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3年 第1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3-11-30
    日本血吸虫成虫31/32 kDa蛋白的纯化及保护性免疫力的研究
    沈定文,李雍龙,韩家俊,石佑恩
    1993, 11(4):  241-243. 
    摘要 ( )   PDF (7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制备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电渗析方法分离纯化日本血吸虫成虫 31/32 kDa 蛋白(Sj 31/32蛋白)。SDS-PAGE、免疫印迹试验(EITB)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分离纯化的 Sj 31/32 蛋白纯度高,且具有较高的活性。用纯化的 Sj 31/32 蛋白加福氏佐剂免疫的小鼠,不仅可减少虫负荷(减虫率 28.1%),还可降低血吸虫成虫的产卵量(减卵率 71.4%),抑制虫卵肉芽肿的形成。结果提示:Sj 31/32 蛋白具有较高的减卵率,可望作为混合多价疫苗候选组分。
    建立疟疾近期复发动物模型的研究Ⅳ.食蟹猴疟原虫子孢子感染恒河猴的近期复发
    张家埙,林宝英,潘玉蓉,郑浩,唐为忠,陈颖丹,徐斌
    1993, 11(4):  244-247. 
    摘要 ( )   PDF (2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按照实验设计,用食蟹猴疟原虫子孢子感染恒河猴,待原虫血症出现,然后用咯萘啶 6mg/kg、蒿甲醚 10 mg/kg 和氯喹 20 mg/kg 联合治疗 3 d,清除红内期原虫,观察 100 d内的近期复发情况。如复发则再给予联合治疗。接种子孢子50个的猴M192和55×10~2个的猴 M193无近期复发,而接种子孢子 11×10~3 个的猴 M194 于治疗后 47 d复发 1次,接种子孢子 55×10~4 个的猴M 195分别于治疗后 30 d、37 d和 51 d 出现复发。结果显示,接种子孢子数量宜在 11×10~3 个以上。本研究实际上已对前实验研究进行了总的验证,并且实现了总体设计的预定目的,用引自越南的食蟹猴疟原虫建立了近期复发动物模型。
    我国疟疾发病人数的灰色残差预测
    顾卫东
    1993, 11(4):  248-250. 
    摘要 ( )   PDF (2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1986—1990年我国疟疾发病资料,应用灰色系统方法,建立灰色 GM(1,1)模型。为了提高模型精度,对原模型进行残差修正,建立残差校正灰色 GM(1,1)模型,结果表明后者较原模型精度有了很大提高,并且 1991年疟疾发病人数的预测结果(101 770例)和实际发病人数(101636例)是符合的。
    华支睾吸虫感染合并哮喘两例报告
    易明华,敖立新
    1993, 11(4):  250-250. 
    摘要 ( )   PDF (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1系女性,14岁。因咳嗽、乏力、食欲不振,粪便沉淀镜检查见华支睾吸虫虫卵,于1981年9月25日入院。以往有哮喘史。体检:发良不良,两肺闻及哮鸣音,腹部膨隆,肝肋下2cm,剑下6cm,脾肋下2cm。WBC6.54×10~9/L,N53%,L42%,E5%。胸部摄片:两肺纹理增粗。采用吡喹酮总剂量150
    吡喹酮脂质体对泡球蚴病的治疗效果探讨
    李富荣,蒋次鹏,曹和洵,王琪
    1993, 11(4):  251-254. 
    摘要 ( )   PDF (3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脂质体包裹抗泡球蚴病药物吡喹酮,经逆相蒸发法制备包裹率为 60%。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RP-HPLC)测定吡喹酮及其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动态变化,表明吡喹酮脂质体(PZQ-Lip)腹腔注射后 1/2—16 h 的血浓度和肝、脾组织内药物含量均明显较普通剂型吡喹酮(PZQ)组为高,半衰期显著延长。口服 LD_(50) 为3 372 mg/kg,较PZQ 毒性 2454 mg/kg 下降约1/4。以 500 mg/kg·d×12 d 灌胃连续 4疗程治疗小鼠继发性腹腔泡球蚴病,PZQ-Lip 的囊肿抑制率达68.72%,较 PZQ组 14.25%疗效明显提高(PO.01)。对化疗后小鼠内泡球
    脑室囊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张永福,李洪伟,黄文成,楚功仁,史锡文,殷大力,张佳栋,王喜红,周本立,赵东
    1993, 11(4):  255-257. 
