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2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9-06-30
    论著
    日本血吸虫TPI DNA疫苗基因密码子优化增强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鲁飞;朱荫昌;戴洋;王晓婷;唐建霞;张纯
    2009, 27(3):  1-194. 
    摘要 ( )   PDF (2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TPI基因)密码子优化后的DNA疫苗增强免疫保护作用的效果。 方法  6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均分为A(pcDNA3.1空质粒对照组)、B(pcDNA3.1-TPI组)、C (pcDNA3.1-TPI-mHSP70组)、D(pcDNA3.1-TPI.opt组)、E(pcDNA3.1-TPI.opt-mHSP70组)等5组。每鼠肌肉注射相应的纯化质粒DNA 100 μg,每隔3周免疫1次,共3次。末次免疫后4周,每鼠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1)条,42 d后剖杀,计数成虫及肝脏虫卵数。首次免疫前2 d及感染前2 d经尾静脉采血,检测IgG及IgG1、IgG2a的水平。攻击感染前2 d取脾脏,制备单个脾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IL-4、IL-5、γ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水平。 结果  B、C、D、E组小鼠血清均检测到特异性IgG及IgG2a与IgG1抗体,IgG2a/IgG1的比值分别为1.73、2.06、2.44、3.09。D、E组的IL-2、IFN-γ、TNF含量较B、C组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D、E组减虫率分别为36.03%、39.03%,减卵率分别为41.71%、46.85%,均显著高于B、C组(P<0.01)。 结论 TPI基因密码子优化后的DNA疫苗相对于未优化TPI DNA疫苗能诱导小鼠产生较高的免疫保护作用,且诱导宿主产生较强的,及以Th1为主的免疫应答。
    肝片吸虫组织蛋白酶L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免疫原性分析
    李晓娟;闻晓波;冉旭华;李树东;王春仁;朴范泽
    2009, 27(3):  2-199. 
    摘要 ( )   PDF (3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克隆和表达肝片吸虫组织蛋白酶 L 基因(FhCL),分析其免疫原性。 方法 根据GenBank公布的FhC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肝片吸虫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FhCL基因编码序列,PCR产物经TA克隆,通过EcoRⅠ、HindⅢ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获得重组质粒pMD18-T/FhCL,并将其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经PCR,以及BamHⅠ、HindⅢ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0a(+)-FhCL,转化大肠埃希菌(E. coli)BL21(DE3)pLysS,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并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FhCL,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以及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该重组蛋白对感染肝片吸虫的山羊血清及免疫的SD大鼠血清的免疫反应性。结果 PCR和BamHⅠ、HindⅢ双酶切均可见约1 000 bp的条带,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T30a(+)-FhCL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Mr 42 000(含6个组氨酸标签),与目的蛋白相符,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纯化的重组蛋白FhCL可被感染肝片吸虫的山羊血清和免疫的SD大鼠血清识别,在目的条带Mr 42 000处见单一特异性条带,而阴性对照血清则无反应带。 结论 克隆及表达了肝片吸虫组织蛋白酶 L 编码基因,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复频高强度聚焦超声对离体细粒棘球蚴囊壁超微结构的影响
    刘婧;王炜;;景涛;;包根书;王欣
    2009, 27(3):  3-205. 
    摘要 ( )   PDF (4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别用单频和多频聚焦超声体外照射细粒棘球蚴包囊, 观察对其囊壁的损伤情况。 方法 用羊肝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接种小鼠, 1年后处死, 自腹腔取出包囊, 选择直径约2 cm的包囊40只随机均分4组。对照组剪破包囊壁, 用3%戊二醛固定并立即冷藏。实验A组包囊用2号单频换能器(4 W)照射, 实验B组用2及3号双频换能器(功率分别为4和5 W)同时照射, 实验C组用1、2及3号3频换能器(功率分别为4、4及5 W )同时照射。各组均照射 1 min, 然后立即用3%戊二醛固定并冷藏。用肉眼、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其变化。 结果 肉眼见实验组囊壁变厚, 颜色浑浊。透射电镜观察显示, 随超声频数增加囊壁结构被破坏程度加重, 角皮层纤维增粗、紊乱, 生发层细胞核肿胀破裂, 线粒体明显受损, 微绒毛变短, 断裂或消失。部分区域仅剩细胞碎片和破裂的细胞核。扫描电镜观察显示, 随超声频数增加, 囊壁内外表面被破坏程度加重, 最终正常结构被完全破坏。 结论 在体外, 复频高强度聚焦超声对小鼠细粒棘球蚴囊壁损伤明显, 其损伤程度随超声频数的增加而加重。
    恶性疟原虫红内期不同发育阶段PfRON4基因转录水平分析
    曹俊;;金子修;高琪;周华云;夏超明;诸葛洪祥;坪井敬文;鸟居本美
    2009, 27(3):  4-209. 
