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作者指南
稿约
出版伦理规范
同行评议流程
网络首发出版
图表要求
参考文献要求及格式
本刊常用缩略语
退修和校样须知
版面费及发票事宜
审稿指南
审稿须知
审稿指南
审稿流程
同行评议道德规范
诚邀审稿专家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关于我们
出版道德规范
编辑人员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外审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部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友情链接
国内外检索库
中国知网
万方
维普
PubMed
WILEY
ELSEVIER
ScienceDirec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国内外相关刊物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Parasitology
Royal Soc Trop Med Hyg
Southeast A sian J TMPH
J Parasitol
Inter J Parasitol
British Med J
Parasit Immunol
J Parasitol Res
Parasitology Research
Trends Parasitol
Acta Trop
Am J Trop Med Hyg
Korean J Parasitol
Malar J
Am J Pub Hlth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贫困所致传染病(英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热带医学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相关领导机构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国家卫生部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CDC寄生虫病所
相关编辑协会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编辑学会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中国期刊协会
上海市期刊协会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6-10-3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蒿甲醚对感染小鼠体内埃及血吸虫超微结构的影响
肖树华;ürgUTZINGER;炳贵;arcelTANNER;acquesCHOLLET
2006, 24(5): 1-328.
摘要
(
)
PDF
(4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蒿甲醚对小鼠体内埃及血吸虫成虫超微结构的损害。 方法 8只小鼠于感染埃及血吸虫尾蚴后81 d用单剂蒿甲醚400 mg/kg口服治疗。治后24 h、3 d、7 d和14 d各剖杀2只小鼠,用灌注法收集血吸虫,并按常规方法固定和处置虫体,作透射电镜观察。从另2只未治疗的感染小鼠体内取虫作对照。 结果 蒿甲醚对血吸虫皮层超微结构的损害主要是皮层基质的肿胀、溶解和空泡变化,基底膜消失和部份受损皮层破裂;在感觉器和皮层结节中,常见其内部结构广泛溶解。在肌层、实质组织、合体细胞和肠管上皮细胞中,查见局灶性或广泛的溶解、粗面内质网减少及线粒体空泡变化和变性。雌虫卵黄细胞的严重变化是空泡变化、粗面内质网减少、卵黄球融合以及受损卵黄细胞破溃等。上述雌、雄虫变化于感染小鼠用蒿甲醚治疗后24 h即可见到,并逐渐加重,3~7 d后最重。治后14 d,部分雌、雄虫仍示有超微结构的损害,但同时亦观察到受损虫组织的恢复。 结论 蒿甲醚对埃及血吸虫成虫的皮层和皮层下组织具有广泛和严重的超微结构损害。
Em18重组抗原特异性抗体的制备及对循环抗原检测的初探
江莉;李雄;李浩;牛新玲;冯正
2006, 24(5): 2-332.
摘要
(
)
PDF
(2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用Em18重组抗原ReEm18制备特异性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循环抗原。 方法 ReEm18经亲和纯化,免疫BALB/c小鼠和新西兰兔,分别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和多克隆抗体(多抗)。用获得的单抗和多抗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Em18循环抗原。 结果 免疫兔血清抗ReEm18抗体效价达1 ∶ 204 800以上。经ReEm18和多房棘球蚴病(AE)患者血清及健康人血清阻断ELISA试验双重筛选融合细胞,共获得14株抑制率>50%的特异性阳性细胞克隆。 将特异性单抗和多抗自由组合进行双抗体夹心ELISA,结果以9号单抗与多抗的配对检测抗原为最优,检测ReEm18的灵敏度达3 ng/ml。用建立的双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11份AE血清中6份为阳性。 结论 获得针对ReEm18的特异性单抗和多抗,建立了敏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血清学初步检测结果表明AE血清中存在可检测的Em18循环抗原。
己酮可可碱联合阿苯达唑治疗小鼠泡球蚴病的疗效观察
周海霞;莫建杰;陈根;包根书;史大中
2006, 24(5): 3-332.
