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作者指南
稿约
出版伦理规范
同行评议流程
网络首发出版
图表要求
参考文献要求及格式
本刊常用缩略语
退修和校样须知
版面费及发票事宜
审稿指南
审稿须知
审稿指南
审稿流程
同行评议道德规范
诚邀审稿专家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关于我们
出版道德规范
编辑人员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外审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部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友情链接
国内外检索库
中国知网
万方
维普
PubMed
WILEY
ELSEVIER
ScienceDirec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国内外相关刊物
贫困所致传染病(英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热带医学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Parasitology
Royal Soc Trop Med Hyg
Southeast A sian J TMPH
J Parasitol
Inter J Parasitol
British Med J
Parasit Immunol
J Parasitol Res
Parasitology Research
Trends Parasitol
Acta Trop
Am J Trop Med Hyg
Korean J Parasitol
Malar J
Am J Pub Hlth
相关领导机构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编辑协会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中国期刊协会
上海市期刊协会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00年 第1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0-12-3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我国内脏利什曼病山丘疫区与平原疫区利什曼原虫SSUrDNA多变区序列分析
卜玲毅;胡孝素;敬保迁;易桃林
2000, 18(6): 1-324.
摘要
(
)
PDF
(2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我国内脏利什曼病 (VL)山丘疫区与平原疫区利什曼原虫 (L .d )分离株小亚基核糖体DNA (SSUrDNA)多变区的序列差异。 [方法 ]nDNA进行PCR扩增 ,将扩增出的SSUrDNA基因的特异片段克隆于 pGEMR TEasyVector上 ,采用通用引物M 13进行PCR扩增 ,全自动测序仪测序。 [结果 ]序列分析显示 ,扩增的 5株利什曼原虫SSUrDNA序列大小均为 392bp ;序列差异均发生在两个独特序列区 (UQ Ⅰ和UQ Ⅱ ) ;山丘疫区L .d甘肃分离株和四川分离株均在UQ Ⅱ区上有 2个相同的碱基突变 ,L .d甘肃分离株UQ Ⅰ区上有 1个碱基突变 ;无移码突变。 [结论 ]山丘疫区分离株与平原疫区分离株之间的碱基序列有差异 ,平原疫区L .d山东分离株与婴儿利什曼原虫 (L .infantum)的碱基序列相同
我国雷氏按蚊和嗜人按蚊的分子鉴别和分类地位的探讨
马雅军;瞿逢伊;曹毓存;杨宝金
2000, 18(6): 2-328.
摘要
(
)
PDF
(5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论证我国雷氏按蚊与嗜人按蚊的分类地位。 [方法 ]采用分子鉴别法 (鉴别PCR和rDNA ITS2序列 )检测辽宁及山东两省现场按蚊标本 ,并依据ITS2区序列建立分子系统树。 [结果 ]分子鉴别显示 ,辽宁和山东两省均存在雷氏按蚊和嗜人按蚊。我国雷氏按蚊 (辽宁和山东省 ,n =6 )和嗜人按蚊 (辽宁、云南、河南和四川省 ,n =10 )ITS2序列长度和GC含量分别为 45 1bp、 46 2 % ,44 8bp、 46 0 % ;各地雷氏按蚊和嗜人按蚊序列均无差异 ,但各地嗜人按蚊与对照组江苏的嗜人按蚊相比 ,种内序列差异为 0 88% ;雷氏按蚊与嗜人按蚊种间序列差异为 2 5 7%。分子系统树显示雷氏按蚊与中华按蚊、嗜人按蚊与凉山按蚊亲缘关系较近。 [结论 ]根据分子鉴别 ,确认我国雷氏按蚊与嗜人按蚊为同域分布的 2个独立种
恶性疟原虫富组氨酸蛋白-2基因诱导的免疫应答研究
缪军;李珣;薛采芳;刘忠湘;王宪锋;甄荣芬
2000, 18(6): 3-332.
