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作者指南
稿约
出版伦理规范
同行评议流程
网络首发出版
图表要求
参考文献要求及格式
本刊常用缩略语
退修和校样须知
版面费及发票事宜
审稿指南
审稿须知
审稿指南
审稿流程
同行评议道德规范
诚邀审稿专家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关于我们
出版道德规范
编辑人员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外审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部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友情链接
国内外检索库
中国知网
万方
维普
PubMed
WILEY
ELSEVIER
ScienceDirec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国内外相关刊物
贫困所致传染病(英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热带医学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Parasitology
Royal Soc Trop Med Hyg
Southeast A sian J TMPH
J Parasitol
Inter J Parasitol
British Med J
Parasit Immunol
J Parasitol Res
Parasitology Research
Trends Parasitol
Acta Trop
Am J Trop Med Hyg
Korean J Parasitol
Malar J
Am J Pub Hlth
相关领导机构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编辑协会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中国期刊协会
上海市期刊协会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02年 第2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2-12-3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我国多斑按蚊复合体成员种的分子鉴别研究
马雅军;瞿逢伊;董学书;周红宁
2002, 20(6): 1-324.
摘要
(
)
PDF
(2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建立我国多斑按蚊复合体5成员种的分子鉴别方法。方法测定并分析各成员种的rDNA-ITS2序列,并设计种特异引物,应用PCR法鉴别。结果多斑按蚊复合体5成员种的ITS2序列长度和GC含量分别为伪威氏按蚊328bp、58.54%、多斑按蚊330bp、57.85%、威氏按蚊337bp、59.05%、达罗毗按蚊334bp、58.68%和塞沃按蚊338bp、57.69%,各种内的ITS2序列保守,而种间的差异率范围为9.7%~18.9%。应用5.8S引物和5个种特异引物可以分别扩增出119、186、231、327和406bp等5条清晰不同的种特异条带,以鉴别各蚊种。结论基于ITS2序列差异建立的我国多斑按蚊复合体5成员种的PCR鉴别简便易行、可靠。
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L1基因的编码区全序列分析及克隆
雷智刚;孟锦绣;何蔼;李卓雅;易冰;詹希美
2002, 20(6): 2-327.
摘要
(
)
PDF
(2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L1(SjCL1)基因编码区的完整序列,并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中。 方法 从日本血吸虫成虫提取总RNA,进行反向巢式RT-PCR,T载体克隆后测序。PCR扩增SjCL1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并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cDNA3质粒的BamHI和Xhol位点上。结果 通过反向巢式RT-PCR扩增出332 bp SjCL1基因5’端序列,测序后与报道的SiCL1基因部分序列拼接,可得到一个编码317个氨基酸的完整编码区序列。PCR特异性扩增出SjCL1编码区基因序列,其大小约为1 kb。经酶切、PCR鉴定和测序表明所构建的质粒pcDNA-SjCL1中含有所扩增的基因序列。 结论 构建了含SjCL1基因的编码区序列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SjCL1。
结膜吸吮线虫生活史的进一步研究(英)
王增贤;沈继龙;杨兆莘;杜继双;江宝玲;王可灿;王红岩
2002, 20(6): 3-331.
摘要
(
)
PDF
(2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进一步研究我国结膜吸吮线虫(Thelazia callipaeda)生活史及其中间宿主。 方法 采集自然感染的家蝇和冈田氏绕眼果蝇(Amiota okadai),检出线虫幼虫,分别接种动物;用结膜吸吮线虫初产蚴分别喂饲实验室繁殖的第二代家蝇和冈田氏绕眼果蝇。 结果 自流行区采集冈田氏绕眼果蝇493只,从其体内检获34条幼虫,接种2只家兔和1只家犬眼内,经18~44 d观察,获成虫11条。结膜吸吮线虫初产蚴在冈田氏绕眼果蝇消化道内脱鞘,钻过肠壁进入血腔,在雄蝇睾丸和雌蝇血腔膜形成虫泡囊。幼虫经2次蜕皮(需14~17 d)发育为感染性幼虫,然后经颈部移行至喙。当果蝇吸食人及犬、猫眼部分泌物时进入终宿主眼内,经2次蜕皮发育为成虫后,产出幼虫。成虫寿命可达30个月以上。 结论 我国结膜吸吮线虫的中间宿主为冈田氏绕眼果蝇。
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的传代培养及抗原性检测
张中庸;李靓如;曾宪芳;易新元;曾庆仁;言敢威;章洁;张京
2002, 20(6): 4-334.
