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2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4-06-30
    论著
    日本血吸虫重组铁蛋白的粘膜免疫效果研究
    陈利玉;易新元;曾宪芳;张顺科;LarryMcReynolds
    2004, 22(3):  1-132. 
    摘要 ( )   PDF (4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铁蛋白(SjFer)原核表达质粒。以壳聚糖作佐剂,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铁蛋白(rSjFer)粘膜免疫诱导小鼠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力。 方法 用PCR扩增SjFer基因,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TWIN1上intein2的N端 ,经PCR、限制性酶切筛选阳性重组子并经测序鉴定。将阳性重组子转化大肠埃希菌,在低温和低浓度的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条件下诱导表达可溶性重组融合蛋白。利用重组融合蛋白的壳聚糖结合功能域(CBD)结合位点,使其与壳聚糖结合,经滴鼻免疫小鼠,于第3次免疫后2周攻击感染,用减虫率和减卵率表示保护力。感染前采血和唾液用ELISA检测抗体。 结果 成功克隆并表达了rSjFer。rSjFer以壳聚糖作佐剂经滴鼻免疫获得了35.51%的减虫率和52.17%的减卵率。免疫后小鼠血清IgG和IgA及唾液SIgA抗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 结论 获得了rSjFer,该蛋白以壳聚糖作佐剂经粘膜免疫能诱导小鼠产生部分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力。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醛缩酶编码区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张瑞娟;朱淮民;曹毅;周爱国;郑志强;张青锋;郑徽
    2004, 22(3):  2-135. 
    摘要 ( )   PDF (3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克隆恶性疟原虫海南株 (FCC1/HN)株糖酵解醛缩酶 (ALD)编码区基因。 方法 利用已知ALD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从基因组DNA中用PCR扩增ALD基因,将其克隆入pQE30载体,阳性克隆经酶切鉴定后测序,在此基础上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M15进行表达。 结果 PCR扩增后获得特异性扩增片段,测序结果显示我国的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恶性疟原虫3D7株ALD基因序列完全相同。重组融合蛋白通过镍 次氮基三乙酸(NiNTA)亲和层析及阳离子交换层析进行纯化。 结论 我国的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文献报道的恶性疟原虫3D7株ALD编码区基因序列相同,该融合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表达
    细胞因子表达质粒对恶性疟原虫顶端膜抗原1DNA免疫的调节作用
    李珣;缪军;雷俊川;薛采芳;王宪锋;刘忠湘;李淑梅
    2004, 22(3):  3-143. 
    摘要 ( )   PDF (3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表达质粒对小鼠DNA免疫的促进和调节作用。 方法 构建编码恶性疟原虫顶端膜抗原1(AMA1)完整胞外域的DNA免疫质粒VR1020/E,构建编码小鼠细胞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IL)如IL4和IL12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GMCSF、pcDNA3.1( ) /IL4和pIL12以及双顺反子质粒pGM CSF/pTPA E,分组免疫小鼠,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及其亚类的水平,取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增殖。 结果  3种细胞因子质粒均有效增强了小鼠针对VR10 20/E的免疫应答,抗体水平增加7至10倍,其中pcDNA3/GMCSF质粒和pIL12质粒分别显著促进了小鼠的IgG1和IgG2a应答,小鼠脾细胞的体外增殖水平亦有明显提高。 结论 利用编码GM CSF、IL4和IL12的表达质粒作为佐剂可有效增强小鼠针对AMA1DNA的免疫应答,并对免疫应答的类型产生调节作用。
    伯氏疟原虫青蒿素抗性相关的消减cDNA文库构建
    贝祝春;王京燕
    2004, 22(3):  4-143. 
