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2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4-12-30
    论著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不同虫期日本血吸虫虫体中的表达
    龙小纯;刘文琪;李雍龙;AndreasRupple
    2004, 22(6):  1-323. 
    摘要 ( )   PDF (3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日本血吸虫不同虫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其在体内的分布。 方法 收集日本血吸虫成虫制成冰冻切片,将含胞蚴、尾蚴的感染性钉螺和含成熟虫卵的小鼠肝脏制成石蜡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成虫、胞蚴、尾蚴以及毛蚴中的iNOS,并观察该酶在各期虫体内的分布;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成虫匀浆中的可溶性蛋白是否具抗iNOS多抗的可溶性蛋白。 结果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特异性黄绿色荧光主要分布于成虫紧贴皮层下组织处、毛蚴的表层和腺体中以及胞蚴和尾蚴的体表;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成虫蛋白中出现1条明显的被抗iNOS抗体识别的特异性反应条带,其相对分子质量(Mr)为210000。 结论 日本血吸虫成虫及不同虫期幼虫均有类iNOS的蛋白表达。
    浙江省钉螺分布抽样调查
    闻礼永;郑伟;朱明东;严德华;杨纪顺;高璐璐;陈军虎;张剑锋;俞丽玲;林丽君;陶海全
    2004, 22(6):  2-327. 
    摘要 ( )   PDF (3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浙江省钉螺及感染性钉螺分布 ,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调查点,5m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2框方法查螺,压碎法检查钉螺感染情况,设置假螺点考核查螺质量。 结果 在全省55县7106个村中抽取34县的100村为调查点,在21县的32村中查出有螺条块223个,1572框有螺,有螺面积73300m2。其中山丘型18县29村有螺,有螺面积72640m2,占总数的99.1%,与水网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t=3.04,P<0.01);1,2层有螺面积71680m2,占总数的97.8%,与 3层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t=3.71,P<0.01);沟和渠有螺面积占总数的62.6%,显著高于田环境(t=3.02,P<0.01)。解剖活螺7892只,均阴性。推算全省有螺面积理论值为1361940m2 。 结论 估算浙江省当前有螺面积1500000~2000000m2,主要分布在山丘地区近4年内有螺村,以沟渠为主,但未查到感染性钉螺。
    环孢素A体外抗AF18标记的曼氏血吸虫童虫的研究
    柳建发;JohnRKusel
    2004, 22(6):  3-330. 
    摘要 ( )   PDF (3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环孢素A体外抗AF18标记的曼氏血吸虫童虫的作用以及虫体表膜流动性。 方法 制备童虫,环孢素A体外作用,AF18标记,荧光显微镜观察。 结果 童虫损伤或死亡,虫体逐渐从绿色变成黄色,虫体表面损伤。 结论 环孢素A增加童虫AF18的含量,减低童虫表膜流动性。
    安徽省幼儿园儿童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
    陆军;李朝品
    2004, 22(6):  4-333. 
    摘要 ( )   PDF (3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安徽省幼儿园儿童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感染情况,比较4种不同染色方法,为隐孢子虫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采集安徽省11地(市)29所幼儿园儿童粪便标本1204份,采用金胺酚染色法、改良抗酸染色法、沙黄美蓝染色法、金胺酚染色改良抗酸法4种方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 结果  4种方法检出率分别为2.46% 1.50 % 1.98%和3.49%,金胺 -酚染色 改良抗酸法与其他3种方法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城市幼儿园儿童隐孢子虫检出率为2.14%(15/684),乡镇为5.19%(27/520),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男孩和女孩隐孢子虫检出率分别为3.59%(23/641)及3.37%(19/563),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隐孢子虫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良性腹泻(无血便)、轻微腹痛及恶心等。 结论 安徽省幼儿园儿童隐孢子虫感染多见,城乡差异显著。由于隐孢子虫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易造成误诊和漏诊。
    柔嫩艾美球虫重组质粒pVAX1-Mzp57的免疫保护性试验
    秦睿玲;张西臣;李建华;徐占云;尹继刚;杨举
    2004, 22(6):  5-337. 
    摘要 ( )   PDF (3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用柔嫩艾美球虫 (Eimeriatenella ,E .t)子孢子表面蛋白基因构建的DNA重组质粒免疫海兰小公雏 ,观察其诱导鸡产生的免疫应答反应和对球虫攻击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重组质粒经肌肉和鼻黏膜分别于 7、14、2 8日龄3次接种小公雏 ,用间接ELISA、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反应。最后一次免疫后 2周经口接种新鲜的E .t孢子化卵囊 ,确定其保护力的大小。 结果 构建的柔嫩艾美球虫重组质粒免疫雏鸡后能诱导有效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表现为CD4+ /CD8+ T细胞比率、特异性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可对抗中等剂量球虫的攻击 ,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 ,攻虫后卵囊排出量显著减少 ,体重增长快 ,盲肠病变较小 ,保护率达 80 %以上。肌注 10 0 μg重组质粒组综合免疫保护效果最好。 结论 构建的重组质粒对鸡柔嫩艾美球虫的攻击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防制中华白蛉对控制内脏利什曼病的效果追踪
    金长发;何生全;洪玉梅;李国茹
    2004, 22(6):  6-339. 