摘要
(
)
PDF
(2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己酮可可碱(PTX)和阿苯达唑(ABZ)单独及联合用药对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疗效。 方法 对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进行药物治疗,各治疗组药物用量分别为:ABZ组 50 mg/(kg·d);PTX高剂量组360 mg/(kg·d);PTX低剂量组180 mg/(kg·d);联合组 ABZ 50 mg/(kg·d) + PTX 180 mg/(kg·d);感染对照组(未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用小鼠灌胃针经口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治疗100 d后 (其间14只死亡),检测各小鼠泡球蚴湿重、抑囊率及小鼠血清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鄄β (TGF-β)、白细胞介素?鄄2 (IL-2)和IL?鄄10;并对泡球蚴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 结果 PTX在体外能有效地杀灭原头节(高剂量组为100%), 在体内对泡球蚴抑制作用虽较弱(高剂量组为37%),但能增强小鼠的免疫力。联合用药对泡球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囊率为88 %,ABZ抑囊率为58 % (
P
<0.05)。 结论 PTX联合ABZ治疗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疗效明显优于ABZ。
弓形虫ROP2核酸疫苗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魏庆宽;李瑾;傅婷霞;柏雪莲;崔勇;张佃波;王洪法;刘玉冰;付斌;宰德福;黄炳成;刘克义;韩广东
2006, 24(5): 4-341.
摘要
(
)
PDF
(3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ROP2核酸疫苗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 方法 4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空质粒组和PBS对照组,各组小鼠分别肌注pc-DNA3-ROP2重组质粒50 μg、pc-DNA3空质粒50 μg和PBS 50 μl,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3周,末次接种量均加倍。末次免疫后2周,各组分别取4只小鼠的血清、脾和淋巴组织,检测CD4
+
、CD8
+
及各细胞因子。其余各组每鼠腹腔攻击感染RH株弓形虫速殖子500个,观察其存活时间等。 结果 ROP2核酸疫苗能诱发小鼠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小鼠血清抗体滴度高并能识别由基因重组体外诱导表达的ROP2蛋白抗原;实验组小鼠的CD4
+
T细胞增殖明显(69.5±3.4)%、CD4+/CD8+ 比值显著升高(4.69±1.32)%(
P
<0.01);其脾、淋巴结细胞培养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IL-12、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尤其是血清中升高最为显著。弓形虫攻击感染180 h后,实验组小鼠免疫保护率为88.9%,与对照组相比,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初始死亡时间明显推迟(
P
<0.01)。 结论 ROP2核酸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云南省16县(市)大绒鼠体表寄生恙螨调查
侯舒心;郭宪国;门兴元;牛爱琴;董文鸽;石武祥
2006, 24(5): 5-344.
摘要
(
)
PDF
(2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云南省大绒鼠体表寄生恙螨的种类、空间分布情况、优势种及其种间关系。 方法 选取2000~2004年云南省16县(市)现场用鼠笼加食饵诱捕大绒鼠,收集耳壳及耳窝部所有恙螨,进行分类和鉴定。恙螨种间关系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分别用协调系数(V)和聚块指数(m*/m)判定。 结果 捕获大绒鼠1 157只。收集恙螨37 613只,隶属3亚科9 属80种。大绒鼠总带螨率(68.2%)和总螨指数(32.5)较高,其中小板纤恙螨、中华纤恙螨、西盟合轮恙螨、绒鼠纤恙螨、枪棒爬虫恙螨、寒冬纤恙螨6种恙螨为优势种,在不同大绒鼠个体之间呈聚集型分布;优势恙螨之间存在正协调和负协调关系。 结论 大绒鼠体表恙螨种类繁多、数量大、物种多样性高,主要恙螨在大绒鼠体表的寄生有聚集性。
腔阔盘吸虫18S rRNA及亲缘关系分析
郑亚东;骆学农;施程洪;宗瑞谦;景志忠;才学鹏
2006, 24(5): 6-248.
摘要
(
)
PDF
(2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腔阔盘吸虫的分类。 方法 提取腔阔盘吸虫基因组DNA,利用保守引物,PCR扩增18S rRNA片段并测序。应用DNAStar和MEGA3软件,分析腔阔盘吸虫与其他双腔吸虫18S rRNA的同源性,在此基础上绘制出系统进化树,确定它们的进化关系。 结果 腔阔盘吸虫和其他双腔吸虫18S rRNA的同源性很高,其中腔阔盘吸虫和支双腔吸虫(
D. dendriticum
)的差异最大,为2.42%,而与愁体吸虫(
L. collurionis
)的差异较小,为1.75%; D. dendriticum和分叶短腺吸虫(
B. lobatum
)的进化关系相对较近,差异为1.09%。 结论 双腔科吸虫的18S rRNA序列非常保守,腔阔盘吸虫和
L. collurionis
的亲缘关系最近,而与
B. lobatum
和
D. dendriticum
在进化上关系相对较远。
日本血吸虫感染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转基因小鼠的免疫应答及其病理反应
夏超明;濮翔科;龚唯;骆伟;张惠琴;邓忠彬;薛智谋
2006, 24(5): 7-352.