    摘要 ( )   PDF (5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伯氏疟原虫青蒿素抗性相关的消减cDNA文库。 方法 提取伯氏疟原虫K173株(NS)与青蒿素抗性株(AR)的总RNA ,superSMART法合成双链cDNA,分别以NS为消减方(driver),AR为试验方(tester)及AR为driver,AS为tester进行双向抑制性消减PCR(SSHPCR)。富集的差异表达cDNA克隆到pMD18T载体构建消减文库。 结果 NSAR和ARNS消减文库分别获得395个和506个阳性克隆,从NSAR和ARNS文库中随机挑取108个克隆PCR鉴定,分别有100个和104个含插入片段,大小在0.25~2kb之间。 结论 成功构建了伯氏疟原虫青蒿素抗性相关的消减cDNA文库。
    洪涝灾害遥感资料用于疟疾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分析
    于国伟;汤林华;曾光;唐音;梅家模
    2004, 22(3):  5-147. 
    摘要 ( )   PDF (4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借助遥感资料研究洪涝灾害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规律。 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1998年江西省洪涝灾害遥感淹没面积资料进行分析 ,依据确定的灾区县界定分级标准对江西省洪涝灾区进行分类 ,以1998年的发病率比较前五年发病率中位数值、1997年的发病率和1999年的发病率升降幅度为指标对洪涝灾害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进行分析。 结果 遥感淹没面积呈正偏态分布(t检验与W检验P<0.05),取遥感淹没面积中位数值并参照现场流调结果确定灾区县界定分级标准:遥感淹没面积大于等于10万亩的灾区县属一类灾区;小于10万亩的灾区县属二类灾区;遥感资料未显示淹没面积的上报灾区县属三类灾区;其余县属于非灾区。1998年江西省疟疾疫情处于历史一般水平;与 1997年比较,一类、二类、三类灾区疟疾发病率分别上升111.61%、97.50 %、43.63% ,疟疾发病率上升幅度与遥感淹没面积呈正相关(Rs=0.893 ,P<0.05);1998年非灾区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率较1997年上升252.03%。1999年非灾区疟疾发病率较1998年上升83.39%;1999年各类灾区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率均较1998年上升。 结论 借助遥感淹没资料可以实现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的分级分析。
    蒿甲醚对曼氏血吸虫的作用:剂量与效应的关系和虫的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的变化
    肖树华;郭俭;JacquesChollet;吴嘉彤;MarcelTanner;JurgUtzinger
    2004, 22(3):  6-153. 
    摘要 ( )   PDF (6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感染曼氏血吸虫 (利比里亚株 )的小鼠观察蒿甲醚单剂量与效应的关系,虫体肝移及蒿甲醚所引起的虫的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变化。 方法 感染21d童虫的小鼠一次口服蒿甲醚12.5mg/kg至600mg/kg不同剂量 ,治后28d剖检观察各组虫数。感染46d或70d成虫的小鼠一次口服蒿甲醚40 0mg/kg后8~14d ,观察虫体肝移及其形态和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 蒿甲醚对21d童虫的最低有效剂量为200mg/kg ,减虫率为 81%。用蒿甲醚治疗后8h成虫开始肝移,3~7d全部肝移,14d有31%的虫返回肠系膜静脉。成虫虫体萎缩,咽部扩大,肠管膨胀及其色素减少。雌虫局部体表受损,白细胞附着,卵巢及卵黄腺变性退化,以及雄虫睾丸萎缩等。在肝内的虫体被嗜酸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包围和浸润。 结论 蒿甲醚对小鼠曼氏血吸虫21d童虫的最低有效剂量为200mg/kg ,可引起曼氏血吸虫成虫萎缩、退化或死亡。在肝内受损的虫体主要是被嗜酸粒细胞包围和侵袭所致。
    Smads在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表达
    张彬彬;焦杨文;蔡卫民;陶君;郑敏;董凤芹;刘荣华
    2004, 22(3):  7-156. 
    摘要 ( )   PDF (3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从转录水平研究参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beta 1,TGF β1)信号传导的Smads分子在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表达。 方法 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BALB/c小鼠形成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分别于感染后第 8、12、16和24周取小鼠肝组织 ,作病理学检测,观察肝纤维化程度,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的方法检测模型组和正常组小鼠肝组织中Smad2、Smad3、Smad4和Smad7的mRNA水平。 结果 Smad 2mRNA水平在感染12周后表达下降(P<0.05),16周后恢复正常,2 4周后再次下降(P<0.05)。Smad 3mRNA水平在感染后 16周开始明显升高 ,达正常水平的2倍(P<0.05)。Smad4和Smad7的mRNA水平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 Smad3促进肝纤维化形成。Smad2对肝纤维化形成具有双效性 ,即感染初期属于促进因子 ,感染后期属于抑制因子。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
    龙小纯;李雍龙;AndreasRuppel
    2004, 22(3):  8-159. 
