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2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4-04-30
    论著
    溶组织内阿米巴重组人单克隆抗体Fab段的筛选与表达
    舒勍;邵红霞;HiroshiTokaibana;程训佳
    2004, 22(2):  1-69. 
    摘要 ( )   PDF (3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制备抗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表面抗原的重组人单克隆抗体Fab段。 方法 提取无症状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携带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分离总RNA ,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IgG轻链和重链Fd片段 ,并与原核表达质粒连接 ,转化大肠埃希菌构建抗体库。通过抗原夹心膜法、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方法 ,筛选特异性表达抗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表面抗原的重组人单克隆抗体Fab段的克隆 ,并纯化其表达产物。 结果 共筛选 3× 104个克隆 ,其中一个克隆表达的Fab段识别的抗原表位位于滋养体表面。 结论 运用原核表达系统可制备抗溶组织内阿米巴重组人单克隆抗体Fab段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均有应用前景。
    插入四环素操纵子对恶性疟原虫血型糖蛋白结合蛋白130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王宪锋;薛采芳;刘忠湘;李珣;李淑梅;雷俊川;缪军
    2004, 22(2):  2-75. 
    摘要 ( )   PDF (3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四环素操纵子 (TetO)修饰的恶性疟原虫血型糖蛋白结合蛋白 13 0基因 (GBP13 0 )启动子 ,并探讨TetO插入后对启动子活性影响的位置效应。 方法 将 7个拷贝的TetO ( 7cot)序列分别克隆入GBP13 0启动子转录起始点附近的 4个位点 ,上、下游各两个 ,产生 4个衍生质粒pG/ 7T( -5 ) ,pG/ 7T( -2 ) ,pG/ 7T( +2 )和pG/ 7T( +5 )。瞬时转染后通过CATELISA检测和分析pGBPCATΔ2和 4个衍生质粒中CAT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 结果 限制性酶切、PCR扩增和DNA测序证明质粒构建成功。转染和CAT检测表明 ,7cot插入到GBP13 0启动子的 4个位点中均可提高启动子的活性 ,并且定位于启动子下游比定位于上游具有更高的活性 ,其中于 +5位点启动子活性最高。 结论 在疟原虫四环素诱导性转基因表达系统中质粒pG/ 7T( +5 )可作为反应质粒加以应用。
    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L1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
    易冰;李卓雅;何蔼;郑小英;郑斌;周豪杰;王轶;张瑞林;余南;詹希美
    2004, 22(2):  3-79. 
    摘要 ( )   PDF (3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原核表达体系大肠埃希菌中进行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L1(SjCL1)基因表达。 方法 通过PCR从质粒pcDNA3-SjCL1中扩增得到SjCL1基因 ,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 -1中 ,构建重组质粒pGEX-SjCL1,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JM109,转化子经异丙基 -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法 (Westernblotting)分析SjCL1基因表达产物。 结果 获得长约 1kb的PCR片段 ,构建了pGEX-SjCL1质粒。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检测表达产物 ,相对分子质量为 62 0 0 0。 结论 SjCL1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以融合形式得到表达。
    紫外线致弱童虫免疫家兔血清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
    李小红;刘述先;宋光承;徐裕信;曹建平;陈家旭
    2004, 22(2):  4-82. 
    摘要 ( )   PDF (2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用致弱疫苗免疫血清、感染血清筛选文库获取新的日本血吸虫特异性未知抗原基因。 方法 用紫外线致弱童虫免疫兔血清、感染血清免疫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cD?鄄NA文库 ,对阳性重组子进行克隆、测序 ,利用软件对核酸序列进行分析 ,确定目的基因。 结果 筛选出 6种蛋白分子基因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GAPDH)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serpin) ,线粒体编码蛋白 ,肌球蛋白 (myosin)部分重链基因以及两个未知新基因。 结论 紫外线致弱疫苗免疫血清筛选cDNA文库为寻找新的抗血吸虫病疫苗提供了又一途径。
    抗环子孢子蛋白保守II+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张瑞娟;朱淮民;李翔宇
    2004, 22(2):  5-85. 