摘要
(
)
PDF
(2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体外培养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的增殖与传代技术。 方法 无菌收集日本血吸虫活尾蚴5 000~10 000条,置于含有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中,用组织刀快速割切尾蚴使成组织碎裂物,加入250 U蟹胶原酶在26℃下孵育30 min,然后离心去酶,加入含有青霉素(100 U/ml)、链霉素(O.1 mg/ml)、两性霉素B(0.25μg/ml)和适量促细胞生长物的RPMI 1640改良培养基中作原代培养,当贴壁细胞增殖长满瓶底时,以1:2的接种率进行传代培养;获取第5代培养细胞作ELISA检测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抗体。 结果 在原代培养的第3天可见尾蚴组织的周围有呈单个存在或索状排列的发亮细胞,第10天可见单层细胞形成,第14天贴壁细胞长满瓶底并作传代培养;在传代培养中可见细胞呈均匀生长,每7~14 d传代一次;用第5代培养细胞作抗原,检测31例患者的阳性率为90.3%,检测30名正常人血清的假阳性率为6.7%。 结论 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体外传代培养至第5代,可用于免疫学研究。
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介导Th1/Th2免疫偏移对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影响
夏超明;龚唯;骆伟;周卫芳;李允鹤;熊思东;查锡良
2002, 20(6): 5-338.
摘要
(
)
PDF
(3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酪氨酸蛋白激酶(TPK)、蛋白激酶C(PKC)和磷酯酰肌醇-3-激酶(P13-K)特异性抑制剂(分别为tyrphostin-25、D-sphingosine和wortmannin)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虫卵肉芽肿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于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第35天起,经尾静脉分别注射3种信号转导分子抑制剂,连续5 d。在小鼠感染后6和8wk,观察小鼠肝肉芽肿病变,并用ELISA夹心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小鼠血清IFN-γ、IL-4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感染小鼠应用TPK和PKC抑制剂后均可显著抑制肝肉芽肿病变,PKC抑制剂可使肉芽肿减少率达56.2%~63.4%(P<0.01)。PKC抑制剂主要抑制Th2细胞因子IL-4的表达,其抑制率为34.1%和65.6%(P<0.01),而对NO水平的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了PKC抑制剂对IL-4表达的抑制作用。 结论 在日本血吸虫感染早期应用PKC抑制剂干预T淋巴细胞信号转导可显著抑制小鼠肝肉芽肿病变,其机制可能是由于抑制了Th2优势应答并介导Th2向Th1免疫反应偏移。
旋毛虫p49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
温艳;甘绍伯;劳为德;高虹;张传生;刘思国
2002, 20(6): 6-341.
摘要
(
)
PDF
(2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获得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excretory antigen,ES)p49基因的克隆、测序及表达。 方法 通过RT-PCR,从旋毛虫幼虫总RNA中扩增得到特异片段,利用TA克隆将PCR产物克隆入pUC-T载体中并进行测序及同源性比较,并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EG-4T-3中,转化感受态细胞,诱导表达。 结果 RT-PCR扩增得到p49基因,其核苷酸序列与已发表的p49基因序列一致;BLAST分析表明其与旋毛虫p49基因、43 KDa分泌性糖蛋白同源性均为99%。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重组蛋白诱导表达在67 KDa处有一新蛋白带。 结论 提取旋毛虫幼虫总RNA,用RT-PCR方法克隆并表达了p49基因。
一氧化氮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毒作用的研究
龙小纯;李雍龙;方正明
2002, 20(6): 7-344.
摘要
(
)
PDF
(2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杀伤作用。 方法 用LPS或LPS+IFN-γ诱导离体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使其产生NO;加入机械断尾的日本血吸虫童虫,测定48 h内童虫的死亡率。为进一步证实NO对童虫的杀伤作用,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抑制剂L-NNA(Nω-nitro-L-arginine)抑制NO的产生,与未加抑制剂组比较,观察童虫死亡率的变化。 结果 LPS或LPS+IFN-γ均能有效诱导巨噬细胞产生NO,2.0×10~5细胞产生的NO浓度分别为(109.96±3.70)μmol/L和(113.50±7.38)μmol/L,其相应的杀虫率分别达91.07%±2.92%和96.86%±2.36%。加入2 mmol/L的L-NNA后,巨噬细胞的NO产量明显降低,其杀虫率也相应减低。 结论 巨噬细胞诱生的NO对日本血吸虫童虫具杀伤作用。
吡喹酮对小鼠卫氏并殖吸虫童虫的疗效及T淋巴细胞的变化
严涛;李国良
2002, 20(6): 8-347.