摘要
(
)
PDF
(2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ICOS转基因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的免疫应答及其免疫病理反应。 方法 收集ICOS转基因小鼠及对照组野生型小鼠分别感染3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后4~8周的血清及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抗体IgG、IgG1、IgG2a的水平和培养上清中的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取小鼠感染后6、8周肝脏,常规石蜡连续切片,HE染色,在光镜观察单个虫卵肉芽肿病变。 结果 转基因小鼠IFN-γ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而6、8周时转基因小鼠的IL?鄄4水平呈显著上调表达,分别为(20.8±1.6)pg/ml和(25.3±3.4)pg/ml(
P
<0.01)。转基因小鼠血清IgG、IgG1表达水平也均高于对照组。在转基因小鼠,反映Th1/Th2免疫平衡的Th2分化指数和IgG1/IgG2a比值也明显呈Th2优势应答,分别为2.20±0.68和5.59±0.31。感染6、8周转基因小鼠肝虫卵肉芽肿反应比对照组更为显著。转基因小鼠肝虫卵肉芽肿体积显著大于同期对照组的肉芽肿,增大率分别为24.48%和26.37%(
P
<0.01)。 结论 ICOS转基因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表现出Th2优势应答的免疫学特征,表明ICOS在血吸虫病免疫病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实验研究
PCR检测大瓶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方法的建立
张仪;周晓农;刘和香;吕山;李莉莎;林金祥;李友松
2006, 24(5): 8-355.
摘要
(
)
PDF
(2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PCR方法检测大瓶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方法。 方法 从美国生物信息中心 GenBank中获得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性III期幼虫(L
3
)cDNA特异性片断,应用美国 DNASTAR公司Lasergene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TRIzol 一步法抽提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性L
3
和大瓶螺总RNA,按RT-PCR试剂盒提供方法进行PCR 扩增。 结果 用RT?鄄PCR方法能检测出阴性与感染性螺,其最低检出的总RNA量相当于1条广州管圆线虫L
3
;将阴性大瓶螺总RNA与感染期幼虫总RNA不同浓度混合,PCR法可检测出肉眼能分辨的电泳条带相当于总RNA浓度为128 pg。此方法可以检测出广州管圆线虫III期幼虫RNA的最低值为105 pg。 结论 建立了PCR检测大瓶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方法。
柔嫩艾美球虫杂交株F2 SO
7
基因重组鸡痘病毒的构建和筛选
杨桂连;张西臣;赵权;李建华;尹继刚
2006, 24(5): 9-359.
摘要
(
)
PDF
(2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柔嫩艾美球虫(
E.tenella
)杂交株F2 SO
7
基因重组鸡痘病毒。 方法 将柔嫩艾美球虫杂交株F2 SO
7
基因,插入到以胸苷激酶(TK)基因为侧翼的鸡痘病毒表达载体pUTA2中的复合启动子下游,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UTA-SO
7
。用脂质体将重组表达质粒转染鸡痘病毒(FPV)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培养、收获病毒后,用含40 mg/L 5-溴-2-脱氧尿嘧啶(BrdU)的培养液,在TK基因阳性CEF细胞中筛选培养2代,然后用不含BrdU的培养液进行病毒噬斑纯化以筛选rFPV。 结果 PCR扩增可见650 bp左右蛋白条带,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可见重组病毒感染细胞表面有绿色荧光物质,蛋白质印迹分析(Western Blotting),在相对分子质量(
Mr
)36 000处有1条特异条带,证实了重组病毒在CEF中表达了SO7基因。 结论 成功筛选出表达E.tenella杂交株F2 SO
7
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
日本血吸虫钙磷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进化分析
鞠川;彭建新;徐斌;王玮;冯正;胡薇
2006, 24(5): 10-365.