    摘要 ( )   PDF (2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恶性疟原虫棒状体颈部蛋白4基因(PfRON4)在红内期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水平。 方法 用山梨醇结合等渗细胞分离液(Percoll)对实验室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进行均一化处理, 收集间隔为6 h不同发育阶段的疟原虫, 提取RNA。根据PfRON4基因及相关基因(PfAMA1和PfRhopH2)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 构建标准质粒并制作标准曲线, 对PfRON4及相关基因的mRNA进行定量检测分析。 结果 纯化并同步后的疟原虫生长发育较为同步均一, 用于定量分析的标准曲线相关性较好, PfRON4、PfAMA1和PfRhopH2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1.00、-0.98和-0.98。产物熔解曲线分析结果均显示为单一波峰。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在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发育过程中, PfRON4基因的转录水平在裂殖子入侵红细胞后36~40 h(即成熟裂殖体阶段)达到高峰。 结论 恶性疟原虫PfRON4基因在成熟裂殖体阶段高表达。
    东方巴贝虫cDNA文库的构建与免疫学筛选
    刘琴;;周丹娜;周艳琴;张颖;贺兰;姚宝安;赵俊龙;
    2009, 27(3):  5-214. 
    摘要 ( )   PDF (2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东方巴贝虫(Babesia orientalis)cDNA文库, 从中筛选免疫学阳性的克隆。 方法 用东方巴贝虫感染牛, 提纯红细胞内虫体的总RNA, 反转录合成cDNA, PCR扩增后将其连接于噬菌体载体(λTriplEx2), 通过体外包装, 建成东方巴贝虫cDNA文库, 并进行扩增。用兔抗东方巴贝虫的血清筛选cDNA文库, 阳性克隆经大肠埃希菌BM25.8自身环化酶将噬菌体重组子λTriplEx2转化为相应的质粒重组子pTriplEx2, PCR鉴定插入片段大小, 并测序, 用Blast对测序结果进行同源性分析, 并对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结构和功能的预测。 结果 未扩增文库的滴度为2.0×106 pfu/ml, 重组率为98.8%, 文库插入片段大小为500~3 000 bp, 扩增后的滴度为5.8×108 pfu/ml。从东方巴贝虫cDNA文库中筛选得到3个阳性克隆B04、B05和B41, 插入片段大小分别约为1 300、1 000和2 400 bp, 3个片段均包含开放阅读框, 分别与多种原虫的核动蛋白、功能未知的假定蛋白和热激蛋白70具有较高的同源性。B04、B05和B41分别编码310、192和647个氨基酸, 相对分子质量(Mr)分别约为34 000、21 000和70 700。 结论 构建了较高质量的东方巴贝虫cDNA文库, 并发现3个东方巴贝虫阳性克隆。
    三苯双脒、青蒿琥酯和吡喹酮治疗感染华支睾吸虫金色仓鼠的疗效观察
    薛剑;徐莉莉;强慧琴;张永年;肖树华
    2009, 27(3):  6-218. 
