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作者指南
稿约
出版伦理规范
同行评议流程
网络首发出版
图表要求
参考文献要求及格式
本刊常用缩略语
退修和校样须知
版面费及发票事宜
审稿指南
审稿须知
审稿指南
审稿流程
同行评议道德规范
诚邀审稿专家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关于我们
出版道德规范
编辑人员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外审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部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友情链接
国内外检索库
中国知网
万方
维普
PubMed
WILEY
ELSEVIER
ScienceDirec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国内外相关刊物
贫困所致传染病(英文)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热带医学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Parasitology
Royal Soc Trop Med Hyg
Southeast A sian J TMPH
J Parasitol
Inter J Parasitol
British Med J
Parasit Immunol
J Parasitol Res
Parasitology Research
Trends Parasitol
Acta Trop
Am J Trop Med Hyg
Korean J Parasitol
Malar J
Am J Pub Hlth
相关领导机构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编辑协会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中国期刊协会
上海市期刊协会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2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3-06-30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寄生虫病防治的重要策略—健康促进
黄敬亨
2003, 21(3): 1-130.
摘要
(
)
PDF
(2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复方萘酚喹及其组分单药治疗恶性疟的临床研究
王京燕;单成启;符大东;孙志伟;丁德本
2003, 21(3): 2-133.
摘要
(
)
PDF
(4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对比观察复方萘酚喹(Co-NQ)与组分单药萘酚喹(NQ)和青蒿素(QHS)对恶性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Co-NQ(总量含NQ400mg及QHS1000mg)、NQ(总量1000mg)和QHS(总量2500mg)分别治疗恶性疟患者100例、100例和30例。所有患者住院7d,随访28d,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Co-NQ、NQ和QHS3组的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17.5±12.3)h,(32.7±17.7)h和(18.1±9.7)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30.0±8.8)h,(45.5±10.0)h和(29.1±6.0)h;28d治愈率分别为97.0%,100.0%和66.7%。Co-NQ组临床未见不良反应。结论Co-NQ具有QHS的速效和NQ的持效作用,是一个高效、速效、持效的新复方。
肝囊型包虫病药物治疗中B超影像动态观察及分类建议
柴君杰;孟贺巴特;叶尔江·苏里唐;荆强;常青;张贺玲
2003, 21(3): 3-139.
摘要
(
)
PDF
(5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在确定肝囊型包虫病B超影像特征及其分布的基础上,系统观察阿苯达唑乳剂治疗期间包虫囊影像变化动态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提出可用于药物治疗中疗效判定的影像分类方法。方法对497例初诊的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共645个包虫囊的B超影像进行分类,观察不同影像类型在患者群体中的分布。结合212例肝包虫病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影像变化的规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影像类型与临床疗效的对应关系。结果将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包虫囊的B超影像分为6型。各型影像在患者中的分布反映了包虫囊在人体内的自然演变过程。在药物治疗期间包虫囊的影像变化动态与自然演变过程相符。结论本文提出的影像分类反映了包虫囊在人体内经历的从生长发育到衰老死亡的缓慢过程。药物治疗期间包虫囊的影像变化证明药物作用加速了这个过程。影像分类方法可用于腹部包虫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效果评价。
不同温度对钉螺生殖腺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杨坤;周晓农;余传信;殷旭仁;洪青标;孙乐平;杨国静;张燕萍;黄轶昕
2003, 21(3): 4-143.
摘要
(
)
PDF
(3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下钉螺生殖腺一氧化氮合酶(NOS)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钉螺放入不同温度(0℃、15℃、25℃)的培养箱内饲养1个月。用总RNA抽提试剂盒抽提总RNA,参照哺乳动物NOS的保守序列,设计出钉螺NOS的简并引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各实验组钉螺生殖腺NOSmRNA的表达量。结果各实验组均有特异性PCR产物条带出现,0℃组和25℃组的NOS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5℃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设计的引物是可行的,温度变化可影响钉螺生殖腺NOSmRNA的表达。
卫氏并殖吸虫基因片段的克隆与鉴定
凌家俭;侯敏;刘剑南;章子豪;张耀娟
2003, 21(3): 5-146.