摘要
(
)
PDF
(2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吡喹酮对转续宿主体内滞育童虫的杀虫效果以及吡喹酮有效治疗后感染小鼠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 方法 将不同数量的江西二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小鼠,10 d后用不同剂量、不同疗程吡喹酮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7 d,剖杀检虫观察疗效以及小鼠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 结果 当小鼠感染30个囊蚴,用吡喹酮400、500和600 mg/(kg·d),连续3 d给药,其减虫率分别为71.01%±10.38%、82.29%±7.92%和95.83%±3.24%;当小鼠感染80个囊蚴时,用吡喹酮600 mg(kg·d),连续3 d给药,减虫率仅为84.49%±10.91%。小鼠经吡喹酮治疗1wk后,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开始升高,在第8周恢复正常。 结论 吡喹酮对卫氏并殖吸虫童虫的疗效比成虫差,其疗效与药物剂量和小鼠感染度有关,增加剂量或增加疗程可增强杀虫效果。
脑囊尾蚴病患者Th2型细胞因子的研究
徐宏秀;贾凤菊;刘玉冰;徐靖;魏冬冬
2002, 20(6): 9-350.
摘要
(
)
PDF
(2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脑囊尾蚴病患者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IL-13水平及其免疫调控作用。 方法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淋巴细胞,按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RNA,在逆转录酶作用下合成cDNA,用PCR法对cDNA进行扩增,最后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鉴定。 结果 30例脑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发现27例有细胞因子表达,3例未检测到细胞因子。在27例有细胞因子表达的患者中,IL-4、IL-10、IL-13的表达分别为16例、17例和14例,27例均有IL-4和(或)IL-10和(或)IL-13表达。10例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仅发现1例表达低水平的IL-4和IL-10,其余均未测出。 结论 脑囊尾蚴病患者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其体液免疫功能增强。
混合样本方法检测蚊虫子孢子阳性率数学模型的再研究
孙庆文;陆柳;程翔;方影;朱淮民;顾政诚
2002, 20(6): 10-353.
摘要
(
)
PDF
(2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混合样本方法检测蚊体内子孢子阳性率进行理论分析与方案设计。 方法 以均方误差达到预定精度要求为准则,确定混合样本大小与混合样本量。 结果 本文给出的混合检测方案是基于严格的统计分析得到的结果,与传统的逐一检测方法相比,可以大大减少检测次数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样本总量。 结论 依据感染率预估值确定混合样本大小与混合样本量的研究思路,具一定的可行性。与传统的无偏估计相比,用混合样本阳性数在样本总量中的比例作为感染率估计值具有计算简单、精度较高的优点。
蒿甲醚诱导日本血吸虫雌虫总抗氧化能力下降(英)
翟自立;梅静艳;焦佩英;肖树华
2002, 20(6): 11-357.
摘要
(
)
PDF
(3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蒿甲醚对日本血吸虫成虫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 体外将血吸虫在含蒿甲醚和氯化血红素的培养液内培养24 h后,或体内感染小鼠经蒿甲醚300mg/kg治疗6~24 h后,测定虫体的总抗氧化能力。 结果体外50μmol/L的蒿甲醚与氯化血红素伍用引起雌虫总抗氧化能力明显下降。体内蒿甲醚作用血吸虫6 h,即见雌虫的总抗氧化能力明显下降。体内、体外试验中,蒿甲醚对雄虫的总抗氧化能力均无影响。 结论 蒿甲醚诱导雌虫总抗氧化能力下降。
棘球蚴感染绵羊并诱发休克期间特异性IgG、IgE抗体对特异性抗原的识别
郑宏;徐志新;杨戈雄;温浩
2002, 20(6): 12-360.
摘要
(
)
PDF
(2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细粒棘球蚴(E.g.)囊液粗制抗原和B抗原(EgB)识别绵羊感染E.g.后及诱发过敏性休克期间特异性IgG和IgE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并对抗原特性及分子量进行描述。 方法 制备E.g.囊液粗制抗原及EgB,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经剖杀证实感染E.g.并诱发过敏性休克的20只绵羊血清特异性IgG和IgE抗体对两种抗原的抗体反应性,并对抗原特性和分子量进行描述。 结果 特异性IgE抗体与耐热、低分子量的EgB(8、12和16 kDa)抗原未见明显的反应条带,而与E.g.囊液粗制抗原在43 kDa处可见明显的反应条带。IgG抗体与E.g.囊液粗制抗原未见明显的反应条带,但与EgB抗原反应后在31、43和66.2 kDa处可见较为明显的反应条带。 结论 EgB可能不是特异性IgE抗体的特异性抗原,而是IgG抗体的特异性抗原。E.g.粗制囊液抗原中含有特异性IgE抗体的特异性抗原组分,其分子量大于43 kDa,可能是导致棘球蚴病患者过敏性休克的主要致敏原。
实验报道
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大鼠肺肝脾微量元素的测定
段义农;李荣;周全;彭光仁
2002, 20(6): 13-363.
