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作者指南
稿约
出版伦理规范
同行评议流程
网络首发出版
图表要求
参考文献要求及格式
本刊常用缩略语
退修和校样须知
版面费及发票事宜
审稿指南
审稿须知
审稿指南
审稿流程
同行评议道德规范
诚邀审稿专家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关于我们
出版道德规范
编辑人员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外审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部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友情链接
国内外检索库
中国知网
万方
维普
PubMed
WILEY
ELSEVIER
ScienceDirec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国内外相关刊物
贫困所致传染病(英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热带医学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Parasitology
Royal Soc Trop Med Hyg
Southeast A sian J TMPH
J Parasitol
Inter J Parasitol
British Med J
Parasit Immunol
J Parasitol Res
Parasitology Research
Trends Parasitol
Acta Trop
Am J Trop Med Hyg
Korean J Parasitol
Malar J
Am J Pub Hlth
相关领导机构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编辑协会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中国期刊协会
上海市期刊协会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2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2-04-3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恶性疟原虫GBP130基因5′近端侧翼序列调控功能的研究(英文)
王宪锋;缪军;刘忠湘;李珣;甄荣芬;薛采芳
2002, 20(2): 1-71.
摘要
(
)
PDF
(4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GBP130的 5′近端侧翼序列进行分析 ,发现可能的强度和期特异性调控元件。 方法 构建含有不同长度GBP130启动子的质粒载体。用pGBPCATΔ 2、pGBPΔ2 /4 0 0和 pGBPΔ2 /80 0分别转染疟原虫 ,在转染后 48h收集虫体制备细胞抽提物 ,检测报告分子CAT活性 ,分析近端侧翼序列不同区域的强度调控功能。另将 pGBPΔ2 /4 0 0和pGBPΔ2 /80 0分别同时转染疟原虫 ,分别于转染后 5h、15h和 46h收集虫体 ,制备细胞抽提物 ,检测CAT活性 ,分析近端侧翼序列不同区域的期特异性调控功能。 结果 强度分析中 ,当从转录起始点下游删除较小的片段 ( pGBPΔ2 /80 0 ) ,CAT表达水平与pGBPCATΔ 2中CA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当删除近端较大片段 ( pGBPΔ2 /4 0 0 )时 ,CAT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同时 pGBPΔ2 /4 0 0的转录活性与对照组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期特异性分析 ,pGBPΔ2 /4 0 0与pGBPΔ2 /80 0相比 ,在 5h时前者转录活性高于后者 ,但在 15h和 46h时 ,后者转录活性高于前者 ,提示 2种质粒在疟原虫不同生活阶段具有期特异性调控。 结论 推测不同GBP130启动子活性强度的差异是因为 5′UTR长度的不同 ,较长的UTR可促进基因的转录表达 ,可能GBP130基因近端侧翼序列中 2个同聚 po
微小隐孢子虫种特异性基因片段的克隆及诊断引物的确定
田宗成;张西臣;李建华;尹继刚;杨举;何宏轩
2002, 20(2): 2-75.
摘要
(
)
PDF
(3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寻找用于诊断微小隐孢子虫病的特异性引物。 方法 在RAPD分析过程中获得了 1条微小隐孢子虫 [Cryptosporidium parvum (C .parvum ) ]种特有 712bp的基因片段 ,将该片段分离、纯化、克隆和测序 ,据此序列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FF。用引物FF扩增美国 2株C .parvum和中国 4株C .parvum ,并用该引物与Morgan( 1996 )发表的C .parvum种特异性诊断引物 0 2 1作对照 ,检测镜检C .parvum卵囊阴性的兔粪样 35份和人粪样 5 5份。 结果 引物FF扩增 6株C .parvum均能产生预计 6 0 3bp的片段 ,引物FF和引物 0 2 1粪样检测结果完全一致 ,其敏感性是可检出 1个卵囊的DNA。 结论 获得的引物FF特异性强 ,敏感性高 ,可用于微小隐孢子虫病的诊断。
恶性疟原虫复合抗原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表达
姚朗;李英杰;李明
2002, 20(2): 3-78.