摘要
(
)
PDF
(4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钙磷蛋白基因,纯化表达产物。 方法 从日本血吸虫cDNA文库中挑出钙磷蛋白基因进行体外扩增,将目的基因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进行表达,组氨酸标签亲和柱层析法纯化表达产物,并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其免疫原性。然后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结构域和功能作用位点进行分析和预测,并绘制该蛋白的进化树。 结果 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了表达。纯化的重组蛋白可以被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兔血清识别。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的编码蛋白含有4个EF手型(exchange factor hand,EF-hand)功能结构域,另外具有3种潜在的功能作用位点,即2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8个酪蛋白激酶II磷酸化位点和1个N-肉豆蔻酰化位点,属于II型(type-II)钙磷蛋白。 结论 日本血吸虫钙磷蛋白基因编码蛋白为钙结合蛋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日本血吸虫病疫苗候选抗原和药物及诊断靶点。
苦参碱和阿苯达唑联合治疗小鼠泡球蚴病的机制探讨
张睿;景涛
2006, 24(5): 11-369.
摘要
(
)
PDF
(2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泡球蚴病小鼠经苦参碱(matrine, Mat)阿苯达唑(albendazole, ABZ)及两药 联用治疗后机体的免疫应答状态和小鼠肝酶代谢的变化。 方法 泡球蚴病小鼠(AE小鼠)经Mat、ABZ及其联合用药治疗60 d后,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肝组织匀浆中NO、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钠钾ATP酶和钙镁ATP酶的含量及活性。 结果 药物治疗组血清中IL?鄄4、IL-6和TNF-α的含量较感染对照组降低(
P
<0.05),IL?鄄2的含量高于感染对照组(P<0.05),其中联合用药组IL-4和TNF-α下降较感染对照组明显(
P
<0.05);各用药组肝组织LDH、NO、NOS和iNOS均较感染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05),iNOS在Mat组及联合用药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ABZ组(
P
<0.05),LD仅在联合用药组下降(
P
<0.05);各用药组钠钾ATP酶和钙镁ATP酶较之对照组升高(
P
<0.05),且Mat组及联合用药组钙镁ATP酶与ABZ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AE小鼠经治疗后,Th1型细胞因子分泌增加,Th2型细胞因子分泌减少,说明Mat能提高小鼠机体的免疫力,并能显著改善小鼠肝功能,这可能与Mat作用钙离子通道和逆转耐药性有关。
综述
按蚊抗疟原虫感染的先天性免疫防御反应
邱宗文;张锡林
2006, 24(5): 12-374.
摘要
(
)
PDF
(2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疟原虫-蚊媒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研究按蚊抗疟原虫的先天性免疫防御反应机制,并最终利用其防御机制限制或杀死移行发育中的疟原虫,以期实现有成效的疟疾媒介控制策略。
阴道毛滴虫接触依赖性细胞毒性的分子作用及化学基础
杨树国;帖超男;王雅静
2006, 24(5): 13-378.
摘要
(
)
PDF
(2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阴道毛滴虫(以下简称滴虫)寄生于人体泌尿生殖道,在接触依赖性致病过程中,虫体对靶细胞的黏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滴虫合成的酶分子可直接损伤上皮细胞,滴虫寄生部位的局部免疫反应可起到免疫保护作用,但炎症分子和免疫细胞又可加重病变损害,从整体水平来看,阴道毛滴虫的细胞毒性作用是多分子和多化学因素参与的共同结果。
人体蠕形螨生物学研究现状
周淑姮;王灵岚
2006, 24(5): 14-381.
摘要
(
)
PDF
(2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关人体蠕形螨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就蠕形螨的检螨方法、成虫形态学、生活习性、体外存活与死亡等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学术争鸣
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硬化的再认识
张悟澄;毛亚飞
2006, 24(5): 15-384.
摘要
(
)
PDF
(2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1980年,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导致肝纤维化之后是否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在我国寄生虫学界出现了认识上的混乱。而国内外病理学界、临床学界较一致地认为,肝纤维化未经有效治疗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且肝硬化及其并发症是血吸虫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不同病因的肝硬化其病理改变各有其不同的特征,晚近我国病理学家根据WHO肝硬化分类标准,将血吸虫病肝硬化归为大结节型不全分割亚型。本文对上述论点作了简明的引述,并强调肝硬化的概念在血吸虫病防治上的重要意义。
研究简报
Sjcb2 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
胡永轩;肖建华;黄家芳;杨秋林
2006, 24(5): 16-386.
摘要
(
)
PDF
(2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肽链内切酶基因核酸疫苗,PCR、双酶切和DNA序列鉴定后,运用电穿孔技术将重组体pcDNA3.1(+)/Sjcb2转染Hela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其能在HeLa细胞浆内表达,为抗日本血吸虫核酸疫苗的研制打基础。
甲硝唑对体外蓝氏贾第鞭毛虫形态结构的损伤
田喜凤;卫茹;杨志宏;卢思奇
2006, 24(5): 17-388.