摘要
(
)
PDF
(3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编码恶性疟原虫富组氨酸蛋白 2 (HRP Ⅱ )C端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诱导小鼠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效果。 [方法 ]将起始码和终止码引入HRP ⅡC端基因片段两端 ,经测序鉴定读框 ,将包含起始码和终止码的HRP Ⅱ基因片段克隆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1( )中 ,进行酶切鉴定。用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1( ) /HRP Ⅱ 经肌肉免疫小鼠 3次 ,每次间隔 3wk。第 3次免疫后 2wk ,取小鼠血清和脾细胞 ,分别用ELISA测定HRP Ⅱ抗体水平和用脾细胞增殖实验测定细胞免疫反应。 [结果 ]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HRP ⅡC端基因片段被准确地引入起始码和终止码 ;酶切鉴定表明包含起始码和终止码的HRP ⅡC端基因片段成功地克隆入pcDNA3 1( ) ,形成pcDNA3 1( ) /HRP Ⅱ 。在pcDNA3 1( ) /HRP Ⅱ 免疫鼠血清中可检测出高水平的HRP Ⅱ抗体 ,用原核表达的HRP Ⅱ蛋白刺激免疫脾细胞 ,可检测出明显的细胞增殖反应。 [结论 ]编码HRP Ⅱ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可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其有可能作为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复合DNA疫苗的候选基因
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鉴定
吴英松;董文其;李明;高洋;毕惠祥;李英杰
2000, 18(6): 4-335.
摘要
(
)
PDF
(2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制备抗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 (LDHp)单克隆抗体 (McAb) ,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方法 ]用纯化的LDHp重组抗原免疫BALB/c小鼠 ,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cAb ,筛选分泌高滴度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 ,测定其免疫球蛋白亚类及其效价 ,ELISA、Westernblot试验分析其特异性。 [结果 ]筛选出 2A5和1H10两株能稳定分泌抗LDHp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 ,两株单抗均为IgG2b,2A5和 1H10培养上清的ELISA效价分别为 1∶5 12和 1∶2 5 6 ,腹水效价分别为 1∶2 5 6 0 0和 1∶12 80 0 ,两株单抗与间日疟原虫、红细胞、弓形虫、日本血吸虫等抗原均不发生交叉反应 ,能识别恶性疟原虫 33kDa的虫源蛋白。 [结论 ]制备的抗LDHp杂交瘤细胞株能分泌高滴度和高特异性的单抗
蒿甲醚对日本血吸虫磷酸葡萄糖变位酶、醛缩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和烯醇化酶的影响
翟自立;尤纪青;郭惠芳;焦佩英;梅静艳;肖树华
2000, 18(6): 5-338.
摘要
(
)
PDF
(2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蒿甲醚 (Art)对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GPM )、醛缩酶 (ALD)、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PGM)和烯醇化酶 (ENO)的影响。 [方法 ]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 4~ 5wk后 ,1次灌服Art10 0mg/kg或 30 0mg/kg ,并于 2 4~ 48h后剖杀 ,收集日本血吸虫雌虫和雄虫 ,按NADPH的生成量或NADH的耗用量测定虫体的上述 4种酶活力。 [结果 ]经Art 10 0mg/kg作用 2 4h后 ,雌虫的GPM、ALD、PGM和ENO活力分别较对照组下降 15 %、 19%、 5 0 %和 46 % ,其间差别均具有显著意义 ,而雄虫仅PGM和ENO活力分别下降 2 2 %和 32 % ;48h后 ,雄虫的GPM和ALD活力亦分别下降 2 1%和 18% ,雌虫的GPM、ALD、PGM和ENO及雄虫的PGM和ENO活力则进一步下降。经Art 30 0mg/kg作用后 2 4~ 48h ,雌虫和雄虫的上述 4种酶活力均明显下降 ,且呈一定的时间效应关系。 [结论 ]Art对日本血吸虫尤其是雌虫的上述 4种酶有抑制作用。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RESA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李学荣;余新炳;单志新;马长玲
2000, 18(6): 6-342.
