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及放射自显影鉴定,其中分子量为39,000和27,000的膜蛋白具有免疫活性。
    43例肺吸虫病的临床分析
    叶永久,李义,邵向云
    1984, 2(1):  24-24. 
    摘要 ( )   PDF (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收治的43例肺吸虫病患者均来自浙南肺吸虫病流行区。男24例,女19例;年龄6~43岁,14岁以下占6T.4%。肺型35例。均有咳嗽、咯痰、咯血,此外尚有低热(31例)、胸痛、胸闷(21例)、乏力(28例)、盗汗(20例)、消瘦(17例)、腹痛(17例)等。一般情况尚好,呼吸音粗糙仅5例。肝轻度肿大27例。皮下包块型7例。包块呈游走性4例,固定者3例,1~7cm大小,囊样或结节状,个别患处皮肤呈青紫
    广州地区广州血管圆线虫的调查研究
    丁步兰,何竞智,朱天成,罗勇生
    1984, 2(1):  25-27. 
    摘要 ( )   PDF (12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1981年2月至1982年9月在广州地区对广州血管圆线虫的终末宿主——褐家鼠,中间宿主——螺蛳、蛞蝓以及运转宿主——蟾蜍、淡水虾的调查结果。褐家鼠感染率占1.6%,以越秀区感染最高(2.3%),荔湾区次之(1.2%),海珠区最低。褐云玛瑙螺带有广州血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的感染率达29.7%。足襞蛞蝓不仅感染率较高(49.2%)且感染度较重。黑眶蟾蜍170只,仅发现两只阳性。
    本刊全体编委会议在上海召开
    姚民一
    1984, 2(1):  27-27.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刊编委会于1983年12月2日在上海举行了全体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编委23人,责任编辑2人,共25人。会议由主任编委毛守自教授主持,总结了创刊一年来进行编辑出版工作的情况。会上对办刊的目的、方向、作用以及提高刊物质量等问
    咯萘啶等4种抗疟药对约氏鼠疟原虫配子体与孢子增殖的影响
    邵葆若,叶秀玉,郑浩
    1984, 2(1):  28-31. 
    摘要 ( )   PDF (2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感染约氏鼠疟原虫配子体的小鼠灌服咯萘啶1,200mg/kg(相当于LD_(50))后2或12小时,给斯氏按蚊吸血,不影响配子体在蚊内发育为卵囊及感染性子孢子。小鼠灌服氯喹600mg/kg(相当于LD_(50))后也未见影响配子体对斯氏按蚊的感染;灌服乙胺嘧啶10mg/kg,能阻断配子体发育为卵囊;灌服伯喹20mg/kg,卵囊的发育也受抑制。蚊吸入合配子体的血液后,喂给0.005%咯萘啶,不影响约氏鼠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为有感染性的子孢子;喂给0.01%咯萘啶时,蚊几乎全部中毒死亡,而残存蚊仍查见形态正常的卵囊。给蚊喂氯喹液的结果与咯萘啶的相仿,但0.01%不引起蚊死亡。蚊吸0.001%乙胺嘧啶即
    江湖滩钉螺在江苏省血吸虫病流行上的重要性
    何尚英,刘惠生,顾伯良,曹奇,赵伯阳
    1984, 2(1):  32-35. 
    摘要 ( )   PDF (3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五十和六十年代,江苏省江湖滩钉螺的分布面广量大,感染性钉螺也多,对周围和下游地区造成严重的钉螺扩散,是血吸虫病急性感染的主要疫源地,对附近平原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形成和加重流行程度有着密切关系。经过20多年的防治,江湖滩螺情已显著下降。但近两年由于长江洲滩漫水,钉螺扩散,使江滩钉螺较七十年代末有所回升,江滩有螺面积的相对比例占全省现有钉螺面积的88%,在当前江苏省血吸虫病的流行上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必须予以重视。
    猫栉首蚤所致人体皮炎
    霍述汉,金玮,孙昌秀
    1984, 2(1):  35-35. 
    摘要 ( )   PDF (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某处宿舍饲养幼猫两只,至四月龄时,因逐渐消瘦、少动而丢弃。十天后,宿舍内的二人中,一人突然出现红色风团样包块,奇痒,迅即遍布于衣服与暴露皮肤交界处,持续多日。同时捕获跳蚤,经鉴定为猫栉首蚤。对蚤的消长和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室内墙板砖地等跳蚤孳生场所放置瓷盘,内盛清水。当时室温15~
    感染弓形虫小鼠腹水内可溶性抗原的初步分析
    杨秀珍,杨树森,吴增强,王爱德
    1984, 2(1):  36-38. 
