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作者指南
稿约
出版伦理规范
同行评议流程
网络首发出版
图表要求
参考文献要求及格式
本刊常用缩略语
退修和校样须知
版面费及发票事宜
审稿指南
审稿须知
审稿指南
审稿流程
同行评议道德规范
诚邀审稿专家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关于我们
出版道德规范
编辑人员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外审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部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友情链接
国内外检索库
中国知网
万方
维普
PubMed
WILEY
ELSEVIER
ScienceDirec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国内外相关刊物
贫困所致传染病(英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热带医学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Parasitology
Royal Soc Trop Med Hyg
Southeast A sian J TMPH
J Parasitol
Inter J Parasitol
British Med J
Parasit Immunol
J Parasitol Res
Parasitology Research
Trends Parasitol
Acta Trop
Am J Trop Med Hyg
Korean J Parasitol
Malar J
Am J Pub Hlth
相关领导机构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编辑协会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中国期刊协会
上海市期刊协会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1988年 第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8-11-30
上一期
下一期
一九八七年全国疟疾情况
1988, 6(4): 241-244.
摘要
(
)
PDF
(2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疟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987年疟防工作继续执行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认真贯彻1986——1990年的疟疾防治规划,大部分地区的疟疾发病率继续大幅度下降,
根治现症病人的抗疟效果观察
杨孙开
1988, 6(4): 244-244.
摘要
(
)
PDF
(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湖北省黄石市是以中华按蚊为唯一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为了探索简化抗疟措施的可能性,1982~1985年在铁山区(试验区)观察单用现症病人根治措施的抗疟效果,同时收集邻近黄石港区(对照区)采
日本血吸虫成虫31/32KD诊断蛋白:与血吸虫单克隆抗体和病人血清的免疫印斑反应
石佑恩,Dell R,Diesfeld HJ,Burger R,韩家俊,Ruppel A
1988, 6(4): 245-248.
摘要
(
)
PDF
(10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免疫印斑试验观察日本血吸虫成虫蛋白与感染日本血吸虫病人和鼠血清的反应证实: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具有相同的31/32KD诊断蛋白;两者均来源于成虫肠管:与抗血吸虫单克隆抗体的反应基本相同。但是,两种血吸虫蛋白至少有一个抗原决定簇不同。日本血吸虫诊断蛋白与血吸虫病人和其他寄生虫病患者血清检测结果,证实了血吸虫成虫31/32KD蛋白可应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血清学诊断。
海群生霜剂涂肤治疗马来丝虫病的效果
郑贤球, 王富民, 王伯礼, 朱怀平, 吴章成, 叶红专, 郑伯奇, 胡怀玉, 沈毓祖, 范厚菊, 贾尚春, 黄桂芬, 马德利
1988, 6(4): 248-248.
摘要
(
)
PDF
(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在安徽省青阳县马来丝虫病流行区用10%海群生霜剂治疗马来丝虫微丝蚴血症230例,并以口服作为对照。 材科与方法 一、观察对象定量采血120μl,吉氏染色,镜检
约氏疟原虫红内期裂体增殖与配子体生成中的某些形态特征
刘宝丰,Mah Lee Ng,D.Josephine,V.Zaman
1988, 6(4): 249-252.
摘要
(
)
PDF
(13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戊二醛和皂素的低渗固定液处理约氏疟原虫(P,y.)感染的红细胞,释去宿主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在透射电镜下可显示更清晰的含虫空泡腔内的裂体增殖过程的形态。如裂殖子芽体的形成、核与线粒体滑入芽体的装配过程与残留体形成。 戊二醛常规固定标本中,P.y.成熟配子体核旁有一组由数层平行排列的凹形扁平囊和位于凹陷区内的一簇大小与密度不等的泡状小体组成的囊泡样复合结构,可能就是高尔基体。
海群生涂肤剂治疗马来丝虫病的研究
王克武,周金水,夏生荣,范丽娟,万翠英,曹贡豪,胡明华,胡文俊,石坤喜,莫晓刚,陆锦明,施良根
1988, 6(4): 252-252.
摘要
(
)
PDF
(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海群生治疗丝虫病,副反应大,患者难以接受全程治疗,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1978年Langham等首次报道采用海群生擦剂治疗盘尾丝虫病。 1985年王永祥试用海群生霜剂治疗班氏丝虫
应用ABC-ELISA检测包虫病人血清特异性IgE
曹和洵,苏东明,郑云霞,周斌月,毛西林
1988, 6(4): 253-255.
