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作者指南
稿约
出版伦理规范
同行评议流程
网络首发出版
图表要求
参考文献要求及格式
本刊常用缩略语
退修和校样须知
版面费及发票事宜
审稿指南
审稿须知
审稿指南
审稿流程
同行评议道德规范
诚邀审稿专家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关于我们
出版道德规范
编辑人员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外审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部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友情链接
国内外检索库
中国知网
万方
维普
PubMed
WILEY
ELSEVIER
ScienceDirec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国内外相关刊物
贫困所致传染病(英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热带医学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Parasitology
Royal Soc Trop Med Hyg
Southeast A sian J TMPH
J Parasitol
Inter J Parasitol
British Med J
Parasit Immunol
J Parasitol Res
Parasitology Research
Trends Parasitol
Acta Trop
Am J Trop Med Hyg
Korean J Parasitol
Malar J
Am J Pub Hlth
相关领导机构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编辑协会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中国期刊协会
上海市期刊协会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1991年 第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1-11-30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2000年预防寄生虫病目标设想
1991, 9(4): 241-249.
摘要
(
)
PDF
(7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控制和消灭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是我国预防保健领域内实施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国以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我国对流行严重、危害最甚的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及黑热病的防治与研究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成绩之显著,为世人所瞩目。列为五大寄
卫生部召开全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会议
钱会霖
1991, 9(4): 249-249.
摘要
(
)
PDF
(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会议于1991年10月16日至19日在广西桂林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区)卫生防疫站、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及所属寄生虫病研究所、健康报等单位的领导或代表,以及卫生部寄生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全国丝虫病防治科研技术指导组的部分委员和成员共计125人。
一九九○年全国疟疾形势
1991, 9(4): 250-253.
摘要
(
)
PDF
(3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0年是执行《1986—1990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的最后一年。在疟区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和领导下,广大疟疾防治人员和基层卫生人员克服各种困难,继续贯彻执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落实各项防治措施,1990年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较
毛蠓幼虫侵染人体泌尿道一例
姚文炳,周太廷
1991, 9(4): 253-253.
摘要
(
)
PDF
(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系男性,63岁。因右侧肾区酸胀痛2h入院。入院后尿内排出6个呈米粒至绿豆大小的颗粒状物,放置一夜后,颗粒状物伸展成长条状虫体,这些虫体不是由于外界的污染。检查见虫体呈乳白色,圆柱体,两端逐渐变细,体分节。体长6—6.5mm,
抗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
娄文娴,钱宗立,薛纯良,俞安洲,许静瑛,郑怀玉,杨士静,苏信生,盛婪
1991, 9(4): 254-257.
摘要
(
)
PDF
(5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将抗日本血吸虫循环阴极抗原单克隆抗体(McAbⅢD_(10)),分别用于检测宿主血清中循环抗原和抗CCA特异性抗体。以McAb ⅢD_(10)建立的竞争性ELISA对诊断血吸虫病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极少交叉反应。用单盲法检测了三批样本,符合率均较满意。用此法检测1915份样本,其中急性血吸虫病113例,100%阳性;慢性血吸虫病765例,阳性率96.3%;晚期血吸虫病25例,阳性率72%;血吸虫病治愈者66例,阴转率70%,正常人750例,均阴性;包虫病27例,无交叉反应;并殖吸虫病43例及华支睾吸虫病126例,分别有1和2例阳性。用此单抗建立的Dot-ELISA,具有疗效考核价值
几种体外培养条件下间日疟原虫红内期裂体增殖
周慰祖,胡乐群
1991, 9(4): 258-260.
摘要
(
)
PDF
(8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培养液成分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观察几种体外培养条件的间日疟原虫红内裂体增殖.实验组为:烛缸静止培养,重复点烛烛缸静止培养,低氧静止培养,两种试管深层悬浮培养。引种用了两个虫株,起始培养采用冷冻虫血复苏和现症疟疾病人新鲜虫血直接引种。除棉塞试管深层悬浮组不能支持裂体增殖外,其他组均至少不同程度地完成两个裂殖周期;在低氧下,原虫发育更正常。观察发现,间日疟原虫分离株在体外培养中是重要的。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的建株及初步鉴定
管晓虹,仇镇宁,马磊,陶如华,吴宜琴,河清,吴观陵,赵慰先
1991, 9(4): 261-264.
