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8年 第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8-02-28
    人体两型包虫增殖生长的光镜显微观察
    蒋次鹏
    1988, 6(1):  1-3. 
    摘要 ( )   PDF (9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25例人体两型包虫增殖生长的组织学变化,其中肝、肺囊型包虫病15例,另10例为肝泡型包虫病。这两型包虫均具有外殖性和内殖性芽生的两种增殖方式.囊型包虫内殖性芽生显示为生发膜局限性增生、育囊形成、和原头节发育,外殖性芽生主要表现在原头节通过角质层和纤维外囊到达外囊外边的迁徙过程。泡型包虫内殖性芽生的特点是泡囊壁向囊腔内增殖和形成隔膜,外殖性芽生显示泡囊壁向泡囊外增殖,产生子泡囊和孙泡囊等。
    发现豪猪感染斯氏狸殖吸虫
    陈德森,唐德华,向选森
    1988, 6(1):  3-3. 
    摘要 ( )   PDF (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在1983年10月调查斯氏狸殖吸虫贮存宿主时,发现豪猪Hystrix hodgsoni肺内寄生斯氏狸殖吸虫成虫。成虫寄生于左肺上叶,从两个囊肿中检出3条虫;其中一囊肿趋于钙化,内有肺吸虫虫卵,另一囊中有少量咖啡色液体,镜检可见成堆的虫卵.3条成虫经压片,劳氏液固定,梯度酒精脱水,洋红染色后观察,成虫发育完整,呈桃叶形,最宽处位于体前1/3处,相当于腹吸盘水平略后。虫体长1.58×0.63cm,宽长比为1:2.51。腹吸盘位于体前1/3,大于口吸盘;腹吸盘大小为0.716×0.679mm,口吸盘大小为0.633 ×0.458mm。口吸盘稍后可见短小的食管和向外侧突出的咽,咽连接肠管分左右
    甲嘧硫磷滞留喷洒防制中华按蚊的现场观察
    胡玉祥,苗有光,王怀位,孙延昌,杜宪刚,魏明凯
    1988, 6(1):  4-7. 
    摘要 ( )   PDF (2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5年在山东济宁市郊区唐口乡进行了甲嘧硫磷全面滞留喷洒和畜舍滞留喷洒防制中华按蚊的现场实验。经14周的考核表明,对中华按蚊有较好的防制效果,喷后白天室内密度比对照区降低90%以上;傍晚帐诱密度和经产蚊比率也有明显降低;全面喷洒区较畜舍的效果为明显,持效约一个月.
    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94例疗效观察
    杜贤哲,胡明德
    1988, 6(1):  7-7.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3年我们用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病人94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11例,年龄4~63岁,其中51例为15岁以下儿童。临床分型:轻型48例、中型30例、重型16例。全部病人治疗前粪便孵化血吸虫毛蚴阳性。 治疗方法 采用上海第十一制药厂生产的吡喹酮(批号830301)。儿童总剂量140mg/kg;成人为120mg/kg(以60kg为限),疗程6d,每天3次口服。治程中有一例重型加用激素改善症状。治前和治后10~14d检查肝功能42例。 观察结果 94例均按期足量完成疗程。药物副作用以头痛、头昏、腹痛、腹胀为主,反应均较轻,仅1例治后头昏、视力模糊、记忆力减退达一月以
    化疗结合阳性钉螺地带局部灭螺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的效果
    张容,谭鸿群,华湘津,吴弶,赵晋,任燕芬,刘玉明,刘景水,陶波,吴至省,陈乐华,周调香,杨友方
    1988, 6(1):  8-11. 
    摘要 ( )   PDF (2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2~1986年在江西省鄱阳湖畔星子县土牛村,采用化疗结合阳性钉螺地带局部灭螺的方法控制血吸虫病。结果表明,主要传染源人、牛和母种猪的粪检阳性率,分别由20.8、20.4和37.5%降至1.1、1.0和1.6%,下降率分别为94.7、95.1和95.7%。人群日排卵量由429.7万个降至1.8万个,下降率99.6%。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均没有明显变化,而阳性钉螺密度和钉螺阳性率,分别由0.023个/0.11m~2和1.28%降至0.00068个/0.11m~2和0.037%,下降率分别达97%和97.1%。哨鼠感染率和虫负荷均由87%和4.64条/鼠下降至零。该措施控制血吸虫病
    湖北省利川县肝片吸虫病的调查
    罗祖泉,覃吉永
    1988, 6(1):  11-11. 