摘要
(
)
PDF
(2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ABC-ELISA与常规ELISA测试40例包虫患者血清抗包虫特异性IgE显示前者比后者敏感,当血清为1:100稀释时,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2.5与82.5%;1:200时分别为75与57.5%,有显著性差异。用ABC-ELISA测定血清总IgE水平,包虫病人、囊虫病人、过敏症患者及正常人分别为5982.96、3449.88、1334.43和1150.54IU/ml。经方差分析,有极显著性差异。
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各省(市、区)联系人第一次会议在郑州召开
蒋则孝
1988, 6(4): 255-255.
摘要
(
)
PDF
(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联系人的第一次会议于1988年5月4日至7日在郑州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包括海南、西藏在内的28个省的联系人或联系人的代表及邀请的寄生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部分委员及有关专业人员共41名。 会议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和东道主河南省卫生防疫站共同主持。交流了各省开展本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与经验。与会的28个省均已
马来微丝蚴断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丝虫病的研究
季始荣,王克泰,张筑安,赵惠芬,王龙英,宋建华,程明
1988, 6(4): 256-258.
摘要
(
)
PDF
(2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超声粉碎马来微丝蚴断片为抗原,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用以诊断丝虫病。用血清和耳垂滤纸干血滴浸出液进行对比,结果两者检出率相似,认为后者可以代替前者。对微丝蚴血症114例和正常人血清191例同时作IFA试验,当血清滴度为1:10时,本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6.8及98.4%。在两种丝虫病不同流行程度地区人群作IFA试验,能检出其高低不同的微丝蚴阳性率,表明本法可应用于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
云南龙陵蚊种调查
张自富
1988, 6(4): 258-258.
摘要
(
)
PDF
(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摸清我县境内蚊虫种类及分布,为防治蚊媒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于1983年9月至1986年10月对全县有代表性的平坦区、河谷区、半山区、高山区以抽样的方法对各类孳生地进行了幼虫检查,以及牛房、人房、野外的成蚊捕捉和诱捕。共获蚊
马来丝虫和圈形盘尾丝虫成虫共同抗原组分分析
李雍龙,韩家俊
1988, 6(4): 259-260.
摘要
(
)
PDF
(5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来丝虫成虫和圈形盘尾丝虫成虫抗原分别与马来丝虫病人血清作交叉免疫电泳,证实两种丝虫抗原有一共同组分。此两种丝虫抗原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酶联免疫印斑法分析后,显示分子量为43KD的蛋白带为其共同抗原组分。
适度仿雕石螺在湖南省发现的再证实及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实验研究
陈翠娥,吴纯,曾庆仁,邝铁夫,钱宝珍
1988, 6(4): 261-263.
摘要
(
)
PDF
(4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湖南省衡山县再次证实确有适度仿雕石螺存在。对该螺形态及其孳生环境作了观察。就适度仿雕石螺与日本血吸虫的关系进行实验感染研究,其结果说明毛蚴可入侵该螺,但不能在该螺体内进一步发育,提示该螺不适作为目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
小鼠感染钩虫幼虫后血清抗体动态及钩虫感染者血清抗体检测的研究
王伟业,段芸芬,夏昭华,谢雷光,宋昌存
1988, 6(4): 264-267.
摘要
(
)
PDF
(2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感染期幼虫及成虫粗抗原,应用ELISA检测感染小鼠及钩虫感染者的血清抗体发现小鼠感染十二指肠钩虫后d_7已出现抗体;d_(15~30)抗体水平达高峰;小鼠感染美洲钩虫后d_5,出现抗体,d_(10)抗体水平达高峰,此后均逐渐降低。ELISA检测钩虫感染者血清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溶组织内阿米巴表面电荷的研究
邓彼加,连惟能
1988, 6(4): 268-271.