摘要
(
)
PDF
(3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感染8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时间长达一年半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用兔抗日本血吸虫肠相关抗原和兔抗可溶性虫卵抗原免疫血清与细胞培养上清进行ELISA筛选阳性克隆,最终建立了分泌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细胞株NP30。作者用一系列试验证明,NP-30是日本血吸虫肠相关抗原的内影象抗独特型抗体,有替代日本血吸虫虫源性抗原用于血清学诊断的可能性。
庆贺毛守白教授从事寄生虫学教学、科研五十周年座谈会在上海隆重举行
吴惠敏 ,姚民一
1991, 9(4): 264-264.
摘要
(
)
PDF
(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9月20日,庆贺毛守白教授从事寄生虫学教学、科研五十周年座谈会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隆重举行。中外来宾共二百余人,欢聚一堂。 座谈会由余森海所长主持,他首先介绍了毛教授五十年来为我国寄生虫病防治与科研工作努力奋斗的经历与取得的成就,尤其是为血吸虫病流行病学、钉螺生物学与防制、免疫诊断学、实验治疗学、血吸虫生物学等多个研究领域倾注了他大半生的心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为该所的建设和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斑点-ELISA和独特型/抗独特型抑制试验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循环表膜抗原
裘丽姝,薛海筹,张永红,李浩,诸陈文
1991, 9(4): 265-268.
摘要
(
)
PDF
(3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血吸虫成虫表膜机原的单克隆抗体8SE4联接辣根过氧化物酶制成结合物,用于直接法斑点-ELISA检测循环抗原。结果48例血吸虫病患者的阳性率为81.3%(39例),24例正常人未出现假阳性反应。检测华支睾吸虫及并殖吸虫病患者各18例,均无交叉反应。本结果证实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有循环表膜抗原存在。直接法斑点-ELISA方法简便,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补充方法。本文还报告了独特型/抗独特型(8SE_4/抗8SE_4)抑制试验检测循环表膜抗原的初步结果。
杜氏利什曼原虫动基体DNA种林特异片段的克隆
吕洪刚,胡孝素
1991, 9(4): 269-273.
摘要
(
)
PDF
(6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在质粒pUC18中克隆了限制性内切酶AIuI消化的Leishmania donovani四川人分离株kDNA片段,筛选后获得能区别杜氏利什曼原虫山丘疫区分离株和平原疫区分离株的的克隆pLK1-10和对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人分离株特异的克隆pLK1-14,对杜氏利什曼原虫种特异的克隆PLK1-1、pLK1-2等。这些克隆将是鉴定杜氏利什曼原虫,区别鉴定山丘及平原疫区黑热病病原体较好的探针。
人体感染台湾棘带吸虫首次报告
程由注,许贤让,陈宝建,郭忠福,曾海勇,林属水,张木勇
1991, 9(4): 273-273.
摘要
(
)
PDF
(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0年4月,我们在南靖县作“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发现华支睾吸虫和台湾棘带吸虫合并感染一例。患者系男性,41岁,南靖县靖城乡农民。自诉近年腹部和肝区常有不适或阵痛。镜检大便发现华支睾吸虫卵与疑似台湾湾棘带吸虫卵,再用水洗沉淀法,观察虫卵形态。以剂量20mg/kg吡喹酮顿服,
日本血吸虫病肝脾肿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吴观陵,袁建华,河清,吴福东,张绍基,危仁民,李国华,向景雍,姜西林,P.M.Wiest,G.R.Olds,P.A.S.Peters
1991, 9(4): 274-277.
摘要
(
)
PDF
(3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在一重疫区,以血吸虫性肝脾肿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为重点的社区研究资料,描述了该社区在持续若干年间断和不规则化疗后肝脾肿的临床流行病学状态,并阐述了该社区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流行率,感染度和患病率之间的关系。作者发现,在该社区特定条件下,血吸虫感染是高流行率伴低感染度状态,同时显示相当高程度的肝脾肿患病率。研究资料分析结果提示,肝脾肿的发生与感染的积累和持续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与感染度有关。作者还指出应用便携式超声诊断仪作超声影像诊断调查是衡量日本血吸虫病患病或病情的敏感工具。
血吸虫病与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学诊断的交叉反应
张悟澄,陈翠娥,曾庆仁,周金春
1991, 9(4): 278-280.