    摘要 ( )   PDF (1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三苯双脒、青蒿琥酯和吡喹酮对感染华支睾吸虫金色仓鼠的疗效。 方法 93只仓鼠各感染30个华支睾吸虫囊蚴, 分组后灌胃顿服给药治疗, 观察各组疗效。① 31只感染仓鼠中, 20只于感染后14 d随机均分为4组, 分别为青蒿琥酯300 mg/kg组、三苯双脒100 mg/kg和200 mg/kg组、吡喹酮200 mg/kg组, 观察药物对华支睾吸虫童虫的作用;另6只于感染后24 d随机均分为2组, 分别为三苯双脒200 mg/kg组和青蒿琥酯300 mg/kg组;余5只作对照组。② 22只仓鼠于感染后28 d随机分成5组(每组4~5只), 分别为三苯双脒25 mg/kg和50 mg/kg组、青蒿琥酯25 mg/kg组、吡喹酮50 mg/kg组, 以及对照组。③ 40只仓鼠于感染后28 d随机分成8组(每组4~6只), 分别为三苯双脒50 mg/kg、100 mg/kg和200 mg/kg组, 青蒿琥酯100 mg/kg和200 mg/kg组, 吡喹酮100 mg/kg和200 mg/kg组, 以及对照组。各组受治鼠于治疗后2周剖杀, 收集胆道系统内的残留华支睾吸虫, 计算各组的平均虫数和减虫率。 结果 仓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后14 d, 三苯双脒100 mg/kg和200 mg/kg组, 以及吡喹酮200 mg/kg组的平均虫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减虫率分别为90.6%、85.9%和71.9%;青蒿琥酯300 mg/kg组平均虫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24 d, 童虫已发育为成虫, 三苯双脒200 mg/kg组平均虫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减虫率为89.8%;青蒿琥酯300 mg/kg组的减虫率为100%。感染后28 d, 三苯双脒25 mg/kg组平均虫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减虫率为71.8%, 剂量增至100 mg/kg时, 减虫率为100%;青蒿琥酯25 mg/kg和100 mg/kg组的减虫率分别为20.0%和56.4%, 剂量增至200 mg/kg时, 减虫率为98.5%, 其平均虫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吡喹酮100 mg/kg和200 mg/kg组的减虫率分别为78.9%和83.5%, 其平均虫数均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三苯双脒和吡喹酮对感染华支睾吸虫童虫和成虫的仓鼠均有较好的疗效, 青蒿琥酯仅对成虫有效。
    实验研究
    微小隐孢子虫感染犬肾细胞模型的建立及生长发育过程的研究
    陈甫;;黄克和
    2009, 27(3):  7-222. 
    摘要 ( )   PDF (2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微小隐孢子虫体外感染犬肾细胞(MDCK细胞)模型, 并观察其生长发育过程。 方法 利用MDCK细胞为隐孢子虫感染对象, 优化隐孢子虫感染MDCK细胞的培养条件, 观察隐孢子虫在MDCK细胞中的生长发育过程。将体外感染48 h的细胞培养上清接种小鼠, 观察其感染情况。 结果 在含有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 用1×105隐孢子虫卵囊感染2.0×105个MDCK细胞, 培养12 h为最佳培养条件。在感染后72 h内, 隐孢子虫出现连续发育阶段, 包括脱囊、子孢子、裂殖子、裂殖体、滋养体、配子体、合子、薄壁卵囊和厚壁卵囊, 在60~72 h内形成卵囊;用感染48 h的细胞培养上清接种于免疫抑制小鼠, 10 d后有隐孢子虫卵囊排出。 结论 建立了能稳定用于微小隐孢子虫体外感染的MDCK细胞模型, 观察到隐孢子虫的生长发育全过程。
    应用磁分离酶联免疫技术检测抗日本血吸虫虫卵抗体
    黄进;刘振世;;姚蓝;董素娟;何其林;熊涛;魏兰英;方正明;姜昌富
    2009, 27(3):  8-226. 
    摘要 ( )   PDF (2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虫卵抗体的磁微粒分离酶联免疫法(MPAIA)。方法 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j-SEA)为检测抗原, 标记羊抗FITC抗体的磁微粒为固相载体, 碱性磷酸酶(ALP)标记羊抗人免疫球蛋白G(IgG)作为酶标二抗, 以单磷酸酚酞溶液为底物, 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虫卵特异性抗体。 结果 用磁微粒分离酶联免疫法检测日本血吸虫虫卵抗体, 阳性检出率为96.7%(116/120), 与旋毛虫、并殖吸虫、嚢尾蚴等其他寄生蠕虫抗体无交叉反应现象, 检测试剂4 ℃可保存12个月。灵敏度参考品的灵敏度为1 ∶ 1 600, 精密度参考品的精密度(CV)<10%。 结论 磁微粒分离酶联免疫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技术先进, 试剂保存时间长等特点。
    人包皮成纤维细胞和人子宫颈癌细胞体外培养弓形虫速殖子
    吴亮;章秋霞;李婷婷;陈盛霞;曹建平
    2009, 27(3):  9-231. 