摘要
(
)
PDF
(3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细胞电泳技术,对两分离株溶组织内阿米巴进行观察。结果:在pH2.05~8.00梯度的McIlvaine缓冲液中的细胞电泳表明,当pH3.00~8.00时,电泳率(EPM)为负值,细胞表面带负电荷。在除pH2.05外的其他pH梯度中,两分离株阿米巴的EPM有明显差别。A、B两分离株阿米巴的表面电荷密度分别为:148.3~-6035.9esu/cm~2和222,4~-6624,Oesu/cm~2。酶实验表明:两分离株阿米巴表面无唾液酸,其表面负电荷基团对胰蛋白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Ⅰ敏感。
国际寄生虫学会议简讯
毛守白
1988, 6(4): 271-271.
摘要
(
)
PDF
(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日本家族计划国际协力财团主办的第十届亚洲寄生虫学会议与第十五届亚洲计划生育、寄生虫控制、营养结合项目会议于1988年10月31日至11月5日在北京同时召开。应邀参加寄生虫学会议的代表共15人,计中国、日本各3人,印度尼西亚2人,孟加拉、南朝鲜、马来西亚、尼泊尔、菲律宾、斯里兰卡及泰国各1人;另有观察员6人,计中国4人,菲律宾及世界卫生组织寄生虫病规划处各1人。在第一天下午由毛
中法血吸虫病专题讨论会
何毅勋
1988, 6(4): 271-271.
摘要
(
)
PDF
(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促进生物学医学研究中法协会和法国佩皮尼昂大学动物生物学系共同举办的中法血吸虫病专题讨论会于1988年5月16~22日在法国南部佩皮尼昂市举行。我国有九位专家、教授组成代表团参加了会议。为此,讨论会会场佩市议会宫第一次升起我国国旗。佩皮尼昂市官员、佩皮尼昂大学校长、我国驻法国大使馆科技参赞、促进生物学医学研究中法协会秘书长、世界卫生组织血吸虫病指导委员会秘书、中法双方主席中
小鼠微核试验检测咯萘啶、氯喹、阿的平、伯氨喹、呋喃嘧酮与苯硫脲嗪的诱变性
邵葆若,徐月琴
1988, 6(4): 272-274.
摘要
(
)
PDF
(2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昆明远交系小鼠(♂)分别ig抗疟药咯萘啶、氯喹、阿的平、伯氨喹与抗丝虫药呋喃嘧酮、苯硫脲嗪,大剂量为≥LD_(50)。药后24h作股骨骨髓细胞涂片,Giemsa染色。各服药组小鼠的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均4(?),示该6药的小鼠微核试验检测无诱变性。
干渠分段筑坝药浸灭螺效果的观察
梅上林,吴德旺,邱邑骏,周诗云,刘志德,张绍基,陈年高,刘跃民,王辉元,杨炳标
1988, 6(4): 274-274.
摘要
(
)
PDF
(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灭山区钉螺,静水投药浸杀是有效方法之一。但大型渠道流水投药浸杀灭螺,国内报告不多。1985年10月我们选择血吸虫病重疫区-玉山县七一水库中干渠进行试验。 概况七一水库中干渠长16.64km,底宽6m,流
猪蛔虫提取物对人血液凝固的抑制作用
赵为诚,朱静和,谢醒民
1988, 6(4): 275-277.
摘要
(
)
PDF
(2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猪蛔虫全虫提取物可以延长血浆复钙时间(RT)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但不能延长凝血酶元时间(PT),说明全虫提取物只对内源性凝血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全虫提取物可以抑制由ADP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而对肾上腺素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影响。全虫提取物和体腔液均不能引起纤维蛋白溶解,且全虫提取物不能增强或减弱由尿激酶所致的纤维蛋白溶解。KPTT测定结果表明角皮提取物的抗凝作用最强,而全虫提取物和体腔液相近,提示猪蛔虫的抗凝性物质可能主要存在于虫体的体表。
日本血吸虫腺苷酸环化酶的研究
潘星清,郭菁,姚民一
1988, 6(4): 278-281.
摘要
(
)
PDF
(3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H)3-ATP为底物,与日本血吸虫匀浆或全虫在37C保温作用,然后用阴离子交换树脂Dowex 1×2(100-200目)短柱(0.5×3cm)层析法一步分离酶反应产物~(H)3-AMP研究日本血吸虫匀浆及体表的腺苷酸环化酶活力。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腺苷酸环化酶活力的最适pH为7.5,虫龄20~40d的日本血吸虫的酶活力随虫龄增加而增高。40d虫龄成虫的酶活力为每对虫每min可分解~(H)3-ATP产生80000±3000cpm的~(H)3-cAMP,雄虫体表的酶活力高于雌虫。 3.3×10~4呋喃丙胺对血吸虫匀浆的腺苷酸环化酶有轻度抑制作用,而饱和浓度的吡喹酮对血吸虫体表的腺苷酸环化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抑制50%酶活力。
小鼠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尾蚴的转续传播
董苌安,彭卫东,黄玉英,周宪民
1988, 6(4): 281-281.