    摘要 ( )   PDF (2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灭蛉与家犬药浴措施后对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的影响。 方法 在四川省南坪县野外洞穴用奋斗呐(50mg/m2)滞留喷洒灭蛉和药浴 (2.5%溴氰菊脂可湿性粉剂250mg/L)家犬防治中华白蛉措施后,逐年进行野外洞穴白蛉密度观察和当地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 野外洞穴白蛉密度得到有效控制。家犬药浴和白蛉密度降低后,对控制内脏利什曼病起到一定作用。 结论 在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采取家犬药浴和野外洞穴药物滞留喷洒灭蛉措施,对预防和阻断内脏利什曼病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γ干扰素治疗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的影响
    张彬彬;焦杨文;蔡卫民;陶君;刘荣华
    2004, 22(6):  7-343. 
    摘要 ( )   PDF (5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γ干扰素 (IFNγ)治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 ,观察小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I、II型跨膜受体(TβRI、TβRII)表达的变化,同时动态观察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TGFβ1、TβRI及TβRII的变化趋势。 方法 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BALB/c小鼠,16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吡喹酮治疗组和吡喹酮联合IFNγ治疗组,治疗8周。于感染后8、12、16周和疗程结束后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TβRI及TβRII表达部位;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肝组织TGFβ1、TβRI及TβRII转录水平。  结果 TGFβ1、TβRI和TβRII在小鼠肝细胞、窦周细胞中均有表达,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表达增强,特别在虫卵肉芽肿周围;IFNγ治疗后,虫卵肉芽肿减少,TGFβ1、TβRI及TβRII表达较治疗前降低;TGFβ1mRNA在感染后12周表达开始上调,模型组达高峰(P<0.05),经吡喹酮联合IFN γ治疗后降至正常水平;TβRIImRNA在感染后8、16周表达下调(P<0.05),疗程结束后恢复正常;TβRImRNA表达水平在发病和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 TGFβ1表达上调和TβRIImRNA表达下调促进肝纤维化形成,IFNγ抑制TGFβ1的分泌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GF
    枸橼酸钠抗凝剂对疟原虫生长活性的影响
    刘忠湘;王宪锋;李淑梅;李珣;薛采芳;缪军
    2004, 22(6):  8-348. 
    摘要 ( )   PDF (5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枸橼酸钠抗凝剂对疟原虫生长活性的影响。 方法 将疟原虫经抗凝剂(ACD,CD和SC)处理后以感染率为指标检测抗凝剂对虫体的影响。未同步化的恶性疟原虫分别使用3种不同浓度抗凝剂于37℃作用3h。处理后的红细胞与正常虫体混合,同时处理后的虫体与正常红细胞混合,随后观察两种培养混合物的感染率以确定抗凝剂作用的靶细胞。同上处理期同步化的疟原虫(环状体,滋养体和裂殖体)以观察抗凝剂作用的期特异性。将伯氏疟原虫用抗凝剂处理后接种小鼠,通过感染率的变化观察抗凝剂对鼠疟的影响。 结果  3种抗凝剂均可抑制疟原虫的生长,其中ACD影响最甚。以抗凝剂分别处理红细胞和疟原虫,结果表明抗凝剂作用于虫体而非红细胞。处理同步化的虫体表明抗凝剂对裂殖体的抑制最为显著。同样处理伯氏疟原虫后接种小鼠进一步验证了抗凝剂对恶性疟原虫作用的抑制性效应。 结论 ACD对疟原虫的抑制性效应最为明显,SC是疟原虫试验中枸橼酸钠抗凝剂的首选。
    淮河水系毛毕吸虫尾蚴生态的初步研究
    盛似春;秦志辉;张明群;邰燕;倪仕钢;文继月
    2004, 22(6):  9-352. 
    摘要 ( )   PDF (4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淮河水系毛毕吸虫尾蚴的生态习性及特征。 方法  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在安徽省淮南市郊淮河水系支流窑河渔场,逐月采集耳萝卜螺压片镜检,用感染毛毕吸虫的阳性螺逸尾蚴,滴瓶遮光法收集尾蚴。用不同时龄尾蚴感染雏鸭,以三角烧瓶顶管法孵化毛蚴检测雏鸭感染率。 结果 螺体内尾蚴检出率呈明显的季节消长,尾蚴检出率7月份为0.81%,6月为0.65%,4~5月和8~10月均为0.07%~0.26%,逐月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尾蚴逸出数量呈明显的日周期变化,每天上午8:00~12:00为逸蚴高峰期,温度和光照影响显著。尾蚴具有强烈的趋光性,自然变温 (18~25℃)下最长寿命为52h,半数死亡时间为41h。对雏鸭感染力与尾蚴时龄关系密切,30min~8h时龄感染力最强,40h以后感染力丧失。 结论 初步探明淮河水系毛毕吸虫尾蚴的生态习性及特征。
    阴道毛滴虫7个分离株表面黏附蛋白33基因序列比较
    袁丽杰;高兴政
    2004, 22(6):  10-356. 