    摘要 ( )   PDF (2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获得针对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 (CSP)保守II+ 区 (RegionII+ )的单克隆抗体。 方法 采用恶性疟原虫保守II+ 区十二肽 (EWSPCSVTCGNG)免疫BALB/c小鼠 ,经融合 ,ELISA 3次筛选 ,获得 3株分泌针对保守II+ 区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结果 ELISA检测结果显示单抗能与重组表达的恶性疟原虫CSP片段及天然CSP特异性反应。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显示 ,单抗不仅能识别恶性疟原虫子孢子 ,也能识别约氏疟原虫子孢子。 结论 成功地获得了针对恶性疟原虫CSP保守II+ 区的单克隆抗体。
    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的等位基因型检测
    张山鹰;许龙善;陆惠民;张莹珍;高琪;李莉莎
    2004, 22(2):  6-89. 
    摘要 ( )   PDF (2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一种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 1(PvMSP-1)基因型检测技术。 方法 设计针对PvMSP 1ICB5~ICB6多态区的引物进行PCR ,其产物用PvuⅡ内切酶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鉴别我国间日疟原虫现场分离株基因型。 结果  98份间日疟血样经套式PCR扩增均出现大小约为 40 0bp(Belem型 )或 470bp(Sal-1型 )的特异性片段。酶切消化后 ,45份 470bp样本出现 12 0bp和 3 5 0bp酶切片段 ,为Sal-1型 ;40份 40 0bp的样本中 3份仅出现 1条 40 0bp片段 ,为Belem型 ;3 5份出现 12 0bp和 2 80bp两种酶切片段 ,为Ⅲ重组型 ;2份 12 0bp和 2 40bp片段 ,为朝鲜型。结论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技术可用于检测我国间日疟原虫的 3种PvMSP-1等位基因型。
    不同地域阴道毛滴虫分离株的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分析
    袁丽杰;高兴政
    2004, 22(2):  7-93. 
    摘要 ( )   PDF (2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比较阴道毛滴虫 7个分离株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态性。 方法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阴道毛滴虫北京 1株、北京 2株、承德株、唐山株、九江 1株、九江 2株与九江 3株基因组扩增 ,并对扩增产物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7虫株两两间的遗传相似指数为 77.4%~ 94.7% ,遗传关系密切。其中 :北京 1株和唐山株为 89.2 % ,九江 1株和九江 2株为 92 .1% ,北京 2株和九江 3株为 94.7% ,亲缘关系较近。而九江 1株和承德株间遗传相似指数为77.4% ,同源性相对较低。 结论  7株阴道毛滴虫遗传关系密切 ,但在基因水平上存在种内差异性 ;地理位置对阴道毛滴虫遗传学特性影响不大。
    恶性疟原虫谷氨酸脱氢酶在大肠埃希菌中的可溶性表达、纯化和鉴定
    李妍;宁云山;董文其;李明
    2004, 22(2):  8-97. 
    摘要 ( )   PDF (3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大肠埃希菌 (E .coli)中尝试非融合蛋白技术可溶性表达恶性疟原虫谷氨酸脱氢酶 (GDH) ,以获得具有相对完整空间表位的重组非融合GDH。 方法 将恶性疟原虫GDH基因克隆到pET-23 (a)表达载体中 ,转化E .coli BL21菌株 ,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 ,菌体反复冻融后 ,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的存在形式 ,可溶性表达产物经Source-Q及Source-S层析纯化并用SDS PAGE分析纯度。通过蛋白质印迹试验鉴定表达和纯化产物的免疫学活性。 结果 可溶性重组GDH分子占宿主蛋白 15 %左右 ,相对分子质量为 5 2 0 0 0。经过阴离子和阳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后 ,GDH纯度达 90 %以上。该蛋白质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结论 通过E .coli表达系统和柱层析分离技术可获得高纯度、具有相对完整空间表位的重组GDH分子。
    酶联免疫电转移印迹技术在囊尾蚴病诊断中的应用
    王丽娜;葛凌云;缪峰;于振华;刘玉冰;甄天民;李桂萍;杨淑芳
    2004, 22(2):  9-100. 