摘要
(
)
PDF
(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76年宫崎(Miyazaki)发现由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的转续宿主所介导的转继传播。近年来,我们的实验证明还存在由滞育童虫感染转续宿主所介导的转续传播。前者未经转续宿主之间的宿主转换,而后者经过了一次或多次转续宿主转换,分别
斑点免疫结合试验在恶性疟免疫诊断中的应用
王捷,张龙兴,韩萌,陈彩云,章幼妹,冯晓平
1988, 6(4): 282-284.
摘要
(
)
PDF
(2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恶性疟原虫可溶性抗原进行斑点免疫结合试验,检测53份恶性疟病人血清,结果有96.2%(51/53)阳性。检查非疟疾流行区宁夏的健康居民29人和上海献血员13人的血清,均属阴性。此法与内脏和什曼病、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和姜片虫病等均无交义反应,表明此法对疟疾有较高的特异性。用恶性疟病人参改阳性血清作不同稀释度的反应观察发现,出现阳性反应的最高滴度为1:655 360,表明其敏感性亦很高。结果还表明,在同一批血样,此法的验出效果比常规微量ELISA和IFA的均高。
磷酸咯萘啶、磺胺多辛、乙胺嘧啶伍用单剂治疗恶性疟的疗效
黄在松,邵葆若,蒙锋,曾林海,叶秀玉,黄俭,施晓华,郭仁能,林秀,邢启芬,郑燕
1988, 6(4): 285-288.
摘要
(
)
PDF
(2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伍用磷酸咯萘啶(咯)500ml基质、磺胺多辛(磺)1 000mg乙胺嘧啶(乙)50mg及咯500mg、磺1500和乙75mg,1次给药,分别治疗急性恶性疟40例和32例。2个剂量组的平均退热时间为1.5d,平均无性体原虫转阴时间为2d。于28d内随访3~4次的治愈率,3组均为100%。配子体率,治后14d为82.5%,28d虽仍为71.9%但密度已下降89.2%。以治后不同时间配子体阳性的志愿者感染大劣按蚊,6例中1例喂蚊吸血后,在蚊涎腺内查见子孢子。
西藏昌都地区肝泡球蚴病两例报告
彭淑果
1988, 6(4): 288-288.
摘要
(
)
PDF
(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例1女性,28岁,藏族,因右上腹部隐痛7年,剧痛并发热2天于1977年6月17日入院,过去有与犬密切接触史。体检:于右上腹部扪及包块,随呼吸上下移动,表面呈结节状,触痛(十),肝上界第四肋间,
草原革蜱叮人一例报告
王身荣,王伯群
1988, 6(4): 288-288.
摘要
(
)
PDF
(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7岁,吉林省白城市人。于1987年4月28日因头痛日益加剧,夜间取俯卧式睡眠,枕部有一血肿样物,到医院就诊,检查见肿物蓖蔴子大,仅以一蒂与患处相连,取下后送我所鉴定。鉴定为一雌性草原革蜱Dermacentor nuttalli。3日后复查,发现被叮部位右侧1.3cm处,枕淋巴结肿大达2.0×2.0cm,随访一个月后,尚留2.0×1.0cm大
咯萘啶与磺胺多辛、乙胺嘧啶联用在海南岛治疗恶性疟疾40例的初步观察
庞学坚,刘气楷,陈启元,蔡贤铮,林康华,欧凤珍,刘岳平,符式刚,陈跃华,刘汉宏
1988, 6(4): 289-291.