摘要
(
)
PDF
(3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编码恶性疟原虫不同发育期抗原表位的复合抗原基因HGFSP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方法 将HGFSP亚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c HGFSP ;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鉴定 ;脂质体介导转染HepG2细胞。取经G418筛选的阳性细胞克隆进行免疫学鉴定。 结果 酶切及电泳鉴定证实pc HGFSP含有HGFSP。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T)、SDS PAGE及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 ,pc HGFSP转染细胞含有可与HGFSP原核表达蛋白免疫血清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蛋白 (包含恶性疟原虫MSA1、MSA2、RESA和CSP中的抗原表位 ) ,其分子量与按HGFSP长度推算的蛋白分子量接近。 结论 用HGFSP成功构建恶性疟原虫复合抗原真核表达质粒 pc HGFSP ,其表达产物具免疫反应性。
中国日本血吸虫地域株基因差异的研究
邱持平;ChrisSpolsky;夏明仪;陈勤;童小妹;龚昕;GeorgeDavis;冯正
2002, 20(2): 4-82.
摘要
(
)
PDF
(2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中国日本血吸虫各地域株基因差异。 方法 收集湖南、安徽、湖北、四川及江苏 5省的阳性钉螺 ,将逸出的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昆明小鼠 ,42d后 ,用灌注法获取成虫 ,用PCR扩增成虫线粒体NADH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脱氢酶 1(ND1)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 1(CO1)基因片段 ,克隆于质粒载体后测序并用MEGA软件分析。 结果 各地域株日本血吸虫成虫的ND1和CO1基因长度分别为 476bp和 10 33bp ,ND1和CO1基因序列分别存在 2个单倍体 (Ⅰ型 ,Ⅱ型 ) ,其差异分别为 4.0 %和 3.4%。从分子发生树看 ,各地域株日本血吸虫ND1和CO1基因分别存在 2个不同基因型。在ND1基因中呈现Ⅰ型的 ,CO1基因中也为Ⅰ型 ,反之 ,均为Ⅱ型。 结论 研究区域湖南、安徽、湖北、四川及江苏 5省的日本血吸虫株ND1和CO1基因存在 2个不同基因型。
瑞香素体外抗疟作用与其铁螯合能力的关系(英文)
牟凌云;王琴美;倪奕昌
2002, 20(2): 5-85.
摘要
(
)
PDF
(1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瑞香素体外抗疟作用与其铁螯合能力的关系。 方法 在恶性疟原虫FCC1株常规方法体外培养中检测瑞香素和去铁胺杀裂殖体活性。利用荧光探针calcein测定瑞香素和去铁胺的铁螯合能力。 结果 与强铁螯合剂去铁胺相比 ,瑞香素具有中度的铁螯合能力。体外实验中瑞香素在 0~ 12 μmol/L剂量范围内有剂量依赖性的杀裂殖体活性。瑞香素与Fe2 + 按 2∶1混合后 ,抗疟作用明显下降。 结论 瑞香素的抗疟作用与它的铁螯合能力有关。
中国大陆两种东毕吸虫rDNA-LSU基因的序列分析
张广军;陈勤;邱持平;夏明仪
2002, 20(2): 6-89.
摘要
(
)
PDF
(2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测定程氏东毕吸虫、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结节变种rDNA LSU基因序列 ,并对照已发表的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同一基因序列 ,比较三者的差异 ,探讨东毕吸虫虫种分类问题。 方法 收集两虫种成虫 ,GNT K法抽提基因组DNA ,PCR扩增目的基因 ,并将其产物克隆入质粒再次扩增 ,提取质粒DNA ,以M 13(F/R)作为测序引物进行测序。从GenBank获得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rDNA LSU基因序列 ,用BioEdit软件将 3种血吸虫基因序列排序并比较分析。 结果 程氏东毕吸虫、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结节变种的LSU序列完全一致 ,与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rDNA LSU基因序列仅相差一个碱基 ,同源性高达 99.99%。 结论 γDNA LSU基因序列分析结果不支持程氏东毕吸虫为独立种 ,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结节变种可能是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的同种异名。
日本血吸虫成虫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研究
王亮;李卓雅;王轶;何蔼;谢敏辉;詹希美
2002, 20(2): 7-93.
摘要
(
)
PDF
(2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成虫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为以后的疫苗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自人工感染家兔的肠系膜下静脉取日本血吸虫成虫 ,用非离子去污剂TritonX 10 0抽提出日本血吸虫成虫表膜蛋白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分离纯化后 ,收集各主要分离蛋白峰 ,以12 5I标记的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 (LDL)作为放射性配体 ,经放射性自显影及放射性受体配体结合分析鉴定能与人血浆12 5I LDL特异结合的蛋白。并以SDS PAGE及等电聚焦电泳确定其纯度、分子量及等电点。 结果 在日本血吸虫雌、雄成虫虫体表膜均存在可与人血浆12 5I LDL特异性结合的蛋白分子 ,此蛋白是日本血吸虫成虫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在HPLC上保留时间为 10 .5min ,SDS PAGE显示其分子量约 6 0~6 5kDa ,等电点为 6 .7。 结论 日本血吸虫雌、雄成虫虫体表膜均存在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云南省西双版纳恶性疟爆发区氯喹的疗效评价
张再兴;李崇珍;黄国珍;杨亚明;周升;孙晓东;李丽
2002, 20(2): 8-97.