    摘要 ( )   PDF (2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高度敏感、特异的酶联免疫电转移印迹技术(EITB)诊断囊尾蚴病。 方法 用双向电泳法对囊液抗原进行分离、纯化 ,并通过免疫印迹 ,用囊尾蚴病患者、棘球蚴病患者和其他异源血清筛选高免疫反应性和高特异性抗原组分 ,以此建立EITB诊断方法 ,与传统的ELISA法相比 ,并比较血清和滤纸干血浸出液两种样本的敏感性。 结果 得到了等电点为9.4,相对分子质量为14 000和16 600两组特异性抗原组分 ,以此为诊断抗原建立了EITB诊断方法 ,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高达92.5%和100% ,显著高于ELISA法。在EITB中血清和滤纸干血浸出液的敏感性相似。 结论 EITB诊断囊尾蚴病较ELISA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
    我国七种白蛉咽甲的超微结构研究
    郭东星;金长发;洪玉梅;倪兵;乔中东
    2004, 22(2):  10-102. 
    摘要 ( )   PDF (2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不同地域的7种白蛉 (白蛉属5种,司蛉属2种)咽甲内侧壁的超微结构。 方法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咽甲超微结构的分析。 结果 白蛉咽甲的内侧壁由一些齿形结构和横嵴组成 ,齿形结构和横嵴的形状、数目以及排列方式在各蛉种间表现不同。 结论 不同种属的白蛉咽甲在超微结构上有明显的差异 ,可为蛉种鉴定提供形态学依据
    实验报道
    从噬菌体十二肽库筛选旋毛虫抗原模拟表位
    潘虹;姜昌富;李天群;雷家慧;时红波;魏兰英
    2004, 22(2):  11-105. 
    摘要 ( )   PDF (2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从噬菌体肽库筛选旋毛虫抗原的模拟表位 ,为研究和开发新的旋毛虫病诊断抗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纯化旋毛虫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Ts IgG)对噬菌体十二肽库进行5轮筛选 ,随机挑选24个克隆 ,通过ELISA选取吸光值(A)较高的6个克隆 (T1~T6) ,并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T1~T6敏感性与旋毛虫幼虫抗原(TsA)相同(阳性率为100%,P>0.05) ,特异性与TsA无明显差异 (阴性率为0~40%,P>0.05),其中T3,T6与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无交叉反应 ,特异性高于TsA(P<0.05),T6与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无交叉反应 ,特异性亦高于TsA(P<0.05)。 结论 利用噬菌体十二肽库筛选到旋毛虫抗原模拟表位
    日本血吸虫胆绿素还原酶的测定
    刘文琪;李雍龙
    2004, 22(2):  12-108. 
    摘要 ( )   PDF (2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是否含有能降解胆绿素的胆绿素还原酶(biliverdinreductase,BR)及其活性。 方法 从日本血吸虫成虫匀浆组织中提取可溶性蛋白组分,将其与胆绿素还原酶的特异性底物胆绿素共孵育 ,观察胆绿素降解情况以及时间、pH值对降解活性的影响。 结果 成虫匀浆提取物可在体外将胆绿素降解为胆红素 ,该酶活性在pH8.7时最高 ,为43.30nmol/(mg·min) ,相同pH值的不同缓冲液体系下酶活性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酶促反应于15min时达到峰值。 结论 本文首次证实日本血吸虫成虫具有胆绿素还原酶 ,可降解胆绿素成胆红素
    学术争鸣
    丰宫并殖吸虫的研究
    周本江
    2004, 22(2):  13-112. 
    摘要 ( )   PDF (3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鉴定丰宫并殖吸虫与“勐腊并殖吸虫”的同一性。 方法 从丰宫并殖吸虫与“勐腊并殖吸虫”的同一流行区采集溪蟹,分离囊蚴及后尾蚴 ,观测后作感染实验 ,收集成虫制片观测鉴定。 结果 丰宫并殖吸虫囊蚴的大小平均为 (1.23±0.0 87)mm×(1.10±0.073)mm ,极少数形成一层极薄易破的囊壁 ;后尾蚴大小为 (2.01±0.71)mm×(0.62±0.12)mm ,排泄囊在腹吸盘以前呈不规则的树枝状 ,两肠支末端尖细终止于距体末1/6处;成虫子宫团庞大,平均长度为体长的1/4.2。丰宫并殖吸虫的适宜终宿主为大鼠 ,猴、犬、猫均为不适宜宿主。“勐腊并殖吸虫”的囊蚴取自同一蟹体的小睾并殖吸虫囊蚴 ,后尾蚴同丰宫并殖吸虫 ,而成虫实为童虫。 结论 确认丰宫并殖吸虫为独立虫种,“勐腊并殖吸虫”为标本混淆不清的误定虫种 ,应属无效种名。
    专家论坛
    无前螨科沙螨 (恙螨 )的分类(英文)
    温廷桓
    2004, 22(2):  14-118. 
