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0年 第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0-02-28
    胶体金标记杜氏利什曼原虫抗原超微结构定位研究
    王子龙,胡孝素,王远萍,杨志梅,李光蓉
    1990, 8(1):  1-3. 
    摘要 ( )   PDF (10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低温包埋剂Lowicry1 K4M在-30℃下包埋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切片后在电镜下观察到前鞭毛体结构保存较好。用单克隆抗体2H_6-E_5和1H_7-C_2-E_7分别对它们所识别的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抗原进行胶体金标记定位,结果发现保护性抗体2H_6-E_3识别的抗原主要分布于前鞭毛体膜外侧面,为进一步研究该抗原的组成、性质和功能建立了一定基础。同时发现1H_7-C_2-E_7识别的抗原主要分布于前鞭毛体膜内侧面,膜外侧面也有分布。
    吉林市弓形虫病血清流行病学的初步调查
    李瑞华,叶青山
    1990, 8(1):  3-3. 
    摘要 ( )   PDF (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于1986~1987年采用兰州兽医研究所提供的弓形虫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冻干抗原及阳性血清(批号系860426)。血清稀释度为1:4~1:16384。诊断标准系1:64为既往感染;1:256为近期感染;1:1024以上为活动性感染。分别检测吉林市中心医院病人血清203份、本校学员血清129份和昌邑区妇幼保
    云南大山区阳性钉螺的寿命及逸蚴量
    谢法仙,殷关林,吴建忠,段有荣,张显清,杨杰,钱珂,谭鸿群,郑江,张容,徐仁发,王延安,杨文盛
    1990, 8(1):  4-7. 
    摘要 ( )   PDF (3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首次报道了云南省大山区人工感染的阳性钉螺在野外饲养条件下的平均寿命和逸蚴量。1987年8月感染的幼螺,3个月后,首次分离出135只阳性钉螺。从初次逸蚴起,存活至翌年6~9月的生存率分别为27.4、16.3、13.3和11.9%;平均逸蚴量依次为139.9、29.6、39.2和75条。阳性钉螺平均寿命为171.6d。每只阳性钉螺生存期平均逸蚴量为673条。当地阳性钉螺平均传播期估计可达半年以上。这对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的定量分析和防治策略的制定有其参考意义。
    粪检粉螨三例报告
    邢新国
    1990, 8(1):  7-7. 
    摘要 ( )   PDF (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7年6月,我们在黄沙坪镇作“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时,镜检大便发现疑似粉螨卵者3例,后又在大便钩虫幼虫培养管中检出粉螨若虫。为排除肠道外污染,我们作了严格消毒的复查。共发现粉螨患者3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为11~40岁。3例患者均有腹痛、腹泻、恶心、纳差、乏力及逐渐消瘦等临床表现。并有喜食糖、果类、副食品等习惯,且不讲究卫生,误食带螨的食物而造成的感染。现将一典型病例作简要介绍。 患者,男,11岁,安化县田庄乡人。自述近3个月来常感疲乏无力、睡眠欠佳、日趋消瘦、肤色渐黄、腹部隐痛、轻微腹泻(2~3次/d),无脓血便。既往体健,无其他病史。有喜吃白糖、副食及果类食品习惯。6月8日粪便镜检发现疑似粉螨虫卵,13日在大便钩虫幼虫培养管中检出粉螨若虫。于7月17日复查,清洗消毒患儿臀部周围皮肤及器
    鄱阳湖区钉螺分布和血吸虫病易感地带的研究
    张绍基,刘志德,李国华,钟久河,程裕
    1990, 8(1):  8-12. 
    摘要 ( )   PDF (4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鄱阳湖区615块,122万多亩洲滩钉螺调查和血吸虫病易感地带研究的结果,阐明了湖区钉螺分布的规律,以及钉螺、感染性钉螺和急性血吸虫病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血吸虫病易感地带的分类标准、区划、稳定性和在采取防制措施后的可变性。认为如能集中力量、集中目标,针对一类(易感)地带部署湖区血吸虫病防制工作,将有效地控制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的流行.
    心得安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腹水22例报告
    蒋文功
    1990, 8(1):  12-12. 
    摘要 ( )   PDF (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6至1988年,我们应用心得安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患者22例,收到了一定疗效。 分组 1 心得安组 男性20例,女性2例;年龄24~64岁。经粪检确诊为血吸虫病。11例有肝肿大,质硬,20例有脾肿大,2例已切除脾脏。腹水存在6个月以内6例,6个月至2年9例,2年以上7例。轻度、中度和重度腹水者各为9、10和3例。有呕血黑粪史者5例。夹杂症5例,其中高血压心脏病并房颤者1例,乙型肝炎3例,胃溃疡1例。16例进行B超检
    伯氏疟原虫感染红细胞中的游离氨基酸和多胺生成的研究
    常惠玲,黄左钺,王聚君,王琴美
    1990, 8(1):  13-17. 