摘要
(
)
PDF
(2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从卫氏并殖吸虫成虫cDDA文库中筛选并鉴定可用于免疫诊断和免疫预防的基因克隆。方法采用预吸收成虫抗原免疫兔血清(IRS,多抗)筛选阳性克隆,经PCR扩增后测定其插入片段的大小。序列分析后,对筛选的重组子进行双酶切,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RESETB,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细胞,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鉴定。结果所筛选的阳性克隆插入片段约800bp。DNA序列分析显示其为编码半胱氨酸蛋白酶族组织蛋白酶L的基因序列。Pw-2重组子特异性表达产物约为32kDa,可被卫氏并殖吸虫免疫兔血清特异地识别。结论从卫氏并殖吸虫成虫cDNA文库筛选的重组质粒Pw-2编码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族组织蛋白酶L。
日本血吸虫门脉内童虫表膜抗原组分及其保护性免疫力研究
王敏;易新元;曾宪芳;周东明;张顺科;章洁;袁仕善
2003, 21(3): 6-149.
摘要
(
)
PDF
(5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门脉内童虫表膜抗原(SjHmAg)的免疫特性,观察其抗日本血吸虫(Sj)的保护效果。方法用SDS-PAGE电泳技术分析SjHmAg蛋白组分,酶联免疫电转移印迹(EITB)分析感染兔血清(IRS)和正常兔血清(NRS)对SjHmAg的识别;用完整SjHmAg免疫昆明鼠3次,分别在0、2、4周进行,第6周每鼠经腹部感染40±1条Sj尾蚴,42天后剖杀,计数虫数及肝卵数。结果用SDS-PAGE电泳获得SjHmAg主带7条,IRS主要能识别SjHmAg23、33和63kDa等10个抗原组分;间接ELISA测其抗体滴度>1:6400,与对照组相比,SjHmAg免疫小鼠的减虫率为16.2%,减卵率为55.4%。结论用SDS-PAGE获得了不同分子量的SjHmAg蛋白,EITB鉴别出具有免疫活性的蛋白分子,且SjHmAg对Sj攻击感染及雌虫生植似有一定的抗性。
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IL-2、TNF-α的表达及注射该因子后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曾令兰;罗端德;李淑莉;刘薇;贺永文
2003, 21(3): 7-153.
摘要
(
)
PDF
(5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不同时期肝脏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及注射该因子后对肝纤维化的干预。方法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后分3组,每组16只,其中2组于感染6wk后分别隔日注射(ip)IL-2和TNF-α连续4wk,另设未感染正常鼠为对照组,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利用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动态观察相关因子活性。结果感染未处理组小鼠肝脏中IL-2和TNF-α含量随感染时间(8、11、14、18wk)延长而缓慢下降,而感染6wk后经腹腔注射IL-2或TNF-α组小鼠则随着相应因子的补充而显著上升,末次注射后1~8wk,肝内IL-2或TNF-α水平明显高于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肝组织肉芽肿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程度较对照组减轻。结论小鼠6wk后(成虫排卵后)给予外源性IL-2或TNF-α注射,能诱导相应细胞因子表达增强,并有减轻肝脏炎症和肝纤维化的表现。
旋毛虫成虫期特异性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付宝权;王峰;吴秀萍;牛廷献;卢强;刘明远;PascalBoireau
2003, 21(3): 8-156.
摘要
(
)
PDF
(3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获取编码旋毛虫5日龄成虫(AD5)期特异性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架(openreadingframe,ORF)cD-NA分子。方法利用地高辛标记的AD5期特异性cDNA片段T671作为探针对AD5cDNA文库进行核酸杂交筛选,将筛选出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获得1个全长1132bp的cDNA分子,该cD-NA含有1个1032bp完整的ORF,该ORF编码1个34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其分子量理论推导值为35.1kDa,等电点(isoelectricpoint,IP)为4.8。InterProScan分析显示117~120氨基酸残基(SGYG)为粘多糖结合位点,27~86氨基酸残基为一线虫表皮胶原蛋白N-末端区结构域,153~328氨基酸残基为胶原蛋白螺旋三联体重复区(G-x-y)结构域。SignalPV2.0分析显示,在1~43氨基酸区域为信号肽。Blastn同源性分析表明,与其它已知生物基因序列无明显的同源性,为一新的cDNA分子。但与表皮胶原蛋白同源性较高,大于40%。结论筛选获得一个新的编码AD5期特异性基因的完整ORF的cDNA分子。
瑞香素对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DNA合成的影响
牟凌云;王琴美;倪奕昌
2003, 21(3): 9-159.