    摘要 ( )   PDF (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川县位于鄂西山区,历史上从未发现过肝片吸虫病。1985年,利川县柏阳区一例以高热及右季肋疼痛赴本县人民医院就诊,该院内科拟诊断为肝片吸虫病,经医治无效而死亡。为查清病原,进行了尸体解剖,在肝脏内发现了一种虫体,制成玻片标本,虫种经湖北医学院康在彬副教授鉴定为肝片吸虫.同年在柏杨区调查:解剖了3只山羊、2只犬、
    同种和异种丝虫成虫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及免疫酶染色试验诊断丝虫病的研究
    李允鹤,胡永德,许文美,吴宗泉,杨光堡,殷水龙,骆伟,龚唯
    1988, 6(1):  12-14. 
    摘要 ( )   PDF (2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马来丝虫成虫及牛丝虫成虫冰冻切片作荧光抗体试验(IFAT)及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以检测对丝虫病人及健康人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性。两种抗原IFA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9~97.1%和90.3~97.1%;对钩虫、蛔虫感染者均无交叉反应。两种抗原IES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3~94.9%和97.1~100%;用牛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更具有实用价值:IEST适用于现场。
    过冬淡色库蚊繁殖力的观察
    王仁赉
    1988, 6(1):  14-14. 
    摘要 ( )   PDF (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杀灭越冬蚊是控制淡色库蚊虫源,降低翌年种群密度的重要灭蚊措施。本文报道越冬淡色库蚊过冬后繁殖力的实验观察。 淡色库蚊越冬蚊于1982年2月24日采自青浦曲水园假山洞。先在20±1℃温室中复苏,于3月2日首次用小白鼠喂血。继而将饱血蚊单管饲养。待血液消化卵子成熟(见滤纸上排有血便)后,小批量(不超过5只一组)放回20×20×20cm小蚊笼中产卵,并将卵块计数卵粒。产卵后继续喂血,单管饲养,重复上述过程.直至蚊虫死亡。共观察了24只过冬蚊.其结果见表1。
    羧酸酯酶在美洲大蠊对敌百虫抗性中作用机制的探讨
    袁静珍,林厚怡,宋兰珍,叶炳辉,沈士弼
    1988, 6(1):  15-17. 
    摘要 ( )   PDF (1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比了在离体条件下美洲大蠊消化道组织匀浆羧酸酯酶与胆碱酯酶对敌百虫的亲和力,前者比后者大23倍。模拟抗性昆虫羧酸酯酶活力增加的情况,将纯化的羧酸酯酶加入该组织匀浆中,发现胆碱酯酶结合敌百虫的能力降低,降低程度与加入纯化酶的量成线性关系。
    胡子鲶中发现棘颚口线虫幼虫的报道
    瞿国英,M.F.Ferreira
    1988, 6(1):  17-17. 
    摘要 ( )   PDF (9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实验室于1987年2月18日在检查一条胡子鲶鱼(Clarias fuscus)时,发现一条棘颚口线虫(Gna-thostoma spinigerum)的第三期幼虫.虫长3.5cm,头球有4环小钩,小钩的数目分别为44,48,50和52,全身被有约268列单齿皮棘(左图)。此乃澳门第
    WS-I型卫生杀虫涂料对蚊蝇和蟑螂的灭效观察
    姜志宽,赵学忠,张应阔,钱万红,刘大鹏,吴光华,麻毅
    1988, 6(1):  18-21. 
    摘要 ( )   PDF (2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WS-I型卫生杀虫涂料,经实验室试验表明对蚊蝇和蟑螂具有很强的击倒作用和杀灭能力。在涂刷后2年时间内受试昆虫接触处理表面1~3h后,死亡率仍达100%,所测主要指标均优于国际同类产品Artilin;经模拟现场常温条件下释放试验表明,使用杀虫涂料1~16个月后,对淡色库蚊的KT_50在5.6~40.3min,家蝇在10.4~26.4min,24h死亡率均为100%:经城乡居民住室、动物房、猪圈和旅客列车使用,均取得明显效果;对人、畜安全;产品性能稳定,成本低廉.
    伯喹与咯萘啶配伍的毒性与杀疟原虫组织期的实验研究
    邵葆若,湛崇清,陈克涌,叶秀玉,林宝英,商云征,哈淑华,张家埙
    1988, 6(1):  22-25. 
    摘要 ( )   PDF (2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鼠ig咯萘啶293~507mg/kg(0.21~0.36LD_50)合并伯喹50mg/kg的死亡鼠数均未超过单ig伯喹组,明显少于氯喹102~253mg/kg(0.15~0.38LD_50)合并伯喹组。大鼠im咯萘啶50mg/kg或300mg/kg合并伯喹51mg/kg的死亡鼠数与单ig伯喹组相仿,明显少于氯喹50mg/kg合并伯喹组。猕猴于iV食蟹猴疟原虫子孢子当日起用咯萘啶im 10mg/kg配伍伯喹每天3mg/kgx3d的治疗结果与单ig伯喹的相同,均治愈。
    斯氏狸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锯齿华溪蟹兴山亚种
    王承全,甘源泉
    1988, 6(1):  25-25. 