    摘要 ( )   PDF (3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伯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CS)和抗氯喹株(CR)感染红细胞中的游离氨基酸量和鸟氨酸脱羧酶活力均相接近,用氯喹10mg/kg im两个株的感染小鼠,20h后对游离氨基酸无抑制作用.氯喹剂量为5mg/kg时,抑制CS和CR感染红细胞的鸟氨酸脱羧酶活力为79.6和55.7%。 CS和CR感染红细胞中的精脒量为139±27和528±140nmol/10~9感染红细胞。环亮氨酸剂量为80mg/kg时,能抑制CS和CR感染红细胞的精脒生成,其抑制率分别为44和57%,加喂甲硫氨酸(100mg/kg)后,精脒量分别上升至294和657nmol/10~9感染红细胞。但是与两者仍有一定差距,故认为在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及其后的代谢环节仍有差异.
    四种药物驱除蛔虫与蛲虫的效果
    黄淑敏,潘淑季,谭晓冬,赛书元,胡广业
    1990, 8(1):  17-17.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于1986年4月始,应用复方甲苯达唑等4种药物分成7组,对蛔虫和蛲虫感染者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 治疗对象与方法 选择泰安市郊区徂徕镇许家庄一所中学、一所小学和一个幼儿园学生共640例。其中男性427例,女性213例,年龄在3~18岁。皆系用改良加藤法粪检出蛔虫卵,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出蛲虫卵者。 药物与分组 复方甲苯达唑每片含甲苯达唑100mg和盐酸左旋咪唑25mg,陕西省汉江制药厂生产,批号:850540。噻嘧啶每片0.3g,杭州第一制药厂生产。左旋咪唑每片25mg,江苏省徐州制药厂生产,批号:840104。驱蛔灵每片0.5g,济南第二制药厂生产,批号:8601132。 由于各班感染
    嗜人按蚊疟区应用溴氰菊酯灭蚊防治疟疾的效果
    杨九平,刘贵华,杨兴玉,吴利聪,熊一萍,朱文光,刘阳群,胡登云,阎开国,吴真林,康万民,陈怀录,黄凤珍
    1990, 8(1):  18-21. 
    摘要 ( )   PDF (3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6年6月于四川省宜宾县,应用溴氰菊酯喷洒蚊帐灭蚊,受药量9.6mg/m~2,喷后传疟媒介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夜间成蚊密度和叮入率均下降90%以上;经产蚊比率分别下降48.4和51.3%;侵入实验小屋密度分别下降76和78.3%:死亡率分别为93.1~100和87.1~100%。疟疾发病率下降94.4%,学龄儿童原虫率下降77.5%。用该药喷洒蚊帐灭蚊,经济,对控制疟疾流行有较好的效果。
    双眼囊虫病一例报道
    朱道韫,徐文成,余少华
    1990, 8(1):  21-21. 
    摘要 ( )   PDF (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眼囊虫病较少见,其中一眼多囊虫寄居,更为罕见。 患者,男性,24岁,云南籍,傣族,驾驶员。因左眼视力减退3月,眼前又出现异物蠕动感10d,于1988年6月23日住院。患者于1988年3月初,左眼眼前出现异物蠕动感伴视力减退,3月29日眼科检查:视力0.02,眼底镜和三面镜检查示,视乳头颞侧网膜下有灰白色球状隆起,蠕动;后极部和颞侧网膜扁平剥离。先后于3月17日和4月5日进行囊虫取出术,首次未遂,再次术中,囊破裂,涌出0.5ml液体,后因故未取出囊膜而终止手术。4月11日右眼前也有异物蠕动感,视力由原1.2减退为0.3,眼底镜检查:黄斑区颞侧网膜下有1囊虫,
    间日疟长潜伏期与短潜伏期的分布
    周文涛
    1990, 8(1):  22-25. 
    摘要 ( )   PDF (3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Gram-Charlier级数数学模型、Marquardt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常德市近年间日疟长潜伏期与短潜伏期分布进行分析,结合气象因素和流行表现,推断本地存在长潜伏期间日疟,它与短潜伏期病例分别形成春末和夏秋两个季节高峰。模型参数对实际分布的拟合优度甚高(P=0.9967),通过回验显示模型具有返回实践的良好效果.
