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7年 第1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7-08-30
    论著
    免疫筛选恶性疟原虫cDNA克隆
    王燕妮;谢毅;肖谷田;李明;毕惠祥;巢穗;王萍;李英杰
    1997, 15(4):  193-197. 
    摘要 ( )   PDF (3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获取恶性疟原虫 (海南株 )抗原的 c DNA克隆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 :采用 dot-EL ISA,以兔免疫血清对恶性疟原虫 c DNA表达文库约 80万个重组噬斑进行筛选 ,并用 2 0株单克隆抗体和恶性疟患者血清对强阳性克隆进行再筛选。 PCR初步鉴定 17个强阳性克隆。结果 :兔免疫血清确定了 17个强阳性克隆, 患者血清检测到 11个阳性克隆 (含 8个强阳性 ) ,11株单抗与 9个 c DNA克隆呈阳性反应。 17个强阳性克隆均能扩增出大小在 30 0 bp- 2 .5kb左右的条带。结论 :已筛选到能与抗恶性疟原虫兔血清、单克隆抗体及患者血清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 c DNA克隆。

    上海发现我国首例人体感染喉兽比翼线虫者
    瞿逢伊
    1997, 15(4):  198-200. 
    摘要 ( )   PDF (1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 1例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和哮喘的患者进行诊断。方法 :以显微镜检查痰液 ,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镜检初步确定痰中红色血样物为寄生性线虫 ,根据形态特征鉴定虫种 ,从呼吸道分泌物中检获的呈交合状态的 1对成虫 ,为喉兽比翼线虫。该病例呈现明显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和嗜酸粒细胞增多。结论 :人体感染喉兽比翼线虫为我国首次记录。
    吡喹酮治疗对血吸虫感染小鼠免疫病理变化的影响
    施光峰;徐肇玥;翁心华;傅奇;马瑾瑜;张锦生
    1997, 15(4):  201-204. 
    摘要 ( )   PDF (3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阐明吡喹酮治疗对血吸虫感染宿主免疫病理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 ,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在吡喹酮治疗后肝组织内可溶性虫卵抗原 ( SEA)及抗体水平和虫卵肉芽肿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5wk,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减虫率为 98.3% ,平均肝重量和体积均显著减小 ,治愈小鼠的肝表面结节明显减少 ,组织内沉积的虫卵已钙化 ,部分虫卵肉芽肿已呈纤维疤痕样改变 ,对照组肝内仍可见慢性和少量急性虫卵肉芽肿。治疗组肝组织内抗原水平下降 ,而其抗体水平不受影响 ,肝内虫卵肉芽肿的平均直径和面积均较对照组显著缩小 ( P<0 .0 1)。结论 :吡喹酮治疗可使肝组织内 SEA水平下降 ,从而抑制了虫卵肉芽肿的病变 ,但不能逆转已形成的虫卵肉芽肿病变。
    藐小棘隙吸虫体被超微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吴维铎;肖祥;吕大兵;汪天平;徐伏牛;陈孝龄
    1997, 15(4):  205-207. 
    摘要 ( )   PDF (1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藐小棘隙吸虫体被的超微形态学特征。方法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犬体内藐小棘隙吸虫成虫的体表结构。结果 :该吸虫体被除头冠、腹吸盘和虫体亚末端外 ,均具有体棘 ,其以螺旋式规律排列成行 ,其间距由前向后逐渐增宽 ,但体棘大小基本不变。感觉乳突有 3种 ,其一是带触毛的扣状乳突 ;另两种不具触毛 ,为无触毛扣状乳突和丘状乳突 ,前者数量最多 ,分布最广。虫体表面不平坦 ,呈一定规律的凹凸状,不同部位具不同的体表结构。结论 :该虫体被超微结构是长期适应肠道内寄生而逐渐进化的结果 ,与肠道内寄生生活相适应 ,其特征在分类学上有一定意义。
    口服蒿甲醚降低洲坝垸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感染血吸虫的效果
    田子英;肖树华;肖俊文;刘德山;周应彩;郑江;陈名刚;屈贵顺;张小云;姚孝明;张献忠;张德林;黄阁贤
    1997, 15(4):  208-211. 