    摘要 ( )   PDF (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县在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发现锯齿华溪蟹兴山亚种(Sinopotamon denticulatumxingshanense),以下简称兴山亚种,为斯氏狸殖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我们对其感染率,携带肺吸虫的虫种、生态环境等进行了研究。 一、携带肺吸虫囊蚴阳性率 (一)感染率:在我县境内榛子、平水、三阳、宝龙,黄粮5条溪沟查见兴山亚种。从棒子、平水溪沟分个解剖205只蟹,其中阳性的165只,阳性率为80.5%,检获囊蚴10769个,平均每蟹感染65.3个。以榛子感染率最高为91.6(76/83)%,曾在一只19.4g的雄蟹体内检到囊蚴1347个,一只1.4g的小雌蟹体内检到囊蚴593个。(二)囊蚴在蟹体内的分布:分体解剖25只蟹,头胸、胸肌、腮、腹内脏、大螯和步足各部
    青蒿醚与青蒿酯治疗疟疾的临床研究
    王槐芳,石维志,冯通桂,张受凡,李培寿,甘俊,李国桥,郭兴伯
    1988, 6(1):  26-28. 
    摘要 ( )   PDF (2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青蒿醚片剂及青蒿酯钠盐粉针剂,总剂量为160~800mg,治疗各种疟疾现症病人772例,临床治愈率100%。杀虫速度两药均较青蒿素等6种抗疟药快。青蒿酯钠针剂肌肉注射或静脉推注抢救凶险型疟疾25例,疗效满意,但1个月内两药的复燃率仍高达46.6%(304/652)。
    应用体外培养的红内期食蟹猴疟原虫可溶性抗原ELISA检测间日疟抗体
    王秀珍,黎世涛,席芸华,叶金生,周肇西
    1988, 6(1):  29-31. 
    摘要 ( )   PDF (2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体外培养的红内期食蟹猴疟原虫(Pc)与感染猴体的Pc制备的抗原,用ELISA测定间日疟抗体的效果进行了比较。两种抗原对发病19~90d的64例间日疟病人的阳性率均为96.9%,抗体滴度的分布也基本一致。用体外培养的Pc制备可溶性抗原具有容易获得成熟疟原虫的优点,且可根据需要随时培养和制备新鲜抗原,解决了Pc抗原长期贮存活性易受影响的问题,并证实了PVC薄膜作载体和HRP无毒新底物TMBS用于ELJSA检测间日疟抗体是可行的。
    肺螨病的实验室诊断
    于宁昌,于清华
    1988, 6(1):  31-31. 
    摘要 ( )   PDF (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螨病是由螨类经呼吸道侵入并寄生于呼吸系统而引起的疾病,无特殊症状和体征。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在痰中查见螨类的成虫、幼虫、休眠体或虫体。 1984—1987年在本院门诊及住院可疑的肺螨病人中进行痰检。 一、标本采取方法 留取可疑肺螨病人24~48h痰液;嘱病人从气管深处咳痰,防唾液混入;装入清洁干燥、灭菌器皿中送验。在夏季或邮寄可用福尔马林防腐。 二、试剂配制 取分析纯氢氧化钠75g加蒸馏水1000ml,充分混合溶解后作化痰剂备用。 三、操作步骤 取24~48h痰,按痰量及稠度加
    用间接酶标测定法评价不同猪囊尾蚴抗原在人囊尾蚴病免疫诊断中的价值
    陈捷平,张夏英,刘明方,熊军,冯曼玲,胡瑞云,刘国玲,钟惠澜
    1988, 6(1):  32-35. 
    摘要 ( )   PDF (2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硫酸铵分段沉淀法将猪囊尾蚴及其囊液的蛋白质分别分离为8种抗原,用间接酶标法检测猪囊尾蚴病病人、其他寄生虫病人及正常人血清中的相应抗体。结果表明,在8种抗原制品中,囊液部分提纯抗原P_1诊断囊尾蚴病的阳性率最高。囊尾蚴粗抗原的部分提纯成份P_(25-55)的阳性率次之。 P_1和囊液粗抗原对包虫病病人血清存在严重的交叉反应,而P_(25-55)交叉反应较低。P_1与肺吸虫病病人血清有交叉反应,但P_(25-55)与肺吸虫病人血清无交叉反应。P_25-55的来源比P_1丰富,是此病免疫诊断的实用抗原。
    咯萘啶最低有效浓度的测定及抗疟治疗剂量方案的探讨
    冯正,王翠英,邱持平,吴祖帆,高大庆,刘瑞君
    1988, 6(1):  36-38. 