    几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家庭聚集性分析
    沙汝明
    1990, 8(1):  25-25. 
    摘要 ( )   PDF (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摸清几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家庭聚集性,以提高防治效益,我们用二项分布拟合法及二项分布齐性检验的G统计量方法(简称G检验),对昆山市城北乡广福村普查结果完整的218户、781人分病种列表(略)分别进行家庭聚集性分析。 结果 二项分布拟合和齐性G检验均获得相同结果,钩虫、蛔虫、鞭虫、哈氏内阿米巴感染都有显著的家庭聚集现象,而贾第虫、溶组织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等原虫的感染可能因感染率低,阳性户数少,则呈无明显的家庭聚集性现象。 本次分析结果钩虫感染具家庭聚集性,这同王昌信报道结果一致(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5;
    日本棘隙吸虫尾蚴的生态学研究
    程由注,林金祥,方彦炎
    1990, 8(1):  26-28. 
    摘要 ( )   PDF (2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日本棘隙吸虫尾蚴生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尾蚴的发育、逸放、活动,感染鱼类宿主等均与温度、光度有密切关系。在水温27~32℃时,螺体内子雷蚴可不断增殖尾蚴,并有大量的尾蚴逸出;低于24℃,增殖能力减弱,尾蚴逸出明显减少;14℃时不再有尾蚴逸出。小型鱼种的日本棘隙吸虫囊蚴感染率和感染度之所以比大型鱼种者高,在于尾蚴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和好在水体浅层活动,与小型鱼种接触的机会较多之故。纹沼螺内尾蚴自然感染率以采于7~10月者为高,调查第一中间宿主应选择适宜的季节进行。
    华支睾吸虫感染对兔肝胆汁成分影响的初步观察
    郭日波,罗章炎,王飞,朱光华
    1990, 8(1):  29-31. 
    摘要 ( )   PDF (4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兔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后,肝胆汁中细菌性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升高,感染组为52.6±31.6u/100ml胆汁,对照组为12.5±20.5u/100ml胆汁,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而胆红素、胆固醇、磷脂、胆酸含量则变化不大。用阿尔辛蓝-PAS染色法观察感染兔肝组织切片,可见胆道上皮高度增生并发生杯状细胞化生,其内充满糖蛋白并向管腔内分泌。作者认为细菌性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升高以及糖蛋白分泌增多,有助于解释华支睾吸虫病常合并胆石症的现象。
    肺蝇蛆病误诊一例
    梅世纲
    1990, 8(1):  31-31. 
    摘要 ( )   PDF (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37岁。自诉1987年7月中旬,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38℃左右,伴有右上胸部疼痛、咳嗽、咳痰,有时痰中带血,曾诊断“肺炎”,经抗感染治疗无效,后疑诊“肺结核”。于8月7日住我院结核科。 体检:体温37.8℃,慢性病容。右胸第二肋间以下叩诊呈实音,呼吸音明显减弱,可闻少许湿性啰音,左肺呼吸音增强。白细胞9100,中性80%,淋巴10%,单核8%,酸性2%。X线胸片报告:右上肺炎,性质待定。 入院后经消炎、拉结核治疗,效果不明显,每天
    吡喹酮治疗后华支睾吸虫的组织化学变化
    庞昕黎,李秉正,于秀华
    1990, 8(1):  32-34. 
    摘要 ( )   PDF (11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支睾吸虫实验感染的大鼠经吡喹酮治疗后,虫体的组织化学变化为:糖原在治疗后1h开始减少,24h明显减少,48h大部消失。治疗后1h虫体实质组织内蛋白质开始增加,24h实质组织、生殖器官内的蛋白质均明显增加。RNA在治疗后1h开始减少,24h逐渐减少,48h部分消失。琥珀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氨酶和钙-三磷酸腺苷酶在治疗后1h开始弥散增加,24h明显增加。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在治疗后48h出现弥散性增加。但DNA、脂肪、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单胺氧化酶和酚酶均未见明显变化。
    十二指肠血吸虫病并发溃疡穿孔一例报告
    唐明清,病理科,金月仙
    1990, 8(1):  34-34. 