    摘要 ( )   PDF (2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弓形虫RH株速殖子在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uman foreskin fibroblast, HFF)和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的感染和细胞内增殖情况。 方法 分别于含一盖玻片的细胞培养皿(35 mm)内培养HFF细胞和HeLa细胞。待形成单细胞层后各加入经3 μm滤膜纯化的弓形虫RH株速殖子共培养, 分别于0.5、1、2、4、8、12、24、36、48、72和96 h取出盖玻片, 经吉氏染色镜下观察速殖子在两种细胞内的增殖情况。 结果 与HFF细胞共培养4 h后, 速殖子即可侵入HFF细胞, 1个细胞内可见数十个速殖子;24 h可见明显的假包囊, 72 h细胞被胀破。而与HeLa细胞共培养8 h后速殖子才侵入细胞, 每个细胞内可见3~5个速殖子, 48 h形成假包囊, 96 h大部分细胞被胀破。 结论 弓形虫RH株速殖子可在HFF细胞和HeLa细胞内增殖, 在HFF细胞内的增殖速度快于HeLa细胞。
    两种瑞利绦虫形态发育的比较研究
    穆莉;李海云;阎宝佐
    2009, 27(3):  10-236. 
    摘要 ( )   PDF (3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寄生于家鸡小肠的棘盘瑞利绦虫和四角瑞利绦虫的形态特征及发育过程。方法 采集寄生于鸡消化道内的两种鸡瑞利绦虫, 分别切取两种绦虫的新鲜头节片段3~5个, 经漂洗、固定、干燥、离子溅射喷金后, 扫描电镜观察拍照。分别取自来水中自然伸展后的两种绦虫数条, 取其不同发育片段, 按照常规方法制备连续石蜡切片、经伊红-苏木素(HE)染色、树胶封固后, 光学显微镜观察拍照。分别取自来水中自然伸展后的两种绦虫的完整虫体数条, 置于两块玻璃板间加重物压片, 经染色、脱水、透明、树胶封固后, 光学显微镜观察拍照。 结果 两种绦虫的成虫均由链体构成, 成节中均各含一套雌、雄生殖器官, 生殖孔均为单侧开口, 睾丸均分布在卵巢两侧及卵黄腺后部。不同之处, 棘盘瑞利绦虫链体较短, 头节及吸盘均呈圆形, 其颈部较短、不明显;卵巢呈叶状分支, 卵黄腺呈肾形, 孕节中散布有大量嗜酸性颗粒及细小折光性物质, 卵囊周围无明显界线, 其内仅含1个虫卵。四角瑞利绦虫链体相对较长, 头节及吸盘均呈椭圆形, 颈部尤为细长;卵巢呈花朵样分瓣, 卵黄腺呈豆状, 卵囊周围有明显的囊壁, 卵囊内含有4~12个数目不等的虫卵及大量成团的细小折光性颗粒。发育过程均为雄性生殖器官先发育成熟, 雌性后发育成熟, 当两者均发育成熟并完成受精后, 开始形成孕节, 孕节中卵囊形成方式也基本相同。 结论 两种绦虫的形态及发育存在相似之处。
    现场研究
    新疆库尔勒市哈满沟煤矿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现况调查
    伊斯拉音·乌斯曼;顾灯安;左新平;兰勤娴;周晓俊;童苏祥;李雄;张仪;茹孜古丽·朱马洪;陈伟;赵文清;李建发;尹艳菊
    2009, 27(3):  11-240. 