    摘要 ( )   PDF (2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兔/体外法测定了抗疟药咯萘啶(PND)对恶性疟原虫FCC_1株的最低有效浓度(MEC),并结合已取得的人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初步探讨了PND的剂量方案。给药后兔血清中PND的MEC为4.7±1.2ng/ml,正常兔血清加PND的MEC为5.2±2.0ng/ml,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推算而建议的剂量方案:d_(1)4mg/kg,d_(2)2mg/kg,im;或胶囊(或肠溶片)d_(1)10mg/kg,d_(2)5mg/kg,po。按此方案可使im后1min~72h,po后1(或3)~72h体内保持至少约2倍于MEC的全血药浓度。此方案尚待作临床研究,以评价其疗效和副反应。
    大鼠肺孢子虫性肺炎病原和病理学观察
    唐学恒,吴德明,毛棣华,戴宏
    1988, 6(1):  39-40. 
    摘要 ( )   PDF (6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地塞米松1mg/次,肌肉注射大鼠,每周2次,连续14周,诱发重度肺孢子虫性肺炎.肺印片查见成熟包囊、未成熟包囊及破溃包囊,形态典型,为病原诊断主要依据。相差显微镜观察虫体形态清晰。透射电镜初步观察见滋养体及包囊,滋养体粘附于I型肺泡上皮细胞。组织学形态为典型肺孢子虫性肺炎特征。
    吡喹酮对卫氏并殖吸虫作用的光镜、电镜及组织化学观察
    朱金昌
    1988, 6(1):  41-43. 
    摘要 ( )   PDF (7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给感染卫氏并殖吸虫病的犬一次口服吡喹酮100mg/kg 8h后作电镜观察,成虫的外皮层胞质突起缩短,圆形分泌小体空泡变;16~24h后,外皮层、合体细胞、肌细胞、生殖器官及焰细胞的细胞器,特别是线粒体发生重度空泡变等损害。组织化学观察;服药后8h,卵细胞及虫卵中的胚细胞ANAE活性反应减弱;16~24h后,SDH、ACP、ANAE活性明显减弱直至消失。
    日本血吸虫卵尿素溶解性抗原在诊断和考核疗效中的价值
    黄民贵,蒋仲茵,王稚秋,李莉,钟桂华
    1988, 6(1):  44-47. 
    摘要 ( )   PDF (2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提取日本血吸虫水溶性虫卵抗原(SEA)后的沉淀物中,加8M尿素提取尿素溶解性虫卵抗原(JEU)。用ELISA测定JEU与SEA,证明两者具有相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在疗效考核和推广应用中获得满意结果。JEU抗原的成功利用,为血吸虫抗原的来源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具有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粪类圆线虫重度感染一例及虫体观察
    蔡光斗,宋祥树
    1988, 6(1):  47-47. 
    摘要 ( )   PDF (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53岁。因气喘、腹胀痛于1985年5月3日入院。有慢性支气管炎史15年,慢性腹泻史10年,哮喘史4年,入院前曾用氟美松治疗5个月。查患者,清瘦明显,体重33kg,恶液质,端坐位。双胸对称桶状,两肺满布哮鸣音,双下肺有中小水泡音,腹部无包块及压痛。胸片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用抗生素、强的松等治疗,疗效差。5月18日伴发头痛,用镇痛药无效。6月1日出现喷射状呕吐、嗜睡、视物模糊,双手无意识动作。瞳孔及眼底检查无异常,颈稍硬,布克氏征阳性,巴氏征及踝阵挛阴性,脑脊液压力每分钟60滴。实验室检查:血象大致正常,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为零。尿蛋白+,RBC 0~2,WBC 0~5。粪检见活
    人蛲虫卵卵壳的超微结构
    戴世忠,岑衍华
    1988, 6(1):  48-50. 
    摘要 ( )   PDF (10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透射电镜观察证实人蛲虫卵卵壳有6层结构,由外至内依次为:表膜层、外子宫层、内子宫层,卵黄层,几丁质层和脂质层。表膜层与外子宫层为膜状。内子宫层为纤维结构,含有很多形状不规则,深浅不一的裂隙。这些裂隙与卵表面的微孔相通,孔与裂隙均有表膜层与外子宫层衬里。卵黄层与脂质层均呈膜状。几丁质层的内、外表面均有一较致密的电子小区。
    血吸虫性结肠肉芽肿病变的肠上皮超微结构
    包献清
    1988, 6(1):  51-52. 