摘要
(
)
PDF
(2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5例急性、36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及68例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血清,以血吸虫卵抗原(SEA)、虫卵及狸殖吸虫成虫抗原(PAA)、后尾蚴为抗原,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AS)、ELISA、环卵沉淀反应(COPT)及后尾蚴膜反应(MCMR)等方法,同时检测各类血清与同种抗原的特异性阳性反应率及其与异种抗原的交叉反应率。结果显示,关于特异性阳性反应率:BAS及ELISA,对急血患者均为100%,慢血分别为100%及97.2%;对并殖吸虫病均为98.5%。关于交叉反应率:BAS、ELISA、MCMR对急血分别为76%、72%、20%;慢血分别为27.8%、22.2%、19.4%;BAS、ELISA、
斯氏狸殖吸虫卵黄细胞发育的透射电镜研究
彭德华, 沈浩, 倪永晖
1991, 9(4): 281-283.
摘要
(
)
PDF
(15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描述了斯氏狸殖吸虫卵黄细胞四期发育的超微结构形态特征。卵黄细胞由第一期发育至第四期的过程中,外形由不规则而变为圆形。卵黄滴在第三期卵黄细胞的发育中形成,并沿细胞的边缘分布。高尔基氏复合体存在。粗面内质网逐渐丰富至是网络状并与核外膜相联,而至细胞成熟时又明显减少。核糖体复合物在卵黄细胞第四期的早期极为丰富,糖原颗粒在成熟的卵黄细胞中也大量增加。而当卵黄细胞退化时,这些细胞器也随之逐渐消失。并揭示成熟的卵黄细胞不仅释放卵黄滴中的颗粒球以供制造卵壳物质,而且还提供营养以助胚胎发育。
徐州地区疟疾发病率的区间划分、预测及下降阶段推测模型
方莹,邓达,顾政诚,姜本启
1991, 9(4): 284-286.
摘要
(
)
PDF
(2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灰色模型对徐州地区1956—1986年的疟疾发病率进行了区间划分,并对1987年及1988年的疟疾发病率进行灰色GM(1,1)预测。预测精度分别为94.83%及82.44%。为对间日疟发病率下降规律进行探索,运用灰色Verhulst模型对疟疾发病率进行拟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间日疟发病率下降的推测模型。
(Dig)-DNA探针检测恶性疟病人的研究
张兆松,陈淑贞,林珍,王荣芝
1991, 9(4): 287-289.
摘要
(
)
PDF
(2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异羟基洋地黄毒苷配基(Digoxigenin,(Dig)-11-dUTP),以随机引物法标记含有恶性疟原虫(P.f.)DNA的重组质粒片段(酶切克隆pPF14),制成pPF14-F-Dig探针。用此探针,以斑点杂交试验检测提纯的P.f.DNA及海南地区疟疾病人。结果显示,pPF14-F-Dig探针至少可检出40pg的P.f.DNA和低至0.005%原虫血症。38例P.f.病人中,检出阳性33例。3例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混合感染者中,2例阳性。4例间日疟病人中,阴性3例,可疑1例。21例正常人血皆为阴性。
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品系的研究——Ⅵ.多位点酶电泳分析
何毅勋,李新武,胡亚青,郁琪芳
1991, 9(4): 290-292.
摘要
(
)
PDF
(5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中国大陆的安徽、湖北、广西、四川、云南5地日本血吸虫的自然隔离群体进行了多位点酶电泳分析。检测了GDH、G6PD、LDH、MDH、PGI、PGM、SOD 7种同工酶的9个基因位点,其中LDH-1、LDH-2、MDH和PGM位点存在两个以上不同等位基因。结果显示多态位点所占的比例为44.4%,说明在大陆境内日本血吸虫的自然隔离群体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遗传多态现象。
集卵薄涂片法检测牛粪中血吸虫卵含量的研究
姚邦源,钱珂,祝红庆,朱丹,陈韶红,张容
1991, 9(4): 293-297.