    摘要 ( )   PDF (2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新疆库尔勒市塔什店镇哈满沟煤矿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现况。 方法 2008年6月采用回顾性调查与现况调查相结合, 对哈满沟矿区所有居民进行逐户入室调查。内容包括既往有无疑似内脏利什曼病病史, 部分居民进行利什曼素皮内试验, 并对15岁以下儿童皮内试验阴性者进行体检(肝、脾触诊)和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 具备内脏利什曼病症状和体征、试条阳性者进行骨髓穿刺, 镜检是否感染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在居民点及附近野外捕集白蛉, 解剖鉴定白蛉, 并检查前鞭毛体有无自然感染。 结果 接受利什曼素皮内试验185人, 阳性39例, 阳性率为21.1%(39/185)。在当地居住不足6年的成年人和在当地出生的5岁以下儿童共45人, 均为阴性;在当地居住6年以上者阳性率为27.9%(39/140)。15岁以下儿童皮内试验阴性者(81人)接受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 阳性1例, 经骨髓穿刺镜检见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 确诊为内脏利什曼病。捕获的12只白蛉, 经剖检鉴定为亚历山大白蛉(Phlebotomus alexandri), 其中1只雌蛉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阳性。 结论 哈满沟矿区为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
    洱海周边地带社鼠体表寄生虫的多样性调查
    董文鸽;郭宪国;门兴元;钱体军;吴滇
    2009, 27(3):  12-244. 
    摘要 ( )   PDF (1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云南省洱海周边地带社鼠体表寄生虫的多样性。 方法 2003年8月~2004年8月, 选取洱海周边的不同地理方位的12个野外调查点, 用鼠笼加食饵诱捕小兽, 每天晨检捕获情况并更换诱饵。根据体型、大小、颜色, 以及体长、耳长和后足长等测量指标鉴定小兽。收集小兽体表寄生虫, 进行分类和鉴定。用染虫率和虫指数反映体表寄生虫的流行和密度状况, 用统计分析中的非参数检验中的U检验分析雌雄小兽宿主间寄生虫数量(丰富度)差异, 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体表寄生虫物种数及其数量与宿主身体参数的关系。 结果 捕获89只社鼠, 其中70只有体表寄生虫, 侵染率为79%。采集到体表寄生虫51种, 包括31种恙螨、13种革螨、4种蚤及3种吸虱。攸氏无前恙螨为优势恙螨种, 占恙螨总数的66.2%(710/1 072);土尔克厉螨为优势革螨种, 占革螨总数的38.5%(396/1 029);绒鼠怪蚤为优势蚤种, 占蚤总数的42.9%(9/21);太平洋甲胁虱为优势吸虱种, 占吸虱总数的80.1%(217/271)。U检验表明, 体表寄生虫、恙螨、吸虱、蚤类和革螨的数量和物种数在雌雄宿主体表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 体表寄生虫、恙螨、吸虱、蚤类和革螨的数量与宿主身体参数(体重)之间无相关性。 结论 社鼠的体表寄生虫多样性高, 主要为恙螨、革螨、蚤和吸虱。
    临床研究
    78例脑寄生虫病病例分析
    王淑梅;;杨飞飞;黄玉仙;施光峰;翁心华
    2009, 27(3):  13-248. 
    摘要 ( )   PDF (2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近几年来脑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脑寄生虫病78例。 结果  脑寄生虫病78例中, 男性52例, 女性26例, 平均年龄为(34.5±11.4)岁, 有食生肉史者占32.1%(25/78);脑囊尾蚴病占78.2%(61/78), 脑裂头蚴病占15.4%(12/78), 脑并殖吸虫病占3.8%(3/78), 脑弓形虫病占2.6%(2/78)。临床表现依次为癫痫、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及听力下降、面瘫、智能障碍等。其中内科保守治疗有效54例(69.2%), 内、外科联合治疗9例, 有效的7例。78例中42例首次就诊诊断为脑寄生虫病, 误诊率达46.1% (36/78)。 结论  脑寄生虫病的发病率与食生肉史有一定相关性, 临床上易误诊, 内、外科联合治疗效果较好。
    专家论坛
    人裂头蚴病和无头蚴病:Ⅱ. 病理学、临床、流行病学及控制的过去和现在
    裘明华;裘明德;
    2009, 27(3):  14-260. 