    摘要 ( )   PDF (6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告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室囊虫病 31例,均为单个囊虫,位于四脑室 24例,三脑室3 例,侧脑室 4例。经脑室造影 CT扫描诊断的 3例四脑室囊虫病患者手术时,囊虫已进入枕大池,1 例三脑室囊虫移到侧脑室引流管处。因此,临床上诊断某一脑室内囊虫,手术探查该脑室中未见囊虫时,应沿脑脊液流动方向查找。
    血吸虫病患者皮内试验出现皮疹一例
    董建雄
    1993, 11(4):  257-257. 
    摘要 ( )   PDF (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系男性,11岁,学生。于1990年10月10日在左手前臂皮内注射江苏省寄生虫病研究所生产每毫升含蛋白200微克的血吸虫皮试抗原(批号8911)约0.03ml,注射后1h,左手由下而上出现红色丘疹,次日累及上身、面部,伴畏寒、发热,体温38.5℃。3d后皮疹遍及全身,并融合成红色片状,奇痒。经抗过敏治疗,每天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静脉
    肝片吸虫分泌抗原基因的克隆
    郑莉,刘世贵,程书秋,徐恒
    1993, 11(4):  258-261. 
    摘要 ( )   PDF (5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从肝片吸虫成虫基因文库中筛选出 3个表达肝片吸虫分泌抗原的重组子,以及对 3个重组抗原基因初步表达的研究。平均长度 2.0 kb的肝片吸虫 DNA 的 San 3AI 部分酶切片段与 BamHI 酶切、脱磷的 pUC18载体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 E.coli DH5α,构建肝片吸虫基因文库大小为 1.5×10~5 重组子。采用免疫印迹方法,用肝片吸虫分泌抗原制备的兔抗血清(1:50)和酶联 A蛋白(HRP-Protein A 1:40),经过初筛、复筛获得 3个反应较强的阳性克隆:pFH16,pFH23,pFH48。对这3个抗原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表明,重组子 pFH16 中抗原基因表达最
    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伯氏疟原虫各期的提纯和分离
    张坤炎,周洁娴,黄健康,林博华,吴振宏,阮彩文,黄祺林
    1993, 11(4):  262-266. 
    摘要 ( )   PDF (3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纤维素(Cellulose,CF-11)过滤去除白细胞后再用 Percoll 密度梯度离心方法提纯分离间日疟(P.v.)、恶性疟(P.f.)和伯氏疟(P.b.)3种疟原虫。经纤维素过滤后,P.v.病人血和P.b.感染鼠血中白细胞去除率分别平均达 94.7%和 75.4%,而且不影响原虫密度和各期构成比。多个 Percoll 不连续梯度离心测试3种疟原虫裂殖体、滋养体、环状体和未感染红细胞的相对平均密度(kg/L):P.v.分别为 1.059、1.072、1.096 和 1.099;P.f.分别为 1.070、1.079、1.10 和 1.10,配子体 1.085;P.b.分别为 1.059、
    过量伯氨喹引起溶血反应一例
    杨家明
    1993, 11(4):  266-266. 
    摘要 ( )   PDF (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性,17岁,于1985年8月23日因间日疟,用氯喹1350mg(基质),3日分服,其中第1、2d加服伯氨喹22.5mg(基质),症状消失,疟原虫转阴。 1986年3月,按抗复发治疗方案给该例有疟史者伯氨喹112.5mg(基质)作5d分服,第1、2d分别加服乙胺嘧啶50mg。患者第1、2 d服药正常,第3d将后3d的伯氨喹一次服下,2h后出现头昏、眼
    单克隆抗体影响利什曼原虫侵入吞噬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
    瞿靖琦,沈炳贵,汪俊云,包意芳,杨玥涛
    1993, 11(4):  267-269. 