    摘要 ( )   PDF (9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健康犬经多次少量感染血吸虫尾蚴后发展至结肠肉芽肿病变.取肉芽肿不同病变的上皮组织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认为结肠肉芽肿病变的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符合血吸虫性增生性改变。
    人红细胞膜血型糖蛋白A在恶性疟原虫入侵中的受体作用
    张世民,李建新,杨志铭,魏尧梅,管惟滨,周元昌
    1988, 6(1):  53-56. 
    摘要 ( )   PDF (2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在体外观察了血型糖蛋白A(GPA)及其抗体、鸡卵类粘蛋白(OM)、α_1-酸性糖蛋白(α_1-AGP)、麦胚凝集素(WGA)等对恶性疟原虫入侵红细胞的影响。在低浓度下,GPA、抗GPA-IgG和WGA对恶性疟原虫的入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浓度和抑制率间呈双曲线型量效关系,有饱和趋势。而OM、α_1-AGP及非特异性的抗血清无明显的作用。从配体-受体作用的生物学特性的角度,证实了GPA与恶性疟原虫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高度的亲和力及有饱和趋势,其结合后能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效应。
    眼结膜吸吮线虫病病例综合报道
    1988, 6(1):  56-56. 
    摘要 ( )   PDF (2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湖北咸宁市眼结膜吸吮线虫病1例报告(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寄生虫学教研室戴定兰) 患者,男性,46岁,湖北省咸宁市西郊农民。因右眼红肿、痛痒、畏光及流泪于1982年11月来医院就诊。检查:左眼眼睑痉挛,结膜高度充血肿胀,穹隆部尤甚,角膜中央可见约3×3mm溃疡面。检查中见下眼睑结膜上有一白色、长约15mm能蠕动的寄生虫。固定后虫体乳白色,两端稍细,尾部垂直,体表具明显横纹,口庭略呈六边形,阴门位于距口庭底部50μm处,子宫内充满椭圆形虫卵。鉴定为雌性结膜吸吮线虫。 二、山东曲阜结膜吸吮线虫病7例报告(山东省
    广西大新县灭疟后期巩固防治效果的经验
    郑家骥,覃业新,黄亚铭,杜葵森,许世雄,苏积恩,韦成坤
    1988, 6(1):  57-60. 
    摘要 ( )   PDF (2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新县1980年带虫发病率已降至0.57‰。以中华按蚊为主要媒介的地区,只发现间日疟患者,残存病灶点甚少,病例呈散在性分布;以微小按蚊为主要媒介的地区,发现间日疟患者和恶性疟患者,残存病灶点较多,病例较集中。1980年起在病灶点内采取室内DDT喷洒和全面开展疟疾监测,防治效果显著。1983年后全县年带虫发病率降至0.1‰以下,恶性疟已基本消灭,间日疟呈高度散发,三日疟仅偶见于输血感染。该县灭疟后期发病率的下降与开展灭疟后期的监测管理、清除残存病灶点和加强群众性防蚊措施等有关。
    对流动人口血检疟原虫的结果
    李振豪
    1988, 6(1):  60-60. 
    摘要 ( )   PDF (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我县疟疾发病率已降为5‰以下。为巩固灭疟成果,防止外地疟疾传入,1983~1985年以来,对全县外出到广东海南岛、云南、贵州及广西河池、百色、柳州等地工作的流动人口,不论外出时间长短,全面开展血检疟原虫工作。 方法外出流动人口回县后,均由各乡镇卫生单位防疫、检验人员及镜检站的专业人员采血检查。查出的阳性血片、可疑阳性血片及临床诊断为疟疾病人的血片,再送县卫生防疫站镜检中心复查. 结果与分析1983~1985年,3年来共血检10 783人,逐年各为577、5 895和4311人,疟原
    海群生治疗前后丝虫病人血清抗体水平变化的观察
    王中全,王运章,梅耀梅,林中民,潘泽堂,郭心毅
    1988, 6(1):  61-62. 
    摘要 ( )   PDF (1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丝虫病流行区达到了基本消灭的标准。如何在这些地区进行疗效考核,是急待解决的课题之一。关于海群生治疗前后丝虫病人血清抗体水平的变化,国外报道结果不一,本文采用ELISA进行了疗效考核。 材料和方法一、抗原制备按常规方法将马来丝虫成虫制成可溶性抗原,蛋白含量为1.03mg/ml. 二、检测对象 (一)在未经治疗的班氏丝虫病流行区采微丝蚴血症血53份(其中合并蛔虫和钩虫感染者分别为11例和10例),微丝蚴阴性血20份(其中合并蛔虫、钩虫及蛲虫感染者分别为5例、7例、
    马来丝虫成虫抗原间接荧光试验在丝虫病防治监测中的应用
    邢季琼,李肖彭,麦富珍,吕先纲,谭玉平
    1988, 6(1):  62-62. 