    摘要 ( )   PDF (4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系“人裂头蚴病和无头蚴病:Ⅰ. 病原学的过去和现在”一文的后续。综述两病的病理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流行病学、控制和预防的研究进展。
    综述
    分子标记技术在寄生虫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张晨昊;杨毅梅
    2009, 27(3):  15-266. 
    摘要 ( )   PDF (2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寄生虫在生物学上有差异的亚种和株具有不同的致病性, 其分类学对于寄生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防治等方面具有实际意义。DNA分子标记是以生物大分子的多态性为基础的遗传标记, 具备多态性高、无基因多效性、能够明确辨别等位基因等优点。本文综述第1代(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等)、第2代(微卫星锚定PCR、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等)和第3代(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子标记技术在寄生虫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气候变暖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及相关研究技术的应用
    褚秀娟综述;郭家钢审校
    2009, 27(3):  16-271. 
    摘要 ( )   PDF (2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 钉螺的分布与血吸虫病的分布一致。温度是钉螺孳生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研究气候变暖对钉螺的孳生和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气候变暖对钉螺的生长繁殖和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 以及相关研究技术作一综述。
    寄生虫感染对人体会有有利的一面吗?
    尹卫东;杨亦青;张进顺
    2009, 27(3):  17-279. 
    摘要 ( )   PDF (2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寄生虫感染可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但最新研究表明寄生虫感染对人体有有利的一面, 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炎症性肠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等的发生, 而且对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 以及寻求更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另外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 在细胞信号转导、功能基因组学和药物筛选等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细粒棘球蚴病传播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杨诗杰综述;伍卫平审校
    2009, 27(3):  18-285. 
    摘要 ( )   PDF (2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疾病动力学模型可定量描述疾病发展变化的过程和传播规律, 预测疾病发生的状态, 评估各种控制措施的效果, 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细粒棘球蚴病传播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发展情况, 并就其应用进行讨论。
    信息报道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6-2008年文献计量学分析
    杨频;戴菁;高石;盛慧锋
    2009, 27(3):  19-290. 
    摘要 ( )   PDF (1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对《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6-2008年发表的论文及引用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该刊3年共载文431篇, 主要载文类型为论著(31.8%)和实验研究(17.6%)。作者群的分布主要来自高等院校(53.8%)和疾病防治机构(34.1%)。平均基金论文比为71.5%。刊载论文的引文率为96.3%, 被引文献的类型主要为期刊, 平均普赖斯指数为46.5%。该刊拥有一批较高水平的作者群, 刊载论文的内容丰富, 引文范围广, 是寄生虫病学领域中较为重要的文献来源之一。
    研究简报
    马来丝虫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编码产物B细胞表位预测
    谢东方;方政;童海燕;徐邦生;黄为群;方浩;沈勤
    2009, 27(3):  20-228. 
    摘要 ( )   PDF (2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GenBank中马来丝虫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BmG3PD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以马来丝虫mRNA为模板, RT-PCR扩增BmG3PD基因, 将其克隆入pGEM-T载体, 转化大肠埃希菌(E. coli)DH5α, 筛选阳性克隆。经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及PCR鉴定, 获得阳性重组质粒pGEM-BmG3PD, 经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较, 以及对其编码产物进行B细胞表位预测, 结果表明PCR扩增的特异性条带为1 020 bp, 与预期相符, 与GenBank已知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编码产物B细胞表位预测, 氨基酸区域可能在22~36、242~255、303~318和326~336位。
    广州管圆线虫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徐世三;倪芳;罗大民
    2009, 27(3):  21-250. 
    摘要 ( )   PDF (1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GenBank下载1 277条广州管圆线虫的表达序列标签(EST), 用BlastX比对分析, 并用SignalP V3.0预测潜在的抗原或过敏原相关蛋白N端是否具有分泌信号肽或信号锚定肽。结果显示, 得分值>100有614条, 其中14条与广州管圆线虫一致, 540条与其他物种的相关蛋白相匹配, 60条与数据库中序列无同源性。614条序列可分为10类, 抗原或过敏原相关蛋白有80条, 编码22种蛋白, 其中12种具有分泌信号肽, 3种具有信号锚定肽。
    唐山市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曹永生;游琴秀;王琳;兰海波;许杰;张兴华;杨欢;熊艳杰;田喜凤
    2009, 27(3):  22-273. 