    摘要 ( )   PDF (8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扫描电镜观察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利什曼原虫与小鼠腹腔吞噬细胞的相互关系。实验证明,前鞭毛体在抗杜氏利什曼单克隆抗体处理后,形态发生很大变异,部分原虫呈溶解现象,部分原虫仍可粘附于吞噬细胞外,但单克隆抗体经 56℃灭活后,则原虫形态无改变,且粘附在吞噬细胞周围,有些原虫的鞭毛及虫体前端已进入细胞内,认为其机制可能与前鞭毛体外膜上的配基与吞噬细胞受体的结合有关。
    老山地区102例疟疾分析
    韦彤,孟延东,王海英,纪素均,陶家富,黄长蓝,阎学清,江文明,湛建霞
    1993, 11(4):  269-269. 
    摘要 ( )   PDF (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8年6月至1989年5月在老山地区收治疟疾病人102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全为成年男性,入疟区平均5—6月;初发96例,复发6例;云南籍8.8%(9/102),外省籍91.2%(93/102)。诊断依据:(1)临床典型或不典型发作,
    薄膜超声干卵石蜡切片免疫酶染色法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
    顾启章,何加玕,陈河
    1993, 11(4):  270-272. 
    摘要 ( )   PDF (2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日本血吸虫超声干卵混悬于6%琼脂液内作石蜡切片,贴于 PVC薄膜凹孔进行免疫酶染色试验(薄膜干卵切片 IEST),并与薄膜肝卵切片 IEST对比实验,检测 159份血吸虫病人血清,阳性率分别为 98.11%及 97.48%,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检测 63份健康人血清,假阳性分别为 2例及 1例。提示两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近。但两法检测阳性血清的反应强度(染色程度“+”值)经秩和检验比较结果,超声干卵切片反应平均强度(X±SD 为2.51±0.09)明显高于肝卵切片(1.81±0.08,P0.05),超声干卵切片含虫卵切面多,虫卵较密集,虫卵成熟度较一致,均有助于试验结果观察,P
    华支睾吸虫成虫抗原免疫酶染色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效果的比较
    刘晓明,胡万富,王之怀,陈大林,徐伏牛
    1993, 11(4):  273-275. 
    摘要 ( )   PDF (3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及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对比检测了 51份华支睾吸虫病患者和 50份健康人血清,两法的阳性率分别为 92%和 88%;假阳性率分别为 2%和4%,应用 IEST和IFAT对比检查 22份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20份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及 15份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IEST 出现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 14%、5%和0;IFAT出现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 14%、10%和0。表明两法诊断华支睾吸虫病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抗原定位好。而 IEST不需要特殊仪器,更适合于现场应用。
    231例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中循环抗原检测分析
    王昌源,李庆山,张洪花,苏继静,张敬举,李惠,贾凤菊,葛凌云
    1993, 11(4):  276-278. 
    摘要 ( )   PDF (2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告应用抗猪囊尾蚴单克隆抗体(McAb)4F8-ELISA 对 231例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中循环抗原(CAg)检测的结果。经与患者病史、临床分型和脑CT检查结果比较,发现脑脊液中CAg 与有无绦虫史无关。脑型合并皮下结节患者脑脊液中CAg 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型脑囊虫病和皮下结节消失组的患者。CAg 检测的结果与囊尾蚴在脑部寄生的数量,病灶的新旧与部位等病理情况有关。表明 McAb(4F8)-ELISA 不仅可用于脑囊虫病的诊断,也有可能用于疗效评价。
    六地卫氏并殖吸虫及斯氏狸殖吸虫种间和种内虫体重复DNA序列的比较
    肖建华,陈翠娥,张悟澄,聂崇兴,李本文
    1993, 11(4):  279-281. 