    摘要 ( )   PDF (1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洲垸型血吸虫病流行区 ,于传播季节观察经常接触疫水人群口服蒿甲醚预防感染血吸虫的效果。方法 :选择 5岁 - 60岁的村民 789人 ,随机配对分为蒿甲醚组 ( 395人 )和对照组 ( 394人 )。预防前 1个月 ,两组人群粪检 ,其血吸虫感染率各为 2 9.5%和 2 9.2 % ,随即用吡喹酮治疗 ,虫卵阳性者 1次顿服 50 mg/ kg,虫卵阴性者顿服 4 0 mg/ kg。蒿甲醚组人群于 6月上旬接触疫水半个月后口服第 1剂蒿甲醚6mg/ kg,以后每半个月服药 1次 ,共计 9次。对照组人群在上述时间内服安慰剂。两组人群于末次服药后 1个月作粪检 ,评价预防效果。结果 :蒿甲醚组和对照组完成 9次服药和作粪检的分别为 2 90人和 30 5人 ,虫卵阳性率则各为 1.7%和 2 6.9% ,两者间的差别具有显著意义。结论 :在洲垸型血吸虫病流行区 ,口服蒿甲醚可保护人群 ,防止重复感染 ,降低人群的血吸虫感染率。
    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用蒿甲醚预防感染日本血吸虫的现场研究
    徐明生;肖树华;宋王寥;陶承国;夏长根;汪昊;陈名刚;郑江;卜存和;胡福延;欧能;章新升
    1997, 15(4):  212-215. 
    摘要 ( )   PDF (2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用蒿甲醚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方法 :1996年4— 11月, 选择安徽省贵池市唐田乡 2个村为试点 ,选择 6岁— 65岁村民随机配对分为蒿甲醚组和对照组。在服蒿甲醚前 2 0 d,经粪检查病 ,并服单剂吡喹酮 4 0 mg/kg— 50 mg/kg治疗。于 5月下旬口服第 1剂蒿甲醚 6mg/kg, 以后每半个月服 1次 ,共 10次 ,对照组口服相同剂型的安慰剂。结果 :口服蒿甲醚 4 33例粪检全部阴性,无急性血吸虫病发生 ;对照组 4 52人的粪检感染率为8.9% ,并发生 1例急性血吸虫病。口服蒿甲醚对肝、肾功能、网织红细胞和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在整个传播季节每半个月口服 1次蒿甲醚6 mg/kg, 对湖沼型重度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为制定防治湖区血吸虫病策略提供一种新的措施。
    我国与日本山梨不同地域品系日本血吸虫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谢觅;何毅勋;裘丽姝;陈伟
    1997, 15(4):  216-219. 
    摘要 ( )   PDF (2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各地日本血吸虫的特性 ,将其与日本山梨的日本血吸虫进行了虫体 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RFLP)的分析和比较。方法 :以 p SM889为探针 ,与我国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台湾和日本山梨的日本血吸虫雄虫 DNA进行杂交。结果 :经限制性内切酶 Eco RI酶切的我国 7地日本血吸虫 DNA与探针杂交的图谱显示弱杂交带数目呈现差异 ,而其 4条强杂交带数目则相同。但是,台湾及日本山梨的日本血吸虫 DNA杂交图谱不仅弱杂交带数目呈现差异 ,而且强杂交带数目亦有不同 ;前者的强杂交带数目为 3条 ,后者则为 5条。结论 :我国与日本山梨不同地区的日本血吸虫核基因组存在着遗传变异, 台湾省的日本血吸虫的遗传变异程度远较其他省份的更为显著。
    病例报道
    湖北省荆门市黑热病一例报告
    王强
    1997, 15(4):  219-219. 
    摘要 ( )   PDF (1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诊断脑囊虫病的应用价值
    张星虎;裘明德;赵海龙
    1997, 15(4):  220-223. 