    摘要 ( )   PDF (2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8年对唐山市4所高校512名大学生进行了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面部蠕形螨的总感染率为36.3%(186/512), 其中男、女性感染率分别为39.3%(81/206)和34.3%(105/306)(P>0.05)。在蠕形螨感染者中, 毛囊型、皮脂型和混合型分别占82. 3%(153/186)、7.5%(14/186)和10.2%(19/186);额部、鼻尖部和鼻翼侧的感染分别占43.0%(80/186)、50.0%(93/186)和31.7%(59/186)。不同皮肤类型的感染率不同, 油性、干燥型和混合型皮肤的感染率分别为47.0%(93/198)、26.6%(37/139)和33.9%(56/165), 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部有酒糟鼻和痤疮等疾患者蠕形螨的感染率为62.0%(75/121), 高于面部无疾患者(27.6%, 80/290),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环境潮湿者感染率为67.9%(95/140), 远高于居住环境干燥者(24.5%, 91/372),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宠物仓鼠胃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吕超超;冯超;齐萌;杨红玉;菅复春;宁长申;张龙现
    2009, 27(3):  23-280. 
    摘要 ( )   PDF (1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改良抗酸染色法和卢戈碘液染色法对郑州某宠物市场金色仓鼠(Mesocricetus auratus)、黑线毛足鼠(Phodopus sungorus)、坎氏毛足鼠(P. campbelli)和小毛足鼠(P. roborovskii)共153份粪便样品进行检查, 寄生虫感染阳性率分别为70.7%(41/58)、96.7%(59/61)、83.9%(26/31)和100%(3/3), 平均阳性率为84.3%。共检出8种寄生虫, 分别为隐孢子虫(15.0%)、贾第虫(22.2%)、球虫(2.0%)、短膜壳绦虫(31.4%)、长膜壳绦虫(25.5%)、管状线虫(41.8%)、四翼无刺线虫(7.2%)和毛尾目未定种类(18.3%)。表明宠物仓鼠可感染和传播多种人兽共同感染的寄生虫。
    山丘地区密达利灭螺效果及毒性的观察
    吴月英;宁安;周小洪;徐晶;李坚仁;郑水芳;程小波
    2009, 27(3):  24-287. 
    摘要 ( )   PDF (2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8年8月在血吸虫病重疫区江西省玉山县山丘地区, 比较密达利和氯硝柳胺药液喷洒灭螺效果及毒性。分别设密达利田埂组(1 g/m2)、密达利田坂组(1 g/m2)、氯硝柳胺组(2 g/m2)及空白对照组。施药后3 d、7 d、15 d和2个月, 各施药组的钉螺校正死亡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值均<0.05), 而密达利田坂组则显著低于密达利田埂组和氯硝柳胺组(P值均<0.05)。密达利施药后2个月对非靶生物无明显不良反应, 但氯硝柳胺组于施药后1 d, 鱼、螺和蛙等全部死亡。
    病例报告
    慈溪市首例输入性恶性疟报告
    罗央努
    2009, 27(3):  25-194. 
    摘要 ( )   PDF (1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藏林芝地区旋毛虫病2例
    次仁;茶果;丹增西洛;扎西次仁;土旦尼玛;巴桑;袁松
    2009, 27(3):  26-200. 
    摘要 ( )   PDF (1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跗线螨侵染的男性尿路螨症伴血尿3例报告
    仝连信;姜蕾;鞠传余
    2009, 27(3):  27-封二. 
    摘要 ( )   PDF (1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驱出14 条亚洲带绦虫的病例报告
    杨毅梅;刘义;和康怀;蓝春露;杨钰寒
    2009, 27(3):  28-封三. 
    摘要 ( )   PDF (1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息
    勘误
    2009, 27(3):  29-205. 
    摘要 ( )   PDF (1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书《食源性寄生虫病图释》出版
    2009, 27(3):  30-209. 
    摘要 ( )   PDF (1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