摘要
(
)
PDF
(3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瑞香素(DPNT)对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DNA合成的影响。方法在恶性疟原虫FCC1株体外培养体系中,以SOD试剂盒检测瑞香素、瑞香素铁盐及去铁胺(DFO)对疟原虫SOD活性的影响。疟原虫培养同步化,利用荧光素Hoechest33258测定在瑞香素和去铁胺作用下疟原虫不同发育阶段(环状体和滋养体)的DNA合成水平。结果与未加药对照组比较,经瑞香素作用后疟原虫总SOD下降约60%(P<0.01),而相应的经去铁胺作用后,疟原虫的总SOD仅下降约22%(P>0.05)。瑞香素铁螯合能力被遮蔽后,几乎失去对疟原虫SOD的影响。同步培养的滋养体阶段疟原虫,在瑞香素作用下DNA合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体外瑞香素可显著降低疟原虫SOD活性,并影响滋养体阶段疟原虫的DNA合成。
华南地区粉尘螨主要变应原Derf2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郝敏麒;徐军;钟南山
2003, 21(3): 10-163.
摘要
(
)
PDF
(3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克隆并分析华南地区粉尘螨主要变应原Derf2的cDNA片段。方法广州地区收集、鉴定、培养的粉尘螨,提取总RNA,RT-PCR扩增其Derf2片段,连接入T载体,测序和分析。结果Derf2片段长度为558bp,与GenBank公布的Derf2(D10448)的核酸序列比较,在62个核苷酸处插入了87个核苷酸,插入点前后的核酸序列没有差异,按原读码框进行读码显示插入了29个氨基酸,插入点前后的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结论获得华南地区粉尘螨的Derf2cDNA片段,和已公布的序列相比,有较大差异。
应用多元回归分析鄱阳湖区影响日本血吸虫病传播的因素
伍卫平;林丹丹;胡飞;官亚宜;王延安;祝红庆;曹淳力;陈红根
2003, 21(3): 11-166.
摘要
(
)
PDF
(3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分析鄱阳湖区日本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992~1998年鄱阳湖区连续观察3年以上的血吸虫病流行村的血吸虫粪检阳性率、化疗和灭螺药物用量、易感地带面积、家畜感染率、降雨量和气温的数据。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经检验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显著性,R~2=0.735,P<0.01。可接受的变量为:上年度人群感染率的自然对数,人均易感地带面积,家畜感染率,单位易感地带面积,氯硝柳胺的用量(元)和单位感染率吡隆酮用量(元)。结论在人群感染率,人均易感地带面积,家畜感染率仍然促进血吸虫病传播的情况下,化疗和灭螺有效地降低了该类地区日本血吸虫病的传播。
杂交瘤细胞凝集试验诊断血吸虫病的实验研究
刘文琪;李雍龙;AndreasRuppel
2003, 21(3): 12-169.
摘要
(
)
PDF
(2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用杂交瘤细胞凝集试验(hybridomacellsagglutinationtest,HCAT)诊断实验日本血吸虫病,并探讨杂交瘤细胞在特异性血清中凝集的机制。方法分泌抗血吸虫31/32kDa抗原单抗的杂交瘤细胞H226经特定处理后分别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0、30和50条的小鼠血清孵育,动态观察感染后不同时间的凝集反应。上述杂交瘤细胞涂片后与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T),以探讨凝集机制。结果杂交瘤细胞在感染鼠血清中呈现凝集反应:感染后2wk时,50条尾蚴感染组中70%HCAT阳性,至第5周,全部感染小鼠均出现阳性反应。抗原滴度在感染后逐步升高,感染后6wk时达到最高。重度感染鼠的抗原滴度明显高于中、轻度感染鼠。IFT显示,在杂交瘤细胞膜表面呈现特异性的黄绿色荧光,而细胞内未见显色。结论HCAT是一种血吸虫病诊断新方法。
实验报道
新疆株细粒棘球绦虫不同发育阶段95抗原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林仁勇;丁剑冰;温浩;张文宝;李君;卢晓梅
2003, 21(3): 13-172.