    摘要 ( )   PDF (3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肝脏中的动态表达。 方法 日本血吸虫尾蚴经皮肤感染NMRI小鼠,感染后第0、21、28、38和45天取其肝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半定量法检测iNOS转录水平的动态表达 ,用蛋白质印迹法 (Westernblotting)测定表达的蛋白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iNOS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定位。 结果 RTPCR结果显示,未感染小鼠肝组织中未见iNOS的表达 ,感染后第21天可见到iNOS在肝组织中的转录表达,第28天明显表达,第38天达峰值,第45天下降,与第38天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感染后第38天和第45天分别可见到iNOS的表达。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结果表明,iNOS主要在肝虫卵肉芽肿细胞中表达。 结论 日本血吸虫能诱导宿主肝组织iNOS的动态表达,肝组织中的虫卵可能与iNOS表达有关。
    猪囊尾蚴RNA聚合酶亚基基因的筛选及结构初探
    骆学农;郑亚东;窦永喜;侯俊琳;景志忠;才学鹏
    2004, 22(3):  9-163. 
    摘要 ( )   PDF (3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从构建的剪切引导序列(SL)cDNA文库中筛选猪囊尾蚴相关基因。 方法 提取猪囊尾蚴总RNA,利用SL特异序列和带有噬菌体M13M4的olig(dT)为引物,反转录成cDNA,构建猪囊尾蚴SLcDNA文库。随机筛选并通过酶切、PCR鉴定阳性克隆,分析其同源性。 结果 鉴定出一 332bp的插入片段,含有204bp的开放阅读框(ORF)和 3′端20bp的polyA尾巴,经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所克隆的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真核生物如人、秀丽隐杆线虫、果蝇及拟南芥等的RNA聚合酶亚基基因同源性均高达71.6%以上。 结论 筛选鉴定的基因推测为猪囊尾蚴RNA聚合酶亚基基因,而且在不同物种间很保守。
    蒿甲醚与瑞香素伍用对感染伯氏疟原虫小鼠的治疗作用
    郭俭;倪奕昌;吴嘉彤;王琴美
    2004, 22(3):  10-166. 
    摘要 ( )   PDF (2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蒿甲醚与瑞香素伍用(A+D)对感染伯氏疟原虫ANKA株小鼠的疗效及其联合作用方式。 方法 按“四天抑制法”d0 感染,d0 ~d3 给药,每天1次,d4涂薄血膜检查,并计算d4减虫率及各药丰数有效置(ED50),用等效应图解法分析A+D的合并作用。 结果 蒿甲醚0.4mg/(kg·d)× 4d的d4减虫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A0 .4mg/(kg·d) +D7.7mg/(kg·d) ]× 4d的抗疟效果提高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A+D各组的ED50均低于单用药组;不同配伍比例的R值皆大于0.4,小于2.7(0.4
    日本血吸虫黏蛋白样蛋白部分基因的扩增及测序
    刘彦;肖建华;廖力;曾谷清;张愉快;杨胜;梁瑜
    2004, 22(3):  11-169. 
    摘要 ( )   PDF (2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体外扩增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黏蛋白样蛋白(SjMLP)抗原的部分基因序列。 方法 利用PCGENE软件查找SmMLP的抗原决定簇;特定寡核苷酸引物的设计与合成;Trizol抽提日本血吸虫成虫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目的基因,测序后与SmMLP进行同源性分析。 结果 RT PCR特异性扩增出SjMLP编码区基因序列,其片段大小为756bp,测序结果与SmMLP具有高度同源性。 结论 RTPCR扩增的SjMLP抗原编码区基因序列与预期相符合。
    普通克立格法预测江宁县江滩钉螺分布
    张治英;徐德忠;彭华;周云;张波;刘士军;周晓农;龚自立
    2004, 22(3):  12-172. 
