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贺晓菲, 高金亮. 蜱源抗凝血蛋白及其在医学领域的潜在价值[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6): 767-775. |
[2] |
周正斌, 李元元, 李中秋, 杨丽敏, 刘琴, 张仪, 陈军虎, 李石柱. 2023年我国内脏利什曼病疫情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5): 559-565. |
[3] |
杨雪花, 宋海辰, 焦红杰, 程永凤, 岳迎宾, 宋传龙, 何白奇枫, 严媚. 细粒棘球蚴抗原B和钙结合蛋白1调节小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机制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4, 42(5): 566-572. |
[4] |
张霞, 颜凤, 牟小会, 林紫敏, 聂映, 程金芝, 商正玲, 吴家红. 埃及伊蚊黄蛋白c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体外抗凝血作用[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2, 40(2): 153-158. |
[5] |
李素华, 赵玉玲, 高丽君, 张雅兰, 周瑞敏, 钱丹, 杨成运, 刘颖, 鲁德领, 张红卫, 许汴利. 河南省信阳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患者中巴贝虫感染的分子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9, 37(1): 66-69. |
[6] |
管立人*, 高春花. 黑热病后皮肤利什曼病[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 35(4): 16-396-401. |
[7] |
宫庆龙,王春凤,杨桂连*. 血吸虫成虫抗宿主凝血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6, 34(2): 14-157-160. |
[8] |
高芹,刘焱斌,钟册俊,吕晓菊*. 137例内脏利什曼病患者临床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3, 31(2): 12-135-139,142. |
[9] |
杨宏强1,2,马少波1,卞志远1,李江1,邹泓3,张示杰1,2,彭心宇1,2 ,陈孝平2 *. 肿瘤坏死因子-α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在肝泡型棘球蚴周围单核细胞中的表达[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2, 30(3): 7-201-205. |
[10] |
顾灯安;金长发;兰勤娴;左新平;伊斯拉音·乌斯曼;张仪. 不同诱虫灯和引诱剂诱捕白蛉的现场试验[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9, 27(1): 18-61. |
[11] |
陈仕祥;陈玺卿;江军;范平. 疟疾并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8, 26(4): 20-289. |
[12] |
伊斯拉音·乌斯曼;金长发;左新平;顾灯安;兰勤娴;童苏祥;李雄;张仪;茹孜古丽·朱马洪;牛新玲;阿不力米提;木合塔;阿布都外力;库尔班. 新发现的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新疆民丰县Ⅰ. 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8, 26(2): 11-131. |
[13] |
金长发;左新平;顾灯安;伊斯拉音·乌斯曼;兰勤娴;张仪;童苏祥;李雄;茹孜古丽·朱马洪;阿不力米提;木合塔;阿不都外力;库尔班;牛新玲. 新发现的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新疆民丰县Ⅱ. 传播媒介的初步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8, 26(2): 12-135. |
[14] |
许静;陈年高;冯婷;王恩木;吴晓华;陈红根;汪天平;周晓农;郑江. 日本血吸虫病常用诊断方法现场查病效果的评估[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7, 25(3): 4-179. |
[15] |
顾灯安;金长发;兰勤娴;张丑吉;李凡;张仪. 灯诱法监测白蛉的初步试验[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7, 25(2): 19-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