    摘要 ( )   PDF (5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湖南、广东两省六地采集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分别制备各地虫体基因组DNA,用 BamHI、HaeⅢ及 HindⅢ 3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琼酯糖凝胶电泳后,比较酶切片段长度。结果显示两种虫种间重复 DNA序列带型有明显的差异,而同种虫种不同地区虫体的重复 DNA序列带型则多数相同或完全相同。
    连续化疗后人群鞭虫和蛔虫感染率的变化
    蔡士椿,洪立基,沈一平,杨维平,张德盱,许聚岭,刘伯黄,赵勇进,邵靖鸥,贺小明,唐易之,董恺,蒋极民,李启瑞,李福昌
    1993, 11(4):  282-285. 
    摘要 ( )   PDF (2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虫卵阳性者进行化疗,每年2次,连续5年定期对人群鞭虫与蛔虫感染者查治,每次治后半月考核疗效,未愈者复治1次。结果,人群鞭虫感染率由 64.71%降至2.68%,降低率达95.86%;蛔虫感染率由 52.08%降至 4.07%,下降 92.15%;每次治后至再次检查时的人群感染率的回升有随人群感染率的降低而减少的趋势,鞭虫平均为 2.68(0.68-5.74)%,蛔虫平均为6.94(1.72-17.27)%。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感染广州血管圆线虫大鼠血清抗体的观察
    梁浩昆,晋雪香,冯祖梅,王梅英,潘松涛,苏寿(氵氐)
    1993, 11(4):  286-287. 
    摘要 ( )   PDF (1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广州血管圆线虫成虫切制成 4 μm厚的冰冻切片作抗原,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感染广州血管圆线虫大鼠血清的抗体,结果在感染后 2 wk的 50份鼠血清中,呈阳性反应46份,阳性率为 92.0%;在感染后 4 wk的 19份鼠血清中,呈阳性反应 19份,阳性率为 100%;对照的阴性血清及盐水均呈阴性反应。本法检出率高,且感染早期出现阳性反应,可作广州血管圆线虫病早期辅助诊断。
    脾切除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细胞免疫调节失常的影响
    马北阳,桂稀恩,杨自成,熊勇,王厚成,汪正柄
    1993, 11(4):  288-290. 
    摘要 ( )   PDF (2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30例巨脾型和19例已切脾的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及 41例对照人群进行外周血 NK细胞活性、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测定以检测晚血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脾切除对其影响。结果显示,晚血巨脾型患者上述免疫功能均明显低于对照人群,切脾患者 NK细胞活性、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明显高于巨脾组。晚血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指数及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已呈抑制,但切脾组与巨脾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表明脾切除不仅能降低门脉高压,同时也有可能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增加患者抵抗力。
    隐孢子虫病实验与临床研究——Ⅲ.实验小鼠隐孢子虫病透射电镜观察
    陈雅棠,唐宜
    1993, 11(4):  291-293. 
    摘要 ( )   PDF (7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描述对免疫抑制小鼠肠上皮细胞寄生的隐孢子虫滋养体、裂殖体和大配子的超微结构及肠上皮细胞改变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虫体在肠上皮细胞附着处可见一明显电子致密带,并被肠上皮细胞来源的纳虫空泡包围。虫体在附着处其胞浆膜形成复杂的膜性皱褶并和肠上皮细胞质膜紧密接触。在裂殖子内可见电子致密颗粒和棒状体样结构,其意义尚不明瞭。
    蠕虫体外培养方法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周述龙
    1993, 11(4):  294-297. 
    摘要 ( )   PDF (2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寄生虫体外培养的研究是在组织培养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组织培养技术是从上世纪某些胚胎学技术发展而来。1885年,Roux用温盐水保存鸡胚髓板活力达数日之久,算是第一次将组织块移植成功的例
    间日疟出现自发性脾破裂一例
    叶环, 王耀东
    1993, 11(4):  297-297. 
    摘要 ( )   PDF (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性,31岁,船工,既往体健。1991年9月27日出现畏寒、发热,诊断为一般炎症疾患,予以抗炎治疗。10月15日,从坐位站立时,突觉持续性左上腹剧痛,。当天午夜就诊,发现腹膜炎体征而转至外科。体检:血压14/8kpa,脉搏120次/min,急病容,腹稍饱胀,全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以左上腹
    人芽囊原虫琥珀酸脱氢酶定性定位研究
    江静波,何建国
    1993, 11(4):  298-299. 