摘要
(
)
PDF
(2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海南岛抗氯喹恶性疟流行区,以总量咯萘啶800mg、磺胺多辛1000mg、乙胺嘧啶50mg(2d分服)治疗40例恶性疟现症患者,平均退热时间为35±12h,平均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为49±14h.治愈率为100%。同时以喹哌1500mg 3d分服治疗9例恶性疟现症患者,2例对喹哌有Ⅲ级抗性,7例平均退热和原虫阴时间分别为39±15和61±27h,28d随访有1例复燃,治愈率66.7%。
黑热病β_2-微球蛋白水平的观察
蒋建祥,李素贞,欧苏松
1988, 6(4): 291-291.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最近在甘肃省文县对所发现的黑热病病人和当地人群的血清β_2-微球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 观察资料和方法 22例黑热病患者均经骨髓穿刺确诊而未经治疗。男14例,女8例,年龄1~21岁,7岁以下占68%。22例当地人群为对照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32/
氨酚喹、法西达及其复方治疗抗氯喹恶性疟的效果
黄祺林,欧阳渭川,周洁娴,伍柱,张坤炎,黄健康,蔡贤铮,庞学坚,符式刚,王香凤,柳坚
1988, 6(4): 292-295.
摘要
(
)
PDF
(2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海南岛抗氯喹恶性疟流行区,以双盲法观察4种治疗方案对恶性疟现症病人的疗效。氨酚喹1800mg3天疗法,治愈率65.3%;法西达3片顿服,治愈率95%,RI5%,但退热作用较慢;氨酚喹加法西达或氨酚喹加磺胺多辛,退热作用较快,治愈分别为100及97.9%。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出现肌痉挛一例
戴声玚
1988, 6(4): 295-295.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52岁。因患慢性血吸虫病于1986年12月10日住院接受吡喹酮治疗。总剂量60mg/kg,二天疗法。患者服第4次2400mg后1h,突然出现手足痉挛,双侧指趾强直挛缩,不能扳开。伴有面部、耳、鼻、唇及四肢麻木酸胀感及胸闷,胸部紧压感,阵咳,咽喉不适。既往无类似发作史和药物过敏史。体检:神志清楚,唇无紫绀,血压160/100,心
甲硝唑治疗42例贾第虫感染者的疗效
李宝山,董强,童苏祥,古丽布斯坦,马尔当
1988, 6(4): 295-295.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直接涂片法和汞醛碘沉淀法查出新疆苇湖梁煤矿井下工人感染贾第虫者42例。其中有腹泻(35例)、腹痛(27例)、厌食(24例)、恶心(22例)、克力(20例)、体重减轻(20例)、发垫(5例)、无症状者5例。用
长膜壳绦虫感染一例报告
邵靖鸥, 贺小明
1988, 6(4): 295-295.
摘要
(
)
PDF
(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性,64岁,汉族。江苏省高邮县。因腹泻、腹胀一年余就诊。曾服抗菌及助消化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粪检发现有长膜壳绦虫虫卵。给吡喹酮800mg顿服治疗,一月后复查粪便虫卵阴转,腹泻、腹胀症状改善。
三日疟一例报道
高永良,张亚平,石富林
1988, 6(4): 295-295.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性,23岁,四川省西充县人。1985年2月迁入本市。1986年8月至1987年1月曾先后发冷、发热达5月余,隔三日1次。1987年6月2日,又因寒战、高温1d而就诊。体检:脾肋下3cm可及。
微机自动识别血吸虫虫卵的研究
黄维恒,万志红
1988, 6(4): 296-298.
摘要
(
)
PDF
(2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以IBM~PC/XT为主机的小型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对尼龙袋集卵法和改良加藤法制备的粪便标本进行血吸虫卵识别和计数,其结果与常规人工操作检查者对比,血吸虫卵识别正确率分别为88.1和85.4%,假阳性率为1.84和2.24%。该系统能对血吸虫卵作定性检查和定量计数.并可自动登记,发报告单和统计检查结果,初步实现了显微镜检查血吸虫卵自动化。
左眼球结膜猪囊虫病一例报告
郭志贤
1988, 6(4): 298-298.
摘要
(
)
PDF
(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性,16岁,左眼外(此目)部球结膜肿物一年余入院.检查左眼球外(此目)部球结膜上有一透明的囊性肿物,0.7×0.5cm大小,完整摘除。临床诊断:左眼球结膜下囊肿。病理检查:囊性肿物,0.7×
鄂西地区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横向监测结果
张庆军,张绍清,严文祥,李新发
1988, 6(4): 299-300.