    摘要 ( )   PDF (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mbroise-Thomas等(1974)曾用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的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进行丝虫病流行病学监测,国内用于诊断丝虫病也取得较好效果。我们于1985年4~11月在海南岛琼山县和广西田阳县等不同防治阶段的丝虫病地区进行了防治监测的观察。 一、材料和方法 (一)抗原制备 从感染马来丝虫的长爪沙鼠取出雌性成虫,洗净,在-20℃条件下作冰冻切片(4~5μm厚),固定,待干后,于-30℃冷藏备用。(二)试验血清 在班氏丝虫病区的海南岛琼山县十字路乡的4个村,采集微丝蚴血症者耳垂血166例(未治疗者),在广西田阳县凤马村采集居民耳垂血149人(占全村人口80%,防治后8年).每人取耳垂血3大滴约60μl,滴于滤纸上、晾
    吡喹酮对侵入小鼠皮肤内的血吸虫童虫的作用
    肖树华,杨元清,张荣泉,杨惠中,张超威
    1988, 6(1):  63-63. 
    摘要 ( )   PDF (7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吡喹酮具有预防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的作用,表现为既能杀死侵袭宿主皮肤的血吸虫尾蚴,又能杀死侵入宿主皮肤内的童虫(乐文菊1985,肖树华1986,中国药理学报).本文报道吡喹酮对已侵入小鼠皮肤组织内的日本血吸虫童虫的作用。 方法 药物吡喹酮溶解于聚乙二醇(PEG 400)中,浓度为40~60mg/ml。 光学显微镜观察取18~22g的雌小鼠,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300~40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3h后给服吡喹酮400mg/kg。给药后0.5、2及24h,取接种部位皮肤收集童虫,滴加0.03%美蓝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虫体的形态变化及虫体着色情况;或将皮肤固定于10%福尔马林中,制备厚度为7μm的石
    各地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综合报道
    徐克继
    1988, 6(1):  64-65. 
    摘要 ( )   PDF (1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湖北省保康县卫生防疫站毛瑞年、刘文忠、王成社、张敏、陈佳华;云南省卫生防疫站王云昆、俞慧、张莉莉、谭芳灼;云南各州卫生防疫站朱跃、欧国仁、李林、李春富、冯咢云、黄素芬、刘文华、代友书、张永瑞、沈金章、杨绍礼;昆明军事医学研究所庄国正、赵琼莲、安克贵、彭富春、杨伟康;山东胶县卫生防疫站孙毓、刘恂德;湖北宜昌地区卫生防疫站易正定、胡焕春;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崔君兆、韦增民、陆宙光、陈锦华、郭宁贞、郑挺:广西桂林地区卫生防疫站陈忠德、张昭林、吴忠斌、曹光俊等来稿汇总报告如下。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许多国家的人群感染率在25~50%左右,有的高达80%以上。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弓
    DETA对亚历山大白蛉驱避效果的初报
    贾家祥,管立人,许永湘,王革,郝克凤
    1988, 6(1):  65-65. 
    摘要 ( )   PDF (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亚历山大白蛉Phlebotomus(Paraphlebotom-us)alexandri为野栖蛉种,是新疆黑热病的传播媒介之一,迄今尚无有效的防制方法。1986年8~9月,我们在新疆吐鲁番煤窑沟用上海中华制药厂提供的20%N,N-二乙氨基间甲苯甲酰胺(DETA)清凉油制剂进行了室内驱蛉效果的实验。 实验用的白蛉系由野外人饵或灯光诱捕的未吸血雌性亚历山大白蛉,带回实验室置于35×35×35cm的蛉笼内备用,将DETA清凉油驱避剂分成0.5mg/cm~2(A)、0.75mg/cm~2(B)、1mg/cm~2(C)和1.25mg/cm~2(D)4个剂量组,分别涂抹人手,伸入实验蛉笼内观察对白蛉的驱避作用,以出现第一只白蛉叮咬吸血的时间判为驱避失效。同时,设清凉油组和不涂抹驱避剂的空白组进行平行对照。实验
    用直线回归法比较雷氏按蚊嗜人亚种和中华按蚊与马来丝虫病的关系
    刘永光,刘心机
    1988, 6(1):  66-67. 