    摘要 ( )   PDF (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性,52岁。因中上腹部剧痛伴恶心3h,于1984年5月4日急诊入院。曾有中上腹隐痛伴嗳气3年,无呕血、黑便史。既往曾接受血吸虫病原治疗2次。检查:急性病容,T37.6℃,P116,BP100/70,心肺(-),腹壁强硬,明显压痛及反跳痛。X线检查两膈下见游离气体。化验:Hb145g/L,WBC12.7×10~9/L,中性90%,淋巴10%。拟诊:溃疡病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剖腹探查,见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穿孔,大小约1×0.7cm,有肠液外溢,作胃大部切除,BillrothⅡ式吻合。术后恢复顺利,痊
    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型与三倍体型染色体C显带的研究
    谭奇伟,李得垣
    1990, 8(1):  35-37. 
    摘要 ( )   PDF (10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二倍体型及三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为材料,用BSG法对两者进行了染色体C显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者C带带型基本相同,并且具有基本一致的2、4~7号染色体的C带多态性。因而认为三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是二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的同源三倍体。本文系国内首次报告二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染色体的C带多态性及三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具有C带多态性的同源染色体的多种组合。
    泡球蚴病和棘球蚴病患者血清IgG、IgA和IgM水平的比较
    张京元,刘波,李燕宾,王浩,朱克安,孙忠贵,刘家祥,李明
    1990, 8(1):  38-40. 
    摘要 ( )   PDF (2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比较测定了91例泡球蚴病患者和83例棘球蚴病患者血清中IgG、IgA和IgM水平。泡球蚴病患者IgG、IgA和IgM水平及棘球蚴病患者IgG、IgM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健康人。泡球蚴病患者IgG和IgM水平的几何均数各为棘球蚴病患者的1.67和1.25倍。IgG浓度在200IU/ml以上者,泡球蚴病患者非常显著地高于棘球蚴病患者,而IgM浓度在100IU/ml以上者,前者也显著地高于后者。用PPA-ELISA和ABC-ELISA检测的抗体效价中,只有IgG浓度和ELISA抗体效价间有显著相关(0.05P0.02)。
    安徽人体螨性肺病流行的调查
    李朝品,李立
    1990, 8(1):  41-44. 
    摘要 ( )   PDF (3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阐明仓贮螨类侵染入肺的情况,在安徽调查从事粮食和中草药贮藏、加工的工作人员924人(男542人,女382人),查出痰螨阳性者49人(男31人,女18人),检出率为5.3%。其中以16~45岁年龄组中的患者最多,占阳性总数的83.7%。其中22例计数嗜酸粒细胞增高大多为(计数320~5050,分类4~48%),X线胸片检查显示肺门阴影增浓,肺纹理增深,部分患者的胸片可见1~5mm的结节状阴影弥散在两肺叶,其症状为咳嗽、咳痰、咳血、胸闷、哮喘、低热、乏力、烦燥、盗汗等。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职业性,吸入是主要侵染途径。共发现螨10种,隶属4科8属。即粗脚粉螨(Acarus siro),腐食酪螨(Ty
    毛囊蠕形螨的扫描电镜观察
    丁晓昆,李芳
    1990, 8(1):  45-46. 
    摘要 ( )   PDF (9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扫描电镜对毛囊蠕形螨一些微细结构进行了补充观察,首次描述了闭锁的雌、雄性生殖孔及尾部嵴状皮纹等结构。同时描述了毛囊蠕形螨的背基刺为铆钉形,触须跗节上的腹侧爪向腹侧弯曲。还观察了背足体毛、爪距(新命名)和股距等结构,并推测后者具有防止虫体受外力作用被动离开毛囊的功能。本文报道了一类外形与皮脂蠕形螨相似的毛囊蠕形螨,并提出了两者之间的鉴别方法。文中还讨论了口下板的结构,以及颚体长度的变化问题。
    乳头乳晕蠕螨症一例报告
    刘亚平
    1990, 8(1):  46-46. 
    摘要 ( )   PDF (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病文献上虽有记载,但报道罕见,我院收治一例。 患者女,48岁。1986年6月10日以“双乳头发痒进行性加重”主诉入院。患者近3年来自感双乳头发痒越来越著,由间歇性变为持续,尤以夜间为甚;同时发现乳头及乳晕色泽逐渐改变。体检:双乳房对称,未触及肿块。双乳头及乳晕呈褐红色,表面不均匀地布满砂粒样的红褐色丘疹,质硬。乳头均下垂,变扁平,变宽,左侧约2.6×2.6×0.3cm,右侧约2.5×2.1×0.3cm。双乳晕轮廓呈椭圆形,边缘呈地图样改变,表面高低不平,皮脂腺孔清晰可见,直
    阴道毛滴虫超微结构的进一步观察
    杜之鸣,周文琴,韩文素,王伯霞,李淑荣,刘贵生
    1990, 8(1):  47-49. 