    摘要 ( )   PDF (4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是一种广泛寄生在人和其他灵长类动物肠道内的寄生原虫。分类位置争议较大,曾归为顶复合器门的孢子虫纲和肉足鞭毛门的肉足亚门。最近又将其归为肉足鞭毛门,立一新亚门,芽囊原虫亚门(Blastocysta)。 人芽囊原虫线粒体缺少细胞色素、乳酸脱氢酶、
    胃包虫病一例
    简卫国
    1993, 11(4):  299-299. 
    摘要 ( )   PDF (3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性,55岁,农民。一年前开始胃痛,后渐加重,伴食欲减退,并出现恶心、呕吐。钡餐透视后,按胃部肿瘤在外院接受化疗。近来胃痛加剧,并在呕吐物中查到囊泡状物,如玉米粒大,最多一次吐出74个。1992年9月18日来院治疗。体检:明显消瘦,心肺(一),左上腹压痛,肝脾未及。B超查肝脾正常。X线钡餐透视示胃部占位性病变。经呕吐前后对照
    磷酸咯萘啶与防疟片二号伍用在海南省治疗恶性疟疾的效果
    庞学坚,蔡贤铮,陈昆,陈太雄,邢启良,李秀华
    1993, 11(4):  300-300.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继续观察磷酸咯萘啶与防疟片二号伍用治疗恶性疟的疗效和能否阻断恶性疟的传播,我们于1988—1989年在海南岛抗氯喹恶性疟流行区乐东县保显和保国地区,以磷酸咯萘啶和防疟片二号治疗恶性疟85例。 材料和方法 治疗观察对象 以有疟疾症状、血检确诊为恶性疟、原虫无性体密度1000/μl、本次病程≤5d、半
    免疫酶染色试验在旋毛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
    张光玉,杜泽喜,张正义,刘文荣,刘莉
    1993, 11(4):  301-301. 
    摘要 ( )   PDF (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用于诊断寄生虫病已有许多报道,对旋毛虫病的临床诊断也获得较好的效果,但应用于人群旋毛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报告尚不多见。我们于1990年4—7月进行了旋毛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材料与方法 1 调查地点和血清采集 选择近年来不断出现旋毛虫感染的丹江口市做
    两种按蚊细胞的游离氨基酸代谢的研究
    蓝明扬,赵郁光,陆伟贤,吴昀,王尧
    1993, 11(4):  302-303. 
    摘要 ( )   PDF (1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蚊虫的组织和血淋巴中含有比哺乳类动物高得多的游离氨基酸,这些氨基酸除作为合成蛋白质的单位外,还参与渗透压的调节、形态变异和生殖过程,并且与蚊媒对疟原虫的敏感性有关。蚊虫的游离氨基酸检测在分类学、毒理学及宿主与病毒的关系研究中都具有意义。蚊体内氨基酸的研究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应用蚊细胞系在细胞水平上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出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一例
    刘利斌,熊火星
    1993, 11(4):  303-303. 
    摘要 ( )   PDF (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男性,38岁,因慢性血吸虫病入院。体检:血压15/10.7kpa,心界不大,心率75次/min,律齐,无杂音,肝肋下2.0cm,质中,无触痛,脾未及,肝功能及血、尿常规均正常,心电图检查正常。即往无心血管病史。入院次日给予吡喹酮2400mg(按40mg/
    食蟹猴疟原虫B株配子体对蚊媒感染力的观察
    宋宗臣
    1993, 11(4):  304-305. 
    摘要 ( )   PDF (1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接种食蟹猴疟原虫B株(Plasmodium cynomol-gi bastianellii,简称B株猴疟)子孢子的恒河猴肝细胞内可长期存在休眠体。因此,B株猴疟—按蚊一恒河猴系统对根治药研究有重要价值。传统的观点认为疟原虫成熟配子体在血液内保持对蚊媒的感染力可长达数十日之久。Hawking等认为配子体一
    沈阳市华支睾吸虫病的调查与防制
    刘柯,马劲夫,刘福坤,王廷义,张致文,曹雅明,张守平,李秉正,庞昕黎,罗恩杰,阎岩,于秀华,安春丽
    1993, 11(4):  306-306. 