    摘要 ( )   PDF (1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诊断脑囊虫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 ELISA测定 282例初次CT平扫疑为脑囊虫病患者的血清囊虫抗体。所有病例均经强化 CT及 (或 ) MR、CSF分析、外科手术及实验性抗囊虫治疗作进一步诊断。其中 2 7例同时测定 CSF抗体。确诊为脑囊虫病者于服用阿苯达唑 1疗程后 ,或手术后 1个月复查血清抗体。结果 :2 82例中 ,确诊为脑囊虫病者 89例 ( 31.6% )。血清 EL ISA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 89.1%69.7%。CSF- EL ISA的特异性为所测的 8例均为阴性 ,敏感性为 4 0 %。抗囊虫治疗后血清 EL ISA阳性 12例 ,手术后阳性 1例。囊虫的不同发育时期、部位及其数量可影响血清 EL ISA的阳性率及强度。CSF 细胞学变化与CSF-ELISA 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等级相关检, r= 0. 724, P < 0. 01)。结论: 血清ELISA 是脑囊虫病诊断的一个有价值的补充手段。在囊虫病流行区, 该法可作为筛选工具。CT、MR 结合ELISA可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试验性药物治疗具有诊断及治疗双重价值。
    顺式氯氰菊酯对嗜人按蚊和斯氏按蚊幼虫蛋白含量、蛋白酶和羧酸酯活性的影响
    李凤舞;朱莹;陈佩惠;刘尔翔
    1997, 15(4):  224-227. 
    摘要 ( )   PDF (1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杀虫剂顺式氯氰菊酯 (奋斗呐 )灭蚊作用机理。方法 :分别用 0 .697nmol/ L、1.393nmol/ L奋斗呐处理嗜人按蚊和斯氏按蚊 3龄幼虫 ,待生长至 4龄 ,测定其蛋白质含量及蛋白酶和羧酸酯酶活力。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用药组幼虫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 ,蛋白酶与羧酸酯酶活力显著降低 ,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P<0 .0 1)。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奋斗呐对蚊幼虫蛋白质含量及蛋白酶和羧酸酯酶活性均有显著的影响。
    病例报道
    短期服用大剂量氯喹出现视网膜出血一例报告
    汤润生;彭永平
    1997, 15(4):  227-227. 
    摘要 ( )   PDF (1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附件棘隙吸虫与4种鱼源性吸虫混合感染的调查
    程由註;许国防;郭忠福;冯珍海;许贤让;郑国斌;曾海勇;方彦炎;林金祥
    1997, 15(4):  228-232. 
    摘要 ( )   PDF (2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福建棘隙吸虫等多种吸虫混合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法或水洗过筛沉淀法粪检 ,对吸虫卵阳性人群和终宿主动物分别作驱虫与解剖观察 ,对鱼类宿主取鱼鳃和鱼肉等组织 ,镜检囊蚴。结果 :查出福建棘隙吸虫 ( Echinochasmus fujianensis)、华支睾吸虫 ( Clonorchissinensis)、日本棘隙吸虫 ( Echinochasmus japonicus)、钩棘单睾吸虫 ( H ap lorchis pumilio)和台湾棘带吸虫 ( Centrocestus taiwanense)等 5种 ;人群感染率为 4 .6% ( 81/ 1774 ) ,有 33.7%感染者同时感染 2种或 3种吸虫 ,第二中间宿主为麦穗鱼等 11种 ,感染率为 4 9.1% ( 169/ 34 4 ) ;不同吸虫囊蚴寄生鱼体部位不同 ;保虫宿主为狗、猫和 2种鼠类等 4种 ;混合感染率为 53.5% ( 2 3/ 4 3)。结论 :当地为兽主人次的鱼源性 5种吸虫混合感染区 ,人体自然感染钩棘单睾吸虫系首次报告。
    病例报道
    湖北省钟祥市黑热病一例报告
    陈宗勋;王晓峰
    1997, 15(4):  232-232. 