摘要
(
)
PDF
(2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含甲硝唑500 μg/ml(12h
LC
50
)的改良TYI-S-33培养基培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分别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2、4、8及12 h虫体的形态变化。光镜观察显示:虫体变圆,从培养管壁脱落,鞭毛摆动迟缓或停止,细胞质出现空泡。电镜观察显示:虫体胀大、变圆、细胞质内核糖体溶解,出现大量空泡;核呈锯齿状异形。证实甲硝唑对体外培养的贾第虫滋养体的形态结构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阴道毛滴虫dsRNA病毒部分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赵月平;张西臣;陈丽凤;李建华;尹继刚;刘全;宫鹏涛
2006, 24(5): 18-390.
摘要
(
)
PDF
(2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取阴道毛滴虫总核酸为模板,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阴道毛滴虫病毒序列(U08999,NC003873,NC003824,NC003834)设计1对简并引物,经RT?鄄PCR得到与预计大小一致的PCR特异性产物,将其进行克隆、测序,得到目的基因片段长度为1 454 bp,与阴道毛滴虫病毒T1株(U08999)的序列同源性最高为82.9%。
从土壤中分离的棘阿米巴属CJY/S1和CJY/S2株的18S rDNA基因型鉴定
郑善子;玄英花;王月华;申成华;崔春权
2006, 24(5): 19-392.
摘要
(
)
PDF
(1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吉林延边地区土壤中分离的棘阿米巴属CJY/S1和CJY/S2株中提取基因组18S rDNA,PCR扩增、克隆、测序后用分子生物学软件Clustal X进行序列分析,与基因库中已有T1至T12型序列进行比较并构建进化树。结果棘阿米巴土壤分离株
Acanthamoeba
sp. CJY/S1和CJY/S株的18S rDNA全基因序列分别为2 255 bp和2 252 bp,均属T4基因型。
IFN-γ对亚洲牛带绦虫囊尾蚴病小鼠肝肉芽肿的影响
李溥;包怀恩;戎聚全;沈振华;党荣敏;何小飞;吴荣;江水
2006, 24(5): 20-394.
摘要
(
)
PDF
(2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链酶亲和素?鄄生物素化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技术观察感染小鼠不同时期肝内γ干扰素(IFN-γ)水平,以及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FN)、层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及分布,并以FN、LN及PCⅢ作为判断IFN-γ对肝纤维化抑制作用的动态变化指标。结果表明,都匀亚洲牛带绦虫感染小鼠肝内IFN-γ含量与肝纤维化程度呈反比(
P
<0.01),注射IFN-γ后囊尾蚴肉芽肿面积明显减少,囊尾蚴肉芽肿减少(
P
值均<0.01)。
日本血吸虫成虫体外传代培养细胞的生物学鉴定
刘伟;曾铁兵;曾庆仁;蔡春;张祖萍;龚燕飞;蔡力汀;张顺科;徐锡萍
2006, 24(5): 21-397.
摘要
(
)
PDF
(3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吸虫成虫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呈半悬浮聚集生长状态, 4代内的培养细胞及冻存复苏细胞存活率达90%,并在各代培养中均可见细胞分裂相;传5代细胞的染色体核型为8对16条。超微结构既观察到形态正常细胞,也可见形态异常细胞。表明1640?鄄40特定培养基对血吸虫成虫中的部分细胞体外传代培养获得成功。
病例报告
浙江省奉化市细粒棘球蚴病1例报告
洪飞锵;李寿俊
2006, 24(5): 22-359.
摘要
(
)
PDF
(1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赣州市发现恙虫病5例
吴中发;邓海智;苏子林;章传真;许先来;朱丰秀;李建华;刘素华
2006, 24(5): 23-399.
摘要
(
)
PDF
(1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妊娠合并恶性疟1例报告
王晓君;陈晓红
2006, 24(5): 24-399.
摘要
(
)
PDF
(1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误诊内脏利什曼病1例
孙晓东;张再兴;王学忠;邓艳;张希良;郭红平;戴铨;许晓陆;田云志
2006, 24(5): 25-400.
摘要
(
)
PDF
(1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宫腔内蝇蛆寄生1例报告
陈代雄
2006, 24(5): 26-封三.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