    摘要 ( )   PDF (8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透射电镜观察虫体纵切面呈圆形或卵圆形。体前1/3有一椭圆形细胞核,在核与副基纤维的背侧有高尔基复合体。体前的毛基体复合体由鞭毛周管、管壁内“C”形盾结构及5个毛基体三部分组成。由毛基体分别发出4根前鞭毛及1根后鞭毛,同时还发出1根肋和2根副基纤维。轴柱分头、干、尾三部分,匙形轴头来自盾-轴连合处,围绕细胞核一侧向虫体后端延伸,至核末端扭转成筒状轴干,最后成针状伸出体外。
    云南人肉孢子虫人——牛——人间循环感染研究
    连自强,马俊华,王正祥,傅丽芳,周镇炳,李文泰,汪兴民
    1990, 8(1):  50-53. 
    摘要 ( )   PDF (10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用云南人肉孢子虫进行了人——牛——人之间循环的实验感染研究。在光镜下观察了人粪中人肉孢子虫卵囊或孢子囊及牛肌肉中的包囊。在电镜下见到包囊表面有长达7.9μm以上密集直立指状突起,内囊壁向内形成隔膜,将包囊分隔成许多隔室,室中充满香蕉形缓殖子。包囊壁系由一层单位膜和此膜下起加固作用的一层嗜锇物质组成;紧靠内囊壁下有一条由圆形细颗粒物质组成的基质带,带内无纤丝。包囊壁规则折叠,形成栅栏状直立指状突起。在突起中有大量纤丝。在两突起之间有半泡状凹陷。并对人体实验感染肉孢子虫病的临床症状进行了描述与讨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对医学寄生虫学方面1989年申请项目的评议结果
    童道玉
    1990, 8(1):  53-53. 
    摘要 ( )   PDF (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共受理自由申请项目(即面上项目)406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79项,按照“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原则,经过专家反复评议,最后批准资助自由申请项目92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4项,资助率分别为22.68%和19.53%,其中医学寄生虫学和医学昆虫学上述两类项目共申请56项,资助14项,资助率为25%。现将这些项目公布于此,供大家参考。
    溴乙酰胺对枝小丽螺的毒杀作用
    朱达培,印建业,达林台,张庆伟,李庆峰
    1990, 8(1):  54-56. 
    摘要 ( )   PDF (2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室和现场试验,溴乙酰胺对中华双腔吸虫和胰阔盘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枝小丽螺(Ganesella virgo)具有良好的毒杀作用。现场用0.5和1g/m~2的剂量喷洒,枝小丽螺的死亡率分别为74.7~84.7%和84.8~95.7%。有关该药对家畜和牧草的毒性问题有待进一步试验。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一些对比
    Mott KE,邵葆若
    1990, 8(1):  57-59. 
    摘要 ( )   PDF (2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世界卫生组织(WHO)防治血吸虫病专家委员会于1985年签署了一项降低血吸虫病患病的全球性策略。一般认为现有的方法即可达到这一目标。但应注意避免过分强调技术措施和药物而忽视基层卫生系统所起的作用。作者列举若干对比资料以阐述它们如何影响对全球血吸虫病防治现状的评价。 过去与现在 1972年血吸虫病流行于71个国家,至1989年增至76个。原来仅流行埃及血吸虫病的尼日尔、阿曼和索马里,因农业发展与人口流动,又有曼氏血吸虫病的流行。圣多
    晚期血吸虫病自发性脾破裂死亡一例报告
    刘秋开
    1990, 8(1):  59-59. 
    摘要 ( )   PDF (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58岁,男性。因腹胀、纳差、乏力2个月,COP(+),于1987年7月8日入院。患者有血吸虫病治疗史,以后又频繁接触疫水,无肝炎、疟疾病史。体检:腹稍膨隆,腹壁静脉显露,腹围77cm,肝剑突下4.5cm,质硬,脾左肋缘下6cm。 患者入院后,经护肝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自觉症状好转,腹围72cm。5d后下午5时上厕所大便,便后突感腹痛,呕吐,呕吐物无咖啡色液体。腹痛以左上腹明显,并放射至左肩和背部,左上腹有固定性浊音区。面苍白,心音低钝、BP60/20mmHg。考虑急性内出血,行腹腔穿刺为血性液体、腹
    氯硝柳胺糊剂杀蚴和杀螺的效果
    张容,谭鸿群,吴建忠,谢法仙,钱珂,朱丹,徐仁发,祝红庆
    1990, 8(1):  60-61. 