摘要
(
)
PDF
(2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细粒棘球绦虫95抗原(Eg95)基因在新疆株细粒棘球绦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及其基因序列差异。方法根据Eg95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方法分别从新疆株细粒棘球绦虫3个不同发育阶段(原头蚴、六钩蚴和成虫)所构建的cDNA文库中克隆获得Eg95目的基因,将其克隆至pUCm-T载体、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从3个不同发育阶段的新疆株细粒棘球绦虫cDNA文库中均克隆出Eg95基因,其基因片段长度为402bp,同源性比对分析(BLAST)结果表明,所克隆的新疆株Eg95基因与GenBank中的Eg95基因序列一致。结论Eg95基因在新疆株细粒棘球绦虫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其基因序列无差异。
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的表达
陶君;蔡卫民;陈家林;张燕萍;翁红雷;刘荣华
2003, 21(3): 14-175.
摘要
(
)
PDF
(4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26例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肝活检标本和5例正常人肝标本行常规病理检查,用MMP-2、MMP-9和Ⅳ型胶原(G-Ⅳ)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定量和定位研究。结果MMP-2主要表达在肝细胞浆、肝细胞膜和肝窦,肌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也有表达。MMP-9主要表达在肝星状细胞、肝窦和肌成纤维细胞,偶见肝细胞浆和胆管上皮细胞表达。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肝组织MMP-2、MMP-9和G-Ⅳ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随着汇管区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程度的升高,MMP-2的表达也明显增强(P<0.01),MMP-9的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C-Ⅳ表达与MMP-2呈同步关系。结论MMP-2与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关,MMP-9表达与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发生有关。
湖北钉螺细胞原代培养的初步研究
彭延;蒋明森;钟沁萍;桂建芳;董惠芬
2003, 21(3): 15-178.
摘要
(
)
PDF
(2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湖北钉螺组织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无菌处理并解剖钉螺成螺及螺胚,分别获得软体、肝脏、外套膜及胚胎组织。将软体、肝脏及胚胎组织剪碎,用0.25%胰蛋白酶和0.02%乙二胺四乙酸(EDTA)混合液4℃下消化数小时,所得细胞按三宅的湿润系统固定法接种于钉螺的外套膜组织。培养液为1/2浓度的RPMI1640含20%小牛血清附加常量抗生素(青霉素100IU/ml,链霉素100μg/ml),温度为27℃~28℃,pH7.2~7.4。结果钉螺的胚胎组织冷消化后,获大量游离细胞。接种培养5d,见有贴壁细胞,扁平状,多边或不规则形,大小约为(15~20×12~15)μm。培养细胞以悬浮状为主,直径为8~12μm,少数为30~35μm。生长良好,可传代培养。结论钉螺胚胎细胞可进行原代培养及传代。
综述
不同宿主感染血吸虫后的自愈现象
王文琴;刘述先
2003, 21(3): 16-182.
摘要
(
)
PDF
(4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挑战与征服
修燕;赵琦;姜庆五;徐飚
2003, 21(3): 17-186.
摘要
(
)
PDF
(4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摘要
吡喹酮、阿苯达唑单独及其联合治疗脑囊尾蚴病疗效的对比观察
郭冬梅;谢淑萍;贾建平;邓毓锐
2003, 21(3): 18-187.
摘要
(
)
PDF
(2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检测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诊断和疗效评估的价值
严少南, 方红, 向龙奎, 龚作炯
2003, 21(3): 19-190.
摘要
(
)
PDF
(2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报
成都市武侯区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叶素琼
2003, 21(3): 20-133.
摘要
(
)
PDF
(1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唐山市脑囊尾蚴病60例临床分析
张晓慧;翟垣军;田海英;吴伟明;陈娜
2003, 21(3): 21-178.
摘要
(
)
PDF
(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恶性疟伴黑尿热九例临床分析
沈文娟
2003, 21(3): 22-191.
摘要
(
)
PDF
(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泡型棘球蚴病263例17年诊治回顾
李明;李建龙;刘雄州;杨玉荣;王海;陈冠
2003, 21(3): 23-192.
摘要
(
)
PDF
(1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肛周寄生一例
李朝品;杨庆贵
2003, 21(3): 24-130.
摘要
(
)
PDF
(1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输入性疟疾一例报道
李懿宏;范树奇
2003, 21(3): 25-143.
摘要
(
)
PDF
(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