摘要
(
)
PDF
(2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测定恶性疟原虫海南株 (FCC1/HN)环状体感染红细胞表面抗原 (RESA)基因 3′端部分基因序列 ,比较FCC1/HN与国外分离株RESA序列的差异。 [方法 ]应用PCR技术扩增RESA基因 3′端部分序列 ,将其克隆入pMD18 T载体。阳性重组克隆经酶切及PCR鉴定后 ,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基因序列测定 ,并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基因结构和同源性分析。 [结果 ]用PCR成功扩增出约 846bp的RESA基因特定片段 ,阳性克隆经酶切及PCR扩增确定。基因序列分析表明 ,我国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国外FC2 7,PaloAlto ,NF7株RESA基因序列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结论 ]确定了恶性疟原虫FCC1/HN株RESA基因 3′端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 ,FCC1/HN株RESA序列与其他分离株存在一定差异
恶性疟原虫己糖转运体编码基因的体外扩增、克隆及表达
魏泉德;余新炳;叶苓;徐劲
2000, 18(6): 7-346.
摘要
(
)
PDF
(2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体外扩增、克隆和表达恶性疟原虫海南分离株的己糖转运体 (PfHT1)基因 ,为研究其保护性免疫创造条件。 [方法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的体外培养 ;碱裂解法提取基因组DNA ;PfHT1基因的PCR扩增、克隆 ;脂质体介导法转染HEPG2细胞株及真核表达。 [结果 ]从恶性疟原虫海南分离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特异性的编码PfHT1的基因序列 ,片段大小为 15 16bp ;成功构建 pN3 HT1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在肝癌细胞HEPG2中稳定表达。 [结论 ]体外成功扩增、克隆恶性疟原虫PfHT1编码序列 ;重组质粒转染成功并获稳定表达融合蛋白的 pN3 HT1/HEPG2细胞株
实验报道
弓形虫感染鼠肝脾脑微量元素的测定
耿志辉;石毅;方艳秋;李淑红;刘利
2000, 18(6): 8-349.
摘要
(
)
PDF
(2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感染弓形虫对大鼠肝、脾及脑组织 5种微量元素 (Fe2 +、Cu2 +、Zn2 +、Ca2 +、Mg2 +)的影响。 [方法 ]2 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和感染组。每只大鼠经腹腔注入 2ml含 1 5× 10 6弓形虫速殖子的生理盐水悬液 ,6 4d后将 2组大鼠处死 ,取肝、脾、及脑组织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微量元素的变化。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较 ,感染组肝组织Fe2 +含量明显增加 (P <0 0 1) ,Cu2 +含量明显减少 (P <0 0 5 ) ,而Zn2 +、Ca2 +、Mg2 +的含量变化均无显著差异 ;感染组脾组织Fe2 +、Cu2 +含量明显减少 (P <0 0 1) ,Mg2 +增加 (P <0 0 1) ,Zn2 +、Ca2 +无显著差异 ;感染组脑组织Fe2 +、Cu2 +、Mg2 +含量明显减少 (P <0 0 1) ,Ca2 +增加 (P <0 0 2 ) ,Zn2 +无明显变化。 [结论 ]弓形虫感染能引起大鼠肝、脾及脑组织微量元素的改变
防治经验
肠道线虫病防治效果纵向观察
闻礼永;夏昭华;姚善滢;杨纪顺;程国强;苏应龙;宋昌存
2000, 18(6): 9-353.
摘要
(
)
PDF
(2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短期内有效控制钩虫、蛔虫及鞭虫等肠道线虫病流行和长期巩固其防治效果的措施。[方法 ]1986~ 1988年全民普查 ,对钩虫、蛔虫和鞭虫卵阳性者予以治疗。 1989~ 1992年重点人群治疗。 1993~2 0 0 0年不采取任何主动干预措施。[结果 ]阿苯达唑每年治疗两次 ,连续 3年 ,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降至 3 2 %、 37 3 %和 3 5 % ,达到短期内基本控制其流行的目的。采取重点人群治疗 ,钩虫感染率降至 0 5 %。1993~ 2 0 0 0年不采取任何主动干预措施 ,钩虫感染率降至 1%以下 ,感染度降至 10 /LPG以下 ,且持续 8年无回升 ,土壤中分离不到钩蚴。 [结论 ]钩虫、蛔虫及鞭虫等肠道线虫病的传播已达到有效控制
广西消灭丝虫病后重点监测结果
谢祖英;潘士贤;吕先纲;麦富珍;廖宁;何为涛;杨小春;杨益超
2000, 18(6): 10-355.