摘要
(
)
PDF
(1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鄂西地区12个县(市)于基本消灭丝虫病2~3年后进行了横向监测。在班氏丝虫病流行区8个县(市),血检155 235人,检获微丝蚴血症者107例,多数分散在边远山区,为以往漏查漏治者,微丝蚴率0.07%。在马来丝虫病流行区4个县(市),血检64041人,检出微丝蚴血症者1例。系以往漏查者,微丝蚴率0.0016%。
济南假单胞菌苗对吡喹酮治疗小鼠血吸虫病疗效的影响
乐文菊,肖树华,梅静艳
1988, 6(4): 301-303.
摘要
(
)
PDF
(2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常小鼠每鼠每日皮下注射济南假单胞菌苗(PJV)0.4mg,连续3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均明显增高。PJV合并吡喹酮对小鼠体内虫龄为3h的血吸虫童虫能增强药物的疗效,但对4~5周龄成虫的增效作用不明显。认为宿主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增强在吡喹酮杀3h童虫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人体感染猪巨吻棘头虫综合报道
1988, 6(4): 303-303.
摘要
(
)
PDF
(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人体感染猪巨吻棘头虫一例(川北医学院王天顺王官德南充县卫生防疫站陶斯象) 患者,女,6岁,四川省逢安县人。主诉1983年5月初开始咳喘。脐周阵痛,且喜吃旧纸等物。以往有吃甲虫史。5月下旬自行排虫1条。检查虫
晚期丝虫病的治疗
仲崇祜,张涤生,朱家恺,邓莲芳,孙德建,凌桂明,谢桐,江鱼,赵伟鹏,鲁功成,彭轼平
1988, 6(4): 304-310.
摘要
(
)
PDF
(6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国以来,我国的丝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力地保护了流行区人民的健康。迄1987年底,全国864个流行县(市)中,已有781个(90.4%)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但是,由于缺乏有效且易于推广的治疗方法,尚未治愈的各类晚期丝虫病人仍为数不少。晚期丝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淋巴水肿和象皮肿(四肢和阴囊等部位)、鞘膜积液及乳糜尿。治疗鞘膜积液一般采用鞘膜翻转手术,方法简便,效果满意,可在乡级医院进行。阴囊象皮肿采用手术整复的效果也很可靠。治疗下肢象皮肿和乳糜尿的方法尚在继续探索中,并已积累了不少经验。近年来,国内显微外科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已获相当进展,为探索治疗下肢象皮肿和乳糜尿的有效方法开
在我国首次发现线中殖孔绦虫感染一例
范树奇,孙明芳
1988, 6(4): 310-310.
摘要
(
)
PDF
(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中殖孔绦虫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食肉动物的绦虫,偶然寄生于人。自1942年Chandes和小坂分别在美国和日本发现人体中殖孔绦虫病以来.陆续在北美、欧洲、非洲和亚洲报告了21例
五个地区中华按蚊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叶炳辉,苏寿汦,苏天运,赵慰先,沈士弼,许生,朱昌亮
1988, 6(4): 311-311.
摘要
(
)
PDF
(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3~1984年我们曾对徐州、宜兴、福州和海口的中华按蚊的五种酶(LDH、MDH、Est、G6PD及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及糖、脂、蛋白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个地理株的中华按蚊仍为一个
球形芽孢杆菌1593与苏云金杆菌H—14对蚊幼虫的毒效的比较研究
陈世夫,吕建芳,肖永昌
1988, 6(4): 312-312.
摘要
(
)
PDF
(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化学杀虫剂引起的蚊虫抗性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蚊虫生物防治日益受到重视。苏云金杆菌H-14(Bacillus thurtugiensis H-14)(简称BTH-14)和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8年第6卷文题索引
1988, 6(4): 313-316.
摘要
(
)
PDF
(2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8年第6卷作者索引
1988, 6(4): 317-320.
摘要
(
)
PDF
(2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一次编辑工作会议在蚌埠市召开
周红
1988, 6(4): 320-320.
摘要
(
)
PDF
(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一次编辑工作会议于1988年7月5~9日在安徽省蚌埠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华预防医学会所属16家杂志社或编辑部的负责同志以及国家新闻出版署代表和蚌埠市领导同志。中华预防医学会副秘书长廖文雅同志就“编辑工作”做了发言。国家新闻出版署代表讲了话。《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学校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