摘要
(
)
PDF
(2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卡氏肺孢子虫(Pc)感染对大鼠肺、肝、脾组织中6种微量元素(Ca2+、Mg2+、Fe2+、Cu2+、Zn2+、Mn2+)的影响。 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只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 mg/次,每周2次,诱导Pc感染。10 wk后处死大鼠,检查Pc包囊,实验组分为Pc感染组和Pc阴性组。取肝、肺、脾组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微量元素的变化。 结果 与Pc阴性组及对照组相比较,Pc感染组肺组织Zn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a2+、Mg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e2+、Cu2+、Mn2+含量变化不明显;感染组肝组织Zn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g2+的含量增加(P<0.05),Ca2+、Fe2+、Cu2+、Mn2+的含量变化不明显;感染组脾脏中Zn2+、Cu2+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a2+、Mg2+、Fe2+、Mn2+的含量变化不明显。 结论 Pc感染大鼠肺、肝、脾组织微量元素的含量发生改变。
新视野
RNA干涉及其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杨明夏;朱昌亮
2002, 20(6): 14-367.
摘要
(
)
PDF
(3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螨变应原的研究进展
罗佛全
2002, 20(6): 15-371.
摘要
(
)
PDF
(3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摘要
磁珠-ELISA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虫卵抗原的研究
毛亚飞;张悟澄;潘劲草
2002, 20(6): 16-373.
摘要
(
)
PDF
(1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株多房棘球绦虫EM10(EMII/3)抗原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王昌源;陈雅棠;余登高;黄爱龙;唐霓
2002, 20(6): 17-375.
摘要
(
)
PDF
(1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泡球蚴病患者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观察
李富荣;石佑恩;史大中;D.A.Vuitton;P.S.Craig
2002, 20(6): 18-377.
摘要
(
)
PDF
(1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报
疟原虫薄片标本退色后的复染效果
王唯唯
2002, 20(6): 19-324.
摘要
(
)
PDF
(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昆明市螨性过敏性疾病的调查
杨照青;王红;魏长桂;张学筝;周本江;夏代光
2002, 20(6): 20-331.
摘要
(
)
PDF
(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血吸虫病并发周围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金梅;林军华;金辉;王士列
2002, 20(6): 21-334.
摘要
(
)
PDF
(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猪囊尾蚴感染仔猪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变化
刘永杰;李庆章;郝艳红
2002, 20(6): 22-341.
摘要
(
)
PDF
(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区Kato-Katz法的查病效果
吴子松;许发森;钟波;钱晓洪;李莉;尹治成;邱东川
2002, 20(6): 23-347.
摘要
(
)
PDF
(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藏地区一起旋毛虫病的暴发
苏振丽;旦增念扎;卓玛;扎西加措;王小莉;次仁
2002, 20(6): 24-363.
摘要
(
)
PDF
(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透明胶纸粘贴法治疗蠕形螨感染的效果
王国英;闫文义;刘振荣
2002, 20(6): 25-373.
摘要
(
)
PDF
(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IGFA和SPA-ELISA检测弓形虫特异性抗体
任金华;曹建平;仇锦波;陈盛霞
2002, 20(6): 26-378.
摘要
(
)
PDF
(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场调查寄生虫标本的收集、固定和保存方法
缪峰;赵长磊;刘永春
2002, 20(6): 27-379.
摘要
(
)
PDF
(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争鸣
关于亚洲无钩绦虫鉴定依据的说明
张莉莉;陶洪;张炳翔
2002, 20(6): 28-344.
摘要
(
)
PDF
(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胆道蛔虫症伴发胰腺炎一例
申继清;谢永双
2002, 20(6): 29-338.
摘要
(
)
PDF
(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1例脑型疟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分析
李苏;杨俊芳;张芝晔
2002, 20(6): 30-350.
摘要
(
)
PDF
(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幼儿感染曼氏迭宫绦虫一例
张子琨;刘道远;张路渝;朱进军;王昌裕
2002, 20(6): 31-357.
摘要
(
)
PDF
(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次海鲜宴引起集体感染卫氏并殖吸虫
刘书绵;王艳;蔡树勋
2002, 20(6): 32-360.
摘要
(
)
PDF
(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斑狼疮性肾炎合并粪类圆线虫感染一例
盛颖萍;邓延俊
2002, 20(6): 33-367.
摘要
(
)
PDF
(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型恶性疟尸检一例
邓卓霖;何登贤
2002, 20(6): 34-375.
摘要
(
)
PDF
(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肾移植术2年后发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一例
徐霞;陈锡慰;王彤;孟小鑫;殷凯生
2002, 20(6): 35-377.
摘要
(
)
PDF
(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