    摘要 ( )   PDF (12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收集感染弓形虫小鼠的腹水,高速离心,上清液为可溶性抗原S;沉淀物为虫体和宿主细胞的混合物,制成悬液,超声处理,加等量1.7%NaCl至等渗,高速离心,上清液为虫体裂解抗原DB。将S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分别获得S_1、S_2和S_3组分,再经葡聚糖G-100凝胶过滤纯化。用双向琼脂扩散、单向定量免疫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见DB比S有较强的敏感性,但不含有虫体特异的可溶性组分,而S制备较简便,其抗原组分S_1除含有特异的可溶性抗原组分外,尚含与DB一致的组分,值得进一步纯化。
    琼脂双向扩散法鉴定蚊胃血血源的研究
    黄文洲,罗曼珍,蒋伟康,何菊菊
    1984, 2(1):  39-42. 
    摘要 ( )   PDF (3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琼脂双向扩散技术,以全血清为抗原制备多种巳知抗体血清检测未知抗原鉴定蚊虫胃血。并观察了不同抗血清及抗原浓度、反应时间与反应温度的试验结果,证明环状沉淀试验的敏感性比琼脂扩散法高约2倍,但以1:4抗血清检测≤1:1000的抗原浓度,在24~37℃中反应24小时,其结果与环状沉淀试验相似。按此法与环状沉淀试验同时检测离体刺吸牛血的中华按蚊胃血标本,两法牛血阳性率均为100%,但环状沉淀试验尚出现7.8%的马、羊血阳性反应,而琼脂扩散法则否;同时对比鉴定采集于现场的中华按蚊胃血标本,两法符合率在胃血稀释度1:500及1:1000分别为99.3%及98.6%。琼脂扩散法方法简单,可试用于蚊胃血标本的鉴定。
    外源凝集素对不同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凝集作用的初步观察
    柴君杰,李宝山,王伟
    1984, 2(1):  43-45. 
    摘要 ( )   PDF (2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初步观察了刀豆素A(Con A),植物血凝素(PHA),麦胚凝集素(WGA)和蓖麻凝集素(RCA)对5株杜氏利什曼原虫,1株墨西哥利什曼原虫亚马逊亚种,1株砂鼠利什曼原虫和1株蜥蜴利什曼原虫的凝集作用。Con A和RCA对8个虫株均有凝集作用,PHA和WGA均无作用,表明这8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细胞表面存在α-D甘露糖和/或α-D葡萄糖以及α-D半乳糖类成分。
    卫氏并殖吸虫在小鼠体内的滞育现象
    董苌安,黄玉英,周宪民,谢阳
    1984, 2(1):  46-48. 
    摘要 ( )   PDF (12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卫氏并殖吸虫囊蚴经口感染小鼠后,多数虫体集中于肌肉组织;此外,腹腔、胸腔、肝、肠壁和隔肌中均有虫体滞留。所有虫体长期处于滞育状态,器官未分化,大小与脱囊后尾蚴无明显差异。长期滞育的童虫经口移植到正常宿主犬体后,仍能移行到肺发育成熟。在妊娠雌鼠体内,未见童虫向仔鼠转移的现象。
    不同地理株中华按蚊蚊卵的扫描电镜观察
    张裕华,徐秀芬,王仲文,苏寿泜
    1984, 2(1):  48-48. 
    摘要 ( )   PDF (12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搞清我国中华按蚊是否为一个复合体,以便更好地改进灭建和灭丝虫病措施,我们选择代表我国3个不同地形的疟区——黄淮平原区、江南水网区和东南丘陵区的郑州、上海、福建尤溪的中华按蚊,用电镜扫描技术进一步观察卵的形态,为鉴别和种下分类提供依据。
    呋喃嘧酮治疗常现丝虫病和罗阿丝虫病的临床观察
    任燕芬,陈名刚,王呜杰,林幼琴,周俊春
    1984, 2(1):  49-51. 
    摘要 ( )   PDF (12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了由赤道几内亚返国的8例常现丝虫(Dipetalonena perstans)和1例罗阿丝虫(Loaloa)微丝蚴血症者,用呋喃嘧酮总剂量200mg/kg的十天疗法治疗,对常现丝虫病有一定效果,对罗阿丝虫病的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婴儿钩虫病驱出虫体的测量
    吴中兴,姚福宝
    1984, 2(1):  51-51.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婴儿钩虫病驱出虫体的观察和测量,尚无文献记载。我们曾在治疗婴儿钩虫病过程中,收集了由5例病婴驱出的671条钩虫进行鉴定和测量,现结合病婴的血像和感染途径作简要报道如下: 所有驱出的钩虫,口囊内均有两对钩齿,鉴定为十二指肠钩口线虫。雌虫子宫内能见虫卵,雄虫有交合平和交合刺。671条钩虫中,雌虫434条,长5.5~14.0mm,平均9.73mm;宽为0.38~0.72mm,
    肝、心及肺动脉蛔虫病一例报告
    袁少梅,李仁,李实景,梁丽棠
    1984, 2(1):  52-52. 