    摘要 ( )   PDF (4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无前螨亚科WalchiinaeEwing,1946与甲逦螨亚科GahrliepiinaeWomersley,1952两者孰为符合动物命名法规的优先名,争论自1952年起经有半个世纪。无前螨亚科的建立是以无前螨属WalchiaEwing ,1931为模式属在先 ,以后甲逦螨亚科的建立是以甲逦螨属GahrliepiaOudemans,1912为模式属 ,将无前螨属置于其亚属。现两属均为有效属。作者(1999)对于该两亚科赋予各自新的特征 ,并提升无前螨亚科为科级阶元 ,无前螨科Walchiidae (Ewing,1946)Wen,1999。无前螨科的特征为SIF=4B/4Bs/5B/6BN/B3/22(1)1(0)1(0)0.0000,螨体小至大型,IP=320~1220。盾板小至大型 ,在背面向后伸展 ,五角形后端尖锐或呈舌形。不具前中毛 (AM或vi)和前中突(A或N=0),盾板基本毛式为AL和PL各一对,常有附加毛PPLs2~40支不等,少数还有间毛(IM)1~2对。感器(Sn或sci)全为短棒杆形。足节式fSP=7.6.6恒定。盾板AM的退化、足节的增多、体触觉毛的减少是沙螨(恙螨)的衍征,意味无前螨科比沙螨科(恙螨科)Trombiculidae(Ewing,1929)和列螨科Leeuwenhoekiidae (Womersley,1944)进化,三科综合为沙螨总科Trombiculoidea(Ewing,1929)necWelbourn,1991sensuWen,1999,可使脊椎动物
    综述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疟疾研究中的应用
    于国伟;汤林华
    2004, 22(2):  15-121. 
    摘要 ( )   PDF (2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刺激序列与DNA疫苗
    赵松;朱荫昌
    2004, 22(2):  16-126. 
    摘要 ( )   PDF (3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摘要
    蛔虫感染期幼虫提取液对人肺上皮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袁铿;彭国华;彭卫东;周宪民;胡银英;袁芳;戴志芳
    2004, 22(2):  17-126. 
    摘要 ( )   PDF (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猪蛔虫卵生物染色观察
    李根茂;许文忠;丰平;司银楚
    2004, 22(2):  18-127. 
    摘要 ( )   PDF (2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健康教育
    从寄生虫病咨询看加强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孙惠珍;常正山;邱持平;张永年
    2004, 22(2):  19-89. 
    摘要 ( )   PDF (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报
    日本血吸虫尾蚴经口腔粘膜感染小鼠的可行性研究
    李伟;申丽洁;杨毅梅
    2004, 22(2):  20-69. 
    摘要 ( )   PDF (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龙江省棘球蚴病流行概况
    徐之杰;张崇友;镡云辉;王春荣
    2004, 22(2):  21-93. 
    摘要 ( )   PDF (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孝昌县四个试点村近九年疟疾发病及防治简况
    钟玉叶
    2004, 22(2):  22-97. 
    摘要 ( )   PDF (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阑尾血吸虫病46例临床病理分析
    程玲;汪鑫平
    2004, 22(2):  23-125. 
    摘要 ( )   PDF (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化疗方案防治华支睾吸虫病的比较研究
    葛涛;李承红;袁爽
    2004, 22(2):  24-128. 
    摘要 ( )   PDF (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广西发现猪人肉孢子虫感染
    李锦辉;林珍;覃业新;杜进发
    2004, 22(2):  25-82. 
    摘要 ( )   PDF (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