摘要
(
)
PDF
(3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云南省使用氯喹治疗失败进行调查研究 ,为制定合理的抗疟药物使用原则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WHO在低、中度恶性疟流行区 2 8天氯喹疗效评价方法。患者年龄≥ 6个月 ,无疟原虫密度和体温限制 ,服药后第1、2、3、4、7、14、2 1、2 8和 35天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疟原虫携带情况。 结果 有 6 2例患者确认为感染单纯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和混合疟原虫 ,其中 5 2例单纯恶性疟患者被纳入研究对象。总治疗失败率为 40 .7% ,其中早期治疗失败率为 1.8% ,晚期治疗失败率为 38.9%。 结论 当地单纯氯喹治疗单纯恶性疟感染者失败率明显高于WHO提出的2 5 % ,应停止单用氯喹治疗恶性疟。治疗失败与疟原虫密度无关联性。
猪带绦虫孕节片内虫卵的数量与成熟率的观察
马云祥;苏云普;颜秋叶;贺丽君;闫旭霞;陈建设;冯石献;刘辉
2002, 20(2): 9-100.
摘要
(
)
PDF
(3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猪带绦虫成虫孕节片含卵数量与成熟率。 方法 对 10条猪带绦虫成虫孕节末端 10个孕节片内虫卵进行计数并计算其成熟率。 结果与结论 10条猪带绦虫每节成熟孕节片内虫卵数量不等 ,悬殊较大 ,一个孕节片含卵数最高达 12 6 5 2 0个 ,最少 390 0个 ,平均 2 8332个。成熟率最高为 36 .0 % ,最低为 7.0 % ,平均为 2 9.1% ,较绦虫成虫自动脱落随患者粪便排出之孕节片内虫卵成熟率为低。另外 ,在适宜温度与湿度条件下 ,排出宿主体外的孕节片内虫卵仍可继续发育 ,2~ 3d后 ,成熟率可提高至 85 %~ 90 %。
中国大陆钉螺对氯硝柳胺敏感性的测定
戴建荣;周晓农;梁幼生;张燕萍;姜玉骥;奚伟萍;黄轶昕;陈昌;黄铭西;朱荫昌
2002, 20(2): 10-105.
摘要
(
)
PDF
(3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中国大陆钉螺对氯硝柳胺的敏感性。 方法 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兼顾我国钉螺孳生地类型 ,抽取了 10省 (市 )、33个县 37个点的钉螺 ,氯硝柳胺用脱氯自来水配成有效浓度为 1.0 0 0 0、 0 .5 0 0 0、0 .2 5 0 0、0 .12 5 0、0 .0 6 2 5、0 .0 313和 0 .0 15 7mg/L的药液 ,在 2 5℃室温下分别进行浸泡杀螺实验。 结果 1.0mg/L氯硝柳胺浸泡钉螺 2 4h死亡率达 10 0 % ,各点钉螺的LC50 为 0 .0 32 0~ 0 .16 89mg/L ,均值为 0 .0 92 0mg/L。 0 .5mg/L氯硝柳胺浸泡钉螺 48h死亡率达 10 0 % ,各地区钉螺的LC50 为 0 .0 2 99~ 0 .1114mg/L ,均值为 0 .0 6 2 7mg/L。不同点间钉螺对氯硝柳胺敏感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不同点间钉螺对氯硝柳胺敏感性存在差异 ,但 1.0mg/L氯硝柳胺可有效浸杀我国所有地区的钉螺。
云南省腹泻患者圆孢子虫和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张炳翔;俞慧;张莉莉;陶洪;李彦忠;李瑛;曹志宽;白志明;何永清
2002, 20(2): 11-108.