    摘要 ( )   PDF (1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58年以前,一般认为中华按蚊为马来丝虫病的传播媒介。1958年后发现马来丝虫病流行区人房内的中华按蚊混有雷氏按蚊嗜人亚种,其马来微丝蚴的自然感染率明显高于中华按蚊,人房雷氏按蚊嗜人亚种密度的高低与马来丝虫病的流行有密切关系。建阳县1958年,血检126162人(占人口的81.1%),检出马来微丝蚴血症37742例(29.9%),为福建乃至全国丝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县份。1958~1983年,全县经5~6次普治后,血检128426人仍检出马来微丝蚴血症3979例(3.1%)。为比较研究雷氏按蚊嗜人亚种和中华按蚊在传播马来丝虫病上的重要性,1980~1988年间我们对全县13个公社(镇)进行蚊媒地理分布及自然感染马来微丝蚴的调
    人红细胞膜血型糖蛋白B对恶性疟原虫入侵红细胞的影响
    任建新,杨志铭,李建新,周元昌
    1988, 6(1):  67-67. 
    摘要 ( )   PDF (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疟原虫入侵红细胞的过程中,裂殖子对红细胞的识别结合,具有特异性。这种特异性在于宿主红细胞膜上存在裂殖子的受体。一般认为人红细胞膜血型糖蛋白A可能为恶性疟原虫裂殖子的受体,而对血型糖蛋白B在恶性疟原虫入侵红细胞过程的作用,报道甚少,因此,本实验试图对血型糖蛋白B与恶性疟原虫入侵红细胞的关系作一探讨。 本实验分二部分。第一部分,采用改良的方法,制备了人红细胞膜血型糖蛋白B和A。首先,用蒸馏水溶破,酸沉淀的方法,制备了含血红蛋白的血影,然后用氯仿——甲醇抽提血影,得到了血型糖蛋白粗提物,再经制备性十二烷基硫酸
    应用溴氰菊酯喷洒蚊帐防制传疟媒介的效果
    杨九平,刘贵华
    1988, 6(1):  68-68. 
    摘要 ( )   PDF (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溴氰菊酯是新型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已广泛用于杀灭农业害虫,卫生害虫和畜体外寄生害虫.我们采用喷洒蚊帐法以防制当地两种传疟媒介——雷氏按蚊嗜人亚种和中华按蚊,并对其效果作出评价.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居民284户,1335人,分布在6个村民组,面积约8Km~2,1984年疟疾发病率为5.1%.对照区居民173户,788人,分布在5个村民组,面积约6Km~2,1984年疟疾发病率为6.6%.两区均属丘陵区,农作物均以种植水稻为主,传疟媒介有雷氏按蚊嗜人亚种和中华按蚊.
    DDT室内滞留喷洒防制雷氏按蚊嗜人亚种控制间日疟流行的观察
    刘建华,刘利,严晋川,温新民
    1988, 6(1):  69-69. 
    摘要 ( )   PDF (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宜宾地区位于川南,疟疾流行较为严重。主要传疟媒介是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以下简称雷氏按蚊)。为了观察DDT室内滞留喷洒对防制雷氏按蚊和降低疟疾流行的作用,于1985年6~10月,选择筠连县沐爱乡进行了此项实验观察。 概况该乡位于北纬28°30′,东经104°15′,属低山区。耕地面积16 965亩,稻田占1/3。年平均气温17℃,年降雨量1124.9mm。该地区为间日疟流行区,流行高峰在9月份。以该乡的楠坪村10个村民组为实验区,人口2112人;以石林村7个村民组为对照区,人口1292人,两个地区地理条件相似。1984
    人体蠕形螨检查方法的探讨
    王景源
    1988, 6(1):  70-70.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来,对人蠕形螨的研究和调查日益增多。但检查方法不一,影响观察和调查的结果。为此,我们对其检查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比较。 材科和方法 对来本院皮肤病研究室就诊的病人,随机分组,进行面部蠕形螨的4种规定检查。 一、拇指挤压法用双手拇指指甲相对用力挤压受检者面部皮肤,挤出线头状皮脂。括下皮脂,再以针头转置于载物玻片上的油滴内,用针尖搅拌,使皮脂均匀分布。 二、钢笔尖刮压法用钢笔尖钝端刮取皮脂。 三、痤疮压器法用痤疮压器于每个检查部位压取5个点取皮脂。
    班氏丝虫病基本消灭地区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在传播丝虫病中的作用
    宋觉民,马柯
    1988, 6(1):  71-71. 