摘要
(
)
PDF
(3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比较了薄涂片法和透明法的虫卵回收率。结果表明,在三种虫卵梯度,薄涂片法的虫卵回收率,分别为透明法的18、4.2和3.5倍,前者的变异系数明显低于后者;现场检查34头孵化阳性黄牛的结果也证实薄涂片法优于透明法。薄涂片法检查半量粪渣(制6张涂片)的虫卵估计值和标准差与全量粪渣结果相似,可以代替全量粪渣检查。在感染度较高的地区,可以抽样检查1/4粪渣,制3张涂片检查,从而减少工作量。
四川省金川地区一起旋毛虫病流行情况的调查
陈华
1991, 9(4): 297-297.
摘要
(
)
PDF
(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省金川地区70年代曾有因生食熊肉而致旋毛虫病流行的历史,但在家猪中尚未发现过旋毛虫感染,亦无因食家猪肉而致旋毛虫病流行的报告。1984年底,金川县沙尔乡某村发生一起宰杀自养猪宴客时,30名同餐者中9名出现以发热、皮疹,全身疼痛,肌痛,颜面及双下肢压凹性水肿为临床特
高湖纤恙螨与恙虫病关系的调查研究
吴光华,李明
1991, 9(4): 298-300.
摘要
(
)
PDF
(5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恙螨是恙虫病的唯一媒介。80年代以前,我国大陆证明为恙虫病的媒介仅地里纤恙螨Leptotrom-bidium(L.)deliense一种。近年来,又证明高湖纤恙螨L.(L.)kaohuense为浙江省南部山林地区恙虫病的媒介。 1 螨种的鉴定 1957年在浙江省青田县高湖乡发现本种,取名高湖纤恙螨。它和日本的富士纤恙螨L.(L.)fuji相近似,1981年经与日本标本相核对后,确认为
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出现类赫氏反应
邱绍球
1991, 9(4): 300-300.
摘要
(
)
PDF
(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霉素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和梅毒可能出现赫氏反应。我站1986年—1989年收治的156例急性血吸虫病人中,在首剂服用吡喹酮后出现畏寒、寒颤、高热,原有的毒性症状加重等类赫氏反应101例(64.4%), 临床资料 156例全系男性,5—15岁51例,16—30岁81例,31—56岁24例,154例有明显的疫水接触史,所有病例均有典型急性血吸虫病症状
丝光绿蝇幼虫所致鼻蝇蛆病一例
王身文,陈宗良
1991, 9(4): 300-300.
摘要
(
)
PDF
(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性,15岁,湖北利川市小河乡拱桥村人。1986年10月中旬以来,觉鼻腔内发痒,不痛,10月19日及20日擤鼻涕时先后各出来3条虫,均活动。体检:鼻腔有脓性分泌物,鼻腔粘膜充血。鼻腔经生
爱滋病人的寄生虫病诊断和处理
KennethE.Mott,杨静姝
1991, 9(4): 301-303.
摘要
(
)
PDF
(2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 引言 内阿米巴、孢子虫纲(包括弓形虫属、等孢球虫属和隐孢子虫属)、微孢子虫目和类圆线虫属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临床医生已公认为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病例时主要的挑战。上述寄生虫对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的病情发展和引起并发症的危害性有许多相似之处: 1·1 在人体内均有组织“侵入”期及/或细胞内
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分布规律的探讨
刘永光
1991, 9(4): 304-305.
摘要
(
)
PDF
(2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已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地区,一些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分布型式是否仍然呈现聚集性特征抑或随机分布:这个问题在丝虫病防治后期工作中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对进一步消灭丝虫病工作也有—定的指导意义。为此,本文就基本消灭丝虫病以后的建阳县1986年443例微丝蚴血症者的地区分布,作了Poisson和负二项分布配合适度的探讨。
用曲线回归法分析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微丝蚴率的下降趋势
李文备,许金范,杨宝金,盛琦,李继民,曹新春,宋觉民,邹仲荪,彭康
1991, 9(4): 306-307.
摘要
(
)
PDF
(1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丝虫病基本消灭后人群微丝蚴率的下降趋势,我们用曲线回归法对山东省原班氏丝虫病高度流行区的邹县和滕州市(23.9—30.6%)的监测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 材料与方法 邹县(1974)和滕州市(1975)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指标后,两县、市每年对原丝虫病不同流行程度
间接血凝试验在囊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陶玉滨,杜民,司丹雁,张长印
1991, 9(4): 307-307.