摘要
(
)
PDF
(2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腹泻患者中圆孢子虫和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及分布特征。 方法 1997~ 2 0 0 0年每年的 3~10月份 ,收集云南省 6个地 (州、市 )所属 7个县 (市、区 )寄生虫病防治试点 378例腹泻患者的粪便 ,进行碘液直接涂片和粪便涂片抗酸染色镜检。 结果 7个县 (市、区 ) 378例腹泻患者的圆孢子虫和隐孢子虫的总感染率分别为 3.97%和5 .2 9% ,其中学龄前儿童的感染率最高 ,圆孢子虫和隐孢子虫的感染率分别为 10 .6 4%和 8.5 1%。圆孢子虫在罗平、元阳和普洱 3个县内查出 ,隐孢子则在泸水县、景洪市、普洱县、罗平县、元阳县和昆明西山区 6个县 (市 )内查出。 结论 圆孢子虫呈局部流行 ,隐孢子虫则流行分布广泛 ,学龄前儿童 2种孢子虫的感染率较高。
临床研究
磁共振轧喷酸葡胺增强扫描对脑囊尾蚴病退变期诊断价值的分析
曾飞雁;王昌新
2002, 20(2): 12-111.
摘要
(
)
PDF
(2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用磁共振 (MR)轧喷酸葡胺 (Gd DTPA)增强扫描对脑囊尾蚴病退变期定性和定位诊断的价值。 方法 6 9例行MR增强扫描诊断为退变期脑囊尾蚴病患者 ,并经手术或血清特异性囊尾蚴抗体检测证实 ,对比分析其MR平扫与增强扫描。 结果 6 9例患者经MR平扫呈单发或多发 ,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 ,经MR增强扫描后T1加权像呈在大片低信号中见小结节状或环状强化 ,强化后的病灶直径最大不超过 2 2mm ,平均直径 8.1mm。其中 4例患者MR平扫呈单发病灶而经MR增强扫描后呈多发强化。 结论 退变期脑囊尾蚴病MR增强扫描有较典型的表现 ,且可明确病灶的数目、部位及受累范围 ,能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综述
成囊球虫的分类及其系统发生的研究进展
胡俊杰;陈新文
2002, 20(2): 13-114.
摘要
(
)
PDF
(2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eroxiredoxin与寄生虫
舒勍
2002, 20(2): 14-117.
摘要
(
)
PDF
(3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摘要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对青蒿琥酯、咯萘啶等药的体外敏感性
杨恒林;高白荷
2002, 20(2): 15-118.
摘要
(
)
PDF
(1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血吸虫DNA疫苗的构建
钟辉;余传信;李平;张艳红;朱荫昌;马清钧
2002, 20(2): 16-120.
摘要
(
)
PDF
(1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包虫病免疫误诊的原因分析
陈新华;温浩;张朝霞;冯晓辉;付艳;项平
2002, 20(2): 17-122.
摘要
(
)
PDF
(1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编码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
李德发;沈继龙;祖莹;王维;郭泽坤;余龙
2002, 20(2): 18-123.
摘要
(
)
PDF
(1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促疟原虫配子发育因素的体外观察
曹雅明;罗恩杰;刘英杰;闫建中;张守平
2002, 20(2): 19-127.
摘要
(
)
PDF
(1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报
高原平坝地区血吸虫病监测措施的探讨
李飞;贾雪梅;曾加顺;张学筝;段所胜;杨光怀;杨跃佐;张应保;马灿华;夏代光
2002, 20(2): 20-97.
摘要
(
)
PDF
(1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玻片处理对漂浮法检出钩虫卵效果的影响
刘晓明;季虹;尹晓梅
2002, 20(2): 21-82.
摘要
(
)
PDF
(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丝虫病人关怀照料工作的探讨
薛美娟;李国华;陆荣华
2002, 20(2): 22-125.
摘要
(
)
PDF
(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种生物微粒误诊为寄生虫虫卵
苏小妹;王淼恒
2002, 20(2): 23-126.
摘要
(
)
PDF
(1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南南桥乡疟疾调查
柳坚;蒙锋;华德;王善青;蓝秀汉;陈雄;黄明珊;郭仁能
2002, 20(2): 24-128.
摘要
(
)
PDF
(2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杭州市西湖区肠道寄生虫分布调查
竺杭西
2002, 20(2): 25-122.
摘要
(
)
PDF
(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幼儿猪带绦虫病一例报告
马细妹;石林波
2002, 20(2): 26-105.
摘要
(
)
PDF
(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片吸虫病误诊一例报告
张学妹;常正山;张永年;陈韶红;陈名刚
2002, 20(2): 27-111.
摘要
(
)
PDF
(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