    摘要 ( )   PDF (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4年以来,我们对沈阳市华支睾吸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方法和结果 1 人群调查 1984年全市采用醛醚法调查东陵、于洪、苏家屯、新城子4个区和新民县5—60岁朝鲜族居民31968人,感染者2852人,感染率8.92%。调查辽中县汉族居民5150人,未发现感染
    应用猴抗食蟹猴疟原虫抗体检测间日疟抗原
    刘荣珍,石裕明
    1993, 11(4):  307-307. 
    摘要 ( )   PDF (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检测疟原虫抗原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免疫学技术,已被应用于恶性疟和间日疟的研究。我们也曾应用P.v.病人的混合抗体成功地进行P.v.抗原的检测,获得较满意的结果。为解决抗体来源的问题,本实验应用熊猴抗食蟹猴疟原虫抗体(简称抗P.c.抗体)取代病人混合抗体检测P.v.抗原,并
    溴氰菊酯喷洒蚊帐上的消解与残留
    周全心,冯声正,郑树民
    1993, 11(4):  308-308. 
    摘要 ( )   PDF (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溴氰菊酯具有高效、低毒和广谱杀虫作用,广泛用于灭蚊抗疟。据生物残效测定,喷药后1—104d,嗜人按蚊平均死亡率为95.5%。1988年吴能等用化学法分析溴氰菊酯在棉纱蚊帐的消失半衰期为55d。 我们采用色谱分析方法测定溴氰菊酯喷洒蚊帐
    广西壮、瑶、苗、侗族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韦佩琪,杨兰,周爱武,王凤永,黄秉清
    1993, 11(4):  309-310. 
    摘要 ( )   PDF (1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广西壮、瑶、苗和侗族农村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我们于1987年至1990年进行调查如下。 调查对象和方法 对象为田东县仓圩村2—65岁的壮族村民496人,其中男性216人,女性180人;巴马县巴发、巴定两村2—92岁的瑶族村民434人,其中男性228人,女性206人;隆林县常么乡2—82岁的苗族村民254
    嗜眼科吸虫感染一例
    文超福,时培才,李道宁,连德润
    1993, 11(4):  309-309. 
    摘要 ( )   PDF (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性,42岁,农民,广西贺县莲塘镇人,1988年10月,因患急性眼结膜炎而用当地小溪中的鳃草敷眼,同年12月左眼出现异物感、疼痛、流泪等症状,经当地卫生院治疗无效而于1989年2月就诊。体检:左眼上睑结膜略肥厚充血,滤泡++,穹窿部中段见3个米粒大小的囊状物。用0.5%地卡因
    阑尾血吸虫病的病理观察
    李蓉梅
    1993, 11(4):  310-310. 
    摘要 ( )   PDF (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科1980年至1989年病理检查327例阑尾病理标本,其中病理诊断为阑尾血吸虫病者26例。 材料和方法 标本经肉眼观察,常规固定。21例阑尾接近段、中段和远段取材,5例按病变的实际情况取材,经石蜡切片,HE染色。部份病例加用VG(Van Gieson)染色和阿尔辛蓝过碘酸雪夫氏反应法[AB(Alcian
    本刊1993年第11卷文题索引
    1993, 11(4):  311-314. 
    摘要 ( )   PDF (2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刊1993年第11卷作者索引
    1993, 11(4):  315-317. 
    摘要 ( )   PDF (1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缅怀唐仲璋教授
    林宇光,唐崇惕
    1993, 11(4):  318-318. 
    摘要 ( )   PDF (1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著名生物学家和寄生虫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厦门大学生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唐仲璋教授因患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不幸于1993年7月21日在厦门逝世,享年88岁。 唐仲璋教授是福建省闽侯
    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医学寄生虫学方面的评审结果
    童道玉
    1993, 11(4):  326-326. 
    摘要 ( )   PDF (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预防医学与免疫学学科共受理面上项目(包括自由申请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492项,严格贯彻“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方针以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