    摘要 ( )   PDF (1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山区钉螺主要分布在稻田中。由于钉螺分布面积大,环境复杂,水源匮乏,灭螺难度大,且费用高昂。为有效控制血吸虫病,设想在进行人畜化疗的同时,以氯硝柳胺糊剂投放于有螺环境的水体中,使其缓慢释放,进行防护性灭螺和灭蚴。本试验的目的,旨在探讨有效杀螺和杀蚴剂量和施用方法,为现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材料和方法 氯硝柳胺糊剂(以下称糊剂)含氯硝柳胺约50%,为上海第六制药厂配方生产。 1 不同浓度药液杀蚴试验 将糊剂配成2、1、0.5和0.25mg/L四种浓度。吸取各浓度的药液50μl于盖玻片上,每次5张,分别放入30±1条尾蚴,于30min后观察死亡情况。
    鄂东北班氏与马来丝虫病分布的调查
    练祖银,石正富,张勇,黄希平,熊天寿,朱家艾
    1990, 8(1):  61-61. 
    摘要 ( )   PDF (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3年首次发现随州市天河口乡为班氏和马来丝虫的混合流行区,1985~1986年作了进一步调查。 随州市位于湖北省长江流域北部,东北有桐柏山,西南有大洪山,中间丘陵起伏,兼有部分平原。年平均气温15.9℃,降雨量1074mm,相对湿度75%。全市辖18个区(镇),112个乡(镇),998个村,总人口1281613人。 材料与方法 按容量比例的概率抽样(PPS)选点。对虫种界限不明地区,根据地形、水系等再选点调查。每个点均调查1岁以上居民320人以上,血检率95%;于21时至凌晨2时,取耳垂血6大滴按常规制片,
    湖北省西北部地区儿童斯氏狸殖吸虫病176例临床分析
    熊嗣玉
    1990, 8(1):  62-64. 
    摘要 ( )   PDF (9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北省西北地区是新发现的并殖吸虫病流行区,斯氏狸殖吸虫为其致病虫种。笔者在这个地区的十堰市和神农架林区工作或支援期间(1975~1986)观察176例儿童斯氏狸殖吸虫病,临床上以蠕虫蚴移行症为特征,痰中查不见虫卵,与国内早已流行的卫氏井殖吸虫病显然有别。 诊断标准 1 有在本地区食生蟹史,1:2000并殖吸虫抗原皮内试验阳性,末梢血中嗜酸粒细胞升高。 2 具有以下一项或一项以上症状体征实验资料。 2.1 发热、咳嗽、多汗、胸痛、胸闷等症状,胸部X线检查有肺浸润、囊状阴影、隧道征、结节
    加藤(Kato)法虫卵计数高估偏差的实验观察
    赫宗玉,姜庆五
    1990, 8(1):  64-64. 
    摘要 ( )   PDF (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吸虫病的诊断以粪中查出血吸虫卵最为确实,定量诊断尤为准确,且操作程序愈简便,造成技术误差的机会愈小。1954年Kato和Miura介绍了粪便厚涂片的检验技术,方法简便。此后几经改进,目前已广为采用。方法的准确性业经Katz N等(1968,1970)、Chaia G等(1968)和TeesdaleCH、Amin MA(1976)等学者多次实验证明,对粪中加入的虫卵,与其他方法相比,Kato厚涂片虫卵计数法回收率最高,检得的平均虫卵数亦居首位。作者在血吸虫病防治实际工作中发现用Kato法对同一受检者的两张平行涂片,镜下计得的虫卵数,往往先制备的一张多于后一张。为探讨存在上述现象的原因,通过实验观察发现Kato厚涂片虫卵数的
    三个不同地区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组织化学的比较研究
    黄李,黄蕙芬,叶淑铭,聂文清
    1990, 8(1):  65-65. 
    摘要 ( )   PDF (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用组织化学的方法,探讨不同地区周期型马来丝虫是否存在种下分型的问题。这对马来丝虫病防治措施的进一步完善,对该病最适诊断方法的选择等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1 微丝蚴来源 分别从实验感染乐山(L)、独山(D)和建阳(J)三株马来丝虫的长爪沙鼠(前者虫株引种于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后两者虫株自建)各6~8只的腹腔,抽取含微丝蚴的腹腔液涂片。 2 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染色 AKP染色按照Gomori的钙钴法。ACP染色参照Chalifoux等的方法;4℃纯丙酮固定涂片1min→萘酚AS—TR磷酸酯作底物,pH5.0,37℃孵育1h→复染→脱水→透明→封片
    肺巨噬细胞对卫氏并殖吸虫后尾蚴的损伤作用
    陈国荣,朱金昌
    1990, 8(1):  66-67. 
