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丰燕, 阮卫, 楼新进, 等. 浙江省首例本地感染牛带绦虫的诊断和治疗[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 35(1): 85-88. | [2] | 吴观陵. 人体寄生虫学[M]. 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445-451. | [3] | 李彦, 刘航, 杨毅梅.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带绦虫鉴别中的应用[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1, 29(5): 385-388. | [4] | 陈峥宏, 包怀恩, 牟荣, 等. 云南、贵州两省38条人体带绦虫的分子鉴别[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0, 5(4): 263-265. | [5] | 陈峥宏, 郎书源, 吴晓娟, 等. 用cox1基因片段的PCR鉴别亚洲带绦虫和牛带绦虫[J].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9, 34(3): 239-241, 261. | [6] |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办公室.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5, 23(Suppl): 332-340. | [7] | 倪庆翔, 郑剑, 姚立农, 等. 浙江省温州市牛带绦虫感染1例[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 35(5): 471-473. | [8] | 谢贤良, 谢汉国,李莉莎, 等. 绦虫病治疗及虫种鉴定[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4, 20(4): 79-80. | [9] | 李鸿斌, 朱进, 车英, 等. 槟榔和南瓜子治疗布朗族人群绦虫病204例疗效观察[J]. 中国热带医学, 2013, 13(8): 1027-1028. | [10] | 谢霖崇. 槟榔南瓜子佐用治疗牛带绦虫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热带医学, 2009, 9(12): 2227-2229. | [11] | 李燕榕, 林金祥, 陈宝建. 福建省发现首例牛带绦虫病[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2, 8(5): 30. | [12] | 蔺西萌, 许汴利, 刘长军, 等. 20例因生食蝌蚪而感染曼氏裂头蚴分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9, 25(11): 1126-1127. | [13] | 陈华良, 雷昌球, 陈颖, 等. 生吞活蛙感染曼氏裂头蚴1例报道[J].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2002, 10(3): 134. | [14] | 姜培珍, 施爱珍, 朱珍妮.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控制措施[J]. 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 2009, 6(3): 13-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