    摘要 ( )   PDF (4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我国阴道毛滴虫7个分离株表面黏附蛋白33(AP33)基因的遗传多态性。 方法 抽提基因组DNA,用特异引物PCR扩增AP33基因、测序、分析其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用甲硝唑体外分别作用于7个分离株,得其最小致死量(MLC)。 结果 阴道毛滴虫北京1、2株,唐山株 承德株、九江 1、2、3株7个分离株AP33基因与Gen Bank中U87098株同源性高达98.2 %~100%,属同型虫株。其中承德株和U87098株北京1株和唐山株北京2株和九江3株九江1株和九江2株各形成一个分支,两两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7个分离株的地理来源与其进化关系未见相关性。 结论 阴道毛滴虫7个分离株AP33基因的遗传关系密切,属同型虫株,但其基因序列存在一定差异。亲缘关系较近的虫株间甲硝唑MLC值相差较大。
    实验报道
    大蒜素治疗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研究
    卢致民;唐宏炜;张振明;刘金花;张进顺;张维真
    2004, 22(6):  11-360. 
    摘要 ( )   PDF (5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大蒜素对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治疗效果。 方法 地塞米松连续肌肉注射Wistar大鼠8周,建立大鼠PCP动物模型。用大蒜素治疗实验大鼠,同时设复方新诺明治疗对照组和PCP模型空白对照组。通过各组大鼠肺重、肺重/体重比值、肺印片中每100个油镜视野肺孢子虫包囊均数等指标考核疗效。 结果 大蒜素治疗组大鼠平均肺重为1.73±0.17、肺重/体重比值为0.84±0.12,显著低于PCP模型对照组的 2.31±0.35、1.25±0.35(P<0.01)。肺印片中包虫数较PCP模型对照组减少62.9% ,其与复方新诺明治疗对照组接近。 结论 大蒜素对实验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治疗效果接近复方新诺明。
    小鼠感染泡球蚴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魏晓丽;丁剑冰;许晏;温浩;林仁勇
    2004, 22(6):  12-364. 
    摘要 ( )   PDF (4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人工接种泡球蚴(EM)昆明小鼠体内6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研究泡球蚴病的免疫学机制。 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分别腹腔接种泡球蚴及生理盐水,持续观察260d,收集各组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 (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IL5、IL10水平。 结果 实验组6种细胞因子水平始终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辅助性T细胞1(Th1)类细胞因子IL2水平在感染后 80d达到峰值,感染140d后迅速降低;TNFα水平在感染后40d较对照组明显上升,感染100d左右达到峰值,140d后迅速下降;IFNγ在感染80d后达到峰值,140d后缓慢下降;而在80d以前,辅助性T细胞2(Th2)类细胞因子IL4、IL5、IL10维持在较低水平;100d后,这3类细胞因子明显上升,其中IL4、IL10水平在100d达到峰值,IL5水平在140d达到峰值,以后维持在较高水平。 结论 Th2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与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共同参与了宿主抗棘球蚴免疫。感染早期以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为主,感染中晚期转化为以Th2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为主。
    综述
    表位疫苗:疫苗研制新策略
    王新军;张兆松
    2004, 22(6):  13-367. 
    摘要 ( )   PDF (3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隐孢子虫的体外培养和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答嵘;乔继英
    2004, 22(6):  14-370. 
    摘要 ( )   PDF (3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讨论
    脑囊尾蚴病“三个标准”的由来及演变
    马云祥
    2004, 22(6):  15-373. 
    摘要 ( )   PDF (3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报
    商水县2001~2003年疟疾暴发调查与控制
    郝家禄;吴卫民;窦春艳
    2004, 22(6):  16-333. 
    摘要 ( )   PDF (1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儿脑囊尾蚴病50例临床分析
    齐晓飞;姚雅娟
    2004, 22(6):  17-374. 
    摘要 ( )   PDF (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用微波ELISA检测日本血吸虫抗体的研究
    罗冬娇;杨艳宏;张宏莹;顾启章
    2004, 22(6):  18-375. 
    摘要 ( )   PDF (1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透明胶纸法检查蛲虫卵镜检前的不同处理及效果分析
    梁裕芬;周德喜
    2004, 22(6):  19-376. 
    摘要 ( )   PDF (1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3~2003年襄樊市猪旋毛虫感染情况调查
    许正敏;侯向进;曹正寅
    2004, 22(6):  20-377. 
    摘要 ( )   PDF (1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东省基本消灭疟疾后15年来的监测
    付兆义;霍炜;李保华
    2004, 22(6):  21-378. 
    摘要 ( )   PDF (1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皮肤蝇蛆病一例报告
    贺骥;崔玉宝;朱玉霞
    2004, 22(6):  22-330. 
    摘要 ( )   PDF (1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镜取出十二指肠球部钩虫四例
    熊启贤
    2004, 22(6):  23-352. 
    摘要 ( )   PDF (1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