    摘要 ( )   PDF (1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巨噬细胞(PAM)在卫氏并殖吸虫(P.W.)病免疫中的作用,作者应用~(51)Cr释放率法研究了家兔肺PAM对P.w.后尾蚴的操作作用。 材料和方法 1 动物分组、PAM的收集、灭活补体血清的制备、后尾蚴的孵化 参考作者报道的方法。取体重2.5kg左右的家兔30只分为5组;A组腹腔接种61d虫龄的P.w.3条:B组经口感染P.w.囊蚴50只;C组分别经耳缘iv和ip卡介苗(BCG)1mg,2个月后重复iv 2mg,1wk后收集PAM作细胞毒试验;D组按陆天才等方法每天ip环磷酰胺20mg/kg,连续1wk,末次给药后24h收集PAM做细胞毒试验;E组为正常对照组。
    丝虫性阴茎阴囊象皮肿手术整复一例报告
    邓莲芳
    1990, 8(1):  67-67. 
    摘要 ( )   PDF (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性,37岁,江苏省阜宁县人,农民。因阴茎阴囊进行性增大;反复发作炎症5年,性欲丧失2年而就诊。体检,阴茎阴囊肿胀,阴囊腹侧有大量疣状物;阴茎皮肤粗肿,且弯曲呈水平方向左侧倾斜,小便时尿线不规则,向左大腿方向排出;患部皮肤破溃糜烂,角化严重。于1965年10月16日血检发现微丝蚴,给服海群生后于1965年11月9日行阴茎阴囊象皮肿切除术。用美蓝溶液划成两侧腹股沟外环下方切线弯向前下方,然后向下,向后绕过阴囊后方,在阴囊上部中线处与对侧切口线会合。
    分离微丝蚴方法的改进
    程文芳,郑惠君
    1990, 8(1):  68-69. 
    摘要 ( )   PDF (1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丝蚴分离技术,1974年以来国外已陆续报告,鉴于近代在寄生虫学方面由于生物化学,免疫学的进展,根据实验研究工作的需要,我们参照文献报道进行了改进与简化,分离出纯净的活微丝蚴。 材料和方法 1 聚蔗糖(Ficoll-400)梯度离心分离法(长爪沙鼠腹腔液中微丝蚴分离法) 1.1 聚蔗糖溶液 Ficoll,分子量400 000 Ty-pe 400(Sigma)以生理盐水或PBS配制Ficoll溶液,使其浓度为10%。 1.2 微丝蚴的分离 取5ml 10%Ficoll溶液置10ml锥形离心管中备用。用腹腔灌洗法,从感染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发生肠梗阻一例报告
    陈昭华
    1990, 8(1):  69-69. 
    摘要 ( )   PDF (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性,42岁,安徽宿松县农民。因间歇性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时而少量便血半年。既往无血吸虫病治疗史。于1985年5月15日来我站诊治,血吸虫抗原皮试及环卵试验均阳性,环沉率5%,直肠镜检查未见息肉,入院诊断为血吸虫病性结肠炎住院。体检:体温37.9℃,消瘦,贫血貌。腹平软,未扪及包块,肝剑突下3cm,质硬无压痛,脾未及。红细胞285万,血红蛋白8g%,白细胞10200,中性78%,酸性2%,淋巴20%。入院次日,用吡喹酮总剂量120g/kg等分6d治疗。治疗第5d,大便
    精神病患者脑囊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赵庆凤,文景山,刘桂菊,王静明
    1990, 8(1):  70-70. 
    摘要 ( )   PDF (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囊虫寄生在脑实质时,可以出现痴呆及明显精神障碍,重者误诊为精神分裂症或神经官能症而延误治疗。我们对黑龙江省精神病院和哈尔滨市精神病疗养院住院患者612例,用皮内试验和酶标记抗原对流免疫电泳法进行了脑囊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对象 临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不全、癔病性精神病和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612例,其中男性372例,女性240例。年龄15~68岁,20~40岁占75.7%。以往有无肠绦虫病或皮下囊虫结节史不
    超高度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应用海群生药盐的防治效果
    封厚培,王天龙,陈世伦
    1990, 8(1):  71-71.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班氏丝虫病低、中度流行区,应用纯海群生药盐(简称药盐)防治,已取得显著效果,但在高度特别是超高度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应用药盐防治的报道较少。1983~1988年,我们在彭水县长滩乡金城村观察了单纯药盐防治班氏丝虫病的效果。 材料和方法 1 药盐的剂量 药盐由县统一加工,将海群生原粉以3‰的浓度掺拌食盐。1983年5~10月、1984年5~7月、1986年4~7月为服药盐时间。每人每日食入海群生约50mg,共13个月,海群生总量19.5g。
    上海市嘉定县消灭血吸虫病后的监测巩固工作
    叶德钊
    1990, 8(1):  72-73. 