    摘要 ( )   PDF (3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江宁县江滩钉螺孳生分布的预测方法。 方法 以变异函数分析江宁县江滩钉螺分布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以此为基础用普通克立格法 (OrdinaryKriging)预测江宁县江滩钉螺的分布。 结果  2000年江宁县江滩钉螺分布呈空间自相关性,其变异函数为球型模型,且当距离小于0.0301时,钉螺空间分布变异与距离有关。进一步以此为基础用普通克立格法建立了江宁县江滩钉螺分布预测图,交叉核验显示预测图是对江滩钉螺分布最优无偏估计,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0.973。 结论 普通克立格法能有效利用监测资料预测江宁县江滩钉螺的分布状况。
    实验报道
    粉尘螨Ⅰ类变应原的cDNA克隆测序及亚克隆
    杨庆贵;李朝品
    2004, 22(3):  13-175. 
    摘要 ( )   PDF (3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获得粉尘螨I类变应原(Derf1)cDNA克隆及亚克隆,并进行测序。 方法 设计合成引物,从粉尘螨体内提取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cDNA,PCR扩增目的片段经纯化回收后克隆至pMD18T,转化大肠埃希菌(E.coli)JM109,经PCR初筛挑选阳性克隆并测序,将PCR筛检阳性重组子及pET32a(+)表达载体分别用BamHⅠ和SacⅠ双酶切,连接转化至E.coli感受态细胞JM10 9中过夜培养,挑选菌落进行酶切鉴定。 结果 从粉尘螨基因组RNA中扩增出Derf1基因,获得pET32a(+)Derf1亚克隆,酶切产物的大小与预期相符。 结论 对粉尘螨Derf1基因进行体外扩增并获得pET32a(+)Derf1亚克隆。
    综述
    虫媒传染病的监测和应急管理
    周晓农;吴晓华;贾铁武;陈朝
    2004, 22(3):  14-178. 
    摘要 ( )   PDF (4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阴道毛滴虫病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谢辉;帖超男;王雅静
    2004, 22(3):  15-181. 
    摘要 ( )   PDF (3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摘要
    结肠血吸虫病伴肠道并发症的临床与病理探讨
    诸葛毅;骆利康;俎德玲
    2004, 22(3):  16-182. 
    摘要 ( )   PDF (1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脊液γ-谷氨酰转移酶等的检测在脑囊尾蚴病中的意义
    钱书虹;钱庆文
    2004, 22(3):  17-184. 
    摘要 ( )   PDF (2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紫外线照射后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扫描电镜观察
    柳建发;陈晓光
    2004, 22(3):  18-185. 
    摘要 ( )   PDF (1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宁波市鄞州区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后18年监测分析
    周廉胜
    2004, 22(3):  19-187. 
    摘要 ( )   PDF (2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报
    嘉善县1989~2000年外来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监测分析
    曹纳新;薛美娟;李国华;陆荣华
    2004, 22(3):  20-188. 
    摘要 ( )   PDF (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3年《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引文情况分析
    伯韦
    2004, 22(3):  21-189. 
    摘要 ( )   PDF (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济南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疟疾疫情分析
    张明玉;孙启燕;张昌庆;韩笃菊
    2004, 22(3):  22-190. 
    摘要 ( )   PDF (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误诊分析
    部分寄生虫病例误诊原因分析
    孙惠珍;常正山;邱持平;张永年;陈韶红;童小妹
    2004, 22(3):  23-191. 
    摘要 ( )   PDF (2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脑囊尾蚴病误诊状况
    许礼发;李朝品
    2004, 22(3):  24-192. 
    摘要 ( )   PDF (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蛞蝓侵入人体阴道一例报道
    陈喜珪;覃金红
    2004, 22(3):  25-I. 
    摘要 ( )   PDF (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卵巢细粒棘球蚴病一例
    葛春鸣
    2004, 22(3):  26-I. 
    摘要 ( )   PDF (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