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铃, 刘星卓, 吕芳丽. 非洲刚地弓形虫感染和弓形虫病流行概况[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5, 43(2): 241-251. |
[2] |
赵紫琪, 吕芳丽. 蒿甲醚脂质体体外抑制刚地弓形虫增殖作用的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3, 41(4): 446-451. |
[3] |
严晓岚, 闻礼永, 熊彦红, 郑彬, 张剑锋, 汪天平, 俞丽玲, 许国章, 林丹丹, 周晓农. 《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标准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解读[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2, 40(6): 798-800. |
[4] |
李润花, 殷国荣. 刚地弓形虫病多表位疫苗的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2, 40(5): 661-667. |
[5] |
赵紫琪, 吕芳丽. 免疫功能健全者获得性弓形虫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2, 40(2): 228-235. |
[6] |
张丽新, 赵桂华, 徐超, 肖婷, 孙慧, 李瑾, 刘功振, 尹昆. 刚地弓形虫RH株速殖子体外入侵小鼠巨噬细胞系感染模型的构建[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1, 39(4): 494-501. |
[7] |
黄子芸, 吕芳丽. 实体器官移植与弓形虫病[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1, 39(3): 386-392. |
[8] |
宋宏宇, 梁雨晴, 华瑞其, 史媛, 阳爱国, 郭莉, 袁东波, 谢跃, 杨光友. 细粒棘球绦虫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表达、定位和诊断价值的初步评价[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 38(2): 194-201. |
[9] |
苏海莹, 杨淑君, 彭鸿娟, 王春梅. 弓形虫病临床误诊现状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9, 37(3): 342-345. |
[10] |
石锋, 杨益, 汪俊云, 杨玥涛, 高春花. 快速检测美洲钩虫特异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方法的建立与效果评价[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8, 36(2): 119-123. |
[11] |
沈继龙*. 弓形虫病的若干术语释义及实验室诊断的解读与处置策略[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 35(4): 13-382-386. |
[12] |
闻礼永1*, 熊彦红2, 严晓岚1, 郑彬2, 官亚宜2, 张剑锋1, 林丹丹3, 周晓农2. 对“试论《弓形虫病的诊断》(WS/T 486-2015)标准的不足并探讨孕妇弓形虫感染的处理”一文的回复[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 35(4): 15-390-395. |
[13] |
章乐生, 孙磊, 胡媛, 巩文词, 王燕娟, 沈玉娟, 徐馀信, 汪天平, 曹建平. 蓝氏贾第鞭毛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 35(2): 160-163. |
[14] |
严晓岚1,闻礼永1*,官亚宜2,张剑锋1,林丹丹3. 《弓形虫病的诊断》标准解读[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6, 34(4): 18-387-388,封三. |
[15] |
杨小迪1,孙希萌2,王旗1,崔洁1,计永胜3,薛洪宝4,胡守锋1,苏胖胖1,李江艳1,孟令文1,乔继琛1,丁忆晗1,宋迪1,吴琦1,方强1,陈兴智1*. 金丝桃素体外抗刚地弓形虫速殖子效果的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6, 34(3): 4-203-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