    摘要 ( )   PDF (11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动脉蛔虫栓塞国内曾有报道,但比较少见,肝、心及肺动脉同时发生蛔虫栓塞尚少报道。现将我院最近所见一例报告如下: 患儿,女,8岁。因发热、寒战、上腹部疼痛月余于1982年2月12日入院。入院前1个多月开始发热,夜间较高,有时达40℃以上,伴畏寒或寒战,上腹部阵发性剧痛,烦躁不安,呕吐,曾呕出蛔虫
    致病的自由生活阿米巴
    易有云
    1984, 2(1):  53-54. 
    摘要 ( )   PDF (1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献报道奈格勒属Naegleria和棘阿米巴属Acanthamoeba中的一些致病虫种可引起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PAME),临床表现为由急性原发性脑膜脑炎至其他脏器的慢性疾患。国内于1973年发现1例棘阿米巴脑膜脑炎病例,为引起医务
    贵州省开阳、万山、江口三县肺吸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李鸣皋,崔盛斌,陈兆义,王蓓蓓,胡清锡
    1984, 2(1):  55-55. 
    摘要 ( )   PDF (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1年5~11月,我们在开阳、万山、江口等三县用斯氏肺吸虫成虫抗原对人群作了皮内试验,调查了肺吸虫中间宿主并进行了动物感染,结果如下: 1.人群感染情况 对中、小学生946人皮试结果见表1:
    尼龙圆片固相免疫酶试验检测特异性抗血吸虫抗体的初步报告
    李允鹤,胡永德,杨光堡,殷水龙,吴宗泉,路伟,何永康
    1984, 2(1):  56-56. 
    摘要 ( )   PDF (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用尼龙圆片固相吸附纯化血吸虫卵抗原建立一种简易的免疫酶测定法,初步结果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对象:健康家兔10只,每兔按常规法感染300~1,500条血吸虫尾蚴,6周后试验。另以5只健康兔作对照。病人系选自湖南省岳阳地区粪检阳性的血吸虫病人。正常人为环卵沉淀反应和酶标
    湖北省西部肺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两种拟钉螺的生态观察
    张森康,杨绍金,向选森,唐德华
    1984, 2(1):  57-57. 
    摘要 ( )   PDF (11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1976年以来在湖北西部进行了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为斯氏肺吸虫病的疫源地,人群的平均感染率为4.8%(2,064/43,842),平均患病率2.3%(1,00/43,364)。并证实锯齿华溪蟹(Sinopo-tamon denticulatum)、陕西华溪蟹(S.shensien-se)、宽腹华溪蟹(S.latilum)和无刺拟溪蟹(Para-
    日本血吸虫尾蚴扫描电镜的初步观察
    周述龙,林建银,张品芝
    1984, 2(1):  58-58. 
    摘要 ( )   PDF (12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血吸虫尾蚴采自湖北沔阳县自然感染的阳性钉螺,于逸蚴2小时内,置4℃冰箱内固定于4%戊二醛2~4小时,经系列乙醇脱水后置临界点干燥器内干燥,转置旋转喷金仪喷金,最后送入JEM-25 S型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 尾蚴长164.4μm,宽32.89μm;体部94.38×32.89μm,尾干长50.05μm,宽度按尾干基部、中部及尾端依次为17.16、12.87、10.01μm。尾叉为
    间接血凝试验诊断疟疾的初步报告
    黄祺林,谭端仪,伍柱,周洁娴
    1984, 2(1):  59-59. 
    摘要 ( )   PDF (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食蟹猴疟原虫为抗原致敏O型红细胞,作间接血凝试验诊断恶性疟和间日疟病人,初步获得成功。 一、材料和方法 (一)抗原制备:当猴体内疟原虫感染率达高峰且多数处于大滋养体和裂殖体阶段时,抽血,4℃1,500rpm离心10分钟,去血浆。加相当于原血量3~4
    溶组织内阿米巴性阴道炎一例报告
    张鑫海
    1984, 2(1):  60-60. 
    摘要 ( )   PDF (1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19岁,未婚。1977年11月觉白带增多,由乳白色渐转黄色带红,腥臭,外阴灼痛。曾于外院诊治。阴道分泌物检查: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滴虫、霉菌(-)。大便常规:黄软,蛔虫卵0~2,阴道用高锰酸钾冲洗无好转。于1978年3月15日来院门诊。大便正常,无腹泻史。检查:
    广西横县发现旋毛虫病(附31例报告)
    农锦州,胡建雁,卢成道,马丽琳,何遂仁,梁菊英
    1984, 2(1):  60-60. 
    摘要 ( )   PDF (1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旋毛虫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寄生虫病。人类感染主要因进食含有旋毛虫包囊的生猪肉或半生猪肉引起。1982年广西横县首次暴发本病。现将我院收治的31例报道如下: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3年第1卷文题索引
    1984, 2(1):  61-62. 
    摘要 ( )   PDF (1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3年第1卷作者索引
    1984, 2(1):  63-64. 
    摘要 ( )   PDF (1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