    摘要 ( )   PDF (1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报道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抗原MSA1第二区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李明;谢毅;李英杰;任大明;毕惠祥
    1997, 15(4):  233-237. 
    摘要 ( )   PDF (3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抗原 MSA1- R2 ,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 :将 MSA1- R2基因重组于 p WR4 50 I半乳糖苷酶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中 ,转化大肠杆菌 ,酶切鉴定重组克隆。用 IPTG诱导 MSA1- R2融合蛋白的表达 ,对表达产物进行 SDS- PAGE、β-半乳糖苷酶活性、dot- 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 35%— 4 0 % ,相对分子量为 70 k Da,与半乳糖苷酶 - MSA1R2融合蛋白的理论分子量相符。IPTG诱导 4 h后 ,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可增高 10倍— 14倍 ,用 dot- ELISA和 Western- blot均证实表达产物具有恶性疟原虫抗原表位。结论 :p WR4 50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可以高效表达具有免疫学活性的疟原虫蛋白。
    病例报道
    输血性间日疟9例报告
    钟利树;邹玉芬;周玉梅
    1997, 15(4):  237-237. 
    摘要 ( )   PDF (1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报道
    紫外线减毒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小鼠的细胞免疫应答和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
    吕芳丽;石佑恩;李雍龙;韩家俊;吴少廷
    1997, 15(4):  238-242. 
    摘要 ( )   PDF (3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细胞免疫在血吸虫疫苗保护性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用紫外线减毒日本血吸虫尾蚴 300±5条免疫小鼠及日本血吸虫尾蚴 25±3条感染小鼠。于第 2wk、4wk、8wk和 12wk分别用血吸虫成虫抗原(SWAP)、虫卵抗原 (SEA)及丝裂原(ConA或LPS)体外刺激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Mφ),观察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及 Mφ产生 IL- 1和脾细胞产生 IL- 2的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 :两组鼠的脾细胞于免疫或感染后2wk- 8wk经 SWAP或 SEA刺激 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显著增强,第12wk呈现明显抑制;免疫组的Mφ和脾细胞经SWAP或SEA 刺激于接种后第4wk IL-1 和IL-2 活性均显著增高, 感染组的Mφ和脾细胞经SWAP 刺激IL-1 于第8wk-12wk活性增高、IL-2 于第12wk 活性增高。结论: 提示减毒尾蚴免疫接种能较早地激活T 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产生, 在血吸虫保护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简报
    调查供血员血清感染弓形虫的情况
    胡莲
    1997, 15(4):  242-242. 
    摘要 ( )   PDF (1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收集了200 份供血员血清分别作弓形虫血清抗体调查。旨了解供血员中是否存在弓形虫感染,以防止血源性弓形虫感染的发生, 现报告如下。
    实验报道
    茶树籽对钉螺软体体表的影响
    王根法;沈炳贵;王洁;宋庚明
    1997, 15(4):  243-245. 
    摘要 ( )   PDF (3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钉螺体表经茶树籽浸液作用后的损害状况。方法 :应用扫描电镜比较观察正常钉螺与感染钉螺受茶树籽作用后的体表病损。结果 :浸渍过茶树籽的钉螺头部体表出现大块组织脱落缺损及变形,足部体表增厚 ,出现皱褶变化和大量细胞浸润 ,外套膜前端边缘变粗糙 ,皱褶间有缺损及细胞浸润 ,整个边缘比正常的肿大 ,复盖肝脏部位的内脏囊外形由于较深陷的沟回出现 ,可见凹凸相间的皱褶。结论 :茶树籽浸液能损伤钉螺软体体表结构。
    病例报道
    浙江省脑囊虫病四例报道
    朱道韫;徐倍倍;赵佩玲;刘群;朱奕;徐文成
    1997, 15(4):  245-245. 
    摘要 ( )   PDF (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流行病学调查
    黔、川、浙选点调查农村土壤蛔虫卵及其他寄生虫的污染情况(英文)
    许隆祺;铃木了司;蒋则孝;冯正;陈溥林;周长海;诸宪祖;丁小鸣;陈和健;郭明璋;卢平
    1997, 15(4):  246-250. 