    摘要 ( )   PDF (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58年前,邹县居民微丝蚴阳性率高达22.2~30.6%。经全面防治阳性率显著下降。1974年基本消灭了丝虫病。经过继续防治至1980年丝虫感染率已稳定在0.01%左右,少数微丝蚴血症者分布在部分自然村内,以村为单位丝虫感染率为0.05~0.2%,微丝蚴密度1~5条/120μl者占90%,最多者17条/120μl。为了解这些残存的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在自然条件下对传播丝虫病的作用,1982~1985年选择尚有微丝蚴血症病人的大西苇村、东沙村、白庄一村、白庄二村的4个自然村为观察点,进行了此项调查研究。
    五种粪检方法对检出常见蠕虫卵的比较
    蒋则孝,许隆祺,徐伏牛,汤敏,张秀兰,罗俊平,周莉,王富明,苗一龙,余森海
    1988, 6(1):  72-72.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比较了5种粪检方法对常见蠕虫卵检出的效果,以期找到一种检出率较高、操作简便,经济的方法. 方法 在安徽省繁昌县环城乡军田村与姚村共检查了198份粪便样本。每份用以下方法各做1次。 一、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A) 二、小管饱和盐水漂浮计数法(B):用加藤粪便定量板刮取粪便2次,量为84.3mg,用小管饱和盐水漂浮法,前后共漂浮3张。以3片虫卵数的总和×12即为克粪虫卵数(EPG)。
    吉林市郊区新发现华支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檞豆螺
    沈玉清,李瑞华,王典瑞
    1988, 6(1):  73-73. 
    摘要 ( )   PDF (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在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吉林市郊区大屯公社棋盘大队,对华支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进行了调查。 方法1979~1984年,每年4~9月连续在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的忙牛河流域的河边及稻田采集螺蛳。用压碎法与孵化法检查华支睾吸虫尾蚴。 结果 一、本地区淡水螺共11种(一)槲豆螺Bithy-nia misella(Grcdler);(二)乌苏里豆螺Bithyniaussuriensis Buttnereu et Ehrmann;(三)大脐圆
    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三例
    唐树森,杨小严
    1988, 6(1):  73-73. 
    摘要 ( )   PDF (1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颅内压增高,现将我院所见三例报告如下: 例1为女性,30岁。因头痛、呕吐3个月入院。补体结合试验检查为强阳性。前胸及双上肢有十余处皮下结节,活检示为囊虫结节。头颅CT扫描可见两侧大脑半球有20余处散在圆形囊状低密度区,直经约0.5~1.5cm,双侧脑室轻度受压。入院时脑压为190mmH_2O,随后口服吡喹酮每天20mg/kg,服药第2d,头痛加重,呕吐剧烈并伴有嗜睡,脑压达600mmH_2O.经脱水及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脑压240mmH_2O,继续服药至6d结束。服药后12d,再次出现剧烈头痛伴呕吐,体温40℃,脑压高达500
    改良集卵法与集卵透明法计数粪便日本血吸虫卵的比较
    杨伏林,何忠华
    1988, 6(1):  74-74.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择27例急性日本血吸虫病人和3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人,用集卵透明法中的集卵步骤和一粪多洗消化法中的线条法相结合,计数虫卵(称改良集卵法)与集卵透明法计数作比较。 方法 改良集卵法 将粪便搅匀后,取5g置搪瓷杯中,加水调成粪液,用60孔/吋的铜筛过滤于2只套叠的尼龙袋中(外袋260孔/时,内袋120孔/吋),再用水冲洗;至铜筛上的粪渣洗清时,移去铜筛,再继续用水冲洗袋内粪渣,并把袋轻轻振荡,加速过滤,直至滤出液变清为止。用吸管吸取外袋内全部沉渣,置10ml刻度离心管内,再加入甘油—孔雀绿溶液(含有100ml纯甘油、100ml水和lml3%孔雀绿水溶液)0.5ml,随即混匀,记录沉渣总量(ml),加橡皮塞后充分混匀,立即用1ml刻度吸管取1/5量或1/10
    双萘羟酸噻嘧啶全民治疗控制钩虫病的效果
    陈金和,姚克矛
    1988, 6(1):  74-75. 
    摘要 ( )   PDF (1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控制钩虫病的方法,本文报道1984年冬季用双萘羟酸噻嘧啶(简称噻嘧啶)对一自然村进行全民治疗的效果。 赤石村位于莆田县东南40余Km处,为一近海自然村。全村437户,2357人。农作物以蕃薯为主,兼
    曼氏裂头蚴病病例综合报道
    1988, 6(1):  75-75. 
    摘要 ( )   PDF (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广西融水眼曼氏裂头蚴病一例(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眼科罗家瑚韦克新、梁照) 患者,男性,20岁,苗族,农民,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人。患者于1984年7月19日被“毛虫”碰着左眼,局部红肿,搔痒,自以草药和青蛙肉撮碎混匀贴敷患眼睑,后症状加重。于1984年7月27日到我院,给予抗菌素、激素等治疗,眼睑及结膜充血水肿消退。但发现患眼上下睑皮下各有一黄豆大小硬结和下穹窿部结膜充血隆起。于1984年10月27日和30日两次行手术探查。术中分别在上下睑皮下结节和下穹窿结膜充血隆起处组织内各取出一条10×0.4cm乳白色带状长虫,放在生理盐水里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