摘要
(
)
PDF
(1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达到消灭丝虫病后继续监测的措施。 [方法 ]1996~ 1998年选择可能存在薄弱环节的 6个不同类型地区进行重点监测。病原学采取整群单耳双片法检查微丝蚴 ,昆虫学以个体解剖方法检测蚊媒感染幼丝虫情况 ,血清学应用成虫冰冻切片IFAT检测流行区人群抗丝虫抗体水平。 [结果 ]血检 2 7938人 ,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 ;解剖蚊媒 44 5 4只 ,未检出幼丝虫感染蚊 ;IFAT检测 3 6 0 6人 ,人群抗体检测平均阳性率为1 35 % (0 39%~ 4 97% )。 [结论 ]我区消灭丝虫病后成果巩固 ,未出现丝虫感染再现迹象
临床研究
阿米巴肝脓肿36例临床分析
秦树林;王爱霞;盛瑞媛;刘正印
2000, 18(6): 11-358.
摘要
(
)
PDF
(1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阿米巴肝脓肿的临床特点、误诊情况和内外科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分析 1982年 9月~ 1997年 3月在我院确诊的 36例阿米巴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和转归情况。 [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痛 (86 1% )、发热 (86 1% )、肝肿大伴触痛 (83 3% )和右肋间压痛(5 8 3 %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升高 (6 1 1% )及血沉增快 (88 5 % )等。 92 6 %的患者血阿米巴抗体阳性。B超声检查 ,单个脓肿及右叶肝脓肿均为 75 %。全部病例均用甲硝唑治疗 ,其中 ,2 7例患者同时行肝脓肿穿刺抽脓。治疗后 ,痊愈 10例 ,显效 2 5例 ,总有效率为 97 2 %。 1例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 [结论 ]单用抗阿米巴药物治疗对于小肝脓肿疗效好 ,如肝脓肿较大应同时行肝脓肿穿刺引流
综述
CD4~+T细胞在疟原虫红内期感染中的免疫调节
肖宁;杨文
2000, 18(6): 12-362.
摘要
(
)
PDF
(4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争鸣
从氯喹抗性产生看疟原虫的诱导变异
严继舟;宋关鸿;李明
2000, 18(6): 13-365.
摘要
(
)
PDF
(2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上信息
疟疾网络资源在疟原虫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林澄涛;王恒
2000, 18(6): 14-371.
摘要
(
)
PDF
(5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摘要
1062例脑囊尾蚴病的临床与CT分析
张恩东
2000, 18(6): 15-372.
摘要
(
)
PDF
(1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舟山市防治丝虫病的措施与系统监测结果
王建跃;张均和;程徐遂
2000, 18(6): 16-374.
摘要
(
)
PDF
(1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省20年来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吴金俊;许龙善;李莉莎;欧阳榕
2000, 18(6): 17-375.
摘要
(
)
PDF
(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捕获再捕获法对上报疟疾发病数进行校正
王伟明;高琪;何宏政
2000, 18(6): 18-376.
摘要
(
)
PDF
(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山区急性血吸虫病防治对策的探讨
陈德基
2000, 18(6): 19-377.
摘要
(
)
PDF
(1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报
猪囊尾蚴病70例临床分析
张芝晔;杨承亮;李会开;刘家广
2000, 18(6): 20-332.
摘要
(
)
PDF
(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江市疟疾防治措施与发病数的相关性分析
童学娅;林永祥
2000, 18(6): 21-346.
摘要
(
)
PDF
(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草药治疗小鼠肠道寄生虫及螨的效果观察
俞发荣;陶杰;张瑞君
2000, 18(6): 22-353.
摘要
(
)
PDF
(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丰市农村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顾晓萍;朱卫标
2000, 18(6): 23-365.
摘要
(
)
PDF
(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灌溉沟渠改造灭螺结合人畜化疗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观察
张玉其;张娟;孙维山;章伟;杨晖
2000, 18(6): 24-371.
摘要
(
)
PDF
(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庆市嗜人按蚊的分布调查
蒋诗国;肖邦忠;唐成田;王卫国;李心术;肖鹏;晏维
2000, 18(6): 25-379.
摘要
(
)
PDF
(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曼氏裂头蚴病1例报告
欧阳录明;杨群英
2000, 18(6): 26-335.
摘要
(
)
PDF
(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