摘要
(
)
PDF
(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囊虫病是人畜共患疾病,严重损害人民健康。本文报道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人血清中囊虫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1 囊虫抗原致敏血球的制备 1·1 囊虫抗原的制备,选取新鲜的含猪囊蚴的猪肉,用消毒空针抽取囊液,经3000rpm/分离心10min,上清即为囊液抗原。用分光光度计测量蛋白
人蛲虫卵两种外形出现率的机理及其计算
吴祖明
1991, 9(4): 308-309.
摘要
(
)
PDF
(1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常在光镜下所见的人蛲虫卵可呈现不对称与对称的两种外形轮廓。统计表明,这两种不同的外形轮廓有一定的出现机率,其机理迄今未见文献报道。本文试用物理暨工程方法对此予以探讨并作了计算,结果如下。 材料和方法 1 采自然产出的大量存活的蛲虫卵,在光镜下随机取30个,分别摄取各卵体竖立和侧倒时(即不
氯喹和蒿甲醚对谷丙转氨酶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董俊美,严继舟,张华勋,周中华,曾晓红
1991, 9(4): 309-309.
摘要
(
)
PDF
(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氯喹、伯氨喹和蒿甲醚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全面地估价氯喹和蒿甲醚的临床治疗作用,以GPT、IgG、IgM、IgA为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 病例选择 选择10—14岁疟疾发作后2—4d,镜检间日疟原虫无性体密度≥1000/μl,四氮唑蓝纸片法测定G6PD活性正常的间日疟患者。
余江县三十年来的血吸虫病监测巩固工作
赵山山
1991, 9(4): 310-310.
摘要
(
)
PDF
(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余江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北纬28°37′,东经116°41′。年平均气温为17.7℃,降雨量为1752.1mm。原血吸虫病流行于白塔河中下游两岸平原地带,面积为114km~2。流行范围遍及3个乡、1个镇、2个农场,历史有螺面积960393m~2,累计查出病人数4750人。从1953年起,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于1958年宣布消灭血吸虫病。30年来,余江县始终坚
改良加藤甲醛法检查血吸虫卵的效果
杨伏林,罗大奎,杨瑞凡,廖庆华,曾慧敏
1991, 9(4): 311-311.
摘要
(
)
PDF
(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我们采用Kato-Katz法检查血吸虫卵时,发现血吸虫卵在24h后,卵内毛蚴消失。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探索应用甲醛溶液在载玻片上固定粪渣,可以保持血吸虫卵内的毛蚴完整清晰。 材料和方法 1 粪便标本 选择疫区常规尼龙绢筛集卵法,三送三检粪卵阳性患者的粪便。
本刊1991年第9卷文题索引
1991, 9(4): 312-315.
摘要
(
)
PDF
(3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沉痛悼念徐秉锟教授
1991, 9(4): 315-315.
摘要
(
)
PDF
(1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刊编辑委员会编委、我国著名寄生虫学家徐秉锟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1991年生月27日在广州市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逝世,终年68岁。 徐秉锟教授生于1923年12月12日,福建省古田县人。1945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1948年获岭南
本刊1991年第9卷作者索引
1991, 9(4): 316-319.
摘要
(
)
PDF
(2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国防治肠道寄生虫病策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李雅卿
1991, 9(4): 319-319.
摘要
(
)
PDF
(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1年9月26—27日卫生部卫生防疫司与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防治肠道寄生虫病策略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卫生部的领导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害防工作的卫生厅(局)防疫处或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省级卫生防疫站或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负责人、有关医学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以及农业、医药部门和新闻单位代表等共300余人。
脑囊虫病免疫诊断方法的比较
时法茂,葛凌云,杨守瑚,许文惠
1991, 9(4): 320-320.
摘要
(
)
PDF
(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进一步比较皮内试验(ID)、IHA和ELISA在诊断脑囊虫病方面的应用价值,对136例经头颅CT诊断为脑囊虫病的患者进行了血清和脑脊液(CSF)免疫学诊断方法的比较。 检测对象 1 实验组 脑囊虫病患者136例中,皮下结节经活检证实为囊尾蚴者95例;单纯脑囊虫病者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