    摘要 ( )   PDF (1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嘉定县原是血吸虫病流行较重的水网地区。经过20年的积极防治,到1979年,达到了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1980年开始,进入监测巩固阶段。监测巩固如下: 监测方法 1 近期监测 1980~1984年,从螺情、传染源和新感染三方面进行,以查漏、补遗和清理为主。 1.1 螺情监测 轮流全面查螺:对持续无螺10年或10年以上的乡,每年普查1/5村;持续无螺5~9年的乡,每年普查1/4村;持续无螺不到5年的乡,每年普查1/3村。 重点环境查螺:当年没有轮到全面查螺的村,
    各地急性血吸虫病的综合报道
    张容
    1990, 8(1):  73-74. 
    摘要 ( )   PDF (1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 江西星子县暴发急性血吸虫病的原因分析 (江西省星子县血吸虫病防治站 曹华年李奇仁 吴至省 刘世基) 星子县历年均有散在性的急性血吸虫病发生,但1987年大幅度增加,达266例,超过最高发病年份1970年的30.4%。现就1987年11月份暴发的146例的原因作简要分析。 在146例中,男性125例,女性21例;年龄4~66岁,以青少年最多,达103例(70.5%)。感染方式,捕捞鱼虾者为78.1%,戏水,洗澡为9.6%,放牧为7.5%,打湖草为2.7%,驾船为2.1%。感染地点,主要发生在15块草洲,尤以牧羊、东岸和马家湾3块草洲最多,达92例(63%)。这3块草洲位于居民点附近,人畜
    各地华支睾吸虫病调查情况的综合报道
    1990, 8(1):  75-76. 
    摘要 ( )   PDF (1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 广东潮州市华支睾吸虫病的调查 (广东省潮州市卫生防疫站 林树顺 卢秋祥) 1908年Whyte医生首次报告潮州市有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为了解本市华支睾吸虫的流行情况,本站采用10%氢氧化钠消化沉淀集卵法先后对官圹巷头、石湖、磷溪区三村,枫溪云光和长美等5乡的人群进行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调查,结果共粪检2714人,阳性者247人,其感染率为9.1%。对247例感染者的粪便进行虫卵计数克粪虫卵1000个者占88.3%1000~5000的占10.5%,5000的占1.2%,表明大多为轻度感染者。年龄5岁组来发现感染者,以40~49、50~59和60岁以上的3个年龄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5.6%(5
    沈阳市毛纺厂工人螨性皮炎的报道
    殷绥公,贝纳斯,李华山
    1990, 8(1):  76-76. 
    摘要 ( )   PDF (1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沈阳市第一毛纺织厂于1964年冬、1981、1983、1984和1986年的4~6及9月,在原毛车间和制条车间曾多次出现皮炎病例。在这些车间工作的人员多为女性,皮肤上出现红色小丘疹,分布以腰部和胸部为主,其次是上肢、肩部和臀部,下肢很少。奇痒难忍,一般持续3~4d。病例有时多达60~70人。 1986年9月初,原毛车间在病例发生1wk后,调查车间现场未发现螨类,而收集车间内和露天羊毛堆内的羊毛,在塔氏装置内分别进行烘烤(70℃左右)。结果在车间和露天羊毛堆上部的羊毛中,均未分离出螨类,而在羊毛难底部潮湿和含有大量杂
    四川南充口腔毛滴虫的调查
    张仁刚,王官德,熊万林,章德农
    1990, 8(1):  77-77. 
    摘要 ( )   PDF (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4年4月在南充市对口腔科门诊病人,用探针取齿龈基部、牙周袋、牙洞等部位的牙垢,进行生理盐水直接涂片、镜检,同时进行口腔疾病检查。 共检查556人,其中包括工人、机关人员、医务工作者、大学及小学学生、学龄前儿童。男328例,女228例。年龄5~67岁。查出口腔毛滴虫感染者45人,感染率为8%,其中与齿龈内阿米巴混合感染者,占总感染人数的80%(36/45),单纯感染者仅占20%(9/45)。在各年龄组中,年龄按0~10、11~20、21~30、31~40、41~50、51~60和60岁以上分组、各组的感染率依次为2.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