    摘要 ( )   PDF (2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进一步了解中国长江以南农户蛔虫卵污染情况。方法 :选择 3个试点县 ,贵州省都匀、四川省南川和浙江省余姚农户各 2 0户 ,每户查家庭内外共 7处 ,及中、小学各 1所和菜场、肉场各 2处。虫卵用5 % Na OH分离 ,用饱和硫酸镁离心漂浮后镜检。结果 :以贵州省都匀农户的土壤标本蛔虫卵数最多 (1 6 2 2.5 /1 0 g) ,四川南川次之 (1 0 99.2 /1 0 g) ,浙江余姚最少 (2 49.0 /1 0 g)。农户的 7处中以厕所土壤污染最严重 ,占蛔虫卵总数的 6 4.3% ,依次为牲畜棚 (9.3% )、庭院 (7.3% )、厨房 (7.2 % )、门槛 (6 .5 % )、客堂 (3.1 % )和卧室 (2 .2 % )。此外尚见鞭虫卵、肝毛细线虫卵、犬弓蛔虫卵、类圆线虫卵、微小膜壳绦虫卵、蛲虫卵、贾第虫包囊和艾美尔球虫卵囊等。结论 :结果表明所查地区农村土壤受蛔虫卵等污染严重。
    论著摘要
    日本血吸虫cDNA文库的免疫筛选和融合蛋白的表达
    沈定文;詹希美;刘启文
    1997, 15(4):  251-252. 
    摘要 ( )   PDF (2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吸虫感染后的免疫机制为疫苗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从基因文库中筛选编码诱导血吸虫保护性免疫力的抗原克隆是血吸虫分子疫苗研究非常关键步骤之一[1—3 ]。本文用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 IRS) 探针来筛选日本血吸虫cDNA 文库, 并鉴定融合蛋白的性质, 为血吸虫分子疫苗的研制打下基础。
    简报
    深圳市白芒地区11例疟疾浅析
    林照亮
    1997, 15(4):  252-252. 
    摘要 ( )   PDF (1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芒位于深圳特区西北部山区, 有5 个自然村和一些外资厂矿, 面积20 km2, 人口5 300 人, 区内多山坳, 大部分地方是新开垦的石场和种养场。80年代初、中期深圳某些地方已出现过本病的暴发流行[1 ] , 均未波及该区。近年来随着该区的开发, 外来人口骤增, 疟疾病例日增。从1993 年12 月起, 我院对来自白芒的发热病人, 实行采血查找疟原虫的办法, 发现病例及时诊断根治, 并配合积极预防灭蚊,取得一定成效, 现将1993 年12 月至1995 年11 月两年时间里的111 例疟疾患者进行分析。
    期刊研讨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8期学术论文计量分析
    雷菠;吴琪俊
    1997, 15(4):  253-255. 
    摘要 ( )   PDF (1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以下简称“该刊”) 是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医学学术刊物, 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作为传递医学寄生虫学的重要媒介, 是广大专业人员学术交流的论坛。作者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该刊28 期共1 065 篇学术论文的原始文献(原文) 及引证论文(引文) 进行统计分析, 按虫种分类, 以期反映出在虫种方面的研究重点, 根据研究方法分类, 以获得目前研究方法的现状及水平。杂志中的消息未列入统计。通过统计期刊信息量指数(期刊发文数/期总页数) , 以反映该刊的信息量。
    简报
    深圳市宝安地区传疟主要媒介的调查
    李永扬;郭星安
    1997, 15(4):  255-255. 
    摘要 ( )   PDF (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摸清我区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 探索灭疟后期经济开发区的疟疾流行特点为制定灭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从1992 年开始连续5 年对传疟主要媒介进行调查。
    病例报道
    蜱叮咬13例报告
    陈国富;颜美秋
    1997, 15(4):  255-255. 
    摘要 ( )   PDF (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